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太原在中國是個什麼地位
經濟來說要說這里的煤炭資源!無論是太原在山西還是在全國甚至在世界都是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的!
那麼在從地理來說!山西的位置是中國(雄雞)的心臟位置!那麼我們太原又是山西的心臟!
Ⅱ 山西在中國是什麼地位
這還簡單.山西在中國雖然是個特別污染的城市把.但是有些城市如果沒有山西
別的城市都不會有電
為什麼呢?就因為山西出煤.也是煤老闆最多的省.哈
在中國代表的很重要的地位哈
Ⅲ 山西地方革命在中國近代史的地位
山西是共產黨活躍的地區,因為毛主席當時採取了以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
Ⅳ 山西在中國歷史上處於什麼地位呢
現在的山西,在全國,在華北,都不過是一個一般的省份,並不突出。但是在歷史上曾經有過好幾次,山西在全國,至少在黃河流域,佔有突出的地位,其重要性有過於今天的山西。
首先應該從遠古時期說起。近幾十年的考古發掘,可以證明山西在遠古時代是一個很重要的地區。在國內已發現的七八十個舊石器時代遺址中,山西佔了二十幾個。從南邊芮城縣的合河遺址,襄汾縣的丁村遺址,一直到北邊朔縣的峙峪遺址,陽高縣的許家窯遺址,都是舊石器時代有名的文化遺址。到了新石器時代,山西境內的文化遺址就更多了。仰韶文化遺址遍布全省。雁北地區又有一部分細石器時代的遺址。這說明山西在石器時代是全國的一個文化中心。
再從傳說中的古史來看,唐堯、虞舜、夏禹時代的首都都在今天的山西南部。堯都平陽就是現在的臨汾,舜都蒲坂就是現在的永濟縣蒲州,禹都安邑在今天的運城縣境內。關於堯舜禹的都城雖然還有各種不同傳說,有的說在山東,有的說在河北,但在山西的傳說卻比較可信。因為有關他們的活動范圍的傳說主要在山西。比如傳說夏禹出於西羌,那個時候的西羌應該就是指今天山西境內的羌族。整個夏朝的主要活動范圍,就在今天的山西南部和河南西部。所以,從堯舜一直到夏朝,山西,主要是晉南,是當時華北的政治經濟文化重心。
商朝起於東方,它推翻了夏朝後,山西就失去了重要性。到了西周初年,周成王將其弟唐叔虞封在山西,旋改國號為晉。不過西周時的晉國並不很重要。到了春秋,晉國就發展成為黃河流域的一個最強大的國家。
春秋初年,黃河流域的強國是鄭國、齊國,到了中期和晚期,在很長的一段時期內,晉國則是黃河流域第一流的強國,率領華夏諸中小國和長江流域的霸主楚國相抗衡,這就是歷史上著稱的“晉楚爭霸”時期。而晉國的中心就在山西,前期的首都在絳,亦稱翼,在今翼城縣東南,後期遷於新田,亦曰絳,故址在現在的侯馬。
528年,北魏發生宮庭政變,胡太後殺了明帝,另立幼主。爾朱榮乘機舉兵自晉陽南下,立孝庄帝,沉太後及幼主於黃河,殺朝士二千餘人,進入洛陽,控制了朝政。他一度想遷都晉陽,後來又放棄了這個主意,留下幾個心腹把持朝政,自歸晉陽。於是北魏的實際政治中心從河南的洛陽轉移到了山西的晉陽。不久孝庄帝誘爾朱榮入朝殺之,榮的從子爾朱兆又從晉陽起兵入洛,執殺孝庄帝。榮部將高歡又起兵討滅爾朱氏,立孝武帝於洛陽,自為大丞相,居晉陽,仍然是爾朱氏掌握政權時的格局。534年孝武西奔長安依宇文泰,高歡改立孝靜帝,遷都於鄴,史稱東魏,高歡仍以丞相居晉陽,留親信於鄴執朝政。歡死子澄繼,澄死弟洋繼,所以東魏一代十六年,魏帝雖都鄴,實際政治中心一直在晉陽。550年高洋篡魏,史稱北齊。
北齊一代二十七年,以鄴為上都,晉陽為北都,皇帝經常來往於兩都間,晉陽在軍事上的重要性有過於鄴。故周武帝伐齊,以重兵直指晉陽,晉陽既克,太行山以東也就一舉而定,北齊就此滅亡。由於晉陽在北朝後期地位極為重要,所以北周滅齊之初,還在晉陽設置了並州宮和六府。並州宮是皇帝的行宮,六府是仿照中央政府的規制設置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六府,作為中央政府的分設機構。到形勢穩定後,才予以撤銷。
可見,從四世紀初劉淵起兵一直到六世紀後期577年北周滅北齊,山西在北中國的地位一直很重要,平陽、平城、晉陽,先後更迭成為很重要的政治軍事中心,中間間斷的時間極少。
Ⅳ 有關山西的歷史
【世界文化遺產】
平遙古城、雲岡石窟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大同(第一批)、平遙(第二批)、祁縣、新絳、代縣(第三批)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山西省靈石縣靜升鎮(第一批)、山西省臨縣磧口鎮 (第二批)、山西省襄汾縣汾城鎮 (第三批)、山西省平定縣娘子關鎮 (第三批)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山西省臨縣磧口鎮西灣村(第一批)、山西省陽城縣北留鎮皇城村 (第二批)、山西省介休市龍鳳鎮 張壁村 (第二批)、山西省沁水縣土沃鄉西文興村 (第二批)、山西省平遙縣岳壁鄉梁村 (第三批)、山西省高平市原村鄉良戶村 (第三批)、山西省陽城縣北留鎮郭峪村 (第三批)、山西省陽泉市郊區義井鎮小河村 (第三批)
【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五台山、恆山、黃河壺口瀑布、北武當山、五老峰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歷山、交城龐泉溝、寧武蘆芽山、陽城莽河、五鹿山
【國家地質公園】
黃河壺口瀑布、寧武萬年冰洞、五台山、壺關太行山大峽谷
【第一批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名單】
山西省圖書館、山西博物院
歷史名人
關羽、狄仁傑、裴度、衛青、霍去病、裴秀、羅貫中、王勃、王之渙、王維、王昌齡、柳宗元、元好問、關漢卿、白樸、鄭光祖、傅山等。
史前(3人):堯、舜、禹
先秦(26人):傅說、叔虞、晉武公、荀息、重耳(晉文公)、狐偃、介子推、祁奚、趙盾、董狐、程嬰、韓厥、士丐、魏絳(魏莊子)、師曠、羊舌肸、董安於、尹鐸、趙鞅、智伯、豫讓、趙毋恤、猗頓、屍佼、荀況(荀子)、趙雍
漢魏(15人):衛青、霍去病、班婕妤、溫序、郭泰、郭大、衛覬、王烈、關羽、賈逵、毋丘儉、樂詳、王昶、王沈、裴秀、貂蟬
兩晉十六國(22人):賈充、孫楚、王渾、王濟、裴頠、賈南風、郭璞、鄧攸、溫嶠、魯勝、衛鑠(衛夫人)、孫盛、孫綽、郭澄之、慧遠、法顯、劉淵、劉聰、劉曜、石勒、石虎、慕容永
南北朝(18人):周續之、裴松之、王玄謨、裴駰、柳惲、裴子野、王僧辯、拓跋珪、拓跋燾、拓跋宏、王慧龍、王遵業、爾朱榮、賀拔岳、曇鸞、高歡、高洋、斛律光、王峻、裴讓之、唐邕
隋唐(57人):薛道衡、王通、薛世雄、薛舉、柳biàn(四聲){字型:上「巧」下「言」}、裴蘊、裴寂、劉武周、王劭、裴矩、溫大雅、王珪、裴世清、武士彟、王績、尉遲恭、王方翼、王勃、窺基、裴行儉、薛仁貴、裴炎、武承嗣、狄仁傑、武則天、武三思、宋之問、薛稷、薛曜、薛訥、張守珪、王之渙、裴耀卿、王翰、王鉷、封常清、王維、王昌齡、薛嵩、王縉、盧綸、呂溫、柳宗元、白行簡、王播、王涯、裴度、張彥遠、呂岩、柳冕、溫庭筠、聶夷中、唐彥謙、司空圖
五代(15人):李克用、李存孝、荊浩、郭崇韜、李存勖、安重誨、李嗣源、史匡翰、石敬瑭、武漳、劉知遠、劉崇、劉承鈞、李筠、毋昭裔
宋遼(32人):王全斌、黨進、王溥、刑抱朴、楊業、楊弘信、劉繼元、呼延贊、畢士安『文彥博、郭若虛、楊延昭、楊文廣、高克明、狄青、孫復、劉羲叟、司馬池、 司馬康、王掘、王居正、王詵、王彥、馬遠一家、蕭照、趙鼎、楊存中
金元(41人):胥持國、郝天挺、胥鼎、高汝礪、楊雲翼、陳規、雷淵、馮廷登、馮妙真、孫威、宋德芳、劉祁、劉郁、元好問、段克己、段成己、麻革、李俊民、張存惠、張德輝、陳賡、郝經、薛景石、許國禎、許扆、關漢卿、姚天福、孫拱、白樸、溥光、高克恭、察罕、同恕、劉致、喬吉、賈魯、呂思誠、石俊寶、薩都刺、鄧光祖
明朝(29人):高巍、侯琎、羅貫中、薛瑄、常倫、韓文、陳卿、喬宇、王瓊、李瀚、周鈇、任環、楊博、孔天胤、王崇古、張四維、王國光、褚鈇、劉東星、王家屏、張養蒙、麻貴、張銓、曹於汴、張鳳翼、孫傳庭、韓爌、鮑承先、張慎言
清朝(48人):白胤謙、賈漢復、程康莊、朱之俊、傅山、於成龍、於准、戴廷栻、閻若璩、吳雯、吳琠、張泰交、范鄗鼎、陳廷敬、田從典、李毓秀、裴幰度、劉璋、任舉、孫嘉淦、宋廷魁、徐昆、宋鑒、宋在詩、張佩芳、康基田、祁韻士、李鑾宣、安清翹、張敦仁、曹順、栗毓美、祁貢、仝卜年、張穆、李鎔經、祁世長、楊尚文、徐繼畲、喬松年
Ⅵ 山西在中國的地位
山西是中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一塊富庶之地。歷史上的山西是塊人傑地回靈的好地方。遠答古時代的「堯都平陽」、「舜都蒲坂」、「禹都安邑」均建於此。
隋末的李世民父子也正是從這里出兵統一中國並建立的讓漢民族引以為豪的「大唐盛世」的。到了清末民初時,山西票號的昌盛更使得山西富甲一方,成為了當時全國的金融中心。
山西已探明儲量的礦藏有煤、鐵、鋁、銅、金、銀、鈷、石灰石、粘土、石膏、芒硝、鎂鹽等49種,礦區達620處。其中煤、鋁土、珍珠岩、鎵、鉑的儲量居全國之首;鈦鐵、熔劑石灰石的儲量居於第四;長石、石膏、鈷、銅、鍺、金的儲量在全國名列前茅。
(6)山西在中國的歷史地位擴展閱讀:
山西省地勢呈東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邊形,是典型的為黃土覆蓋的山地高原,地勢東北高西南低。高原內部起伏不平,河谷縱橫,地貌有山地、丘陵、台地、平原,山區面積占總面積的80.1%。
山西省地跨黃河、海河兩大水系,河流屬於自產外流型水系。山西省地處中緯度地帶的內陸,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山西省是黃河與海河兩大流域的分水嶺,省內黃河流域面積97138平方千米,佔全省面積的62.2%,海河流域面積為59133平方千米,佔全省面積的37.8%。
Ⅶ 為什麼五千年中國看山西
山西是中華民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素有「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的美稱,保留有全國百分之七十的地面古代建築。旅遊界因此說:「十年中國看深圳,百年中國看上海,千年中國看西安,五千年中國看山西」。
山西省自古就有人類活動的跡象,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考古表明,遠古時代,山西南部是人類初曙的起源地。運城垣曲縣「世紀曙猿」化石的發現,把類人猿出現的時間向前推進了1000萬年。
約在180萬年以前的舊石器時代早期,原始人群就在山西晉南地區繁衍生息,其中運城芮城縣西侯度文化遺址發現的火燒骨,把中國范圍內發現的人類用火歷史向前推進了100萬年;約在10—2萬年以前的舊石器時代中期,在山西汾河兩岸和大同、朔州一帶,已經出現了比較集中的原始人群和村落。
新石器時代晚期,山西南部已經成為當時諸多邦國的中心。對臨汾襄汾縣陶寺遺址發現和研究成果表明,這里是帝堯都城所在地,也是最早的中國所在區域。這使大致在距今4500年前後中國史前傳說的堯舜禹時代由傳說成為信史,中華5000年文明史由此得到證實。
(7)山西在中國的歷史地位擴展閱讀
山西的歷史文化:
1、方言
山西大部地區使用晉語,晉南大部地區使用中原官話,廣靈縣使用冀魯官話。晉語是中國北方的唯一一個非官話方言。晉語別於官話的最大特點就是保留入聲。多數晉語有五個聲調。晉語的聲調有極復雜的連續變調現象。晉語古濁音今讀塞音、塞擦音的字平聲不送氣。晉語保留諸多古漢語特徵。
2、戲曲
山西是中國戲曲藝術的發祥地之一,被稱為「戲曲搖籃」。漢代時山西大地就出現了戲曲萌芽。北宋年間,山西各地活躍多種土戲——這些土戲是中國戲曲的雛形。元代時山西成了全國戲曲藝術的中心,全國所發現的元代戲台基本都在山西(晉南)。
至明代時,山西蒲州、陝西同州、河南陝州一帶的民間藝人把北雜劇唱腔進行改革,演變出了「蒲州梆子」戲,蒲州梆子後分別與晉中、晉北、晉東南等地的土戲相結合,逐步形成中路梆子、北路梆子、上黨梆子。
清朝中葉,中國戲曲開始了「花部」(即梆子戲)和「雅部」(即崑曲)之爭,山西民間賽戲之風也盛行開來,大村鎮往往同時邀兩個戲班演出,唱「對台戲」。1980年晉查顯示,山西地方劇種達54個,佔300多個劇種的六分之一。
3、節令
山西是歲時節日民俗最早出現的地區之一。中國歷史上長期奉行夏歷,而夏歷是歷史上夏王朝使用的歷法。山西省的南部地區是夏代的發祥地之一,北部地區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胡漢雜居,形成了地方特色節令民俗。
Ⅷ 山西在現今或者歷史上有哪些中國之最
陶寺遺址,是中國最早的文明誕生地之一。在發掘中發現了規模空前的城址、與回之相匹配的王墓答、世界最早的觀象台、氣勢恢宏的宮殿、獨立的倉儲區、官方管理下的手工業區等。沒有哪一個遺址能夠像陶寺遺址這樣全面擁有文明起源形成的要素和標志,陶寺遺址已經進入文明階段。
Ⅸ 太原在全國的地位
太原簡稱「幷」,古稱晉陽,創建於公元前479年。至今已有2500餘年歷史。早在西漢時期,晉陽就成為全國十三個州部治所之一,隋朝時晉陽在全國是僅次於長安、洛陽第三大城市。唐王朝發祥於晉陽,唐初先後封晉陽為「北都」、「北京」與京都長安、東都洛陽幷稱「三都」、「三京」。五代十國時的後唐、後晉、後漢等都以晉陽為都或陪都,因此,太原素有「龍城」之別稱。
太原是山西省省會,位於山西省中部,晉中盆地北端,東北西三面環山,黃河第二大支流汾河縱貫南北,平均海拔800米,全市總面積6988平方公里,轄一市六區三縣,總人口逾300萬。
太原礦產資源豐富,含煤面積1282平方公里,探明儲量185億噸,鐵礦儲量1.7億噸。非金屬礦中石膏礦質量全國著名,探明儲量5435萬噸。太原是著名的重工業城市,有全國特種鋼生產基地——太原鋼鐵有限公司,全國重型機械行業龍頭——太原重型機械工業集團等。
太原在歷史上有過「晉人善賣」的輝煌,作為北方重要商業都會,早在西漢時期,太原就與西域、中晉有密切的貿易往來,經過唐、宋、元、明、清歷代發展,太原的錢庄、票號、商行遍及華北和東南沿海,雄踞「十大商幫」之首。建國以來,太原一直是山西省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消費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太原市地處內陸,人傑地靈,民風朴實。名勝古跡史載有:烈石寒泉,雙塔凌霄,汾河晚渡、天門積雪,西山迭翠,土堂神柏等。市區有晉祠聖母殿宋塑侍女像,天龍山石窟北朝及隋唐造像,崇善寺明代藏經,純陽宮關羽立馬銅像及唐太宗李世民手撰「貞觀實翰」《晉祠銘幷序》碑文。全市有國家級文物保護景點20處,省級20處,旅遊景點30多處。唐代宰相狄仁傑、詩人白居易、王之喚、柳宗元、溫庭筠、宋代名將楊延昭、《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等籍貫幷州。
久居太原的人們有一個共同的感受,那就是近年來,這個古老的城市正在一天天變得年輕起來。街道拓寬了,高樓大廈多起來了,現代化的超市、購物中心環境幽雅,商品琳琅滿目,酒吧、網吧、迪吧吸引著年輕人,夜晚的太原更是萬家燈火、流光溢彩。其實,這些僅僅是表像,真正的變化在於,太原經濟已經走出了長期徘徊不前的困境,經濟的質量和效益正在穩步提高。
改革開放以來,太原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得到了長足發展。GDP年平均增長9.8%,人均GDP增長7.7%,工業總產值增長9.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4.7%,農民人均收入增長15.2%。「九五」期間,雖然受亞洲金融危機、投資增速減漫、消費持續走低和自然災害等影響,但太原市經濟和社會發展仍然保持了較好的發展勢頭。GDP年均增長8.6%,高於全省平均增速0.4個百分點,人均GDP年均增長6.7%,高於全省2倍多,1997年,據國家統計局對全國219年地級以上城市綜合實力進行評估,太原排名第23位。2000年,太原在全國27個省會城市排序中,GDP第17位,人均GDP第12位,地方財政收入第19位,工業總產值第19位。
太原作為山西省省會,集聚了全省最先進的生產力,在經濟社會發展中一直發揮著龍頭作用。2000年,太原GDP佔全省的21.3%,人均GDP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2倍,財政總收佔全省的29%。太原是全國特大城市之一,中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在全國經濟發展格局中具有承東啟西,連接南北,雙向支撐的戰略地位。太原體現著山西的經濟發展水平,代表著山西改革開放的形象。
太原是國家重要的老工業基地,擁有國家特種鋼生產基地、主焦煤基地、化工基地、重型機械重點企業和大型電廠等一批在全國有較大影響的國有大中型骨幹企業,形成了以煤炭、冶金、機械、化工四大傳統產業為支柱,兼有紡織、輕工、電子、食品、建材、精密儀器等14個大行業,門類齊全、基礎雄厚的工業體系。
太原匯集了全省52%的高等院校和46%的科研機構,其中,中科院煤化所是全國一流水平的重點科研機構,有一支實力較強的科技隊伍。太原擁有全省唯一的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的增加值佔全市的GDP的9.3%,位居全省11個地市第一位。信息網路、新型材料、生物醫葯、現代物流等為主的高新技術產業已有一定規模,發展前景廣闊。2000年,擁有高等院校在校生佔全省的60.6%,縣以上政府科技機構佔全省的46%,科技人員佔全省的62.6%,其中自然科學中級以上科技人員佔全省的62%。資料和多媒體用戶、上網用戶發展迅猛,位居全省之首,蘊含著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知識經濟和具有巨大潛力。
近年來,太原興建了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骨幹工程,城市的綜合承載能力顯著增強,太原是華北地區重要的交通樞鈕,是全省六條鐵路干線的中樞,省內八條公路干線以太原為中心向全省輻射,太原機場是北京國際機場的備用機場,是華北地區最大的航空港之一。太原郵電通訊設施較為完善,目前市話交換總量達到85萬門,佔全省的1.6%;移動通訊30.18萬門,佔全省的61.4%。
太原市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也有很大變化,城市居民的生活環境有很大改善,投資近5.2億元的汾河太原段治理美化工程是一項集綠化、美化、環保、水利、防訊、娛樂於一體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截止目前,蓄水工程已全面竣工,綠化和景點建設已基本完成,6公里長的汾河城區段,清水渠已經蓄水,形成了130萬平方米的水面,東西兩岸各100米寬的綠化帶。這一工程極大地改善了太原的生態環境,成為全市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太原市政府合理確定了太原市的城市性質、規模和總體布局,幷相繼完成了城市供水、燃氣、集中供熱、防洪、排水、環衛、園林綠化、道路交通等詳細的專業規劃,本著五十年不落後、一百年不後悔的原則,高起點、高標准編制了區域性總體規劃,興建了一批重要的基礎設施。
太原市以塑造城市形象為目標,相繼建成了迎澤大橋、濱河東西路、濱河體育中心、省建行大樓、華宇購物中心、山西日報大樓、東華苑小區、匯豐苑小區等一批既有古城特點,又兼具時代特徵的精品工程。以五一廣場為中心、以迎澤大街為主線,以「三街三路」(迎澤西大街、府西街、漪汾街、建設南路、新建路、解放路)和柳巷商業區為襯托,點線面相結合的燈飾工程,把太原裝扮成一座繁華的不夜城。現在太原市的旅遊基礎設施配套也初具規模。有旅行社90多家,星級飯店35家,其中山西大酒店、迎澤賓館、愉園大酒店為四星級酒店,三晉國際飯店、幷州飯店等為三星級酒店,高、中、低檔類飯店星羅棋布,幷具東、南、西、北各色菜餚,飲食已成為太原的一種文化現象。
太原是我國中西部地區重要的人流、物流、商流中心城市,擁有全省最發達的貨幣、證券、期貨等金融市場,服裝、建材、裝飾等一批專業市場在全國和「三北」地區具有一定的影響和輻射力,連鎖經營、超市等新型業態發展迅速,華聯、山姆士等一批國內外有影響的大型超市已在太原落戶。2000年,太原市社會商品零售總額佔到全省的23.5%。
作為國家第一批內陸開放城市之一,太原在對外開放中發揮著重要的「窗口」作用。2000年,太原的對外進出口總額佔到全省的71.1%,外商投資佔到全省的40%,「三資」企業數佔到全省的40.%。
2001年,市政府提出了進一步加快省城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思路,這就是:全面實施「四大戰略」(結構優化戰略、城市功能提升戰略、科教興市戰略、環境創新戰略),重點抓好「六大工程」(規模化高效農業工程、工業集團化改造工程、專業市場培育工程、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城鄉生態建設工程、科教文化產業工程),努力實現「三個提高」(提高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提高城市的承載能力和綜合服務功能、提高城鄉人民生活質量和水平),充分發揮省城在全省經濟建設中的龍頭帶動作用、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中的示範作用和對外開放中的窗口作用,把太原建設成為國家重要的工業基地,中西部地區的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
Ⅹ 山西省的經濟在全國中的地位
山西是中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一塊富庶之地。歷史上的山西是塊人傑地回靈的答好地方。遠古時代的「堯都平陽」、「舜都蒲坂」、「禹都安邑」均建於此。
隋朝末年,李世民父子從這里派兵統一中國,建立了「盛唐」,使漢人引以為傲。清末民初,山西票務的繁榮使山西更加富裕,成為當時全國的金融中心。
(10)山西在中國的歷史地位擴展閱讀:
山西已探明儲量的礦藏有煤、鐵、鋁、銅、金、銀、鈷、石灰石、粘土、石膏、芒硝、鎂鹽等49種,礦區達620處。其中煤、鋁土、珍珠岩、鎵、鉑的儲量居全國之首;鈦鐵、熔劑石灰石的儲量居於第四;長石、石膏、鈷、銅、鍺、金的儲量在全國名列前茅。
山西省的地形從東北到西南呈平行四邊形。東北高,西南低,是典型的黃土丘陵高原。高原白區部分地形起伏,山谷縱橫,地貌包括山地、丘陵、台地和平原,山地面積占總面積的80.1%。
山西省橫跨黃河和海河,屬於自產出流水系。山西省地處中緯度杜地,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山西省是黃河和海河的分水嶺。山西省黃河流域面積為97138平方公里,佔全省總面積的62.2%;海河流域面積為59133平方公里,佔全省總面積的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