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歷史上十大政變

中國歷史上十大政變

發布時間:2021-03-04 09:12:11

中國歷史上的幾大政變

前238年,嫪毒宮廷政變(中國-春秋戰國-秦國)。
528年,河陰之變(中國-南北朝-北魏)。
629年,玄武門之變(中國-唐)。
645年,大化改新(日本)。
756年,馬嵬驛之變(中國-唐)。
810年,葯子之變(日本)。
835年,甘露之變(中國-唐)。
960年,陳橋兵變(中國-五代十國-後周)。
969年,安和之變(日本)。
1156年,保元之亂(日本)。
1159年,賓士之亂(日本)。
1323年,南坡之變(中國-元)。
1324年,正中之變(日本)。
1331年,元弘之變(日本)。
1332年,天歷之變(中國-元)。
1399年——1402年,靖難之役(中國-明)。
1457年,奪門之變(中國-明)。
1504年,甲子之禍(朝鮮)。
1506年,中宗反正(朝鮮)。
1582年,本能寺之變(日本)。
1660年,英國斯圖亞特王朝復辟。
1688年,光榮革命(英國)。
1794年,熱月政變(法國)。
1799年,拿破崙霧月政變(法國)。
1815年,拿破崙百日政變(法國)。
1861年,祺祥政變(中國-清)。
1868年,王政復古(日本)。
1898年,戊戌政變(中國-清)。
1917年7月,張勛復辟(中國)。
1923年,希特勒啤酒館政變(德國)。
1923年9月13日,里維拉軍事政變(西班牙)。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四·一二政變(中國)。
1928年9月,大封建主索古發動政變,宣布阿爾巴尼亞為君主國,自稱國王,建立索古王朝,為索古一世。
1917年3月,二月革命(俄國)。
1917年9月,科爾尼洛夫事件(俄國)。
1917年11月,十月革命(俄國)。
1935年,希臘國王喬治二世復辟。
1936年,巴拉圭自由黨的總統阿亞拉以及埃斯蒂加里維亞元帥在一場軍事政變中被後方的強硬派軍官們推翻。
1943年,義大利左派政變,墨索里尼被軟禁。
1959年,古巴軍事強人卡斯特羅推翻當地的親美獨裁政府,建立社會主義國家。
1961年,朴正熙在韓國發動軍事政變,把反共親美、腐敗之人掃除,藉以重建經濟。
1965年,多米尼加發生政變,總統被罷黜。
1967年4月,希臘軍人政變,建立獨裁政府。
1967年,智利皮諾切特將軍發動軍事政變,推翻原來的社會主義政權,實施獨裁統治。
1969年,尼邁里軍事政變(蘇丹)。
1969年,卡扎菲軍事政變(利比亞)。
1973年,達烏德軍事政變(阿富汗)。
1976年,中國領導人華國鋒、葉劍英逮捕「四人幫」,結束「文化大革命」。
1976年,阿根廷軍人豪爾赫·拉斐爾·魏地拉發動軍事政變推翻文官政府,實施獨裁。
1978年4月,阿富汗人民民主黨軍事政變。
1985年,達哈卜軍事政變(蘇丹)。
1991年,海地軍事政變,阿里斯蒂德被推翻。
1991年,八一九事件(蘇聯)。
1999年,巴基斯坦原參謀總長穆沙拉夫發動軍事政變,推翻他認為貪污濫權的政權。
2005年,茅利塔尼亞軍事政變。

㈡ 中國歷史上發生了哪些宮廷政變

最著名的是唐朝的玄武門之變。
明成祖朱棣謀權篡位。
梁王劉武起義奪權,但未成功。
北齊多次發生宮廷政變,沒有具體事件名稱。

㈢ 歷史上有哪些××政變

1、隋湯帝楊廣殺父繼位。
2、唐朝李隆基兵變奪回李家江山
3、唐末安史之亂斷送大唐
4、宋趙匡贏陳橋兵變
5、明朝朱棣清君側發動兵變自立為皇
6、民國張學良楊虎成發動西安事變,國共兩黨形成抗日統一戰線。

㈣ 中國歷史上有哪幾次成功的宮廷政變

例如清聖祖即位之初的對付鰲拜,仁宗即位之初的對付和珅,這兩人都屬於貴族集團,如不剪除,新君的權力便得不到保障,實際上也是宮廷政變,只是由皇帝這方面來發動。中國的宮廷政變,說來源遠流長,西周初年的管蔡之叛,就是一場未遂的宮廷政變,嵇康即曾為管蔡鳴不平,說二人是懷忠抱誠。為杜甫稱為「風塵三尺劍,社稷一戎衣」的唐太宗李世民,也是在宮廷政變、殺兄滅弟之後攫取帝位,今人李宗吾的《厚黑學》即以唐太宗為代表。宋初的燭影搖紅故事,至今仍為宮闈間一大疑案。少數民族如遼、金、元的宮廷政變,也是史不絕書,那位以荒淫出名的海陵王完顏亮,也是得天下於宮廷政變。到了明代,惠帝即位才四年,他的叔父燕王朱棣即發動宮廷政變,還說他要效法周公輔成王。
中國宮廷政變所以特別頻繁,其中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帝王後宮之多內寵,由多妻而多子,由多子而造成儲位之爭,明知這是要用生命作代價,但因天無二日,大家就願做撲燈之蛾,康熙朝因爭儲位而投入哄斗的漩渦就有九個。還有一點,由於多妻,使婦女(後妃)也進入政變的行列,本書前部分寫的孝庄太後,後部分寫的孝欽太後,兩人在清代歷史上起的作用雖不相同,卻都是聰明而富於才能、善用權謀,以孤兒寡婦之身,在宮廷政變中十分活躍的婦女。
清人發跡於游牧,君主雖也多妻,尚無預立太子以及立嫡立賢之制,入關後,因受漢化影響,到了第二代康熙朝,為了儲位之爭,糾紛延續父子兩朝,骨肉相殘,大獄頻興,牽連受禍的為數極多,自聖祖晚年至世宗初期,為宮廷政變一個高潮。但聖祖晚年,政局逐漸傾斜,大臣的朋黨因儲位之爭而不斷起伏,世宗即位後,以鐵腕而大事整頓,言出令隨,雷厲風行,清除了許多積弊,開乾隆朝宏邁之局,而大清帝國的絕對專制,也至雍正朝而完固。他的兒子高宗,能在和平環境中順利取得帝位,則又與乃父的懲前毖後,秘密建儲的預謀大有關系。
第二個高潮則是文宗在熱河逝世後,由垂簾聽政而使孝欽初露鋒芒,促成辛酉政變,三十餘年後又有戊戌政變,六十餘歲的文宗遺孀那拉氏,卻成為政變舞台上唱大軸的主角。但自戊戌以後,大清帝國的命運日益暗淡,列強勢力已經威脅到卧榻之側,皇權已經殘缺,那拉氏要想廢德宗而另立大阿哥,也深恐洋人要干預而未果,這以後誰都沒有發動宮廷政變的力量了。
宮廷政變的核心是權力之爭,環繞這一核心,諸如結黨營私鉤心斗角、看風駛舵、投井下石、翻覆無常、泄憤報怨(如濟爾哈朗與多爾袞,孝欽與肅順等)一系列現象,就像萬花筒那樣搖滾於政變的風頭浪口中,也是很自然的規律,於是大家都成為失控的野馬,什麼殘忍卑鄙的手段都用得出,對於心理學家,倒是很現成的研究史料。今天有些家庭糾紛中的父子結怨、兄弟狠斗的事例,讀了本書中的某些故事後,也會引起您的興趣和思考,歷史的鏡子雖然已蒙上灰塵,但當我們抹去灰塵,擦亮鏡子後,仍然可以窺見活動著的影子。

㈤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著名事變急!!!

1、七七事變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辭拒絕。

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第29軍奮起抗戰。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進行全面抗戰的起點。

2、九一八事變

九一八事變(又稱奉天事變、柳條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國東北蓄意製造並發動的一場侵華戰爭,是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開端。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關東軍安排下,鐵道「守備隊」炸毀沈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路軌(沙俄修建,後被日本所佔),並栽贓嫁禍於中國軍隊。

日軍以此為借口,炮轟沈陽北大營,是為「九一八事變」。次日,日軍侵佔沈陽,又陸續侵佔了東北三省。1932年2月,東北全境淪陷。此後,日本在中國東北建立了偽滿洲國傀儡政權,開始了對東北人民長達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統治。

3、西安事變

西安事變,又稱「雙十二事變」。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為了達到勸諫蔣介石改變「攘外必先安內」的既定國策,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發動「兵諫」。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來主導下,以蔣介石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而和平解決。

4、皖南事變

1940年10月19日,蔣介石指使何應欽、白崇禧以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正、副參謀總長名義致電八路軍朱德、彭德懷和新四軍葉挺、項英,強令將在黃河以南的八路軍、新四軍於1個月內開赴黃河以北。

11月9日,朱德、彭德懷、葉挺、項英復電何應欽、白崇禧,據理駁斥了國民黨的無理要求,但為顧全大局,仍答應將皖南新四軍部隊開赴長江以北。而蔣介石對此不予理睬,仍按原定計劃密令第三戰區顧祝同、上官雲相將江南新四軍立即「解決」。

5、華北事變

華北事變是指繼九一八事變東北淪陷之後,1935年日本侵略軍蠶食侵犯華北地區的一系列事件的統稱。1933年長城抗戰《塘沽協定》簽訂之後,日本暫時將對中國「武力鯨吞」的露骨侵略方式轉變為有序推進的「漸進蠶食」方式,即企圖一口一口啃噬掉中國。

㈥ 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叛亂、叛變有那些

中國歷史上較為有名的叛亂有很多,具體名稱與事件如下:

沙丘之變:又稱沙丘之謀,秦始皇在沙丘宮(今河北省廣宗縣)去世後,趙高與李斯殺害公子扶蘇,擁立秦二世即位的事件。

七王之亂:七國之亂是發生在中國西漢景帝時期的一次諸侯國叛亂。漢景帝即位後,御史大夫晁錯提議削弱諸侯王勢力、加強中央集權。

八王之亂:發生於中國西晉時期的一場皇族為爭奪中央政權而引發的內亂,因皇後賈南風干政弄權所引發。這次動亂共歷時十六年,分為前後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元康元年(291年)三月到六月,持續三個月;第二階段,從元康九年(299年)到光熙元年(306年),歷時七年。

侯景之亂:中國南北朝時期南朝梁將領侯景發動的武裝叛亂事件。侯景本為東魏叛將,被梁武帝蕭衍所收留,因對梁朝與東魏通好心懷不滿,遂於548年以清君側為名義在壽陽(今安徽壽縣)起兵叛亂,549年攻佔梁朝都城建康(今江蘇南京),將梁武帝活活餓死,掌控梁朝軍政大權。

玄武門之變:唐高祖李淵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長安城(今陝西省西安市)大內皇宮的北宮門——玄武門附近發動的一次流血政變。

安史之亂:唐朝將領安祿山與史思明背叛唐朝後發動的戰爭,是同唐朝爭奪統治權的內戰,為唐由盛而衰的轉折點。這場內戰使得唐朝人口大量喪失,國力銳減。

陳橋兵變:趙匡胤發動的取代後周,建立宋朝的兵變事件,此典故又稱黃袍加身。

靖難之役:朱棣於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反抗,隨後揮師南下,史稱「靖難之役」。 建文帝起用老將耿炳文統兵北伐,又派李景隆繼續討伐,而建文帝也缺乏謀略,致使主力不斷被殲。朱棣適時出擊,靈活運用策略,經幾次大戰消滅南軍主力,最後乘勝進軍,於建文四年(1402年)攻下帝都應天(今江蘇南京)。

土木堡之變:明英宗朱祁鎮北征瓦剌的兵敗事變。土木堡是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懷來縣境內的一個城堡,土木堡坐落於居庸關至大同長城一線的內側,是長城防禦系統組成部分。

奪門之變:又稱南宮復辟,明朝代宗朱祁鈺景泰時期,明代將領石亨、政客徐有貞、太監曹吉祥等於景泰八年(1457年)擁戴被朱祁鈺囚禁在南宮的明英宗朱祁鎮復位的政變。

三藩之亂:清朝初期三個藩鎮王發起的反清事件。三藩是指平西王吳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

㈦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十大改革是什麼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改革 (1)春秋:管仲改革。改革內政,發展生產。 (2)戰國:魏國李悝、楚國吳起、韓國申不害、齊國鄒忌變法,秦國商鞅變法(內容、作用)。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①廢井田,開阡陌。廢除井田制,國家承認田地歸私人所有,准許土地自由買賣;②廢除特權,獎勵耕戰。按軍功授爵,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限制工商業者的活動,禁止棄農經商。③建立縣制,全國設置31個縣,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由國家統一控制。作用:秦國舊制度被廢除,封建經濟得到發展。成為實力最強的國家。經過一百多年的變法,新的封建制度在各諸侯國確立起來了。 (3)新:王莽改制(背景、中心內容、結果)。背景:限制土地兼並,緩和階級矛盾,穩固統治。內容:①把全國田地改稱王田,私家奴婢改稱私屬,都不許買賣。--貴族、官僚和大地主佔有者反對,農民不滿意,土地、奴婢買賣照舊進行。②多次改變幣制,變五銖錢為大錢。--掠奪財產,很多人傾家盪產。結果:加劇了矛盾,終於失敗。引發農民起義。 (4)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內容、作用)。背景:民族大融合的趨勢。內容:經濟上實行均田制:①把國家掌握的土地實行分配;②受田農民納租、納調;③受田農民服徭役和兵役。政治上①遷都洛陽;②採用漢族統治階級的封建統治政策。文化上漢化政策:①採用漢姓;②改穿漢服;③學說漢話;④提倡與漢族通婚。作用: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進程,促進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5)後周:世宗改革(內容、作用)。內容:①減免苛捐雜稅,安頓流亡農民;②嚴厲懲治貪官污吏;③整頓軍隊,加強訓練,嚴肅軍紀。作用:社會經濟得到恢復,軍隊戰鬥力大為提高。 (6)北宋:王安石變法(時間、背景、內容、作用、失敗原因)。背景:由於軍隊的不斷擴充和官僚機構的膨脹,北宋中期出現一系列統治危機:①軍費和官俸開支浩大,政府財政入不敷出;②土地集中現象嚴重,農民賦稅負擔不斷加重,社會階級矛盾日益尖銳,農民起義經常爆發;③遼和西夏仍然威脅著北宋的安全,北宋每年負擔沉重的"歲幣"。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進行,以達到富國強兵的目的。內容:名稱內容目的和作用青苗法每年青黃不接時,官府向農民提供種子或貨款。收獲後,農民以20%的利息償還。限制大地主和高利貸者對農民的盤剝,並能增加財政收入。募役法徵收役錢,用來僱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交納役錢。限制官僚地主的特權,增加了政府收。方田均稅法核實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好壞平均賦稅。使官僚和大地主不能隱瞞土地、逃避賦稅,增加國家賦稅收入。農田水利法鼓勵墾荒和興修水利促進農業生產保甲法把農村人戶以保、大保為單位編定起來,有兩個以上成年男子的人戶,出一人為保丁。保丁平時種田,農閑練兵。加強對人民的控制,也可以增強國家的軍事力量。作用:取得一定成效,大量農田得到灌溉。政府收入有所增加。失敗原因:觸犯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強烈反對。用人不當。 (7)明朝:張居正改革(內容、作用)。內容:1581年,為增加政府的財政收入,把原來的田賦、徭役和雜稅合並起來,折成銀兩,分攤到田畝上,按田畝多少收稅。作用:增加了政府收入。雖然失敗,但改用銀兩收稅的辦法保留了下來。

㈧ 中國歷史上發生過幾次政變

中國歷史上的宮廷政變層出不窮,要麼自文臣武將,要麼來自皇族內部,但大體上以後者居多。而歷史上不論是暴力的還是非暴力的宮廷政變,大都與兩個詞有關,那就是權力和野心。 現在,就讓我們從這些不計其數的宮廷政變中,遴選出對後來的歷史進程影響較大的十次,做以簡單地回顧:

一、李斯矯昭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在出巡途中。
按照贏政的遺詔,本應是長子扶蘇繼位,但扶蘇當時正在上郡督軍,所以宰相李斯便與贏政的幼子胡亥以及宦官趙高串通一氣,毀掉了先皇的遺詔,並另擬兩份假詔,一份賜死於扶蘇,一份立胡亥繼位。
李斯矯昭,不僅令贏政大帝死不瞑目,也因後來秦二世的暴政導致了秦朝的加速滅亡。
二、周勃誅呂
西漢開國之君劉邦的皇後呂雉,是一個歷史上聲名赫赫的女野心家。劉邦死後,先後有三位皇帝繼位,但呂雉利用皇太後的身份,一直獨攬朝綱,甚至廢除了劉邦非姓劉不能封王的「白馬之盟」,繼而把自己的兄弟侄兒大批封王。
呂後死後,周勃,曹參等人重執「白馬盟誓」大旗,起兵誅呂,並廢除了呂後所立假惠帝子嬰,擁立劉邦子代王劉恆為漢文帝。
周勃誅呂,不僅還朝政與劉氏家族,還開啟了歷史上轟轟烈烈的「文景之治」。
三、王莽篡位
西漢王朝最後一任皇帝劉嬰,繼位時只有兩歲。在劉嬰五歲時,大野心家王莽發動宮廷政變,逼尚不識字的五歲頑童劉嬰頒詔「禪讓」,把皇位「讓」給了自己,致使歷時二百一十五年的西漢王朝就此結束。王莽改朝換代為新王朝。
四、司馬除曹
公元239年魏明帝死亡。司馬懿與曹爽共同輔佐年僅8歲的幼主曹芳。但勢力更大的曹爽很快剝奪了司馬懿的實權,獨攬了魏國的軍政大權。
公元249年春,司馬氏父子曹爽陪同幼主外出謁祭之機,發動政變,並把整個曹爽集團一律誅滅三族。此後,司馬懿開始獨掌曹魏中央大權,為後來的司馬氏以晉代魏奠定了基礎。
五、楊廣弒父
隋文帝的二兒子晉王楊廣,一直垂涎於其長兄楊勇的太子位。後來楊勇因生活奢侈漸失隋文帝的歡心,楊廣於是捏造楊勇謀反,致使隋文帝將楊勇貶為平民,改立自己為皇太子。
公元602年,隋文帝病重,楊廣入宮侍奉。因調戲陳夫人被隋文帝怒斥,楊廣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殺了父親登上了皇位。
而正是由於隋煬帝後來的橫征暴斂,才使隋王朝的氣數早早地殆盡。
六、玄武門之變
公元626年,唐王朝建立的第九年,李世民伏兵玄武門,誅殺了前來上朝的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李淵為了避免重蹈前朝隋文帝的覆轍,便立即傳位給李世民,自己退居為太上皇。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雖有殺兄逼父之過,但卻從此開創了大唐盛世,繼而成就了中國歷史上的一代明君。
七、張、崔復唐
公元705年,已稱帝已經十四年的武則天病重。同為鳳閣鸞台平章事(即宰相)的張柬之、崔玄暐趁機起事,佔領玄武門,斬殺武則天寵任的麟台監張易之、春官侍郎張宗昌,並逼迫武則天退位,擁立太子李顯重即帝位。
唐王朝中斷了十四年之後再次復國。
八、陳橋兵變
趙匡胤本是後周帝國七歲小皇帝郭宗訓的殿前護從官,但卻一直伺機奪取後周政權。 960年正月初一,北方邊關突報契丹軍隊來犯。宰相范質倉促間派遣趙匡胤前往抵禦。但趙匡胤率大軍行至開封東北十公里的陳橋驛便安營紮寨。黎明時分,部下將領把早已准備好的黃龍袍披到了趙匡胤的身上,於是,趙匡胤以「皇帝」的身分返回開封。
郭宗訓無奈退位,趙匡胤將僅僅立國十年的後周帝國改國號為宋,中國從而又進入了一個統一的歷史時期。
九、靖難之變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太祖朱元璋駕崩,建文帝即位後既與親信大臣齊泰,黃子澄等密謀削藩。燕王朱棣被逼無奈以討齊泰,黃子澄變更「祖訓」為名起兵南下,號令其師曰「靖難」。此時由於大明能爭善戰的宿將早已被朱元璋除掉,建文帝手中已無良將可用。
但戰爭還是整個歷時了四年(1399—1402年),朱棣才佔領南京,並正式即位,是為明成祖,年號永樂。
十、戊戌政變
清光緒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三日,光緒帝頒布《定國是詔》開始推行新政。但清政府中的守舊派不能容忍維新運動的發展,於是就有人上書慈禧太後要求殺了康有為、梁啟超,甚至廢除光緒請太後「垂簾聽政」。九月二十一日,光緒皇帝由於袁世凱的出賣,被慈禧太後囚禁於中南海瀛台。慈禧太後隨後發布訓政詔書,再次臨朝「訓政」。
「戊戌政變」成功後,慈禧太將譚嗣同等六人在北京菜市口殺害。光緒皇帝推行的所有新政措施,除7月開辦的京師大學堂外,也全部被廢止。

㈨ 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宮廷政變有哪些

聰這位朋友很詳細了,我再補充一個。袁世凱逼迫宣統皇帝孤兒寡母退位的政變。

㈩ 中國歷史上的主要政變

中國古代的宮廷政變

一、 周王室的宮廷政變

1、公元前675年,周大夫邊伯等作亂,燕、衛師伐周,立頹為王;公元前673年,鄭、虢攻殺頹,周惠王復辟。

2、公元前636年秋,周王子帶攻襄王而自立;次年夏,周襄王復辟。

3、公元前520年,周王子朝攻殺新王猛,晉人立子丐為王。轉自鐵血

4、 公元前504年,周王子朝之徒作亂,周敬王出奔。

5、公元前441年,周哀王弟叔襲殺哀王自立,五個月後,周哀王少弟嵬攻殺思王而自立。

史料:《史紀.周本紀》

三、秦朝的宮廷政變

1、公元前210年,趙高、李斯等人偽造秦始皇遺囑,賜公子扶蘇死,立胡亥為秦二世。

2、公元前207年,趙高等逼秦二世自殺,立子嬰為秦王。不久,子嬰殺趙高。

畢荒按:關於秦朝的宮廷政變,後世傳說最盛的是呂不韋以呂易嬴,《史記。呂不韋列傳》也採取這種說法。但據後世學者考證,秦始皇並非呂不韋的兒子。此不贅述。

史料:《史記。秦始皇本紀》

四、西漢的宮廷政變

1、 公元前184年,呂後幽殺少帝,另立常山王劉義為少帝。

2、公元前180年,劉氏宗族與大臣周勃等誅殺諸呂,殺少帝,立代王劉恆為帝。

3、 公元前74年6月,霍光等廢昌邑王劉賀。

4、 公元5年,王莽毒死漢平帝劉衎,自居攝皇帝位。

5、公元8年12月(一說公元9年1月),王莽廢孺子嬰為安定公,自即皇帝位,改國號新。

史料:《史記。呂太後本紀》

《漢書。霍光傳》

《漢書。王莽傳》

《資治通鑒》

五、東漢的宮廷政變

1、公元92年,漢和帝與宦官鉤盾令鄭眾定議,收竇憲大將軍印綬,另其兄弟就國,旋迫令自殺。

2、公元107年,司空周章謀閉宮門,廢太後,殺鄧騭兄弟及用事宦官鄭眾、蔡倫,廢安帝而立平原王劉勝。事泄,周章自殺。

3、公元124年10月,漢安帝皇後閻氏與王聖等共譖太子,太子劉保被廢為濟陰王,時年十歲。

4、 125年三月,漢安帝病死。閻後等立北鄉侯劉懿為嗣,即位。閻太後臨朝,以兄閻顯為車騎將軍。四月,閻顯殺耿寶等。十月,北鄉侯死。閻顯閉宮門,秘不發喪,與太後謀另立他人。十一月,宦官孫程等人擁立劉保為帝,是為漢順帝。旋殺閻顯等,幽禁閻太後(次年死)。封孫程等十九人為侯。

5、 146年閏六月,梁冀毒死漢質帝劉纘;梁冀立蠡吾侯劉志為帝。劉志時年十五歲,是為桓帝。梁太後仍臨朝。

6、 159年,漢桓帝與宦官唐衡、單超等定謀,發兵圍梁冀第,收印綬。冀與其妻自殺。悉收梁、孫兩氏內外宗親,無少長皆棄世。變賣梁氏家產,凡值三十餘萬萬。封單超等五宦官為侯。

7、 168年,太尉陳蕃勸大將軍竇武殺中常侍曹節、王甫等。王節等矯詔收捕武等。竇武號召北軍士兵平定叛亂。王甫率劍士捕殺陳蕃。護匈奴中郎將張奐新到京師,不明真相,節等命奐率兵平叛。竇武兵散,敗死。

8、 189年,四月,靈帝死,皇子辯即位,年十四歲,是為少帝。何太後臨朝,以兄何進為大將軍。何進殺宦官蹇碩,袁紹勸其盡殺宦官,進不能決。七月,袁紹復勸何進召外兵以脅太後,誅宦官,乃召董卓。八月,何進入長樂宮,被宦官張讓等所殺。袁紹、袁術等攻殺諸宦官。張讓等劫少帝與帝弟陳留王劉協出走。尚書盧植等追之,讓等窘迫投河死。董卓兵到,迎帝還宮。九月,董卓廢漢少帝劉辯,立陳留王劉協為帝。

9、220年11月25日,漢獻帝劉協禪位於魏王曹丕,東漢滅亡。

史料:《後漢書。孝和帝紀》

《後漢書。孝安帝紀》

《後漢書。孝順孝沖孝質帝紀》

《後漢書。孝桓帝紀》

《後漢書。孝靈帝紀》

《後漢書。董卓列傳》

《後漢書。孝獻帝紀》

《三國志。魏書。文帝紀》

《資治通鑒》

六、三國時期的宮廷政變

1、曹魏

(1) 249年,司馬懿趁魏帝曹芳與曹爽祭掃高平陵(魏明帝墓,在洛陽南)之際,發動政變,控制洛陽,殺曹爽等人,司馬氏遂專魏政。

(2) 251年,王凌謀立楚王曹彪,在淮南舉兵反司馬懿。司馬懿襲擒王凌,王凌自殺。牽連者均遭滅族。司馬懿又殺楚王曹彪,令曹氏王公悉居鄴中,派官監視。

(3) 254年10月,司馬師廢魏主曹芳,使仍為齊王,立魏文帝孫高貴鄉公曹髦為帝。

(4) 260年6月,魏主曹髦率殿中宿衛蒼頭官僮討司馬昭。中護軍賈充命成濟殺帝。司馬昭委罪於成濟,殺濟,滅其族。迎立常道鄉公曹璜,為明帝嗣。六月,即位,改名奐,是為元帝,年十五歲。

(5) 265年,十二月,司馬炎逼魏主禪位,廢為陳留王。魏亡,凡五帝,四十六年。

史料:《三國志。魏書。三少帝紀》

《晉書。景帝紀》

《晉書。文帝紀》

《晉書。武帝紀》

《資治通鑒》

2、 吳國

258年,吳主孫亮欲殺執政孫綝,不成。孫綝廢帝為會稽王,立琅琊王孫休,是為景帝。景帝與張布、丁奉殺孫綝。

《三國志。吳書。三嗣主傳》

《三國志。吳書。諸葛滕二孫濮陽傳》

《資治通鑒》

七、晉朝的宮廷政變

1、 西晉

(1) 291年,賈後命東安公繇殺楊駿,滅其族;改元元康,廢太後楊氏為庶人,次年將其害死。以汝南王亮為太宰,與太保衛瓘均錄尚書事,輔政。以楚王瑋為衛將軍,進東安公繇為王。東安王繇謀廢賈後,事泄,被廢。汝南王亮與衛瓘謀奪楚王瑋兵權,賈後命瑋殺亮、瓘;又以矯詔專殺為罪,殺瑋。是為「八王之亂」之始。

(2)299年,賈後誣太子謀反,廢太子,殺其母謝氏。

(3)300年,三月,賈後矯詔殺廢太子。四月,趙王倫、孫秀命翊軍校尉齊王冏入宮捕賈後,旋殺之,滅其門,並殺大臣張華、裴頠等。趙王倫自任使持節、都督中外諸軍事、相國、侍中,以孫秀為中書令。八月,淮南王允起兵討倫,敗死。加趙王倫九錫。

(4) 301年,正月,趙王倫逼晉惠帝禪位,自立,改元建始。三月,齊王冏起兵反趙王倫。成都王穎在鄴,長沙王乂在其國,均起兵響應。河間王顒在關中,遣張方助倫,聞齊王冏、成都王穎勢大,反助二王。八王之亂從此發展為大混戰。四月,將軍王輿等殺趙王倫、孫秀,迎惠帝復位。

(5) 306年,十一月,晉惠帝中毒死,傳為東海王越所害。太弟熾即位,是為懷帝。

史料:《晉書。惠帝紀》

《資治通鑒》

2、 東晉

(1)371年,十一月,桓溫廢晉帝司馬奕為東海王,立會稽王昱,是為簡文帝。十二月,改封廢帝為海西縣公。

(2)396年,九月,孝武帝死,傳為張貴人所害。

(3)403年,桓玄廢晉安帝。十二月,桓玄稱帝,國號楚。

(4)418年,劉裕殺晉安帝,立琅琊王司馬德文,是為恭帝。

(5)420年,六月,劉裕代晉,是為宋武帝。晉恭帝被廢為零陵王,次年被殺。

史料:《〈晉書。海西公紀〉

《〈晉書。孝武帝紀〉

《資治通鑒》

《晉書。安帝紀》

《晉書。桓玄傳》

《晉書。恭帝紀》

十一、隋朝的宮廷政變

1、604年,七月,隋文帝在仁壽宮被太子楊廣殺害。楊廣即位,是為隋煬帝。

2、618年,三月,右衛屯將軍宇文化及等殺隋煬帝。

史料:《隋書》

《資治通鑒》

十二、唐朝的宮廷政變

1、626年,六月,玄武門之變。秦王李世民殺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秦府將尉遲敬德入宮,請唐高祖降手敕,令諸軍並受秦王處分。旋立李世民為皇太子,詔:軍國庶事無大小悉委太子處決。八月,傳位於太子,是為唐太宗。唐高祖稱太上皇。

2、684年,二月,武則天廢唐中宗為廬陵王。

3、690年,武則天革唐命,改國號為周,降皇帝李旦為皇嗣。

4、705年,正月,武則天病重,張柬之等以羽林軍殺張昌宗、張易之,迎太子李顯即位。二月,復國號為唐。十一月,武則天死。

5、707年,太子李重俊矯制起兵殺武三思父子。兵潰,走終南山,被殺。

6、710年,六月,韋後與安樂公主毒殺唐中宗,立溫王李重茂,是為少帝。韋後臨朝聽政,謀效武後所為。相王子臨淄王李隆基與太平公主合謀,起兵殺韋後、安樂公主等。相王李旦即位,是為睿宗,以李隆基為皇太子。

7、713年,太平公主陰謀廢唐玄宗,當時宰相七人,黨於太平者四(竇懷貞、蕭至忠、岑羲、崔湜)。唐玄宗與宰相郭元振、將軍王毛仲、內給事高力士等定計,命王毛仲殺蕭至忠、岑羲等。竇懷貞自殺。賜太平公主死。上皇下誥:「自今軍國政刑,一皆取皇帝處分。」 崔湜流遠地,旋改賜死。其餘黨羽或死或黜,人數甚多。

8、820年,正月,宦官陳弘志殺唐憲宗,託言服金丹毒發而卒。

9、827年,十二月,宦官劉克明等殺唐敬宗。

10、904年,八月,朱全忠(朱溫)使朱友恭等殺唐昭宗。

11、907年,四月,朱全忠迫唐哀宗禪讓帝位,改名晃,國號梁,是為後梁太祖。廢唐哀宗為濟陰王,次年殺之。

史料《舊唐書》

《新唐書》

《資治通鑒》

十四、宋朝的宮廷政變

1、976年.十月,宋太祖趙匡胤死。傳有其被弟趙光義殺害之說。「燭影斧聲,千古之謎」,「燭影搖紅,千古之謎」。但此事正史不載,後世史家也不取此說法。近年又有人考證趙匡胤是患腦血管疾病正常死亡。

2、1194年,六月,宋壽皇(宋孝宗)死。宋光宗不問喪事。七月,趙汝愚以太皇太後旨,立太子趙擴,是為宋寧宗。

3、1224年,八月,宋寧宗死。權相史彌遠擁立皇侄沂王趙昀,是為宋理宗;以原定皇位繼承人趙竑為濟王。 十五、遼朝的宮廷政變

1、951年,九月,遼世宗強令諸部助北漢攻周。行至歸化州(今河北宣化)境內祥古山時,被泰寧王耶律察割殺死。右皮室詳穩(遼官名,相當於漢族政權的節度使)耶律屋質等奉遼太宗子、壽安王耶律璟攻殺察割。耶律璟即位,是為遼穆宗。穆宗嗜酒,日中方起,號為「睡王」。

2、1031年,六月,遼聖宗死,子耶律宗真即位,是為遼興宗。興宗生母耨斤奪取皇太後之位,垂簾聽政,是為欽哀太後,旋逼死遼聖宗齊天皇後。

3、1034年,欽哀太後與弟蕭孝先陰謀廢掉遼興宗,另立少子耶律重元。耶律重元告變。遼興宗廢欽哀太後,釋蕭孝先不問。

4、1063年,皇太叔耶律重元發動政變,為南院樞密使耶律仁先等所平。耶律重元自殺,預謀者蕭革等被殺。

史料:《遼史》

《續資治通鑒》

十六、金朝的宮廷政變

1、1149年,十二月,完顏亮殺金熙宗自立,是為海陵王。

2、1161年,十月,東都留守完顏雍自立為帝,改元大定,是為金世宗。十二月,完顏元宜等在瓜州(今江蘇揚州南運河入長江口處)發動兵變,海陵王完顏亮被殺。

3、1213年,八月,胡沙虎(紇石烈執中)殺衛紹王,另立金章宗兄升王完顏珣,是為金宣宗。

史料:《金史》

《資治通鑒》

十七、西夏的宮廷政變

1、1048年,正月,太子寧令哥與野利氏族人浪烈等人入宮刺殺夏景宗(元昊)。沒藏訛龐殺寧令哥及其母野利後,立諒祚為帝,是為夏毅宗。

2、1061年,沒藏訛龐父子陰謀殺夏毅宗,奪取皇權。沒藏訛龐子婦梁氏(漢人)密告夏毅宗。夏毅宗在大將漫咩的支持下,擒殺沒藏訛龐父子。一舉奪回政權。

3、1081年,三月,漢人將軍李清勸夏惠宗把黃河以南地歸還宋朝,夏、宋以黃河為界,與宋議和。梁太後與梁乙埋、罔萌訛等設計害死李清。隨後又把夏惠宗囚禁在離故宮五里左右的興州的木寨。梁乙埋、罔萌訛等聚集人馬,斬斷河梁,使惠宗不能與外界通消息。

4、1099年,遼朝派使臣來夏,用葯酒害死梁太後,梁氏敗亡。夏崇宗在遼朝支持下,開始親政。

5、1170年,閏五月,任得敬脅迫夏仁宗「分國」,分夏國之半歸他統治。夏仁宗被迫分西南路及靈州啰龐嶺地歸他統治,建號楚國。任得敬又脅迫夏仁宗派遣使臣向金朝奏報,求封號,遭到金世宗拒絕。任得敬陰謀附宋自立。八月,與宋四川宣慰使虞允文相約夾攻金朝。夏仁宗捕獲宋密使,設計殺任得敬,並殺任黨。

6、1206年,正月,鎮夷郡王安全在羅太後支持下,廢夏桓宗自立,是為夏襄宗。三月,夏桓宗突然死去,年僅三十歲。

7、1211年,七月,齊王遵頊廢夏襄宗自立,是為夏神宗。八月,夏襄宗死。

8、1223年,十二月,夏神宗在舉朝一片反對聲中,被迫宣告退位,傳帝位給次子德旺(夏獻宗),自稱「上皇」。

史料:《宋史》

《遼史》

《金史》

《續資治通鑒》

十八、元朝的宮廷政變

1、1307年,元成宗死。皇後與左丞相阿忽台等謀立安西王阿難達。右丞相哈拉哈斯遣使報懷寧王海山,並先迎其母弘吉拉氏與弟愛育黎拔力八達。二月,愛育黎拔力八達到大都。三月,愛育黎拔力八達稱監國,殺阿忽台等,捕安西王。五月,海山至上都即位,是為元武宗。六月,立弟愛育黎拔力八達為皇太子。殺安西王,廢元成宗後。

2、1223年,八月,鐵失等在上都南坡殺元英宗,並殺左丞相拜住。諸王迎立晉王也孫鐵木爾於北邊。九月,也孫鐵木爾在龍居河即位,是為泰定帝。十月,殺鐵失等。

3、1328年,七月,泰定帝在上都病死。八月,簽樞密院事燕鐵木兒在大都謀立元武宗子周王和世王束(此兩字應為一個字),先迎其弟懷王圖帖睦爾於江陵。九月,丞相倒剌沙等在上都立皇太子阿速吉八,改元天順。懷王至大都即位,改元天歷,是為元文宗。十月,大都軍圍攻上都,倒剌沙降,天順帝死。1329年,正月,周王在和寧以北即位,是為元明宗。四月,立弟懷王(元文宗)為皇太子。八月,元明宗與皇太子在王忽察都相見。皇太子與丞相燕鐵木兒等毒殺元明宗。皇太子還上都,重新即位。

史料:《元史》、《續資治通鑒》

十九、 明朝的宮廷政變

1、1399年,七月,燕王朱棣殺張昺、謝貴等,舉兵稱「靖難」,以僧道衍(姚廣孝)為謀士,張玉、朱能、邱福等為將。1402年,燕軍至京師,建文帝在宮中自焚死(傳說謂從地道出走為僧,似不可信)。燕王入城,謁孝陵,即位,是為明成祖。

2、1457年,石亨、曹吉祥、徐有貞等乘景帝患病,迎上皇入宮復位,改元天順。史稱「奪門之變」。殺兵部尚書於謙、大學士王文,籍其家。

史料:《明史》、《續資治通鑒》、《明史紀事本末》

二十、清朝的宮廷政變

1、1722年,十一月,康熙帝死,皇四子胤禎嗣位,是為雍正帝。由於康熙朝長期的儲位斗爭,也由於康熙帝死時有許多令人生疑的現象,以及皇四子胤禎的繼位出乎人們的意料,從雍正帝一即位起,社會上便流傳著許多關於他繼位不合法的傳聞。但據有關專家多方考證,雍正帝繼位屬正常的權力交接。

2、1861年,初冬,在咸豐帝病死熱河避暑山莊73天後,咸豐西後那拉氏串通奕昕、奕譞、勝保等人,將咸豐帝臨死前任命為「贊襄政務」的八個大臣一網打盡。其中,肅順處斬,載垣、端華賜令自盡,余皆被罷逐。政變後九天,載淳繼位,改元同治。政變後一個月,東西兩太後「御養心殿垂簾聽政」。史稱「辛酉政變」或「祺祥政變」。

3、1898年6月11日,光緒帝詔定國是,實行新政,到9月20日,先後進行了103天,史稱「百日維新」。9月21日,西太後發動政變,囚禁光緒帝於瀛台。28日,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喋血菜市口。史稱「戊戌政變」。

閱讀全文

與中國歷史上十大政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