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為什麼說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偉大轉折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偉大轉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恢復了黨的民主集中制的優良傳統,提出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重要任務。
2、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取得了組織路線撥亂反正的最重要成果。
3、徹底否定「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重新了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指導思想,實現了思想路線的撥亂反正。
4、果斷地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作出工作重點轉移的決策,實現了政治路線的撥亂反正。
5、審查和解決了歷史上遺留的一批重大問題和一些重要領導人的功過是非問題,開始了系統清理重大歷史是非的撥亂反正。
6、這次全會結束了粉碎「四人幫」後兩年在徘徊中前進的局面,揭開了我國改革開放的序幕,開辟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道路,標志著中國從此迸人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新時期。
(1)中國歷史深遠擴展閱讀: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即是轉折也是起點
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在北京召開,此次會議推動中國從階級斗爭為綱轉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封閉半封閉轉向逐步開放、從墨守陳規轉向全面改革,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偉大轉折。
此次會議召開之前,我國剛結束「文化大革命」的大動亂,「四人幫」也被粉碎,但我國積累下許多嚴重的政治問題、社會問題,眾多冤假錯案期盼得到平反。
然而,當時中共中央的主要領導人仍然堅持「左」傾的指導思想(即「兩個凡是」的方針),由此還引發了一場關於真理標准問題的討論。
於是,12月18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了。全會結束了1976年10月以來黨的工作再徘徊中前進的局面,開始全面認真糾正「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傾錯誤;
全會堅決批判了」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高度評價了關於真理標准問題的討論,並著重指出了毛澤東在我國長期革命斗爭中的巨大作用;
果斷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作出了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提出了要注意解決好國民經濟重大比例嚴重失調的要求;全會還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組織路線。
黨的重要文獻多次論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均以十一屆三中全會為起點。
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指出,「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已經逐步確立了一條適合我國情況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正確道路。」
1987年召開的黨的十三大提出了「兩次飛躍」思想,也點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開始於十一屆三中全會。
即「第一次飛躍,發生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人經過反復探索,在總結成功和失敗經驗的基礎上,找到了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把革命引向勝利。
第二次飛躍,發生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中國共產黨人在總結建國30多年來正反兩方面經驗的基礎上,在研究國際經驗和世界形勢的基礎上,開始找到一條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道路,開辟了社會主義建設的新階段。」
1992年召開的黨的十四大指出「一九七八年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和全會形成的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央領導集體,承擔起艱巨的使命,實現了偉大的歷史性轉折,開創了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新時期。」
1997年黨的十五大在論述中國人民在前進道路上經歷了三次歷史性巨大變化尤其是「改革開放,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奮斗」這次歷史性變化時,也有類似論述。
2007年黨的十七大再次強調,「一九七八年,我們黨召開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
這既肯定了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歷史轉折意義,又指明了全會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起點的價值。
『貳』 中國歷史上(包括神話史)對後世影響最為深遠的人物是誰
老子
創立道教
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講求兼容並包。
中國的近代史和內現代史,你都可容以看到兼容並包的各種現象。
相對於孔子的話,儒家講求立本,道教講求超脫。
從另外一個方面,中國如果沒有兼容並包,在建國後的發展會很難,估計會跟咱的鄰居,朝鮮一樣。
『叄』 歷史上那個朝代對中國影響最深遠
唐朝的貢獻最大,絲綢之路貞觀之至大部分詩人也都是出現在唐朝
『肆』 郡縣制,對後世的中國歷史產生了哪些深遠影響
中國古代的郡縣制在春秋時期就已經出現,形成於戰國時期。是古代中央回集權制在地方政權上答的體現。春秋時期,分封制逐漸瓦解,世卿世祿制被官僚製取代,地方組織出現縣制和郡制。秦統一六國後,在全國范圍內廢除分封制,全面實行郡縣制。直至漢朝,郡縣製得到進一步發展,它施行的已不是單純的郡縣制度,和郡平行的還有王國一級。到了三國、兩晉、南北朝以及隋朝,郡縣制一直是主要的地方行政制度。隋亡唐興,改隋朝時的郡為州,歷史上也稱為州郡。一直到現在,現代的省市縣制也可以說是古代郡縣制的延續和發展。 隨著各個時期外界環境的變遷,郡縣制進行細微調整,歷經了道縣制、路縣制、行省制,但其本質並未發生變化,中國的地方行政制度也在此基礎上逐漸走向完善。縱觀郡縣制在歷史發展中的歷史地位角色演變,不難發現,郡縣制一直是各個朝代地方行政區劃的典範,指導著歷代政治制度的變革,在中國政治制度文明中扮演著重要且不可分割的角色~
『伍』 中國歷史上黨的幾次重大會議
1、中共一大(1921年7月)
①內容:確立黨的奮斗目標是用無產階級軍隊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實現共產主義。中心任務是組織工人階級,領導工人運動
②意義:使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之後出現了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
2、中共二大(1922年7月)
①內容:制定了黨的民主革命綱領:打倒軍閥,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統一中國 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
②意義: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綱領,為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
3、中共三大(1923年)
①內容:決定國共合作,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改組國民黨
②結果:與國民黨進行了合作,國民大革命興起,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但由於中共放棄領導權及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而失敗
4、八七會議(1927年8月)
①內容:糾正了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錯誤,確定了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決定秋收時發動武裝起義,毛澤東提出「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思想
②意義:給正處在思想混亂和組織渙散的中共產黨指明了新的出路,為挽救黨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貢獻
5、遵義會議(1935年1月)
①內容:
a、糾正了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左傾」錯誤,取消其軍事最高指揮權。
b、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軍事主張,選舉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
②意義:在事實上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新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是中國共產黨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標志,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成為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6、瓦窯堡會議(1935年底)
①內容:確立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方針
②影響:促進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發展,奠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基礎,推動了全民族的抗戰
7、洛川會議(1937年秋):
①內容:制定了全面抗戰路線
②影響:八路軍、新四軍挺進敵後,廣泛開展獨立自主的游擊戰,建立抗日根據地,把敵人的後方變為抗日的前線
8、中共七大(1945年春)
①內容:毛澤東作《論聯合政府》的報告,指出當前形勢下黨的任務是: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領導人民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獨立、自由、民主、統一、富強的新民主主義國家。確立毛澤東思想為我黨的指導思想
②意義:為爭取抗日的最後勝利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作了重要准備
9、中共七屆二中全會(1949年春)
①背景:人民解放戰爭取得戰略決戰的勝利,全國即將解放
②內容:
a、黨今後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移到城市,以恢復和發展生產為一切工作的中心
b、提出促進革命取得全國勝利的方針
c、規定了革命勝利後黨的基本政策和總任務:由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由新民主主義革命轉變為社會主義革命
d、告誡全黨要警惕資產階級「糖衣炮彈」的襲擊
③意義:解決了中國由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轉變的問題
10、中共八大(1956年秋)
①內容:
a、正確分析了國內形勢和主要矛盾的變化,指出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後國內的主要主要矛盾是人民建立先進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後的農業國現實之間的矛盾。
b、確定當前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盡快把我國從落後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
c、確定今後的總任務為建設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中國而奮斗
d、確定經濟建設方針是既反冒進又反保守,在綜合平衡中穩步前進
意義:八大路線是正確的,提出的方針和設想富有創造性,是對我國對建設社會主義道路一次成功的探索
11、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年12月)
①內容:a、確定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
b、果斷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口號,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
c、決定撥亂反正,審查和解決黨內一批重大冤假錯案,以及一些重要領導人的功過是非問題
②意義: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它完成了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的撥亂反正,是改革開放的開端,從此,中國歷史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新時期黨的基本路線的思想是在這次會上開始形成的
12、十二大(1982年)
內容: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為整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指導思想
13、十三大(1987年)
內容:a、闡明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b、提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分三步走的戰略部署
14、十四大(1992年)
①內容:a、提出90年代改革和建設的主要任務: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加快改革開放,集中精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
b、提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②意義:為我國規劃了本世紀前進航程,確立了邁向21世紀的行動綱領,大會形成了以江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
15、十五大(1997年)
內容:
a、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並寫入黨章
b、提出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
c、對我國經濟、政治、文化領域改革和發展作出跨世紀的戰略部署
16、十六大(2002年)
主題:
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繼往開來,與時俱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而奮斗
主要內容:
把三個代表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並寫入黨章。
①三個代表進一步回答了怎麼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建設怎麼樣的黨。
②當前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是「三個代表」
17、十七大(2007年)
十七大提出了三個基礎、三個重點和二個補充的發展新思路。
它們是:「要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為基礎,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重點,以慈善事業、商業保險為補充,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18.十八大(2012年)
科學發展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系最新成果
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徵相結合的產物,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對新形勢下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作出了新的科學回答。科學發展觀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18.十九大(2017年)
主要考點(點擊右側題目進入新的文章查看):十九大報告期中考怎樣命題? 歷史、思品老師"鎖定"了這些考點!
會議總結性考點
1、中共從幼稚走向成熟的表現和原因
(1)表現:①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了明確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
②1923年中共三大,提出了統一革命戰線,並在大革命中得到了實踐。
③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及時糾正了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錯誤,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開始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向農村進軍,開展土地革命,創立了「工農武裝割據」的理論,為中國革命開辟了一條正確道路。
④1935年遵義會議上,糾正了王明的「左」傾錯誤,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主義原則解決自己的路線、方針、政策問題,是中共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標志。
⑤1936年,中共又根據國情和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調整政策,由「反蔣抗日」改為「逼蔣抗日」促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為實現全民族抗戰奠定了基礎。
(2)逐漸走向成熟的原因:
①中共能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明確了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
②中共經過長期革命斗爭實踐,總結了正反兩方面經驗。
③中共排除了共產國際「左」傾錯誤的干擾,獨立自主地解決自己的問題
2、中共三次工作重心轉移
①第一次:由城市轉向農村 (八七會議)
原因:
a、由於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敵我力量的懸殊
b、三次武裝起義受挫表明城市暴動的革命方式不符合中國當時的實際情況
c、中國革命的中心問題是農民問題,因此,只有開展土地革命,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才是革命取得勝利的基礎和保證
d、文家市會議決定進軍井岡山,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從此,黨的工作重心逐漸由城市轉向農村
②由農村轉向城市(中共七屆二中全會)
原因:a、1949年,解放戰爭即將勝利、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已成定局
b、中共七屆二中全會提出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移到了城市,以恢復和發展生產為一切工作的中心,開始了城市領導農村的革命時期。
③由階級斗爭轉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十一屆三中全會)
原因:「文革」十年動亂給黨和人民造成極大損失。1978年底,中共中央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果斷地停止「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方針;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從此,中國歷史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3.中共三次轉折點
第一次:、八七會議(1927年8月)
①內容:糾正了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錯誤,確定了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決定秋收時發動武裝起義,毛澤東提出「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思想
②意義:給正處在思想混亂和組織渙散的中共產黨指明了新的出路,為挽救黨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貢獻
第二次:遵義會議(1935年1月)
①內容:a、糾正了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左傾」錯誤,取消其軍事最高指揮權。b、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軍事主張,選舉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
②意義:在事實上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新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是中國共產黨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標志,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成為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第三次: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年12月)
①內容:a、確定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
b、果斷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口號,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
c、決定撥亂反正,審查和解決黨內一批重大冤假錯案,以及一些重要領導人的功過是非問題
②意義: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它完成了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的撥亂反正,是改革開放的開端,從此,中國歷史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新時期黨的基本路線的思想是在這次會上開始形成的
『陸』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是什麼事件
1978年12月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結束了粉碎「四人幫」之後兩年中黨的工作在徘徊中前進的局面,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
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的勝利,預示著中國即將進入新的歷史發展時期.但由於當時中共中央主要領導人提出「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維護和堅持「左」的錯誤理論
、政策和口號,致使黨和國家的工作出現在徘徊中前進的局面.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報》發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一文,引發了全國范圍的真理標准問題的討論,長期以來禁錮人們思想的僵化局面被沖破.12月13日,鄧小平在中央工作會議閉幕會上作了題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講話,它實際上是隨後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主題報告.
12月18日至22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舉行.這次全會徹底否定「兩個凡是」的方針,重新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指導思想,實現了思想路線的撥亂反正;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作出工作重點轉移的決策,實現了政治路線的撥亂反正;形成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取得了組織路線撥亂反正的最重要成果;恢復黨的民主集中制的優良傳統,提出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重要任務;審查和解決歷史上遺留的一批重大問題和一些重要領導人的功過是非問題,開始了系統清理重大歷史是非的撥亂反正.會議還提出要正確對待毛澤東的歷史地位和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全會作出的實行改革開放的新決策,開始了中國從「以階級斗爭為綱」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從封閉半封閉到對外開放的歷史性轉變.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歷史上的偉大轉折,開辟了改革開放和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新時期
『柒』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在中國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請你說說有哪些重大意義
第一,全會實現了思想路線的拔亂反正。批評了「兩個凡是」的方針,指出實踐回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答準是黨的思想路線的根本原則,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第二,全會恢復了黨的民主集中制的傳統。全會討論 並著重提出了健全社會主義民主和加強社會主義法制的任務。
第三,全會作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新決策,啟動了農村改革的新進程。
第四,全會開始了系統地清理重大歷史是非的撥亂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