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講中國歷史書籍排行榜

講中國歷史書籍排行榜

發布時間:2021-03-02 22:01:06

㈠ 哪些書講中國歷史的,要很詳細的那種

二十四史是我國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總稱。即: 《史記》(漢·司馬遷) 《漢書》(漢·班固) 《後漢書》(南朝宋·范曄) 《三國志》(晉·陳壽) 《晉書》(唐·房玄齡等) 《宋書》(南朝梁·沈約) 《南齊書》(南朝梁·蕭子顯) 《梁書》(唐·姚思廉) 《陳書》(唐·姚思廉) 《魏書》(北齊·魏收) 《北齊書》(唐·李百葯) 《周書》(唐·令狐德棻等) 《隋書》(唐·魏徵等) 《南史》(唐·李延壽) 《北史》(唐·李延壽) 《舊唐書》(後晉·劉昫等) 《新唐書》(宋·歐陽修、宋祁) 《舊五代史》(宋·薛居正等) 《新五代史》(宋·歐陽修) 《宋史》(元·脫脫等) 《遼史》(元·脫脫等) 《金史》(元·脫脫等) 《元史》(明·宋濂等) 《明史》(清·張廷玉等)這是二十四史,官方正式,不知道你所有不論什麼題材是什麼意思,如果你要想要所有中國古代史的書包括野史正史,我想沒有任何一個人能給你列出這個書目,你這輩子也不可能看完。 那我建議你先把這二十四史通讀一遍,中國5000年歷史,不同內容不同體例不同版本的史書不計其數,真的是不可能找全的,你先把正史讀完,然後再到你們當地的公共圖書館把裡面剩下的史書讀完,如果還有精力,就去北京的中國國家圖書館再去找。 年輕人有遠大抱負是好的,但是不要好高騖遠,先把基礎打牢,只有先把正史真正的讀明白了再讀其他的野史才有意義,否則只會一團漿糊。 補充: 1921年,中華民國總統徐世昌下令將《新元史》列入正史,與「二十四史」合稱為「二十五史」。但也有人不將新元史列入,而改將《清史稿》列為二十五史之一。或者,如果將兩書都列入正史,則形成了「二十六史」,中華人民共和國版本的《清史》還沒有編寫完成。 再幫你補充點歷史知識,關於歷史分類。 正史 史學分類書目名稱。指官方編纂或認可的、最正規最重要的史書,正史之名始見梁代阮教編著《正史削繁》。《隋書·經籍志》將以帝王本紀為綱的紀傳體史書《史記》、《漢書》列為正史。唐劉知幾《史通》中則把《尚書》、《春秋》及其後的紀傳、編年體史書視為正史。《明史·藝文志》亦以編年、紀傳二體史書為正史。清乾隆四年編纂《四庫全書》,欽定自《史記》至《明史》等二十四史為正史,私家不得擅自增益。1921年北洋軍政府又增柯劭所撰《新元史》,合稱二十五史。 雜史 泛指我國古代私家著述的史書,是以記載帶有掌故性見聞為主的史書。它即不同於紀傳表志等體例齊全的正史,也不同於關系一朝大政的別史,它不受體例限制,博錄所聞,雖則雜蕪疏淺,卻可彌補官修史書之疏漏與不足。它包括家史、外史、小史、稗史、野史、逸史等類別。 別史 一種私修史書之稱謂。指按一定體例系統記載歷朝或一代大政史實的史書,不屬正史與雜史之列。別史之名始見於南宋陳振孫《直錄書齋解題》一書。後來的《宋史·藝文志》、清黃虞稷《千傾堂書目》及《四庫全書》等多有承襲。明代柯維騏所撰《宋史新編》等即為別史。 野史 我國史書分類中雜史的一種。指與官修正史相對的私撰史書。大多無一定體例,均為雜記異錄性質,然史料詳實,記敘生動。野史之名始見於《唐書·藝文志》所載《大和野史》,明高儒《百川雜志》始立為一門。野史盛行於宋明兩代。 稗史 雜史之一種,是中國古代記敘街談巷議、閭巷風俗、朝野軼聞的書籍。它體裁不一,隨聞而錄,甚或類似小說,對研究歷代社會風俗及歷史事實、社會環境頗有參考價值,因此類史書多古代稗官小吏所撰,因而得名。 私史 我國史書的一種分類。指官修或未經國家認定的正史以外所有私家個人撰寫的史書,如別史、雜史、野史等皆為私史。〕 專史 史書分類之一種。指專門記載某一學科或領域的歷史著作。如文化史、軍事史、文學史、史學史、哲學史等,後來其意域逐漸廣泛,凡是專記一人或專敘一事的史書,也稱專史,如《揚州十日》、《虎門銷煙》等皆屬專史。 通史 史書的一種,指記載歷代史實、貫通古今的歷史著作。與只記一個時代的斷代史不同,通史連續記載歷代史實、軼聞,便於讀者了解歷史全貌。根據不同體例,通史可分為紀傳體通史、編年體通史、紀事本末體通史和典志體通史。 斷代史 史書的一類。指與通史相對的僅記載單一朝代史實的歷史著作。斷代史始創於東漢班固所著的《漢書》。後世的正史皆屬此類。 4 回答者: qian198683

㈡ 求推薦講中國歷史的書

《中國來通史》,是我國源歷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中國通史,初版於1923年9月,出版後數十年內不斷重印再版,僅1933年至1935年間就重版了4次,是民國時期發行量最大的一部中國通史。《中國通史》上起遠古時代,下至作者寫作之年(1922年),是一本名副其實的中國通史。在20世紀的史學界,憑個人力量獨立完成,囊括了古代、近代和現代三大時段的中國全通史,迄今為此,本書也是其中最權威和最完整的一部。

《資治通鑒》,由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19年完成。主要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起,到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筆,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
《資治通鑒》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在中國官修史書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

㈢ 中國歷史書籍推薦

一、如果希望了解的是正史,要求與歷史真相不能有太大出入,建議閱讀《二十四史》再加上《清史稿》
二十四史是我國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總稱。即:《史記》(漢·司馬遷)、《漢書》(漢·班固)、《後漢書》(南朝宋·范曄)、《三國志》(晉·陳壽)、《晉書》(唐·房玄齡等)、《宋書》(南朝梁·沈約)、《南齊書》(南朝梁·蕭子顯)、《梁書》(唐·姚思廉)、《陳書》(唐·姚思廉)、《魏書》(北齊·魏收)、《北齊書》(唐·李百葯)、《周書》(唐·令狐德棻等)、《隋書》(唐·魏徵等)、《南史》(唐·李延壽)、《北史》(唐·李延壽)、《舊唐書》(後晉·劉昫等)、《新唐書》(宋·歐陽修、宋祁)、《舊五代史》(宋·薛居正等)、《新五代史》(宋·歐陽修)、《宋史》(元·脫脫等)、《遼史》(元·脫脫等)、《金史》(元·脫脫等)、《元史》(明·宋濂等)、《明史》(清·張廷玉等)。
文言文不喜的話,可以尋找這些書的白話版本。
二、如果並不怎麼要求正史,只是想對歷史有個大概了解,野史傳言故事也喜歡的話,那可看的書就很多了。
稍微接近正史的,《明朝的那些事兒》《晉朝的那些事兒》等等;
小說+歷史性質的,《三國演義》《水滸傳》《東周列國志》之類;
歷史架空小說的,以起點為首的網路小說網站,推薦讀月關、賊道三痴、高月等作者的網文。

㈣ 講中國歷史的書

又不是給小朋友讀的來,又插有自具體典故的,事實上這兩個要求還真挺矛盾的……
大網路全書的中國歷史卷算是勉勉強強符合你要求的「最全最著名」了。除此之外,我反正未見再有什麼一整套的書很嚴肅地從史前講到當代的了都是以古代為限或者以近代為限之類的非「通史」了。
錢穆老先生的《國史大綱》倒是著名,不過基本沒什麼具體典故。嚴肅的通史還有呂思勉的《呂著中國通史》和《白話本國史》;50年代翦伯贊領頭編寫的並且一直改版到現在的《中國史綱要》;勉強算的話黃仁宇的《中國大歷史》也可以。不過嚴肅的學術書籍可就沒什麼「具體典故」了。要是具體典故多的書,那不是哄小孩的就是不完整的或者是獵奇的。
當然,雖然我猜你應該沒那毅力和恆心,不過還是推薦一下二十四史好了。 紀傳體的書既不是流水賬而且有有趣的典故外加全部加在一塊也很完整了。一點一點地看希望你在60歲之前能夠看完。
嗯,樓上提的蔡東藩的所有的歷史演義確實不錯。
哦對,前面居然忘寫白壽彝領頭編的《中國通史》了……這個可全了。

㈤ 推薦幾本講中國歷史的好書

《紅樓夢》; 《水滸傳》; 《三國演義》; 《西遊記》。 其中的《水滸傳》、《三國演義》值得細看!!! 如果這些看過了,或者不喜歡古典的!!! 可以看看現代的, 《平凡的世界》; 《穆斯林的葬禮》; 《少年天子》; 《都市風流》; 《年輪》。 尤其是《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禮》的確值得一看。 如果對歷史感興趣,可以看看, 《史記》; 《戰國策》; 《資治通鑒》; 《三國志》; 《漢書》; 《後漢書》。 尤其是《史記》、《三國志》值得一看!!! 如果喜歡國外的名著,可以看看, 《笑面人》; 《簡愛》; 《茶花女》; 《三劍客》; 《雙城記》。 我所介紹的這些書,知識含量都是很高的, 無論哪一本,只要你細心看過,就一定會有收獲!!! 另附 52我愛E書: http://www.52ebook.com/default.htm 如果需要解壓口令是: www.52ebook.com

㈥ 比較有名的中國歷史書籍有哪些

有《春秋》、《史記》、《資治通鑒》、《三國志》、《左傳》等。

1、《春秋》

《春秋》,即《春秋經》,又稱《麟經》或《麟史》,中國古代儒家典籍「六經」之一。也是周朝時期魯國的國史,現存版本由孔子修訂而成。

《春秋》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經典之一且為十三經中篇幅最長的,在四庫全書中列為經部。記述范圍從公元前722(魯隱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魯哀公二十七年)

2、《史記》

《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馬遷開始了《太史公書》即後來被稱為《史記》的史書創作。前後經歷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記》全書包括十二本紀(記歷代帝王政績)、三十世家(記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勛貴興亡)、七十列傳(記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跡,主要敘人臣,其中最後一篇為自序)。

十表(大事年表)、八書(記各種典章制度記禮、樂、音律、歷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

3、《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常簡作《通鑒》),由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19年完成。

主要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起,到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筆,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

在這部書里,編者總結出許多經驗教訓,供統治者借鑒,宋神宗認為此書「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鑒誡來加強統治,所以定名為《資治通鑒》。

4、《三國志》

《三國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期的魏、蜀、吳紀傳體國別史,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當時魏、吳兩國先已有史,如官修的王沈《魏書》、私撰的魚豢《魏略》、官修的韋昭《吳書》,此三書當是陳壽依據的基本材料。

蜀國無史官一職,故自行採集,僅得十五卷。而最終成書,卻又有史官職務的因素在內,因此《三國志》是三國分立時期結束後文化重新整合的產物。

三國志最早以《魏書》、《蜀書》、《吳書》三書單獨流傳,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書才合為一書。

5、《左傳》

《春秋左氏傳》(Zuo』s Commentary),原名《左氏春秋》,漢代時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內傳》,漢代以後才多稱《左傳》。

《左傳》相傳是春秋末年魯國的左丘明為《春秋》做註解的一部史書,與《公羊傳》、《穀梁傳》合稱「春秋三傳」。是中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體史書,同時也是傑出的歷史散文巨著。

該書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經典之一且為十三經中篇幅最長的,在四庫全書中列為經部。記述范圍從公元前722(魯隱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魯哀公二十七年)。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史書

㈦ 關於中國歷史最好的書

1、如果是正統的了解,《二十四史》和《中國通史》可以考慮。以購買紙質書籍為佳,即可閑時閱讀,也可收藏留念。

2、如果是普及的學習,《上下五千年》、《中國歷史通論》最好不過,電子紙質皆可,即可豐富生活,也可增加學識。

3、如果是休閑的閱讀,《明朝那些事兒》和《輕松幽默侃唐朝》強烈推薦。以電子書籍為佳,即可改變視角,也可陶冶情操。

拓展資料:

中國歷史是指中國從中華文明產生到現在的歷史。中國歷史悠久,自黃帝王朝的姬軒轅(也稱公孫軒轅)時期算起約有5000年;從三皇五帝算起約有4600年;自夏朝算起約有近4100年;從中國第一次大統一的中央集權制的秦朝算起約有2240年。中國歷經多次政權演變和朝代更迭,也曾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經濟、文化、科技世界矚目。中國史前時期炎黃二帝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公元前21世紀,中國最早的國家夏朝出現。東周推進了生產力發展和社會變革,思想上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帝國—秦朝,西漢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了大一統的局面。三國兩晉南北朝時,中國陷入分裂割據局面,五胡亂華期間,異族融於中國趨勢加強,諸多民族在分立政權的沖突中逐漸匯聚。隋唐時期,中央與邊疆少數民族聯系更為密切,經濟繁榮、科技文化高度發展。宋元時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經濟、科技發展到新的高度。明朝鼎盛時期,社會經濟高度發展。

㈧ 比較有名的中國歷史書籍

1、《春秋左氏傳》,原名《左氏春秋》,漢代時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內傳》,漢代以後才多稱《左傳》。

《左傳》相傳是春秋末年魯國的左丘明為《春秋》做註解的一部史書,與《公羊傳》、《穀梁傳》合稱「春秋三傳」。是中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體史書,同時也是傑出的歷史散文巨著。

2、《呂氏春秋》是在秦國丞相呂不韋主持下, 集合門客們編撰的一部黃老道家名著。成書於秦始皇統一中國前夕。此書以儒家學說為主幹,以道家理論為基礎,以名、法、墨、農、兵、陰陽家思想學說為素材,熔諸子百家學說於一爐,閃爍著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

呂不韋想以此作為大秦統後的意識形態。但後來執政的秦始皇卻選擇了法家思想,使包括道家在內的諸子百家全部受挫。《呂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戰國末期道家的代表作,全書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餘萬字 。

3、《戰國策》是一部國別體斷代史史學著作,又稱《國策》。書中記載了西周、東周及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中山各國之事。

記事年代起於戰國初年,止於秦滅六國,約有240年的歷史。《戰國策》分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記述了戰國時期的游說之士的政治主張和言行策略,也可說是游說之士的實戰演習手冊。

該書亦展示了東周戰國時代的歷史特點和社會風貌,是研究戰國歷史的重要典籍。《戰國策》一書的思想傾向,因其與儒家正統思想相悖,受到歷代學者的貶斥。

4、《三國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期的魏、蜀、吳紀傳體國別史,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當時魏、吳兩國已有史書,如官修的王沈《魏書》、私撰的魚豢《魏略》、官修的韋昭《吳書》,此三書當是陳壽依據的基本材料。蜀國無史官一職,故自行採集,僅得十五卷。

陳壽開始在蜀國任職,受宦官排擠不得志。蜀降晉後,歷任著作郎,晚年多次被貶,屢次受人非議,歷經十年艱辛,完成了紀傳體史學巨著《三國志》。

5、《尚書》,最早書名為《書》,約成書於前五世紀,傳統《尚書》(又稱《今文尚書》)由伏生傳下來。傳說為上古文化《三墳五典》遺留著作。

西漢學者伏生口述的二十八篇《尚書》為今文《尚書》,魯恭王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牆壁時,發現的另一部《尚書》,為古文《尚書》。

西晉永嘉年間戰亂,今、古文《尚書》全都散失了。東晉初,豫章內史梅賾給朝廷獻上了一部《尚書》,包括《今文尚書》33篇,以及偽《古文尚書》25篇 。

㈨ 中國十本最好的歷史書

克雷格《哈佛極簡中國史》 以「極簡」為名的歷史書最近幾年在國專內泛濫起來,起始屬於那本《你一定愛讀的極簡歐洲史》。事實上在西方寫「極簡歷史」的傳統已經延續很久,這種史書的寫作也自成體系,和大部頭的多卷本通史有很大...
2.
三 錢穆《國史大綱》《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讀中國史,錢穆好像已經成了跳不過去的

㈩ 最全最著名講中國歷史的書籍是什麼

又不是給小朋友讀的,又插有具體典故的,事實上這兩個要求還真挺矛盾的……專
大網路全書的屬中國歷史卷算是勉勉強強符合你要求的「最全最著名」了。除此之外,我反正未見再有什麼一整套的書很嚴肅地從史前講到當代的了都是以古代為限或者以近代為限之類的非「通史」了。
錢穆老先生的《國史大綱》倒是著名,不過基本沒什麼具體典故。嚴肅的通史還有呂思勉的《呂著中國通史》和《白話本國史》;50年代翦伯贊領頭編寫的並且一直改版到現在的《中國史綱要》;勉強算的話黃仁宇的《中國大歷史》也可以。不過嚴肅的學術書籍可就沒什麼「具體典故」了。要是具體典故多的書,那不是哄小孩的就是不完整的或者是獵奇的。
當然,雖然我猜你應該沒那毅力和恆心,不過還是推薦一下二十四史好了。 紀傳體的書既不是流水賬而且有有趣的典故外加全部加在一塊也很完整了。一點一點地看希望你在60歲之前能夠看完。
嗯,樓上提的蔡東藩的所有的歷史演義確實不錯。
哦對,前面居然忘寫白壽彝領頭編的《中國通史》了……這個可全了。

閱讀全文

與講中國歷史書籍排行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