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聖誕節這天歷史上中國發生了什麼事
1、1915年12月25日
護國運動開始
2、1935年12月25日
中共召開瓦窯堡會議
3、1939年12月25日
我軍擊退國民黨第一次反共高潮
4、1946年12月25日
《中華民國憲法》確認了蔣介石的個人統治
5、1970年12月25日
毛澤東批准興建葛洲壩工程
6、1977年12月25日
世界幽默大師卓別林逝世
7、1983年12月25日
西班牙著名夢幻繪畫家米羅逝世
8、1989年12月25日
原羅馬尼亞總統齊奧塞斯庫被處死
9、1991年12月25日
戈爾巴喬夫辭去蘇聯總統職務
10、1993年12月25日
中國科學家成功跟蹤失控返回式衛星
11、1998年12月25日
紅色高棉領導人喬森潘和農謝投向柬政府
12、1998年12月25日
俄白簽署建立聯盟國家宣言
13、2000年12月25日
洛陽發生特大火災事故死亡309人
14、2002年12月25日
中國造血幹細胞庫網路系統建立
15、2004年12月25日
《反分裂國家法》草案首次提請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審議。
16、1985年12月25日
哈雷彗星光譜照片在中國首次獲得
17、1954年12月25日
康藏、青藏公路正式通車
18、1947年12月25日
中共中央十二月會議召開
19、1935年12月25日
中共召開瓦窯堡會議
20、1930年12月25日
毛澤東提出紅軍的游擊戰術
⑵ 聖誕節的歷史是怎樣的呢最早從哪裡開始
基督徒慶祝其信仰的耶穌基督誕生的慶祝日聖誕節」聖誕節的慶祝與基督教同時西班牙聖誕節美景(4張)產生,被推測始於西元1世紀。很長時間以來聖誕節的日期都是沒有確定的,因為耶穌確切的出生日期是存在爭議的,除了《新約》以外,沒有任何記載提到過耶穌;《新約》不知道日期,當然就沒有人知道確切日期了。[1] 在西元後的頭三百年間,耶穌的生日是在不同的日子慶祝的。西元3世紀以前的作家們想把聖誕日定在春分日上下。直到西元3世紀中期,基督教在羅馬合法化以後,西元354年羅馬主教指定儒略歷12月25日為耶穌誕生日。現在的聖誕節日期跟西元紀年的創制是密不可分的。 西元紀年創制於西元5世紀,後來聖誕節這一天就按格里高利歷法,即西元紀年的「公歷」來確定了,而日歷按著假定日期把時間分為公元前(耶穌基督誕生前)和公元後(A. D. 是拉丁文縮寫,意思是「有了我們主--耶穌的年代」)。後來,雖然普遍教會都接受12月25日為聖誕節,但又因各地教會使用的歷書不同,具體日期不能統一,於是就把12月24日到第二年的1月6日定為聖誕節節期(Christma我國聖誕氣氛(7張)s Tide),各地教會可根據當地具體情況在這段節期之內慶祝聖誕節。 西方教會,包括羅馬天主教、英國聖公會和新教,確定的聖誕日是公歷的12月25日。東正教會確定的聖誕日是公歷1月7日(實際上是叫「主顯日」),這與東正教沒有接受格里高利歷改革和接受修正後的儒略歷有關,因此把聖誕節在1900年到2099年的這一段時間內將延遲到1月7日。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也是東正教區,但聖誕節日期上遵循西歐習慣為12月25日,但復活節則遵從習慣。而最古老的基督教會亞美尼亞使徒教會確定的是公歷1月6日,同時亞美尼亞教會更關注主顯節,而不是聖誕節。聖誕節也是西方世界以及其他很多地區的公共假日,例如:在亞洲的香港、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世界上的非基督徒只是把聖誕節當作一個世俗的文化節日看待。 [2] 教會開始並無聖誕節,約在耶穌升天後百餘年內才有。據說:第一個聖誕節是在公元138年,由羅馬主教聖克里門倡議舉世界各地的聖誕氣息(18張)行。而教會史載第一個聖誕節則在公元336年。由於聖經未明記耶穌生於何時,故各地聖誕節日期各異。直到公元440年,才由羅馬教廷定12月25日為聖誕節。公元1607年,世界各地教會領袖在伯利恆聚會,進一步予以確定,從此世界大多數的基督徒均以12月25日為聖誕節。十九世紀,聖誕卡的流行、聖誕老人的出現,聖誕節也開始流行起來了。 這個詞的含義是指「基督的彌撒(Christ's mass)」,即為「基督的一次聚餐」。這個儀式源自《新約》的「最後的晚餐」。而「基督的彌撒(Christ's mass)」這個詞是希臘語和拉丁語的拼湊,因為Christ來自希臘語Χριστός,意思本來只是指猶太人的「受膏者」,引申為救世主;而mass來自拉丁語missa,本意為散會(dismissal),引申為基督教會感恩聚會。所以有時又縮寫為「Xmas」。這可能 聖誕節的布景
是因為 X 類似於希臘字母 Χ(Chi);Χ 是「基督」的希臘語 Χριστόςì(Christos)中的首個字母。[3] 為了尊重其它信仰的人士,以淡化聖誕節的宗教色彩。荷蘭語名稱類似英語,稱作Kerstroeten。聖誕節西班牙語稱為Navidad(或Pascuas),葡萄牙語稱為Festas,波蘭語稱為Narodzenie,法語稱為Noel,義大利語稱為Natale,加泰羅尼亞語稱為Nadal,意思是「誕生」,更清晰地反映聖誕節的意思。與此相對,德語稱為Weihnachten,意思為「神聖的夜晚」。敘利亞太陽神崇拜最早是古羅馬國王安東尼努斯(Marcus Antoninus)引入古羅馬帝國還取代了主神朱庇特,並在奧勒良國王時期成為國家節日。這一天是為了慶祝太陽的重生或回歸,因為那一天是一年中白天最短的日期,用中國的概念表示就是指羅馬歷法的冬至節。[4] 那一天以後,白天會逐漸變長,崇拜太陽神的異教徒都把這一天當作春天的希望,萬物復甦的開始。同時慶祝太陽回歸的那一天在世界范圍內不同文化都是作為重要節日慶祝的。而存在太陽神的文化,這一天都成為了太陽被擬人化後誕生的日子。早期基督教會為了利用這一天假日,也試圖把異教徒的風俗習慣基督教化,就把耶穌生日指定在了這一天。所以除去強加的宗教意義,聖誕日其實就是西方的「冬至」日。 最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這一天就是原始人類用作慶祝豐收並殺死牲畜和發酵酒類的日子。北歐土著薩米人在這一天祭祀他們的太陽神北威(Beiwe)。蘇美爾、巴比倫等古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在這一天慶祝太陽神馬爾杜克打敗黑暗。印度教則在這一天祭祀太陽神蘇利耶(Surya)。而伊朗民族和祅教徒在這一天慶祝太陽神米特拉戰勝黑暗的節日「耶爾達節(Yalda)」,也是伊朗歷第十月的第一天,標識冬季的開始。古代斯拉夫民族認為老太陽神霍爾斯(Hors)在一年中黑夜最長的12月22日被黑暗之神打敗後死亡,於是斯拉夫人為此跳了霍洛舞(Horo/Khoro哈爾濱百年老街 流光溢彩迎聖誕(12張)vod),一天後,即23日太陽神霍爾斯死而復生,成為新太陽神古例大(Koleda)。在愛琴文明裡,這一天被稱作例納節(Lenaia),也是希臘提洛歷的第一天,是紀念酒神狄奧尼索斯被女祭司美娜德撕碎並吃掉又轉生成嬰兒。而這個節日影響到了古羅馬共和國並成為了紀念酒神的布魯馬利亞節(Brumalia,拉丁文意為最短日)。同時,古羅馬也在12月17日至23日的一周里以紀念羅馬神話的農業神薩圖爾努斯(Saturnus)的名義進行聚餐。因此這些關於太陽的印歐神話被近現代耶經學者們認為才是耶穌信仰的起源。不僅僅是紀念農業神的聚餐和太陽神的生日,也在於早期基督教耶穌形象借鑒自米特拉神像以及同樣出身於處女,以及取材於其他神話死而復生的故事。不僅牛頓認為聖誕節就是按冬至日確定的,而且16世紀的法國修辭學教授杜朴斯(Charles Dupuis)和哲學家伏爾尼(Constantin-François Volney)則指出 聖誕節
耶穌的一生都是按太陽通過黃道的軌跡塑造的,這一點與敘利亞、埃及和波斯的太陽神一致,都是在冬至日出生,隨著處女座上升,再隨著牡羊座出現直到春分日復活,瑪利亞就是附會處女座,耶穌有羊的比喻實則是暗示太陽經過牡羊座
⑶ 中國人從什麼時候開始過聖誕節的
跟外國人一樣:
【古英語】Cristes Masse
【現代英語】Christmas Day
【詞源意思】Christ's mass
聖誕節這個詞來自西元10-12世紀的英國。其本身的含義是指「基督的彌撒(Christ's mass)」,即「為基督的一次聚餐」。這個儀式源自《新約》的「最後的晚餐」。而「基督的彌撒(Christ's mass)」這個詞是希臘語和拉丁語的拼湊,因為Christ來自希臘語Χριστός,意思本來只是指猶太人的「受膏者」,引申為救世主;而mass來自拉丁語missa,本意為散會(dismissal),引申為基督教會感恩聚會。所以有時又縮寫為「Xmas」。這可能是因為 X 類似於希臘字母 Χ(Chi);Χ 是「基督」的希臘語 Χριστόςì(Christos)中的首個字母。有人認為這可能是因為近年來西方多元文化的興起,為了尊重其它信仰的人士,以淡化聖誕節的宗教色彩。荷蘭語名稱類似英語,稱作Kerstmis,常縮短為Kerst。聖誕節西班牙語稱為Navidad,葡萄牙語稱為Natal,波蘭語稱為Boże Narodzenie,法語稱為Noël,義大利語稱為Natale,加泰羅尼亞語稱為Nadal,意思是「誕生」,更清晰地反映聖誕節的意思。與此相對,德語稱為Weihnachten,意思為「神聖的夜晚」。
聖誕節只是基督徒慶祝其信仰的耶穌基督(jīdū)誕生的慶祝日。聖誕節的慶祝與基督教同時產生,被推測始於西元1世紀。但是很長時間以來聖誕節的日期都是沒有確定的,因為耶穌確切的出生日期是存在爭議的,除了《新約》以外,沒有任何記載提到過耶穌;《新約》不知道日期,當然就沒有人知道確切日期了。在西元後的頭三百年間,耶穌的生日是在不同的日子慶祝的。西元3世紀以前的作家們想把聖誕日定在春分日上下。直到西元3世紀中期,基督教在羅馬合法化以後,西元354年羅馬主教指定儒略歷12月25日為耶穌誕生日。現在的聖誕節日期跟西元紀年的創制是密不可分的。 西元紀年創制於西元5世紀,後來聖誕節這一天就按格里高利歷法,即西元紀年的「公歷」來確定了,而日歷按著假定日期把時間分為公元前(耶穌基督誕生前)和公元後(A. D. 是拉丁文縮寫,意思是「有了我們主--耶穌的年代」)。後來,雖然普遍教會都接受12月25日為聖誕節,但又因各地教會使用的歷書不同,具體日期不能統一,於是就把12月24日到第二年的1月6日定為聖誕節節期(Christmas Tide),各地教會可根據當地具體情況在這段節期之內慶祝聖誕節。西方教會,包括羅馬天主教、英國聖公會和新教,確定的聖誕日是公歷的12月25日。東正教會確定的聖誕日是公歷1月7日(實際上是叫「主顯日」),這與東正教沒有接受格里高利歷改革和接受修正後的儒略歷有關,因此把聖誕節在1900年到2099年的這一段時間內將延遲到1月7日。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也是東正教區,但聖誕節日期上遵循西歐習慣為12月25日,但復活節則遵從東正教習慣。而最古老的基督教會亞美尼亞使徒教會確定的是公歷1月6日,同時亞美尼亞教會更關注主顯節,而不是聖誕節。因此在聖誕節,大部分西方教會都會先在12月24日的耶誕前夜,亦即12月25日凌晨舉行子夜彌撒,而一些基督教會則會舉行報佳音,然後在12月25日慶祝聖誕節。聖誕節也是西方世界以及其他很多地區的公共假日,例如:在亞洲的香港、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世界上的非基督徒只是把聖誕節當作一個世俗的文化節日看待。
⑷ 聖誕節的由來 及中國人什麼時候開始過的
聖誕節(Christmas)又稱耶誕節,譯名為「基督彌撒」,西方傳統節日,在每年12月25日。彌撒是教會的一種禮拜儀式。聖誕節是一個宗教節,因為把它當作耶穌的誕辰來慶祝,故名「耶誕節」。
大部分的天主教教堂都會先在24日的平安夜,亦即12月25日凌晨舉行子夜彌撒,而一些基督教會則會舉行報佳音,然後在12月25日慶祝聖誕節;基督教的另一大分支——東正教的聖誕節慶則在每年的1月7日。
聖誕節也是西方世界以及其他很多地區的公共假日,例如:在亞洲的香港、澳門、馬來西亞和新加坡。聖經實際上並無記載耶穌誕生日期,聖誕節是後人公定的。
1807 年馬禮遜把純正福音傳入中國 那時候他們也會過聖誕節的吧 公元440年,羅馬教廷定12月25日為聖誕節。
公元1607年,世界各地教會領袖在伯利恆聚會,進一步予以確定,從此世界大多數的基督徒均以12月25日為聖誕節. 利瑪竇(1552年10月6日—1610年5月11日)是天主教在中國傳教的開創者之一。他成功在北京覲見皇帝,而且在士大夫中建立良好聲譽和關系,開啟了日後其他傳教士進入中國之門,而且也開創了日後200多年傳教士在中國的活動方式:一方面用漢語傳播基督教;另一方面用自然科學知識來博取中國人的好感。利瑪竇等義大利傳教士在中國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1605年,北京已有200人信奉天主教,當中有數名更是公卿大臣。這當中最著名的,也是後來影響最大的是進士出身的翰林徐光啟。
很可能那時候就有人過聖誕節哦 1807 年馬禮遜把純正福音傳入中國 那時候他們也會過聖誕節的吧 19世紀中葉前後開始,西方人再度開始進入中國,並以各種媒介帶來西方的新知識。
⑸ 聖誕節什麼時候傳入中國 聖誕節的由來
在1894年前後,聖誕節才引進中國的。聖誕節是西方傳統節日,起源於基督教,專在每年12月25日。彌撒屬是教會的一種禮拜儀式。
聖誕節是一個宗教節,因為把它當作耶穌的誕辰來慶祝,故名「耶誕節」。聖誕節是基督教世界最大的節日。
4世紀初,1月6日是羅馬帝國東部各教會紀念耶穌降生和受洗的雙重節日、稱為「主顯節」Epiphany,亦稱「顯現節」即上帝通過耶穌向世人顯示自己。
當時只有耶路撒冷的教會例外,那裡只紀念耶穌的誕生而不紀念耶穌的受洗。後來歷史學家們在羅馬基督徒慣用的日歷中發現公元354年12月25日頁內記錄著:「基督降生在猶大的伯利恆。」
⑹ 聖誕節在中國歷史上是什麼日子
聖誕節是外來節日。這個節與中國歷史好像還無任何關聯。
⑺ 關於聖誕節的歷史及傳統文化
聖誕節是西方傳統節日,起源於基督教,在每年12月25日。彌撒是教會的一種禮拜儀式。聖誕節是一個宗教節,因為把它當作耶穌的誕辰來慶祝,故名「耶誕節」。
大部分的天主教教堂都會先在12月24日的平安夜,亦即12月25日凌晨舉行子夜彌撒,而一些基督教會則會舉行報佳音,然後在12月25日慶祝聖誕節;基督教的另一大分支——東正教的聖誕節慶則在每年的1月7日。
(7)聖誕節那天的中國歷史擴展閱讀
聖誕節的發展
眾所周知,聖誕節是為了慶祝耶穌的出生而設立的,但《聖經》中卻從未提及耶穌出生在這一天,甚至很多歷史學家認為耶穌是出生在春天。直到3世紀,12月25日才被官方定為聖誕節。盡管如此,還是有一些東正教把1月6日、7日定為聖誕節。
聖誕節本是宗教節日。十九世紀,聖誕卡的流行、聖誕老人的出現,使聖誕節開始漸漸流行起來。聖誕慶祝習俗在北歐流行後,結合著北半球冬季的聖誕裝飾也出現了。
十九世紀初發展至中葉,整個歐洲、美洲開始過起了聖誕節。並衍生出了相應的聖誕文化。
聖誕節傳播到亞洲是在十九世紀中葉,日本、韓國、中國等都受到了聖誕文化的影響。
改革開放後,聖誕節在中國傳播地尤為突出,至二十一世紀初,聖誕節有機地結合了中國當地習俗,發展日趨成熟。吃蘋果、帶聖誕帽、寄送聖誕賀卡,參加聖誕派對,聖誕購物等成了中國人生活的一部分。
⑻ 聖誕節在中國最早是哪一年開始的
基督教在中國的歷史
唐太宗貞觀九年(635年),基督教開始傳入中國,但當時傳入中國的是當年一度被認為是異端的聶斯托利派(中國稱景教,現稱「基督宗教馬龍派」),後來在唐朝會昌五年(845年)被禁止傳播。元朝時基督教(景教和羅馬公教)又再次傳入中國,稱為「也利可溫」(蒙古語「有福緣的人」),元朝滅亡後又中斷了。明朝萬曆十年(1582年),天主教耶穌會派來利瑪竇,他被允許在廣東肇慶定居並傳教,曾一度成功地使天主教在中國得以立足。
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東正教開始在中國傳播。1807年,新教派遣馬禮遜來華傳教,新教也開始在中國傳播。鴉片戰爭以後,基督教以沿海通商口岸為基地迅速發展。1843年,洪秀全藉助基督教的教義,自稱是耶穌的弟弟,建立「拜上帝會」,後來建立太平天國(1851年-1864年)。
戰亂中誕生的《天風》雜志,1945年2月創辦於成都,主辦機構是基督教聯合出版社。1948年1月1日以後,改用「天風社」的名義出版。 1949年以後成為中國基督教會的機關刊物,它的命運與中國的時代變化緊密相連。因而可以有效地觀察分析一批中國激進基督徒的政治主張與立場,進而探討時代變革中基督教與政治、基督徒與社會的關聯與互動。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天主教徒解放初約有270多萬人,到2006年約有500萬人;基督教徒解放初約有70多萬人,截至2006年,基督教信徒已超過1600萬人。
這個問題很難說清楚,因為你不知道歷史上在中國信奉基督教的人到底從什麼時候開始過聖誕節,也許很早也許很晚.
我知道你是在想現在為什麼這么多人喜歡過聖誕節,所以想問聖誕節在中國最早是哪一年開始有人過的.
我只能說這沒有史料來考察,這能根據基督教在中國的歷史來猜測.
我覺得最好的答案是改革開放後的現在,中國許多地方開始流行過聖誕節.
⑼ 1898年聖誕節這天中國發生過什麼戰事
歷史老師告訴你
1898年中國最大的歷史事件是戊戌變法。
9月21日就被扼殺了,只維持了一百零三天,又稱百日維新。
聖誕節沒有什麼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