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石油歷史最好

中國石油歷史最好

發布時間:2021-03-04 01:03:37

A. 601857中國石油歷史最高價是多少

2007年11月5日上市的第一天盤中最高48.62,最低41.70,開盤48.60,收盤43.69.從此廣大持有中石油版的股民便站在高崗上往下權望,處於萬劫不復之地!!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滿倉中石油!!!

B. 中國石油柴油歷史最高

前言:沒有最高,只有更高
中國石油柴油從來都是積極相應奧林匹克精神:更高,更貴,更離譜!

C. 中國石油儲量歷史

4.1.1.1 石油資源量與儲量

資源量和探明儲量是國家制定能源政策和長遠能源規劃的重要依據,是中國石油可持續發展的基礎。1949年以前,由於勘探技術落後,地質認識局限,預測的全國石油資源僅2億~5億噸。1954年,燃料工業部根據西部幾個盆地的普查,認為全國石油資源量約15.5億噸。大慶油田發現後,全國石油資源量的預測結果才達到了115.5億噸。其後,隨著渤海灣等盆地的突破,石油資源量的預測結果也持續上升。

為了系統地評價中國石油資源潛力,為制定中國中期石油工業發展規劃,1981年石油工業部啟動了全國石油資源評價工作,經過6年的研究和評價,於1987年公布了全國第一次油氣資源評價結果:石油地質資源量787.5億噸。1994年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和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又聯合完成了全國第二次油氣資源評價,評價結果是全國有石油地質資源量940億噸。之後,隨著油氣勘探工作的不斷深入,鄂爾多斯、柴達木、渤海灣等盆地的勘探實際與第二次油氣資源評價結果不相符的矛盾日益凸顯。2000年三大石油公司在全國第二次油氣資源評價結果的基礎上,分別對各自探區內的部分盆地重新進行了評價。匯總三大石油公司評價結果,得出全國共有石油地質資源量1041億噸。與第二次資源評價結果相比,海域石油地質資源量減少了21億噸,減幅為8.5%;陸上石油地質資源量增加了122億噸,增幅達17.6%,其中東部地區增加了47.3億噸、增長了13.0%,中西部地區增加了74.8億噸,增長了25.2%。從盆地資源變化情況來看,資源量增加最多的是鄂爾多斯盆地,增加了66.8億噸,是第二次資源評價結果的4.5 倍;其次是渤海海域,增加了36.4億噸,增幅達90.4%;准噶爾、柴達木、渤海灣和松遼盆地各增加了10億噸左右。

截止到2003年底,中國累計探明石油地質儲量234.2億噸。其中,東部地區探明石油地質儲量167.2億噸,西部47.6億噸,海上19.4億噸。

(1)地質儲量在各盆地的分布,石油主要集中在渤海灣、松遼、准噶爾和鄂爾多斯四大盆地,地質儲量分別為90.7億噸、66.9億噸,17.4億噸和15.9億噸,分別佔全國石油地質儲量的44.2%、28.5%、7.4%和6.7%。

(2)地質儲量的地層時代分布,石油主要集中在新生代和中生代,地質儲量分別為110.1億噸和104.6億噸,分別占總地質儲量的47%和45%。

(3)地質儲量的規模大小分布,特大型油田只有一個,即大慶薩爾圖油田,地質儲量25.7億噸,佔全國石油總地質儲量的11%。大型油田46個,地質儲量110億噸,占總地質儲量的47%,也就是說,大型和特大型油田,雖然油田個數只佔7.6%,但地質儲量佔了一半多。大型油田主要分布在東部,東部大型油田地質儲量77.2億噸,佔大型油田地質儲量的70%,佔全國地質儲量的近1/3。

(4)地質儲量的豐度分類,石油以中豐度儲量為主,地質儲量102.3億噸,佔全國儲量的44%,主要集中在東部,東部中豐度儲量74.9億噸,也接近中豐度儲量的1/3。高豐度儲量也主要分布在東部,地質儲量57億噸,占高豐度儲量的81%,占總儲量的1/4。

(5)按儲層滲透率分類相對而言,特高滲和中滲儲量仍然是中國石油儲量的多數,盡管近幾年找到的油田中低滲和特低滲占絕對多數,但由於歷史上有薩爾圖這樣的高滲油田為積淀,低滲油田的特徵在累計統計上不太明顯。

(6)從油藏的埋深上看,中淺層仍是中國儲量的主體,儲量153.1億噸,約佔全國儲量的2/3。

(7)從油藏類型上看,構造油藏儲量116億噸,約佔全國儲量的一半多,岩性油藏次之,石油地質儲量58.5億噸。

國際上所使用的「資源量」均指可以采出的石油資源量,而中國大多使用「地質資源量」,在對其進行經濟有效性校正和預測採收率的校正後即可得到可采資源量,並可與國際上的資源量相對比。2005年,國土資源部組織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和中國海洋石油三大公司進行了新一輪的石油資源評價,評價結果顯示:中國(不含南海深水區域和青藏高原地區)目前擁有可採石油資源量的預測平均值為198億噸,其中已采出了原油44.9億噸,原油探明可采儲量24.3億噸,尚有128.8億噸可采資源量有待探明(圖4.1)。

圖4.9 中國原油新增可采儲量增長階段

(1)起步階段(1949~1955)。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的石油工業底子非常薄弱,1949年在酒泉盆地發現了1110萬噸的可采儲量後的5年裡都沒有新增可采儲量。中國從1953年起開始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當年的勘探井數超過100口,在「一五」期間,勘探井數逐年增加。

1949~1955年期間,中國年均新增可采儲量266萬噸。從資源探明率指標來看,年度資源探明率非常低,平均值僅為0.01%。到1955年,中國的累計資源探明率為0.09%。本階段內的探井密度逐漸增長,但直到1955年,中國的探井密度才增至約1口井/萬平方千米。

在理論與技術上,本階段內,槽台說、背斜理論是當時主要的地質理論,隨著勘探實踐經驗的積累,中國的陸相生油理論也逐步發展。

從中國的國家能源政策來看,政府大力鼓勵石油工業的發展。在1950年的全國石油工作會議上確定了石油工業要在三年內恢復已有基礎,發揮已有設備效能,提高產量,有步驟、有重點地進行勘探和建設工作。

(2)快速增長階段(1956~1985)。1956年,克拉瑪依油田發現,當年新增可采儲量達3240萬噸。克拉瑪依油田的發現標志著中國原油儲量進入增長階段。

在1956~1985年期間,中國原油每年平均新增可采儲量1.25億噸。新增可采儲量從1956年的3240萬噸增至1985年的1.92億噸,年均新增可采儲量增長速度達到17%。1966~1976年十年動亂期間,勘探工作量受到影響,特別是在1967~1973年期間最為嚴重,在這7年中有5年的新增可采儲量低於5000萬噸,最低時僅為1000多萬噸。

本階段內中國的年度資源探明率從0.16%跳躍式增長至0.97%,其中1961年、1976年、1983年和1984年的年度資源探明率都超過1.5%。本階段的平均年度資源探明率為0.63%。到1985年,中國的累計原油資源探明率已達到19.16%。本階段內的新增可采儲量的快速增長得益於勘探工作量的增長,特別是1978年以後中國的勘探工作量的迅速發展。中國的勘探井密度從1956年的1.68口井/萬平方千米增至1985年的38口井/萬平方千米。

從勘探理論與技術水平來看,20世紀50~60年代,「陸相盆地成油理論」指導了克拉瑪依油田和大慶油田的發現。60~70年代,「復式油氣聚集區帶成油理論」促進了渤海灣盆地斷塊油氣藏勘探的加速發展。80年代以來,由於低熟油、煤成油、盆地成藏動力學和層序地層學理論的應用,在四川盆地、鄂爾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柴達木盆地相繼發現了一批大油氣田,擴展了油氣勘探新領域,促進了石油工業持續穩定發展。

從國家石油政策來看,由於十年動亂,中國的資源勘探受到嚴重影響,石油勘探投資嚴重不足,加上老油田產量自然遞減加快,石油儲量的增長的速度跟不上原油產量的增長速度。1981年,為解決石油勘探開發資金不足的困難,國務院決定在石油行業實行1億噸包乾的重大決策,以及開放、搞活的措施,主要有以下三條:①對石油工業實行1億噸原油產量包干,即石油工業部在每年完成1億噸產量的任務後,可用超產、節約自用和降低損耗的原油出口,並將國際價格與國內價格的差額除上繳重點能源交通建設資金外,絕大部分作為石油勘探、開發基金。國家對石油工業的投資保持在1981年的水平上。這項政策解決了石油工業資金嚴重不足的困難,大大增強了石油工業自我發展的能力,加強了老油田的調整和新油田的開發工作,打開了石油勘探的新局面。②海上大陸架實行對外開放,公開招標,開始對外合作勘探海上石油。這使中國進入開發海上油氣資源的新時期。③國家允許石油工業採取多種方式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國內暫時不能生產的先進設備,並可向國外貸款,為迅速提高中國石油工業的技術水平創造了有利條件。

(3)穩定增長階段(1986~2005)。1986年之後的五年裡是中國第七個「五年計劃」時期,在此階段,中國對石油工業提出了「穩定東部,發展西部,油氣並舉,擴大開放」的方針。1986~2005年期間,中國經濟快速增長,帶動著石油工業的發展,在這20年間,原油儲量保持穩定增長的趨勢,從1986年的1.43億噸增至2005年的1.64億噸。本階段內的年均新增可采儲量1.39億噸,新增可采儲量的年均增長率為0.79%。

在本階段,特別是1988年以後,中國撤銷了原來的石油部,成立了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並將海洋石油總公司獨立出來。這一政策使得中國的三大石油公司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法人實體,引發了石油工業內在機制的一系列深刻變革,使中國石油工業再次獲得空前發展。1999年以後,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兩大集團公司又分別進行重組,並在2000年以他們的股份公司上市。這些改革措施都促進了中國石油工業的發展。1990~2005年中國的新增可采儲量年均增長率達到1.60%。

從資源探明率來看,本階段平均年度資源探明率為0.70%。正是由於新增可采儲量保持著穩定增長,累計資源探明率在此期間也大幅提高,從1986年的19.87%增至1970年的34.93%。本階段的勘探工作量增長迅速,平均每年鑽勘探井1064口,年均勘探井進尺260萬米,探井密度從1986年的39.8口井/萬平方千米增至2000年的61.9口井/萬平方千米。勘探工作量的迅速增長是原油儲量高位穩定增長的重要基礎。

從油氣勘探理論與技術來看,本階段內中國開展了陸相盆地沉積類型、沉積模式、沉積體系、各類儲層非均質性、露頭地質建模和數值模擬、各類儲層成岩作用和次生孔隙分布及成因機理以及儲層敏感性研究。形成了油氣勘探開發過程中儲層評價的配套技術和方法,把中國陸相儲層研究推向了新的高度。在勘探技術方面,目前中國已形成了綜合配套的技術系列,包括地面地質調查技術、地球物理勘探技術、井間技術、石油地質實驗技術,以及盆地模擬技術和區帶-圈閉評價的油氣資源評價技術。地震勘探已融入三維地震技術、高精度地震數字處理技術、計算機交互地震解釋技術以及各種地下成像技術。在測井技術方面,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由數字測井技術到數控測井技術,發展到成像測井技術。在鑽井工藝方面,已完成7200米井深鑽探,不僅能鑽中深井,還可鑽探定向井、水平井、叢式井以及高溫高壓特殊工藝井等。

從國家能源政策來看,中國在1986年以來一直實施著「油氣並舉」的方針。90年代後,中國經濟發展迅速,對石油的需求量迅速增加。1996年中國成為原油凈進口國,2004年原油進口突破億噸大關,石油進口依存度(凈進口量占消費量比重)達到40%。為解決原油供需矛盾,2005年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明確了新時期的石油工業發展方針:「實行油氣並舉,加強國內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擴大境外合作開發,增強石油戰略儲備能力,穩步發展石油替代產品。」在「十一五」期間,中國將考慮進一步放開石油天然氣行業的准入管制,鼓勵非國有經濟進入石油天然氣勘探和開發領域,促進市場競爭。進一步剝離企業行使的政府職能,使企業完全按照市場經濟規則運營;還將進一步加強石油行業的監管,完善資源礦產權的管理,打破勘探區域的劃界、礦權登記,建立有序的、競爭的勘探開發市場,促進國內油氣資源的勘探和開發;進一步改革石油流通體制和價格形成機制,形成市場化的石油市場經濟管理體制。

4.1.1.6 未來儲量增長領域

從中國近期勘探發現的啟示和資源潛力分析來看,今後中國石油勘探主要在以下七大領域:山前沖斷帶(前陸盆地)、大型隆起帶(古隆起和繼承性隆起)、新構造運動造成的晚期成藏、大面積岩性地層油藏、隱蔽油氣藏海相碳酸鹽岩、海域(含渤海灣灘海地區)。它們是今後進一步加強勘探、加大勘探投入的主要目標區,也是今後發現大中型油田,增加石油儲量的主戰場[100]

(1)山前沖斷帶(前陸盆地)。在中國中西部盆地與造山帶毗鄰地帶,發育了一系列前陸盆地及山前褶皺-沖斷帶,它們是中西部盆地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具有廣闊的勘探前景。近幾年勘探實踐表明,前陸盆地是中國未來發現大中型油氣田的重點領域。近幾年針對中西部地區前陸盆地的油氣勘探獲得重大突破,如庫車盆地新發現了中國陸上儲量豐度最高、整裝性最好的克拉2氣田,酒泉盆地祁連山山前逆掩沖斷帶的勘探新發現了青西油田,三級儲量超過5000萬噸,從根本上改變了玉門探區近20年來有勘探無儲量的被動局面。准噶爾盆地在南緣吐古魯、卡因迪克以及四川盆地的川西前陸都獲得一系列重要突破和發現。前陸盆地所找到的油氣田具有規模大、儲量豐度高、單井產量高的特點。

(2)大型隆起帶(古隆起、繼承性隆起)。中國中西部地區的塔里木、四川、鄂爾多斯和准噶爾等大型含油氣盆地發育一系列的大型古隆起帶。幾十年的油氣勘探實踐表明,大型含油氣盆地中的隆起帶油氣成藏條件優越,往往是多期油氣運移、聚集區,同時在同沉積階段又往往有高能環境儲集體的集中發育,因此,可能形成大型油氣田。

(3)新構造運動造成的晚期成藏領域。中國是一個新構造運動十分發育的國家,四周被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和西伯利亞板塊等圍限,多方受力,斷裂活動頻繁,喜山期構造運動在中國非常強烈,這是其他地區所不具備的。這種構造特徵對中國許多盆地內油氣成藏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近年來,國內一批重要發現,如渤海海域淺層、塔里木盆地克拉2氣田和中西部盆地的許多發現均屬於這一領域。中國晚期成藏具有廣闊的勘探領域,渤海灣盆地,西部大量的山前沖斷帶,受新構造運動影響嚴重的盆地,如塔里木、准噶爾、柴達木、吐哈、四川、鶯歌海盆地等,都具有晚期成藏的條件。

(4)坳陷型盆地中的大面積岩性地層油藏。岩性地層油氣藏在中國油氣剩餘石油資源中佔比例相當高,相信隨著勘探開發技術的進一步提高,岩性地層油藏將成為中國石油增儲穩產的重要領域。

(5)斷陷型盆地中的隱蔽油氣藏。隱蔽油藏是指那些在油氣勘探中用常規方法難以識別、復雜難找的油氣藏類,包括局部岩性地層油氣藏、礫岩油藏、裂縫油藏、潛山油藏和火山岩油藏。近年來,中國在渤海灣、二連等盆地中的隱蔽油藏勘探取得了重要進展,取得了多項重要發現,形成了一定的儲量規模,為該區增儲穩產作出了重要貢獻,並逐步形成了在成熟區找油的一個新領域。

(6)海相碳酸鹽岩。長期以來,海相碳酸鹽岩一直是中國勘探者不斷探索的領域。中國海相地層面積為330萬平方千米,海相碳酸鹽岩的石油資源量約為135億噸,目前石油資源探明率還不到10%,剩餘資源潛力非常大。

(7)海域(含渤海灣地區)。中國海域盆地包括渤海灣海域、北黃海、南黃海、東海、台西、台西南、珠江口、北部灣、鶯歌海、瓊東南、南中國海盆地,勘探證實以油為主的盆地包括渤海灣海域、珠江口、北部灣3個盆地,以氣為主的盆地包括東海、鶯歌海、瓊東南3個盆地。目前中國海域盆地的資源探明率低於10%,剩餘資源潛力還非常大。

D. 中國石油的歷史

一九年=九六年初,中國在社會主義國家的物質和技術的援助下發展了
石油工業並使其現代化,創建了自給的能力, 「黑色金礦"最重要和最
大的蘊藏地是大慶油田,這里生產的石油佔全國石油產量的一半。過去
幾年又開發了新的油田,其中包括山東省的勝利和河北省的大港油井,
它們提供了最多的石油。在黃海大陸架也蘊藏有大量的石油,不久前開
始的海洋石油勘探將會發現更多的石油。值得提出的是,不久前已架起
了第一台海洋鑽機,這完全是中國製造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從一九六五
年開始出口石油,盡管目前的出口量也還不大。國內石油的使用量還不
大,因為,煤提供國內動力需求量的百分之八十,工業改組用石油的進程進展緩慢o . 、
中國石油的蘊藏量估計是三十億至一百億噸。。開采量每年增長百分
之二十,去年開殺的石油為六千至七千萬噸。通過大量的開殺預計今年
的產量為九千萬噸。根據西方能源研究所的估計,如果中國能夠保持目
前的增長速度,一九八O年將開採石油一億二千五百萬噸,一九八五年開采四億四千萬噸。 』 。 j
石油生產的擴大引起了生產開採石油設備的大資本家企業的興趣,
它們期望北京從西方購買生產設備。中國希望用出口石油的收入轉變中國外貿的逆差為順差是這一期望的現實基礎。由於國家不太可能大量擴
大出1:I商品,所以首先希望通過增加石油及加工過的石油的出口比重來
平衡擴大的西方進口。.

E. 中石油股票歷史最高的價

601857中國石油歷史的最高價格就是當時它上市第一天所形成的高點:48.62。這是當天的數據:

2007年11月專5日星期一中國屬石油數據:
開盤:48.60
最高:48.62
最低:41.70
收盤:43.96
成交量:15474994手
成交金額:699.91億
漲跌:+27.26¥
漲跌幅:+163.4%
換手:51.58%

F. 中國石油的歷史

中國石油,天然氣的開發利用,是一項新興而古老的事業。它成為中國現代能源生產的一個重要工業部門,是新中國建立以後的事情,而中國發現和利用石油和天然氣技術的歷史卻可追蒴到兩千年以前,並且在技術上曾經創造過光輝的成就。

中國近代石油工業萌芽於十九世紀中葉,經過了多年的艱苦歷程,直到新中國建立前夕,它的基礎仍然極其薄弱。回顧這一歷史過程,將有利於認識當代中國石油工業的崛起。

我們分五個部分介紹中國石油工業發展概況,其中不乏許多珍貴的歷史資料。

G. 歷史市值最高的公司是多少聽說中國石油曾經達到1.1萬億美元,不知道是不是最高的

1\單個市場來講的話:中石油曾經在中國A股市場超過10000億美元市值,微軟在2000年的時候超過5700億美元;
2\如果按多個市場來講的話,很多公司超過蘋果的市值:例如今天的中石油市值:中國石油A股3042.0695億美元(19180億元人民幣)+中石油納斯達克2749.50億美元= 5 791.5695 億美元.;
3\還有很多公司在世界各地都上市了,所以很難計算到底是誰的市值最高。

H. 中國石油的發展史的簡明歷程是什麼

新中國石油工業發展史
中國石油,天然氣的開發利用,是一項新興而古老的事業。它成為中國現代能源生產的一個重要工業部門,是新中國建立以後的事情,而中國發現和利用石油和天然氣技術的歷史卻可追溯到兩千年以前,並且在技術上曾經創造過輝煌的成就。
中國近代石油工業萌芽於十九世紀中葉,經過了多年的艱苦奮斗,直到新中國建立前夕,它的基礎仍然極其薄弱。回顧這一歷史過程,將有利於認識當代中國石油工業的崛起。

下面我們分三個部分介紹中國石油工業發展概況。
1.恢復與發展

玉門油礦解放後,為創建新中國的石油工業,1952年8月,毛澤東主席命令將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9軍第57師轉業為石油工程第一師,為建設一支具有嚴格組織紀律,高度獻身精神的石油產業大軍,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到1952年底,全國原油產量達到43.5萬噸,為1949年的3.6倍,為舊中國最高年產量的1.3倍,比1949年提高6倍多。 玉門油礦是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石油工業建設的重點。為了加強勘探,廣泛採用「五一」型地震儀和「重鑽壓,大排量」鑽井等新技術,先後發現了石油溝,白楊河,鴨兒峽油田,並開始按科學程序進行全面開發,採取注水和一系列井下作業等措施。按照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部署,石油勘探首先在我國西北地區展開。1955年10月,克拉瑪依第一口井--克1井噴油。克拉瑪依油田的開發建設,有力地支援了建國初期的經濟建設。1958年,青海石油勘探局在地質部發現冷湖構造帶的基礎上,在冷湖5號構造上打出了日產800噸的高產油井,並相繼探明了冷湖5號,4號,3號油田。在四川,發現了東起重慶,西至自貢,南達敘水的天然氣區。1958年石油部組織川中會戰,發現南充,桂花等7個油田,結束了西南地區不產石油的歷史。到50年代末,全國已初步形成玉門,新疆,青海,四川4個石油天然氣基地。1959年,全國原油產量達到373.3萬噸,四川天然氣產量從1957年的6000多萬立方米提高到2.5億立方米。在人造油方面,經過擴建和改造,東北各人造油廠的產量有了大幅度的增長。1959年人造油產量達到97萬噸,當時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煉油工業在十分薄弱的基礎上,先後擴建,新建了上海,克拉瑪依,冷湖,蘭州,大連等8個年加工能力為10-100萬噸的煉油廠。1959年生產汽,煤,柴,潤四大類油品234.9萬噸,主要石油產品自給率達到40.6%.

2.歷史性轉變

從1955年起,地質部和石油部分工配合,先後在華北平原與松遼盆地展開了全面綜合地質調查。根據中央批示,1960年3月,一場關系石油工業命運的大規模的石油會戰在大慶揭開了序幕,並取得了重大的進步。1963年,全國原油產量達到648萬噸,同年12月,原油產量的急劇增長,需要煉油工業同步發展。在此期間,擴建和合並了一系列煉油廠,並大力開發新工藝,新技術,新產品。此外,還研究,設計,建設了加氫裂化等裝置。到1965年止,共新建以上裝置13套,大大縮小了同當時國外煉油技術水平的差距。1965年生產汽,煤,柴,潤四大類油品617萬噸,自給率達97.6%,提前實現了我國油品自給。

在大慶石油會戰取得決定性勝利以後,石油勘探隊伍開始進入渤海灣地區。1964年,經中央批准在天津以南,山東東營以北的沿海地帶,開展了華北石油會戰。到1965年,在山東探明了勝利油田,拿下了83.8萬噸的原油年產量,1978年原油產量達到355萬噸。 1970年4月,大慶開始了油田開發調整工作。到1973年,底下形勢惡化的情況得到扭轉,全油田原油產量比1970年增長了50%以上。1976年,大慶油田年產量突破5000萬噸,為全國原油年產上1億噸打下了基礎。 同時石油三廠,六廠經過擴建,改造成為加工天然原油的煉油廠。為發揮中央和兩個積極性,以石油部為主,陸續興建了七個大型煉油廠和一大批中型煉油廠。到1978年,全國原油年加工能力已達9291萬噸,基本上與我國原油生產規模相適應,從1966年到1978年的13年中,原油產量以每年遞增18.6%的速度增長,年產量突破了1億噸,保證了國家的需要,緩和了能源供應的緊張局面。從1973年起,我國還開始對日本等國出口原油,為國家換取了大量外匯。

3、石油工業進入新的發展時期(1979年至今)

1978年12月,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從1979年起「把全黨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各條戰線都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勢。石油戰線的廣大職工經過艱苦努力,戰勝了十年動亂帶來的嚴重困難,石油工業從此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高峰。
自七十年代以來,我國石油工業生產發展迅速,到1978年突破了1億噸。此後,原由產量一度下滑。針對這種情況,為了解決石油勘探,開發資金不足的困難,中央決定首先在石油全行業實行1億噸原由產量包乾的重大決策,以及開放搞活的措施。這一決策迅速受到效果,全國原油產量從1982年起,逐年增長,到1985年達到1.25億噸,為世界第六位。
為了多元發展我國的石油工業,我國於1982年成立了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1983年7月,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成立。中國第三家國有石油公司---中國新星石油有限責任公司也於1997年1月成立。至此,我國石油石化工業形成了四家公司團結協作,共同發展的新格局。
目前我國石油工業目前有三大石油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化集團公司和中國海洋石油集團公司。2001年,石油集團銷售收入3401億元,利潤總額530億元;石化集團銷售收入3600億元,利潤總額128.1億元;中海油銷售收入303.8億元,利潤總額96億元。尤其是近年來隨著各石油公司「走出去」戰略的推進,各公司的資產規模,海外影響力,利潤總額都有了很大提高,但與國際知名石油公司相比,我國石油公司在運營的主要指標上均有一定差距。

I. 中石油的歷史是什麼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簡稱中國石油集團、中石油)是一家集油氣勘探開發、煉油化回工、油品銷售、油氣儲運、答石油貿易、工程技術服務和石油裝備製造於一體的綜合性能源公司。2008年,中國石油在美國《石油情報周刊》世界50家大石油公司綜合排名中,位居第5位,在美國《財富》雜志2008年世界500強公司排名中居第25位。2010年5月30日,根據英國《金融時報》研究機構的報告顯示,中石油當前市值達到3293億美元(截至2010年3月31日),位居全球500強企業榜首,成為全球市值最大的企業。

油氣業務:勘探與生產、煉油與化工、銷售、天然氣與管道;
工程技術服務:物探、鑽井、測井、井下作業;
石油工程建設:油氣田地面工程、管道施工、煉化裝置建設;
石油裝備製造:勘探設備、鑽采裝備、煉化設備、石油專用管、動力設備;
金融服務:資金管理、金融保險;
運輸服務:危化品運輸、特種大件運輸、涉外(國外)運輸,社會物流等;
新能源開發:非常規油氣資源、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

J. 中國石油發展史

中國近代石油工業萌芽於十九世紀中葉,經過了多年的艱苦歷程,直到新中國建立前夕,它的基礎仍然極其薄弱。回顧這一歷史過程,將有利於認識當代中國石油工業的崛起。

閱讀全文

與中國石油歷史最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