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歷史人口大遷移

中國歷史人口大遷移

發布時間:2021-03-04 02:46:50

1. 中國歷史上有幾次人口大遷移

歷史上我國的人口遷移
1.「永嘉喪亂」時期

發生在西晉永嘉年間,腐朽的統治者對各族人民進行殘酷的剝削和壓迫,從而使黃河流域廣大人民流離失所,被迫大規模遷移到江淮流域(主要是流入江蘇、安徽、湖北、四川等地)。這次南遷人口約90萬,使秦漢以來人口分布顯著的北多南少格局開始發生變化,南方人口得到較快增加,促進南方經濟的迅速發展,這是中國人口分布中心向長江流域轉移的一個標志性事件。
2.「安史之亂」時期

發生在唐代,約有100萬人南遷,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口分布以黃河流域為重心的格局,我國南北人口分布比例第一次達到均衡。
3.「靖康之亂」時期

發生在北宋,1125年金滅遼開始南下攻打北宋,黃河流域成為主要戰場,每次大的戰爭都造成黃河流域大量居民向長江流域遷移,主要遷移浙江、江蘇、湖北、四川,這是北宋末年人口遷移規模最大的階段。
4.「金完顏亮」時期

1161年金撕毀了與宋的合約,大舉南侵,淮河流域成為主要戰場,迫使淮河流域的居民南遷到長江流域,主要遷移浙江、江蘇、湖南、江西等地。
5.「蒙古兵南侵」時期

忽必烈等上汗位後,於1273年出動大批蒙古兵南侵,發動了消滅南宋的戰爭,主要戰場在長江中下游地區,當地居民為躲避戰亂大量向珠江流域遷徙,主要遷入廣東、廣西、福建等地。
6.「走西口、闖關東」時期

19世紀後期的舊中國,俄國和日本帝國主義侵入後,兩國競相在東北擴張勢力,修築鐵路、掠奪資源,需大批勞動力,迫使華北破產,農民移入東北,尤以山東、河北兩省農民最多.1923年-1930年間移入東北達300萬人,1937年一年就達到70萬人。此外,西北地區的甘肅、青海、新疆等地,也有很多來自河南、陝西等省的農民。
7.「東南沿海下南洋」時期
歐美資本主義侵入東南亞後,為掠奪東南亞資源,招收中國破產農民作為開發殖民地的勞動力資源,並販賣中國勞工,致使東南亞人口激增。

黃河中下游平原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從秦漢時期開始,我國人口就由黃河中下游平原向四周擴散,重點是向南方的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擴散。由「安史之亂」而引發的人口大遷移,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口地理分布的格局,使南方人口第一次超過了北方人口,中國人口地區分布的中心首次由黃河流域移到了長江流域。
引起我國歷史上人口遷移的原因,其中最直接的就是移民支邊、戰爭和自然災害。如我國歷史上,每發生一場戰亂或者災荒,就會引起一次較大規模的人口遷移。

2. 中國歷史上有幾次人口大遷徙

闖關東、走西口、下南洋。

1、闖關東

19世紀,黃河下游災難頻發,成千上萬逃荒的農民為了生存,冒險進入東北,這成為「闖關東」的開始。1860年,沙俄侵入東北,清政府被迫開禁放墾以增強防衛,河北、山東等地的農民大量湧入東北墾荒。到1931年,闖關東的山東人就已達1000多萬。

2、走西口

走西口的主要是河北、陝西、山西人,而山西人所佔的比例最高。清代以來,土地貧瘠加上天災不斷,使得成千上萬的晉北貧民與商人背井離鄉。他們或向西遷移,經殺虎口進入蒙古,或向東進發,過大同後經張家口進入蒙古。

走西口直接導致晉文化傳播到了內蒙古中西部地區,使得當地單一的游牧文化變成了農耕並舉的多元文化。

3、下南洋

鴉片戰爭後,近代中國人下南洋則是為了改變個人或家族的命運。當時英荷殖民統治下的南洋諸國為吸引華工,推出了優惠政策,比如給移民免費土地、臨時住所、交通工具,甚至免費的食物,許多中國人,尤其是華南各省的老百姓,或拖家帶口,或單身一人,滿懷著希望與夢想來到南洋。

(2)中國歷史人口大遷移擴展閱讀:

皇帝管制小民的其中一大法,是限制他們的行動自由,這當然不是把全國的百姓都關進監獄,而是讓他們生活在有限的范圍之內,禁止其隨便遷徙早在夏朝,中央政府就把全國分為九州,著手統計人口和土地。

商朝設有分管統計人口的官吏「司民」。到了周朝,百姓開始有了戶ロ。周朝每年都通過比、間、族、黨、州、鄉,遂各級組織調查人口的增減,然後層層上報給中央負責管理戶口的司民。

三年進行一次人口普查,叫做「大比」。屆時,司民將天下戶口報給司寇,司寇再上報天子,天子接受戶口冊時要舉行隆重的儀式,五拜而受之,然後交天府內史保存。

秦統一六國後,進行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全國性的人口調查。這說明,自遠古時代,國君就十分重視掌握全國的人口情況,而其目的,主要是為了牢牢控制人民。人口調査對於國君或諸侯進行軍事征伐、徵收賦稅、佔有和分配俘虜與奴隸、追查逃亡以及殺人殉葬等,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秦朝在人口調查的基礎上,制定了嚴格而詳細的戶籍制度,以後各個朝代,無不重視對戶籍的管理,其制度也越來越周密完備。

從這種針對某一地區的禁令可以看出,內地大部分地區的百姓已經遵守法紀,沒有祖父母、父母尚在就分家他居的現象。

宋哲宗趙煦也效仿他的老祖宗,下令:同一個高祖父的子孫不得分家。皇帝們採取又賞又罰的手段,使百姓不敢或不願分家別居,不分家別居,就不會擅離故土。皇帝禁止百姓遷徙,除了考慮到農業生產和稅賦以外,主要是為了防止外流的百姓聚眾造反。

3. 中國歷史上四次人口大遷移

早在戰國時代(公元前475-前221年),秦人移民巴蜀,楚人開發西南,燕國開拓遼河流域,都曾作過一定數量的移民。

1、秦漢(公元前221--220)時期,北方少數民族匈奴常來侵犯,每值匈奴戰敗,常把他們的俘虜移居內地。西晉(公元281—318年)時,匈奴、鮮卑以及氏、羌等族人民移居內地更多。在此時期大量胡人南下,在華北地區曾先後建立了許多小國,大量漢族居民從黃河流域遷移到了長江以南。當時政府更把北方原有州郡地方政府遷到南方,稱為僑置州郡。例如有所謂南徐州、南袞州、南豫州等。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最大的人口遷移。

2、在五代十國時期(公元907—960年),北方有契丹族南進;隨後又有女真族的金人南下。在南宋時期(公元1133—1279年),華北各地由金人統治,南宋政府遷到臨安(今杭州)。這樣就有大量女真族人遷人黃河流域,原住黃河流域的漢人又一次大批被迫移居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二次最大的人口遷移。

由蒙古族人建立的元朝政府(公元1279—1368年)統治了全中國,蒙族人民大量移入內地。

3、1659年滿洲人建立清朝統治中國。滿族居民大部進入內地,編為八旗,他們生活在廣大漢人之中,逐漸採用漢語;同時滿、漢之間也互相通婚。清代末期,滿人絕大部分留在內地生活。另一方面,東北的滿洲地方早期原禁止漢人前去,但因內地人口眾多,而且水旱災害也常發生,黃河下游山東、河北、河南各省人民開始私下到東北移墾,以後由於俄、日帝國主義妄圖霸佔滿洲,清政府也獎勵漢人前往,用以充實邊疆。

4、清代末年(公元1911年),東北三省人口又增至2,900萬。在短短的一百餘年中,東北總人口從不到100萬增加到2,900萬,增長近30倍。這雖然僅是國內地區性的人口遷移,但就其人數之多,增長之快,也可算是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移。

4. 中國歷史上有幾次人口大遷徙

中國歷史上的人口大遷徙:
1.「永嘉喪亂」時期
發生在西晉永嘉年間,腐朽的統治者對各族人民進行殘酷的剝削和壓迫,從而使黃河流域廣大人民流離失所,被迫大規模遷移到江淮流域(主要是流入江蘇、安徽、湖北、四川等地)。這次南遷人口約90萬,使秦漢以來人口分布顯著的北多南少格局開始發生變化,南方人口得到較快增加,促進南方經濟的迅速發展,這是中國人口分布中心向長江流域轉移的一個標志性事件。
2.「安史之亂」時期
發生在唐代,約有100萬人南遷,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口分布以黃河流域為重心的格局,我國南北人口分布比例第一次達到均衡。
3.「靖康之亂」時期
發生在北宋,1125年金滅遼開始南下攻打北宋,黃河流域成為主要戰場,每次大的戰爭都造成黃河流域大量居民向長江流域遷移,主要遷移浙江、江蘇、湖北、四川,這是北宋末年人口遷移規模最大的階段。
4.「金完顏亮」時期
1161年金撕毀了與宋的合約,大舉南侵,淮河流域成為主要戰場,迫使淮河流域的居民南遷到長江流域,主要遷移浙江、江蘇、湖南、江西等地。
5.「蒙古兵南侵」時期
忽必烈等上汗位後,於1273年出動大批蒙古兵南侵,發動了消滅南宋的戰爭,主要戰場在長江中下游地區,當地居民為躲避戰亂大量向珠江流域遷徙,主要遷入廣東、廣西、福建等地。
6.「走西口、闖關東」時期
19世紀後期的舊中國,俄國和日本帝國主義侵入後,兩國競相在東北擴張勢力,修築鐵路、掠奪資源,需大批勞動力,迫使華北破產,農民移入東北,尤以山東、河北兩省農民最多.1923年-1930年間移入東北達300萬人,1937年一年就達到70萬人。此外,西北地區的甘肅、青海、新疆等地,也有很多來自河南、陝西等省的農民。
7.「東南沿海下南洋」時期
歐美資本主義侵入東南亞後,為掠奪東南亞資源,招收中國破產農民作為開發殖民地的勞動力資源,並販賣中國勞工,致使東南亞人口激增。

黃河中下游平原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從秦漢時期開始,我國人口就由黃河中下游平原向四周擴散,重點是向南方的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擴散。由「安史之亂」而引發的人口大遷移,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口地理分布的格局,使南方人口第一次超過了北方人口,中國人口地區分布的中心首次由黃河流域移到了長江流域。
引起我國歷史上人口遷移的原因,其中最直接的就是移民支邊、戰爭和自然災害。如我國歷史上,每發生一場戰亂或者災荒,就會引起一次較大規模的人口遷移。

5. 中國歷史上有幾次人口大遷徙

有七次的人口大遷徙。

1、「永嘉喪亂」時期發生在西晉永嘉年間,腐朽的統治者對各族人民進行殘酷的剝削和壓迫,從而使黃河流域廣大人民流離失所,被迫大規模遷移到江淮流域(主要是流入江蘇、安徽、湖北、四川等地)。這次南遷人口約90萬,使秦漢以來人口分布顯著的北多南少格局開始發生變化,南方人口得到較快增加,促進南方經濟的迅速發展,這是中國人口分布中心向長江流域轉移的一個標志性事件。故稱為「衣冠南下」。

大概就是在西晉永嘉年間,匈奴人攻破首都洛陽,西晉政權被迫南遷至江東健康(南京),史稱東晉.這一時期,大量北方漢人中的精英不堪忍受異族的非人統治,紛紛南遷,形成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人口大遷徙. 使得江南與南下的中原人士有了更多的交流機會,促進了社會文化的發展。閩南話,閩北話,客家話,甚至南通話,基本上都是在這一歷史時期形成的。

2、「安史之亂」時期

發生在唐代,約有100萬人南遷,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口分布以黃河流域為重心的格局,我國南北人口分布比例第一次達到均衡。

3、「靖康之亂」時期

發生在北宋,1125年金滅遼開始南下攻打北宋,黃河流域成為主要戰場,每次大的戰爭都造成黃河流域大量居民向長江流域遷移,主要遷移浙江、江蘇、湖北、四川,這是北宋末年人口遷移規模最大的階段。

4、「金完顏亮」時期

1161年金撕毀了與宋的合約,大舉南侵,淮河流域成為主要戰場,迫使淮河流域的居民南遷到長江流域,主要遷移浙江、江蘇、湖南、江西等地。

5、「蒙古兵南侵」時期

忽必烈等上汗位後,於1273年出動大批蒙古兵南侵,發動了消滅南宋的戰爭,主要戰場在長江中下游地區,當地居民為躲避戰亂大量向珠江流域遷徙,主要遷入廣東、廣西、福建等地。

6、「走西口、闖關東」時期

19世紀後期的舊中國,俄國和日本帝國主義侵入後,兩國競相在東北擴張勢力,修築鐵路、掠奪資源,需大批勞動力,迫使華北破產,農民移入東北,尤以山東、河北兩省農民最多.1923年-1930年間移入東北達300萬人,1937年一年就達到70萬人。此外,西北地區的甘肅、青海、新疆等地,也有很多來自河南、陝西等省的農民。

7、「東南沿海下南洋」時期

歐美資本主義侵入東南亞後,為掠奪東南亞資源,招收中國破產農民作為開發殖民地的勞動力資源,並販賣中國勞工,致使東南亞人口激增。

黃河中下游平原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從秦漢時期開始,我國人口就由黃河中下游平原向四周擴散,重點是向南方的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擴散。由「安史之亂」而引發的人口大遷移,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口地理分布的格局,使南方人口第一次超過了北方人口,中國人口地區分布的中心首次由黃河流域移到了長江流域。

引起我國歷史上人口遷移的原因,其中最直接的就是移民支邊、戰爭和自然災害。如我國歷史上,每發生一場戰亂或者災荒,就會引起一次較大規模的人口遷移。

(5)中國歷史人口大遷移擴展閱讀:

對於那些背井離鄉的人們來說,遷徙的目的其實很簡單:為了更好地生存。而從大的歷史社會背景來看,人口大遷徙主要有以下三種原因:一是為戰亂、天災所迫;二是因為政治原因及人口膨脹的壓力,政府有組織的移民;三是由於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逐。

6. 中國歷史上3次人口大遷移是哪3次具體原因是什麼

早在戰國時代(公元前-前221年),秦人移民巴蜀,楚人開發西南,燕國開拓遼河流域,都曾作過一定數量的移民。

1、秦漢(公元前221--220)時期,北方少數民族匈奴常來侵犯,每值匈奴戰敗,常把他們的俘虜移居內地。西晉(公元281—318年)時,匈奴、鮮卑以及氏、羌等族人民移居內地更多。在此時期大量胡人南下,在華北地區曾先後建立了許多小國,大量漢族居民從黃河流域遷移到了長江以南。當時政府更把北方原有州郡地方政府遷到南方,稱為僑置州郡。例如有所謂南徐州、南袞州、南豫州等。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最大的人口遷移。

2、在五代十國時期(公元907—960年),北方有契丹族南進;隨後又有女真族的金人南下。在南宋時期(公元1133—1279年),華北各地由金人統治,南宋政府遷到臨安(今杭州)。這樣就有大量女真族人遷人黃河流域,原住黃河流域的漢人又一次大批被迫移居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二次最大的人口遷移。

由蒙古族人建立的元朝政府(公元1279—1368年)統治了全中國,蒙族人民大量移入內地。

3、1659年滿洲人建立清朝統治中國。滿族居民大部進入內地,編為八旗,他們生活在廣大漢人之中,逐漸採用漢語;同時滿、漢之間也互相通婚。清代末期,滿人絕大部分留在內地生活。另一方面,東北的滿洲地方早期原禁止漢人前去,但因內地人口眾多,而且水旱災害也常發生,黃河下游山東、河北、河南各省人民開始私下到東北移墾,以後由於俄、日帝國主義妄圖霸佔滿洲,清政府也獎勵漢人前往,用以充實邊疆。

4、清代末年(公元1911年),東北三省人口又增至2,900萬。在短短的一百餘年中,東北總人口從不到100萬增加到2,900萬,增長近30倍。這雖然僅是國內地區性的人口遷移,但就其人數之多,增長之快,也可算是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移。

7. 中國歷史上的幾次大遷移是什麼

今天就與大家一起簡單回顧中國歷史上的六次人口大遷移,看看當年我們的家族祖先的遷徙軌跡。

第一次:西晉「永嘉之亂」時期

抗戰期間,僅在滇緬公路服務的華僑就多達3000人,其中三分之一犧牲在那裡。

中國歷史上這六次大規模人口遷移,對促進民族融合、調整人口分布、發展文化交流、推動經濟發展等方面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尤其對姓氏源流、譜志文化的發展影響巨大,也為中華民族這一概念的形成和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8. 中國歷史上三次大規模的人口遷移

1、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浪潮是從東漢末年至魏晉南北朝時期。大量人口遷移到南方,給南方地區帶來了充足的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技術,江南地區得到了極大的發展。這為我國經濟重心的逐步南移奠定了基礎。

2、發生在唐天寶十四年(755年)的「安史之亂」造成了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二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人口的大量南移,南方得到更進一步開發,特別是江淮、太湖地區荒地被大量開墾,成為我國新的財富地區,到五代時南方經濟開始逐漸超過北方。

3、中國古代歷史上的第三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是從北宋末年的「靖康之難」至南宋末年。兩宋時期,北民的進一步南遷,南方經濟在中國經濟中的地位,已經超過了北方,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進程最終完成。

(8)中國歷史人口大遷移擴展閱讀

中國近代三股最大的移民浪潮

1、闖關東

關東指山海關以東的地區,也稱關外。清軍入關後,長期對東北實行封鎖,嚴禁漢人進入,使得土地肥沃的東北人丁零落,甚至形成大量的無人區。

19世紀,黃河下游災難頻發,成千上萬逃荒的農民為了生存,冒險進入東北,這成為「闖關東」的開始。1860年,沙俄侵入東北,清政府被迫開禁放墾以增強防衛,河北、山東等地的農民大量湧入東北墾荒。到1931年,闖關東的山東人就已達1000多萬。

2、走西口

走西口的主要是河北、陝西、山西人,而山西人所佔的比例最高。清代以來,土地貧瘠加上天災不斷,使得成千上萬的晉北貧民與商人背井離鄉。他們或向西遷移,經殺虎口進入蒙古,或向東進發,過大同後經張家口進入蒙古。

走西口直接導致晉文化傳播到了內蒙古中西部地區,使得當地單一的游牧文化變成了農耕並舉的多元文化。

3、下南洋

中國人移民東南亞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漢代。從漢朝到明清時期,每當新老政權交替之時,不堪戰亂的百姓與沒落的權貴都會紛紛移居海外,東南亞因為易於到達而成為中國移民出國的首選之地。

鴉片戰爭後,近代中國人下南洋則是為了改變個人或家族的命運。當時英荷殖民統治下的南洋諸國為吸引華工,推出了許多優惠政策。

比如給移民免費土地、臨時住所、交通工具,甚至免費的食物,許多中國人,尤其是華南各省的老百姓,或拖家帶口,或單身一人,滿懷著希望與夢想來到南洋。

閱讀全文

與中國歷史人口大遷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