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貨幣超發歷史

中國貨幣超發歷史

發布時間:2021-03-03 21:00:29

Ⅰ 中國貨幣超發嚴重 怎麼應對

沒有應對 馬克思說最隱蔽的剝削的方式就是持續的通貨膨脹

Ⅱ 中國的人民幣怎麼會超發

我們已經知道,通貨膨脹就是人民幣的發行量超過商品流通需要的量,或者說人民幣作為通貨超發的量就叫做通貨膨脹。問題在於:改革開放為什麼要發行超過商品流通需要的量呢?不超發行不行呢?

第一,金銀貨幣可以自行消除通貨膨脹或緊縮。改革開放以後,使用的流通手段,不是金貨幣或者銀貨幣。所以,出現通貨膨脹或緊縮是必然的。因為,金貨幣或者銀貨幣本身具有價值,金或銀貨幣在和商品的交換中,就執行價值尺度、流通手段、儲藏貨幣、支付手段、世界貨幣的職能。流通中的貨幣量是由商品的總價值和流通速度決定的。在這種條件下,流通中的貨幣量出現膨脹或者緊縮是正常的現象。但是要記住,這種膨脹或緊縮是受商品的總價格調節的。如果超過這個總價格出現膨脹,金貨幣或銀貨幣就會回爐變成金銀條塊,相反,如果沒有滿足這個總價格出現緊縮,金銀條塊就會鑄成金銀貨幣投入市場。可見在這里,商品的總價格決定流通中的貨幣量。

第二,改革開放使用的流通手段,是沒有價值的人民幣,因為沒有價值,所以,就不可能執行價值的尺度,也就不遵守價值的規律。在這種條件下,人民幣要和商品交換,要執行流通手段的職能,怎麼辦呢?就必須給人民幣規定交換價值,用人民幣的交換價值決定和商品交換的數量或者決定商品的價格。人民幣的交換價值是怎樣決定的呢?是由它的流通數量決定的,或者說由它的發行數量決定的。發行的數量越多,人民幣的交換價值就越少。這就是紙幣的交換價值的規律或者說是人民幣的交換價值的規律。用人民幣和商品交換首先要確定商品的交換數量或者說確定商品的價格。因為,人民幣的交換價值是隨著發行量的不斷增加而不斷地減少或者說不斷地貶值,那麼,商品的價格也就隨著人民幣的不斷貶值而不斷地上漲。這就是在紙幣(成為流通的唯一手段)的條件下,商品價格的規律。按照這個規律,商品的總價格是由人民幣的交換價值決定的,或者說商品的總價格是由流通中的紙幣的流通數量決定的。這和金貨幣的情況正好相反,在那裡,金貨幣的流通數量是由商品的總價格確定的。

第三,改革開放中,人民幣不是作為一般的貨幣執行五種貨幣的職能,而是執行購買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職能。人民幣不是一般的貨幣而是為了賺錢的貨幣,所以,人民幣就是資本,就是中國資本。中國資本就是在市場經濟環境中用人民幣賺取更多的人民幣的活動,要賺取更多的人民幣,人民幣不超發那是不可思議的。這就是問題的本質。如果不超發人民幣,中國資本在自由竟爭的條件下,一切商品都要用人民幣購買,一切交易都要用人民幣支付,那是絕對不夠用的。所以,我們不要埋怨政府不斷地超發人民幣,他們已經上了賊船,他們受到中國資本發展的壓力,不得已而為之。正是因為這個根本的原因,從改革開放第一天起,就開始月復一月、年復一年地根據中國資本的需要增發人民幣,這種情況就是在改革開放的第一天起(十一屆三中全會從提高農副產品的價格開始),就開始了通貨膨脹的歷程。

好心的人們總以為,錢多了是好事,工資增加了,生活水平提高了,那不是天大的好事嗎?可是,好心的人們,並不理解這是中國資本的需要!中國資本需要超發人民幣,需要通貨膨脹,只有這樣中國資本才能實現它的賺錢的活動。因此,我們不能僅僅看到眼前的利益,看到表面的繁榮,我們要看到,通貨膨脹是一種不可抗拒的發展趨勢,在通貨膨脹的發展中,總有一天好心的人們的那麼一點工資或者可憐的收入都要化為泡影。這個時刻已經開始了,到來了。最先感覺到的就是那些低保戶,那些低工資的人們。

中國人民不需要通貨膨脹!因此,消滅通貨膨脹的任務,已經擺在中國人民的面前。

世界歷史上哪個大國因貨幣超發而滅亡

中華民國

Ⅳ 中國貨幣超發非常驚人中國貨幣超發最多的時候到什麼程度

貨幣發行量是否合適,不能與前幾年的絕對數字比較,那是不科學的。從經濟學理論上,判回斷超發貨幣的後果指標通答常是「通貨膨脹」指數。今天中國的通貨膨脹指數小於3%,說明中國的貨幣超發行量情況並不嚴重。一般要大於4%以上,才能認為出現比較嚴重的通貨膨脹了。中國超發貨幣最多的時候,通貨膨脹率超過10%。

Ⅳ 中國貨幣到底超發有多嚴重能買下整個美國是真的

中國貨幣超發為何沒有引發通脹?
拋開情感從客觀上來說,中國在這場貨幣發行大賽中也不能獨善其身,甚至可以說是名列前茅。對中國國內經濟來說,中國需要印鈔,這能帶來經濟的繁榮。而且,我們印鈔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為了保護出口,被動印鈔來平抑人民幣匯率。
按常理來說,大幅度印鈔最大的顧忌就是會產生通貨膨脹。最近世界范圍內大幅度的量化寬松,產生通脹的壓力越來越大。目前,中國的廣義貨幣M2超過100萬億。中國發行這么多的貨幣,為何沒有引起顯著的通脹?中國的貨幣發行後都流失到了哪裡?會不會有什麼隱患呢?
首先,中國的貨幣超發本身並不馬上意味著經濟的失調和通脹的產生。我們貨幣量M2遠遠超過美國成為世界冠軍有一定的理由和基礎。在美國,銀行體系的總資產僅大約12萬億美元,而股票與債券市場的市值超過了60萬億美元,即在美國經濟中直接融資比例超過了80%。而與之相反,在中國,銀行系統總資產超過80萬億元,而股市債市規模則僅僅為20萬億元。資本市場的欠發達使得大量的資金無處消化,進而導致了M2的激增。當然,也正是在目前中國這樣的金融體系資源配置效率下,大量貨幣發行後進入股票市場或者期貨市場等黑洞漩渦中。以至於在中國,為了解決實體經濟的融資問題,需要特別多的貨幣發行。
然而這還不能成為全部的理由,不能說中國的貨幣超發就沒有任何問題了。中國的貨幣超發現在沒出現問題,不代表以後就沒問題。
在經濟學上,貨幣發行量代表的只是一個國家通脹的潛力。也就是說,印鈔只是代表一種潛力,而並不馬上產生通脹,從印鈔到產生通脹,是需要一段過程來傳導的。從國外經濟學統計來看,貨幣M2到通脹的傳導過程,可能只需要1年時間。但這個傳導過程,放在咱們中國這樣特殊的國家,那可就說不定了,也許這個傳導過程會很長很長。
貨幣發行到通脹的這個傳導過程時間取決於什麼呢?我們能想到一些術語,比如產能過剩。假設各行業都是產能過剩,產品供給超過需求,那麼即使貨幣再多,也未必能推高這種產品的消費價格。顯然,這個傳導時間就變長了。
當然,類似影響傳導時間的因素有很多很多,但這都不是關鍵。中國為什麼從印鈔到通脹的傳導時間很長呢?關鍵的所在是房地產。我們只要印出一塊錢來,無論這錢是首先流到老百姓、家還是一些官員手上,都被用來推高房地產價格了。這是一種中國人的習慣所致,也是中國經濟剛剛開始崛起的必經階段。在這個階段,中國無論老百姓、家還是官員,都喜歡尋找一種安全感、一種保障。買房就是一種最好的、一種最好的安全感、一種最好的保障。
由此,中國進入了全民買房時代。無論是老百姓、家還是官員,只要有了錢,必先買房,無論是一套、兩套還是一百套。而用在消費品上的錢卻越來越少,這也解釋了為什麼中國的消費率會越來越低。像糧食、蔬菜等消費品對應的CPI沒有明顯的上漲,這就是中國為什麼到目前為止沒有出現通脹的關鍵所在。也就是說,中國印出來的鈔,大半變成了,尤其是房地產。
有人會問了,那買房的錢不是錢么?房價不也應該算入CPI么?還真別說,房價還真不能計入CPI。宏觀經濟學的這種設計是對的,房子屬於一種,不是一種消費。買了房子,你甚至可以在幾年後以更高的價格賣出去,這跟消費品有最本質的區別。所以,房價確實不應該計入CPI。
有人說,那房價漲難道就跟通脹無關了么?答案是,房價漲確實應該跟通脹有關,但計入CPI的應該是房租,而不應該是房價。尤其對於中國這樣的國家來說,無論是房價還是房租都占據了生活中很大的一筆錢,很多在大城市的人都深有感觸,自己一個月的收入幾乎一多半被用來交房租了,更別說買房了。也就是說,房子明顯是跟通脹有關聯的,具體的關聯點是房租。
既然房租要計入CPI中,而且在生活支出中占據那麼大的比例,那麼它在CPI中的比重一定要很高才對。問題是,在我國實際統計的CPI中,房租所佔的比重很低很低。雖然有關部門從來不公布權重,但能推算出來,這個權重一定高不了。也就是說,是因為這個權重問題,才讓公布出來的CPI比我們實際感受的要低很多。
所以,有兩個結論是可以得出來的:第一,中國實際的通脹應該比官方公布的CPI漲幅要大一些,但還沒到多嚴重的地步。第二,貨幣超發,現在雖然沒出現嚴重的通脹問題,但不代表以後就沒問題。只是中國從印鈔到通脹的傳導過程太長,這種通脹的潛力還沒有顯現出來。
對於一國經濟整體來說,貨幣發行權這種至高無上的權力掌握在手上,提高了政策效率,是利於發展的。但我們並不能因此便忽視其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們應該要做的是:加快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減少貧富差距,加強法律制度建設杜絕貪污腐敗,讓民眾牢牢抓住經濟發展的果實,國富民也富,這才是真正的強大!(許一力)

Ⅵ 李迅雷:中國貨幣超發最多的時候到什麼程度

中國貨幣相對超發最多的時候是1993-1994年。由於連續增發貨幣,導致1994年的通貨膨脹率升到了驚人的24%以上。也是新中國歷史最高了。

Ⅶ 如何看待中國式貨幣超發

否則就沒有通貨膨脹了,那就沒有什麼消費動力了你手上有100萬按現在水平可以夠一輩回子的基本生活,答可是10年後100萬只夠10年基本生活。所以就逼迫你投資理財,或者購買實物保值,或者消費掉。話說1980之前的時候5000元就能生活500個月了,工資只有16快,10元每月吃喝掉就太囂張了。現在月收入大於5000的人很多。

Ⅷ 中國貨幣超發,為什麼沒有通貨膨脹

貨幣是調節經濟的一種手段,比如貨幣政策,公開市場操作包括貨回幣發行量,發行貨答幣本來就是刺激通脹預期,從需求短帶動供給端的一種經濟刺激模式。那麼,沒有造成通貨膨脹說明貨幣發行量還是有管理和有控制的,即通貨膨脹在合理的區間,比如低於3%,就是好的。

如果過高才會對經濟造成擬製作用。沒有造成通貨膨脹也說明貨幣超發帶來的物價飆升的可能性被某個領域吸收了,就是資產投資領域。

(8)中國貨幣超發歷史擴展閱讀

在凱恩斯主義經濟學中,其產生原因為經濟體中總供給與總需求的變化導致物價水平的移動。而在貨幣主義經濟學中,其產生原因為:當市場上貨幣發行量超過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就會出現紙幣貶值,物價上漲,導致購買力下降,這就是通貨膨脹。該理論被總結為一個非常著名的方程:MV=PT。

與貨幣貶值不同,整體通貨膨脹為特定經濟體內之貨幣價值的下降,而貨幣貶值為貨幣在經濟體之間相對價值的降低。前者影響此貨幣在國內使用的價值,而後者影響此貨幣在國際市場上的價值。兩者之相關性為經濟學上的爭議之一。通貨膨脹的貨是指「貨幣」。

Ⅸ 中國四次貨幣超發之謎,錢都流向了哪兒

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余勝海近日稱:中國1990年貨幣總量1.53萬億,2011年85.16萬億,21年翻了59倍。美國貨幣總量同比增加1.99倍。美國規定貨幣發行量不超過GDP的70%,中國卻超2倍。2008年前40多萬億元,今年6月已突破90萬億元,通脹壓力難解,資產泡沫越吹越大,如果還不擰緊貨幣的閥門,中國的問題將越積越多。
所謂「貨幣超發」,按照一般理解,是說貨幣總量高於GDP總量。過去二十年中國的廣義貨幣總量M2從1990年的1.5萬億擴張到2011年年底的85萬億的水平,上升了54倍,相對GDP規模從82%上升至180%,既遠高於歐美等發達地區,也高過印度、巴西等新興市場,以及同樣以銀行間接融資為主的日韓地區。 貨幣供應量超速勢必會帶來潛在的系統性的金融風險,資產泡沫、金融經營風險和資金流動風險必須高度關注。貨幣供應超量將導致資產價格過快上漲,形成泡沫,一旦形成的泡沫突然間破裂,會帶來一系列家庭、者、金融、等方方面面的資產負債表的問題。 改革開放的30年裡,大型的通貨膨脹出現了兩次,一次是1994年,另一次是1988年,其共同特點就是貨幣的超量發行、經濟過熱和農業減產。因此,要控制通貨膨脹,就必須貨幣超量發行等三個方面共同努力。

閱讀全文

與中國貨幣超發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