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世界歷史掠影2

世界歷史掠影2

發布時間:2021-03-02 22:50:38

A. 大辛亥的關於《大辛亥》的幾點思考

1、思考者、敘述者——歷史紀錄片編導的定位
歷史紀錄片不好拍。
首先,歷史給人的感覺是嚴肅的、冰冷的、理性的。因為年深月久、塵埃深厚,其枝節被遮蔽,表情被淹沒,更因為它體量龐大、枝蔓繁復,行色匆匆的後人沒有太多時間去品讀,所以只能忽略其細節,砍伐其枝蔓,濾去情思,只留下主幹和經絡,歷史於是變得枯燥乏味。
其次,因為資料匱乏。近代的尚有為數不多的照片和影像資料可資依賴,再遠些的年代,就只有故紙堆了。
那麼,怎樣才能把一部歷史記錄片做得非但不枯燥、不乏味,而且還比較好看呢?首先,歷史紀錄片的主創者應該是個思考者,應該具備一定的思想深度和政治成熟度。
《大辛亥》從世界歷史的大視野出發,表現近代世界范圍內政治、經濟格局的變化對中國社會產生的影響,以及中國各派政治力量的博弈、王朝上層的權利之爭和政治傾軋,對中國歷史進程所產生的作用,可謂歷史事件溝壑縱橫、枝蔓繁復。如何對歷史的系統性和完整性有較好的把握,在敘述上如何做到由表及裡、深入淺出,史料把握上又如何去偽存真、詳略得當,這就需要主創者具備客觀而不中庸、熱情而不偏激、成熟而不保守的政治觀念和政治態度。比如《大辛亥》對孫中山、對康梁、對袁世凱、慈禧和李鴻章等歷史人物的描述和評價,可以充分體現這種態度。可以說,沒有政治思想上的相對成熟,很難做出有一定深度、有一定分量感的歷史類紀錄片作品。
其次,歷史紀錄片的主創者還必須具備高超的敘述能力,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故事架構能力。同樣一起事件,可以敘述得平庸乏味,甚至味同嚼蠟,也可以敘述得跌宕起伏、激情澎湃。在這一點上,《大辛亥》可以說是頗費了一番心思。它調動一切聲畫手段,在繁復迷亂的歷史表象中,努力挖掘出隱埋在事件過程中的矛盾沖突和戲劇張力。比如:細致表現孫中山倫敦蒙難的驚險經歷以及對其革命事業的影響;再比如:表現袁世凱在南北議和過程中如何翻雲覆雨、撥弄時局,革命黨又如何一步步喪權等等。通過對這些重要的事件細節的充分表現,將冰冷塵封的歷史變成一個個炙熱跌宕的故事,「誘惑」觀眾在欣賞故事的愉悅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完成對歷史的閱讀和研判。
在國內為數不多的紀錄片創作團隊中,《大辛亥》主創團隊應該算是腳本創作功底最為扎實、故事敘述能力較強的團隊之一。這得益於總編導韓晶多年來拍攝故事片的功底,以及累年不斷的筆耕經歷。近年來,韓晶團隊創作拍攝了《你快樂所以我快樂》、《江湖俏佳人》、《生死迷局》等電視連續劇,《鴿子》、《美麗寓言》、《心靈捕手》等數字電影和劇情片,出版《兩個大傻瓜》、《刺客令》、《北洋亂》、《心靈捕手》等童話集和紀實文學著作。正因為把創作拍攝故事片的豐富經驗運用於歷史紀錄片的創作,才使得紀錄片具有了更強的可看性。
2、情景再現——歷史紀錄片的重要表現手段之一
電視紀錄片是以真實生活為創作素材,以真人真事為表現對象,對其進行藝術加工,以展現真實為本質,並用真實引發人們思考的電視藝術形式。
紀錄片的核心是真實,但事實上,絕對的真實並不存在。已經發生過的事件,哪怕當時的人和物都在,但只要你是在下一秒去表現上一秒鍾所發生的事件,就已經不是絕對意義上的真實了。更何況,更多的真人真事早已成為久遠的歷史,甚至,成為了傳奇和歌謠。
那麼,如何去捕捉和表現這些曾經確鑿存在過、但已經銷聲匿跡了的真實呢?
除了運用原始的圖片、聲音、影像資料以及故居、遺址、遺存等畫面外,由專業或非專業演員來出演,進行「歷史情景再現」,已成為歷史紀錄片創作的重要表現手段。「情景再現」最早可回溯到「紀錄電影之父」弗拉哈迪於1923年拍攝的《北方的納努克》。這部紀錄影片描寫了愛斯基摩人納努克一家在天寒地凍的環境下為謀求生存而進行抗爭的故事。很多鏡頭就是用故事片的方式拍攝的,如愛斯基摩人居住的冰屋是根據拍攝需要而特意建造的,獵取海豹的場面也是組織拍攝的。但是,影片所反映的人物和生活狀態都是真實的。
近年來,由Discovery探索頻道和BBC等海外紀錄片把「劇情」觀念植入紀錄片,「情景再現」手段在歷史題材的紀錄片上大量應用。最有名的是法國導演馬拉泰爾拍攝的紀錄片《人類進化史詩》,這部片子在法國、英國和德國都很轟動。馬拉泰爾緊接著又拍攝了姊妹篇《智人》,用演員再現了40萬年前智人的生活。《智人》在法國播放再破收視率紀錄。
目前,隨著韓晶紀錄片團隊拍攝的《刺客令》、《北洋軍閥》、《秘境尋蹤》等紀錄片的相繼問世,尤其是《刺客令》榮獲2009年度中國紀錄片十優作品,「情景再現」已越來越成為紀錄片強有力的表現手法之一。觀眾顯然已不滿足於由「空鏡頭」構成的「歷史回望」,情景再現,不僅豐富了紀錄片的視覺樣式,更重要的是拓展了紀錄片的表現領域,幫助紀錄片深入到無跡可尋的久遠年代,深入到人的內心世界,這無疑極大豐富了紀錄片的表現空間。
3、真實的核、電影的殼——表現形式上的大膽突破
《大辛亥》在表現手法上不僅大量運用「情景再現」,而且還有了大膽的突破和極致的表現。
首先,對一些重要歷史人物啟用專業演員進行造型扮演。導演、美術師和造型師在參閱了大量歷史資料後,從幾千名演員當中,挑選出具有歷史人物基礎特徵的人選,對其進行專門的造型,使之在外形上與真實的歷史人物更為接近。造型師在對演員完成造型之後,再與歷史人物的照片進行反復比對和修正,最後定妝。
為了營造歷史紀錄片所特有的濃重的歷史氛圍,《大辛亥》的每一個鏡頭,燈光師均對人物的臉部進行暗化處理。通過光線造型,強調了人物的輪廓大形,忽略掉其五官細部,從而使得這些歷史人物形象從形似走向了神似,留給觀眾以更大的想像空間。
《大辛亥》是一部電視紀錄片,但卻是用電影鏡頭拍攝完成的。攝影師針對不同場景的空間關系和人物焦距,運用全套德國蔡司電影鏡頭進行拍攝,以電影的詩化語言構成獨特的虛實關系,使得鏡頭對歷史空間的表現具有良好的層次感,賦予紀錄片以濃重的、神秘的影調,從氣氛上更接近於某些歷史場景,因為歷史總讓人感覺是模糊的、神秘的。
《大辛亥》注重色彩的表現力,對不同的表現對象,不同的政治集團,賦予其不同的色彩。晚清王朝是《大辛亥》所要表現的重要內容之一。一般概念中,灰色代表腐朽、沒落、凋零,末代王朝似乎應該是灰色的。其實不然,奢華到了極致才是腐朽,太陽至遲暮才最絢爛。因此,《大辛亥》大膽地賦予晚清王朝以絢爛的金色,用金色表現其極致的浮華和沒落。而革命黨,《大辛亥》則賦之以藍調,淺淺的藍色,隱隱透出些許灰色,那是早晨將醒未醒時分的色調,懵懂而又透徹,彷彿百廢待興,一切皆有可能!
那些老照片和歷史影像資料,則是來自歲月最深處的記憶。因為飽受時光沖刷而陳舊、暗淡,甚至破損,但卻擁有不容置疑的真實。因此,在《大辛亥》中,它們被賦予了滄桑的土黃色調。而經常出現在片中的閃回畫面,短促而堆砌,像浮光掠影,更像凸現於時光之河激流中的裸石。閃回的顏色也是藍色,但更為深沉,是冷靜的,思索的,質疑的。
《大辛亥》還十分強調畫面的象徵意義。比如,孫中山上書李鴻章,而李鴻章正忙碌於慈禧的六十壽慶,無暇顧及一介草民之微言,畫面上出現的是深夜李鴻章將上書棄於幾案,緩步來到窗前,這時,一陣裊娜的崑曲隱隱傳來,窗外濃濃的夜幕隱然凸顯歌舞昇平的幻象。突然,一聲震耳欲聾的爆炸轟然響起,剎那間,幻象如魔鏡般猝然破碎,分崩離析。緊接著出現的,便是甲午戰爭的隆隆炮響。這組精心設計的的畫面極富象徵意義,它象徵著晚清政府危在旦夕而不自知,依然鶯歌燕舞,預示著甲午戰爭中國必敗的歷史性結局。
在表現武昌起義這一核心情節時,《大辛亥》以火作為象徵物,革命軍高舉義旗沖破城門,每一個鏡頭都出現火焰,這一元素象徵著辛亥革命是一場血與火的大革命,一個民主國家的誕生,必經血的洗禮和火的歷練。
而表現張勛復辟時,《大辛亥》則以影子作為象徵物。一群辮子軍沖進紫禁城,鏡頭避實就虛,著重表現牆上的幢幢黑影,地上的斑駁人影,火光中的鬼魅人影……它象徵著保皇勢力對民國的反撲就如同幽靈重現一般荒誕、扭曲、不合時宜。
由於畫面所具有的象徵含義,《大辛亥》在形式上已經遠遠超越了一般的「情景再現」,讓紀錄片擁有更震撼的視聽感受、更廣闊的思辨空間。

B. 張廣智的學術成果

(一) 主要論著
《克麗奧之路:歷史長河中的西方史學》 復旦大學出版社1989年版
《史學,文化中的文化:文化視野中的西方史學》(與張廣勇合著,第一作者) 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西方史學散論》 台灣淑馨出版社1995年版
《現代西方史學》(與張廣勇合著,第一作者) 復旦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
《尋夢天涯》(主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世界文化史》(古代卷,主編) 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影視史學》 台灣揚智出版公司1998年版
《西方史學史》(主著) 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2004年第二版
《二十世紀中外史學交流》(主編)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7年版
《超越時空的對話——一位東方學者關於西方史學的思考》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8年版
(二) 主要論文(至2006年)
《希羅多德:西方史學的創立者》 《復旦學報》1981年第1期
《〈高盧戰記〉與凱撒的史才》 《史學史研究》1981年第2期
《大放異彩的古希臘戲劇》 《北京藝術》1981年第9期
《利奧波爾德·馮·蘭克》 《世界歷史》1981年第6期,收入《外國歷史名人傳》近代部分中冊(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重慶出版社1981年)
《愛德華·吉本》 《世界歷史》1982年第2期,收入《外國歷史名人傳》近代部分上冊(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重慶出版社1981年)
《希羅多德》 收入《外國歷史名人傳》古代部分上冊(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重慶出版社1982年)
《阿庇安》 收入《外國歷史名人傳》古代部分上冊(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重慶出版社1982年)
《蘭克與蘭克學派》 上海市歷史學會1981年年會論文選,1982年
《試論修昔底德樸素唯物主義的歷史觀》 《復旦學報》1982年第4期
《略論伏爾泰的史學家地位》 《歷史研究》1982年第5期
《伊本·卡爾敦及其〈通史〉》 《歷史教學》1982年第6期
《卡萊爾和〈英雄與英雄崇拜〉》 《世界史研究動態》1982年第12期
《給西方史學史一席地位》 《光明日報》 1983年3月16日史學版,收入《史壇縱論》(重慶出版社1984年)
《中世紀時期阿拉伯史學的特點》 上海市歷史學會世界史論集,1983年
《新的資料 新的窗戶》 《史學史研究》1983年第4期
《塔西陀筆下的日耳曼人》 《外國史知識》1983年第11期
《篳路藍縷 以啟山林》 《史學史研究》1984年第2期
《湯因比與〈歷史研究〉》 《書林》1984年第1期
《美國新史學派述評》 《世界歷史》1984年第12期
《西方史學史研究在中國》 《史學史研究》1985年第2期
《米涅與法國革命史》 《外國史知識》1985年第10期
《論李大釗對西方史學史的研究》 《江海學刊》1986年第3期
《試論蘭克對近代西方史學的貢獻──蘭克逝世百年祭》 《歷史教學》1986年第10期
《試論塔西陀的史學》 《上海市歷史學會世界史論集》1986年
《伯羅奔尼撒戰爭》 收入《外國歷史大事集》古代部分第一分冊(重慶出版社1986年)
《略論古希臘史學中的人本觀念》 《復旦學報》1987年第1期
《「天才的閃光」──維柯史學思想述論》 《史學史研究》1987年第4期
《有沒有荷馬及〈荷馬史詩〉》 《文匯報》1987年9月15日
《湯因比史學散論》 《復旦學報》1988年第4期
《歷史學家的文化視野》 《復旦學報》1988年第4期
《重評托馬斯·卡萊爾的史學思想》 《史學理論》1989年第3期
《處於變革中的當代西方史學》 《復旦學報》1989年第6期
《中國的西方史學史研究四十年(1949-1989)》 收入《中國歷史學四十年》一書(書目文獻出版社1989年)
《我國四十年來對西方史學理論的介紹與研究》 《世界史研究動態》1990年第3期
《近十年來關於引進西方史學理論的若干思考》 《光明日報》1990年5月23日
《論「希臘的奇跡」:一項歷史學的分析》 《江海學刊》1990年第2期
《「理想類型」:馬克斯·韋伯的方法論》 上海世界史學會編《世界史論文集》(復旦大學出版社1990年)
《一九九〇年全國史學理論研究述評》 《光明日報》1991年3月13日
《現代西方史學新潮在中國》 《社會科學報》1991年3月21日
《實用·多元·國際化──略論現代美國史學的特點》 《江漢論壇》1991年第6期
《簡論當代美國史學的多元性》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辦《美國研究論文摘要專輯》(二)
《近代以來西方史學反省的歷史考察》 《史學理論叢書》(第二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年11月)
《史學理論:1990年綜論》 《中國歷史學年鑒》(三聯書店1991年12月)
《我國新時期的西方史學研究》 《復旦學報》1992年第1期
《時代變革與近現代西方史學的反省》 《探索與爭鳴》1992年第2期
《關於深化西方史學研究的斷想》 《社會科學》1992年第3期
《「眼在遠處 手在近處」──關於西方史學史教學的幾個問題》 《史學理論研究》1992年第2期
《略論世界史在二十世紀的重構》 《學習與探索》1992年第5期
《現代美國史學在中國》 《美國研究》1993年第4期
《我國新時期的美國史學史研究》 《世界史研究動態》1993年第11期
《「放眼世界 展示全球」──巴勒克拉夫的世界史理論與實踐》 《復旦學報》 1994年第1期
《論現代化進程中的美國史學》 《江海學刊》1994年第2期
《西方古典史學的傳統及其在中國的回響》 《史學理論研究》1994年第2期
《繼承與超越:西方古典文化三題》 《探索與爭鳴》1994年第7期
《論古羅馬的政治文化:一項歷史學的分析》 《江海學刊》1995年第1期
《民主政治、理性觀念與中庸之道──試析古希臘人的「思想自由說」》 《復旦學報》1995年第3期
《成也蕭何 敗也蕭何:古羅馬興衰的啟示》 《探索與爭鳴》1995年第12期
《羅爾德·阿蒙森傳》 載《尋夢天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
《二十世紀前期西方史學輸入中國的行程》 《史學理論研究》1996年第1期
《二十世紀後期西方史學輸入中國的行程》 《史學理論研究》1996年第2期
《略論古希臘的城邦文明》 《湖北大學學報》1996年第2期
《超越時空的對話:我國新時期引進西方學術文化的若干思考》 《天津社會科學》1996年第3期
《探索者的足印》 《探索與爭鳴》1996年第7期
《一九八五年:中國西方史學史的一頁》 《史學理論研究》1996年第3期
《影視史學:歷史學的新領域》 《學習與探索》1996年第6期
《論基督教在中韓兩國傳播的現代命運》 《復旦學報》1997年第2期
《歷史認識論對現代社會的回應》 《學習與探索》1997年第3期
《戰後西方史學的重新定向》 《歷史教學問題》1997年第4期
《年鑒學派的演進》 《歷史教學問題》1997年第5期
《馬克思主義史學的新趨向》 《歷史教學問題》1997年第6期
《關於西方古典史學入華史的學術通信》 《史學理論研究》1998年第1期
《論基督教在中韓兩國傳播的現代命運》 《韓國研究論叢》1998年第四輯
《西歐社會從中古向近代轉型的基礎》 《探索與爭鳴》 1998年2月
《釋「年鑒現象」》 《世紀論評》1998年2月
《近代中國對基督教入華的回應》 《復旦學報》1998年3月
《社會科學新史學派》 《歷史教學問題》1998年2月
《歷史學的新領域與新方法》 《歷史教學問題》1998年4月
《世界史重構的新潮流》 《歷史教學問題》1998年6月
《當代西方史學發展的前景》 《歷史教學問題》1998年8月
《近20年來中國的西方史學史研究》 《史學史研究》1998年12月
《宗教的力量——通向心靈重塑之路》 《學術研究》1999年第7期
《歷史學的重構》 《探索與爭鳴》1999年第12期
《愷撒的三月十五日》 《歷史教學問題》2000年第4期
《21世紀中國的西方史學理論研究謅議》 《史學理論研究》2000年第4期
《重現歷史——再談影視史學》 《學術研究》2000年第8期
《西方史學與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 《中州學刊》2000年第1期
《西歐社會近代轉型問題斷想》 《浙江學刊》2001年第5期
《吉本史學生涯隨記》 《歷史教學問題》2001年第5期
《試論社會轉型時期的基督教——以現代中韓社會為討論中心》 《學術研究》2001年第7期
《耿淡如與中國的西方史學史研究》 《史學史研究》2002年第4期
《心理史學在東西方的雙向互動與回響》 《學術月刊》2002年第12期
《影視史學與書寫史學之異同——三論影視史學》 《學習與探索》2002年第1期
《關於20世紀中西史學交流史的若干問題》 《史學理論與史學史學刊》(2002年卷,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版)
《「把歷史交還給人民」——口述史學的復興及其現代回響》 《學術研究》2003年第9期
《論口述史的傳統及其背景》 《江西師大學報》2003年第3期
《「懲罰暴君的鞭子」:塔西陀的社會歷史觀及其他》 《河北學刊》2003年第1期
《歷史教育與現代影視》 《歷史教學問題》2003年第2期
《蘇聯史學輸入中國及其現代回響》 《社會科學》(滬版)2003年第12期
《西方文化形態史觀的中國回應》 《復旦學報》2004年第1期
《傅斯年、陳寅恪與蘭克史學》 《安徽史學》2004年第2期
《論基督教倫理道德的特徵及其現代回響》 《基督教學術》(第二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蘇版<世界通史>的中國回應》 《淮北煤炭師院學報》2004年第5期
《論民國時期中西史學交流的特點》 《史學月刊》2004年第11期
《「多面的歷史」——西方史家掠影》 《歷史教學問題》2005年第1期
《蘭克史學和它的世界影響》
《論民國時期中西史學交流的特點》 《歷史教學問題》 2005年第3期
《人大復印(歷史學) 》2005第2期
《關於馬克思主義史學遺產傳承中的幾個
問題》
《關於馬克思主義史學遺產傳承中的幾個問題》
《馬克思主義史學的誕生》
《馬克思主義史學的最初實踐與傳播》
《蘇聯馬克思主義史學的沉浮》
《馬克思主義史學與西方史學》
《西方馬克思主義史學的勃興》
《再論20世紀中外史學交流史的若干問題》
《關於馬克思主義史學遺產傳承中的幾個問題》
《蘇聯馬克思主義史學的沉浮》
《馬克思主義史學的誕生》
《關於深化西方史學史研究的若干問題》
《再論20世紀中外史學交流史的若干問題》
《關於開拓史學史研究的幾個問題——以西方史學史為中心》
《珠輝散去歸平淡——蘇聯史學輸入中國及其現代回響》

C. 怎麼樣把歷史學好

怎麼樣才能學好初中歷史?
一、我們為什麼要學習歷史

這是一則讓人笑不出來的笑話:

歷史課上,老師在講《火燒圓明園》一課,小明一直在打瞌睡,老師便課堂提問:「小明,圓明園是誰燒的,」小明嚇得睡意全無,驚慌答道:「不是我燒的!」

次日家訪,老師說起此事:「我問小明,圓明園是誰燒的?他居然說不是他燒的!」這時,小明的媽媽急忙答道:「我家小明一向老實,他說不是他燒的,就一定不是他燒的!」小明的爸爸是個本地著名的企業家,站了起來,滿臉不高興地說道:「燒就燒了,多少錢賠就是了。」

這則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不學好歷史,生活中往往會鬧出一些笑話。不懂歷史的人,將來很難成為一個合格的家長,也不會成為一個成為處處為國家為人民利益著想的優秀的企業家。

國家規定:歷史課是義務教育階段的必修課。歷史課程是國民素質教育的一門基礎課程。

二、初步認識歷史課

(一)初中歷史課要學哪些內容呢?

初一學中國古代歷史,初二學中國近歷史,初三學習各國的歷史。初一初二還要穿插學習淄博在區的鄉土歷史。

每一冊課本一般都分為幾個單元,歷史學習基本上是以課為單位,一課時學一課。

(二)每課課文由10個部分組成:

1.導入框:由生動的故事、傳說、詩歌、民謠或文物、名勝古跡等開篇,然後提出問題,導入新課引發學習歷史的興趣,同時又增強了教材的啟發性。

2.課文(宋體字):著重講述歷史發展的生動過程,力求簡明。這是課堂學習的基本內容。

3.閱讀課文(楷體字):其作用是引起學習興趣,淺化教材內容、擴大知識面,培養良好的品德。這部分內容一般不要求記憶,考試也不作統一要求。

4.專欄的文獻資料(豎排字):基本上每課一條。目的是使你接觸一些淺顯的文獻資料,以增強歷史的真實感,並能提高閱讀古文、古詩詞等的能力。

5.圖表: 包括圖畫、表格、地圖和圖注,是課文的組成部分,為的是增加你的考古文物知識,增強歷史的真實感,增強課文的明晰度,有利於教材的形象、生動,也起到淺化教材、引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

6.動腦筋:插在課文中間,每課1—3個,以增強教材的啟發性和探究性,便於你參與課堂教學,發展想像力和創造性思維,並使課文中沒有講出的結論,由自己通過思考和分析得出。

7.注釋和注音 目的是淺化教材,便於學生自學,擴大知識面。

8.檢測自己:通過不同形式的練習題,檢驗自己對本課核心知識的理解和把握。

9.活動與探究,安排在每課課文後面,有1—3項,可任選。啟發你的思維能力,尤其是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你的實踐能力,以及與其它學科交叉、與現實生活聯系學習的能力。也有一些能起到鞏固所學內容的作用。活動方式很多,包括小討論、小游戲、比一比、找一找、查找成語故事、尋找變革、判斷、分析材料、製表、填圖與思考、看圖分析、看圖猜字、故事會、朗誦比賽、短劇、小製作、動動手、小實驗、欣賞、看一看等二十餘種。

10.自由閱讀卡:設在活動與探究之後,內容以介紹與課文同一時期的物質文明、社會生活等為主,同時結合現實生活中涉及的一些問題。它有利於拓寬你的知識面、使歷史更加貼近生活,並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引發你學習歷史的興趣。

11.活動課:主要是引導你進行探究式學習,培養你的多種能力,特別是創造性思維和實踐能力;同時,也使你學會學習歷史的方法與技能,如,了解歷史的途徑,地圖的識別與年代的計算等,為以後學習歷史打好基礎。

三、如何學好歷史課

不少同學、家長甚至是教師,對歷史學習在認識上存在著誤區,誤以為對歷史知識死記硬背就是歷史學習的唯一方法。認為平時劃一劃、記一記,考前背一背、練一練,歷史就能考好。其實事實不是如此簡單,不少同學考試時「全軍覆沒」的慘痛教訓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那麼,如何做才能學好歷史呢?

(一)學會預習

1.預習很重要

所謂預習,是在老師講課之前,先自己閱讀新課的內容,做到初步了解,並做好學習新知識的准備工作。預習將直接影響聽課的效果。

預習可以提前消滅聽課中的「攔路虎」;預習有利於培養和提高自學能力;預習可以提高獨立思維能力和閱讀能力;預習有利於提高聽課的效率;預習有利於鞏固所學的知識;預有利於扭轉學習被動的局面,學生一般對預習不夠重視,除開對它的好處不了解,還因為感到時間不夠用,沒有功夫預習。特別是學習困難的學生,更沒有預習的習慣。其實,預習有利於學習困難的學生扭轉學習被動的局面。

值得我們指出的是,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預習,尤為重要。其實,這種同學差的根本原因可能就在「不預習」上。預習、上課、作業、復習四個環節組成了每課時的一個周期,因為前面預習一個環節「欠債」,而影響了後面學習環節的順利運行。整天忙於應付作業,如此惡性循環……這些同學在短時間內要多吃點苦,在完成每天學習任務之後,加班個把小時預習。這樣做雖然費了時間,但上課能聽得懂,減少了因上課聽不懂而浪費的時間,花在課後整理消化、作業上的時間也可以減少了許多,時間一長,運轉正常了,學習的被動局面改變了,就不需要再加班了。

2.預習的策略和方法

預習從時間和內容上說,大致可以分為三類:課前預習(課前預習下節課的內容)、階段預習(預下一階段的學習內容)、學期預習(開學前在假期里,預習下學期的內容)。

(1)學期預習和單元預習的步驟

第一步:閱讀序言——《致同學們》

在課本里,序言主要是講述歷史課本的結構,學習方法。所以,不要錯過這個機會。

第二步:閱讀本書目錄

有人曾經做過這樣的實驗:在一所學校,把即將學習歷史的學生分成兩組,第一組從第一天開始就正式學習歷史;第二組則先對歷史課本做概括性的說明,通讀目錄,才進入正式學習。結果在起跑時慢了一步的第二組,最後成績卻普遍比第一組好。請利用好課本的目錄,雖然看了課本的目錄,也未必完全理解。但是,每次一翻開書,先讀一次目錄,就可以掌握過去所學的功課,在整體居於什麼地位;其前後關系又是如何。由這里可以體會出,讀書的重點應該放在哪裡,對學習也才能胸有成竹。

第三步:閱讀單元導論

序言所講述的是廣泛和一般的問題,但單元前的導論所講的則是狹小和具體的問題。你注意到每個單元的前面都有一幅代表性的插圖了嗎?

第四步:閱讀書本後面的大事年表,將有助於你掌握歷史的時序結構。

(2)課前預習的基本程序

通常,預習新課可按以下程序進行:

①瀏覽教材;②編寫本節的內容提要;③確定本節的重點和難點;④找出上課時應重點解決的問題,特別是新教材中自己不理解的問題,可用彩筆勾出。

例如,學習第10課 「秦王掃六合」一課可按上述四個步驟進行預習,且在預習的過程中填寫下面的內容:

①瀏覽教材的初步印象:本節教材比較重要,有一定的困難。(本課涉及的空間概念較多,初一學生因見識與閱歷的因素,難以形成准確的空間概念。)

②本節內容提要:

秦王掃六合

一、秦統一六國和中央集權政治的建立

1.秦統一六國

2.加強中央集權(中央上、地方上)

二、鞏固統一的措施

1.經濟上:統一貨幣、度量衡、

2.文化上:統一文字、禁書坑儒

三、北築長城和開發邊疆

1.秦長城

2.開發南疆

3.秦的疆域

③本節的重點和難點:

本課的重點:貫穿本課的核心問題是「統一」:秦滅六國,建立統一國家;秦始皇採取一系列措施,鞏固統一國家;北築長城、開發南疆,維護統一國家。因此,秦的統一及其作用是本課的重點。

本課的難點:焚書坑儒是本課的一個難點。難以理解。 此外,本課涉及的空間概念較多。

④課堂上應注意解決的問題:

第一,掌握秦朝中央集權統治的建立和秦始皇鞏固統一的措施及作用;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長城、靈渠兩項古代工程。第二,通過引導學生歸納並試評「秦完成統一的原因」、「秦始皇鞏固統一的主要措施」等問題。

(3)預習一般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①一是要妥善安排時間。最好前一天晚上預習第二天要上的新課,這樣印象較深。新課難度大,就多預習一些時間,難度小就少預習一些時間。也可以利用星期天,集中預習下一周要講的課程,以減輕每天預習的負擔。

②二是要明確任務。預習總的任務是先熟悉教材,為新課的順利進行掃清障礙。具體任務一般有:a.初步理解課的基本內容是什麼?結構怎樣?b.找出書中重點、難點和自己感到費解的地方c.把本課後面的練習嘗試性地做一做,不會做可以再預習,也可記下來,等教師授課時注意聽講或提出。

③預習的深度要控制。預習要防止過粗的偏向。有的學生在預習時,只是浮光掠影地看一看,淺嘗輒止。這達不到預習的效果。預習還要防止過細的傾向。

④三是要看、做、思結合。看,一般是把新課通讀一遍,然後用筆勾劃出書上重要的內容,需要查的就查,需要想的就想,需要記的就記。做,在看的過程中需要動手做的准備工作以及做做本課後的練習題。思,指看的時候要想,做到低頭看書,抬頭思考,手在寫題,腦在思考。預習以後,還要合上書本,小結一下,回憶新教材的內容、加深印象。

⑤預習應在當天作業做完之後再進行。時間多時,鑽得深一點;否則鑽得淺一點。切不可每天學習任務還未完成就忙著預習,打亂了正常的學習秩序。

⑥積極爭取歷史課的老師的指導是非常重要的。學習差一些也不要羞於見老師,讓老師知道你想學好歷史,老師會很愉快地告訴你預習應有的基本程序,會為你解答預習中遇到的「攔路虎」。
回答者: 幽香⊙雪兒 - 魔法學徒 一級 3-11 21:38

回答者: 天使商人 - 初入江湖 二級 3-11 22:52
多背達標!多看書上的圖以及重點句子!買一些參考資料!
回答者: ginnysky - 魔法學徒 一級 3-12 18:40
成績不錯
和我初中的時候有一拼
哈哈
我成績也沒下過48
我能猜到老師要出的最後一道大題
學習的時候就是靠記憶
但不是死記硬背了

唐堯舜禹夏商周、
春秋戰國亂悠悠、
秦漢三國晉統一、
南朝北朝是對頭、
隋唐五代又十國、
宋元明清帝王休!
加油吧你

D. "走進世博 走向世界"為題,寫一篇600到1000字徵文,要註明某某書讀後感

提問者: 網紋瓜當當 - 一級
這位同學,請自己獨立完成作業,不要依靠別人幫助.

E. 文科中歷史是最難的,怎樣來學好歷史呢

這與初中完全不同,並不是靠死記硬背就能解決問題的。高中歷史更需要的還是理解。最好是能每星期復習一次,每個月再總復習一次。復習時關鍵是要反復地看書,在反復中提高。書才是最根本的。離開書本談能力是不現實的。在讀每一節的內容時,要想想在一個歷史事件之前之後都發生了些什麼事,它們之間有沒有什麼內在的聯系,能夠說明什麼歷史道理。也可進行歷史事件間的橫向縱向的比較。 例如,某兩場政變或兩種政策之間有什麼異同點,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異同,說明了什麼。分析異同點也很簡單,無非就是從背景、性質、影響等幾個固定的版塊去想。有的書上說,要把歷史學成「立體」的。我想,所謂的「立體」,大概也就是這種橫向與縱向的聯系吧。經常這樣思考,對不同的歷史現象,我們就可以較准確地分析出它們的實質,無論碰到什麼題都能迎刃而解。這是讀書時要注意的問題。書本決不僅僅是讀過即可的,光記住一些時間、地點、事件是沒有用的,最重要的是要學會用歷史思維去思考去研究,去探索事件背後的東西。相信你不久就會發現,歷史是越讀越有味的。
做題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再回顧再思考的過程。現在的歷史題,單純考知識本身的已經很少了。往往都是考你對某一事件的分析。這就需要用到讀書時積累的那套功夫,此外也有一些技巧。例如做選擇題時,常常碰到一些諸如問「根本原因」、「實質」之類的問題,這通常要從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等方面去分析。只要是有關於這幾方面的選項,一般來說就是正確的。再如「直接」與「間接」這樣的問題,在我看來,其實也很簡單。答「直接」時,你就讓頭腦變簡單些,一開始想到什麼就是什麼,完全不必拐什麼彎。除了「直接」之外的就都可放心地歸入「間接」那部分去了。至於問答題,則更需要你的思考與分析能立。
不要指望考卷上的題目是你曾經見過的,更不必費心去背某道題,只要掌握了方法,問答題也是很好解決的。首先是分析。通過回想老師在講這部分內容時的介紹,盡量從更多的角度去思考這個問題。不要擔心想太多,只要你覺得有道理的,都有可能是正確的。更何況現在的考試一再強調「要鼓勵學生自由發揮,要有創新,有自己的觀點」,所以你就要盡可能地多想一些。其次是表達。最好是分條闡述,一點寫一兩行,不必太嗦,關鍵是把要點寫出,因為評卷時也是按點給分的,寫得太多,一個要點繞了好幾個彎才講完,不僅會喧賓奪主,使老師因找不到要點而扣分,還會浪費許多時間,以致來不及做完考卷。在分條時也有一個技巧,即根據所給的分數決定要分幾條。一般一個要點是兩到三分,如果一道題是八分,那麼很可能它的要點就有四個。用這種方法可以有效地減少漏答的可能,即使你實在想不出還要答些什麼,也要盡可能寫滿那個推算出的條數。同時,還要注意序列號的安排。大點小點用不同的序列號標出,就會顯得層次分明,邏輯性強,這樣也就不容易丟
分。

最後,字跡一定要工整。想想看,一個老師要在那麼短的時間內改完那麼多的試卷,如果字跡潦草,有哪個閱卷老師會有好心情給你高分呢?最後,多與老師同學交流對學習歷史也很有幫助。一個人無論怎樣細心都會有疏忽的地方,通過與同學交流筆記、與老師探討習題,往往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獲。也可讀一讀像《歷史學習》這樣的雜志,了解一些課本上沒有的東西,提高自己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對解題很有幫助。到高三下學期的時候,要爭取每天都花一至兩個小時在歷史上。因為歷史有一個特點,容易忘。今天記得滾瓜爛熟的東西很可能第二天就忘得一干二凈了。所以復習歷史更要注意計劃性。除了跟上老師的復習進度外,自己還應有自己的計劃,給自己定一個時間表,哪段時間復習哪段內容,注意科學合理,確保能夠按時完成。可以雙條線同時進行。一條是老師的,一條是你自己的。
例如老師在復習世界史,你掌握好世界史的同時,還可再看看中國史。不僅記住了更多的內容,還有利於進行中外比較,使自己對高中三年的歷史知識有一個總體上的把握,效果要比單獨復習世界史好上幾倍。另外,專題復習也很重要。可以幫助你掌握好歷史線索,可以深入地研究一些歷史規律之類的東西,增加自己思考的深度和廣度。其實,歷史是一門很有意思的科目,不用擔心學不好它,只要肯用心,掌握方法之後,歷史會變得很簡單了。我以前也是一樣,不過現在都能考滿分

F. 誰有BBC世界歷史掠影8,不勝

and is often aro

G. 誰有BBc的世界歷史掠影第8集要有字幕的

你可以去存檔中國看看,一個專門分享紀錄片的論壇。

閱讀全文

與世界歷史掠影2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