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厓山之後無中國」是啥典故
典故:
崖山之戰
宋蒙(元)戰爭從公元1235年全面爆發,至 1279年崖山之戰宋室覆亡,延續近半個世紀,它是蒙古勢力崛起以來所遇到的費時最長、耗力最大、最為棘手的一場戰爭。據史料 記載,公元1279年2月,南宋殘軍與元軍在新會崖門海域(今屬江門市)展開了一場歷時20 多天的大海戰,雙方投入兵力50餘萬,動用戰船2千餘艘,最終宋軍全軍覆沒,戰船沉沒 ,海上浮屍10萬,並給南宋王朝劃上了句號。
詳細解釋:
這是流傳很廣的現代一批民族主義者的觀點,並不是誰先提出來的,大家都認同而已。只是表明在外族入侵之下(蒙元消滅南宋崖山一役),中華民族文化和民族自尊心損失殆盡。
崖山之後,再無中國,這是一個爭議很大的命題。兩宋300餘年,一直都是重文抑武,在軍事上屢受外敵之辱,常被稱為「弱宋」。但全面的看待,宋朝在經濟、文化、科技、農業、工商業、手工業等諸多方面都達到了中國封建社會的巔峰,其成就超過了之前的隋唐和之後的明清,他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沒有抑制工商業的朝代,並且極力發展對外貿易。雖然不斷的納貢稱臣,但國庫歲收依然充裕,終宋一世,只爆發過幾次小規模的農民起義,這應該是有其原因的。漢文明在宋朝時候,領先世界,富有人文精神,科技發達,也具有抵抗精神,在蒙古橫掃歐亞大陸後,獨立支撐數十年。蒙古軍隊佔領中國北方時,其種族滅絕手段極為惡劣。幾乎每個城市都有屠城記錄。蒙古屠殺造成了中國北方人口大量減少,其程度令人觸目驚心。在北方有4500萬以上登記人口,而在各地屠城以後,還不到700萬,而且這個數字一直保存到元末甚至明初。不排除有幾百萬人口逃到南方,以及死於瘟疫,飢餓的人口,那麼也至少屠殺了80%以上,據記載,宋人到中原後發現,中原地區千里無人煙,白骨遍地,井裡塞滿了死屍而水不可飲。蒙古軍隊攻佔長沙時嶽麓書院的數百名書生全部壯烈戰死,但3百多年後,崇禎皇帝弔死煤山時身邊只有一個太監,更別提什麼陸秀夫般的忠臣了…..可以說中國的精英盡喪蒙元之手。此後漢文明再也沒有振作起來,市民社會的發育,新型商業經濟的發展,以及科學技術的創新都無從談起,中國喪失了最好的發展機會。雖然百年後漢人復國成功,但繼起的明王朝還是受到蠻族很大影響,大開歷史倒車,無視生命價值,抑制商業貿易。漢人在遭遇北方騎馬民族的重創後,開始變得保守,其統治階級相比較宋朝統治者而言也更殘暴,此後的數百年,面對外侮,大多數的漢人精神麻木苟且。
中國文明垂世而獨立,可以說是除西方基督教文明外最大的原創性文明,在游牧民族的入侵和打擊下,在南宋末年,崖山之戰後,整體性亡於蒙元,我們文明的發展的積累被破壞,可以說,崖山之後,已無中國。
另一種說法:
是南宋崖山一戰後,中華(這里主要指中原的漢族)民族自尊心受挫,漢族政權垮台,中華文化沒有傳承下去
具體說來:
宋蒙(元)戰爭從公元1235年全面爆發,至1279年崖山之戰宋室覆亡,延續近半個世紀, 它是蒙古勢力崛起以來所遇到的費時最長、耗力最大、最為棘手的一場戰爭.據史料記載,公元1279年2月,南宋殘軍與元軍在新會崖門海域(今屬江門市) 展開了一場歷時20多天的大海戰,雙方投入兵力50餘萬,動用戰船2千餘艘, 最終宋軍全軍覆沒,戰船沉沒,海上浮屍10萬,並給南宋王朝劃上了句號.
南宋的大臣陸秀夫在國家將要被蒙元滅亡的時候,背著年僅9歲的少帝投海而死. 為了復興宋室,一直不停奮戰, 但事到如今,已無力挽回了. 「陛下,您是大宋的正統後裔,應該斷然作出不辱沒您血統的決定.」 「我明白了,秀夫,你沒有背棄我,並且自始至終侍奉我,太感謝了!」少帝靜靜地微笑著說到.陸秀夫面對少帝這種勇敢地態度,不得不強忍住眼淚. 「陛下…」 陸秀夫背起少帝,用帶子緊緊地捆綁在一起. 「蒙古軍啊,將來有一天,繼承我們遺志的同胞,一定會征討你們的!」 就這樣,陸秀夫背著少帝,投海自盡,許多忠臣追隨其後,據說達十萬人之多.古典意義上的中國也隨之滅亡,中國第一次整體亡於游牧民族之手.
兩宋300餘年,一直都是重文抑武,在軍事上屢受外敵之辱,常被稱為「弱宋」。但全面的看待,宋朝在經濟、文化、科技、農業、工商業、手工業等諸多方面都達到了中國封建社會的巔峰,其成就超過了之前的隋唐和之後的明清,他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沒有抑制工商業的朝代,並且極力發展對外貿易。雖然不斷的納貢稱臣,但國庫歲收依然充裕,終宋一世,只爆發過幾次小規模的農民起義,這應該是有其原因的。漢文明在宋朝時候,領先世界,富有人文精神,科技發達,也具有抵抗精神,在蒙古橫掃歐亞大陸後,獨立支撐數十年。這段恐怖的時期,大量的人死於屠殺,死於瘟疫,死於戰亂,北方中國的人口下降了80%,南方中國的人口則下降了超過30%,整個中亞幾乎成為了無人區和荒漠,中東地區先進的灌溉系統受到完全破壞,雖然蒙古人客觀上幫助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但是他們沒有絲毫人性的殘忍的惡行,是整個世界史上所罕見的,比之日本人入侵中國的暴行更甚百倍,日本人至少知道保護中國文明和文物,也不會每城必屠。蒙古人當時的行為就如成吉思汗自己說過的:「人生最大的樂趣是把敵人斬盡殺絕,搶奪他們所有的財產,看著他們親屬痛哭流淚,騎他們的馬,強奸他們的妻子和女兒。」。
南宋的滅亡是中國的歷史發生的重大的轉折,不僅僅是漢族政權的徹底滅亡,更標志著在南宋時期得到長足發展的工商業、高科技、農業、科舉與世族相結合的官僚制度、開始受限的皇權、先進的政治制度等等都中斷了,文明相對落後的蒙古人統治的元朝開始實行封閉、保守、輕工商業和更加集權的制度,並正式以程朱理學為科舉的主要內容和政府的官方思想,雖然百年後漢人復國成功,但繼起的明王朝還是受到蠻族很大影響,大開歷史倒車,無視生命價值,抑制商業貿易。漢人在遭遇北方騎馬民族的重創後,開始變得保守,其統治階級相比較宋朝統治者而言也更殘暴,此後的數百年,面對外侮,大多數的漢人精神麻木苟且。 明太祖朱元璋繼承和加強了元朝的各種制度,而禁錮的文化思想、落後的社會制度和政治制度在同為異民族統治的清朝達到了最高峰,直到鴉片戰爭。
② 為什麼是南宋之後再無中國
1、崖山之戰後南朝隨少帝和陸秀夫投海自盡的文人義士逾十萬之眾,被元蒙屠滅的遠超此數,傳統漢文化的傳承者(彼時北地漢人已被遼、金、元蒙統治數百年幾不可能沿革)幾乎滅絕,氣節已在崖山戰後大多投海。
2、元蒙時期人分四等「蒙人、色目人、漢人(北地包括漢人在內的各類民族)和南人(南宋的孤臣遺民)」,百年的統治令氣節已隨生活與生存的環境壓力逐漸淡化,「仰承鼻息」成為了彼時文人不得已的生存之道,氣節在生存面前蒼白無力得只能苟延著。
3、盡管朱元璋、張士誠、陳友諒起兵反元但所依靠的還是土豪大族,真正的士族已不成氣候,所以自明以來文人士族多為官家的家奴族仆,氣節也逐漸被奴化,至清代更是發揮到極致,氣節只能暗地裡殘喘著。
4、宋代的政治風氣很是開明,「不以言獲罪,不因文入獄」是宋代特別是北宋時期皇帝以及執政的官宦集團秉持的觀點,所以即便是如蔡京這般奸臣對其政敵如趙挺之等也只是將其從政治上打倒而不會從肉體上消滅,所以即便是御史台的言官「大逆不道」地參劾君上官家或者執宰丞相,被參者也只是輕的一笑而過、聞過則喜的還會知錯即改,重的不過被謫貶或者被逼致仕,但幾乎從不會害其性命更遑論「誅滅九族」了,當然,「謀逆」除外。但,至元朝以後特別是明清,「政敵」稍有不慎便九族株連一同演出人生悲喜劇,眾文人們為自保也不敢堅定立場,「明哲保身」是金科玉律,「門前雪和瓦上霜」的辯證關系被發揮到極致,氣節被官場政治抹去了稜角。
5、利益的糾葛使得文人逐漸有了自己的圈子和相互依存的團體,便是我等常說的「利益集團」,當這一個個代表不同觀念、不同利益、不同生存方式的集團把思想和觸手遍布整個社會時,文人的氣和節便分解開來,或有氣而無節、或有節而無氣,真正能體現氣節真義的在「5·4」之前十隻一二,反倒是尋常百姓普羅大眾面前挺起脊樑的闊如星辰,所以欣賞「仗義每多屠狗輩」,此言非貶,乃內心贊頌之語,氣節,被那些文人們嗤鼻睨視的碌碌百姓用熱血和脊樑保存和傳承了下來。
③ 「宋後無中國,元後無中華」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宋亡之後再無中國,明亡之後再無華夏
大宋帝國的哀歌:
宋朝的滅亡,絕對不是簡單意義上的改朝換代;而是中國第一次亡國。有興趣的可以查『崖山之後無中國』這句話,真是血淚斑斑的警句。
宋朝覆亡,厓山海戰中國整個精英階層全部殉國,一脈相承數千年的中華文明由此產生斷層,其影響深遠延續至今。
崖山之後,再無中國,這是一個爭議很大的命題。兩宋300餘年,一直都是重文抑武,在軍事上屢受外敵之辱,常被稱為「弱宋」。但全面的看待,宋朝在經濟、文化、科技、農業、工商業、手工業等諸多方面都達到了中國封建社會的巔峰,其成就超過了之前的隋唐和之後的明清,他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沒有抑制工商業的朝代,並且極力發展對外貿易。雖然不斷的納貢稱臣,但國庫歲收依然充裕,終宋一世,只爆發過幾次小規模的農民起義,這應該是有其原因的。漢文明在宋朝時候,領先世界,富有人文精神,科技發達,也具有抵抗精神,在蒙古橫掃歐亞大陸後,獨立支撐數十年。蒙古軍隊佔領中國北方時,其種族滅絕手段極為惡劣。幾乎每個城市都有屠城記錄。蒙古屠殺造成了中國北方人口大量減少,其程度令人觸目驚心。在北方有4500萬以上登記人口,而在各地屠城以後,還不到700萬,而且這個數字一直保存到元末甚至明初。不排除有幾百萬人口逃到南方,以及死於瘟疫,飢餓的人口,那麼也至少屠殺了80%以上,據記載,宋人到中原後發現,中原地區千里無人煙,白骨遍地,井裡塞滿了死屍而水不可飲。蒙古軍隊攻佔長沙時嶽麓書院的數百名書生全部壯烈戰死,但3百多年後,崇禎皇帝弔死煤山時身邊只有一個太監,更別提什麼陸秀夫般的忠臣了…..可以說中國的精英盡喪蒙元之手。此後漢文明再也沒有振作起來,市民社會的發育,新型商業經濟的發展,以及科學技術的創新都無從談起,中國喪失了最好的發展機會。雖然百年後漢人復國成功,但繼起的明王朝還是受到蠻族很大影響,大開歷史倒車,無視生命價值,抑制商業貿易。漢人在遭遇北方騎馬民族的重創後,開始變得保守,其統治階級相比較宋朝統治者而言也更殘暴,此後的數百年,面對外侮,大多數的漢人精神麻木苟且
中國文明垂世而獨立,可以說是除西方基督教文明外最大的原創性文明,在游牧民族的入侵和打擊下,在南宋末年,崖山之戰後,整體性亡於蒙元,我們文明的發展的積累被破壞,可以說,崖山之後,已無中國。
時常想,古中華遺風,究竟會有何等的團結與彪悍,連相對柔弱的南宋,都有十萬軍民自發跳海殉國,這樣的氣節,何時能再次擁有?
南宋滅亡的時候,日本「舉國茹素」來哀悼大宋的滅亡。元世祖忽必烈因日本此舉,且倭主不來朝貢,造大船7000艘往攻,結果船隊被暴風雨所摧毀,日本人從此將此風稱為「神風」。二戰中「神風敢死隊」 即出自這個典故。明亡後,朝鮮和日本認為中國已亡,日本從此蔑稱中國為「支那」。明治維新後,自認為華夏正統的日本曾打著「攘夷主義」的旗號發動甲午戰爭等對清戰爭。唐、宋、明時作為對中國文明衷心傾倒的兩個附屬夷國,日本和朝鮮至今因還因宗主國文化淪喪而對中國存有偏見。
崖山之後,再無中國
——崖山海戰紀念日:夏歷二月初六 宋祥興二年(1279)
南宋祥興二年(元至元十六年)正月,張弘范兵至崖山。南宋殘軍與元軍在崖門海域展開歷時20多天的大海戰,雙方投入兵力50餘萬,動用戰船2千餘艘,最終宋軍全軍覆沒,南宋滅亡。
二月初六日晨,崖門海域風雨交加,元軍發動總攻,宋軍血戰至黃昏,最終戰敗。太傅張世傑護楊太後突出重圍,左丞相陸秀夫攜少帝突圍無望,遂杖劍驅妻子入海,並背負年僅九歲的少帝趙昺蹈海殉國。大宋後宮及群臣也紛紛投海殉國,七日,「浮屍出於海十餘萬人」。楊太後聞趙昺死,赴海死,張世傑葬之於海濱,亦投海殉國。宋遂亡。
④ 「崖山之後再無中國,明亡之後再無華夏」,為什麼這么說
南宋崖山海戰來之後,南宋源覆滅,中華國土落入少數民族手中,元朝建立了新朝代;明代葬送在末代皇帝崇禎手中,雖然李自成打入京城,但最後還是滿族奪得天下,自此,中華疆土再次落入非漢族手裡,華夏覆滅。這兩句話,其實就是漢族統治中國的兩個終結點,對華夏歷史,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南宋雖然在政治、軍事方面不濟,但在文化上,卻達到了相當大一個高度。蒙古族打入京城,奪得宋朝的天下之後,漢族文化成了最低等的文化,漢族人都只能苟延殘喘。小時候在歷史書里就讀到過,元朝的統治者將人民劃分為很多等,其中蒙古族的是上等人,而漢族人則是下等人。
看《倚天屠龍記》的時候,深刻感受到了這一點。趙敏的身份是蒙古族的大元帥汝陽王之女,身份顯赫。在劇中,漢人的地位都低人一等。當漢人淪為下等人的時候,中國也就不復存在了。
明代在中國歷史上也是一個重要轉折點,明代之後,中國再次由少數民族統治,而漢族再次淪為社會地位低下的種族。滿族給中國帶來了新朝代,新文化,但也抹去了華夏的印記。所以所,明亡之後再無華夏。
⑤ 為什麼說宋亡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
崖山之後,已經沒有傳統中國了
「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天水一朝」,這是陳寅恪的話.李約瑟:宋代是中國」自然科學的黃金時代.」唐代是中世的結束,而宋代則是近世的開始.」謝和耐(Jacque Gernet): 宋代是」中國的文藝復興.」既然這是文藝復興,那麼這樣的復興為什麼在後來終止了呢?
為什麼沒有如歐洲發生的那樣走上持續復興道路並進而走向新興資本主義道路? 歷史在我眼前漸漸模糊,彷彿永遠也看不清他的真正面目.一聲嘆息.
趙匡胤向後周的孤兒寡婦下手篡奪江山的時候,絕對想到了他的子孫也會面臨這種局面的可能性,因而在制度上作出了種種安排,以防止體制內異己力量的崛起.趙匡胤採取了種種加強中y集權的政治,經濟和軍事措施, 概括言之無非 崇文抑武.其軍事機構疊床架屋,一二年內駐外軍隊即換防,其領軍將領亦定期更換,使」兵無長帥,帥無長師」,然而卻生了另外一個弊端,即」將不知兵,兵不知將」,埋下日後抵抗北方游牧民族入侵迭遭失敗之伏筆;
三,文官領軍,文人固然少有倚兵自重之心,但是在周邊群狼環伺的情況下,仍然不敢重用武將,則是自尋死路.有宋一代,作為武人,其境遇是比較凄慘的,上頭猜忌不說,民間也漸生鄙視之心,」好男不當兵」的俗語大概就是那個時候流行起來的.
可能是成熟文明的通病吧,社會精英都聚集到文人那邊去了,從事文學,歷史,科技或者官員的工作的人的待遇和前途要遠遠好過於做一個職業軍人.如果宋人了解今日執z集團的文宣手段,他們一定可以鼓起更大的聲浪大肆宣傳」十三年來的成就無與倫比,實現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雲雲.
宋代是中國古代經濟、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光輝燦爛的時代,諸如天文學、數學、醫葯學、機械學、火葯、指南針、活字印刷術、造船技術等方面成果累累. 文學、史學、哲學和藝術也發展到新的高度.當時涌現出眾多的科學家、發明家、史學家、哲學家、文學家、畫家和詩人. 四大發明中的指南針、火葯、印刷術就產生於這一時期.《太平御覽》和同時編纂的史學類書《冊府元龜》,文學類書《文苑英華》和小說類書《太平廣記》合稱為」宋四大書」.
1078─1085年,宋朝的《埤雅》中,對265種動植物作了解釋(陸佃).
1163年,中國宋朝已開始金魚家化的遺傳研究.十三世紀,宋朝發表《洗冤錄》,內容是屍體檢驗的各種方法,對於普通的城市小市民而言,宋朝是一個適合居住的時代.州橋夜市煎茶斗漿,相國寺內品果博魚,金明池畔填詞吟詩,白礬樓頭宴飲聽琴,一座汴梁城中,處處皆是」情調」.
南宋都城臨安是當時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從浙江及其他州郡前來的貨船,絡繹不絕.此外,平江、建康、鄂州、江陵等沿江城市,手工業和商業都很發達.墟市則比北宋更加普遍,僅廣東一路就有墟市八百個,它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商業的繁榮.
南宋國內貿易比較發達.南宋政府在淮河沿岸及西部邊地設立市場,稱為榷場.除榷場外,民間私下交易的數量極多.在今吉林、內蒙古等地的墓葬中,均曾發現南宋湖州製造的銅鏡.在內蒙古西部黑水城遺址中,也曾發現福州刻印的書籍.至於景德鎮和龍泉的瓷器,更是遍及全國.
南宋的海外貿易也超過北宋.
高宗末年,市舶收入歲達200萬貫,超過北宋治平年間歲入63萬貫的兩倍多.由於商業和對外貿易的發展,貨幣鑄造供不應求.在對外貿易中,銅錢又大量外流.
紙幣日益代替銅錢,成為主要的交換手段.而宋朝的土地政策亦加速了這一進程,宋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不抑商的朝代,成功的發展了工商業,不僅僅吸收了大量農村勞動力(僅信州鉛山的一個銅鉛礦就常雇有十餘萬礦工,日夜開采),更重要的是促進了社會經濟,生產力的飛速提高.他那發達的經濟、雄厚的經濟實力和因發達的經濟而產生的新階層和新思想,都在預示著質變將要到來.
中國將向一個新的高度跨越.但這個高度不是資本主義,但應該更合適中國.雖然,不如西歐那樣因邦國林立的競爭帶來的所謂的公民社會,以及羅馬法的立法的精神,但是宋王朝的市民社會確實發展到了一個比較發達的階段.
宋的農業
宋金並立時期,南方的水利事業大大超過北方
南宋時,植棉區已不限於兩廣和福建,逐漸推廣到長江和淮河流域.由於經濟作物的逐步推廣和商品經濟的發展,在宋代特別是南宋,無論在官田上或私田上,採用貨幣折租的形式也有所增多.
宋朝時對外貿易
宋代政府不遺餘力地發展對外貿易.最初指定以廣州、明州、杭州為外國貿易港,並在這些港口設置」市舶司」,處理征稅與管理對外貿易的一切事務.
宋代對外貿易輸出中,最大宗的是陶瓷器,南宋,龍泉青瓷器的燒制技術,已經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在中國陶瓷史上是一個輝煌的時期.龍泉的青瓷大都在泉州出口,由中國或外國商船運輸到海外去,然而以上種種在游牧的蒙元入侵後被完全毀壞,這個可憐的處於中國式封建文明的最高階段的社會的發展嘎然而止,蒙古人的來到,殺死了一半的中國人,剩下的另一半為他們種地,做工,提供奢侈品.
處於種族隔離的藩籬之下,成為蒙元帝國治下最下等的一類人,帝國的統治階層在九十五年的統治中,基本上沒有接受漢文化,帝國上層的官方語言顯然不是漢語,帝國上層內部對於大量接受漢族中國人進入政府的前景顯然是恐懼的,所以後來又取消了這種中國式的文官選拔制度.
帝國對數量眾多的中國人始終是持懷疑,排斥的態度,除了提供糧食和其它維持社會生活正常運轉所必須的生活用品以及提供賦稅.似乎蒙元帝國的蒙古統治者無法發現漢人的其它價值,而且熱愛自由的中國人的反抗也是此起彼伏,所以蒙古人抑止不住喜歡殺人的野蠻本性,定期屠戮中國人.在海邊,蒙元軍隊把一隊隊百姓定期扔到海里喂魚,在內陸地區,蒙元在各個路口設卡,盤查百姓,發現所謂」趙,張,王,李」四大姓漢人就拖到一邊殺了.
這種酷政只是在擔心激起更大民變的情況下才被取消.這方面的不良記錄可以一直追溯到蒙元開國時,就有蒙古統治者提出殺光漢人的對策,只是在漢化的契丹人耶律楚才的委婉勸說下才停止這個動議.而耶律楚才只能使用這樣的理由:試問殺光所有的中國人,誰來為我們種地?我們向誰收稅?
蒙古人兩手空空來到中國,將中國人民作為他們的電池,寄生在中國土地,最後中國人復國成功,蒙古人最後兩手空空回到草原故地.他們身入寶山而什麼也沒有得到,這也是一個絕妙的諷刺,他們對待中國人的殘酷殺戮態度也使得他們和中國人始終對立,命中註定這個寄生的帝國無法長期騎在中國人頭上.
南宋徹底滅亡,一段中國文明也隨之滅亡了.由於中國軍民英勇抵抗了幾十年,蒙古貴族不得不採用了停止種z滅絕和野蠻搶劫,召納漢奸的手法來獲得更多的利益.這樣才使得中國南方地帶的人民沒有遭到象中亞、中國北方和四川那樣的種族滅絕的慘禍.中國南方地區沒有遭到中國北方那樣的徹底毀滅,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過去的繁榮.中國沒有被蒙古破壞乾凈,是中國人民英勇抵抗的功勞,絕不是蒙古強盜慈悲心軟的功勞. 馬可波羅在中國見到的繁榮,是蒙元沒有破壞干凈的結果,而絕不是象今天某些顛倒黑白的歷史學家說的那樣,是蒙元帝國治理的結果.
漢族人民在蒙元時代遭受的巨大苦難
阿拉伯歷史學家伊本-阿-阿特在描述蒙古侵入中、西亞地區時曾經說:」歷史上從來也沒有發生那麼可怕的事,哪怕是接近這樣的災難也沒有....人類哪怕到了世界末日,也再不可能看到其它類似的災難了....即使是對抗救世主的惡人,也不過是消滅那些反對他的人.還會饒恕跟隨他的人.然而,這些(蒙古)人對任何人都沒有一點伶恤,他們殘酷地殺害了婦女、男人和兒童,甚至切開孕婦的肚子,把裡面沒有出生的嬰兒殺死.」
在蒙古帝國征服中國的過程中,至少造成了6000萬人民的死亡,更不知道有多少人民被掠奪成為奴隸,有多少婦女慘遭強奸後被殺害.這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時期.
即使在日本侵略中國期間,瘋狂的燒、殺、掠、搶,在南京大屠殺一次就殺害了30萬-50萬無辜的百姓,也沒有象蒙古帝國系統的種族滅絕那樣惡劣.游牧的牧民們接受現代文明前,兒子可以收繼父親的妻妾,殺掉無用的老人,部落之間為了爭奪水源和草場互相斫殺,也就是說他們還處於野蠻人的階段,草原上人口的增長始終緩慢.
在漢文明地區的漢人已經發展出社會分工,農工士商各安其位,不斷創造財富,在耕地上手創自己幸福的生活.然後漢文明地區富裕繁榮與游牧文明地區形成了巨大差別,牧民們在生存的壓力下,開始嘗試掠奪漢區,有時成功,有時失敗,而且漢區人民的反擊也是很厲害的,有時能千里出擊,掃盪梨庭,所以有勒石燕然,封狼居胥的故事.牧民們發現各部落聯合起來搶劫可能更有成功的把握,於是形成了部落聯盟,把矛頭指向了南方,這個時候漢文明的惡夢開始來到了.
騎馬的牧民們先後形成了好幾次聯合的搶劫,最大的一次當屬蒙古人的聯合,這一次他們成果豐碩,幾乎整個歐亞大陸成為他們的獵場.漢文明成了他們手中最大,最精緻的獵物,這個時候的漢文明在宋王朝時期.
崖山之後,宋朝滅亡,中國可以說已不存在,當然,文化還是艱難的在民間存在著,游牧的蒙古人基本上不接受漢化,漢人卻面臨著胡化的危險.作為中國人,我們在反省歷史上各漢族農耕王朝施政得失,政治制度清明或黑暗的時候,不應該斤斤計較各漢族農耕王朝的種種缺失,卻忘記這是我們農耕文明與游牧文明之間你死我活的種族的戰爭,不然我們的祖先費那麼大氣力在文明的邊疆地帶修建長城干什麼?是為了更好的壓迫我們國內的人民嗎?顯然不是,是為了抵禦年年南下掠奪人口和財產的騎馬民族.這些騎馬民族殺死成年男子,掠奪婦女
當然,反省自身的制度也是必須的,漢族人內部的改朝換代是屬於文明內部的自我升級改造,而游牧民族對漢區的入侵純粹為了掠奪而已.漢文明在宋朝時候,領先世界,富有人文精神,科技發達,抵抗也最強烈,最後一個亡於蒙古巨獸.此後漢文明再也沒有振作起來,市民社會的發育,新型商業經濟的發展,以及科學技術的創新都無從談起,我們喪失了最好的發展機會.
雖然一百年後漢人復國成功,繼起的明王朝開始時還是受到蠻族很大影響,大開歷史倒車,無視生命價值,大殺名臣,廷杖士大夫,夷人九族,無復宋王朝尊重生命價值,尊重言論自由,以及不抑制商業,重視對外貿易的傳統,漢人在遭遇北方騎馬民族的重創後,開始變得保守和並執行閉關鎖國政策,其統治思想更趨保守.其統治階級相比較宋朝統治者而言也更殘忍好殺,視人命如草芥,恰是漢人復國與蒙古人殘酷斫殺過程中,習得了對手的野蠻習氣,敵我生死作戰的大環境下,已沒有了中間地帶,非我即敵,因此對待不同意見的寬容已大不如沒有遭遇整體性亡國的宋.
中國的精英盡喪蒙元之手,因為敢於抵抗的人都犧牲了.大屠殺使漢人精神麻木,喪失了固有的仁慈精神,使經歷了大屠殺後剩下的人麻木苟且.以一個普通中國人的感覺而言,宋朝留下了燦若群星的文人,官員,名臣大將隊伍,他們一個個面目豐滿,個性獨特,亦可以讓我們感受到宋的獨特性,秦觀,周邦彥,歐陽修,晏殊,李清照,司馬光,沈括,王安石……這些名字即使對今天的中國人而言,也是如雷貫耳.更不用說,水滸中的人物,好像都不是貧窮農民,大都是小市民,軍官,流浪漢,地主或者是政府公務員等,宋的社會空間的擴大在小說中亦有間接反映.整個蒙元,恐怕只有<竇娥冤>了入選課本了.也許中國的命運正如竇娥那樣吧,希望這樣的悲劇不再重演.
⑥ 元朝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這句話什麼意思
宋後無中國,元後無中華。大概意思就是那時候沒有民族大融合。不然為什麼岳內飛是民族英雄呢容。如果元朝當時大融合了那就不能叫民族英雄了。所以元朝控制了整個中國,其實在當時來看中國已經亡國了。但是中國強大的同化能力把他們同化了,最後融入了中華民族。那個華夏也是如此。這樣說你就好理解了
⑦ 為何會說「元朝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
在我國現代歷史上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說元朝之後再也沒有中國,明朝滅亡之後就沒有華夏民族了。於是有小夥伴好奇為什麼會有這樣子的說法流傳開來?這其實是因為在南宋末年到元朝建立政權這個期間出現了文化斷層。我們都知道元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異姓外族建立的政權,它讓中國自身成長所形成的高度經濟政治科技文明中斷。
三、漢文化的包容性其實標題中所說的元朝之後再也沒有中國這句話是具有片面性的,雖然元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少數民族建立的朝代。但是它也體現了我國漢族文化強大的包容性。至於後面明亡之後再無華夏,完全是跟第一句相對應。
⑧ 為什麼說 宋亡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
宋亡之後無中國,又稱「崖山之後無中國」,與「明亡之後無華夏」一句並列,是一種歷史學論調。
其認為標志著宋亡的崖山海戰導致傳統的漢民族中央政權首次被少數民族政權所完全取代。部分人將其解釋為對漢族政權滅亡的哀傷;另一部分人則解讀為崖山之後就沒有中國了,更進一步認定漢族早已死亡。
「崖山之後無中華」原本出自南明遺民的詩句,以崖山海戰比喻南明敗亡,哀嘆山河破碎,神州陸沉。這句話與日本京都學派無關,也與其他日本學者或中國近代排滿的革命者無關。
(8)歷史上說什麼之後再無中國擴展閱讀:
先秦華夏
先秦的華夏僅僅用來代指魯、晉、齊、鄭、蔡、衛等「王之支子母弟甥舅」諸國 ,再加上行周禮與臣服於周朝的宋、陳等異姓諸侯。不守周禮又稱王的吳國雖是「周之胄裔」,也被視為蠻夷;作為軒轅黃帝之子少昊的後裔,郯國一時被視為「中國」,一時被視為「四夷」。
陸終的後裔邾國及軒轅黃帝的後裔莒國也曾經被魯國視為「蠻夷」,而與魯國同屬姬姓王族的晉國則可以被視為「兄弟」。
到了戰國時期,楚、趙、魏、韓、齊、燕六國及秦國都被視為「諸夏」及九州(華夏)的組成部分 。
自漢代以後,「華夏」成為漢民族的別稱,同時也是漢地的別稱 ,而「華人」一詞在狹義上是指漢族 。
作為名山大川的四瀆五嶽五鎮也是在九州(華夏)的范圍之內 。
四瀆∶黃河、濟水、淮河、長江。
五嶽∶東岳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 、北嶽恆山、中嶽嵩山。
五鎮∶東鎮沂山、西鎮吳山、南鎮會稽山、北鎮醫巫閭山、中鎮霍山。
華夏的地理范圍萌芽於先秦,其地理范圍自漢武帝以後穩定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