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初一期中歷史考試沒考好要寫檢討2000字怎麼寫
只是考試成績 不好 用得著寫檢討嗎 檢討適用於犯錯誤 你只不過是沒考好而已又不是犯錯誤 寫一份 自我分析就足夠了 寫檢討太嚴重了
㈡ 求一篇初一的歷史期中考試反思,500字
在剛剛結束的期中考試里,我犯了很多不該犯的錯誤。
我一向語文很好,可是這次鬼使神差的,語文竟然錯了很多不該錯的地方。經過我的仔細反思,我想這和我閱讀題目不認真有著很大的關系。這點也同樣延伸到了數學和英語方面。很多計算和語法上的小錯誤讓我丟掉了不少分數。例如:(這個我不能替你寫,不知道你究竟錯了什麼,舉上幾個小例子就行,50字左右)
我知道老師對於我有著很大的期望,可是我還是沒有考好。對於這點我感到十分抱歉。但是既然犯了錯誤就要改正,所以,通過考試我也想了很多以後一定要學習的東西。
首先我要改掉考試不細心讀題目的壞習慣。有時候我往往看著題目前面就順手把後面的問題寫上了,但是卻錯了很多。這也許也和答題技巧有關系。總之,通過以後的練習,我一定要在考試的過程之中認真審題,自習讀題,把題目看準、看好。時間允許的時候要多檢查幾遍,絕對不允許自己再犯類似於這樣的無謂的錯誤。
其次,我還要加強語文、數學、英語三門主科以及政治、歷史、地理、生物和物理的習題強化。通過考試,我終於明白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平日大家都聚在一起做一樣的題目,感覺不出來有什麼明顯的差異。可是一當考試,才發現原來那麼多考試題目是我從來看都沒看過的(你就先編著吧)。只怪自己買的練習題做的少。不能允許自己再繼續這樣下去,所以,我一定要加倍努力,從這次考試之中汲取教訓,增加力量,為下一次考試做好准備,打好基礎。
考試技巧貴在練習。生活之中,我還要多多加強自己的練習和復習,考試之前制定周詳的復習計劃,不再手忙腳亂,沒有方向。平日生活學習中學會積累,語文積累好詞好句,數學也要多積累難的題目,英語則是語法項目。對做完形填空等練習題也是提高英語的好方法。
期中考試畢竟不是期末考試,我還是有機會的。下一次考試,我要更努力,爭取不讓老師、家長和同學們失望。不讓自己失望。
對於各科老師,我希望老師不要對我失去信心,雖然我這次考得並不理想,但是我相信自己的實力。下一次考試,我一定會努力的!
㈢ 七年級歷史期中反思怎麼寫
這個其實沒那麼難的啦
首先,你需要知道老師的意圖,其實就是希望你們在專期中考試後屬能夠進行一下自我總結,通過寫反思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在學習上還有哪些缺陷,需要進行努力的地方,從而在學習上取得進步
先寫自己的這次期中考的自我總結和評價,自我認為考的怎麼樣,然後根據成績來分析,考試中有哪些是不會的,失分的主要原因是什麼,然後寫今後要如何進行努力,針對自己的不足要如何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最好是具體舉出來,例如:多做一些練習,上課要更加認真聽,並積極發言,努力做到上課前預習,課後進行鞏固知識等等,反正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寫,要發自內心,有真情實感,這樣就會寫好啦。
打字很辛苦的,別忘了採納哦
㈣ 七年級歷史第一學期總結
第一課 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文化代表 距今時間 體質形態 工具製造 火的使用 觀念 社會組織 生產活動 元謀人 約170萬年 打制石器 會使用火 採集、狩獵 北京人 約70-20萬年 保留猿特徵 打制石器 會使用火保存火 原始群居 採集、狩獵 山頂洞人 一萬八千年 和現代人基本一樣 打制石器 磨光、鑽孔 人工取火 審美 氏族 採集、狩獵、捕魚 1、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的人類是元謀人 2、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是製造工具3、我國歷史最早可以上溯到170萬年前第二課 原始的農耕生活原始居民 地域 距今時間 生產工具 房子 畜牧 手工業 河姆渡居民 長江流域 約七千年 磨製石器 耒耜 干欄式 家畜 紡織 陶器 半坡居民 黃河流域 約五六千年 磨製石器骨箭頭 半地穴式 豬狗 紡織 彩陶 1、我國較早種植粟的是半坡居民 2、我國較早種植水稻的是河姆渡居民3、我國早期文字的雛形源於半坡彩陶 4、河姆渡原始居民用耒耜耕地,種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用石刀收割莊稼,主要糧食作物是粟。第三課 華夏之祖炎黃部落聯盟—→華夏族—→漢族——→中華民族黃帝——→人文初祖1、我國原始社會結束在禹時期 2、我國奴隸社會開始於公元前21世紀3、部落聯盟民主推選首領的制度叫「禪讓」制。首先實施該制度的是堯推選舜為繼承人,結束該制度的是禹。夏朝的建立,標志著奴隸制度開始了。第四課 夏、商、西周的興亡夏的都城在陽城,統治中心地區,在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帶。夏朝的國家機構,是奴隸主階級壓迫平民和奴隸的工具朝代 暴君 亡國之君 夏朝 夏桀 夏桀 商朝 紂 紂 西周 周厲王 周幽王 西周為什麼要實行分封制?分封制的內容是什麼?起了什麼作用商朝曾幾次遷都,直到商王盤庚遷都到殷,統治才穩定下來。後來又稱商朝為殷朝。約公元前1600年,湯戰勝桀,夏滅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戰。商滅,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鎬,又稱鎬京,歷史上叫西周。第五課 燦爛的青銅文明1、夏、商、西周是以農業為主的社會。那時候,農業上以知道選種、施肥和治蟲害。2、、於商周同期,我國西南地區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種獨特的青銅文化,這就是舉世聞名的「三星堆」文化。3、、我國古代稻、黍、粟、麥、豆被稱為五穀。時期 青銅器鑄造情況 原始社會晚期 出現青銅器 夏 朝 青銅器種類逐漸增多 商 朝 青銅器生產規模大,品種多,工藝精美 西 周 青銅器種類更豐富,大量用於祭祀 第六課 春秋戰國的紛爭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史稱「東周」。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
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積極改革內政,發展生產;同時改革軍制,組建強大的軍隊,以「尊王攘夷」。公元前7世紀中期,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公元前7世紀後期,晉楚雙方在城濮大戰,晉軍勝。晉文公成為中原霸主。後來,楚莊王做了中原霸主。戰國七雄按東南西北到中間的順序排列為齊、楚、秦、燕、趙、魏、韓.發生於公元前260年,秦、趙之間決定性戰役是長平之戰|。第七課 大變革的時代鐵農具:春秋出現,戰國推廣
牛耕:最遲春秋末年使用,戰國推廣。1、戰國是我國封建制度的確立時期。 2、我國農業發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指牛耕。3、戰國時期,李冰為秦國修築的都江堰是舉世聞明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修建後,獲得「天府之國」美稱的是成都平原。戰國時期,秦國經過商鞅變法,發展成為戰國後最富強的封建國家。戰國時期各國為什麼會開展變法運動商鞅變法的內容和歷史作用是什麼?內容是:①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②獎勵耕戰,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據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③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了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增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第八課 中華文化的勃興(1)1、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2、商朝人刻在龜骨或獸骨上的文字,稱為「甲骨文」。3、商周青銅器上鑄刻的文字,叫 「金文」,也稱「銘文」。西周晚期,有人將文字整理成「大篆」。4、今天的農歷又稱「夏歷」,據說來源於夏朝。5、扁鵲是春秋戰國之際的名醫。他能用針刺、按摩、湯葯治療疾病。他總結出來的望、聞、問、切四種診斷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醫沿用。6、屈原代表作《離騷》,離:遭遇 騷:憂愁7、春秋戰國盛行「鍾鼓之樂」,其中以整套編鍾最為珍貴。8、《詩經》記載公元前776年9月6日發生日食,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有切日期的日食現象。第九課 中華文化的勃興(2)姓名 時期 著作 主要思想 備注 孔子 春秋晚期 《論語》 提出「仁」的學說,主張「愛人」,「為政以德」 《論語》由孔子弟子整理編寫
老子 春秋晚期 《道德經》 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能夠相互轉化。 由戰國時期道家學派整理而成 墨子 春秋戰國時期 「兼愛」「非攻」,反對以大欺小、以強凌弱,支持正義戰爭 孟子 戰國 「春秋無義戰」,反對一切戰爭。「仁政」治國,輕徭薄賦,保護環境 韓非 戰國末期 主張改革,反對空談仁義,提倡法制 孫武 春秋晚期 《孫子兵法》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第十課 「秦王掃六合」1、從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陸續滅掉六國,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朝,定都咸陽。秦始皇為了鞏固統治創了封建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2、統一貨幣、度量衡、文字3、焚書坑儒4、北築長城,抵禦匈奴5、南鑿靈渠,開發南疆5、秦統一後在地方上推行郡縣制度。 6、秦長城西起臨洮,東到遼東。7、秦朝疆域廣大,東至東海,西到隴西,北到長城一帶,南達南海。8、秦統一六國的年代是公元前221年。第十一課 「伐無道,誅暴秦」秦的1、徭役繁重、 暴政 2、賦稅嚴重 3、刑法殘酷 4、秦二世更加殘暴導致1、 陳勝、吳廣起義,公元前209,大澤鄉引發農民起義,在陳建設政權,陳勝為王。起義失敗2、項羽取得巨鹿之戰(前207)勝利秦滅時,正式接受秦朝統治者投降的農民軍領袖是劉邦。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漢朝,定都長安,歷史上稱為西漢。劉邦就是漢高祖。第十二課 大統一的漢朝文景時期,重視「以德化民」,國家富裕,歷史上稱這一時期統治為「文景之治」。被皇帝譽為「強項令」的東漢敢於執法的廉吏是董宣。我國封建社會歷史上的第一個盛世出現在西漢。西漢的首都在長安,東漢的首都在洛陽。為鞏固中央集權,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把儒家思想作為封建統治的正統思想。漢武帝還大力推行儒家教育,在長安興辦太學。第十三課 兩漢經濟的發展西漢時比較徹底地治理黃河是在漢武帝時。王景治理黃河是在漢明帝時。地方鑄幣權收歸中央始於漢武帝時。「水排」是一種鼓風冶鐵工具。東漢時,南陽太守杜詩發明水排,利用水力鼓風冶鐵。第十四課 匈奴的興起及與漢朝的和戰1、匈奴的傑出首領冒頓單於第一次統一了蒙古草原。2、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大將衛青、霍去病出擊匈奴。3、經過漠北戰役的沉重打擊,匈奴無力再與西漢對抗。漢元帝時,王昭君出嫁呼韓邪單於,促進了漢匈友好。漢武帝時,開始反擊匈奴,奪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區。
第十五課 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西漢時期,人們把今甘肅玉門關和陽關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區和更遠的地方,稱為西域公元前138年,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公元前60年,西漢設置西域都護。歐洲的古羅馬帝國被中國稱作「大秦」。
第十六課 昌盛的秦漢文化(一)1、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紙出現在西漢早期。2、東漢改進造紙術的重要歷史人物是蔡倫。3、《九章算術》成書於東漢。4、張仲景寫成的《傷寒雜病論》全面闡述了中醫的理論和治病原則。5、張衡製造的地動儀是世界公認的最早的地震儀器。造紙術未發明以前,古埃及人將字寫在紙草上,古代歐洲人將字寫在羊皮紙上。
東漢華佗最早製成了「麻沸散」。主要著作《五禽戲》。第十七課 昌盛的秦漢文化(二)
世界三大宗教指:基督教、佛教、和伊斯蘭教。佛教起源於古印度,西漢末年(公元前1世紀末)傳入我國中原地區(張騫通西域後,佛教沿絲綢之路逐步傳到中國)。(西漢為前206——公元25)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東漢時期,道教在民間興起,創始人之一是張陵(道教徒尊稱他為張天師)。道教尊老子為教主,稱他為「太上老君」。司馬遷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史學家,他生活在西漢漢武帝時代。《史記》記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的史事,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秦漢時期的雕塑藝術水平很高,它的傑出代表詩轟動世界的秦始皇陵兵馬俑。第十八課 三國鼎立奠定曹操統一北方基礎的戰役是官渡之戰。200年袁紹十萬大軍,主力直逼曹軍所在地官渡,曹操只有三四萬人,曹操火燒袁軍糧草,大敗袁軍。
208年曹操率二十多萬大軍南下,想要統一南北,孫劉聯軍五萬人馬在長江沿岸的赤壁一帶和曹軍對峙,周瑜指揮聯軍火燒赤壁,大敗曹軍。220年,曹丕廢漢獻帝,稱帝,國號魏,定都洛陽,東漢結束。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222年,孫權稱王,國號吳,後定都建業。三國鼎立的局面形成。蜀國丞相諸葛亮,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政治家,人稱「卧龍」。230年,孫權派將軍衛溫等,率軍萬餘人,橫渡台灣海峽,到達夷洲。第十九課 江南地區的開發266年,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奪位,建晉朝,都洛陽,史稱「西晉」。280年,西晉滅吳國。從東漢末年以後,匈奴、鮮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數民族陸續內遷。316年,內遷匈奴人的一支武裝滅西晉。西晉滅亡的第二年(317年),司馬睿重建晉朝,史稱「東晉」,都城在建康(282年建業改為建鄴,313年又改為建康,今南京)。4世紀後期,氐族人建立前秦政權,前秦王苻堅用漢人王猛為丞相,統一黃河流域。淝水之戰是我國歷史上又一個以少勝多的戰役。383年,苻堅以八十多萬兵力,欲滅東晉。東晉軍隊8萬人與秦軍隔淝水對峙。東晉要秦軍稍後退,便於晉軍渡河與之決戰。苻堅欲乘晉軍渡河時擊之,同意後退。誰料秦軍中漢人多,不願為秦賣命,一退潰不成軍。苻堅「草木皆兵」,秦軍「風聲鶴唳」。晉軍乘機進攻,大敗前秦。淝水之戰結束了前秦的統治,東晉在南方暫時穩定,經濟得以迅速發展。420年,大將劉裕自立為帝,國號「宋」,結束東晉。此後,南方經歷了宋、齊、梁、陳四個王朝,總稱為「南朝」第二十課 北方民族的大融合4世紀後期,,我國東北地區鮮卑族的一支強大起來,建立了北魏,439年,統一黃河流域。當時各族人民長期生活在一起,生產、生活相互影響,民族融合已經成為趨勢。北魏建立以後,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孝文帝遷都洛陽後,洛陽迅速發展為一座壯觀城市。孝文帝遷都洛陽後,進一步實行改革,主要措施包括:①在朝廷中使用漢語,禁用鮮卑語;②官員及其家屬必須穿戴漢族服飾;③將鮮卑族的姓氏改為漢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為姓元;④鼓勵鮮卑貴族與漢族貴族聯姻;⑤採用漢族的官制、律令;⑥學習漢族的禮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國,提倡尊老、養老的風氣等。這些措施促進了民族融合。第二十一課 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一)
南朝的祖沖之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他利用並發展前人創造的「割圓術」,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圓周率的數值確定為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這項成果領先世界近一千年。北朝的賈思勰是我國歷史上著名農學家。他生活在北魏和東魏時期,做過東魏太守。他著的《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完整的農業科學著作,在世界史上佔有重要地位。《齊民要術》總結了北方人民長期積累的生產經驗,介紹了農、林、牧、副、漁業的生產技術和方法。北魏的酈道元是我國古代傑出的地理學家。他寫的《水經注》,是一部綜合性的地理學專著,全書以注錄水道系統為綱,詳細地介紹了江河流經地區的山川、城鎮、地形物產、風土人情、歷史古跡等。第二十二課 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二)東漢末年,書法逐漸成為一種藝術。魏晉時期,書法字體由篆書、隸書轉化到楷書,草書和行書也逐漸流行。東晉的王羲之,集書法之大成,其字或端秀清新,或「飄若浮雲,矯若驚龍」,他的代表作《蘭亭序》,有「天下第一行書」的美譽。王羲之被後人稱為「書聖」。魏晉南北朝時繪畫藝術有較大發展,東晉的顧愷之最為出色,代表作有《女史箴圖》《洛神賦圖》為了宣傳佛教,北朝的統治者開鑿石窟,雕造佛像。山西大同平城附近的雲岡石窟和河南洛陽附近的龍門石窟,是著名的兩大石窟。紙、墨、筆、硯是中國傳統的文房四寶
《中國歷史》下冊復習提綱
班級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號數_______ 2003-4-10
第一單元:隋唐(581—907年)
階段特徵:隋唐時期,國家統一,疆域遼闊,經濟繁榮,國力強盛,民族和睦,外交頻繁,文化發達,是我國封建社會的一個繁榮發展時期,被稱為隋唐盛世。
建立:581年,楊堅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定都長安,年號開皇,楊堅就是隋文帝。(開皇之治)
1、統一全國:在人民渴望統一,北方民族融合和江南經濟發展的基礎上,589
政治 年,隋滅陳,完成統一。
2、創設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
經濟:大運河的開鑿對南北經濟交流起了很大作用。(大運河由南往北或由北往南分
為哪幾段,連結了哪幾條河流)
滅亡:隋煬帝的暴政,引起農民起義(瓦崗軍),618年隋亡。(與秦相似、「成由勤儉敗由侈」)
建立:618年,李淵建立唐朝。李世民經「玄武門之變」登上皇位,他就是唐太宗。
政治清明:1、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訓,任用賢臣(「房謀杜斷」),善於 納諫(魏徵),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出現「貞觀之治」。
2、武則天統治時獎勵農業生產,重用人才。
3、唐玄宗前期,勵精圖治(任用姚崇、宋璟,親自考核官吏),出現「開元盛世」。
經濟發展:1、農業:改進、創制農用工具(筒車、曲轅犁新在哪裡)、興
修水利、開辟荒田)。
2、手工業:絲織業、陶瓷業(唐三彩)、造紙業發達
3、商業:唐都長安是一座國際性大城市(長安城布局、美化)
民族關系:1、邊地少數民族的發展:突厥、回紇、靺鞨、南詔、吐蕃。
2、唐與邊地少數民族的關系:「和同為一家」(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
對外關系:唐與朝鮮(新羅)、日本(遣唐使、阿倍仲麻呂和鑒真)、印度
(天竺)、伊朗(波斯)、阿拉伯(大食)的友好交往。
1、唐玄宗後期政治腐敗
2、「安史之亂」(安祿山、史思明)使唐由盛轉衰
3、藩鎮割據嚴重削弱唐朝後期的統治力量
4、宦官專權使政治更加黑暗
5、唐末農民戰爭(黃巢起義)瓦解了唐政權
文化繁榮的原因:政治穩定、經濟發達、繼承前代文化、吸收外來文化
科學技術:建築(大明宮含元殿、長安、趙州橋)、雕版印刷術(《金剛經》)、火葯的發明和用於軍事(火箭)、天文(僧一行第一次測算出子午線)、醫學(《唐本草》、「葯王」孫思邈、《千金方》)。
思想:佛教、道教、景教、伊斯蘭教
文學:唐詩(初唐詩人陳子昂、王維田園詩、岑參邊塞詩、「詩仙」李白、
「詩聖」杜甫、白居易)、散文(韓愈、柳宗元古文運動)、唐代傳奇。
藝術:書法(「顏筋柳骨」)、繪畫(閻立本《歷代帝王圖》、《步輦圖》、「畫
聖」吳道子《天王送子圖》)、藝術寶庫敦煌莫高窟。
第二單元:五代、遼、宋、夏、金、元(907—1368年)
階段特徵:是我國民族進一步融合,封建經濟繼續發展的時期。從分裂割據,若干民族政權並立到逐步走向統一,民族融合進一步加強,經濟重心南移,封建生產方式逐步向邊疆地區擴展,封建經濟繼續發展。
五代十國:907年,節度使朱溫滅唐,從此黃河流域先後經歷了後梁、後唐、
後晉、後漢、後周五個朝代,五代並存的有南方各地和北方山西的十個割據政權,合稱五代十國。五代後期,周世宗進行了改革。
1、916年,契丹族耶律阿保機建立契丹國,後耶律德光改國號為遼。
2、960年,趙匡胤經「陳橋兵變」建立北宋,都城東京(今開封),北宋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採取措施加強中央集權(「杯酒釋兵權」,解除地方節度使的權力,禁軍)。1004年,宋遼「澶淵之盟」。北宋中期,為解決財政危機,1069年王安石變法。
3、1038年,黨項族元昊稱帝,建立西夏。
4、1115年,女真族(唐時稱靺鞨)完顏阿骨打建立金,1125年金滅遼, 1127年,金滅北宋(「靖康之變」)。
5、1127年,趙構建立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宋金對峙局面形成(岳飛抗金)。
1、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權。蒙古先後征服和攻滅了西夏、吐蕃、畏兀爾和金。
2、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元,1276年滅南宋(文天祥抗元),
1279年統一全國,建立行省制度(中央、地方、西藏、琉球)。
3、元末紅巾軍起義
1、商品經濟較前獲得了充分發展(以東京、大都為例,「交子」的出現)
封建經濟 2、海外貿易發達(馬可波羅)
繼續發展 3、一些農作物的種植區域擴大(棉紡織業發達,黃道婆)
4、經濟重心南移(漕運和海運)
1、科技方面: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葯的廣泛應用促進了人類文明的發展、沈括的「十二氣歷」和《夢溪筆談》、郭守敬的《授時歷》、李誡的《營造法式》、盧構橋
宋元文化 2、史學、文學方面:司馬光《資治通鑒》(編年體通史)、「唐宋八大家」、詞
人蘇軾、李清照、辛棄疾、詩人陸游、關漢卿《竇娥冤》
3、繪畫和書法藝術取得了突出成就
第三單元:明清(1368—1840年)
階段特徵:我國封建社會逐步走向衰落。明清時期,國家統一,封建制度漸趨衰落。經濟發展,資本主義萌芽產生並緩慢發展,對外關系由開放到鎖國,思想文化、科技領域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
1、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應天(今南京)。「靖難之役」中朱棣登上皇位。
2、女真族努爾哈赤創立八旗制度,1616年建立後金,皇太極改女真為滿洲,1636年改後金為清。
3、明末農民戰爭(李自成、張獻忠),1644年李自成埋葬明王朝,清軍入關,建立對全國的統治。
1、中央廢丞相,權分六部。後設殿閣大學士以備顧問。
明朝君主專制 2、地方廢行省,設三司。
的加強 3、設立廠衛特務機構。
4、實行八股取士。
1、 明初統治者實行休養生息,到明朝中期,農業生產超過了前代的水平。
2、明代的手工業各生產部門,如紡織業(棉紡織業,棉布成為人民主要衣料)、制瓷業等,都出現了蓬勃興旺的景象
3、明朝商品經濟出現了空前活躍的局面
4、明朝中後期,蘇州等地區的絲織業等部門,產生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最初萌芽
1、遷都北京,修築長城
2、抗擊瓦剌(「土木之變」明朝由盛轉衰,於謙北京保衛戰),與韃靼通好
1、1405—1433年,鄭和7次下西洋
2、戚繼光抗倭
3、華僑開發南洋
4、西方傳教士東來(利瑪竇)
建築方面:北京城、明長城
科學巨著:李時珍《本草綱目》、徐光啟《農政全書》、宋應星《天工開物》、徐霞客《徐霞客游記》
思 想 家:李贄、王夫之、黃宗羲、顧炎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古典小說:羅貫中《三國演義》、施耐庵《水滸傳》、吳承恩《西遊記》(三大奇書)
戲 劇:湯顯祖《牡丹亭》
㈤ 初一歷史上冊期中考試反思(學生角度)
期中考試反思與考後學習計劃
這次考試之所以沒有考好,總結原因如下:
1.平時沒有養成細致認真的習慣,考試的時候答題粗心大意、馬馬虎虎,導致很多題目會做卻被扣分甚至沒有做對。
2.准備不充分。毛主席說,不打無准備之仗。言外之意,無准備之仗很難打贏,我卻沒有按照這句至理名言行事,導致這次考試吃了虧。
3.沒有解決好興趣與課程學習的矛盾。自己有很多興趣,作為一個人,一個完整的人,一個明白的人,當然不應該同機器一樣,讓自己的興趣被平白無故抹煞,那樣不僅悲慘而且無知,但是,如果因為自己的興趣嚴重耽擱了學習就不好了,不僅不好,有時候真的是得不償失。
失敗了怎麼辦?認真反思是首先的:
第一,這次失敗的原因是什麼?要認真思考,挖掘根本的原因;
第二,你接下來要干什麼?確定自己的目標,不要因為失敗不甘心接著走,而是要正確地衡量自己。看看想要什麼,自己的優勢在什麼地方,弱勢是什麼;
第三,確定目標。明確自己想要的,制定計劃,按部就班的走。
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一蹶不振以及盲目的追求。
數學是必考科目之一,故從初一開始就要認真地學習數學。那麼,怎樣才能學好數學呢?現介紹幾種方法以供參考:
一、課內重視聽講,課後及時復習。
新知識的接受,數學能力的培養主要在課堂上進行,所以要特點重視課內的學習效率,尋求正確的學習方法。上課時要緊跟老師的思路,積極展開思維預測下面的步驟,比較自己的解題思路與教師所講有哪些不同。特別要抓住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課後要及時復習不留疑點。首先要在做各種習題之前將老師所講的知識點回憶一遍,正確掌握各類公式的推理過程,慶盡量回憶而不採用不清楚立即翻書之舉。認真獨立完成作業,勤於思考,從某種意義上講,應不造成不懂即問的學習作風,對於有些題目由於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時難以解出,應讓自己冷靜下來認真分析題目,盡量自己解決。在每個階段的學習中要進行整理和歸納總結,把知識的點、線、面結合起來交織成知識網路,納入自己的知識體系。
二、適當多做題,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
要想學好數學,多做題目是難免的,熟悉掌握各種題型的解題思路。剛開始要從基礎題入手,以課本上的習題為准,反復練習打好基礎,再找一些課外的習題,以幫助開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決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題規律。對於一些易錯題,可備有錯題集,寫出自己的解題思路和正確的解題過程兩者一起比較找出自己的錯誤所在,以便及時更正。在平時要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讓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腦興奮,思維敏捷,能夠進入最佳狀態,在考試中能運用自如。實踐證明:越到關鍵時候,你所表現的解題習慣與平時練習無異。如果平時解題時隨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大考中充分暴露,故在平時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三、調整心態,正確對待考試。
首先,應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這三個方面上,因為每次考試占絕大部分的也是基礎性的題目,而對於那些難題及綜合性較強的題目作為調劑,認真思考,盡量讓自己理出頭緒,做完題後要總結歸納。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使自己在任何時候鎮靜,思路有條不紊,克服浮躁的情緒。特別是對自己要有信心,永遠鼓勵自己,除了自己,誰也不能把我打倒,要有自己不垮,誰也不能打垮我的自豪感。
在考試前要做好准備,練練常規題,把自己的思路展開,切忌考前去在保證正確率的前提下提高解題速度。對於一些容易的基礎題要有十二分把握拿全分;對於一些難題,也要盡量拿分,考試中要學會嘗試得分,使自己的水平正常甚至超常發揮。
由此可見,要把數學學好就得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了解數學學科的特點,使自己進入數學的廣闊天地中去。
綜上,我決心:
平時鍛煉自己,強迫自己養成細致認真的習慣;把課堂學習放在學習的中心地位,並學有餘力地積極發展興趣愛好;考試前做好充分准備,打一場酣暢淋漓、悲壯徹底、問心無愧的戰役
再接再勵,繼續努力,有一句話說的好,失敗是成功他媽媽。
㈥ 初一上冊歷史期中復習重點
所有課的時間、人物、意義、朝、地點現代地址、動作、戰斗的成語、商鞅變法和分封制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等等 多呢
㈦ 七年級歷史上學期期中考試分類歸納
七年級歷史上冊期中復習提綱
第一單元 中華文明的起源
第1課 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1、元謀人是目前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
2、會不會製造工具是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
3、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的比較
遠古人類
生活年代
體質特徵
使用工具
使用火情況
生活情況
元謀人
距今約170萬年
製造工具
知道用火
北京人
距今約
70萬-20萬年
保留猿的一些體質特徵
製造和使用打制石器
使用天然火 保存火種
群居生活
山頂洞人
距今約3萬年
和現代人基本相同
懂得磨光和鑽孔技術
人工取火
氏族
第2課 原始的農耕生活
1、河姆渡與半坡的比較
原始人類
距今時間
發現地點
糧食作物
生產工具
房屋
製作陶器
河姆渡居民
距今約七千年
長江流域
浙江餘姚河姆渡村
種植水稻
使用耒耜
干欄式房屋
半坡居民
距今約五六千年
黃河流域
陝西西安半坡村
種植粟
普遍使用磨製石器
半地穴式房屋
彩陶
2、大汶口原始居民:距今約四五千年,生活於山東大汶口,製作出黑陶、白陶,出現了私有財產,貧富分化。
第3課 華夏之祖
1、華夏族的形成
黃帝部落聯合炎帝部落在涿鹿大敗蚩尤,從此結成聯盟,經過長期發展,形成日後的華夏族。華夏族也就是漢族的前身。
2.黃帝——「人文初祖」
3、禪讓制
(1)繼黃帝之後,我國黃河流域傑出的部落聯盟首領是堯、舜、禹
(2)禪讓制是一種民主推舉部落聯盟首領的辦法
第二單元 國家的產生和社會變革
第四課 夏、商、西周的興亡
1、夏、商、周的更替
朝代
建立時間
滅亡時間
都城
開國君主
亡國之君
夏
約公元前2070年
約公元前1600年
陽城
禹
桀
商
約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1046年
盤庚遷都到殷
湯
紂
周
西周
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771年
鎬京
周武王
周幽王
東周
公元前770年
公元前221年
洛
周平王
2、啟繼承父位,表明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
3、武王伐紂:牧野之戰
4、商湯滅夏和武王伐紂為什麼會取得勝利?
① 夏桀、商紂殘暴統治。 ② 湯、武王得到民心。
③ 湯、武王任用賢人。 ④ 聯合其他小國。
5、分封制
(1)分封的目的:鞏固統治
(2)分封制的內容:
①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給親屬、功臣,封他們為諸侯。
②諸侯的義務:服從命令;交納貢品;鎮守疆土;戰時隨天子作戰。
(3)分封的意義:開發了邊遠地區,加強了統治,使西周成為一個強盛的國家。
6、西周時期社會等級
周天子 → 諸侯 → 卿大夫 → 士 → 平民 → 奴隸
第五課 燦爛的青銅文明
1.在原始社會末期,我國已出現青銅器。
2、商朝是我國青銅文化的燦爛時期。目前世界上現存最大最重的青銅器是司母戊鼎。
3.我國西南地區成都平原盛行獨特的青銅文化,是三星堆文化. 如:青銅面具、青銅立人像
4、農業、畜牧業、手工業和商業的繁榮,形成了我國夏、商、西周燦爛的青銅文明
第六課 春秋戰國的紛爭
1. 東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東周分為春秋、戰國
2、(1)春秋爭霸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①三位霸主:齊桓公(第一霸)、晉文公、楚莊王
②齊桓公、晉文公成為霸主的共同原因是通過改革。
③稱霸方式不同:齊桓公──召集諸侯會盟;晉文公──城濮之戰
④爭霸戰爭的影響:
消極影響:給人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和痛苦
積極影響:A.加快了統一的步伐 B.促進了民族融合
C.推動了經濟文化的發展與交流
(2)戰國七雄(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①七雄:齊、秦、韓、趙、魏、燕、楚
②方位: 燕(最北)
趙
齊(最東)
(最西)秦 魏
韓
楚(最南)
③三場著名戰役:
桂陵之戰 魏(龐涓)── 齊(孫臏) 圍魏救趙
馬陵之戰 魏(龐涓)── 齊(孫臏) 減灶計
長平之戰 秦 ── 趙
3、戰爭的性質:
春秋──爭霸戰爭;戰國──兼並戰爭 歷史在爭霸與兼並的過程中不斷走向統一
第七課 大變革的時代
1.春秋時期,我國開始出現鐵農具;在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
2.牛耕是我國農業發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3.秦國蜀郡太守李冰修築水利工程──都江堰
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
4、商鞅變法(★★★)
(1)時間:公元前356年
(2)人物: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開始變法
(3)背景:①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 ②地主階級的興起
(4)目的:確立封建統治,發展封建經濟
(5)內容(★★):
內容
單項作用(★)
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
建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獎勵耕戰
獎勵生產(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經濟發展
獎勵軍功(根據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直接觸犯了奴隸主貴族的利益)
軍隊戰鬥力增強
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加強中央集權
(6)意義(影響):
①秦國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國家。
②封建制度逐步確立,封建社會形成。
(7)判斷商鞅變法成功與否的標准:在於變法的目的是否達到。
(8)變法成功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或順應了經濟發展的趨勢)
②變法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
③商鞅個人敢於與舊勢力堅決斗爭
第八課中華文化的勃興(一)
1.文字的演變
時間
商
商周
西周晚期
戰國
文字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竹書、帛書
寫字工具
龜甲、獸骨
青銅器
竹簡、絲帛
2.天文、歷法、醫學、文學、音樂
天文
古書記載的最早日食發生在夏朝
商朝甲骨文有許多關於日食、月食的記載,經現代科學家驗證,都很可靠。
歷法
①今天的農歷,又叫「夏歷」,據說來源於夏朝
②商朝時一年分為12個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閏年增加一個月
③戰國時期,測定出一年24個節氣
醫學
名醫扁鵲——望、聞、問、切四診法一直為中醫沿用
文學
屈原和他的代表作《離騷》,世界和平理事會把屈原定為世界文化名人
音樂
春秋戰國盛行「鍾鼓之樂」,最著名的是湖北隨州出土的編鍾
第九課中華文化的勃興(二)
1、諸子百家(★★)
學派
時期
代表
人物
著作
思想主張
儒家
春秋
孔子
《論語》
①政治主張:核心是「仁」。「愛人」;「為政以德」;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
②教育主張:創辦私學;因材施教;謙虛好學;溫故知新。
③文化成就:弟子整理《論語》;編成《春秋》
④孔子的地位:他的學說成為封建文化的正統思想,在傳統文化中占重要地位
戰國
孟子
「春秋無義戰」;「仁政」;保護自然資源(可持續發展)
道家
春秋
老子
《道德經》
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能夠相互轉化。
戰國
莊子
順其自然、無為而治
墨家
戰國
墨子
「兼愛」:希望人們互助互愛。
「非攻」:反對侵略戰爭、支持正義戰爭。
法家
韓非
主張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最適合新興地主階級的需要)
兵家
春秋
孫武
《孫子
兵法》
「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
2、諸子百家中提到「治國」主張的有:孔子、孟子、莊子、韓非
提到「戰爭」主張的有:墨子、孟子、孫武
第三單元統一國家的建立
第十課「秦王掃六合」
1.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滅掉六國,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朝,定都咸陽。
2、秦國完成統一的原因(條件):
1、商鞅變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秦王重用人才;
3、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符合人民的願望
3、鞏固統一的措施(★★★)
措施
影響(★)
政治
創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中央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行政、軍事、監察),地方推行郡縣制)
對中國歷史產生深遠的影響
經濟
統一貨幣(圓形方孔銅錢)、統一度量衡
對於促進各地的經濟文化交流和維護國家統一有極為重要的影響
思想文化
統一文字(小篆、隸書)
焚書坑儒(留下醫葯、占卜、種植方面書籍)
摧殘了文化,制約了人們的思想。
軍事邊防
防禦匈奴、北築長城(西起臨洮、東到遼東)
統一嶺南、修築靈渠(溝通長江、珠江)
秦朝疆域廣大(東至東海、西到隴西、北至長城、南達南海),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
4、秦朝在我國歷史上的作用:
①秦滅六國,完成統一,結束了春秋以來諸侯混戰的局面,開創了我國歷史的新局面;
②秦朝創立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對後世影響十分深遠;
③秦朝統一貨幣、度量衡、文字,對我國經濟、文化的發展和維護國家統一,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④修築了萬里長城、靈渠等重要工程
5、評價秦始皇(了解):
(1)積極方面:
①滅六國,統一中國,建立了我國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②採取了一系列鞏固統一的措施:見(上表)( 「焚書坑儒」除外)
(2)消極方面:
①濫用民力,繁重徭役、賦稅 ②制定了嚴刑峻法 ③焚書坑儒
(3)總之,秦始皇是一個有大功也有大過的皇帝。
第十一課 「伐無道,誅暴秦」
1.秦的暴政表現:
①徭役繁重 ②賦稅沉重 ③刑法殘酷 ④秦二世殘暴統治。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2、秦末農民起義
(1)陳勝吳廣起義
時間:公元前209年 地點:大澤鄉
爆發的原因:①遇雨誤期(直接原因) ②秦的暴政(根本原因)
意義:①沉重打擊了秦朝的統治
②是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③鼓舞了後世千百萬勞動人民起來反抗殘暴的統治
(2)項羽、劉邦起義
項羽: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戰,大敗秦軍主力。
劉邦:公元前207年,直逼咸陽,秦朝統治者向劉邦投降,秦朝滅亡
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漢朝,定都長安,史稱西漢
(易錯:最後推翻秦朝的是劉邦領導的起義軍)
專題歸納:
(1)易錯字
元謀人 耒耜 粟 黃帝 人文初祖 堯舜禹 禪讓 世襲制 司母戊鼎 齊桓公 桂陵之戰 都江堰 商鞅 統治 制度 大篆 《離騷》 因材施教 嬴政 御史大夫 度量衡 焚書坑儒
(2)器具變革
石器——陶器——青銅器——鐵器
(3)文字演變
甲骨文——金文——大篆——竹帛書——小篆——隸書
(4)戰爭
涿鹿之戰 牧野之戰 城濮之戰 桂陵之戰 馬陵之戰 長平之戰 巨鹿之戰
(5)用人
湯(伊尹) 周文王(姜尚) 齊桓公(管仲) 秦孝公(商鞅)
(6)成語 (了解)
①春秋戰國時期:
負荊請罪、完璧歸趙、紙上談兵、一鳴驚人、圍魏救趙、立木為信、雞鳴狗盜、 圖窮匕見、兔死狗烹、遠交近攻、朝秦暮楚、唇亡齒寒、百步穿楊、爾虞我詐、 東施效顰、毛遂自薦等
②秦末:
指鹿為馬、破釜沉舟、約法三章、四面楚歌、霸王別姬、背水一戰、運籌帷幄、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項庄舞劍意在沛公、楚河漢界、胯下之辱、一諾千金等
㈧ 初一歷史期中考試反思350字,,求啊!!
這次考試之所以沒有考好,總結原因如下:
1 平時沒有養成細致認真的習慣,考試的時版候答權題粗心大意、馬馬虎虎,導致很多題目會做卻被扣分甚至沒有做對。
2 准備不充分。毛主席說,不打無准備之仗。言外之意,無准備之仗很難打贏,我卻沒有按照這句至理名言行事,導致這次考試吃了虧。
3 沒有解決好興趣與課程學習的矛盾。自己有很多興趣,作為一個人,一個完整的人,一個明白的人,當然不應該同機器一樣,讓自己的興趣被平白無故抹煞,那樣不僅悲慘而且無知,但是,如果因為自己的興趣嚴重耽擱了學習就不好了,不僅不好,有時候真的是得不償失。
失敗了怎麼辦?認真反思是首先的:
第一,這次失敗的原因是什麼?要認真思考,挖掘根本的原因;
第二,你接下來要干什麼?確定自己的目標,不要因為失敗不甘心接著走,而是要正確地衡量自己。看看想要什麼,自己的優勢在什麼地方,弱勢是什麼;
第三,確定目標。明確自己想要的,制定計劃,按部就班的走。
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一蹶不振以及盲目的追求。
你自己在添一些吧,祝您天天開心,望採納·~·
㈨ 七年級歷史考試反思,300字,在線等
我一向語文很好,可是這次鬼使神差的,語文竟然錯了很多不該錯的地方。經過我的仔細反思,我想這和我閱讀題目不認真有著很大的關系。這點也同樣延伸到了數學和英語方面。很多計算和語法上的小錯誤讓我丟掉了不少分數。例如:(這個我不能替你寫,不知道你究竟錯了什麼,舉上幾個小例子就行,50字左右) 我知道老師對於我有著很大的期望,可是我還是沒有考好。對於這點我感到十分抱歉。但是既然犯了錯誤就要改正,所以,通過考試我也想了很多以後一定要學習的東西。 首先我要改掉考試不細心讀題目的壞習慣。有時候我往往看著題目前面就順手把後面的問題寫上了,但是卻錯了很多。這也許也和答題技巧有關系。總之,通過以後的練習,我一定要在考試的過程之中認真審題,自習讀題,把題目看準、看好。時間允許的時候要多檢查幾遍,絕對不允許自己再犯類似於這樣的無謂的錯誤。 其次,我還要加強語文、數學、英語三門主科以及政治、歷史、地理、生物和物理的習題強化。通過考試,我終於明白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平日大家都聚在一起做一樣的題目,感覺不出來有什麼明顯的差異。可是一當考試,才發現原來那麼多考試題目是我從來看都沒看過的(你就先編著吧)。只怪自己買的練習題做的少。不能允許自己再繼續這樣下去,所以,我一定要加倍努力,從這次考試之中汲取教訓,增加力量,為下一次考試做好准備,打好基礎。 考試技巧貴在練習。生活之中,我還要多多加強自己的練習和復習,考試之前制定周詳的復習計劃,不再手忙腳亂,沒有方向。平日生活學習中學會積累,語文積累好詞好句,數學也要多積累難的題目,英語則是語法項目。對做完形填空等練習題也是提高英語的好方法。 期中考試畢竟不是期末考試,我還是有機會的。下一次考試,我要更努力,爭取不讓老師、家長和同學們失望。不讓自己失望。 對於各科老師,我希望老師不要對我失去信心,雖然我這次考得並不理想,但是我相信自己的實力。下一次考試,我一定會努力的! zijizhao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