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甲申之變中國歷史知識小叢書

甲申之變中國歷史知識小叢書

發布時間:2021-03-03 21:15:49

Ⅰ 甲申之變以及靖康之難的具體經過是怎樣的

甲申之變
就是指1644年李自成打進北京、吳三桂勾引滿清入關,中華民族繼版而遭遇了空前大劫權難.

永嘉之難
晉懷帝年號永嘉(西元三○七~三一三年),在其統治期間,因胡族變亂,終致司馬氏皇朝的傾覆,史稱永嘉之亂。

靖康之恥
元1127年,即北宋靖康二年,南宋建炎元年。這一年,北宋帝國覆滅,南宋帝國在風雨飄搖中宣告誕生。宣和七年(1125年),金軍分東、西兩路南下攻宋。宋徽宗見勢危,乃禪位於太子趙桓(欽宗)。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金東路軍進至汴京(今河南開封)城下,逼宋議和後撤軍。同年八月,金軍又兩路攻宋;閏十一月,金兩路軍會師攻克汴京。次年三月,金軍大肆搜掠後,立張邦昌為楚帝,驅擄徽、欽二帝和宗室、後妃等數千人,攜文籍輿圖、寶器法物等北返,北宋亡。
史稱「靖康之變」,或「靖康之難」、「靖康之禍」、「靖康之恥」。又因靖康元年為丙午年,亦稱此事件為「丙午之恥」。

Ⅱ 甲申之變

甲申之變
公元1644年,也就是中國的甲申這一年,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攻克了北京,統治了中國276年的大明王朝宣告滅亡。僅過了40天,清兵南下,並迅速摧毀了起義軍的大順政權,以及江南的明朝殘余勢力,從此開始了滿清對中國的統治。明朝的滅亡是中華文明體系的一次崩潰,中華文明此時進入了「後帝國時代」,放眼整個東亞地區,中原地區的漢族已經遭受到了許多游牧民族的強勁挑戰,傳統的帝國體系面臨崩潰,官僚政治已經是腐敗透頂,帝國維系著傳統的一元化統治,缺少必要的應變能力,地主階級加緊著兼並土地,人口雖然成倍的增加,可是社會生產力卻不見提高,人民生活在水生活熱之中,社會矛盾異常的尖銳。
社會政治的動盪,必然帶來了思想意識的活躍。中國自秦朝以來,在大部分歷史時期實行都是高度集權的君主專制統治,皇帝的權力乃是受之於天命,皇帝集立法、司法、行政、監察、軍事等各種權力於一身,任何對皇權和專制統治的懷疑和非議,都會遭至殘酷鎮壓。然而,在此時,人們的思想開始活躍起來,一批先知先覺的知識分子,他們本著「以天下為己任」的社會良知,開始反思「正統」文化,抨擊君主專制。
明末的李贄就以「貶尊抑聖」的方式對君主提出了嚴厲的批評,認為無論是君主或聖人,都是一般人,「既不能高飛遠舉」,也常懷「勢利之心」,人類天然平等,但個性各異,趨利避害,人人皆同,「聖人所能者,夫婦之不肖可以與能,勿下視世間之夫婦為也。……夫婦所不能者,則雖聖人亦必不能」,告誡人們「勿高視一切聖人也」。
黃宗曦在其名著《明夷待訪錄》中指出:君主「視天下為莫大之產業,傳之子孫,受享無窮」,「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為天下之大公」,「荼毒天下之肝腦,敲剝天下之骨髓,離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樂」,「天下之害者,君而已矣」,非常鮮明地將君主專制制度指為一切罪惡之根源。
同時代的王夫之也指出:「天下者,非一姓之私也。……一姓之興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
明清之際這股懷疑、揭露、批判專制制度與倡導平等、民權思想的人文思潮,是早於歐洲十八世紀思想啟蒙運動的。現在有人提出「民主」是源於西方的東西,不適合中國,實際上我們從黃宗羲等人的思想中完全可以找到符合現代民主政治理念的雛形成份,如人民權利、權力制衡與監督、代議制等內涵,比如黃宗羲主張「設學校以公是非」,試圖將「學校」作為行使監督、判斷是非的機構,以達到「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他主張「置相」以分君權,提出恢復宰相制度;主張官吏參與治國應「為天下,非為君也;為萬民,非為一姓也。」認為不能由君主一人專斷。黃宗羲的民主思想對後世的梁啟超和孫中山等人都曾起到很大的思想啟蒙作用。
像顧炎武等學者此時都提出了經世制用的原則,希望改變我們的社會,富強我們的國家,按照這種提倡經世致用、思想解放、個性自由的方向走下去,中國會很有可能與西方社會一樣,很快步入資本主義高速發展的階段,當然我們的社會同時也面臨著很強大的傳統力量,我們的傳統統治,傳統生活不允許我們的社會有所變革。歷史本身也是不允許假設的。
明朝的滅亡是帝國體制長期以來弊病的總爆發,在同時,即1619年,「薩爾滸」之戰,女真人努爾哈赤擊敗了明軍。這意味著邊緣地區的少數民族力量,已經真正可以挑戰高度發達的農業文明地區。清朝奠定了在中國的統治,可說是傳統帝國體系的恢復,中國又被納入到傳統的軌道上,明清之際大規模的思想解放運動被清王朝一系列高壓政策無情打壓,正常的社會發展受到外力阻撓而迅速中斷,思想文化界遭受致命打擊,學風迅速轉向遠離政治的訓詁考據一途。康、雍、乾數朝大興「文字獄」,以「鐵血」手段壟斷意識形態,壓制言論與思想學術自由,將「大一統」式君主專制政體發展到極至。異族滿清的統治能夠迅速的確立,在於傳統的帝國政府的統治一直就只限於社會的上層。對社會地層影響甚少,中國的政體是國家與文化的綜合體,封建王朝的集權雖高,但是文化卻是分散在平民百姓之中的,政治是於一般大眾無緣的。國家政權可以掌握在異族手中,可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卻可以得以延續。
清廷初期君王賢明,實行了一系列旨在恢復社會生產力的措施,國家被納入到了正常的發展軌道,並且又逐漸強盛起來。可是這種強盛已是封建王朝末世的輝煌,傳統的一元化統治已經開始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放眼全球,此時的世界已經是一個歐洲人力量遍布的世界了,歐洲已經逐漸完成了社會的變革,在國際貿易中,盡管受益更多的還是我們中國,可是這一貿易的主導權卻已經被歐洲人所控制,西方勢力逐漸滲透到了世界各地,但是中國人清楚意識到這一點卻還要等200年以後的鴉片戰爭,在中國人的眼裡,西方文明是幼稚粗陋的,是尚未開化的。
1644年在中國的歷史上是極其平凡的一年,在即將來臨的變革之中,社會又被納入回了傳統的軌道,歷史在這一年便已註定了我們的未來,註定了我們百年之後將會遭受的一切。

中國歷史上與明末甲申之變,清末辛亥己變 (都是大亂,都是改朝換代)一樣的「乙丑之變" 是指什麼歷史

乙丑年是1949年 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希望可以幫到你!

Ⅳ <聊齋>中所提到的謝遷之變.甲申之變是怎麼回事

明末清初,天下兵戈,山東近臨京畿,自然不可避免。大兵過後,餘波不息,又有民變。老蒲剛好成長於這個時期,如此重大的事件當然不會錯過。可惜,那時文字獄是比較嚴重的,所以老蒲也就點到為止了,在《鬼哭》、《野狗》、《公孫九娘》和《秦檜》中就提到了發生在自己家鄉附近的謝遷和於七的事情:

《鬼哭》: 謝遷之變,宦第皆為賊窟。王學使七襄之宅,盜聚尤眾。城破兵入,掃盪群醜,屍填墀,血至充門而流。
《野狗》:於七之亂,殺人如麻。
《公孫九娘》:於七一案,連坐被誅者,棲霞、萊陽兩縣最多。一日俘數百人,盡戮於演武場中,碧血滿地,白骨撐天。上官慈悲,捐給棺木,濟城工肆,材木一空。

謝遷,高苑(今高青)人。順治三年(1646年)十月,謝遷率千餘人在高苑舉起了反清義旗(這個時候,蒲松齡6歲)。同月攻克高苑、新城(今桓台),不久又攻破長山縣城(今鄒平長山鎮)。1647年7月15日,攻佔了堅固難破的淄川石城。在淄川,謝遷農民軍建立國號,設置政府機構。顧炎武得知謝遷起義消息後還作《淄川行》來頌揚他們。在此期間,農民軍處死了革職兵部尚書孫之獬。

孫之獬,山東淄川人。明天啟進士,授檢討,遷翰林院侍讀。以爭毀三朝要典入逆案,削籍。順治元年(1643),侍郎王鰲永招撫山東。土寇(?)攻淄川,之獬斥家財守城。山東巡撫方大猷上其事,召詣京師,授禮部侍郎。二年,加兵部尚書銜招撫江西。三年,召還。因總兵金聲桓彈劾被免官回籍。孫之獬在歷史上最出名的是當他在北京任職時,在漢官中帶頭剃發易服,又上疏清廷請下剃發令,為當時的漢人所憎恨,所以城破後,他及其家人都被處死。據說,農民軍在他的腦袋上打洞栽頭發來報復他。更可憐的是,他死之後,清廷以「之獬已削籍」,而「不當予恤」。

1647年8月10日,清軍膠州總兵海時行功破淄川城,對農民軍和城內百姓進行了瘋狂屠殺,隨即大掠全城,也就有了《鬼哭》的故事。想不到的是,海時行於順治十年(1652)反叛,被直隸山東河南總督馬光輝平定。

於七,棲霞唐家泊村人,生於1609年,本名樂吾,排行第七。初學文,後習武,於崇禎二年(1629)考取武秀才,次年又中武舉。他家境好,有功名,講義氣,逐漸就形成了一些勢力。順治五年(公元1648年),於七在董樵等人協助下,發動了第一次反清起義(其實,應該算不上起義,就是出頭保護家鄉而已),在棲霞鋸齒牙山(又稱牙山,後來許世友山東立威的地方)建據點。後與昆嵛山區的農民軍相配合,攻克寧海州(今牟平),向文登、棲霞進攻,不克。因為這次起事沒有什麼迫切的理由,加上於家也是有家底的人,於七在登州知府張尚賢的勸說下於順治八年就投降了,還當了棲霞的把總(大約就是現在的縣武警中隊長)。

雖然於七招安了,但是過去的背景總是存在的。他的弟弟就因為打人就被別人控告於家有不軌之心。這下子,上面就要來理會理會了,於七也就只好被迫第二次造反,此時是順治十八年。這次,於七聲勢比較大,周邊也有不少人相應,可惜於七沒有很好的搞配合作戰。清廷派靖東將軍濟席哈、山東總督祖澤溥(祖大壽之子)等進軍膠東鎮壓起義。康熙元年(1661年)春,於七從鋸齒牙山突圍,後不知所蹤(也有說他出家當和尚了)。這次作戰的規模還是比較大的,從清朝獎懲名單上就可以看出來。起事之初,就逮問了山東巡撫許文秀,總兵李永盛、范承宗;戰斗中「阿納海與戰,中創卒,進三等阿思哈尼哈番」, 安珠瑚、碩岱討賊有功,武穆篤「有功,授前鋒參領」。清軍平叛後,同樣是大肆殺戮,如同《野狗》和《公孫九娘》中的描述。

甲申之變
就是指1644年李自成打進北京、吳三桂勾引滿清入關,中華民族繼而遭遇了空前大劫難

Ⅳ 通過吳晗主編的《中國歷史小叢書》回答

夏 商 周(春秋戰國),秦,汗,三國(魏蜀吳) 晉 南北朝 隋 唐 五代十國 宋 元 明 清!主要歷史事件自己找高中歷史書

閱讀全文

與甲申之變中國歷史知識小叢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