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血吸蟲中國歷史爆發

血吸蟲中國歷史爆發

發布時間:2021-03-03 20:29:19

『壹』 血吸蟲病在我國有多少年歷史

血吸蟲病在中國的流行歷史可追溯到2000年前。中國在上世紀70年代分別在湖北江陵和湖南長沙兩地內出土的西漢古屍(容肝臟、腸道)中查到了血吸蟲蟲卵,這一發現證實了血吸蟲病在中國的流行歷史至少在2100年以上。

『貳』 我國血吸蟲病達到傳播阻斷及消除地區有哪些

,揚州在歷史上曾是江蘇省血吸蟲病流行最嚴重的省轄市之一,現轄的7個縣(市、區)和開發區曾經均屬於血吸蟲病流行區。60多年前,高郵爆發的血吸蟲病曾震驚全國。高郵縣新民鄉因洪澇成災,發生血吸蟲病急性感染嚴重事件。全鄉5257人患急性感染的有4019人,死亡1335人,死絕45戶。廣陵區、邗江區、江都區三地曾是我省血吸蟲病較重的地方。雖然1976年開始,三個地區居民和家畜血吸蟲病感染率降到1%以下,釘螺面積下降98%以上,達到基本消滅血吸蟲病的標准。但1980年以後,由於長江流域多次出現洪水,上游的釘螺擴散輸入,導致江灘釘螺面積增加,加上沿江地區江灘開發人員接觸疫水大量增加,我市血防工作出現了反復,螺情、病情也都呈上升趨勢。2003年,有螺面積達到了1361萬平方米,其中,陽性釘螺面積為164萬平方米,發生血吸蟲病急性感染48例,全市有3個縣(市、區)血吸蟲病疫情反復到國家血吸蟲病傳播控制標准線以下。
至2013年底,揚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儀征市按時實現國家血吸蟲病傳播阻斷標准。目前,江都區、邗江區和廣陵區也實現血吸蟲病傳播阻斷目標。「也就是說,全市所有縣(市)區均已實現國家血吸蟲病傳播阻斷標准,且傳播的危險因素全在監控之下。」

『叄』 血吸蟲病在我國流行了至少多少年

我國目前最早發現血吸蟲卵,要數東漢馬王堆古墓出土的女屍身上查獲的血吸蟲卵,距今大約2100年的血吸蟲病流行史。

『肆』 說幾件中國古代歷史上的大事

赤壁之戰
戰爭日期:208年七月 ~208年十一月
地點:烏林(今湖北蒲圻西北)
結果:孫劉盟軍勝利
作戰各方:曹操 ;孫權、劉備
指揮官:曹操 ;周瑜、程普、劉備
兵力:曹軍約160,000 ;孫劉盟軍約50,000

赤壁之戰:長坂之戰–烏林之戰–江陵之戰

東漢獻帝建安十三年(208年)至次年,孫權、劉備聯軍在長江之赤壁長江南岸(今湖北蒲圻西北)地區,大敗曹水軍的著名戰略性決戰。
東漢末年,軍閥混戰,天下大亂.曹操基本統一北方後(參見曹操統一北方戰爭),欲吞並江南、統一天下於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春,在鄴(今河北臨漳西南)修建玄武池,訓練水軍,作向南方進軍的准備。七月,親統大軍10餘萬南征荊州,企圖先滅劉表,再順長江東進,擊敗孫權,以統一天下。八月,荊州牧劉表病亡,次子劉琮請降,荊州水軍數以千計的蒙沖、斗艦,悉歸曹操所有,曹軍實力大增,依附劉表屯兵樊城(今屬湖北省)的劉備,聞訊後率部南撤。九月,曹軍進佔新野(今屬河南省),並率精騎追擊南逃的劉備,在當陽長坂坡追及擊潰劉備軍。劉備退至夏口(今武漢境),曹操繼續南下。佔領江陵,並乘勝向江東進軍。
曹軍的作戰部署大體是:以趙儼為章陵(郡治在今湖北棗陽東南)太守兼都監護軍,監領虎威將軍於禁、平狄將軍、平虜將軍朱靈、破虜將軍李典、盪寇將軍張、奮威將軍馮楷等7軍,統一指揮他們在漢水、淮水之間的行動。荊州(州治在今湖北襄樊市)方面,曹操在江陵(今湖北江陵)、襄陽、樊城等要地留兵駐守,自率主力沿漢水、長江東進。曹操企圖先擊殲劉備於樊口,然後順江而下,兼並東吳。
面對當時嚴峻的局勢,劉備決定聯吳抗曹,於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十月,退至夏口後,派諸葛亮赴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會見孫權,共謀抗曹大計。當時東吳部分謀臣懾於曹軍號稱80萬的聲勢,主張議和,孫權在和戰之間猶豫不決。諸葛亮與魯肅、周瑜等對當前的形勢作了精闢的分析:指出劉備雖在長坂戰敗,但仍有一定實力,現在收攏的部隊和關羽的水軍精兵尚有萬餘人,劉琦的部隊也不下萬人,如果與東吳的軍隊聯合作戰,實力相當可觀。曹軍號稱八十萬,實際上只有十五六萬人,加之後方不穩,遠征疲憊,不服水土,不習水戰,只要善於利用曹軍的這些弱點,聯合抗曹,定能取勝。孫權因而堅定了孫權抗曹的決心,即命周瑜、程普為左右督,魯肅為贊軍校尉,率領3萬精銳水師,與劉備軍會合約5萬,進駐夏口。是年冬,曹操憑恃軍威,驕縱輕敵,拒絕謀臣諫議,親統大軍水陸並進,直逼江南。孫劉聯軍自夏口溯江而上,與曹軍相遇於赤壁。
曹軍以步騎為主,面臨大江,立刻失去優勢,新編及新附荊州水軍,戰鬥力較弱,又遭瘟疫流行,以致初戰不利,退長江北烏林(今湖北洪湖境),與孫劉聯軍夾江對峙。為減輕江上風急浪顛,曹操下令用鐵鏈和木板連接戰船,猶如城堡,使步騎兵可在上馳騁,以利攻戰。周瑜鑒於敵眾己寡,意欲謀攻,以求速戰,遂採納黃蓋提出採用火攻的計謀。針對曹軍連環戰船,黃蓋派人給曹操送偽降書,並與曹操事先約定投降時間。

十月的一天,黃蓋率蒙沖、斗艦10艘,滿載易燃的枯草乾柴,灌以油脂,外用布幕圍住,上插與曹操約定的旗號。另備速度快的走軻,系於蒙沖、斗艦之後,以便縱火後官兵換乘撤離。時值東南風急,黃蓋領戰船揚帆直駛曹軍水寨。曹軍官兵見黃蓋來降,「皆延頸觀望,指言蓋降」(《三國志·吳志·周瑜傳》),毫無戒備。聯軍戰船接近曹營時,曹軍戒備鬆懈,皆爭相觀看黃蓋來降,黃蓋遂令點燃柴草,同時發火,火烈風猛,船往如箭,燒盡北船,延及岸上各營。頃之,煙炎張天,人馬燒溺死者甚眾」(《資治通鑒》卷六十五)。在南岸的孫劉聯軍主力船隊乘機擂鼓前進,橫渡長江,大敗曹軍,曹操見敗局已無法挽救,當即自焚余船,引軍退走。聯軍迅疾追擊。曹操經華容道(今湖北潛江南)逃脫,自還北方,留滿寵駐當陽,曹仁<守江陵。周瑜等與曹仁隔江對峙,遣甘寧襲取夷陵(今湖北宜昌),曹仁率部進圍甘寧,周瑜率軍救援,大破曹仁軍。劉備回師夏口,欲溯漢江迂迴曹仁後方。次年,曹仁被迫撤退。赤壁大戰後,曹操鑒於失敗教訓,大治水軍,進控江淮。孫權繼續與劉備聯盟,以抗拒曹操。劉備乘勢取得武陵(郡治在今湖南常德)、長沙、桂陽(郡治在今湖南郴縣)、零陵(均在今湖南境)等四郡,自任荊州牧,作為西取益州(治今成都市)的基地,逐漸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點評:
赤壁之戰,孫劉聯軍面對強敵而不懼,揚水戰之長,巧施火攻,以弱勝強,創造了輝煌戰績,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
曹操在統一北方之後,乘勢向江南進軍,一舉奪占荊州。在此關鍵時刻,本應集中力量,徹底追殲劉備,然後再圖東吳。而他卻驕傲輕敵,同時攻打兩個敵人,以致促成孫劉聯合抗曹,使自己處於不利地位。江南是水網地區,利於水戰,而曹軍長期在北方征伐,不習水戰。曹操在進軍之前雖然訓練了一些水軍,但戰鬥力不強;在進軍中雖然又收降了荊州水軍,但軍心不穩。在這種情況下,要同以水軍立國的東吳進行水上較量,顯然是舍長就短,結果為孫劉所乘,遭到失敗。

孫劉聯軍在赤壁水戰中,之所以能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不為強敵所嚇倒,不為表面現象所迷惑。通過冷靜的分析,既看到曹操16萬大軍壓境,其勢洶洶,又看到曹操後方不穩,部隊遠來疲憊,不服水土,不習水戰;既看到劉備新敗,兵力不足,又看到有利的戰場條件和擁有善於水戰的五六萬水軍,從而具備了取勝的基礎。

二、聯合抗曹,打擊主要敵人。孫權和劉備雖有矛盾,但大敵當前,如果不聯合起來,勢必被各個擊破;而聯合起來,就相對地改變了力量對比,為戰勝曹軍創造了條件。

三、積極迎戰,先機制敵。採取這一方針,是符合當時情勢的。一則曹操輕取荊州,發展過快,兵力不集中,佔領區不鞏固,正可乘其立足不穩而擊之。二是乘戰略要地樊口尚在劉備手中,曹軍尚未達成水陸分進合擊之際,迫曹軍於江上水戰,挫敗其水軍,使其難以順江東下。三是曹操恃勝而驕,先給以迎頭痛擊,使曹軍上下震驚,混亂被動。

四、以長擊短,出其不意。利用擅長水戰的優勢,對遠來疲憊,不善水戰而又麻痹輕敵的曹軍,出其不意地採用火攻,然後乘敵混亂,迅速投入主力,實施有力的突擊,擊敗曹軍。赤壁一戰對於三國歷史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曹操失敗,無力再向江南進軍,孫權和劉備則乘勝發展勢力,擴張地盤,這就為以後三國鼎立的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礎。

赤壁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爭之一。公元208年(漢獻帝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領水陸大軍,號稱百萬,發起荊州戰役,然後討伐孫權。
七月秋,曹操親領大軍十餘萬南下荊州,用王夫之在《讀通鑒論》中的話來說是「乘破袁紹之勢以下荊、吳」。企圖一舉消滅劉表和江東的孫權,統一天下。正當曹操疾趨宛、葉之時,八月間劉表病逝。九月,其次子劉琮在新野(今屬河南省)不戰而降於曹軍。荊州水軍數以千計的蒙沖、斗艦,悉歸曹操所有,至此曹軍水戰實力大增。依附劉表屯兵樊城(今湖北襄樊)的劉備,聞訊後率部南撤。

當時江陵(今湖北江陵)貯有劉表的大量糧草、兵器等,因此劉備一方面由樊城向江陵撤退,另一方面命關羽帶領水軍經漢水到江陵會合。九月,曹軍親率精騎五千,包括親兵虎豹騎,追擊劉備,在當陽長坂坡(今湖北當陽東北)擊潰劉備軍後佔領江陵。

曹操至江陵後,立即採取安頓州吏民的措施,下令「荊州吏民,與之更始」。

賈詡勸說曹操先利用荊州的資源、休養軍民、穩定新佔地,可是曹操並沒有理會他的建議。曹軍的作戰部署大體是:以趙儼為章陵(郡治在今湖北棗陽東南)太守兼都監護軍,於禁、張郃、朱靈、李典、張遼、馮楷等七軍,統一指揮他們在漢水、淮水之間的行動。荊州方面,曹操以曹仁和夏侯淵駐守江陵,以曹洪駐守襄陽,另以一部水陸軍由襄陽沿漢水南向夏口。曹操親率一部連同新附荊州之眾順江而下,攻打東吳。

當曹操南下時,孫權派魯肅出使荊州,吊劉表喪,兼說劉備同心御曹。魯肅與劉備相遇於當陽,後劉備用其計折向東南漢水方向撤退,和自漢水東下的關羽水軍會合,並與劉表長子江夏太守劉琦所部一萬餘人聯軍退至夏口(今湖北武漢漢口),圖謀聯合孫權抗擊曹操。劉備遣諸葛亮隨肅往東吳共謀抗曹之計。

諸葛亮到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孫權已接到曹操威脅的書信,信上說:「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孫權不願以「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於曹操,又顧慮孫劉聯軍不能與曹操相匹敵。孫權部下以魯肅為代表的主戰派和張昭為首的主和派也展開了激烈爭辯。諸葛亮為孫權分析敵我雙方的利弊:「豫州(劉備)軍雖敗於長阪,今戰士還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劉琦合江夏戰士亦不下萬人。」他指出(一)曹操勞師遠征,士卒疲憊;(二)北人「不習水戰」;(三)荊州之民尚未心服曹操。諸葛亮的結論是如果孫劉聯合,定可取勝。

魯肅又用激將法進言,說服了孫權,同時勸孫權立即把周瑜從鄱陽(今江西波陽東北)召回。周瑜支持諸葛亮和魯肅的意見,先後分析曹軍的弱點,指出:第一,曹軍疲憊不堪;第二,「又今盛寒,馬無藁草」第三,加之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曹操的後患。既而進步分析了曹軍的實際力量,指出來自中原的曹軍不過十五六萬,而且所得劉表新降的七八萬人,人心並不向曹。

孫權增強聯劉抗曹取勝的信心,命周瑜和程普為左右都督,魯肅為贊軍校尉。周瑜率精銳部隊三萬人,沿江而上至夏口,與劉備統軍兩萬多人會合,共同抗曹。

兵敗烏林 :周瑜率領的軍隊在樊口與劉備回合。然後逆水而上,行至赤壁,與曹軍相遇。曹軍新編及新附荊州水軍,戰鬥力較弱,又遭瘟疫流行,以致初戰不利。曹操不得不把軍隊「引次江北」,把戰船靠到北岸烏林一側。周瑜則把戰船停靠南岸赤壁一側,雙相對峙。

北兵不慣船上生活,曹操下令用鐵索將戰船連鎖在一起,以減輕風浪顛簸。周瑜部將黃蓋建議採用火攻戰術以敗曹軍:「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然觀操軍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周瑜採納了黃蓋的建議,並即決定讓黃蓋用詐降接近曹操戰船。黃准備了十艘蒙沖斗艦,滿載薪草膏油,外用帷幕偽裝,上插與曹操約定的旗號。

時值隆冬,多刮北風,但按氣象規律,幾天嚴寒日過後,以常見有少暖之日,風向亦或變為東風,南風。據說,十一月十二日甲子日(合公元208年12月7日)這一天,晴空風暖,傍晚南風起,及至午夜風急,黃蓋以准備的船艦出發,順風駛向曹船。到了江的中心,黃蓋手鋸火把,使眾兵齊聲大叫:「降焉!」曹軍官兵毫無戒備,「皆延頸觀望,指言蓋降」。離曹軍二里許,黃蓋遂令點燃柴草,同時發火,火烈風猛,船往如箭,燒盡北船,延及岸上各營。頃之,「煙炎張天,人馬燒溺死者甚眾。」

在南岸的孫軍主力船隊乘機擂鼓前進;同時劉備也自蜀山向烏林進發。盟軍橫渡長江,大敗曹軍。曹操見敗局已無法挽救,當即自焚余船,引軍退走。周瑜、劉備軍隊水陸並進,曹操沿華容小道(今湖北監利北),向江陵方向退卻,加以瘟疫、飢餓,曹軍損失大半。幸得張遼,許褚等接應,才得脫險。至江陵城下,曹操恐後方不穩,自還北方,留曹仁、徐晃守江陵,滿寵駐當陽。

後果 :赤壁戰前曹操的優勢是非常大的:第一,曹操「挾天子令諸侯」,諸侯自然在道義上難以爭鋒;第二,曹操以新勝之軍南下,其氣自盛,第三,曹操兵力數倍於孫、劉兩家。既然曹操具有如此的優勢,孫劉聯軍的戰績更以輝煌。此戰,孫劉軍揚水戰之長,巧施火攻,可以算是中國歷史上果斷、以少勝多的的著名戰例。赤壁戰後,曹操退回北方,再未有機會如此大規模南下荊州。曹操集團也失去了在短時間內統一全國的可能性。

周瑜等與曹仁隔江對峙,遣甘寧襲取夷陵(今湖北宜昌),曹仁率部進圍甘寧,周瑜率軍救援,大破曹仁軍。劉備回師夏口,欲溯漢江迂迴曹仁後方。次年,曹仁被迫撤退。孫權繼續與劉備聯盟,以抗拒曹操。劉備乘勢取得荊州大部,包括武陵(郡治在今湖南常德)、長沙、桂陽(郡治在今湖南郴縣)、零陵(均在今湖南境)等四郡。稍後又奪得劉璋的益州。孫權據有江東,形成了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割據局面。

曹操沒有乘勝把劉備徹底擊潰。

為《三國志》作注的裴松之則不以為然,他認為:「曹操當時既新平江漢,威懾揚越;資劉表水戰之具,藉荊楚楫棹之利,實震盪之良會,廓定之大機;不乘此取吳,將安俟哉?」

傳統的評論一般忽略的一面是疫病流行因素。曹操把失敗原因歸於疾病,他寫信給孫權說:「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裴松之評論赤壁之戰是說:「至於赤壁之敗,蓋有運數。實由疾役大興,以損凌厲之峰,凱風自南,用成焚如之勢。天實為之,豈人事哉?」李友松的《曹操兵敗赤壁與血吸蟲病關系之探討》一文,指出曹操赤壁之戰兵敗的原因是「疾病」—急性血吸蟲病。赤壁之戰的戰場恰恰是當時血吸蟲病嚴重流行的地區,而且時間又是血吸蟲病的感染季節。赤壁之戰是在冬天開始的,但曹軍在轉徙、訓練時間是在秋天。曹操水軍在赤壁之戰戰前染上血吸蟲病,經過一個月以上的時間就發病了,致使大戰時疲病交加,不堪一擊。 而劉、孫軍隊長期在血吸蟲流行的疫區中從事生產、生活,士兵體內或多或少已產生一定的免疫力。

赤壁的位置

多年來,學術界對於「赤壁」地望問題討論,諸說並起被近代傳媒稱為「新赤壁大戰」。一般統計,至少有七種「赤壁說」:蒲圻說、黃州說、鍾祥說、武昌說、漢陽說、漢川說、嘉魚說。從目前討論的情況看,爭論的焦點是蒲圻說、嘉魚說與黃州說何者為是,其餘四說難以成立。

1. 蒲圻說:陰法魯主編的《古文觀止譯注》中寫道:「那個赤壁,在今湖北省蒲圻縣西北,長江南岸。」《元和郡縣圖志》亦稱:「赤壁山在蒲圻縣西一百二十里,北臨大江,其北岸即烏林,即周瑜用黃蓋策,焚曹公舟船敗走處。」胡三省注的《資治通鑒》和譚其驤主編的《中國歷史地圖集》也主是說。三種說法,蒲圻說較為可信,因為近年蒲圻的赤壁陸續有大批的器物被發掘。1991年湖北大學人文學院出版了《古戰場蒲圻赤壁論文集》贊同上述觀點。

2. 嘉魚說:王力主編的《古代漢語》和朱東潤主編的《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都持赤壁在今湖北嘉魚縣東北的觀點。如上溯此說之源,有《大清一統志》引據《水經注》為證。《水經注》曰:「赤壁山在百人山南,應在嘉魚縣東北,與江夏接界處,上去烏林二百里。」此說後來為清末著名地理學家楊守敬所首肯。

3. 黃州說:還有一說認為赤壁在今武漢以東地帶。唐朝杜牧和北宋蘇軾都把黃岡(古黃州)西北的赤鼻磯(今「東坡赤壁」)視為赤壁,因為此地岩壁垂直,一片紅色,宛若烈火燒過一樣。蘇軾《前赤壁賦》稱:「西望夏口,東望武昌。」

赤壁之戰:赤壁之戰是東漢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吳國的孫權、蜀國的劉備統領軍隊在長江赤壁(今中國中南部湖北省蒲圻西北,一說嘉魚東北)一帶,大敗曹操軍隊的一次著名決戰。
曹操敗袁紹、破烏桓,基本統一北方後,於建安十三年七月,自宛(今中國中部河南省南陽)揮師南下,想要先滅劉表,再順長江東進,擊敗孫權,從而統一天下。
曹軍進佔新野(今屬河南),當時荊州劉表已死,其子劉琮不戰而降。曹操收編劉表部眾,號稱80萬大軍向長江推進。劉備在長坂(今湖北當陽境)被曹軍大敗後,於退軍途中派諸葛亮赴柴桑(今中國中南部江西省九江西南)會見孫權,共謀抗曹。吳國的大將周瑜、魯肅與諸葛亮等精闢分析局勢,指出曹軍兵力雖實有20餘萬,但有後方不穩、遠道勞師、不服水土、短於水戰等弱點可乘,堅定了孫權與劉備結盟抗曹的決心。孫權命周瑜為主將,程普為副,率3萬精銳水軍,聯合屯駐樊口(今湖北鄂州境)的劉備軍,共約5萬人沿長江西進,迎擊曹軍。曹軍不善水戰,又值疾疫流行,被孫劉聯軍阻擊於赤壁。戰鬥力大減,初戰受挫,被迫駐守江北烏林(今湖北洪湖縣境)一帶,隔江與聯軍對峙。曹操下令將戰船首尾相連,結為一體,以利演練水軍,伺機攻戰。
周瑜採納部將黃蓋所獻火攻計,並命令他致書曹操假裝投降,以出奇制勝。曹操自信穩操勝券,戒備鬆懈。黃蓋選擇時機派船逼近曹軍,下令同時點燃船上的薪草,火船乘風闖入曹軍船陣,頓時一片火海,延及岸上營寨,曹軍死傷慘重。周瑜等率軍乘勢沖殺,曹軍潰敗。曹操領殘余部隊從華容道(今湖北潛江南)逃向江陵,兵力折損大半,無力再戰,退卻而走。聯軍乘勝擴張戰果,周瑜率軍沿江進攻江陵,分別派遣部將甘寧繞道攻取夷陵(今湖北宜昌境)。孫權統領大軍東征合肥(今屬中國東南部安徽省)。劉備領兵追至江陵後回師夏口(今武漢境),沿漢水向北進發以迂迴到曹操軍隊的後方,並分兵搶占荊州要地。

赤壁決戰,曹操在有利形勢下,輕敵自負,指揮失誤,終致戰敗。孫權、劉備在強敵進逼關頭,結盟抗戰,揚水戰之長,巧用火攻,終以弱勝強。此戰為爾後魏、蜀、吳三國鼎立奠定了基礎。

『伍』 中國那個地方有血吸蟲

血吸蟲病分布於我國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四川、雲南、廣東、廣西、福建和上海等12個省、市、自治區的400個縣、市、區,5161個鄉、鎮、場。主要是長江中下游沿江5省和四川、雲南等省。但在上述范圍內並非普遍流行血吸蟲病,各省有一定的縣、鄉,一定的居民點為疫區,疫區呈點狀或片狀分布。全國歷年曾查出釘螺面積148億平方米,病人1200萬例,病牛100餘萬頭。
血吸蟲病在我國流行由來已久,是一種古老的疾病。70年代在湖南長沙和湖北荊州出土的西漢(公元前約100多年)古屍的肝臟和腸壁均發現了血吸蟲卵,證明血吸蟲病在我國流行至少已有2100多年的歷史。
安徽省主要有池州市、安慶市、銅陵市、蕪湖市、巢湖市、宣城市、馬鞍山市等市某些縣區有血吸蟲病。目前,全國已經達到血吸蟲病疫情控制目標。
血吸蟲分布於亞洲、非洲及拉丁美洲的76個國家和地區,估計有5~6億人口受威脅,患病人數達2億(1990)。我國僅有日本血吸蟲即我們通常所說的血吸蟲。從湖北江陵西漢古屍體內檢獲的血吸蟲卵事實,表明血吸蟲病在我國的存在至少已有2100多年的歷史。
全球76個國家和地區有血吸蟲病流行。其中,日本血吸蟲分布在亞洲的中國、日本、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這種血吸蟲是日本人在日本首先發現的,故定名為日本血吸蟲,埃及血吸蟲分布在非洲及西亞地區,曼氏血吸蟲分布在中南美洲中東和非洲。中國只流行日本血吸蟲病,簡稱血吸蟲病。全世界有74個國家和地區流行血吸蟲病,流行區人口達6億,有2億人受感染,每年死於本病者達百萬之多。
我國流行的只是日本血吸蟲(簡稱血吸蟲病)。血吸蟲病是危害人民身體健康最重要的寄生蟲病。解放初期統計,全國約一千萬余患者,一億人口受到感染威協,有螺面積近128億平方米,13個省、市、自治區有本病分布。嚴重流行區,患病者相繼死亡,人煙稀少,十室九空,田園荒蕪,造成了「千村霹靂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的悲慘景象。解放後對血吸蟲病進行了大規模的群眾性防治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至70年代末期,患病人數已降至250萬,晚期病人已很少見到。滅螺面積達90多億平方米,佔有螺面積80%以上,防治科研有不少創新。廣大血吸蟲病流行區面貌發生了根本變化。但要達到徹底消滅血吸蟲病的目的,還需要作長期艱苦的努力。

『陸』 在中國長灑中下游肆虐多年的血吸蟲病哪個歷史時期由政府防治好的

自1955年11月中旬開始,中央發出「一定要消滅血吸蟲」的號召,並成立防治工作領導小組,發起聲勢浩大的消滅血吸蟲運動。到上世紀70年代末,血吸蟲泛濫我國20個省市的現狀得到了控制。1986年,中央血防機構撤消,整個血防形勢進入穩定期。

『柒』 中國的血吸蟲病消滅了嗎近況如何

血吸蟲病俗稱「大肚子病」,是由於人或牛、羊、豬等哺乳動物感染了血吸蟲所引起的一種傳染病和寄生蟲病。世界上共有埃及血吸蟲、曼氏血吸蟲、日本血吸蟲、間插血吸蟲、湄公血吸蟲等5種寄生於人體的血吸蟲。日本血吸蟲病目前主要流行於中國、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其傳播環節多、流行因素復雜,是所有人體血吸蟲病中對健康危害最嚴重的血吸蟲病。

日本血吸蟲寄生在人或宿主動物的血管內,所產蟲卵由糞便排出,在水中孵化出毛蚴,感染中間宿主釘螺,在釘螺體內發育成熟後大量逸放出尾蚴,尾蚴鑽入人或動物宿主,又發育成為成蟲,交配產卵,引起病害。其中,可感染並傳播日本血吸蟲的動物宿主有牛、豬、羊等40多種哺乳動物。日本血吸蟲是由日本學者於1904年首先鑒定,並命名為日本血吸蟲。血吸蟲病有急性、慢性之分。急性血吸蟲病是在大量感染尾蚴的情況下發生的,病人發病迅猛,可在短期內發展成為晚期或直接進入衰竭狀態,導致死亡。慢性血吸蟲病一般發展較慢,早期對體力有不同程度的影響,進入晚期後則出現腹水、巨脾、侏儒等症,患者勞動力喪失,甚至造成死亡。目前,血吸蟲病流行於世界74個國家和地區。估計目前有6.52億人口受威脅,1.93億感染者,有症狀病例1.2億。

血吸蟲病在我國的流行歷史可追溯到2000年前。我國在上世紀70年代分別在湖北江陵和湖南長沙兩地出土的西漢古屍(肝臟、腸道)中查到了血吸蟲蟲卵,這一發現證實了血吸蟲病在我國的流行歷史至少在2100年以上。

建國後,從1956至1957年,我國對血吸蟲病進行全面普查和防治試點工作。多方面的調查結果表明,我國血吸蟲病流行區遍及長江流域及以南的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川、雲南、福建、廣東、廣西及上海1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當時的調查結果顯示,我國血吸蟲病流行范圍為,北至江蘇省寶應縣(北緯33°15』),南至廣西壯族自治區的玉林縣(北緯22°5』),東至上海市的南匯縣(東經121°51』),西至雲南省的雲龍縣(東經99°50』)。流行區最低海拔為零(上海市),最高達3000米左右(雲南省)。其中,除湖北省宜昌到上海的長江中下游流行區基本連成一片外,其餘均呈分散、隔離狀態。

經過50多年的有效防治,我國大部分流行區已消滅或控制了血吸蟲病。至195年,已有廣東、上海、福建、廣西、浙江5省、自治區、市阻斷了血吸蟲病的傳播,共有260個縣2276個鄉鎮達到流行阻斷標准,63個縣736個鄉鎮達到傳播控制標准。至2003年,未控制流行的尚有7個省、110個縣、市、區、1066個鄉鎮,主要分布在水位難以控制的江湖洲灘地區(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蘇5省)和人口稀少、經濟欠發達、環境復雜的大山區(四川、雲南兩省)。我國血吸蟲病流行省、流行縣、流行鄉鎮較防治初期分別減少了42%、40%和53%。

據我國內地各省2003年底報告統計,2003年我國共有血吸蟲病推算病人數843007人,較防治初期1161.2萬人減少了92.74%;其中晚期病人24441人,較防治初期的60萬人減少了95.93%。2003年我國發生急性感染僅1114人,較防治初期每年有約10000人急性感染、約1000人死於急性感染的情況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捌』 為什麼新中國用了十年時間就能夠血吸蟲病

1958年6月,江西醫學院程崇圯教授對《人民日報》記者說:「我在舊社會從事醫務工作十六年,從來沒有聽說過,更沒有看見過哪裡曾經根除了血吸蟲病,在資本主義國家的文獻里,根本找不到血吸蟲病可以消滅這一條。如今我不僅聽到了,而且親眼看到了。」

消滅「血吸蟲病」宣傳畫

經過多年努力,中國在有效控制血吸蟲病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並早已被世界公認和欽佩。但我們與瘟神疫魔的較量卻並沒有結束,這個春節,我們再一次與其對決。以往經驗告訴我們,在黨的領導下,用科學的態度,眾志成城,團結一心,就一定能夠戰勝瘟神,降服疫魔。黨中央已經發出「依靠人民群眾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號召,我們期待並堅信,這次戰斗,中國人一定能贏。

『玖』 血吸蟲病在我國流行至少有多少年的歷史

血吸蟲病在中國的存在至少已有2100多年的歷史。

血吸蟲病在中國的歷史與現狀:
血吸蟲病俗稱「大肚子病」,是由於人或牛、羊、豬等哺乳動物感染了血吸蟲所引起的一種傳染病和寄生蟲病。世界上有76個國家和地區有血吸蟲病流行,感染人體的血吸蟲有19種。在亞洲的中國、日本、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流行的血吸蟲,因為是日本人最早在日本發現的,故稱為日本血吸蟲。中國只流行日本血吸蟲,簡稱血吸蟲。
血吸蟲病在中國的流行歷史可追溯到2000年前。中國在上世紀70年代分別在湖北江陵和湖南長沙兩地出土的西漢古屍(肝臟、腸道)中查到了血吸蟲蟲卵,這一發現證實了血吸蟲病在中國的流行歷史至少在2100年以上。
新中國成立後,從1956年至1957年,中國對血吸蟲病進行全面普查和防治試點工作。經過50多年的有效防治,中國大部分流行區已消滅或控制了血吸蟲病。
然而,被毛主席詩稱「瘟神」的血吸蟲病,卻殺了個回馬槍,悄然卷土重來。2003年下半年,衛生部常務副部長高強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當前重大傳染性疾病防治情況時說,目前全國有427個縣(市、區)存在血吸蟲病疫情,受威脅人口約6500萬人,患者81萬例。其中,湖南、湖北、江西等7省的110個縣(市、區)為主流行區。洞庭湖、鄱陽湖的江湖洲灘地帶,四川、雲南的部分山區為重疫區。
而血吸蟲病流行與釘螺的地理分布是一致的。據相關部門統計,2001年到2002年,全國新發現釘螺生存的區域面積由590萬平方米上升到1151萬平方米。目前,全國釘螺分布面積達2.22萬公頃,累計血吸蟲病人1200多萬例。全國以湖南嶽陽、湖北荊州兩個地區的血吸蟲病疫情最為嚴重。

閱讀全文

與血吸蟲中國歷史爆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