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清代歷史檔案保存在何處
1950年,故宮文獻館改為檔案館,成為專門保管清歷史檔案的專業機構,1955年故宮檔案館劃歸國家檔案局領導,改稱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並從各地藏有清檔案的單位和個人手中徵集和接收了清檔案近四千箱(約400餘萬件),使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所藏的檔案數量增加了近一倍,檔案全宗也由原來的十幾個達到了70幾個。但是,目前國內一些機關、團體、學校及個人手中,甚至外國的一些檔案館、博物館、圖書館和私人手中還收藏有不少清代檔案。此外,台灣故宮博物院收藏有宮中檔、軍機處檔、清史館檔、實錄、起居注、詔書、國書、本紀、滿文老檔及雜檔等,共計三十九萬二千多件;從中選編出版了《海防檔》、《中法越南交涉檔》、《中俄關系史料》、《礦務檔》、《宮中檔》、《舊滿洲檔》、《清太祖武皇帝實錄》、《道咸同光四朝奏議》、《袁世凱奏摺專輯》、《年羹堯奏摺專輯》等檔案史料匯編。
目前,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是保存清代檔案最多、最集中的地方。它收藏有清朝中央機構及地方官衙、個人、王府的檔案,共約九百多萬件。在時間上起於清入關前1607年,止於宣統三年(1911)。此外,清朝末代皇帝溥儀退位後住在紫禁城及寄居天津時期的檔案亦包括在內。這些檔案的所屬全宗分別為:內閣、軍機處、內務府、宗人府、宮中各處、吏部、戶部——度支部、禮部、兵部——陸軍部、刑部——法部、工部、外務部、學部、農工商部、民政部、巡警部、郵傳部、理藩部、樂部、責任內閣、弼德院、都察院、資政院、翰林院、大理院、會議政務處、督辦鹽政處、總理練兵處、清理財政處、管理前鋒護軍等營事務大臣處、侍衛處、禁衛軍訓練處、尚虞備用處、京城巡防處、京防營務處、京城善後協巡總局、禁煙總局、順天府、會考府、軍諮府、醇親王府、憲政編查館、修訂法律館、國史館、方略館、太僕寺、太常寺、光祿寺、鴻臚寺、神機營、健銳營、火器營、欽天監、國子監、大清銀行、近畿陸軍各鎮督練公所、京師高等審判廳檢查廳、長蘆鹽運使司、鑾儀衛、八旗都統衙門、步軍統領衙門、山東巡撫衙門、黑龍江將軍衙門、寧古塔副都統衙門、琿春副都統衙門、阿拉楚喀副都統衙門,以及溥儀、端方、趙爾巽等。檔案的種類和名稱不下百餘種,包括有皇帝發布的命令文書,如制、詔、誥、敕、諭、旨等;有官員向皇帝的奏報文書,如題本、奏摺、賀表、箋文等;有記載皇帝言行和政務活動的檔案,如起居注、實錄、聖訓、本紀、方略等;有記載皇室和皇族事務的檔案,如玉牒、星源吉慶、皇冊等;有各衙門之間的來往文書,如咨文、移會、札、稟、呈、函等;有外交文書——照會等;此外還有電報、輿圖、史書、清冊、各種檔冊、人物傳記等。這些檔案,絕大部分使用漢文或滿漢文合璧書寫,有一部分專用滿文的,也有少數使用蒙、藏等少數民族文字書寫。此外還有英、法、俄、日等外文檔案。這些檔案史料內容豐富,幾乎包括了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教育、藝術、天文、地理、氣象、民族、外國侵略、人民革命運動以至宮廷生活、典章制度等各個方面。這些清檔案數量之巨、種類之多、內容之廣,在全國絕無僅有,是中國目前歷史檔案中保留數量最多、最為完整的部分,也是中國歷史上稀有的文化遺產和寶貴的社會財富。
⑵ 中國最早紙記檔案始於那裡
發現最早的紙記檔案90年代中期發現於新疆。
⑶ 中國歷史檔案館
既然 已經被銷毀了 那估計在國家檔案也找不到了 你可以自己問下自己的老一輩看專有沒有什麼東西遺屬留下來 還有自己的老宅 如果還在的話 可以去找下 如果你的祖上當得是大官的話 可以向國家的歷史檔案局咨詢 如果是小官的話 估計希望很渺茫
⑷ 中國歷史第一檔案館在哪個位置
在北京故宮博物院西華門內北側。
⑸ 請問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在哪裡,坐地鐵哪一站下,然後怎麼走謝謝!
中國復第一歷史檔案館就是故宮制博物院檔案館,坐地鐵一號線到天安門西站或東站即可。
中國中央級綜合性歷史檔案館其前身為1925年成立的故宮博物院文獻館,1951年改稱故宮博物院檔案館,1955年12月移歸國家檔案局領導後改稱第一歷史檔案館,1958年6月改稱明清檔案館,1959年10月並入中央檔案館稱為中央檔案館明清檔案部,1969年明清檔案部又改屬故宮博物院,1980年4月重歸國家檔案局領導,成立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
⑹ 中國歷史第一檔案館的簡介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是專門保存明清兩代中央國家機關檔案及皇室檔案的國家級檔案館內,成立於容1925年,坐落在北京故宮西華門內。
1925年10月10日,故宮博物院成立。該院下設古物館和圖書館,圖書館下又分設圖書部和文獻部,文獻部即是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的前身。
1927年6月,文獻部改稱掌故部。
1928年10月,掌故部改稱文獻館。
1951年5月,文獻館改稱檔案館。
1955年12月,故宮博物院檔案館劃歸國家檔案局管理,改稱第一歷史檔案館。
1959年10月,第一歷史檔案館並入中央檔案館,稱中央檔案館明清檔案部。
1969年12月,明清檔案部重新劃歸故宮博物院,稱故宮博物院明清檔案部。
1980年4月,明清檔案部從故宮博物院獨立出來,改稱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後為國家檔案局直屬文化事業單位。
⑺ 在哪裡可以查閱史料或是檔案
如果是公開的檔案可以去檔案館或檔案局查詢,如果是未公開的檔案按許可權去開介紹信去查閱。近現代的檔案可以去第二歷史檔案館,古代檔案可以去國家檔案館。
⑻ 中國歷史檔案
http://www.lsdag.com/
最全
⑼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里都有啥
放的是明清時期的歷史檔案。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是專門保存明清兩代中央國家機關檔案及皇室檔案的國家級檔案館,收藏有明清兩代中央機關和少數地方機關檔案。
檔案館保管的明清歷史檔案共74個全宗,約1000餘萬件(冊),其中明代檔案3000多件,其餘絕大多數為清代檔案。
館藏檔案中,漢文檔案約佔80%,滿文檔案約佔20%,蒙文檔案5萬多件(冊),還有少量其他民族文字的檔案以及英、法、德、俄、日等外國文字的檔案。
(9)中國的歷史檔案都在那擴展閱讀: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檔案具體分類:
1、詔書
詔書是皇帝布告天下臣民的文書。清代凡國家有重大的政治事件和隆重慶典,都要用詔書宣告全國。
2、誥命
誥命又稱誥書,是皇帝封贈官員的專用文書。凡文武官員 的遷改職秩、追贈大臣、貶乏有罪、封贈其祖父妻室,都用誥命。
3、敕書
敕,即敕命、敕諭。是皇帝任官封爵和告誡臣僚的文書。明清時期,敕的用途更為廣泛,規格形式也更為完備。 清代的敕書分為敕命和敕諭兩種。敕命用於敕封外藩、覃恩封贈六品以下官員及世爵有襲次者。
4、題本
題本是明、清時期臣工向皇帝報告政務的主要文書之一。明初,臣民言事,只用奏本。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規定:諸司有急切機務,不得面陳者,許具題本投進。
從此日漸形成官員上奏,公事用題本,私事用奏本的格局。清因明制:凡京內外各衙門,一應公事俱用題本。 明、清兩代題本規制基本相同。
5、奏本
奏本是明、清時期臣工向皇帝上奏的文書之一。明初定製,臣民具疏上於朝廷者為奏本。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改革後,題、奏並行,官員公事用題,私事用 奏。清因明制,然僅限於官員使用。
7、奏摺
奏摺是清代專有的一種文書。從字面上講,即是折疊而進的臣子向皇帝報告事件的文書。 奏摺的使用,始於康熙中期,最初僅限於皇帝指定的少數親信官員。
雍正皇帝即位後,進一步擴大了使用奏摺的范圍。除了康熙時期有奏事權的地方的將軍、督撫、提督和中央的大學士、尚書等人外,一些翰林、科道甚至地方上低微之員,亦允許上奏摺。
8、表箋
表、箋是王公百官,文武大臣及朝貢各國向皇帝、皇後祝賀時的專用文書。 每當國家有大慶典,群臣獻文為賀,則用賀表,文為駢體。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第一歷史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