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最早的一套歷史地圖是
公元3世紀西晉裴秀用「制圖六體」繪成的《禹貢地域圖》,是見於記載的內最早的中國歷史地圖。它是容一部普通歷史地圖集,表示從傳說中的大禹時代至西晉初年的歷史地理概貌。
成圖略晚的杜預《春秋盟會圖》,則是最早的古今對照的專門歷史地圖。
唐貞元十七年(801)賈耽製成的《海內華夷圖》廣三丈、高三丈三尺,內容上溯《尚書·禹貢》、下及當代,范圍包括唐朝版圖及其鄰國。它是首創「古墨今朱」雙色注記法的歷史地圖。上述地圖惜已失傳。
北宋稅安禮繪成的《歷代地理指掌圖》44幅,始於帝嚳,迄於北宋,至今尚有宋、明刊本流傳。這是中國現存的最早的歷史地圖集。
B. 最早的地圖是哪個朝代說一說地圖的歷史
中國有記載的最古老的地圖是4000年前夏禹的九鼎。九鼎是當時統治權力的象徵,在鼎上除了鑄有各種圖畫外,還有表示山川的原始地圖。已保存下來的最古老的地圖是河南安陽花園村出土的《田獵圖》和在雲南滄浪縣發現的巨幅岩畫《村圩圖》,距今已有3500年歷史。而現存發現最早的平面地圖是在河北省平山縣戰國時期中山國都城遺址中發現的《兆域圖》(宮堂圖)。它是一幅墓地設計的平面地圖,除繪有「宮」、「堂」、「門」等規則圖形外,還有文字與距離數字,刻繪相當精細,充分說明那個時期我國已有較高的地圖製作水平。
地圖的起源,有人推測比文字的起源還要早。因為原始地圖跟圖畫一樣,把山川、道路、樹木如實地畫出來,是遠古人類外出狩獵和勞作的指南。
我國春秋戰國時期地圖已廣泛用於戰爭和國家管理,秦漢以後損失嚴重。西晉時,中國出現了一位著名的地圖專家裴秀。出於政治和軍事需要,裴秀領導和組織編製成《禹貢地域圖》18篇,這是中國和全世界見於文字記載的最早的歷史地圖集。 裴秀在地圖學上的主要貢獻,在於他第一次明確建立了中國古代地圖的繪制理論。他總結我國古代地圖繪制的經驗,在《禹貢地域圖》序中提出了著名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制圖理論——「制圖六體」,成為我國明代以前地圖制圖學理論的基礎,一直影響著清代以前中國傳統的制圖學,在我國和世界地圖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19世紀中葉以前,人們認為地圖就是「地球表面在平面上的縮寫」,或者說成 「地球在平面上的縮影」。這個定義很簡單,容易被大多數人理解,但不準確、不全面。因為這個定義也適用於其他圖像,比如風景油畫、風光照片、航空照片或者衛星照片。它沒有充分表達出地圖區別於其他圖像的特性。
隨著地圖應用范圍的擴大和地圖科學的發展,人們對地圖有了更深入了解,對地圖下了更准確的定義,即:地圖是依據一定的數學法則,採用地圖語言,經過制圖綜合來表示地球表面的圖形。這個定義概括了地圖的三個特性:有一定的數學法則、運用地圖語言來描述、經過了制圖綜合。地圖所具有的這三個基本特性,是其他影像、圖畫、文字都不可能同時具備的。
現代社會中,地圖的種類更加豐富,地圖的使用也日益普遍。我們在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中,經常接觸到各種各樣的地圖。除了常見的紙質地圖、特型地圖(如塑料立體地圖、地球儀等),還有電子地圖、多媒體地圖、網路地圖等。
不管是傳統的紙質地圖、特型地圖,還是電子地圖、多媒體地圖、網路地圖,都是地圖的不同表現形式,它們所具有的地圖的三個基本特性是不會改變的。
每一幅地圖都包含著大量的地理信息,利用點、線、面的組合,可以形象地表示地形、河流、湖泊、交通線、城鎮等有形事物,也可以表示境界、經緯線、等溫線等無形現象。對這些點、線、面組成的符號的解釋就是圖例。符號系統和注記構成了地圖獨有的語言。用地圖語言表示地理事物,比其他語言、文字、電碼等更直觀。
C. 歷史上第一張中國地圖是何時誕生何人繪制
中國第一張真正意義的全國地圖:《秦地圖》。秦始皇滅六國、統一九州後,一張真正意義上的「中國地圖」出現,「大中國」版圖從此形成,這就是《漢書·地理志》中記載的《秦地圖》。
在秦始皇統一六國前,秦國已有較高的地圖繪制水平。1986年,在甘肅天水北道區黨川鄉一號秦墓考古中,發現了一套秦國地圖。這套地圖共七種,繪制在四塊木板的兩面,統稱為《放馬灘秦墓地圖》。
《秦地圖》對後世全國地圖的繪制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漢代及其以後歷代中國疆域都是在《秦地圖》版圖上變化出來的。西漢時的全國地圖叫《輿地圖》,據《後漢書·馬援傳》,「前披輿地圖,見天下郡國百有六所。」
在中國歷史上,曾出現過不少「全國地圖」,歷朝歷代不同時期還有不同的版本。
但有三張地圖影響最大:一是《九鼎之圖》,這是傳說中的第一張全國地圖,「大中國」概念誕生;二是《秦地圖》,這是第一張真正意義的全國地圖,「大中國」的版圖形成;三是《十道圖》,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張全國性測繪地圖,「大中國」疆域走向精準。
《九鼎之圖》又稱《山海圖》,其文便是現今尚存的《山海經》。繪圖界認為,《山海經》應該是先秦地圖科學測繪的一項重要成果。
秦始皇滅六國、統一九州後,一張真正意義上的「中國地圖」出現,「大中國」版圖從此形成,這就是《漢書·地理志》中記載的《秦地圖》。
唐朝全國地圖《十道圖》是在這一背景下繪制出來的,依各州定期報送的地圖進行繪編,作為中央政府實施各種政令的依據。
D. 最早的地圖和地圖歷史
在文字尚未出現時,地圖就已進入人類的視野,其中最早的地圖在公元前6200年於土耳其地區出現。
15世紀時從13世紀原稿復制的世界地圖,是首次描繪出北美洲海岸的地圖在現今世代,我們傾向覺得地圖是理性及科學的產物,其實地圖本身也有神秘的一面。古代地圖,尤其是在未知的領域中,常常跟非科學的宇宙觀結合來表達人於宇宙的關系。
例如:中世紀的「TO地圖」把耶路撒冷描繪成世界的中心,把地球當作耶穌的軀體。此時的地圖沒有經緯網和比例尺,科學實用價值喪失。相反地,地中海人的航海地圖卻是非常准確。
1568年,荷蘭制圖學者墨卡托創立了正軸等角圓柱投影。這個投影將等角航線繪制為直線,因此至今還在海圖制圖時使用。
(4)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地圖是擴展閱讀:
中國最早的地圖:
1700多年前,西晉人裴秀主編完成《禹貢地域圖》18篇,它是中國目前有文獻可考的最早的歷史地圖集,也是世界上迄今為止最早見諸文字記載的歷史地圖集。
在序言中提出了繪制地圖的6項原則,即著名的「制圖六體」,為中國傳統地圖(平面測量繪制的地圖)奠定了理論基礎,裴秀因此被稱為中國傳統地圖學的奠基人。
李約瑟稱他為「中國科學制圖學之父」,與歐洲古希臘著名地圖學家托勒密齊名,是世界古代地圖學史上東西輝映的兩顆燦爛明星。
「制圖六體」是:一曰分率(比例尺),用於測定地區的大小;二曰准望(方向),用於確定各地物的方位;三曰道里(距離),用於確定道路的理程;四曰高下(高取下,取下為水平直線距離);五曰方邪(方取斜,取斜為直線距離,六曰迂直(迂取直,取直為直線距離)。
這六項原則歸納起來也就是現代地圖學所論述的比例尺、方向和距離3要素,說明繪制地圖必須制定比例尺,測出地物之間的方向,並求得各地物間的水平直線距離。
裴秀還指出這「六體」的作用和相互關系,他認為,六體必須綜合運用,互相參考,否則就不能正確繪制出反映實際地貌的地圖來。裴秀提出的這些制圖原則,是繪制平面地圖的基本科學理論,為編制地圖奠定了科學的基礎,它一直影響著清代以前中國傳統的制圖學。
E. 有歷史記載的中國首個地圖出於那個年代
現存最早的地圖,是1973年底在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中發現的三幅繪在帛上的地圖:一幅地形圖、一幅駐軍圖和一幅城邑圖。它們距今已有二千一百多年,不但是我國、也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以實測為基礎繪制的地圖。
1986年從甘肅天水放馬灘秦墓出土的7副地圖,經過專家多年研究和考證,成圖年代得到確定,從而成為迄今為止我國最早的實物地圖。
放馬灘地處中國秦嶺山脈中部,屬甘肅省天水市北道區黨川鄉。秦漢時期,放馬灘水土豐美,自然環境優美,因而成為墓葬之地。據考證,秦嶺山脈的四道嶺山坡上共有歷史遺留下來的100多座秦漢墓葬,這些墓葬呈扇形分布,墓群集中,且保存情況較好。
記者近日從甘肅省文物局獲悉,1986年,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放馬灘古墓葬群的13座秦墓和1座漢墓進行了考古發掘,共出土文物400多件,其中有戰國秦木板地圖、竹簡和西漢初期紙繪地圖等重要文物。其中一號秦墓出土的7副地圖以其時代早、保存完整於1994年被定為國寶級文物,並引起了考古學家、歷史學家的關注。
甘肅省考古所研究員何雙全對這批木板地圖進行了深入研究和考證,確定了其成圖年代為秦始皇八年(公元前239年)。國家測繪局進一步考證後認為,它們比我國經實測保存至今的最早的傳世地圖——西安碑林中的《華夷圖》和《禹跡圖》早1300多年,比1973年湖南長沙馬王堆出土的西漢圖約早300年。
據何雙全介紹,這些地圖均是用黑線繪制在4塊大小基本相同的松木板上,圖形比較清晰、完整。這個地圖反映了戰國時期秦國所屬的行政區域、地理概貌和經濟概況。地圖中有關地名、河流、山脈及森林資源的注記有82條之多。令人驚嘆的是,今天渭水支流以及這一地區的許多峽谷在木板地圖上仍可以找到,並與《水經注》一書的記載相符。圖中標明的各種林木,如柏、楠、松等,同現在渭水地區的植物分布和自然環境也基本相同。
有關考古專家和歷史專家認為,這批秦代木板地圖為研究中國先秦發達的地圖學文獻資料提供了實物佐證,把我國地圖繪制史又提前了幾百年,是研究我國地圖繪制技術的珍貴資料。
洋人繪制的第一幅中國分省地圖
http://www.shm.com.cn/newscenter/2005-12/06/content_1134575.htm
F. 地圖最早出現在哪個朝代
漢朝之前,秦始皇就已經派人對中國疆域進行考察了,應該繪制了。
更早之前也應該有,這樣才符合常理,可惜保存不下來。
G. 中國歷史上第一份比較完整的地圖產生於何年代
從甘肅天水抄放馬灘秦墓出土的7幅地圖,成圖年代日前得到確定。專家證實,這些地圖為迄今中國最早的實物地圖。
這7幅地圖是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1986年發現的。該所研究員何雙全考證後確定,其成圖年代為秦始皇八年(公元前239年)。國家測繪局考證後認為,它們比中國經實測保存至今的最早的傳世地圖———西安碑林中的《華夷圖》和《禹跡圖》早1300多年,比1973年湖南長沙馬王堆出土的西漢圖約早300年。作者不詳。
何雙全說,這些地圖均是用黑線繪制在4塊大小基本相同的松木板上,圖形比較清晰、完整。該地圖反映了戰國時期秦國所屬的行政區域、地理概貌和經濟概況。地圖中有關地名、河流、山脈及森林資源的注記有82條之多。令人驚嘆的是,今天渭水支流以及該地區的許多峽谷在木板地圖上仍可以找到,並與《水經注》一書的記載相符。
有關考古專家和歷史專家認為,這批秦代木板地圖為研究中國先秦發達的地圖學文獻資料提供了實物佐證,把中國地圖繪制史又提前了幾百年,是研究中國地圖繪制技術的珍貴資料。
H. 誰有最早的中國歷史地圖
公元3世紀西晉裴秀用「制圖六體」繪成的《禹貢地域圖》,是見於記載的最早的回中國歷史地圖。它是一部答普通歷史地圖集,表示從傳說中的大禹時代至西晉初年的歷史地理概貌。
成圖略晚的杜預《春秋盟會圖》,則是最早的古今對照的專門歷史地圖。
唐貞元十七年(801)賈耽製成的《海內華夷圖》廣三丈、高三丈三尺,內容上溯《尚書·禹貢》、下及當代,范圍包括唐朝版圖及其鄰國。它是首創「古墨今朱」雙色注記法的歷史地圖。上述地圖惜已失傳。
北宋稅安禮繪成的《歷代地理指掌圖》44幅,始於帝嚳,迄於北宋,至今尚有宋、明刊本流傳。這是中國現存的最早的歷史地圖集。
I. 中國古代最早最全的地圖是誰人所畫
中國人繪制的最早的世界地圖,道光年間(1821-50年)出版。原為東台周北堂所畫。為迴文人邵廷烈所得。中國人答繪制的最早的世界地圖,道光年間(1821-50年)出版。這張地圖從布局上看,圖居中央,四周是釋文、圖說,其中含地名注釋411條。由於繪制水平先進,內容豐富翔實,地名注釋詳盡,涉及領域廣泛,既是稀有的古地圖,又是珍貴的歷史資料圖。
J. 最早的地圖是來自哪個朝代的,說說地圖的歷史
地圖的歷史悠久,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地圖從單一承載政治、軍事功能的工具發展到人們學習地理和旅遊出行的工具,使用者從官員和軍事將領發展到普通百姓。 包含一些簡單線條和符號的原始地圖大約在公元前一萬年至一萬五千年之間出現了。最初人們用簡單符號表示事物,後來逐漸產生了文字,於是符號與文字同時出現在地圖上。中國的文字是從象形符號發展起來的,如川字是水流,山字由三個山峰組成,田字就是分成小塊的土地等。這些古代圖形符號,也許就是最先在地圖上標記的符號。
中國有記載的最古老的地圖是4000年前夏禹的九鼎。九鼎是當時統治權力的象徵,在鼎上除了鑄有各種圖畫外,還有表示山川的原始地圖。已保存下來的最古老的地圖是河南安陽花園村出土的《田獵圖》和在雲南滄浪縣發現的巨幅岩畫《村圩圖》,距今已有3500年歷史。而現存發現最早的平面地圖是在河北省平山縣戰國時期中山國都城遺址中發現的《兆域圖》(宮堂圖)。它是一幅墓地設計的平面地圖,除繪有「宮」、「堂」、「門」等規則圖形外,還有文字與距離數字,刻繪相當精細,充分說明那個時期我國已有較高的地圖製作水平。
地圖的起源,有人推測比文字的起源還要早。因為原始地圖跟圖畫一樣,把山川、道路、樹木如實地畫出來,是遠古人類外出狩獵和勞作的指南。
我國春秋戰國時期地圖已廣泛用於戰爭和國家管理,秦漢以後損失嚴重。西晉時,中國出現了一位著名的地圖專家裴秀。出於政治和軍事需要,裴秀領導和組織編製成《禹貢地域圖》18篇,這是中國和全世界見於文字記載的最早的歷史地圖集。 裴秀在地圖學上的主要貢獻,在於他第一次明確建立了中國古代地圖的繪制理論。他總結我國古代地圖繪制的經驗,在《禹貢地域圖》序中提出了著名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制圖理論——「制圖六體」,成為我國明代以前地圖制圖學理論的基礎,一直影響著清代以前中國傳統的制圖學,在我國和世界地圖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19世紀中葉以前,人們認為地圖就是「地球表面在平面上的縮寫」,或者說成 「地球在平面上的縮影」。這個定義很簡單,容易被大多數人理解,但不準確、不全面。因為這個定義也適用於其他圖像,比如風景油畫、風光照片、航空照片或者衛星照片。它沒有充分表達出地圖區別於其他圖像的特性。
隨著地圖應用范圍的擴大和地圖科學的發展,人們對地圖有了更深入了解,對地圖下了更准確的定義,即:地圖是依據一定的數學法則,採用地圖語言,經過制圖綜合來表示地球表面的圖形。這個定義概括了地圖的三個特性:有一定的數學法則、運用地圖語言來描述、經過了制圖綜合。地圖所具有的這三個基本特性,是其他影像、圖畫、文字都不可能同時具備的。
現代社會中,地圖的種類更加豐富,地圖的使用也日益普遍。我們在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中,經常接觸到各種各樣的地圖。除了常見的紙質地圖、特型地圖(如塑料立體地圖、地球儀等),還有電子地圖、多媒體地圖、網路地圖等。
不管是傳統的紙質地圖、特型地圖,還是電子地圖、多媒體地圖、網路地圖,都是地圖的不同表現形式,它們所具有的地圖的三個基本特性是不會改變的。
每一幅地圖都包含著大量的地理信息,利用點、線、面的組合,可以形象地表示地形、河流、湖泊、交通線、城鎮等有形事物,也可以表示境界、經緯線、等溫線等無形現象。對這些點、線、面組成的符號的解釋就是圖例。符號系統和注記構成了地圖獨有的語言。用地圖語言表示地理事物,比其他語言、文字、電碼等更直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