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共產黨歷史分期

中國共產黨歷史分期

發布時間:2021-03-03 19:39:33

㈠ 說出中國歷史的分期及起止時間

一、原始社會

參見:元謀人、北京人、藍田人、山頂洞人、河姆渡人、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

中國的原始社會,起自大約170萬年前的元謀人,原始社會經歷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兩個時期。氏族公社又經歷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兩個階段。

二、傳說時期 公元前2070年前

參見:炎帝、黃帝、堯、舜、禹

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結成聯盟,在黃河流域長期生活、繁衍,構成了以後華夏族的主幹成分。黃帝在位期間,播百穀草木,大力發展生產,始制衣冠、建舟車、制音律、創醫學等。黃帝被尊奉為華夏族的祖先。這就是把中華民族稱為炎黃子孫的由來。

炎帝、黃帝以後,黃河流域部落聯盟的傑出首領,先後有堯、舜、禹。那時候,部落聯盟首領由推選產生。堯年老了,召開部落聯盟會議,大家推舉有才德的舜為繼承人。堯死後,舜繼承了堯的位置,舜年老了,也採取同樣的辦法把位置讓給治水有功的禹。這種更替首領位置的辦法,史稱「禪讓」

三、封建王朝時期 公元前2070年-1912年

約公元前2070年,中國最早的國家夏朝出現。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帝國—秦朝,西漢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了大一統的局面。三國兩晉南北朝時,中國陷入分裂割據局面,五胡亂華期間,異族融於中國趨勢加強,諸多民族在分立政權的沖突中逐漸匯聚。

隋唐時期,中央與邊疆少數民族聯系更為密切,經濟繁榮、科技文化高度發展。宋元時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經濟、科技發展到新的高度。明朝鼎盛時期,社會經濟高度發展,明末在江南地區出現資本主義萌芽。具體年份如下:

夏朝:約公元前2029年-約公元前1559年,共計:471年

商朝:約公元前1559年-約公元前1046年,共計:438年

周朝:約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為西周、東周,東周又分為春秋、戰國,共計:867年

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首稱皇帝,共計:16年

西楚: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項羽,共計:5年

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漢高祖劉邦,共計:210年

新朝:公元8年臘月-公元23年10月6日,新太祖建興帝王莽,共計:16年

玄漢:公元23-25年,漢更始帝劉玄,共計:3年

東漢:公元25-220年,漢光武帝劉秀,共計:196年

三國:公元220-280年,魏、蜀、吳三足鼎立,共計:61年

晉朝:公元265-420年,分為西晉(265-316年)、東晉(317-420年) ,共計:156年

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計:170年

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楊堅,共計:38年

唐朝:公元618-907年,唐高祖李淵,共計:290年

五代:公元907-960年,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共計:54年

十國:公元891-979年,共計:89年

宋朝:公元960-1279年,分為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計:320年

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元太祖孛兒只斤·鐵木真,共計:98年

明朝:公元1368-1644年,明太祖朱元璋,共計:277年

清朝:公元1644-1912年,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共計:268年

四、近代時期 1840-1949年

1840年,英國發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戰爭中,廣大愛國官兵和三元里人民進行了英勇戰斗。但由於清政府奉行妥協方針,終於導致戰爭的失敗。

1842年,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中英《南京條約》,中國的獨立和領土完整開始遭到破壞,從封建社會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戰爭中,一些愛國的知識分子驚醒了,一股「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潮萌發了。中國從此被迫捲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體系。

19世紀末,華北地區爆發義和團運動。這一運動粉碎了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的狂妄計劃,沉重打擊了清政府的反動統治,加速了它的滅亡。

1900年夏,英、俄、日、法、德、美、意、奧八國聯軍侵略中國。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國及比利時、荷蘭、西班牙等11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這標志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

1911年10月武昌起義成功。

1912年元旦,孫中山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宣告中華民國成立,接著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國比較完全意義上的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體,結束君主專制制度。

1919年5月4日 五四愛國運動爆發,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結束。

1921年 中國共產黨成立。

1927年8月1日 「八一」南昌起義。

1931年9月18日 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

1934年10月 工農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中央革命根據地主力紅軍開始長征。

1935年1月 遵義會議召開。

1937年7月7日 「蘆溝橋事變」,抗日戰爭開始。

1945年4月 中共「七大」召開。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1946年6月 國民黨發動全面內戰,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開始。

1948年9月-11月 遼沈戰役,11月-1949年1月 淮海戰役12月-1949年1月 平津戰役。

1949年9月21日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開幕。

1949年10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民主革命終結和社會主義革命開始。

五、新中國成立後

1957年,黃河三門峽大壩建設開工。

1559年,新中國第一屆全運會召開。

1960年,中國人首次登上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

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6年,導彈核武器實驗成功。

1967年,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1970年,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升空。

1971年,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斯訪華。

1979年,鄧小平訪美。

1984年,中國獲得奧運會首金。

1984年,中國女排榮獲奧運會冠軍。

1985年,中國南極考察站長城站正式建成。

1990年,亞運會首次在中國舉行。

1994年,長江三峽大壩正式開建。

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

1999年,澳門回歸祖國。

2001年,中國申奧成功。

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2001年,中國足球首次打入世界盃。

2003年,首次實現中國載人航天。

2004年,劉翔為中國奪得奧運田徑首金。

2006年,青藏鐵路全線通車。

2008年,汶川大地震。

2008年,成功舉辦北京奧運會。

2010年,成功舉辦上海世博會。

2012年,神舟飛船與天宮一號首次對接。

2015年,紀念抗戰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勝利70周年大閱兵。

2016年,女排再奪奧運會冠軍。

2016年,人民幣正式加入SDR。

2018年,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

㈡ 中國近代史分期

中國近代史,大致分為兩個時期:從1840-1919年五四運動稱之為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從1919五四-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前稱之為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所謂舊民主主義革命,指的是從1840年至1919年期間我國所進行的革命,此間所進行的革命,是由民族資產階級來領導,僅僅是一般意義上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故稱之為舊民主主義革命。

從1919年五四運動以後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這期間所進行的革命是由無產階級及其中國共產黨來領導,目的還是為了反帝反封建,稱之為新民主主義革命。

(2)中國共產黨歷史分期擴展閱讀:

中國近代史是充滿了階級斗爭的歷史。中國從封建社會一步一步地變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不僅是說,外國帝國主義侵略勢力成為中國社會內部生活中的一個惡毒的因素。

而且表示中國社會內部漸漸產生了新的階級(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引起了中國社會力量的重新配備,在中國社會各階級相互間以及它們和外國帝國主義侵略勢力間出現了錯綜復雜的關系。

並由於中國人民反抗帝國主義及其走狗而出現了激烈的和復雜的階級斗爭(反帝國主義斗爭本身也是一種階級斗爭)。

這樣說來,中國近代史著作的基本任務就是要通過具體歷史事實的分析來說明在外國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條件下。

中國社會內部怎樣產生了新的階級,各個階級間的關系發生了些什麼變化,階級斗爭的形勢是怎樣地發展的。

㈢ 如何認識中國近現代史的歷史分期

中國近代史從1840年開始到1949年結束。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是舊民主主義革命階段;從1919年"五四"運動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整個中國近代史是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會的歷史。
中國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爆發,止於1949年南京國民黨政權覆亡,歷經清王朝晚期、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時期、北洋軍閥時期和國民政府時期,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到瓦解的歷史。
統治階級 歷史分期歷史年代 矛盾斗爭
舊民主主義革命(1840年-1919年) 清王朝 晚清衰敗 1840-1912 反清
南京臨時政府 民國開始 1912僅三個月 建立民國 頒布憲法
北洋軍閥 民國初期 1912-1919 反軍閥
新民主主義革命(1919年-1949年) 北洋軍閥 五四運動和中共誕生時期 1919-1924 反軍閥
國民大革命時期 1924-1927 反軍閥 國共合作
蔣介石南京國民政府 十年對抗 1927-1937 國共對抗
抗日戰爭 1937-1945 合作抗日
解放戰爭 1945-1949 國共對抗
社會主義(1949年至今) 中共 新中國 1949至今 國家建設
中國近代(公元1840-1949年)
19世紀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強接連發動了侵略中國的戰爭,中國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不斷遭到破壞,西方列強與中華民族的矛盾激化。70年代以後,列強對華侵略加劇,中華民族危機日益深重。
鴉片戰爭前,中國仍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封建制國家。但由於清王朝這個封建地主政權腐朽沒落、枉自尊大,封建制度已危在旦夕。由於林則徐的虎門銷煙,英國借機侵略中國,但其實質是為了打開中國市場,銷售鴉片.1842年,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中英南京條約》,中國從此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後,西方資本主義列強通過不平等條約向中國大量輸出商品和資本,逐漸沖擊著中國封建經濟。
1851年,洪秀全領導號召農民在金田宣布起義,建號「太平天國」。1853年春,太平軍佔領南京,把南京改名為天京,定為都城,正式建立農民政權,同清朝對峙。1856年,太平軍摧毀江南大營,解除了天京之圍。太平天國在軍事上達到了全盛時期。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不久,天京淪陷,太平天國運動失敗。
1856年,英國提出修改《中英南京條約》,但遭清政府的拒絕.英國藉此挑起了第二次鴉片戰爭,這次英法聯軍出兵侵略中國,美俄是幫凶.雖然第二次鴉片戰爭與鴉片無關,但其實質與鴉片戰爭一樣,因此叫第二次鴉片戰爭.
1860年,英法聯軍再度攻佔天津,一路燒殺搶劫,咸豐帝逃往承德避暑山莊,讓他的弟弟恭親王弈欣擔任議和大臣,留守北京。接著英法聯軍洗劫並焚毀了北京西郊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圓明園,佔領了北京。並強迫清政府簽定《北京條約》。
19世紀60—90年代,洋務運動,以奕䜣為首。發展中國軍事、民用、教育等,中國資產階級產生並且有所發展。
1883—1885年,中法戰爭,簽定《中法新約》,標志著中國西南的門戶被打開了。
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中,中國失敗.1895年,《馬關條約》的簽訂,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
1900年,帝國主義國家為了鎮壓義和團起義,維護在中國的利益,發動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901年,《辛丑條約》的簽訂,標志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
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在中國延續兩千多年的君主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它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沉痛地打擊了帝國主義的殖民統治。
中國人民為反抗列強侵略,爭取民族獨立,進行著英勇的斗爭,開始了救亡圖存的探索。以「自強」「求富」為目的的洋務運動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資產階級維新派為了挽救民族危亡,發展資本主義,進行了維新變法運動。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新文化運動沖擊了封建主義的思想、道德和文化,開啟了思想解放的閘門。中國在飽受列強欺凌、被迫開放的環境中不斷進行著經濟、政治和思想文化的變革,中國的近代化艱難起步,社會結構開始逐步從傳統社會向近代社會轉型。
1919年5月爆發了"五·四"學生愛國運動,6月初發展成為以工人階級為主力的全國規模的群眾愛國運動。"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的開端。在這個運動中,中國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台。1921年,毛澤東、董必武、陳潭秋、何叔衡、王燼美、鄧恩銘、李達等代表各地共產主義小組在上海舉行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共產黨誕生了。
1919年爆發的五四愛國運動,標志著資產階級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和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第一次國共合作推動了國民革命運動的高漲。國共合作破裂後,中國共產黨為反抗國民黨統治,進行工農武裝革命,開始了中國革命道路的艱難探索。
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中華民族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全國抗日救亡運動不斷高漲。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七七事變,中華民族全面抗戰從此開始。中國人民經過八年浴血奮戰,終於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來反侵略戰爭的徹底勝利。
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面臨著兩種命運、兩個前途的決戰。中國共產黨為爭取和平民主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國民黨政府在美帝國主義支持下悍然發動內戰。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戰爭,推翻了國民黨在中國大陸的統治,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經過北伐戰爭、 土地革命戰爭、 抗日戰爭和全國解放戰爭四個階段,終於在1949年推翻了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政府的統治,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1949年,第一屆中國人民政協會召開,標志著中國人民民主革命的偉大勝利

詳細可以參考網路http://ke..com/link?url=-WEfpcxoPMBqClSqLkt445Dbl-
網路文庫http://wenku..com/view/69430468011ca300a6c39074.html

㈣ 黨的歷史分期問題,第一階段;第二階段;第三階段分別是什麼

1、民主革來命時期的「30年」自(1921年—1949年)

2、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30年」(1949年—1978年)

同民主革命時期「30年」的分期一樣,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30年」由於相距了一段時間,國內學界的研究較為深入和透徹,再加之相關指導意見比較明晰,所以對於這一時期的中共歷史分期並沒有太大、太多的原則性爭論,

3、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30年」(1978年—)

對於這一時期的歷史分期問題,由於距離太近,而且尚處於正在進行時,歷史的沉澱還不充分,大歷史觀下的規律性與階段性特徵尚未凸顯,所以國內學界對此的討論最為激烈,存在的爭議也最多、最大,迄今為止還未形成基本共識和主流意見。

(4)中國共產黨歷史分期擴展閱讀:

毛澤東在抗日戰爭初期對中共歷史進行了初步的階段劃分,他在1939年10月的《〈共產黨人〉發刊詞》中,將中國共產黨近20年的歷史劃分為三個不同的階段,分別是第一次大革命的階段、土地革命戰爭的階段與抗日戰爭的階段。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知網——中共歷史分期研究述評

㈤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幾個歷史分期時間段

(1949—1952),恢復經濟時期

(1953-1956)工業化開始和過渡時期

(1956——1966)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回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答中曲折前進)

(1966——1976)文化大革命時期

(1978——至今)改革開放的新時期

1977——1978也許也可算作一個過渡時期


(5)中國共產黨歷史分期擴展閱讀

1、民族的解放、國家的統一與強盛是民族自強、外交獨立的前提條件。

2、外國的先進思想、技術、經驗是人類共同的文化瑰寶,我們必須要勇於學習借鑒,但所學要符合國情。

3、要得出合乎國情的認識與決策,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否則將使現代化建設事業遭受挫折。

4、經濟建設是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它必將使中國經濟迅速騰飛。

5、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近代史證明只有中共及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現代史證明也只有中共和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

中國政治堅持的是繼承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主,深入認真貫徹科學發展觀

㈥ 1中國共產黨歷史的分期是怎樣的

建黨開始到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南昌起義到遵義會議(其中還可以在第三次和第四次反圍剿中間劃開)。遵義會議以後到延安整風時期(其中也可以在紅軍西征時期劃開)。整風以後到中共八大。八大以後到文革開始。文革到1976年。1976年到1978年。1978年到1982年。1982年到1987年。1987年到1997年。1997年到2012年。然後至今。

個人觀點,都是黨內變動的重大分期點,後期以時間表示。

㈦ 黨的歷史按歷史時期和階段的劃分

根據《中國共產黨簡史》2001年版本資料簡介,中共建黨90多年來共經歷了如下十個主要階段:

1、大革命階段

2、土地革命階段

3、抗戰階段

4、民主革命階段

5、新民主主義階段。

6、社會主義建設階段

7、文化大革命階段

8、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的社會主義發展新時期

9、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階段

10、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新階段。

中國共產黨歷史是中國共產黨從1921年7月1日成立以來整個發展過程的全部歷史。主要包括中國共產黨歷次代表大會的情況、黨章的不斷完善過程、黨在各個不同時期的組織建設和發展狀況、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進行革命和建設的發展歷程和全部史實的記載。

(7)中國共產黨歷史分期擴展閱讀:

劃分原則是:

一是出於局部解剖歷史的需要。有人把歷史稱之為「歷史長河」,認為它是一個永不間斷的「流」。這就必然要遇到從哪裡截取一段進行研究的問題。其中包括從哪裡進入,到哪裡結尾,其間有些問題怎樣處理。

對於這些問題的處理,必須通過歷史階段劃分來解決。有的歷史學家採取「自然的或者技術性的分期」,如中國古代以朝代或事件的始末來進行歷史分期。這在歷史編纂實踐中,是很實用的。這種對歷史進行分段地研究,實際上是歷史研究的一種切入形式,是「進入」歷史的門徑。

二是深度認識和解剖歷史的需要。對歷史進行階段性的劃分,其意義並非為方便研究那麼簡單。研究歷史的基本要義和著眼點就是從歷史主義的觀點和立場出發,理清歷史的發展變化,探尋不同歷史階段的質的差異,揭示歷史的發展規律,為後人提供歷史性借鑒。

「治史所以明變」,就是這個意思。這一階段的歷史和另一階段的歷史的不同之處,就在於一個「變」字。做這樣的辨析,是一項基礎性工作。如果不能搞清不同歷史階段的「變」,那就說明研究者還沒有搞懂或者沒有理清歷史發展脈絡及其重要節點。

三是比較分析不同階段歷史的區別與聯系的需要。某一階段的歷史都是整個歷史長河中的一部分,任何一段歷史都與以往的歷史既有明顯區別,也有著緊密的聯系。

如果不把某一階段的歷史與以往的歷史認真比較和分析,揭示其變化的原因和規律,也就不可能很好地展現特定階段歷史的特點,因而也就很難對所研究的特定階段的歷史作出准確、科學的判斷。

㈧ 中國近代史分期的標准

1、階級斗爭性質劃分

堅持1919年五四運動是中國近代史和中國現代史分界線的學者,主要以舊民主主義革命與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區別為根據。堅持主張中國近代史結束於1919年。

2、社會矛盾變化劃分

這類人主張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1840—1949年為中國近代史,因為無論是舊民主主義革命還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都是民主革命的性質,都是反帝反封建。

3、封建王朝存亡劃分

這類人主張,中國現代史從1911年辛亥革命開始。這種主張貌似重視辛亥革命,卻忽視了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較之辛亥革命具有更為重大的歷史意義

(8)中國共產黨歷史分期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近代以來中國人受侵略、受欺侮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標志著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結束,中國開始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

這就是說,這一事件標志著中國近代史的結束、中國現代史的開端,標志著舊時代的結束、新時代的開始,標志著資本主義發展道路的終結、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開端。

因此,應該將1949年作為中國近代史和中國現代史的分界線,明確中國近代史包括了1840—1949年的中國歷史,是時代前進的結果。

這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歷史實際相結合的結果,是中國近代史學者運用唯物史觀觀察全部近代中國歷史所得出的正確結論,是中國近代史學科成熟的表現。

㈨ 中國共產黨93年的歷史可以分為幾個階段起止時間是什麼樣的

以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為分界線,把一部中共黨史劃分為前後兩個大的歷史階段,即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和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階段。

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又劃分為5個歷史時期,即黨的創立時期(1921—1923年)、第一次大革命時期(1923—1927年)、土地革命戰爭時期(1927—1937年)、抗日戰爭時期(1937—1945年)和解放戰爭時期(1945—1949年)。

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階段又劃分為4個歷史時期,即基本完成社會主義改造時期(1949—1956年)、開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1956—1966年)、「文化大革命」時期(1966—1976年)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1976至今)。

(9)中國共產黨歷史分期擴展閱讀:

中國共產黨歷史大事件內容簡介

中國共產黨的創立、大革命時期、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全國抗日戰爭時期、全國解放戰爭時期實施新民主主義建國綱領和恢復國民經濟時期、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建立時期開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文化大革命」時期。

在徘徊中前進和走向歷史的偉大轉折撥亂反正和改革開放的起步、改革開放的全面展開、初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㈩ 新民主主義革命各階段分期

民主主義革命大致以五四運動為分界線,在此之前為舊民主主義革命,之後到1949年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舊民族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相同點: ①社會性質:都發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②革命任務:都是反對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和本國封建統治。③革命性質:都屬於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范疇。 不同點: 不同點:①領導力量:舊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是資產階級,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是無產階級。 ②指導思想:舊民主主義革命是資產階級的平等、自由思想和民主共和觀念,新民主主義革命是馬克思主義。 ③革命前途:舊民主主義革命是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是在完成民主革命任務後,還要進入社會主義社會。 ④革命發展和群眾發動的深度、廣度不同。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綱領不徹底,群眾發動不充分,土地問題不能徹底解決;新民主主義革命提出了徹底的革命綱領,廣泛發動群眾,解決了民主革命的中心問題即土地問題。 ⑤結果不同。舊民主主義革命有勝利的一面,但最終果實被竊取,革命任務沒有完成,社會性質沒有改變,在這一意義講是最終遭到了失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成為社會主義的必要准備。社會主義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結果。 ⑥所屬的革命不同,舊民主主義革命屬於世界資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義革命發生在十月革命之後,屬於無產階級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⑦時間不同:1840—1919,由資產階級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 1919—1949,由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
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過程中,經歷了北伐戰爭(1924-1927年)、土地革命戰爭(1927-1937年)、抗日戰爭(1937-1945年)和全國解放戰爭(1945-1949年)四個歷史階段。

閱讀全文

與中國共產黨歷史分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