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黃仁宇在《中國大歷史》中寫到龍門石窟在敦煌
不可能
龍門復石窟在河南洛陽,制開鑿於北魏孝文帝年間,之後歷經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宋等朝代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餘年之久;
敦煌的是莫高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
兩座石窟基本屬於同時期開鑿建造的,但是風格迥異;不過這也反映出當時社會的尚佛風氣之濃;
❷ 黃仁宇在《中國大歷史》中的這一句話該如何理解:
其實,你結合一下上下文,特別是這句話後面的話,你就明白了。讓西方作家好奇的是,在公元前後的中國,竟然能夠讓自由經濟的萌芽展開。
那麼問題就來了,我估計你想問的其實也就是「自由經濟」。王莽實施了哪些改革使得西方作家認為是自由經濟呢?其一就是王莽改制中對數字的理想型的應用,沒有必要把王莽改制的條目詳細說明,只是簡單描述一下即可看出端倪:土地國有,8口之家不得超過900畝;更低分配,1對夫婦有地不低於100畝;每人每年繳納布帛1匹等。這本來是好的,並且為自由經濟鋪墊了基礎。可是,當時的王莽是沒有辦法來核實什麼是8口之家,甚或1對夫婦的,更別提去核實900畝或100畝的真偽了。人口之無法核實已動搖其基礎,惠及百姓之好處又無從調理去配給,結果可想而知了——百姓直接反了。
其二信貸制度與政府幹預。王莽還建立了信貸制度,有點像王安石變法的青苗法(王安石變法之失敗,有點類同王莽,不細說)。就是百姓遇到生活困難而錢又不湊手的時候,政府給予幫助,到時只收取本金不收利息。如果百姓希望經營生意,那麼就得收取十分之一的利息,切記,這個利息是賺取的利潤的十分之一,不是貸款本金的。工商業都需要繳納所得稅,這個所得稅就是今天的企業所得稅,不過要低得多,是十分之一。
政府放貸,讓錢流通於民間,而且政府只收取增加了的財富的提成,如果虧本就連利息都不收,只收取本金。你想啊,如果現在的政府能做這件事情的話,那麼社會的經濟發展肯定要加快翻翻啊!多少人死於窘困?多少企業死於流水運轉失靈?在2000多年前的王莽政府就能夠認識到這一點,難道不值得西方作家好奇和激動嗎?多麼牛逼的一代大帝!這可是現代政府想做都做不好的事情啊!
可是還得回到數字化管理上,越是嚴謹的經濟政治政策越要求嚴謹的數字管理能夠跟上。而王莽那個時候,是不具備數字化管理的,不要說王莽,即便到了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依舊不具備。這就像拿著一根細線去栓老虎,即便結打得再結實,線依舊會斷掉。
王莽的改制並沒有持續多久,有的不分甚至也就一兩個月的時間,並且在這一兩個月里也沒有得到實施。
脫離了實際的空談,最終依舊落得綠林群起,革了他的命。
❸ 黃仁宇在《中國大歷史》中提到:「歷史家無從否定理學家增強了以後中國儒生的正直觀念和堅決的態度
儒家的代復表,孔家制,女真人來跪女真,蒙古人來跪蒙古,滿族人來跪滿族,日本人來跪日本,之所以能存活千年的秘訣就是跪的快,這就是所謂理學?朱熹自己就是一個扒灰公,呵呵。我只是不爽這個材料而已,沒回答你的問題,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