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歷史上有哪幾個有氣節的人物
林則徐,童弟周.屈原,於謙, 陳然,海瑞, 關羽,劉胡蘭,方誌敏,鄭板橋,江姐,文天祥等等拉
⑵ 5年級請你列舉出中國歷史上幾個有氣節的人物。
屈原投江,
蘇武牧羊
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
淘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
鄭板橋、 陳然、
方誌敏、
劉胡蘭 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宋 岳飛
⑶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有氣節的人物
孔 子
孔子是中國最偉大的哲學家,他概括了中國人的基本思想,成為獨創一套信仰體系的鼻祖。他的哲學根基於人生道德和用道德典範來教育人、管理人的政治觀念,貫穿於中國人的生活和文化之中長達兩千年之久,對世界上許多人都產生過很大的影響。
秦 始 皇
秦始皇是一位偉大的中國皇帝。他在位期間(公元前238~前210),用武力統一了中國,實行了一系列影響廣泛的改革。隨後中國之所以一直保持著文化統一,這些改革是一個主要因素。
成吉思汗(鐵木真)
鐵木真九歲時,他父親被一個敵對部落的成員殺害。歲歲月月,家中的倖存者一直在危難和貧困的邊緣上掙扎。這是一個不幸的開端,但是後來鐵木真的境況還更為惡劣得多。年青時,他在一次敵對部落的突然襲擊中被俘。由於怕他逃跑,他們給他脖子上套了一個木枷。但是鐵木真卻在一片原始荒涼的國土上,由一個完全無依無靠、目不識丁的囚犯崛身而起,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人物。
毛 澤 東
毛澤東在中國領導共產黨奪取了政權,並在此後的二十七年中,對這個大國進行了其歷史上成效最顯著、意義最深遠的改造。毛澤東在中國政府內顯然是最最重要的人物。
孟 子
中國哲學家孟子是孔子最重要的繼承人。他的學說如在《孟子》中所闡述的,許多世紀在中國頗受崇拜。他常被稱為「亞聖」,即在智慧上僅次於孔子。他大約是孔子後200年間的人。
隋文帝(楊堅)
中國皇帝隋文帝(原名楊堅)成功地統一了歷經數百年嚴重分裂後的中國。自從那時起,中國在大多數的世紀里都保持著他所建立的政治統一,因而基本上是世界強大的國家之一。政治統一帶來的一個重要結果是中國人——大體佔世界總人口的五分之一——比歐洲、中東和世界上大多數其他地區的居民都少受戰爭恐怖的折磨之苦。
老 子
在卷帙浩繁的中國書海當中,有一卷薄而又薄可能在國外擁有最多的譯者和讀者,這本書名叫《老子》或《道德經》。《道德經》是解釋道教哲學的主要經文。雖然今天沒有幾個人自稱是道教徒,但是除了孔子以外,再沒有哪一位中國哲學家對人類思想的影響象老子那樣廣泛和持久。 岳 飛
岳飛,南宋抗金名將,字鵬舉,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曾率岳家軍英勇抗金,後被投降派秦檜等人誣陷,被殺害。
⑷ 舉出中國歷史上幾個有氣節的人物。
有氣節不代表有能力
最佳答案
1 屈原------此人不存在,是司馬遷捏造用來自比的虛版擬人物
2 蘇武------確實有氣權節
3 張騫------看不出來
4 辛棄疾----有一些氣節吧
5 文天祥-----當然有氣節
6 夏明翰,江姐--------很納悶怎麼能夠排到這兩根蔥上
再下面那個史可法,和他的皇帝崇禎一樣,氣節有能力全無。那個、、、那個石達開是怎麼評出來的?邪教頭子罷了。
.
中國歷史上,有氣節的人比比皆是,比較悲壯的還有
宋末的陸秀夫,張世傑
明末的盧象升、孫傳庭、朱由檢(作死能手)、張煌言、鄭成功、李定國
清末中國只有兩個人配稱之為有氣節的民族英雄,一個是甲午戰爭中的鄧世昌,一個是庚子事變中的聶士城。
民國時期那些為國犧牲的將軍,尤其是千秋忠烈的張自忠將軍
⑸ 寫出幾位中國歷史上有氣節的人物。(至少三個)
屈原 蘇武 文天祥 淘淵明 鄭板橋、 陳然 方誌敏 劉胡蘭
關注我不會讓你失望
⑹ 中國歷史上出了哪些有氣節的人物
戰國·屈原
屈平(約前340-約前278)字原,通常稱為屈原;羋姓屈氏。又自雲名正則,字靈均,漢族,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屈原雖忠事楚懷王,但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後又因頃襄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最終投汨羅江而死,氣節後人稱贊。
漢朝·蘇武
蘇武牧羊,匈奴單於為了逼迫蘇武投降,開始時將他幽禁在大窖中,蘇武飢渴難忍,就吃雪和旃毛維生,但絕不投降。單於又把他弄到北海,蘇武更是不為所動,依舊手持漢朝符節,牧羊為生,表現了頑強的毅力和不屈的氣節。
三國·關羽
關羽(?-220)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河東解(今山西運城)人。東漢末年著名將領,自劉備於鄉里聚眾起兵開始追隨劉備,是劉備最為信任的將領之一。曾被曹操所擒,但不忘舊主,過五關斬六將,最終殺出曹營歸劉備。
南宋·文天祥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漢族,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縣)人,南宋民族英雄,初名雲孫,字天祥。選中貢士後,換以天祥為名,改字履善。寶佑四年(1256年)中狀元後再改字宋瑞,後因住過文山,而號文山,又有號浮休道人。文天祥以忠烈名傳後世,受俘期間,元世祖以高官厚祿勸降,文天祥寧死不屈,從容赴義,生平事跡被後世稱許
⑺ 中國歷史上有氣節的人物
1、林則徐
林則徐, 福建侯官縣人,字元撫,又字少穆、石麟,晚號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櫟社散人等,是清朝時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和雲貴總督,兩次受命欽差大臣;因其主張嚴禁鴉片,在中國有「民族英雄」之譽。
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林則徐以虎門銷煙、奮力抗英而聞名中外,成為一代名臣、民族英雄,為後人稱頌。但也是因為禁煙和抗英,使林則徐成了朝廷的一名「罪臣」,遭受了5年悲壯的流放生活。
2、岳飛
岳飛(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鵬舉,相州湯陰(今河南省湯陰縣)人。南宋時期抗金名將、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書法家、詩人,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
趙構御覽岳飛奏疏後,親賜御札嘉獎,都督府也將劉光世軍情況通報岳飛。撥劉光世軍與岳飛,似成定局,不意張浚和秦檜從中梗阻,趙構聽從張浚之議,置已決之「前議」於不顧,又下詔給岳飛說:「淮西合軍,頗有曲折。」不將劉光世軍撥與岳飛。
張浚見了岳飛,撇開歸劉軍與岳飛之「前議」,以淮西軍中人事安排相問,岳飛耿直的回答卻遭張浚譏刺。岳飛胸中積忿,上了一道乞罷軍職的札子,不等批示,只向隨行機密官黃縱略事交代後,就離開建康,回到廬山母墓旁守制了。
3、張騫
張騫,字子文,漢中郡城固(今陝西省漢中市城固縣)人,中國漢代傑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險家,絲綢之路的開拓者,故里在陝西省漢中市城固縣城南2千米處漢江之濱的博望村。
建元二年(前139年),張騫率領100多名隨行人員,匈奴人堂邑父為向導從長安出發前往西域。正當張騫一行匆匆穿過河西走廊時,不幸碰上匈奴的騎兵隊,全部被抓獲。
匈奴單於為軟化、拉攏張騫,打消其出使月氏的念頭,進行了種種威逼利誘,但均未達到目的。張騫「不辱君命」、「持漢節不失」。始終沒有忘記漢武帝所交給自己的神聖使命,沒有動搖為漢朝通使月氏的意志和決心,在匈奴一直留居了十年之久。
4、文天祥
文天祥,初名雲孫,字宋瑞,又字履善。道號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廬陵人,南宋末政治家、文學家,愛國詩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與陸秀夫、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
德祐元年,元軍沿長江東下,景炎二年(1277年)五月,再攻江西,終因勢孤力單,敗退廣東。祥興元年(1278年)十二月,在五坡嶺被俘。次年,元朝蒙、漢軍都元帥張弘范將其押赴厓山,令招降張世傑。文天祥拒之,書《過零丁洋》詩以明志。
5、蘇武
蘇武,字子卿,漢族,杜陵(今陝西西安)人,代郡太守蘇建之子。西漢大臣。
單於派使者勸降蘇武,蘇武不投降,報告了單於。單於越發想使他投降,就囚禁蘇武,置於大地窖內,不給他吃喝。天下雪,蘇武卧著嚼雪,同氈毛一起吞下,幾日不死。
匈奴以為他是神人,就將蘇武遷至北海,讓他放公羊,說等公羊生小羊才可歸漢。同時把他的部下常惠等人安置到別的地方。
⑻ 中國歷史有哪些有氣節的人物
1.伯夷、叔齊於商亡後隱居首陽山,決心不食周粟。
2.西晉大音樂家、「竹林七賢」頭面人物嵇康寧可被斬首洛陽東市,也不為司馬氏王朝所用,臨刑前還當眾演奏了他的拿手保留曲目《廣陵散》。
3.東晉詩人陶淵明(陶潛):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
4.唐朝詩人李白「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嘗沉醉殿上,引足令高力士脫靴」,「戲萬乘若僚友,視儕列如草芥」。他高揚人格,宣稱「君不能狸膏金踞學斗雞,坐令鼻息吹虹霓」,高歌「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5.鄭板橋,乾隆元年進士,做過山東范縣和濰縣知縣,後因請求賑助農民而得罪豪吏,告疾罷官歸,「擲去紗帽不為官」,居揚州以詩書畫自適。
6.魯迅:
「橫眉冷對千夫指」,頻頻向反動當局和一切惡勢力揮去他的「投槍」。他那不畏懼權勢畏懼國為民堅持真理的傲骨簡直是金石鑄成的。
7.朱自清:
寧可餓死也不吃「 嗟來之食」--美國的救濟糧。
8.梅蘭芳:
蓄須明志,不為日寇演戲。
9. 史可法,死守揚州,力拒清兵
10.關天培,虎門大戰英軍,以身殉國
11.陳玉成,太平天國英王,至死不降
12.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3.蘇武, 被禁匈奴十九年,不變節
岳飛民族英雄
文天祥
蘇武 ,
丁汝昌,撞擊日本軍艦
朱自清不肯拿美國的救濟糧
⑼ 找5位中國有氣節的歷史人物,並舉事例!
情真思屈原——這個要講故事很難,情真可以說貫穿屈原一生。屈原[1]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約於公元前340年出生於楚國丹陽(今湖北宜昌市秭歸縣),自稱顓頊的後裔。屈原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常與懷王商議國事,參與法律的制定,主張章明法度,舉賢任能,改革政治,聯齊抗秦。同時主持外交事務。主張楚國與齊國聯合,共同抗衡秦國。提倡「美政」。在屈原努力下,楚國國力有所增強。但由於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讒言與排擠,屈原逐漸被楚懷王疏遠。前305年,屈原反對楚懷王與秦國訂立黃棘之盟,但是楚國還是徹底投入了秦的懷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懷王逐出郢都,開始了流放生涯。
正直司馬遷——首先史官的必要條件就是要正直。 司馬遷為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護而遭罪被宮刑。 司馬遷說:「李陵帶去的步兵不滿五千,他深入到敵人的腹地,打擊了幾萬敵人。他雖然打了敗仗,可是殺了這么多的敵人,也可以向天下人交代了。李陵不肯馬上去死,准有他的主意。他一定還想將功贖罪來報答皇上。」
高潔嚴子陵——公元8年,王莽稱帝,法令苛細,徭役繁重,吏治腐敗,民怨沸騰。王莽為籠絡人心,曾廣招天下才士。侯霸趁機出來做官了,劉秀卻參加了綠林起義軍,決心推翻王莽政權。嚴子陵當時也多次接到王莽的邀聘,但他均不為所動,最後索性隱名換姓,避居僻鄉,徹底擺脫了王莽的羈絆。
氣節有蘇武——蘇武,中國西漢大臣。(前140—前60)字子卿,漢族,杜陵(今陝西西安東南)人。武帝時為郎。天漢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將持節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貴族多次威脅利誘,欲使其投降;後將他遷到北海(今貝加爾湖)邊牧羊,揚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釋放他回國。蘇武歷盡艱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節不屈。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獲釋回漢。蘇武死後,漢宣帝將其列為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彰顯其節操。
傲骨是嵇康——嵇康不喜為官,平時以打鐵為樂(一說以此謀生)。大將軍司馬昭曾想聘他為自己的掾吏,嵇康堅守志向不願出仕,離家躲避到河東。嵇康原本與東平呂巽呂安兄弟為友。呂安的妻子被其兄呂巽姦汙,呂安原本准備休妻並起訴呂巽。呂巽請嵇康從中勸解,並發誓不會惡人先告狀,於是嵇康勸說了呂安將這件事平息下來。但是之後呂巽害怕呂安反悔,於是搶先告呂安不孝。嵇康義不負心,寫信與呂巽絕交,並出面為呂安作證,因此也被收押。鍾會勸司馬昭乘此機會除掉嵇康。嵇康入獄後,立刻激起輿論的不滿,許多豪傑紛紛要求與嵇康一同入獄。經有司勸諭後,眾人一時遣散,然而最後嵇康和呂安卻被判處了死刑。行刑當日,三千名太學生集體請願,請求赦免嵇康,並要求讓嵇康來太學做老師。這些要求並沒有被同意。
臨刑前,嵇康神色不變,如同平常一般。他顧看了日影,離行刑尚有一段時間,便向兄長要來平時愛用的琴,在刑場上撫了一曲《廣陵散》。曲畢,嵇康把琴放下,嘆息道:「昔袁孝尼嘗從吾學《廣陵散》,吾每靳固之,《廣陵散》於今絕矣!」說完後,嵇康從容地就戮,時年四十。
正氣文天祥——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漢族,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縣)人,南宋民族英雄,初名雲孫,字天祥。選中貢士後,換以天祥為名,改字履善。寶佑四年(1256年)中狀元後再改字宋瑞,後因住過文山,而號文山,又有號浮休道人。文天祥以忠烈名傳後世,受俘期間,元世祖以高官厚祿勸降,文天祥寧死不屈,從容赴義,生平事跡被後世稱許,與陸秀夫、張世傑被稱為「宋末三傑」。著有正氣歌:
⑽ 能舉出中國歷史上幾個有氣節的人物嗎
1、屈原
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兼管內政外交大事。 他提倡「美政」,主張對內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因遭貴族排擠誹謗,被先後流放至漢北和沅湘流域。楚國郢都被秦軍攻破後,屈原自沉於汨羅江,以身殉國。
2、蘇武
蘇武到了北海,沒有供應糧食,只能掘野鼠所儲藏的果實吃。蘇武拄著漢節牧羊,起居都拿著,以致節上毛全部脫落。過了五、六年,單於的弟弟於靬王到北海打獵。蘇武會編打獵的網,矯正弓弩,於靬王器重他,供給他衣服、食物。
三年多過後,於靬王大病,賜蘇武馬匹、牲畜、服匿、穹廬。於靬王死後,他的部下也都遷離。冬天,丁靈人盜走了蘇武的牛羊,蘇武又再度窮困。
3、聞一多
在西南聯大時,聞一多雖然生活艱難,但從無怨言,也不去求得別人的同情和幫助。他有不少朋友在重慶做官,也都似真似假地對他表示過"關懷",但他從不顯露自己的貧寒。他一個年輕時代的朋友抗戰前就混入官場,已經當到大學校長、教育部次長等要職,多次想拉聞一多去做官。
有一次,他因公到昆明,專門去看望聞一多。眼見聞一多那清貧如洗的處境,他再次提出建議說:"何苦這樣苦自己呢,至少也要去重慶休養一段時間,我負責接待。"
聞一多回答說:"論交情,我們是多年的老朋友,過去不分彼此,你來我往,也是常事。你如不嫌棄簡陋,我願意留你小住,但你那兒我不能去!"
好友問他為什麼?他回答得很簡單:"你那兒和過去不一樣了,那是衙門,那裡有官氣!"為了不沾這"官氣",從此以後,聞一多毅然與這位好友斷絕了來往。
4、馬寅初
著名經濟學家馬寅初,抗戰期間擔任重慶大學商學院院長兼中央大學經濟系主任,多次在公開演講中指責孔祥熙大發國難財。1940年他給陸軍大學將官班講抗戰財政問題,他說:
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存亡的嚴重關頭,全國上下應該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同心同德、共赴國難。但是現在不是這樣,現在是"下等人"出力,"中等人"出錢,"上等人"則既不出錢,又不出力,囤積居奇,發國難財。
還有一種"上上等人"依靠權勢,利用國家經濟機密從事外匯投機,大發超級國難財。這種豬狗不如的"上上等人"就是孔祥熙和宋子文之流......必須把孔祥熙、宋子文撤職,把他們不義的家財拿出來充作抗戰經費。
馬寅初連續發表文章與演講,揭露國民黨的腐敗,痛斥孔宋之流的無恥,使國民黨政府大為頭疼,也遭到很多權貴的忌恨。
一天,蔣介石召見重慶大學校長葉元龍,狠狠訓斥他:"你真糊塗,怎麼可以請馬寅初當院長?你知道他在外邊罵行政院長孔祥熙嗎?他罵的話全是無稽之談!他罵孔祥熙就是罵我。"末了,蔣介石說:"下星期四你陪他到我這兒來,我要當面跟他談談。他是長輩,又是同鄉,總要以大局為重!"
校長怕碰釘子,讓侄子去向馬寅初轉達蔣介石的意思。馬寅初一聽,火冒三丈地說:"叫我去見他,我不去!讓憲兵來陪我去吧! "
又說:"文職不去拜見軍事長官,沒有這個必要!見了面就要吵嘴,犯不著!再說,從前我給他講過課,他是我的學生,學生應當來看老師,哪有老師去看學生的道理!他如果有話說,就叫他來看我!"
蔣介石知道後很生氣,又無計可施,只好對校長說:"我是想同他談談經濟問題。你回去告訴他,以後有時間,隨時都可以來找我。"但馬寅初始終置之不理。孔祥熙為了拉攏馬寅初,想請他出任財政部長,也遭到他了的嚴詞拒絕。
5、潘光旦
潘光旦1935年起兼任清華大學教務長,負責全校的教學組織工作。他工作認真負責,不徇私情。有一次,安徽省主席劉振華想讓他的兩個兒子來清華旁聽。
因他的要求有違清華校規,潘光旦回信婉言拒絕,信中說:" 承劉主席看得起,但清華之所以被人瞧得上眼,全是因為它按規章制度辦事。如果吧這點給破了,清華不是也不值錢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