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關於中國屈辱歷史的文章
英國侵略者於1840年發動鴉片戰爭打開中國大門後,又要求增開租界和派使節入京,得不到滿足便於1857年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拿破崙三世執政的法國為分贓也派兵入伙。1860年9月,於天津登陸的英法聯軍進逼北京城下,咸豐皇帝逃往承德避暑山莊,留下幾萬守兵龜縮在城牆內(即如今二環路以內的范圍),郊外任由侵略軍劫掠。10月6日,英法聯軍沖入圓明園,少量拿著刀矛的清兵一戰即敗,護園大臣只好投水自殺。看到富麗堂皇的宮殿園林,眼花繚亂的侵略軍馬上開始了瘋狂的劫掠。接著,聯軍司令部下達了可以「自由搶劫」的通知,1萬多名英法官兵於是你來我往,爭相入園,個個滿載而歸。
連續多天的搶劫之後,英國專權額爾金又提出:「只有燒毀圓明園一事,最為可行……此舉能使中國皇帝產生最大的震動。」英國首相巴麥尊對此不僅同意,還說:「如果北京皇宮遭受同樣對待,我將十分高興。」一場有計劃的更大的暴行便隨之開始。
10月18日,在這個近代中華民族史冊上災難的一天,3500名英軍手持火把再度進入圓明園,到處點燃。園內300多名太監、宮女和工匠葬身火海,這座巨大宮苑烈焰騰起三天,余煙月余不息。真可謂「一炬毀名園,千古江山留恨跡」。
火燒圓明園後,英法聯軍又威脅清廷,如再不屈服便要攻入城內,將皇宮也予以焚毀。腐朽無能的滿清統治者馬上簽訂了割地賠款的《北京條約》,換得侵略者撤退。
② 中國屈辱歷史80-100字
1,七七事變。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辭拒絕。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進行全面抗戰的起點。
2,南京大屠殺。
1937年12月13日日本攻陷中國的南京之後,侵華日軍在南京城區及郊區對中國平民和戰俘進行的長達6個星期的大規模屠殺、搶掠、強奸等戰爭罪行。大屠殺中有20萬以上至30萬以上中國平民和戰俘被日軍殺害,南京城的三分之一被日軍縱火燒毀。
3,《馬關條約》的簽訂。
1895年4月17日中國清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馬關條約》,使日本獲得巨大利益,刺激其侵略野心;使中國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該條約適應了帝國主義列強對華資本輸出的需要,隨後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4,《南京條約》的簽訂。
1840年發生鴉片戰爭,1842年8月29日清朝政府與英國代表璞鼎查在停泊於南京下關江面的英艦皋華麗號上簽訂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標志著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結束。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5,濟南慘案。
一九二八年, 國民革命軍於五月一日克復濟南,日軍遂於五月三日派兵侵入中國政府所設的山東交涉署,將交涉員 蔡公時割去耳鼻,然後槍殺,將交涉署職員全部殺害,並肆意焚掠屠殺。此案中中國民眾被焚殺死亡者,達一萬七千餘人,受傷者二千餘人,被俘者五千餘人。
③ 關於中國屈辱歷史
看看晚清史!
④ 中國屈辱歷史的資料
成為第2位粉絲
舊中國曾經蒙受的恥辱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開始,我國共與列強簽訂了近條不平等 條約,每一條都是我國被欺負侵略的證據。 恥辱有哪些光列舉是沒有用的,而且也很難做到全面,以戰爭宏觀的 角度,我國在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戰敗,賠償英國軍費白銀 2000萬兩,被迫開放5口通商: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
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國戰敗, 賠償軍費白銀給英法各800萬兩, 開放營口、天津、大連、南京、鎮江、淡水、台灣、汕頭、瓊州等 11處為通商口岸,拆毀大沽至北京的炮台。在此期間英法聯軍攻佔 北京,掠奪並焚毀了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圓明園。
1867年日本挑起戰爭侵略台灣,被台灣軍民擊退,就是這樣,腐敗 無能的清政府還是賠償了日本軍費50萬兩 1877年中法戰爭爆發,中國軍隊節節勝利,法國戰敗,而中國「不敗而敗」。簽訂中法條約,承認法國對越南的佔領,允許法國將鐵路修進中國內地。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中國戰敗。中日簽訂《馬關條約》日本索取軍費白銀兩億兩,割佔中國遼東半島,澎湖列島,台灣島。日本商船可以進入重慶。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大肆屠殺,清政府被迫簽訂《辛丑條約》中國賠償10國白銀共9億多兩,分36年還清。中國政府保證嚴厲鎮壓一切反帝活動,懲辦對鎮壓不力的官員。在這次空前的浩劫中,慈僖竟然厚顏無恥地向列強表示要:「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充分表現了她投降賣國的奴才嘴臉。
1905年日俄戰爭爆發,戰場竟然設在中國,清政府表示中立,無數中國人在這樣列強爭奪中國領土的戰爭中喪生。
1931年「918」事變爆發,日本侵佔東三省,並向中國內地步步侵略。
1937年全面抗日戰爭爆發。在這場戰爭中中國共傷亡人口3500多萬人。
1950年朝鮮戰爭中國傷亡100多萬,但最後我們贏了。 朋友,這就是我國1840~1949百年國恥的梗概,南京大屠殺只是其中的一個縮影,落後就要挨打,只有國家富強了,才能讓這樣的悲劇不會在中國的土地上發生
⑤ 關於中國屈辱歷史的資料
中國近代不平等條約
1842年8月29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英艦「漢華麗」號)
中英《南京條約》
1. 割香港島給英國
2. 賠款2100萬元
3. 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 中國東南沿海門戶洞開
4. 取消舊的公行制度,英商在通商口岸自由交易
5. 協定關稅(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中國喪失了關稅自主權
1843年7月22日(道光二十三年六月二十五)
中英《五口通商章程:海關稅則》(通稱《五口通商章程》)
內容:
1. 壓低關稅,進口貨物的稅率定為5% 中國成為世界上最低稅率的國家之一,海關從此也失去了保護本國工農業生產的作用,便利了外國資本主義在中國傾銷商品和掠奪原料
2. 領事裁判權,英國僑民在中國犯刑事罪時,由英國領事根據英國法律處理 中國的司法權遭到破壞,外國人可在中國為非作歹
1843年10月8日(道光二十三年八月十五)
中英《五口通商附粘善後條款》(簡稱《虎門條約》《中英善後條約》)
1. 片面最惠國待遇。今後中國與任何國家簽訂不平等條約出讓新的權益時,亦應准英人一體均沾
2. 可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建立租界
1844年7月3日(道光二十四年五月二八)
中美《望廈條約》
美獲得了擴大的領事裁判權,規定不但中國人與美國人之間,而且美國人與其他外國人在華發生的一切訴訟,「中國官員不得過問」。並擴大了關稅協定權,規定中國要變更關稅稅則,必須取得美國的同意
1844年10月24日(道光二十四年九月十三)(法國專使刺萼尼,兩廣總督耆英在停泊於廣州黃埔的法艦阿吉默持號)
中法《黃埔條約》(又稱《中法五口貿易章程》)法國侵略中國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共36款,附有《海關稅則》。
條約規定除取得英美兩國在條約中規定的侵略權益外,還規定允許法國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傳教,修建墳地,清朝地方政府負責保護教堂和墳地。
⑥ 中國的屈辱歷史不少於30字
道光二十年五月(1840年6月)英國開始對中國發動侵略戰爭,持續了兩年多的時間。1842年8月,英國侵略者又強迫清政府簽定了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
次年,英國又強迫清政府簽定了《南京條約》的附件。鴉片戰爭剛剛結束,美法兩國以武力威脅下,迫使清政府分別和他們簽定了不平等的中美《望廈條約》和中法《黃埔條約》,擴大了侵略權益。
1856年,英法借口修約,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1858年,俄、美、英、法四國先後強迫清政府分別簽定 了《天津條約》。1860年10月下旬,英法兩國又強迫清政府簽定了中英、中法《北京條約》。
咸豐十年(1860)初,英法兩國分別任命額爾金和葛羅為全權代表,率艦隊前往中國,再次發動侵略戰爭。
六月(7月),英法 聯軍抵大沽口外。咸豐帝帶領一批官員逃往熱河(今河北省承德市),令其弟恭親王奕欣留守北京,負責和議。
八月二十二日(10月6日),英法聯軍佔領了清廷經營了150多年的圓明園。在被英法聯軍洗劫一空之後,又被放火燒毀。
大火焚燒了三天,號稱「萬園之園」的圓明園化成了一堆堆敗瓦頹垣。
經過第二次鴉片戰爭和不平等的《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的簽訂,中國領土又遭到進一步劫奪,外國侵略者進一步從中國攫得了大量權益,加緊了對中國的政治控制和經濟、文化侵略。
資本主義各國通過其公使直接向清廷施加壓力,操縱、控制中國的內政和外交。大批商埠的增開,從東南沿海一直擴大到沿海七省和長江中游,又使外國資本主義侵略更為深入。
外國侵略者還直接管理中國海關,更從財政上加強控制清廷,從而便於擴大其政治影響。中國的主權喪失更多,進一步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6)關於中國歷史屈辱的文字擴展閱讀:
屈辱事例:
1、旅順大屠殺
旅順大屠殺是中日甲午戰爭期間,日本佔領軍於1894年11月21日攻陷位於遼東半島的旅順。
日軍攻佔旅順後,對城內進行了4天3夜的屠殺,死難者可能達2萬人,只有埋屍的36人倖免於難,後經考察,生還者800餘人,這就是震驚世界的旅順大屠殺。
2、遼寧撫順平頂山慘案
1932年9月16日,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後,開始侵佔我國東北地區。1932年9月15日,抗日救國軍第四路、第十一路進攻撫順,重創日本軍隊。
日本軍隊展開報復行動,1932年9月16日,日軍在遼寧撫順平頂山村殺害了3000名同胞,對他們採取滅絕性的屠殺。之後又追殺了聞訊逃亡的千金堡村24名居民。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近代史
⑦ 關於中國屈辱歷史的故事
晚清、近代、割地賠款,簽條約
⑧ 中國屈辱歷史好句好段
中國是禮儀之邦,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可是,當我們在19世紀初打開國門,迎來版來自海那邊的第一批客人權時,「客人」所帶來的並不是喜悅、歡樂和財富,而是持續百年的屈辱
當五星紅旗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的時候;當全國人民為申奧成功歡呼鼓舞的時候,我們不會忘記,我們的祖國曾被別的國家踐踏得傷痕累累!同學們,你們知道嗎:1840年,英鴉片戰爭由中方失敗告終,讓政府將香港割讓給英國,簽訂了第一個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並賠償英國2100萬銀元;在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闖入北京圓明園,把圓明園內凡是能拿走的,統統掠走,實在運不走的就任意破壞,把圓明園內洗劫一空。更可惡的是在10月18日和19日他們為了銷毀罪證,竟然放火燒了這個萬園之園。這一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和無數人們智慧的結晶與財富就這樣化成了一片灰燼。現在的圓明園已被侵略者掠去了昔日的輝煌,給我們留下的只是幾根孤零零的殘柱和無盡的憤怒與無限的遺憾。
⑨ 關於中國的屈辱史
九月,與許多重大事件聯系在一起,在近代中國歷史上讓國人刻骨銘心!
1842/8/29,《南京條約》簽訂
1856/9/2,天京變亂,韋昌輝突襲東王府
1926/9/6,英國製造「萬縣慘案」
1901/9/7,《辛丑條約》簽訂
1894/9/15,平壤戰役,左寶貴犧牲
1894/9/17,黃海戰役,鄧世昌、林永升殉國
1931/9/18,「九一八事變」
1898/9/21,戊戌政變,變法失敗
還有與第二次鴉片戰爭有關的……
歷史有時相似的讓人心碎,如果沒有真實的鏡頭、詳盡的文字、殘破的遺跡,我們簡直難以相信過去中國近代的一幕幕。歷史終歸是歷史,雖然歷史已經過去,但不會消逝得無影無蹤,歷史流下的不僅僅是一堆資料、幾塊碑刻,數處遺址。留住歷史,可以溫故而知新。人類社會日新月異,沒有記載,任何偉大的東西,就會從地平線上消失。但人們總是習慣於牢記勝利、成功和輝煌,但往往把失敗、傷痕和屈辱遺忘。歷史總是不斷沉澱的,歷史是民族和人類的集體記憶,如果一個民族不知道「從哪裡來」,就不知道「到哪裡去」。
以往的歷史與其說是句號,不如說是感嘆號,甚至是更多的問號,並應該少用些省略號。一百多年中沉重而痛苦的記憶,給予了人們太多的憂傷、悲憤和思索。中國人不應該、不可能更不可以忘記,刻寫在中國近代的鏡頭、側面或片段,雖然斑斑點點但歷歷在目:從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到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直至日本全面侵華戰爭;從旅順大屠殺到南京大屠殺;從鴉片走私、掠賣華工到火燒圓明園;從「豬仔」、「東亞病夫」到「華人與狗不得入內!可謂慘不忍睹、聞所未聞!正義與邪惡、文明與野蠻、愛與恨、和平與暴力被定格在這段屈辱的歷史上,痛定思痛總是民族復興的開始 ,時刻警示著我們每一位中華兒女當勿忘國恥,要振興中華。
我們中的不少人似乎選擇了沉默。不知道沉默的理由是什麼,但願不是因為麻木,也不是因為健忘,依某些國人的觀念,對於過去,尤其是痛苦,就會採取「過去了就過去了,再提它有什麼用」輕率態度,這些年來,一些親痛仇快的現實,還是「商女不知亡國恨」常常讓我們深感「遺忘文化」在一些國人頭腦中頗有市場。一些商家不顧歷史的傷疤,以「南京大屠殺」作為電腦游戲;把日本軍刀、軍服作為賣點;一些藝人竟然把軍旗裝穿在身上招搖過市等等。如果「集體健忘症」過於嚴重,人們將容易越來越淺薄、輕浮、狂躁、極端和急功近利。
我們的同胞中,對戰敗之恥和對割地賠款之痛了解的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一個民族,若忘記了自己的歷史,實際上也就等於失去了民族的記憶功能;失去記憶的民族是可怕的,它會在今天的紛紜變幻的世界大潮中,失去方向,隨波逐流,更會不斷地重復自己的錯誤。不是從沉沒中爆發就在沉沒中死亡。據說,冰心老人晚年曾構思寫作一部反映甲午戰爭的紀實大作,但是每每提筆,「竟然一個字都沒有留下」,「因為哭,因為大哭,因為一握起筆就禁不住老淚縱橫地痛哭!哭得完全不能下筆,紙上惟有落下的熱淚。」(賈國榮:《冰心的遺憾》)。
「歷史的災難無不以歷史的巨大進步來補償」。只有我們一起來揭露侵略者的罪惡、叩問冷漠者的良知、敲醒愚昧者的心靈。絕不允許無恥者別有用心地扭曲歷史,絕不允許屈辱的舊夢再現,絕不允許重蹈踐踏人權、褻瀆文明和破壞正義的覆轍。歷史教育的重要任務是培育和教化每一個公民對其國家、其歷史、其祖先、其民族具有認同感、自尊感、尊嚴感、恥辱感,亦即形成「國民意識」。歷史意識構成國民意識和民族精神的核心內容,事關走向世界的新世紀公民培育的大計。歷史認知關繫到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學習歷史的意義主要有豐富自我、發展個性、減少失誤、加速成長、承擔使命、自覺人生。在這個意義上,歷史學乃是一門塑造民族整體人格,表述民族自我意識、自我評價和自我認知的重要學術,應當將「真」、「情」、「思」、「行」統—為一個整體,這些都歷久彌新地給人們以感染、啟示、鞭策和思考。
然而,以往的寵兒如今卻失落了,史學危機的話題並非危言聳聽,歷史教育的延誤、式微和墮落的困境令人揪心,我願與大家一樣為之關注、探索和分享。我試圖讓歷史教育不再尷尬,不再窘迫,不再令人藐視,於是從彷徨到吶喊、困惑到醒悟;從疑惑到求索。我力求讓歷史能夠成為滋養學生成長的補品,讓學生在成長中通過歷史的學習而喚醒自己,認識自己,張揚自己,營造一個有血有肉、情理交融特別是有獨立人格的「人」。由此,我有了執著的信念要從四十歲重新開始,克服鬆懈、安逸或畏難心理,力爭做個「有思想」的歷史教師,立志要把課上出味道來,教出歷史的深沉、寬厚與博大,盡情展現其寬闊、生動和精彩,發掘真善美的內涵……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人人都是從昨天走到今天,又從今天走向明天。任千古風流人物,無一例外都成為匆匆的世間過客。對歷史不斷觸摸和反思的過程,就是文化沉澱的過程。歷史是永不間斷的時間長流,人們在現實中感知的只是這一發展長河中的一段,多少興亡盛衰,喚起人們對星轉斗移、物似人非的感嘆,從那些已經消失的人和事中,正是司馬遷所說的「述往事,思來者」。歷史,將會給你一個制高點。歷史有兩種歷史,一種是客觀的歷史,一種是記憶中的歷史。客觀歷史早已看不見了,但記憶中的歷史還在,我們可以隨時攝取,隨時揣摩,可以感悟,可以反芻,這對人類現在、未來的發展,未嘗不無益處。叩問歷史,掩卷太息!這種情結不僅僅是簡單的懷舊。歷史消失的只是時間,永不消失的卻是後人對千秋人事的緬懷。
時光的流逝也許會磨滅人們心頭的許多記憶,但充滿著「血與火」的往事歷歷在目,警示人們永遠引以為戒。《論語》曾告誡:「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古希臘哲人說「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裡」,不就是從昔日的經驗教訓中時刻照看著這後視鏡緩緩向前跋涉?描述與記錄,回憶與解讀,是人類永遠不會放棄的權利。「以史為鑒,面向未來」,可以說歷史是人類前進的行囊,雖可能沉重但旅程必不可少
⑩ 中國所有過去的屈辱歷史大概70字
甲午戰敗,清政府被迫與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根據條約規定,把「台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大片領土割讓給日本,進一步破壞了中國主權的完整,而且還造成了台灣和大陸難以彌補的隔閡,遺患至今。
它大大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隨後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從而使中華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1900年,英、美、日、俄、法、德、意、奧八國組織聯軍侵入中國,8月攻入北京。1901年,清政府被迫簽訂不平等條約《辛丑條約》。
條約規定:中國政府賠償4.5億白銀,分39年還清,本息共計約9.8億兩;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在界內居住,這實際上就成為「國中之國」。
成為帝國主義策劃侵略中國的大本營;「大清國國家應允將大沽炮台及有礙京師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允許列強各國派駐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
這是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最龐大、主權喪失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嚴重侵犯了中國的主權,進一步加強了帝國主義對中國的全面控制和掠奪。
中國人民在遭受屈辱的同時,中國也一步步沉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一部落後挨打的近代歷史,也是一部恥辱史。
每一個愛國的中國人每每想起,都會痛徹肺腑。在近代中國走向衰落,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的同時,解決民族獨立的問題成為中華民族的首要任務,一部中華民族抗爭史也由之而起。
(10)關於中國歷史屈辱的文字擴展閱讀:
屈辱事例:
1、火燒圓明園
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攻佔北京後,占據圓明園。中國守軍寡不敵眾,圓明園總管大臣文豐投福海自盡,住在園內的常嬪受驚身亡。
英國軍隊首領額爾金在英國首相帕麥斯頓的支持下,下令燒毀圓明園。3500名英法聯軍沖入圓明園,縱火焚燒圓明園,大火三日不滅,圓明園及附近的清漪園、靜明園、靜宜園、暢春園及海淀鎮均被燒成一片廢墟。
安佑宮中,近300名太監、宮女、工匠葬身火海。使這座世界名園化為一片廢墟。大火連燒3天3夜,成為世界文明史上罕見的暴行。
圓明園文物被掠奪的數量粗略統計約有150萬件,上至中國先秦時期的青銅禮器,下至唐、宋、元、明、清歷代的名人書畫和各種奇珍異寶。現僅存建築遺址,並建立圓明園遺址公園。
2、南京大屠殺
1937年12月13日,日本佔領南京。隨後,對南京城內的百姓和已經放下武器的國民黨軍人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大屠殺。
在日本華中方面軍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師師長谷壽夫指揮下,在南京全城進行了40多天的血腥屠殺,使用集體槍殺、活埋、刀劈、火燒等慘絕人寰的方法,殺害中國平民和被俘軍人達30餘萬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近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