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古代的或傳說的或故事裡出現的寶物,希望大家賜教~
1、傳國玉璽
傳國玉璽,簡稱「傳國璽」,是秦代丞相李斯奉始皇帝之命,用和氏璧鐫刻而成,為中國歷代正統皇帝的證憑。
其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正面刻有李斯所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篆字,以作為「皇權天授、正統合法」之信物。
秦之後,歷代帝王皆以得此璽為符應,奉若奇珍,國之重器也。得之則象徵其「受命於天」,失之則表現其「氣數已盡」。凡登大位而無此璽者,則被譏為「白版皇帝」,顯得底氣不足而為世人所輕蔑。
歷代欲謀帝王之位者你爭我奪,致使該傳國璽屢易其主,輾轉於神州赤縣凡兩千餘年,忽隱忽現,終於銷聲匿跡,至今杳無蹤影,令人嘆息。
2、越王勾踐劍
越王勾踐劍(Sword of Goujian),春秋晚期越國青銅器,國家一級文物,1965年冬天出土於湖北省荊州市江陵縣望山楚墓群中。經無損科學檢測,其主要合金成分為銅、錫、鉛、鐵、硫等。花紋處含硫高,因硫化銅可防銹。
劍通高55.7厘米,寬4.6厘米,柄長8.4厘米,重875克,極其鋒利。刻有「鉞王鳩淺,自乍用鐱」八字。
3、軒轅劍
軒轅劍,傳說中的神兵,又名軒轅夏禹劍,是一把聖道之劍。由眾神采首山之銅為黃帝所鑄,後傳與夏禹。劍身一面刻日月星辰,一面刻山川草木。
劍柄一面書農耕畜養之術,一面書四海一統之策。此劍後為商湯所得。其內蘊藏無窮之力,為斬妖除魔的神劍。
4、青銅神樹
青銅神樹,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出土的文物,共有八棵,屬夏代晚期青銅器。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1986年出土於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收藏於四川三星堆博物館。
其中一號大神樹高達3.96米,樹干殘高3.84米。有三層枝葉,每層有三根樹枝,樹枝的花果或上翹,或下垂。三根上翹樹枝的花果上都站立著一隻鳥,鳥共九隻(即太陽神鳥)。
神樹的下部懸著一條龍,龍的頭朝下,尾在上,夭矯多姿。二號大神樹的一旁,同樣有一條蜿蜒盤桓的龍,神樹與神龍的一體形象,使神樹顯示出非凡的魅力與深厚的象徵意義。
5、九龍寶劍
九龍寶劍是乾隆皇帝陪葬寶劍。在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古董玩家兼藏家莫過於大清的乾隆皇帝。他在位60年,又當了4年太上皇,64年間廣收名畫古帖、珍異古玩。
死後這些奇珍異寶與之同埋裕陵的地下宮殿中。這其中最具傳奇色彩的當屬放在他身邊的一柄九龍寶劍。
國寶被軍閥孫殿英盜出東陵後,顛沛流離,下落不明,成為歷史之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傳國玉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越王勾踐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軒轅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青銅神樹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九龍寶劍
㈡ 誰能告訴我一些中國古代奇珍異寶或寶物比如七弦琴,如意鏡之類的,最好標明來歷,謝謝謝了
秦王照骨鏡,傳言不僅照骨還能照經絡,不知是真是假;避塵珠
㈢ 中國歷史上的寶物,如和氏璧
和氏璧,隋侯珠。當年並稱的雙寶
㈣ 跪求歷史上的傳奇寶物和古董(所有)
清明上河圖,王羲之的蘭亭序,金縷玉衣
㈤ 中國古代七大避邪寶物
中國古代避邪寶物一、水
水被推崇為「五行」之一、「三官」(指道教所奉的天官、地官、水官)之列,人們對水的敬畏幾乎達到了與天地並重的程 度。與此同時,水之於人,在提供飲用、灌溉及舟揖之利等外,還是施用范圍最廣、神通最多的法寶之一。二、灰灰,《說文》解「灰」為「死火余燼」,無疑,指的是物質燃燒後的殘留物。但是,在中國神秘文化體里,灰居然也是用途廣泛的法寶。篤信灰有法力的觀念,其來源大概也可以從現實生活中尋溯:古代文獻中,人們播灰作肥、積灰止水或揚灰助戰之類的記載很多。累積之後,是很可能將其功力作超效驗的廣泛化的。 此外,遠從先秦以來,就有不少被後世歸為道家者流的人士,都或隱或顯地試圖證明:物體經燃燒成為余燼後,僅僅是形狀的改變,其精魄仍聚積在灰里。依循這種觀念,寓有精魄的灰具有某種法力,也就順理成章了。過去常把「搓骨揚灰」的動作與「斬盡殺絕「的意圖聯系起來,其本意亦在於精魄在灰中,分撒開後,就可以阻擾其聚合的目的。
三、石頭普通的石頭能成為法寶,其觀念上的依據,是古人的靈石崇拜意識,這里僅就其避邪的適用范圍和操作形式作些介紹。敦煌寫卷中有《用石鎮宅法》,雲:「凡人居宅處不利,有疾病、逃亡、耗財,以石九十斤,鎮鬼門,大吉利;人家居宅已來,數亡遺失錢不聚,市買不利,以石八十斤,鎮天羅地大吉。」
四、雞頭狗血雞狗都是家養禽畜,但是在古人觀念中,它們的來歷非尋常動物可比。緯書《春秋運斗樞》稱「玉衡星散為雞」,《春秋考異集》則謂「狗,斗精之所生也」。如此秉賦,是與人們將它們身上的某些部份作為法寶用有直接聯系的。狗血作為辟惡破妖的法寶,《史記》中已有記載。秦始皇殺狗課四門以御凶災便是一例。此後,殺狗塗血於門戶上,一直是民間辟除不祥或抵禦邪惡的基本方式之一。五、小豆
古人稱豆為寂,但是據《廣雅》、《博雅》等書的進一步辨析,還有大豆稱寂而小豆名答的區別,凡黑豆、黃豆、青豆等,都屬大豆,如赤豆、綠豆、白豆、豌豆等,就屬小豆。在中國民間傳統風俗里被看作有神通有靈驗的豆,都是小豆。此外,本土佛教信仰和習俗內,也有用黃豆作「舍緣豆」派用處的.小豆的神通首先在於辟瘟避疫,而且在流傳到朝鮮半島和日本列島即使在今時今日,在那裡的民俗中也廣有」撒豆驅鬼「的行為,只是所驅的鬼「中國古代避邪寶物之(六)」最為廣用。
六、桃木
桃木亦名「仙木」。是用途最為廣泛的驅邪制鬼材料。桃木所以具有這等神力,根植於古人認定桃樹為百鬼所懼的神秘觀念。七、 銅鏡 在重多法寶中,銅鏡的擋煞能力是最強的。古代中國人長期使用銅鏡,銅鏡不僅是照面的器具和工藝品,也是一種兼有多樣功能的法寶。銅鏡的法力從何而來,古人的種種解釋多與其製作者相聯系。銅鏡的神明妙用,首先在於它能「觀照妖魁原形」。如葛洪《抱朴子》言,世上萬物久煉成精者,都有本事假託人形以迷惑人,「惟不能易鏡中真形」,它們一看見銅鏡,也就暴露了自己的本來面目,於是趕快溜走。基於這一原理,凡巫視道冠一流在從事捉鬼妖等活動時,照例都要先用一面鏡子當識破妖怪的法寶,其時鏡子乍現,妖怪就逃之夭夭了。
㈥ 中國歷史檔案:十大鎮國寶物,你知道幾個
十,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
(2)四羊方尊是中國仍存商代青銅方尊中最大的一件,其每邊邊長為52.4 厘米,高58.3厘米,重量34.5公斤,長頸,高圈足,頸部高聳,四邊上裝飾有蕉葉紋、三角夔紋和獸面紋,尊的中部是器的重心所在,尊四角各塑一羊,肩部四角是4個卷角羊頭,羊頭與羊頸伸出於器外,羊身與羊腿附著於尊腹部及圈足上。同時,方尊肩飾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龍紋,尊四面正中即兩羊比鄰處,各一雙角龍首探出器表,從方尊每邊右肩蜿蜒於前居的中間。
1938年日軍攻進長沙,四羊方尊被損毀成二十多塊,後經修復,1952年四羊方尊再次展現在人們面前。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四羊方尊以四羊、四龍相對的造型展示了酒禮器中的至尊氣象。羊成為青銅重器著力表現的對象,有其獨特的象徵意義。先秦時期,人們對羊的個性有兩個歸納:善良知禮;外柔內剛。羊"跪乳"的習性,被視為善良知禮,甚至被後世演繹為孝敬父母的典範;外柔內剛也被引申出許多神聖的秉性,傳說的始祖皋陶敬羊,《詩經·召南》中也有"文王之政,廉直,德如羔羊"的說法。羊最通俗或民間化的象徵意義便是"吉祥",至少從漢代開始,羊就與吉祥聯系在一起,漢代瓦當、銅鏡等銘刻中多見"宜侯王大吉羊(祥)"銘文,吉祥有時直接寫成"吉羊"。
㈦ 中國古代地府有什麼寶物
據《禁度三昧經》說;閻王治下只設五官,鮮官禁殺,水官禁盜,鐵官禁淫,土宮禁兩舌,天官禁酒。中國佛教史傳著作《佛祖統記》卷三十三記錄;「世傳唐道明和尚神遊地府,見十五分治之人,因傳名世間。」閻王的屬下變成了十五。據說至此在中國佛教開端有了十殿閻王的設供。十殿閻王的稱號最初出如今《預修十五生七經》。 十殿閻王各自都有明白的分工,各自的職權,爭自處置罪鬼的形式,在《玉歷鈔傳》、《閻王經》中有具體記錄,現抄錄如下: 十殿閻王的稱號和各自的職權、處分罪鬼的辦法如下: 第一殿,秦廣王蔣,二月初一誕辰,司人世天壽生死,統管幽冥凶吉。善人壽終,接引超生。功過兩半者,交送第十殿發放,仍投人間,男轉為女,女轉為男。惡多善少者,押赴殿右高台,名曰孽鏡台,令之一望,照見謝世之心好歹,隨即批解第二殿,發獄受苦 第二殿,楚江王厲,三月初一誕辰,司掌話大地獄,又名剝衣亭塞冰地獄,另設十六小獄。凡在陽間傷人肢體,奸盜殺生者,推入此獄,另發應到何小獄受苦,滿期轉解第三。殿,加刑發獄 第三殿,宋帝王余,二月初八誕辰,司掌黑繩大地獄,又名剝戮血池地獄,另設十六小獄。九陽世許逆尊長、教唆興訟者,推入此獄,另發應至多少重小獄受苦,受滿轉解第四殿,加刑發獄 第四殿,五官王呂,二月十八日誕辰,司掌合大地獄,又名剝戮血池地獄,另設十六小獄。凡世人抗糧賴租,交易狡詐者,推入此獄,另再判發小獄受苦,滿日送解第五殿察核 第五殿,閻羅王天子包,正月初八誕辰,前本居第一殿,因憐屈死,屢放還陽伸雪,降調此殿,司掌叫喚大地」獄並十六誅心小地獄。凡解到此殿者,押赴望鄉台,令之聞見世上本家因罪遭殃各事,隨即推入此獄,細查曾犯何惡,再發入誅心小獄,鉤出其心,擲與蛇食。受苦滿日,另發別殿。 第六殿,卞城王畢,三月初八誕辰,司掌大叫喚大地獄及枉死城,另設十六小獄。凡世人怨天尤地、對北溺便涕泣者,發入此獄,查所犯事情,應發何小獄受苦。滿日轉解第七殿,再查有無別惡 第七殿,泰山王董,三月二十七誕辰,司掌熱惱地獄,又名碓磨肉醬地獄,另設十六小獄。凡陽世取骸合葯、離人至戚者,發入此獄,再發何重小獄。受苦日滿,轉解第八獄,收獄查台 第八殿,都市王黃,四月初一誕辰,司掌大熱惱大地獄,又名熱惱悶鍋地獄,另設十六小獄。凡謝世不孝、使父母翁姑愁悶懊惱者,擲入此獄,再交各小獄加刑。受盡苦楚,解交第十殿,改頭換面,永為畜類 第九殿,平等王陸,四月初八誕辰,司掌豐都城鐵網阿鼻地獄,另設十六小獄。凡陽世殺人放火、斬絞正法者,解到本殿,用空心鋼柱煉其手足相抱,煽火燃燒,燙燼心府,隨發阿鼻地獄受刑,直到被害者個個投生,方准提出,解交第十殿發作六道 第十殿,轉輪王薛,四月十七誕辰,專司各殿解到鬼魂,辨別善惡,核定等級。發四大部洲投生。男女壽天,富貴貧賤,逐名具體開載,每月匯知第一殿注冊。凡有作孽極惡之鬼,著令更變胎卵濕化,朝生暮死。罪滿之後,再復人生,投胎蠻夷之地。凡發往投生者,先令押交孟婆神, 忘台下,灌飲湯,使忘前生之事。 這十殿,一般以第五殿閻羅王為代表,統稱為十殿閻羅、十殿閻君或十殿閻王。實際上是人間的統治系統在陰間的翻版,是人世的官職在陰間的延長。這種各有漢姓,生辰明白的地獄統領階層,是佛教漢化的典型例子。 十殿閻王在民間的影響很大,大概自唐未五代期間開端盛行,致使連道教也沿用這一套冥府神仙系統起來。佛寺中常常是在冥界總管地藏菩薩左右分塑十殿閻王,從前在城隍廟里普通擁有十五殿。聞名的大足石窟石籙山第九龕有北宋十殿閻王像,十王形象如下: 1、秦廣王豹眼獅鼻,絡緦長須,頭戴方冠,右手持笏於胸前 2、楚江王短臉闊口,頭戴冠,身著長袍,左手持笏 3、宋帝王橫眉瞪眼,雙手於胸前捧笏 4、五官王皺眉瞪眼,連耳長鬃,頭戴方冠,身穿長袍,左手在膝前握一個念珠,右手持笏放在膝間 5、閻羅王白凈臉孔,頭戴冠旒,兩側垂香袋護耳,身穿荷葉邊翻領寬袖長袍,雙足著靴;雙手在胸前捧笏,正襟危坐 6、卞成王豎眉張口,頭頂戰盔,身著鉛甲,束腰勒帶,足踏革靴,雙手於胸前拱揖 7、泰山王扁鼻凹臉,頭戴方冠,雙手懷中持笏 8、都市王白凈麵皮,雙手捧笏 9、平等王老者形象,連鬃長髯,頭戴方冠,身著長袍;雙手握於袖中,懷中抱笛板。 10、轉輪王面有短須,雙手捧笏。
傳說中陰曹地府的神職人員分布是這樣的: 首先地位最高的天齊仁聖大帝,掌管大地萬物生靈。 然後是北陰酆都大帝 之後有五方鬼帝: 東方鬼帝蔡郁壘、神荼,治"桃止山"鬼門關 西方鬼帝趙文和,王真人,治"嶓冢山" 北方鬼帝張衡、楊雲,治羅酆山; 南方鬼帝杜子仁,治羅浮山; 中央鬼帝周乞、稽康,治"抱犢山" 再下面是羅酆六天(以下為宮名,六天為守宮神) 紂絕陰天宮、泰煞諒事宗天宮、明晨耐犯武城天宮、 恬昭罪氣天宮、宗靈七非天宮、敢司連宛屢天宮。 而傳說中陰曹地府是由十殿閻羅王所掌控的了,十殿閻羅王分別是叫:秦廣王、楚江王、宋帝王、仵官王、閻羅王、平等王、泰山王、都市王、卞城王、轉輪王。 秦廣王--專管人間的長壽與夭折、出生與死亡的冊籍;統一管理陰間受刑及來生吉、凶。鬼判殿位居大海之中、沃焦石之外,正西的黃泉黑路上。 楚江王--主掌大海之底,正南方沃焦石下的活大地獄。 宋帝王--主掌大海之底,東南方沃焦石下的黑繩大地獄。 五官王--掌管地獄在大海之底,正東方沃焦石下的合大地獄。 閻羅王--司掌大海之底,東北方沃焦石下的叫喚大地獄。 卞城王--掌理大海之底,正北方沃焦石下的大叫喚大地獄。 泰山王,掌管大海底,丁北方沃焦石下的熱惱大地獄。 都市王,掌管大海之底,正西方沃焦石下的大熱惱大地獄。 平等王,掌理大海底,西南方沃焦石下的阿鼻大地獄。 轉輪王,殿居陰間沃焦石外,正東方,直對五濁世界的地方。 十殿閻王摩下還有:首席判官崔府君、鍾魁、黑白無常、牛頭馬面、孟婆神等。整個陰曹地府就在他們的控制之下! 在這些冥神的上面,還有一位地藏菩薩。地藏王菩薩意欲超渡所有陰間的鬼魂,令世人不再行惡,不再墮入陰間地獄受苦。於是恩准所有的鬼魂,在世雖曾犯過錯,如果真誠懺悔、改過,則所做罪業,可以從寬抵罪,免於受諸苦刑。 地藏:梵名乞叉底檗沙,在忉利天受釋迦如來咐囑,每日晨朝入恆沙禪定,觀察眾機。於二佛中間,無佛世界教化六道眾生之大悲菩薩也。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秘藏,故名地藏。在密教,其密號為悲願金剛或稱與願金剛。《蓮華三昧經》雲:『檀陀地藏化地獄道,手持人頭幢;寶珠地藏化餓鬼道,手持寶珠;寶印地藏化作畜生道,伸如意寶印手;持地地藏化修羅道,能持大地擁護修羅者;除蓋障地藏化人道,為人除八苦蓋障者;日光地藏化天道,照天人之五衰而除其苦惱者。又,地,心地也,能生萬法,一切皆由此生;藏,含藏也,心地含藏無量恆沙清凈性功德,有能生、能載、能攝、能藏、能支、堅固等義。 菩薩:梵音『菩提薩』之簡稱也。『菩提』為覺,為道;『薩』為有情,為眾生。又譯作開士、高士、大士等,總名為求佛果之大乘眾生,發菩提心,行菩薩道者也。有自覺、覺他兩義:於己,則上求佛道,上求菩提以自覺;於人,則下化眾生,以菩提法覺、化眾生也。故菩薩者,有覺悟之眾生也;能覺悟眾生之眾生也。 此地藏菩薩,當年曾經在佛前許下大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佛主如來見他一片至誠,就命他鎮守陰曹地府!對枉死之鬼魂與以超度。
中國古人認為,萬物有靈,人既有屬於物質的肉身,又有超離物質肉身的魂魄(即三魂七魄)。凡人大限及至,魂魄離體,之後就會在地獄使者即鬼差的帶領下進入鬼門關,走過黃泉路,到了奈何橋,就會看到一塊名叫三生石的石頭。在人們創造神話傳說中認為,每個人的前世今生,因果輪回,緣起緣滅的故事,都被重重地刻在了這塊三生石上,因而它就能映照出每個人前世今生的模樣。
1.三途河
也叫做「三途川」。傳說中,「三途河」是生界與死界的分界線。因為水流會根據死者生前的行為,而分成緩慢、普通和急速三種,故被稱為"三途"。
就像生與死只有輪回可以跨越一樣,渡過「三途河」的方法也只有一個,那就是「三途河」上的渡船,除此之外別無他法。然而渡船是要付船費的,沒有路費的靈魂將不能登上渡船,就算登上了,也會被船夫丟進「三途河」。那些無法渡河的靈魂在輪回慾望的驅使之下,會涉水渡河,但是「三途河」的河水不但沒有浮力,而且還具有能夠腐蝕靈魂的劇毒。那些下水的靈魂將永遠沒有上岸的機會了,只能變成「三途河」里的水鬼。永遠無法轉生的痛苦和徹骨冰冷的河水使那些水鬼對其它還有輪回希望的靈魂產生了妒忌。只要有靈魂落水,他們就會一擁而上,將其拉入河底也變成和他們一樣的水鬼
2.六道輪回
六道輪回都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所求不得苦,五陰盛苦。如此,六道輪回可以說苦多於樂,所以人生是苦海也。依解脫道論來說:「戒定慧,是解脫之道,守戒的人,是威儀的意義,也是行善之本。修定的人,他的心不散亂。而有智慧的人,他可以先知先覺。所謂解脫,就是離開束縛的意思,用戒為初善,定是中善,慧為後善,如此產生禪定力求滅苦,最後才得解脫六道輪回。」
六道輪回有二項是有形的,即是「人道」和「畜生道」。
六道輪回有四項是無形的,即是「天道」、「阿修羅道」、「惡鬼道」、「地獄道」。
有形的稱為「有器」,無形的稱為「無器」。
「六道輪回圖」又名「六趣唯心圖」、「六趣生死輪」。造像來自《六趣輪回經》。刻於寶頂大佛灣南岩、龕高7.8米、寬4.8米。
龕中刻有一個直徑為2.7米的原形巨輪,名「六趣輪」。按照佛教的說法,此輪是載人於三界六道中生死運轉的車輪。輪外刻「轉輪聖王」,頭頂「三世佛」,面目丑怪,蓬頭獠牙,腳踏鰲頭,口銜輪彥,雙臂環抱巨輪,以此表示人生之「業力」不可逆轉。
六趣輪可分為四層。內層中心刻跏跌坐的卷發修行者。其左側有一隻豬,右側有一隻鴿,坐下有一條毒蛇。三種動物,分別表示愚痴、貪染、瞋「三毒」。佛教認為,人生有諸多惡業,其中尤以「三毒」為最,成為產生諸惡業的根本。故有稱為「三不善根」,列為「根本煩惱」之首。
另從行者胸部(圓心),發出六道毫光,直射輪外,將巨輪分為六份。第二層的六份就是所謂的「六道」,即六種「業力」產生的果報。
第二層正上方為「天道,刻日月繞須彌山頂,頂上有安宮殿。此道清潔光明,富麗堂皇,非人類世間所能比擬。」天道之右為「人道」,刻四人戴冠著袍,持物站立,此道為世人所居、人類之所。「天道」之左為「阿修羅道」,刻一位三頭六臂,手持諸般兵器的阿修羅像。阿修羅原本是一位驍勇善戰,百戰百勝的天神,能力同「天」。但因瞋心太重,又多怒好動,故而被攆出「天道」降至「阿修羅道」。
第二層正下方是「地獄道」,刻有漆黑的地獄門,一馬面獄卒正欲把一「罪人」扔進油鍋中。此道為眾苦聚集、悲慘至極之所。「地獄道」之右是餓鬼道,刻餓鬼手擎一人,口咬人頭。此道中的餓鬼的諸鬼中最苦的,不但常受飢餓,千年萬載難得一食,即便得了,也會立即被猛火所焚,燒成灰燼。「地獄道」之左是「畜牲道」,刻一獅一牛一馬任人驅使,互相蠶食。此道是一切動物群聚之處。
第三層造像表現了「十二因緣說」的基本內容,即展現眾生痛苦的原因和「名狀」。
第三層上方正中的小圓龕中刻一羅剎將軍。身著將服,手持寶劍,危襟電坐。以下沿反時針方向依次刻:一老者悠閑而坐,旁擺瓦輪;一猿猴結跏而坐,一漁翁撐船捕魚;一修行者靜心參禪;一對男女雙手互摩;一女子站立,想坐著的男子訴說;一母親懷抱嬰兒;一青年腳踢瓦罐,毆打老婦;一著朝服官吏面呈怒容;一孕婦;一侍者攙扶一老者;一病者;一棺材,兩位女人扶棺痛哭;兩男女並坐交談,面露愁容;一男子雙手掩面,心生悲痛;一婦女背著小孩,與男子惜別;一男子緊挽韁繩,牽馬不騎。這些造像,依次表現了「十二因緣說」中「無明、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病)死、憂悲苦惱」等人生彼此互為條件或互為因果的十二個環節。
6.瓚枯木果實
瓚枯木是在火獄底生長的一棵樹,它的花蓖,彷彿魔頭。遊魂必定要吃那些果實,用以果腹。然後他們必定要在那些果實上加飲沸水的混湯。然後他們必定要歸於火獄——假若瓚枯木的一滴液汁滴入今世的海水,必毀掉世人的生活。瓚枯木是可怕的,而它的果實卻又像罌粟般讓人慾罷不能。
7.地獄里的官名
羅酆六天
紂絕陰天宮、泰煞諒事宗天宮、明晨耐犯武城天宮、
恬昭罪氣天宮、宗靈七非天宮、敢司連宛屢天宮
地藏菩薩
十殿閻王:秦廣王、楚江王、宋帝王、仵官王、閻羅王、
平等王、泰山王、都市王、卞城王、轉輪王
其這將、臣:
首席判官崔府君、鍾魁、黑白無常、牛頭馬面、孟婆神
8.碧落黃泉
碧落:天上、天界。黃泉:地下。天上和地下。泛指宇宙的各個角落。
出 處 唐·白居易《長恨歌》:「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9.望鄉台
先到~鬼門關~然後經過黃泉路~黃泉路上有一種花~叫做曼珠沙華~也叫彼岸花~也是黃泉路上唯一的風景~過了黃泉路~就到忘川~忘川河上有一座唯一的橋叫做~奈何橋~奈何橋是過忘川河的唯一途徑~忘川旁邊有個~三生石~石頭上記載著你的前世今生~也傳說在三生石上刻上你和你愛人的名字就可以緣定三生~奈何橋盡頭有個望鄉台~望鄉台是最後遙望家鄉的地方~旁邊有個孟婆~要過奈何橋就要喝孟婆湯~不喝孟婆湯就不能過奈何橋~孟婆湯是用忘川水熬成~喝下去就會忘記今生今世~望鄉台上哭完了~喝下孟婆湯~就死心塌地的進入~陰曹地府~了~
10.孟婆湯的製作
據說孟婆湯是陰間一位姓孟的老婆婆製作的,喝下孟婆湯會將前世的所以事情遺忘。
據說孟婆製作孟婆湯的原料很簡單就是:
一碗奈何橋下的河水
兩棵忘憂草
三朵白玫瑰
可是別人做的湯水卻不可以將事情遺忘,而只有那個干癟的老婆婆做出來的才有效。
很多人都覺得很奇怪,同樣的材料卻做不出一樣的湯水。
他們都不知道孟婆湯之所以有效,那是因為湯中有孟婆的淚水!
㈧ 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十大寶物是什麼
毛公鼎
西周晚期器物。道光末年出於陝西省岐山縣。由作器人毛公(廠音)得名。直耳,半球腹,矮短的獸蹄形足,口沿飾環帶狀的重環紋。銘文32行499字,乃現存最長的銘文。
散氏盤
西周晚期著名青銅器。也叫「矢人盤」。清代道光年間出土於陝西寶雞虢川司。曾藏於乾隆內府。以其長篇銘文著稱於世。
散氏盤高圈足,左右兩耳,滿器施飾,莊重華麗。銘文鑄於盤內底上,共三百七十五字。是一件風格非常突出的作品。其書法渾朴雄偉,字體用筆豪放質朴,敦厚圓潤,結字寄奇雋於純正,壯美多姿。有金文之凝重,也有草書之流暢,開「草篆」之端。
翠玉白菜
這件與真實白菜相似度幾乎百分百的作品,是由翠玉所琢碾而成,親切的題材、潔白的菜身與翠綠的葉子,都讓人感覺十分熟悉而親近,別忘了看看菜葉上停留的兩只昆蟲,它們可是寓意多子多孫的螽斯和蝗蟲。
此件作品原置於紫禁城的永和宮,永和宮為光緒皇帝妃子瑾妃的寢宮,因此有人推測此器為瑾妃的嫁妝象徵其清白,並企求多子多孫。
快雪時晴帖
《快雪時晴帖》是晉朝書法家王羲之的書法作品,以行書寫成,現存此帖懷疑是唐代摹本,目前尚未定論。貼縱23cm;橫14.8cm ,行書四行,二十八字。《快雪時晴帖》是一封書札,其內容是作者寫他在大雪初晴時的愉快心情及對親人的問候
文淵閣本四庫全書
叢書名。清乾隆時編纂。1772年開始,經十年編成。中國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書之一,也是中國古代最大的一部叢書之一,分經、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庫。《四庫全書》今天只存3套半,其中文淵閣本原藏北京故宮,後經上海、南京轉運至台灣,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也是保存較為完好的一部)。
寒食帖
《寒食帖》是蘇軾行書的代表作。這是一首遣興的詩作,是蘇軾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所發的人生之嘆。詩寫得蒼涼多情,表達了蘇軾此時惆悵孤獨的心情。此詩的書法也正是在這種心情和境況下,有感而出的。通篇書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氣勢奔放,而無荒率之筆。《黃州寒食詩帖》在書法史上影響很大,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也是蘇軾書法作品中的上乘。
富春山居圖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紙本,水墨。始畫於至正七年(1347),於至正十年完成。該畫於清代順治年間曾遭火焚,斷為兩段,前半卷被另行裝裱,重新定名為《剩山圖》,現藏浙江省博物館。被譽為浙江博物館「鎮館之寶」。後半卷《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前半卷《剩山圖》縱31.8厘米,橫51.4厘米。後半卷《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縱33厘米,橫636.9厘米。祭侄季明文稿
《祭侄稿》全稱《祭侄季明文稿》,為三大行書書法帖之一,系中華十大傳世名帖之一。書於唐乾元元年(公元七百五十八年)。麻紙本,行書 縱28.2厘米 橫75.5厘米,二十三行,每行十一二字不等,共二百三十四字。鈴有「趙氏子昴氏」、「大雅」、「鮮於」、「樞」、「鮮於樞伯幾父」、「鮮於」等印。曾經宋宣和內府、元張晏、鮮於樞、明吳廷、清徐乾學、王鴻緒、清內府等收藏,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霽青描金游魚粉彩轉心瓶
此瓶分內外二層,外瓶通體描金施寶藍色霽青釉,瓶口處繪方形如意紋,頸部繪瓔珞連珠紋,肩部繪纏枝花卉紋並以四環修飾,腹部繪纏枝花卉紋並鏤空出四個花瓣形窗口.覆盆斜圈式底足,圖案與瓶口處相互呼應.內瓶則施白釉,飾粉彩游魚圖案.當轉動內瓶時,從外瓶鏤空處可以看到一幅池塘游魚的畫景.
定窯孩兒枕
瓷枕是我國古代的夏令寢具,它清涼沁膚,爽身怡神,頗受人們的喜愛。唐宋時期一度廣為流行,宋代定窯曾大量燒造。孩兒枕極為罕見,傳世僅三個
㈨ 中國民間故事裡的寶物
1、傳國玉璽
傳國玉璽,簡稱「傳國璽」,是秦代丞相李斯奉始皇帝之命,用和氏璧鐫刻而成,為中國歷代正統皇帝的證憑。
其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正面刻有李斯所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篆字,以作為「皇權天授、正統合法」之信物。
秦之後,歷代帝王皆以得此璽為符應,奉若奇珍,國之重器也。得之則象徵其「受命於天」,失之則表現其「氣數已盡」。凡登大位而無此璽者,則被譏為「白版皇帝」,顯得底氣不足而為世人所輕蔑。
歷代欲謀帝王之位者你爭我奪,致使該傳國璽屢易其主,輾轉於神州赤縣凡兩千餘年,忽隱忽現,終於銷聲匿跡,至今杳無蹤影,令人嘆息。
2、越王勾踐劍
越王勾踐劍(Sword of Goujian),春秋晚期越國青銅器,國家一級文物,1965年冬天出土於湖北省荊州市江陵縣望山楚墓群中。經無損科學檢測,其主要合金成分為銅、錫、鉛、鐵、硫等。花紋處含硫高,因硫化銅可防銹。
劍通高55.7厘米,寬4.6厘米,柄長8.4厘米,重875克,極其鋒利。刻有「鉞王鳩淺,自乍用鐱」八字。
3、軒轅劍
軒轅劍,傳說中的神兵,又名軒轅夏禹劍,是一把聖道之劍。由眾神采首山之銅為黃帝所鑄,後傳與夏禹。劍身一面刻日月星辰,一面刻山川草木。
劍柄一面書農耕畜養之術,一面書四海一統之策。此劍後為商湯所得。其內蘊藏無窮之力,為斬妖除魔的神劍。
4、青銅神樹
青銅神樹,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出土的文物,共有八棵,屬夏代晚期青銅器。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1986年出土於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