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18世紀後期中國歷史

18世紀後期中國歷史

發布時間:2021-03-03 16:00:31

1. 急需歷史大牛 18世紀的中國問題

18世紀中期復,中英貿易中國出超制,主要是葯材,茶葉,生絲.而英國主要以呢絨,棉布為主,為了扭轉對華貿易逆差,英國政府開始向中國走私鴉片.
這一行為引起地主階級諸如:林則徐,黃爵滋,甚至道光皇帝的警覺,於是開始了禁煙運動,這觸及了英國的利益,為此英國發動了蓄謀已久的鴉片戰爭.

2. 18世紀中期中國和西方歷史階段特徵

18世紀中期,中國應該還是處在乾隆時期,也就是說這個時候應該是古代中國最後一個回鼎盛的時期,之後的答話就走下了下坡路,而當時西方已經開始准備工業革命,也就是說,從這開始之後,從西方的差距就真正的拉開了,所以說這應該是一個歷史的節點。

3. 14到18世紀初中國事件和世界事件

中外歷史大事年表 15世紀中期到世紀中期,被稱為「擴張的時代」。 15世紀以前,東方的香料、珠寶、絲綢等先由波斯人、阿拉伯人、東羅馬人運到地中海東岸,再轉運到歐洲其他地方。 15世紀以後,西歐各國的商品經濟發展起來,對鑄造貨幣的黃金的需求量日益增大。 15世紀晚期,葡萄牙和西班牙完成中央集權;熱衷於傳播天主教。 15世紀後期到16世紀前半期,義大利文藝復興運動達到鼎盛,出現了「美術三傑」。文藝復興逐漸擴展到西歐其他國家。 15世紀末到16世紀中期,除巴西外的中南美洲都被列入西班牙的版圖。 14~17世紀,歐洲文藝復興運動。是歐洲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 1453年,土耳其滅掉拜占廷帝國,大批熟悉拉丁文的學者到達義大利,帶去大量的古希臘、羅馬的古籍,為文藝復興創造了條件。 1488年,葡萄牙的迪亞士率船隊抵達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 1492年,義大利的哥倫布在西班牙支持下開辟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1497~1498年,葡萄牙的達·伽馬在王室支持下,開辟了歐洲人海上直通印度的新航路。 1500年,葡萄牙到了巴西,宣布巴西是其殖民地。 1519~1522年,葡萄牙的麥哲倫等在西班牙支持下開辟了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1521年,麥哲倫到達菲律賓被殺,第二年回到西班牙。 17~18世紀,歐洲的啟蒙運動。是歐洲第二次思想解放運動。 17世紀初,荷蘭人到達澳大利亞,稱澳大利亞大陸為新荷蘭。英國科學家波義耳把嚴密的實驗方法引入化學,被稱為近代化學的創始人。 1600年,英國的吉爾伯特發表了《論磁學》,研究了天然磁石的性質。 1607年,英國在北美建立第一個殖民地弗吉尼亞。 16世紀中期,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成為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史稱:奧斯曼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土耳其帝國。 16世紀六七十年代,亞洲菲律賓淪為西班牙的殖民地。 16世紀末,英國打敗老牌殖民帝國西班牙,建立了海上霸權。 1638年,蘇格蘭人民為了反對查理一世的宗教迫害,舉行起義。 1640年11月,查理一世被迫召開議會,標志著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 1642年,查理一世宣布討伐議會,挑起內戰。 1649年1月,查理一世在倫敦被處死。英國成立共和國,克倫威爾掌握了大權。 年底,克倫威爾被宣布為「護國主」。。。。

後略。你看這個地址

4. 18世紀60年代至19世紀中期中國發生了什麼大事

1、土爾扈特部回歸

1771年,西遷伏爾加河下游的漠西蒙古土爾扈特部,在領袖渥巴錫的率領下,為擺脫沙俄的統治,踏上了回歸清朝的征途。他們粉碎了沙俄軍隊的圍追堵截,歷經艱險,萬里跋涉,終於回到清朝。土爾扈特部回歸,為鞏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做出了貢獻。

2、川楚白蓮教亂

川楚白蓮教亂(1796年—1804年),又稱為川楚教亂、白蓮教起義或川楚白蓮教起事。指中國清朝嘉慶年間爆發於四川、陝西、河南和湖北邊境地區的白蓮教徒武裝反抗清政府的事件。從嘉慶元年(1796年)到嘉慶九年(1804年),歷時九載,是清代中期規模最大的一次農民戰爭。

3、第一次鴉片戰爭

第一次鴉片戰爭(First Opium War)英國經常稱第一次英中戰爭(First Anglo-Chinese War)或「通商戰爭」,是1840年至1842年英國對中國發動的一場戰爭,也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國政府以林則徐虎門銷煙等為借口,決定派出遠征軍侵華。1840年6月,英軍艦船47艘、陸軍4000人在海軍少將懿律(Anthony Blaxland Stransham)、駐華商務監督義律(Charles Elliott)率領下,陸續抵達廣東珠江口外,封鎖海口,鴉片戰爭開始。

4、金田起義

金田起義(Jintian Uprising) 是太平天國領袖洪秀全領導的廣西桂平縣(今廣西貴港市桂平市)武裝起義。

1844年(清道光二十四年)以後,馮雲山、洪秀全先後來到桂平紫荊山區,建立拜上帝會。不久,拜上帝會組織遍及潯州、林州各縣和廣東信宜、高州等地。武裝起義條件逐漸成熟。

5、第二次鴉片戰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聯合發動的侵華戰爭。是英國與法國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在華侵略利益、趁中國太平天國運動之際,以亞羅號事件及馬神甫事件為借口,聯手進攻清朝政府的戰爭。

這是英、法為了擴大侵略權益而發動的侵華戰爭。美、俄坐收漁人之利。四國強迫清政府簽訂的《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等,使中國喪失了更多的領土和主權,外國侵略勢力擴大到沿海各省和長江中下游地區。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了。

5. 18世紀末,歐洲開始輕視中國,當時中國處於什麼時期

清中期,也是中國來歷史的黃金自時期( 1644-1911 )屬清高宗乾隆年間。愛新覺羅•弘歷,(1711-1799年)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子時生於雍和宮邸。是雍正帝的第四子。

康熙六十一年命養於宮中,時年十二歲。雍正元年八月,雍正帝密建皇儲,將弘歷名字寫好放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之後。

雍正十三年九月即位,年號乾隆,時年二十五歲。乾隆在位六十年,在祖父康熙,父皇雍正兩朝的基礎上,奮發有為,勤於政事,政治上,繼續平定國內叛亂,抗擊外來侵略,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加強民族團結並大力整頓吏治。在經濟上,減免賦稅,興修水利,屯田墾荒。在文化上提倡漢學,編纂大量圖書。在他統治期間,我國是一個疆域遼闊、國力強盛、經濟發展、文化繁榮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把「康乾盛世」時期推向了頂峰。乾隆在位六十年後,自動讓位給兒子嘉慶,自稱太上皇,但仍舊主持朝政,一直到嘉慶四年他死去為止,實際掌權統治中國達六十三年四個月,不僅是歷代封建帝王執政時間最長的一位,也是歲數最大的一位,卒年八十九歲。 乾隆於嘉慶四年正月初三死於養心殿,葬入清東陵的裕陵,廟號:高宗。有子17人、女10人。

6. 分別指出英國和中國18世紀後半期-19世紀上半期歷史發展的特點

英國,完成完成工業革命,進入工業時代多年,思想開放,社會高速發展。
中國,仍處於滿清高壓奴役下,漢族的創造性已經扼殺殆盡,社會停止不前近200年。

7. 18世紀來中國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

1.17、18 世紀的歐洲在政治上通過加強君主專制來反對羅馬教廷的控制, 實行君主開明專制;在專經濟上實屬行重商主義;在外交上鼓勵對外擴張, 促進了資本主義在歐洲的發展;文化上, 啟蒙思想蓬勃發展.2.認識:加強君主專制和重農抑商政策在封建社會的初期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但明清時期消極作用日益顯現, 成為歷史發展的阻礙, 中國已落後於世界潮流.3.17、18世紀的中國在政治上空前強化君主專制,在經濟上重農抑商,在外交上閉關鎖國, 影響了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的正常發展;文化上實行文字獄,禁錮了人們的思想.

8. 18世紀後期中國處於什麼狀態

處於康乾盛世後期,但仍然是世界上最為富裕的國家。看記錄片圓明園中講述。18世紀的大清帝國是世界上最富強的國家,帝國擁有世界三分之一的糧食產量和工業產值。

9. 公元18世紀是中國的什麼時期

1.18世紀末的中國處於清朝的統治之下,清朝在1644年入關以後先後打敗了大順,南明等政權統一全國。而在清軍入關的4年前——1640年,英國國王查理一世重新召開議會,企圖徵收新稅。遭到了議會的堅決反對,議會的召開標志著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開始。
2.清朝歷史上最著名的康乾盛世在18世紀中期(乾隆早期)達到頂峰(GDP佔世界總量的三分之一)。同時期的歐洲大陸上的主要國家法國,奧地利,普魯士,俄羅斯等為了維護封建統治,緩和階級矛盾,實現富國強兵的目的開始了一系列自上而下的改革。改革在客觀上促進了社會的發展,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3.18世紀末中國處於乾隆朝末期和嘉慶統治時期,逐漸出現了衰敗的現象,政治日益腐敗,階級矛盾尖銳,並發展成為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白蓮教起義),康乾時期的繁榮景象早已盪然無存。在同一時刻,波旁王朝統治下的法國也同樣面臨著空前的政治,經濟,社會危機,啟蒙思想家們自由民主平等的觀點早已傳遍了整個歐洲大陸,1789年憤怒的巴黎人民攻陷了象徵著封建專制統治的巴士底獄則預示著一場日後摧毀整個歐洲封建制度的革命——法國大革命的爆發。也是在18世紀末,在英國爆發了一場相對平靜但是同樣對世界影響巨大的另一場革命——工業革命,工業革命的完成使中國再也沒有成為過世界GDP第一。
簡單的來說,在18世紀末的中國正處於下滑的時期,而歐洲無論從政治制度和經濟(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上都處於上升的時期並已經反超中國了。

10. 18世紀下半葉到19世紀初中國是什麼朝代

18世紀下半葉到19世紀初中國是清朝。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後版一個封建權王朝,共傳十二帝 ,統治者為滿洲愛新覺羅氏。

1616年,建州女真首領努爾哈赤建立後金。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1644年,駐守山海關的明將吳三桂降清,多爾袞率領清兵入關,至1659年平定大順、大西、南明等政權。後又平定三藩之亂、統一台灣,完成全國統一。

(10)18世紀後期中國歷史擴展閱讀

1621年,努爾哈赤攻佔遼陽、沈陽。1625年春,努爾哈赤遷都沈陽。從此沈陽成為後金的統治中心。不過,努爾哈赤在1626年的寧遠戰役中被明軍的大炮打成重傷,不久逝世。

1640年,松錦之戰爆發。1642年,洪承疇在松山被俘,祖大壽在錦州投降。松錦之戰標志著明朝在遼東防禦體系的完全崩潰,在關外只剩下寧遠一座孤城。

1643年,皇太極病死,福臨繼位,是為順治帝,由其叔多爾袞攝政。

閱讀全文

與18世紀後期中國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