Ⅰ 寫中國五千年歷史作文
從遠古時期到現在,我們中國已經有五千年左右的悠久歷史了;從盤古開天闢地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經歷了一切該經歷和不該經歷的。
著名歷史家龐朴說過:「歷史使人聰明。因為歷史是前人失敗和成功的記錄,由成功而失敗或由失敗而成功的經驗積累。」聽了這句話,你是不是迫不及待想了解歷史了呢?那麼,請翻開《中華上下五千年》的第一頁吧!
五千年對於宇宙來說只是一瞬間,但對於人類,對於世世代代生息在地球的中華民族來說,算的上是一段悠久的歷史了。
遠古時期,「湘妃竹上的斑點」、「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等故事深深感動著我們;古代時期,秦始皇焚書坑儒的行為,朱元璋削刺的做法,一直都為人類所痛恨;岳飛精忠報國卻慘死於奸臣之手的事情一直令人們所痛心……
不過,最吸引我眼球的好事關於「忠臣、奸臣、明君、昏君」這四個詞的話題了。一代天驕,莫屬於從蒙古大草原崛起的馬上皇帝——元太祖成吉思汗了。這成吉思汗就是一代明君,他懂得愛民,他懂得每個人的生命都是非常寶貴的,所以他從不會隨意錯殺好人、平民。在這本書中,我最痛恨的就是奸臣秦檜了。就在岳飛即將抗金勝利、凱旋歸來之際,是他,是秦檜在宋高宗面前花言巧語,致使岳飛在一天之內收到12塊「金字牌「遞發繁榮班師詔書。可憐岳飛,十年之功,毀於一旦啊!1142年1月27日,昏君趙構又以「莫須有」的罪名將這位抗金名將殺死在獄中。
從茹毛飲血到基因工程,從刀耕火種到電子信息,從爬山涉水到遨遊太空……一場場血戰,一項項發明,億萬人民前仆後繼,代代精英嘔心瀝血,終於創造出了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輝煌,演繹出了無數可歌可泣的故事,形成了中華民族文化的積淀,這種積淀是無形的,卻是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的!
Ⅱ 中國歷史-怎麼寫,幫幫忙明天要交急急急
7,黃河流域 粟 半地穴式 彩陶
8,水稻 穀子 粟
9,炎帝 黃帝
10,人文初祖 炎黃子孫回
11,堯,舜,禹答 禪讓制
12,啟 王位世襲制
13,牧野大戰
14,分封制
15,商周時期 司母戊鼎
Ⅲ 中國發展史可以寫些什麼
從人類原始進化來[從元謀源人開始及後的原始社會直到禹建立夏朝] 夏 商 西周 東周(春秋 戰國) 秦 西漢 東漢 三國 西晉 東晉十六國 南北朝 隋 唐 五代十國 北宋及遼、西夏 南宋及金 元 明 清 中華民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 這是中國的發展歸納 可以做簡要摘抄,在電子小報上做成一個『發展圖』
然後在結合中國歷代歷史的推動發展,有些技術比歐洲早一千年或者什麼文景之治,康熙盛世......表達這些時候的繁榮與昌盛,領先世界的科技技術【表達中國發展強大的意思】
可是從『不忘歷史』這一方面建議從清末幾大戰事寫起:例如:辛亥革命,辛丑條約,鴉片戰爭......清末的幾大事件或者是推翻清朝的起義方面,表現中國的崛起與不甘示弱的表現,點明了「展望未來,不忘歷史」的主題
Ⅳ 關於中國的現代史,歷史書上寫的有幾句是真的
基本上是真的,只是有些事情不會去寫,有些事情辨不清是對或者是錯,畢竟每個時代專的觀念不屬同,況且歷史只是記錄事實,側重的是客觀,但現在寫出某一段歷史或者說某一段歷史的人都夾雜著個人情感,導致大家看歷史時難免會跟隨作者的主觀情感去理解~歷史要慢慢解讀,裡面是有很多細節需要你去擴展的,看過亮劍吧,裡面有一段李雲龍被小鬼子和偽軍打的直跑,部隊都打散的那塊,那一個是由小日被發起的反圍剿,是在發動百團大戰之後發生的,而高中歷史書上提到了,好像就在百團大戰後面那幾頁(記不得了),不過只寫了一句話還是兩句話,相對介紹百團大戰的章節篇幅就少太多額,而且沒講述結果損失什麼的,讓人以為只是發動了一下反擊什麼的~~所以兄弟歷史書還是很重要的,用心看,你會發現很多東西,要麼他不寫,寫出來肯定是有那麼一回事,只不過人重視不重視了,而且裡面的話都是刪的不能再刪而留下的,所以包含信息量很大,慢慢品讀~
Ⅳ 現在的中國還有專門寫歷史的「史官」嗎
有,搞黨史、地方誌什麼的就是現代史官。那都是給內部人看的,和向外宣傳的完全專兩個概念。
比如說屬,國民黨一直是無產階級政黨。
直到建國前蘇俄都一直支持國民黨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把他當成了共產黨,而中共在斯大林眼裡更像是農民黨。
國民黨在大陸一直沒搞土改,是因為蔣介石無能。到了台灣之後他管一個島還能管的過來,於是馬上就暴漏出了無產階級專政的本質。
事實上,被資產階級拋棄,一直是國民黨在大陸和台灣失敗的關鍵原因。
但是這些向外宣傳的時候不能講。怕吊絲多想。
Ⅵ 世界各國如何寫中國歷史的真實嗎
你沒有可能在任意一個國家抑或組織中找到絕對公正的歷史的,專有人就會有主觀屬。沒有情感的人,就是神了。
相對來講可以找香港與日本的,比較近,比較了解,注意對比。
如果難找,你就上維基吧,「比較」客觀,畢竟他們都寫明該詞條中立性有失偏妥。
其實到處都有消息封殺,即使被國內右派憤青們所推崇的歐美國家,都有諱莫如深的一頁,至於是什麼,誰都不好意思講出來……
Ⅶ 請看各國歷史書上怎麼寫中國
123456789
Ⅷ 寫一篇作文(中國的歷史)
屈辱的中國近代史:我向你訴說!
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列寧
今年,景德鎮、臨沂、十堰、成都等上百城市都鳴警報,其中,天津、拉薩、昆明、杭州、鄭州等多個城市是首次在9月18日鳴警報,浙江全省均鳴響防空警報。
九月,與許多重大事件聯系在一起,在近代中國歷史上讓國人刻骨銘心!
1842/8/29,《南京條約》簽訂
1856/9/2,天京變亂,韋昌輝突襲東王府
1926/9/6,英國製造「萬縣慘案」
1901/9/7,《辛丑條約》簽訂
1894/9/15,平壤戰役,左寶貴犧牲
1894/9/17,黃海戰役,鄧世昌、林永升殉國
1931/9/18,「九一八事變」
1898/9/21,戊戌政變,變法失敗
還有與第二次鴉片戰爭有關的……
歷史有時相似的讓人心碎,如果沒有真實的鏡頭、詳盡的文字、殘破的遺跡,我們簡直難以相信過去中國近代的一幕幕。歷史終歸是歷史,雖然歷史已經過去,但不會消逝得無影無蹤,歷史流下的不僅僅是一堆資料、幾塊碑刻,數處遺址。留住歷史,可以溫故而知新。人類社會日新月異,沒有記載,任何偉大的東西,就會從地平線上消失。但人們總是習慣於牢記勝利、成功和輝煌,但往往把失敗、傷痕和屈辱遺忘。歷史總是不斷沉澱的,歷史是民族和人類的集體記憶,如果一個民族不知道「從哪裡來」,就不知道「到哪裡去」。
以往的歷史與其說是句號,不如說是感嘆號,甚至是更多的問號,並應該少用些省略號。一百多年中沉重而痛苦的記憶,給予了人們太多的憂傷、悲憤和思索。中國人不應該、不可能更不可以忘記,刻寫在中國近代的鏡頭、側面或片段,雖然斑斑點點但歷歷在目:從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到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直至日本全面侵華戰爭;從旅順大屠殺到南京大屠殺;從鴉片走私、掠賣華工到火燒圓明園;從「豬仔」、「東亞病夫」到「華人與狗不得入內!可謂慘不忍睹、聞所未聞!正義與邪惡、文明與野蠻、愛與恨、和平與暴力被定格在這段屈辱的歷史上,痛定思痛總是民族復興的開始,時刻警示著我們每一位中華兒女當勿忘國恥,要振興中華。
我們中的不少人似乎選擇了沉默。不知道沉默的理由是什麼,但願不是因為麻木,也不是因為健忘,依某些國人的觀念,對於過去,尤其是痛苦,就會採取「過去了就過去了,再提它有什麼用」輕率態度,這些年來,一些親痛仇快的現實,還是「商女不知亡國恨」常常讓我們深感「遺忘文化」在一些國人頭腦中頗有市場。一些商家不顧歷史的傷疤,以「南京大屠殺」作為電腦游戲;把日本軍刀、軍服作為賣點;一些藝人竟然把軍旗裝穿在身上招搖過市等等。如果「集體健忘症」過於嚴重,人們將容易越來越淺薄、輕浮、狂躁、極端和急功近利。
我們的同胞中,對戰敗之恥和對割地賠款之痛了解的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一個民族,若忘記了自己的歷史,實際上也就等於失去了民族的記憶功能;失去記憶的民族是可怕的,它會在今天的紛紜變幻的世界大潮中,失去方向,隨波逐流,更會不斷地重復自己的錯誤。不是從沉沒中爆發就在沉沒中死亡。據說,冰心老人晚年曾構思寫作一部反映甲午戰爭的紀實大作,但是每每提筆,「竟然一個字都沒有留下」,「因為哭,因為大哭,因為一握起筆就禁不住老淚縱橫地痛哭!哭得完全不能下筆,紙上惟有落下的熱淚。」(賈國榮:《冰心的遺憾》)。
「歷史的災難無不以歷史的巨大進步來補償」。只有我們一起來揭露侵略者的罪惡、叩問冷漠者的良知、敲醒愚昧者的心靈。絕不允許無恥者別有用心地扭曲歷史,絕不允許屈辱的舊夢再現,絕不允許重蹈踐踏人權、褻瀆文明和破壞正義的覆轍。歷史教育的重要任務是培育和教化每一個公民對其國家、其歷史、其祖先、其民族具有認同感、自尊感、尊嚴感、恥辱感,亦即形成「國民意識」。歷史意識構成國民意識和民族精神的核心內容,事關走向世界的新世紀公民培育的大計。歷史認知關繫到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學習歷史的意義主要有豐富自我、發展個性、減少失誤、加速成長、承擔使命、自覺人生。在這個意義上,歷史學乃是一門塑造民族整體人格,表述民族自我意識、自我評價和自我認知的重要學術,應當將「真」、「情」、「思」、「行」統—為一個整體,這些都歷久彌新地給人們以感染、啟示、鞭策和思考。
然而,以往的寵兒如今卻失落了,史學危機的話題並非危言聳聽,歷史教育的延誤、式微和墮落的困境令人揪心,我願與大家一樣為之關注、探索和分享。我試圖讓歷史教育不再尷尬,不再窘迫,不再令人藐視,於是從彷徨到吶喊、困惑到醒悟;從疑惑到求索。我力求讓歷史能夠成為滋養學生成長的補品,讓學生在成長中通過歷史的學習而喚醒自己,認識自己,張揚自己,營造一個有血有肉、情理交融特別是有獨立人格的「人」。由此,我有了執著的信念要從四十歲重新開始,克服鬆懈、安逸或畏難心理,力爭做個「有思想」的歷史教師,立志要把課上出味道來,教出歷史的深沉、寬厚與博大,盡情展現其寬闊、生動和精彩,發掘真善美的內涵……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人人都是從昨天走到今天,又從今天走向明天。任千古風流人物,無一例外都成為匆匆的世間過客。對歷史不斷觸摸和反思的過程,就是文化沉澱的過程。歷史是永不間斷的時間長流,人們在現實中感知的只是這一發展長河中的一段,多少興亡盛衰,喚起人們對星轉斗移、物似人非的感嘆,從那些已經消失的人和事中,正是司馬遷所說的「述往事,思來者」。歷史,將會給你一個制高點。歷史有兩種歷史,一種是客觀的歷史,一種是記憶中的歷史。客觀歷史早已看不見了,但記憶中的歷史還在,我們可以隨時攝取,隨時揣摩,可以感悟,可以反芻,這對人類現在、未來的發展,未嘗不無益處。叩問歷史,掩卷太息!這種情結不僅僅是簡單的懷舊。歷史消失的只是時間,永不消失的卻是後人對千秋人事的緬懷。
時光的流逝也許會磨滅人們心頭的許多記憶,但充滿著「血與火」的往事歷歷在目,警示人們永遠引以為戒。《論語》曾告誡:「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古希臘哲人說「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裡」,不就是從昔日的經驗教訓中時刻照看著這後視鏡緩緩向前跋涉?描述與記錄,回憶與解讀,是人類永遠不會放棄的權利。「以史為鑒,面向未來」,可以說歷史是人類前進的行囊,雖可能沉重但旅程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