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主要矛盾的歷史轉化

中國主要矛盾的歷史轉化

發布時間:2021-03-03 14:52:24

① 中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情況

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人民的革命矛盾是中華民國與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主義的矛盾。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之間的矛盾,是人民大眾與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之間的矛盾。

黨的十九大報告關於中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新表述,是根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個中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作出的,有充分的現實依據。

報告指出:「中國穩定解決了十幾億人的溫飽問題,總體上實現小康,不久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同時,中國社會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顯著提高,社會生產能力在很多方面進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問題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這已經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約因素。」

這段精闢論述,深刻反映了中國社會生產和社會需求發生的新變化。原來關於「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的表述,已經不能准確反映這種變化了的客觀實際,理所當然需要作出新的概括。

(1)中國主要矛盾的歷史轉化擴展閱讀: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人民肩負的任務主要是反侵略與反封建。

袁世凱去死後,北洋軍閥分裂,帝國主義分而治之,帝國主義支持下的北洋軍閥與中國人民的矛盾是主要矛盾,中國人民的任務是打倒列強鋤軍閥、統一全中國。

1927年,蔣介石國民政府同中國人民的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中國人民的任務是推翻帝國主義支持下的國民政府,建立新民主主義國家。

1935年,華北事變爆發,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中國人民的任務是組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將日寇驅逐出中國。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組成。

1945年,中國人民同美帝國主義支持下的國民黨反動派的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人民任務是推翻反動政府,建立新民主主義國家。

黨的十九大報告關於中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新表述,是根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個中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作出的,有充分的現實依據。

報告指出:「中國穩定解決了十幾億人的溫飽問題,總體上實現小康,不久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

網路-舊民族主義革命

網路-新民主主義

② 近現代歷史上中國主要矛盾的變化

社會性質的變化來自國家的動盪,近現代中國的主要矛盾如何演變?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時期,這一時期,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這社會兩大矛盾互相轉化,更迭地起主導作用.先是民族矛盾,主要是英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居主導地位;後是階級矛盾,即封建主義和中國人民大眾的矛盾佔主導地位。

其次,我們必須明確: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並非始終是近代中國社會中最主要的矛盾。兩大主要矛盾發展是不平衡的。可以這樣說:當列強發動大規模侵華戰爭時,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也正是如此,才有清政府的對外宣戰、愛國官兵的英勇抵抗、人民群眾自發的反抗外來侵略的斗爭,才有國共兩黨的二次攜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而當列強改變侵華手段與方式,使用經濟、政治而非軍事的手段和以間接的「以華治華」而非直接的殖民統治的方式時,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最突出。如太平天國運動時期、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國共十年對峙時期、解放戰爭的時期。

③ 試述新中國建國以來社會主要矛盾的演變

1、新中國成立到恢復國民經濟的時期。當時的主要任務是肅清反革命殘余,實行版土地改革,恢復國民經權濟。這一時期,社會主要矛盾還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和三代敵人的殘余勢力的矛盾。實質上是未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任務,徹底結束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而斗爭。

2、黨提出過渡時期的總任務到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的時期。社會主要矛盾轉變為工人階級與資產階級、社會主義道路與資本主義道路的矛盾。任務是消滅剝削制度和剝削階級,確立社會主義制度。

3、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後,我國進入了全面的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從這一時期開始,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發生了重要的轉化。1956年,黨的八大指出,我國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社會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後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從而需要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

4、黨的十九大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從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④ 新時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理論依據和現實依據是什麼

按照社會發展史確定我國處於什麼歷史階段。現實依據是,共產黨掌握國家專機器,政權穩定,主要任務就屬是發展經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要解決主要矛盾,就需要我們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大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

(4)中國主要矛盾的歷史轉化擴展閱讀

從「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到「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轉變。這一表述轉變的依據是,一方面經過多年的艱辛奮斗,我國穩定解決了十幾億人的溫飽,總體上實現了社會主義的小康,不久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品質更高、范圍更廣。

不僅是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出現了多樣化、更高層次的要求,「物質文化生活需求」的表述不足以囊括人民各方面豐富多樣的需求。

⑤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什麼變化

我國社會的基本矛盾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之間的矛盾
1、1842年鴉片回戰爭之後我國社會的主要答矛盾是: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之間、封建主義與人民大眾之間的矛盾。
2、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落後的農業國與先進的工業國之間、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與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3、1981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提出的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與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4、2017年十九大以來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⑥ 我國主要矛盾已經轉化,轉化成什麼了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回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答矛盾,這是在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主要矛盾轉化,標志著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進入新的發展階段,處於質量水平提高期、實現現代化的醞釀過渡期。社會主要矛盾是社會發展水平和狀況的一個尺度,主要矛盾的概括和定位,實質上是社會發展的「地標」。

從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可以看出,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已經處於初級階段與現代化的銜接過渡期,走出初級階段的醞釀加速期,以及初級階段的質量水平提高期,進入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躍升期。

(6)中國主要矛盾的歷史轉化擴展閱讀:

主要矛盾轉化,標志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成功在望,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勢在必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是經過改革開放以來黨和人民長期努力的結果。新的主要矛盾表明,決勝全面小康社會,具備了充分的條件。

主要矛盾是問題、動力和主攻方向,主要矛盾的提出本身,就蘊含著解決主要矛盾的目標和途徑。新的主要矛盾表明,只有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才能由更平衡更充分的發展所適應、協調和滿足。

⑦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歷史意義

我國社會主義矛盾轉化的歷史意義社會,我國社會主義民族化集中制體制。

⑧ 如何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

從十九大到二十大,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不僅要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打下堅實的基礎,而且要開啟中國從大國邁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更加令人心馳神往的歷史新征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黨的八大以來,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表述,除了文化大革命時期,過往一直表述為「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經過建國後幾十年的奮斗,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尤其是近五年的砥礪前行,一個歷經磨難、積貧積弱的中國已經成為歷史記憶。以落後的社會生產力為特徵的供給側代之以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的新特徵,以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的需求側特徵代之以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需求側的新特徵。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主要矛盾,著眼點在於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著力點在於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在物質層面上,我國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屆時不僅將實現零貧困,且會實現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兩番,人均國民收入翻兩番。在滿足物質需求的同時,人民群眾的需求將不斷整體向上提升。比如旅遊已成為人們豐富多彩生活中的一種常態,追求購物便利和享受其過程成為須臾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投資文化教育形成具有更高自我實現價值的新的需求偏好,在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生態環境更好的地方包括鄉村居家成為新時尚。伴隨人民群眾收入水平提高,需求側會不斷追求新的美好、新的消費方式,從而形成新的消費偏好。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實際上,這種需求層次和結構的演進,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內在要求,是我國進行發展前行的不竭動力,也使改革開放永不止步。
中國經濟建設和發展,使我國物質豐富程度不斷提升,需求側即人民群眾需要呈現為解決溫飽→實現小康→全面小康→美好生活的清晰軌跡。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這是一個量已經積累到一定程度後發生的質的飛躍過程。這些年來,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政治上穩定,軍事實力不斷強大,持續穩定發展是世界上長期看好中國的一個基本條件,是中國國際地位和影響力不斷提升的現實基礎。
十九大把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作為新時代處理社會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這不僅是整個社會矛盾的轉化,更是中國共產黨執政境界的升華。將中國放在全球大局的視野來看,這個主要矛盾的轉變具有世界意義,為了解決這個主要矛盾,我國必須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分兩步走在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科技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網路強國、交通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等,真正實現從大國向強國的飛躍,就能從總體上解決這個主要矛盾,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不僅是滿足自己的物質文化需要,而是更多地融入並分享祖國繁榮富強帶給每一個中國人的自豪感、幸福感、滿足感和自我價值實現的責任感。這也是實現偉大夢想、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⑨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以轉化是指什麼

黨的十九大作出的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版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權間的矛盾的重大政治論斷,反映了我國社會發展的客觀實際,是制定黨和國家大政方針、長遠戰略的重要依據。黨章據此作出相應修改,為我們把握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和階段性特徵、更好推進黨和國家事業提供了重要指引。

閱讀全文

與中國主要矛盾的歷史轉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