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被帝國主義侵略的事例
1、第一次鴉片戰爭
第一次鴉片戰爭英國經常稱第一次英中戰爭或「通商戰爭」,是1840年至1842年英國對中國發動的一場戰爭,也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鴉片戰爭以中國失敗並賠款割地告終。中英雙方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中國開始向外國割地、賠款、商定關稅,嚴重危害中國主權,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並促進了自然經濟的解體。
2、南京大屠殺
南京大屠殺指1931至1945年中國抗日戰爭期間,中華民國在南京保衛戰中失利、首都南京於1937年12月13日淪陷後,在華中派遣軍司令松井石根和第6師團長谷壽夫指揮下,侵華日軍於南京及附近地區進行長達6周的有組織、有計劃、有預謀的大屠殺和姦淫、放火、搶劫等血腥暴行。
在南京大屠殺中,大量平民及戰俘被日軍殺害,無數家庭支離破碎,南京大屠殺的遇難人數超過30萬。南京大屠殺是侵華日軍公然違反國際條約和人類基本道德准則,是日軍在侵華戰爭期間無數暴行中最突出、最有代表性的一例之一。
3、火燒圓明園
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攻佔北京後,占據圓明園。中國守軍寡不敵眾,圓明園總管大臣文豐投福海自盡,住在園內的常嬪受驚身亡。英國軍隊首領額爾金在英國首相帕麥斯頓的支持下,下令燒毀圓明園。
3500名英法聯軍沖入圓明園,縱火焚燒圓明園,大火三日不滅,圓明園及附近的清漪園、靜明園、靜宜園、暢春園及海淀鎮均被燒成一片廢墟,安佑宮中,近300名太監、宮女、工匠葬身火海。使這座世界名園化為一片廢墟。大火連燒3天3夜,成為世界文明史上罕見的暴行。
圓明園文物被掠奪的數量粗略統計約有150萬件,上至中國先秦時期的青銅禮器,下至唐、宋、元、明、清歷代的名人書畫和各種奇珍異寶。現僅存建築遺址,並建立圓明園遺址公園。
4、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指公元1900年5月28日(清光緒二十六年),以當時的大英帝國、美利堅合眾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俄羅斯帝國、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奧匈帝國為首的八個主要國家組成的對中國的武裝侵略戰爭。
侵華軍隊總人數前後約為5萬人,裝備精良,聲勢浩盪,1900年,8月14日,北京城徹底淪陷,八國聯軍所到之處,殺人放火、姦淫搶掠!從紫禁城、中南海、頤和園中偷竊和搶掠的珍寶更是不計其數!其中著名的萬園之園「圓明園」繼英法聯軍之後再遭劫掠,終成廢墟。
八國聯軍總司令瓦德西在後來也承認,『』所有中國此次所受毀損及搶劫之損失,其詳數將永不能查出,但為數必極重大無疑。『』1901年,9月7日,以《辛丑條約》的簽訂為結果,中國自此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給當時的國家和人民帶來了空前沉痛的災難。
5、日本侵華戰爭
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在中國侵佔大片國土,實施「以華治華」的毒計,扶植漢奸傀儡賣國政權,殘酷奴役、殺害中國人民,瘋狂掠奪中國的資源和財產,嚴重的侵犯、破壞了中國的主權,嚴重的分裂了中國,使中國國家的統一程度在抗日戰爭時期受到了嚴重的削弱。
日本在侵華戰爭中製造了一系列令人發指的暴行,比如在佔領區實行「殺光,燒光,搶光」的三光政策;製造南京大屠殺;用中國人進行「活體解剖」細菌試驗;製造平頂山慘案等;日軍殺害中國平民數千萬,並造成千萬中國百姓流離失所,家破人亡。
② 中國前幾十年被侵略的故事
1、鴉片戰爭
鴉片戰爭前,清朝的封建統治已腐朽衰落,國內階級矛盾、民族矛盾激化,危機重重;而英國則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但英貨在中國市場上銷路不大,這是由於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對外國商品還具有頑強的抵抗作用。
為了改變這種狀況,英國殖民主義者大量地向中國推銷鴉片。鴉片貿易侵蝕到天朝官僚體系之心臟、摧毀了宗法制度之堡壘的腐敗作用。
道光十九年正月(1839年3月),林則徐到達廣州,並嚴肅表示禁煙的決心。 四月二十二日至五月十三日(6月3日至6月25日),將繳獲的鴉片全部在虎門灘當眾銷毀。虎門銷煙打擊了外國侵略者的氣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鬥志,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國人民維護民族尊嚴和反抗外國侵略的決心。
虎門銷煙之後,英國開始對中國發動侵略戰爭。鴉片戰爭從道光二十年五月(1840年6月)開始到道光二十二年七月(1842年8月)結束,持續了兩年多的時間。
1842年8月,英國侵略者又強迫清政府簽定了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次年,英國又強迫清政府簽定了《南京條約》的附件。
鴉片戰爭剛剛結束,美法兩國以武力威脅下,迫使清政府分別和他們簽定了不平等的中美《望廈條約》和中法《黃埔條約》,擴大了侵略權益。
《南京條約》的簽訂,破壞了中國的領土完整與司法、關稅等主權,開創了以條約形式掠奪和奴役中國合法化的先例,中國從封建社會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從此,中華民族與帝國主義、人民大眾與封建主義的矛盾,成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反帝反封建成為近代中國人斗爭的雙重歷史任務。中國歷史進入了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2、第二次鴉片戰爭
1856年,英法借口修約,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1858年,俄、美、英、法四國先後強迫清政府分別簽定了《天津條約》。1860年10月下旬,英法兩國又強迫清政府簽定了中英、中法《北京條約》。
咸豐十年(1860)初,英法兩國分別任命額爾金和葛羅為全權代表,率艦隊前往中國,再次發動侵略戰爭。六月(7月),英法 聯軍抵大沽口外。
咸豐帝帶領一批官員逃往熱河(今河北省承德市),令其弟恭親王奕欣留守北京,負責和議。八月二十二日(10月6日),英法聯軍佔領了清廷經營了150多年的圓明園。在被英法聯軍洗劫一空之後,又被放火燒毀。大火焚燒了三天,號稱「萬園之園」的圓明園化成了一堆堆敗瓦頹垣。
經過第二次鴉片戰爭和不平等的《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的簽訂,中國領土又遭到進一步劫奪,外國侵略者進一步從中國攫得了大量權益,加緊了對中國的政治控制和經濟、文化侵略。資本主義各國通過其公使直接向清廷施加壓力,操縱、控制中國的內政和外交。
大批商埠的增開,從東南沿海一直擴大到沿海七省和長江中游,又使外國資本主義侵略更為深入。外國侵略者還直接管理中國海關,更從財政上加強控制清廷,從而便於擴大其政治影響。中國的主權喪失更多,進一步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3、沙俄侵華
俄國一直對中國抱有領土野心。鴉片戰爭後,它就不斷加緊武裝侵略中國黑龍江流域。咸豐八年四月十六日(1858年5月28日),即中俄《天津條約》簽訂前半個月,用武力強迫黑龍江將軍奕山簽訂了不平等的《璦琿條約》。
根據這一條約,俄國割佔了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60多萬平 方公里的中國領土。咸豐十年十月初二日(1860年11月14日),俄國公使伊格那提耶夫逼迫奕簽訂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條約》。又把烏蘇里江以東約4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割佔了去,還為割佔中國西部領土製造了「根據」。
4、甲午中日戰爭
1894年,朝鮮王室發生內亂,日本借口趁機出兵,戰火從平壤延燒中國邊境。日本為實現征服朝鮮,侵略中國,稱霸世界的夢想,准備對中國發動侵略戰爭。
甲午中日戰爭爆發,北洋水師與日海軍激戰,北洋水師戰敗。李鴻章下令不許出海,坐守山東威海衛。日軍分兩路,一面侵佔旅順、大連,一邊攻打威海衛,不久,大連、旅順相繼淪陷。
在遼東大戰中,日軍在旅順進行瘋狂大屠殺,歷史稱(旅順大屠殺),殺死居民18000多人,全城僅剩36人,據說還是為了叫他們掩埋屍體才留下來的。
最後中國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李鴻章被迫在1895年4月17日同日本在馬關簽訂《馬關條約》。《馬關條約》的簽訂,使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5、抗日戰爭
抗戰時間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結束,共十四年抗戰。
1931年,侵華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後,完全侵佔中國東北,並成立偽滿洲國,此後陸續在華北、上海等地製造事端、挑起戰爭,國民政府則採取妥協政策避免沖突擴大。
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12月9日重慶國民政府正式對日宣戰。[2-3]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偉大的衛國戰爭,是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正義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近代以來抗擊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在中國侵佔大片國土,實施「以華治華」的毒計,扶植漢奸傀儡賣國政權,殘酷奴役、殺害中國人民,瘋狂掠奪中國的資源和財產,嚴重的侵犯、破壞了中國的主權,嚴重的分裂了中國,使中國國家的統一程度在抗日戰爭時期受到了嚴重的削弱。
日本在侵華戰爭中製造了一系列令人發指的暴行,比如在佔領區實行「殺光,燒光,搶光」的三光政策;製造南京大屠殺;用中國人進行「活體解剖」細菌試驗;製造平頂山慘案等;日軍殺害中國平民數千萬,並造成千萬中國百姓流離失所,家破人亡。
③ 中國被侵略的時候50字的故事
鬼子進村了逼迫小夥伴王二小帶路找八路,二小把敵人帶進埋伏圈全殲了鬼子。小夥伴們都露出了甜蜜微笑。
④ 關於中國被日本侵略的事跡
1 明朝中期東南沿海的倭亂
2 1874年日本侵佔台灣 清朝交付了30萬兩白銀 日本撤兵
3 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 中國慘敗
4 1900--1901年八國聯軍侵華(有日本1個)
5 1904年日俄戰爭 戰場在中國東北和朝鮮 清朝宣布中立 百姓深受戰爭之禍
6 1928年當時被世界承認的中國北京政府執政張作霖在皇姑屯被日軍陰謀炸死 1946年遠東軍事法庭以次做為審判日本戰犯的開始時間
7 1931年日本陰謀發動9.18事變 侵奪中國東北
8 1932年1月28日 日本在上海製造1.28事變
9 從1933年到1936年日本在中國華北製造一系列軍事沖突
統稱為華北事變
10 1937年7月7日 日本炮轟中國華北的宛平城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
11 1937年12月13日 南京失陷 日寇在南京製造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
12 。。。。。。。。。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 投降 1946年大多數日本軍人和僑民滾蛋
日本在中國犯下了無數的罪行 罪行之殘暴 語言所不能表述 如細菌部隊 慰安婦 三光政策 虐待中國勞工
大小規模不等的屠殺 強奸 搶劫 放火。。。
化學武器的遺留問題
日本人=禽獸
⑤ 中國被帝國主義侵略的事例 要詳細
1、鴉片戰爭
1841年5月29日,盤踞在廣州北郊四方炮台的英軍,闖入三元里騷擾搶劫。當地群眾奮起抗擊,打死英軍數名。隨後,全村男女老少在三元古廟集合。
以三星旗為令旗,「旗進人進,旗退人退」,同時,還聯絡了附近的數千農民和手工業者,手持大刀、長矛,冒雨迎敵。而此時英軍僅僅只有一個海軍陸戰隊連。
英軍被困在牛欄崗,天降大雨,火葯受潮,無法發揮出威力,展開肉搏戰,一名英軍死亡。英軍派出兩個水兵連,帶著「雷管槍」(不怕雨天)前來增援。
被圍困兩小時之後,英軍撤退至四方炮台。第二天清晨,2萬多民眾高舉三星旗,把四方炮台圍得水泄不通。英軍總司令傳話給當地長官余保純。
如果不解除義勇包圍,主力英軍將攻打並盡屠廣州城。余保純清楚雙方實力,也知道英軍的槍炮不會永遠受潮,於是勸退義勇,避免廣州被屠,從此擔上賣國賊的惡名。
但實際上,從雙方實力對比來看,這種做法很明智。三元里抗英後,廣東人民又以「社學」的形式,組織武裝力量,開展反侵略斗爭。
2、火燒圓明園
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攻佔北京後,占據圓明園。中國守軍寡不敵眾,圓明園總管大臣文豐投福海自盡,住在園內的常嬪受驚身亡。英國軍隊首領額爾金在英國首相帕麥斯頓的支持下。
下令燒毀圓明園。3500名英法聯軍沖入圓明園,縱火焚燒圓明園,大火三日不滅,圓明園及附近的清漪園、靜明園、靜宜園、暢春園及海淀鎮均被燒成一片廢墟。
安佑宮中,近300名太監、宮女、工匠葬身火海。使這座世界名園化為一片廢墟。大火連燒3天3夜,成為世界文明史上罕見的暴行。
3、中法戰爭
中法之間的陸上戰爭仍在中越邊境和越南境內激烈進行。1885年2月,法軍進攻諒山,廣西巡撫潘鼎新不戰而退。十天以後,法軍侵佔鎮南關(今友誼關)。
因兵力不足、補給困難,焚關而去,退至文淵(今越南同登)、諒山,伺機再犯。時老將馮子材受命幫辦廣西關外軍務,馳赴鎮南關整頓部隊,部署戰守。
得悉法軍將犯鎮南關,在隘口搶築了一條橫跨東西兩嶺高七尺、長三里、底寬一丈的長牆,牆外深掘塹壕,築成了較完整的防禦陣地。3月23日,盤踞諒山的法軍傾巢出動。
撲向鎮南關,24日越牆進犯,馮子材率士卒沖出牆外,激勵將士猛烈搏鬥,終將法軍擊退,遏阻了法軍對中國邊境的窺伺。清軍乘勝追擊,連破文淵、諒山,將法軍逐至郎甲以南。
重傷東部法軍統帥尼格里。法軍陷入困境。鎮南關大捷使清軍在中法戰爭中轉敗為勝。法軍戰敗的消息傳至巴黎後,法國議會以306對149票否決軍費追加案。
總理儒爾·費里旋引咎辭職。但是法國立刻又向越南法軍支付五千萬法郎,國內輿論一片要向清國宣戰之聲。
4、中日甲午戰爭
1894年8月1日(光緒二十年七月初一),中日雙方正式宣戰。清朝在其宣戰詔書中指出朝鮮歷來是清朝的附屬國,清朝是應朝鮮政府的要求出兵的。
相反日本「不遵條約,不守公法,任意鴟張,專行詭計,釁開自彼,公理昭然」,令清朝忍無可忍,因此「著李鴻章嚴飭派出各軍,迅速進剿,厚集雄師,陸續進發,以拯韓民於塗炭。」
日本明治天皇睦仁在宣戰詔書中則針鋒相對,聲稱「朝鮮乃帝國首先啟發使就與列國為伍之獨立國」,聲稱其開戰原因是「帝國於是勸朝鮮以厘革其秕政……朝鮮雖已允諾。
清國始終暗中百計妨礙……更派大兵於韓土,要擊我艦於韓海,狂妄已極。」表示其目的是「使朝鮮永免禍亂」、「維持東洋全局之平和」、「宣揚帝國之榮光於中外」 。
5、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900年春,義和團運動成為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導火索,以此為借口,八國聯軍以鎮壓義和團之名行瓜分和掠奪中國之實。
侵華軍隊總人數前後約為5萬人,裝備精良,聲勢浩盪,1900年,8月14日,北京城徹底淪陷,八國聯軍所到之處,殺人放火、姦淫搶掠!
從紫禁城、中南海、頤和園中偷竊和搶掠的珍寶更是不計其數!其中著名的萬園之園「圓明園」繼英法聯軍之後再遭劫掠,終成廢墟。
八國聯軍總司令瓦德西在後來也承認,『』所有中國此次所受毀損及搶劫之損失,其詳數將永不能查出,但為數必極重大無疑。『』
1901年,9月7日,以《辛丑條約》的簽訂為結果,中國自此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給當時的國家和人民帶來了空前沉痛的災難。
⑥ 中國被外國欺負的事例有哪些
1、鴉片戰爭
1841年5月29日,盤踞在廣州北郊四方炮台的英軍,闖入三元里騷擾搶劫。當地群眾奮起抗擊,打死英軍數名。隨後,全村男女老少在三元古廟集合。
以三星旗為令旗,「旗進人進,旗退人退」,同時,還聯絡了附近的數千農民和手工業者,手持大刀、長矛,冒雨迎敵。而此時英軍僅僅只有一個海軍陸戰隊連。
英軍被困在牛欄崗,天降大雨,火葯受潮,無法發揮出威力,展開肉搏戰,一名英軍死亡。英軍派出兩個水兵連,帶著「雷管槍」(不怕雨天)前來增援。
被圍困兩小時之後,英軍撤退至四方炮台。第二天清晨,2萬多民眾高舉三星旗,把四方炮台圍得水泄不通。英軍總司令傳話給當地長官余保純。
如果不解除義勇包圍,主力英軍將攻打並盡屠廣州城。余保純清楚雙方實力,也知道英軍的槍炮不會永遠受潮,於是勸退義勇,避免廣州被屠,從此擔上賣國賊的惡名。
但實際上,從雙方實力對比來看,這種做法很明智。三元里抗英後,廣東人民又以「社學」的形式,組織武裝力量,開展反侵略斗爭。
2、九一八事變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關東軍安排下,鐵道「守備隊」炸毀沈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路軌(沙俄修建,後被日本所佔),並栽贓嫁禍於中國軍隊。
日軍以此為借口,炮轟沈陽北大營,是為「九一八事變」。次日,日軍侵佔沈陽,又陸續侵佔了東北三省。1932年2月,東北全境淪陷。
此後,日本在中國東北建立了偽滿洲國傀儡政權,開始了對東北人民長達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統治。「九一八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長期以來推行對華侵略擴張政策的必然的結果。
也是企圖把中國變為其獨占的殖民地而採取的重要步驟。它同時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開始,揭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東方戰場的序幕。
3、七七事變
1931年9月18日,日軍挑起九一八事變,佔領中國東北,並一手炮製了偽「滿洲國」。日軍佔領東北後,將魔爪伸向華北,陰謀策動「華北自治」。
1936年6月,日本天皇批准了新的《帝國國防方針》及《用兵綱領》,公然宣稱要實現控制東亞大陸和西太平洋,最後稱霸世界的野心。8月7日,日本五相會議通過了《國策基準》。
具體地規定了侵略中國,進犯蘇聯,待機南進的戰略方案。同時,還根據1936年度侵華計劃,制定了1937年侵華計劃。從1936年5月起,日本陸續增兵華北。
不斷製造事端,頻繁進行軍事演習,華北局勢日益嚴峻。當時,守衛平津地區的中國守軍為第29軍,軍長宋哲元兼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
4、中法戰爭
中法之間的陸上戰爭仍在中越邊境和越南境內激烈進行。1885年2月,法軍進攻諒山,廣西巡撫潘鼎新不戰而退。十天以後,法軍侵佔鎮南關(今友誼關),因兵力不足、補給困難。
焚關而去,退至文淵(今越南同登)、諒山,伺機再犯。時老將馮子材受命幫辦廣西關外軍務,馳赴鎮南關整頓部隊,部署戰守。得悉法軍將犯鎮南關。
在隘口搶築了一條橫跨東西兩嶺高七尺、長三里、底寬一丈的長牆,牆外深掘塹壕,築成了較完整的防禦陣地。3月23日,盤踞諒山的法軍傾巢出動,撲向鎮南關,24日越牆進犯。
馮子材率士卒沖出牆外,激勵將士猛烈搏鬥,終將法軍擊退,遏阻了法軍對中國邊境的窺伺。清軍乘勝追擊,連破文淵、諒山,將法軍逐至郎甲以南,重傷東部法軍統帥尼格里。
法軍陷入困境。鎮南關大捷使清軍在中法戰爭中轉敗為勝。法軍戰敗的消息傳至巴黎後,法國議會以306對149票否決軍費追加案。
總理儒爾·費里旋引咎辭職。但是法國立刻又向越南法軍支付五千萬法郎,國內輿論一片要向清國宣戰之聲。
5、中日甲午戰爭
1894年8月1日(光緒二十年七月初一),中日雙方正式宣戰。清朝在其宣戰詔書中指出朝鮮歷來是清朝的附屬國,清朝是應朝鮮政府的要求出兵的。
相反日本「不遵條約,不守公法,任意鴟張,專行詭計,釁開自彼,公理昭然」,令清朝忍無可忍,因此「著李鴻章嚴飭派出各軍,迅速進剿,厚集雄師,陸續進發,以拯韓民於塗炭。」
日本明治天皇睦仁在宣戰詔書中則針鋒相對,聲稱「朝鮮乃帝國首先啟發使就與列國為伍之獨立國」,聲稱其開戰原因是「帝國於是勸朝鮮以厘革其秕政……朝鮮雖已允諾。
清國始終暗中百計妨礙……更派大兵於韓土,要擊我艦於韓海,狂妄已極。」表示其目的是「使朝鮮永免禍亂」、「維持東洋全局之平和」、「宣揚帝國之榮光於中外」 。
⑦ 列強侵略中國的歷史
1840年6月,第一次鴉片戰爭,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條約規定:割讓香港島給英國,賠款2100萬銀元,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中國海關收取英商進出口貨物的關稅稅率時要與英方協定.從此使中國開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
1856年秋,第二次鴉片戰爭,簽訂了<天津條約>,條約規定:外國公使進駐北京,增加開放沿海沿江10處通商口岸,外國軍艦商船可以在長江各口岸通航,外國人可以到中國內地游歷`通商`傳教,清政府賠償軍費400萬兩白銀,賠償英商損失200萬兩白銀.同年,清政府被迫與英法兩國簽訂了<北京條約>,條約規定:清政府承認<天津條約>有效,增加開放天津為通商口岸,割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賠款增加到800萬兩白銀.到此,中國半殖民半封建的程度加深了.
1894年8月,清政府被迫對日宣戰,歷史上稱此戰爭為甲午中日戰爭,簽定了<馬關條約>,條約規定:割讓遼東半島`台灣及其附屬島嶼給日本,賠償軍費2億兩白銀,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日本輪船可以駛入以上各個口岸,可以在通商口岸投資辦工廠,產品運銷中國內地免收內地稅.由此,中國社會半殖民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義和團運動興起後,帝國主義列強不斷發出武裝干涉的叫囂。1900年4月,英、美、德、法四國公使聯合照會清政府,限令兩個月以內悉將義和團「一律剿除」,否則直接出兵「代為剿平」。5月25日,駐京各國公使議定聯合發出照會,脅迫清政府下令屠殺義和團和懲辦鎮壓義和團不力的官員,同時命令各國在大沽口外的海軍待命行動。5月29日,各國艦隊從大沽口派出陸戰隊闖入天津。5月30日,各國公使宣稱不論清政府態度如何,都要派兵進京。清政府提出每個使館所調軍隊不得超過30名,未獲結果。5月31日至6月2日,英、美、俄、日、法、德、意、奧等八國侵略軍四百五十多人先後開進北京。此時駛入渤海灣和大沽口外的外國軍艦已達24艘。6月上旬,各國政府授權各駐華公使相機行事,並訓令本國在華艦隊司令聽其調遣,與各國協同作戰。6月10日,英、美、俄、日、法、德、意、奧等國組成八國聯軍,共兩千一百多人,由英國海軍上將西摩爾率領,從天津向北京進犯。6月16日,侵華聯軍向大沽口守將羅榮光發出最後通牒,威迫中國守軍17日晨2時交出炮台,遭到拒絕。17日晨,侵華聯軍發動進攻,全體守台官兵與敵激戰數小時,擊沉擊傷敵艦六艘,敵軍傷亡一百餘人,炮台陷於敵手。至此,八國聯軍的侵華戰爭正式爆發。
⑧ 列舉近代史強侵略與中國反抗的事例
林則徐來(1785—1850年),漢族,自字元撫,領導了中國歷史上轟轟烈烈的禁煙運動——虎門銷煙,指揮了抗英斗爭,是近代第一位民族英雄。
鄧世昌(1849~1894)中國清末海軍愛國將領。字正卿。原籍廣東東莞,生於番禺(今廣州市海珠區)。中日甲午戰爭時為致遠艦管帶,在1894年9月17日海戰中捐軀報國。
左宗棠(1812~1885), 晚清軍政重臣,湘軍統帥之一,收復除伊犁地區外的新疆全部領土。
⑨ 請搜集資料,了解中國近代的屈辱歷史,並列舉幾個經典事例
一、屈辱歷史
近代以後,由於西方列強的入侵,由於封建統治的腐敗,中國逐漸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山河破碎,生靈塗炭,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難。
尤其是鴉片戰爭之後,中華民族更是陷入了積貧積弱、任人宰割的悲慘狀況。
甲午戰敗,清政府被迫與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根據條約規定,把「台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大片領土割讓給日本,進一步破壞了中國主權的完整,而且還造成了台灣和大陸難以彌補的隔閡,遺患至今。
它大大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隨後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從而使中華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1900年,英、美、日、俄、法、德、意、奧八國組織聯軍侵入中國,8月攻入北京。1901年,清政府被迫簽訂不平等條約《辛丑條約》。
條約規定:中國政府賠償4.5億白銀,分39年還清,本息共計約9.8億兩;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在界內居住,這實際上就成為「國中之國」,成為帝國主義策劃侵略中國的大本營。
大清國國家應允將大沽炮台及有礙京師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允許列強各國派駐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
這是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最龐大、主權喪失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嚴重侵犯了中國的主權,進一步加強了帝國主義對中國的全面控制和掠奪。
中國人民在遭受屈辱的同時,中國也一步步沉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一部落後挨打的近代歷史,也是一部恥辱史。
二、事例
1、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1860年9月,於天津登陸的英法聯軍進逼北京城下,咸豐皇帝逃往承德避暑山莊,留下幾萬守兵龜縮在城牆內(即如今二環路以內的范圍),郊外任由侵略軍劫掠。
10月6日,英法聯軍攻入海淀鎮,到處焚掠,當晚即侵入圓明園。少量拿著刀矛的清兵一戰即敗,護園大臣只好投水自殺。看到富麗堂皇的宮殿園林,眼花繚亂的侵略軍馬上開始了瘋狂的劫掠。
10天以後,聯軍司令部下令可以自由劫掠,英法侵略軍像發狂的野獸一樣,把園內珍寶能拿走的就拿走,不能拿走的就全部搗毀。至此,圓明園中的珍寶盪然無存了。
英法聯軍瘋狂搶劫圓明園之後,還不滿足。英使額爾金發表聲明說:「只有焚毀圓明園一法,最為可行。」於是,英國將軍們在他們的政府支持下發布了焚毀圓明園的命令。
10月17日,聯軍騎兵團就在園內到處放火。10月18日清晨,英國密克爾騎兵團3500餘人進園縱火,一時圓明園成了一片火海,火勢三日不熄。
一座經營了150多年,綜合中西建築藝術成就,聚集了古今藝術珍品和歷代圖書典籍、世界上少有的壯麗宮殿和園林,在慘遭侵略軍大肆搶掠和焚燒後化為烏有了。
2、八國聯軍劫掠北京
1900年8月15日,經過兩天的激戰,八國聯軍攻下北京各個城門。清兵、義和團在京城各處與侵略者展開激烈的巷戰,仍無法阻擋八國聯軍的鐵蹄。15日晚,美軍在正陽門上架起大炮。
幾聲炮響,大清門(民國時改稱中華門,於1959年擴建天安門廣場時拆除)、天安門被次第炸開。
紫禁城城門毫無遮攔地暴露在侵略者面前。就在紫禁城被攻陷的當天清晨,慈禧太後帶著光緒皇帝倉皇逃出京城。
城破之後,八國聯軍在午門廣場進行了一場「國際大閱兵」。英美俄日等國的侵略者們,穿著不同的軍裝,舉著不同的國旗,喊著不同的口號,全副武裝,列隊走過午門廣場。
簡短的閱兵儀式後,紫禁城的大門在禮炮聲中轟然打開,侵略者的隊伍浩浩盪盪開進了紫禁城。八國聯軍以征服者的姿態,完全接手了北京城。此後,京城百姓經歷了一年的亡國歲月。
為了滿足軍士的貪婪,各國將領允許士兵在北京城無所顧忌地燒殺搶掠三日。古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蹂躪和摧殘。地安門至西安門的房屋被焚毀殆盡,前門至東四牌樓也是滿目荒涼。
八國聯軍不僅放火燒房,還破壞了許多精美的建築物。英軍將天壇偏殿改為磨坊,法軍將內務府大高殿的門座、殿宇亭座和門窗拆毀。先後駐扎過俄軍和英軍的頤和園也無法倖免。
京城百姓也遭到了八國聯軍的殘忍屠殺,僅在庄王府一處,就有1700多名義和團團民被屠殺。一次,法軍在一條死胡同里足足射擊了10分鍾,直至不留一人後才罷手。時人記錄北京城「死屍遍地,腐爛熏蒸,慘難寓目。
」許多清朝官員舉家自戮,「各處朝衣朝冠之男屍,補服紅裙之女屍,幾於觸目皆是。」怡親王被某國軍隊俘虜,被命令為士兵洗衣服,不但勞作極為繁重,而且還經常餓肚子,不堪受辱的怡親王最終選擇自盡。
戶部尚書崇綺在城破之前隨榮祿逃到保定府,當他聽說妻子率領全家自殺後,萬念俱灰,自縊身亡。
王公貴族之家尚且如此,平民百姓的境遇就更加悲慘了。城破之後,北京大街小巷回盪著婦女的慘叫和洋兵的淫笑。
時人記載,聯軍「將其所獲婦女不分良賤老少,盡驅諸裱褙衙門」,「作為官妓」,任聯軍「入內遊玩,隨意奸宿。」
當時傳說「黑兵」見了女人就像發瘋一樣。許多婦女聽到槍響就投井,以至於一口井中曾打撈出五六具屍體。
八國聯軍對北京城的劫掠,不但是北京人心中無法彌合的創痛,也在世界文明史上留下了恥辱的一頁。
3、旅順大屠殺
中日甲午戰爭是日本對中國發動的一場蓄謀已久的侵略戰爭,它以1894年7月25日豐島海戰的爆發為開端,至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而結束。
這場戰爭的結果,不僅導致了中日兩國命運的改變,使日本迅速走上了軍國主義道路,成為遠東戰爭的策源地,更給中華民族帶來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向殖民地與半殖民地淪陷的進程。
旅順作為這場戰爭的主要戰場之一,被日軍佔領後遭受了空前的屠城浩劫。1894年11月21日傍晚,日本侵略軍闖進旅順口,對平民百姓進行了持續三天四夜的慘絕人寰的大屠殺。
「見人就殺,婦孺不免」,屍骨堆積成山,碧血橫流成河,近兩萬人慘死在日本侵略軍的屠刀下,這就是震驚中外的「旅順大屠殺慘案」。
殉難同胞的「萬忠墓」就是這段歷史的真實見證。
4、南京大屠殺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淪陷後,在華中派遣軍司令松井石根和第6師團長谷壽夫指揮下,侵華日軍於南京及附近地區進行長達6周的有組織、有計劃、有預謀的大屠殺和姦淫、放火、搶劫等血腥暴行。
在南京大屠殺中,大量平民及戰俘被日軍殺害,無數家庭支離破碎,南京大屠殺的遇難人數超過30萬。
5、平頂山慘案
九一八事變之後,日軍佔領中國東北,雖然中國政府軍隊撤出東北三省,但是民間抗日義勇軍一直在反抗日本軍隊。
日本軍隊在攻擊抗日武裝的同時,也經常屠殺抗日根據地的中國普通民眾以報復中國武裝的抗日行動。1932年9月15日,抗日救國軍第四路、第十一路進攻撫順,重創日本軍隊。
日本軍隊展開報復行動,於1932年9月16日將撫順煤礦附近的栗家溝、平頂山等村村民3000餘人集中,之後實施了滅絕性的屠殺,之後又追殺了聞訊逃亡的千金堡村24名居民。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平頂山慘案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南京大屠殺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旅順大屠殺:一段不能被忘記的慘痛歷史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庚子劫——八國聯軍劫掠北京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圓明園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近代史是中國發展的「清醒劑」
⑩ 請搜集資料,了解中國近代的屈辱歷史,並列舉幾個經典事例1
1840年, 中英鴉片戰爭爆發 。
19世紀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強接連發動了侵略中國的戰爭,中國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不斷遭到破壞。
70年代以後,列強對華侵略加劇,中華民族危機日益深重。
1842年,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中英《南京條約》,中國從此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851年,洪秀全領導號召農民在金田宣布起義,建號「太平天國」。
1853年春,太平軍佔領南京,把南京改名為天京,定為都城。
中國近現代史從1840年開始到1949年結束。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9年"五四" 中國近代史運動前夕,是舊民主主義革命階段;從1919年"五四"運動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整個中國近代史是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會的歷史。
中國近現代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爆發,止於1949年南京國民黨政權覆亡,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歷經清王朝晚期、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時期、北洋軍閥時期和國民政府時期,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到瓦解的歷史。
19世紀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強接連發動了侵略中國的戰爭,中國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不斷遭到破壞,西方列強與中華民族的矛盾激化。70年代以後,列強對華侵略加劇,中華民族危機日益深重。
鴉片戰爭前,中國仍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封建制國家。但由於清王朝這個封建地主政權腐朽沒落、妄自尊大,固步自封,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逐漸落後。所以封建制度已危在旦夕。由於林則徐的虎門銷煙,英國借機侵略中國,但其實質是為了打開中國市場,向中國走私鴉片,以扭轉中英貿易逆差.1842年,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中英《南京條約》,中國從此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後,西方資本主義列強通過不平等條約向中國大量輸出商品和資本,逐漸沖擊著中國封建經濟。
1840年,大英帝國用堅船利炮打開了古老中國的大門。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一場場強加給中華民族以深重的災難。近百年來世界上幾乎所有的資本主義國家都對中國發動過一次甚至多次侵略戰爭。有公然入侵,也有不宣而戰;有單獨入侵,也有合夥劫掠,強迫中國簽訂了數以千計的不平等條約。通過這些不平等條約,資本主義列強扶植封建勢力作為統治中國的工具;蠶食和鯨吞中國領土;出兵控制,竊取中國軍事要地;劃分勢力范圍;控制重要通商口岸和建立租界;施行領事裁判權和片面最惠國待遇;通過戰爭勒索巨額賠款;在中國進行商品傾銷和資本輸出。外國資本主義列強推行的殖民主義,引起中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劇烈動盪,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從此,中國人民為擺脫外國資本主義和該國封建主義的壓迫,進行了長時期的、不屈不撓的斗爭。
1840年以來,亡國滅種的危機一直威脅著千年古國。在中華民族危難之際,一代民族精英覺醒:魏源等的「師夷之長技以制夷」;洪秀全領導的反清農民起義;康有為、梁啟超的「變法圖強」;孫中山的國民革命。正是他們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挺身而出,為反對外來侵略,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同仇敵愾,英勇奮斗,前赴後繼,拼搏不息,譜寫了中國近代史上可歌可泣的悲壯篇章。
1851年,洪秀全領導號召農民在金田宣布起義,建號「太平天國」。1853年春,太平軍佔領南京,把南京改名為天京,定為都城,正式建立農民政權,同清朝對峙。1856年,太平軍摧毀江南大營,解除了天京之圍。太平天國在軍事上達到了全盛時期。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不久,天京淪陷,太平天國運動失敗。
1856年,英國提出修改中英《南京條約》,但遭清政府的拒絕.英國藉此挑起了第二次鴉片戰爭,這次英法聯軍出兵侵略中國,美俄是幫凶.雖然第二次鴉片戰爭與鴉片無關,但其實質與鴉片戰爭一樣,因此叫第二次鴉片戰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國戰敗後,清朝廷被迫於1858年先後與俄(6月13日)、美(6月18日)、英(6月26日)、法(6月27日)簽訂《天津條約》,與沙俄簽訂《璦琿條約》。
1860年,英法聯軍再度攻佔天津,一路燒殺搶劫,咸豐帝逃往承德避暑山莊,讓他的弟弟恭親王奕?擔任議和大臣,留守北京。接著英法聯軍洗劫並焚毀了北京西郊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圓明園,佔領了北京。並強迫清政府簽定《北京條約》。
19世紀60—90年代,洋務運動,以奕忻為首(曾國藩、張之洞等)。發展中國軍事、民用、教育等,中國資產階級產生並且有所發展。創辦首個(陸續多批)近代企業。
1883—1885年,中法戰爭,簽定《中法新約》,標志著中國西南的門戶被打開了。
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中,中國失敗.1895年,《馬關條約》的簽訂,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
1900年,帝國主義國家為了鎮壓義和團起義,維護在中國的利益,發動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901年,《辛丑條約》的簽訂,標志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
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在中國延續兩千多年的君主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它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沉痛地打擊了帝國主義的殖民統治。但因為政治上的軟弱,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
中國人民為反抗列強侵略,爭取民族獨立,進行著英勇的斗爭,開始了救亡圖存的探索。以「自強」「求富」為目的的洋務運動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資產階級維新派為了挽救民族危亡,發展資本主義,進行了維新變法運動。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新文化運動沖擊了封建主義的思想、道德和文化,開啟了思想解放的閘門。中國在飽受列強欺凌、被迫開放的環境中不斷進行著經濟、政治和思想文化的變革,中國的近代化艱難起步,社會結構開始逐步從傳統社會向近代社會轉型。
1919年初英、法、美等國在法國巴黎召開所謂的「巴黎和會」。中國也是戰勝國之一,也派代表出席「巴黎和會」。但中國代表在會上提出的合理要求被拒絕。消息傳至國內,群情激憤。5月4日爆發了"五·四"學生愛國運動,北京學生們喊著「還我青島」「廢除二十一條」「外爭國權 內懲國賊」的口號湧上街頭,6月初發展成為以工人階級為主力的全國規模的群眾愛國運動。"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的開端。在這個運動中,中國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台。1921年7月23日,毛澤東、董必武、陳潭秋、何叔衡、王燼美、鄧恩銘、李達等代表各地共產主義小組在上海舉行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中途因有法國特務監視,轉入浙江嘉興南湖的一條遊船上繼續舉行),中國共產黨誕生了。
1919年爆發的五四愛國運動,標志著資產階級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和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第一次國共合作推動了國民革命運動的高漲。國共合作破裂後,中國共產黨為反抗國民黨統治,進行工農武裝革命,開始了中國革命道路的艱難探索。
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中華民族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全國抗日救亡運動不斷高漲。1935年,日本發動華北事變,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全國主要矛盾。1936年12月12日,國民黨愛國將領張學良,楊虎城對蔣介石實行『兵諫』,中華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七七事變,中華民族全面抗戰從此開始。中國人民經過八年浴血奮戰,終於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來反侵略戰爭的徹底勝利。
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面臨著兩種命運、兩個前途的決戰。中國共產黨為爭取和平民主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國民黨政府在美帝國主義支持下悍然發動內戰。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戰爭,推翻了國民黨在中國大陸的統治,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經過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 抗日戰爭和全國解放戰爭四個階段,終於在1948年推翻了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政府的統治,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1949年,第一屆中國人民政協會召開,標志著中國人民民主革命的偉大勝利。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終於成立了!!! 參考資料:網路、網路文庫!中國近代史,近代不平等條約!
圓明園於咸豐十年,即1860年的10月,遭到英法聯軍的野蠻洗劫的焚毀,成為我國近代史上的一頁屈辱史。
由於閉關鎖國,至清代中葉,整個國家的科學技術已大大落後於西方,階級矛盾日益尖銳,1840年(道光二十年)西方殖民主義者挑起侵華戰爭——第一次鴉片戰爭;隨後國內又爆發了反抗清王朝統治的「太平天國」運動。
1856年10月,英國和法國聯合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其目的是要攫取更大的殖民利益。他們先在廣州兩度挑起戰端,但未達到予期願望。為了對清政府直接施加壓力,就決計陳兵京城。侵略軍於1858年5月近逼天津,清政府被迫分別與英、法、俄、美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天津條約」。
1860年(咸豐十年)7月,英法侵者軍艦隊再次闖到大沽口外,以英法公使進京換約為幌子,一面武力進逼,一面誘以「講和」。而又屢屢節外生枝,目的在於陳兵京師,逼清廷就範。腐敗無能的清政府卻委曲乞和,遲遲不定戰守之策。侵略軍長驅直逼通州。9月21日,通州八里橋決戰清軍失利,次日晨,咸豐皇帝倉皇自圓明園逃奔承德避暑山莊而去。名為「北巡」,實則置祖宗社稷於不顧自逃性命。從而造成都城無主,百官皆散,軍卒志懈,民心大恐的危機局面。
10月6日,英法聯軍繞經北京城東北郊直撲圓明園,當時,僧格林沁、瑞麟殘部在城北一帶稍事抵抗,即行逃散。法軍先行,於當天下午經海淀,傍晚即闖至圓明園大宮門。此時,在出入賢良門內,有二十餘名圓明園技勇太監同敵人接仗。「遇難不恐,奮力直前」,但終因寡不敵眾,圓明園技勇「八品首領」任亮等人以身殉職。至晚7時,法侵略軍攻佔了圓明園。管園大臣文豐投福海而死。
10月7日,英法侵華頭目闖進圓明園後,立即「協派英法委員各三人合議分派園內之珍物。」法軍司令孟托邦當天即函告法外務大臣:「予命法國委員注意,先取在藝術及考古上最有價值之物品。予行將以法國極罕見之物由閣下以奉獻皇帝陛下(拿破倫三世),而藏之於法國博物院。」英國司令格蘭特也立刻「派軍官竭力收集應屬於英人之物件。」法英侵略軍入園的第二天就不再能抵抗物品的誘惑力,軍官和士兵們都成群打伙沖上前去搶劫園中的金銀財寶和文化藝術珍品。
據參與的目擊過劫掠現場的英法軍官、牧師、記者描述:軍官和士兵,英國人和法國人,為了攫取財寶,從四面八方涌進圓明園,縱倩肆意,予取予奪,手忙腳亂,紛紜萬狀。他們為了搶奪財寶,互相毆打,甚至發生過械鬥。因為園內珍寶太多,他們一時不知該拿何物為好,有的搬走景泰蘭瓷瓶,有的貪戀綉花長飽,有的挑選高級皮大衣,有的去拿鑲嵌珠玉的掛鍾。有的背負大口袋,裝滿了各色各樣的珍寶。有的往外衣寬大的口袋裡裝進金條和金葉;有的半身纏著織錦綢緞;有的帽子里放滿了紅蘭寶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掛著翡翠項圈。有一處廂房裡有堆積如山的高級綢緞,據說足夠北京居民半數之用,都被士兵們用大車運走。-個英國軍官從一座有500尊神像的廟里掠得一個金佛像,可值1,200英鎊。一個法國軍官搶劫了價值60萬法郎的財物。法軍總司令孟托邦的兒子掠得的財寶可值30萬法郎,裝滿了好幾輛馬車。一個名叫赫利思的英軍二等帶兵官,一次即從園內竊得二座金佛塔(均為三層,一座高7英尺,一座高6.4英尺)及其他大量珍寶,找了7名壯夫替他搬運回軍營。該人因在圓明園劫掠致富,享用終身,得了個"中國詹姆"的綽號。侵略者除了大肆搶掠之外,被他們糟踏了的東西更不計其數。有幾間房子充滿綢緞服裝,衣服被從箱子拖出來扔了一地,人走進屋裡,幾乎可遮沒膝蓋。工兵們帶著大斧,把傢具統統砸碎,取下上邊的寶石。一些人打碎大鏡子,另一些人兇狠地向大燭台開槍射擊,以此取樂。大部分法國士兵手掄木棍,將不能帶走的東西全部搗碎。當10月9日,法國軍隊暫時撤離圓明園時,這處秀麗園林,已被毀壞得滿目狼瘡。
正當清政府對侵略者屈膝退讓,答應接受全部「議和」條件,擇日簽約時,英國侵華頭目額爾金、格蘭特,為了給其侵華行為留下「赫然嚴厲」的印象,竟借口其被俘人員遭到虐待,悍然下令火燒圓明園。10月18日、19日,三四千名英軍在國內到處縱火,大火三晝夜不熄。這座舉世無雙的園林傑作、中外罕見的藝術寶藏,被一齊付之一炬。事後據清室官員查奏,偌大的圓明三園內僅有二三十座殿宇亭閣及廟宇、官門、值房等建築倖存,但門窗多有不齊,室內陳設、幾案均盡遭劫掠。自此同時,萬壽山清漪園、香山靜宜園和玉泉山靜明園的部分建築也遭到焚毀。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清政府喪權辱國的開始;
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半殖民地半封建話加深,中國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1860年英法聯軍進北京,火燒圓明園;
1884年中法大戰戰,:「法國不勝而勝,中國不敗而敗。」馬尾海戰後福建水師幾乎全軍覆沒;
1894年中日甲午海戰,北洋水師全軍覆沒,隨後日寇在旅順大屠殺;
1900年八國聯軍進北京,清政府與帝國主義聯合絞殺義和團;
十九世紀末期,沙俄與清政府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侵佔我國領土150多萬平方公里;
1919年巴黎和會外交失敗;
1931年日寇發動九一八事變,侵佔我國東北三省;
1937年7月,「七七事變」日寇發動全面侵華戰爭;
1937年12月,日寇佔領南京,製造駭人聽聞的「南京大屠殺」......
在這兩次反侵略戰爭中,我們試比較一下清政府、愛國官兵和中國人民各持什麼態度,就很容易看出清政府的喪權辱國和人民大眾的英勇不屈。如: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清政府內:道光帝驚恐萬分,派琦善到廣州與英軍談判,琦善妥協,奕山投降,牛鑒臨陣脫逃,後來簽訂了屈辱的中英《南京條約》、中美《望廈條約》、 中法《黃浦條約》。愛國官兵和廣大人民:三元里人民抗英,關天培、葛雲飛、陳化成等英勇犧牲。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清政府不作認真的戰爭准備,完全寄希望於俄美兩國「調停」。當英法聯軍攻佔天津後,咸豐帝逃往承德避暑山莊,最終簽訂了《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璦琿條約》等。與此相對照的是,南海、番禺兩縣幾萬人民成立團練局,抵抗侵略;防守大沽炮台的士兵開炮打擊入侵者,大沽人民冒著槍林彈雨,給戰士送餅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