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北京有哪些好地方以及 豐富的歷史文化
這是歷史文化
建於1420年的故宮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古建築群
中國西周時成為周朝的諸侯國之一的燕國的都城。自中國金朝起成為古代中國首都——中都。自元朝起,開始成為全中國的首都。元朝國都,元大都,或稱大都,由於中國皇帝忽必烈是蒙古大汗國的大汗,蒙古文稱為「汗八里」(Khanbaliq),意為「大汗之居處」。元大都其城址位於今北京市市區,北至元大都城遺址,南至長安街,東西至二環路。明朝自成祖後開始對北京進行大規模擴建,清朝在延續明北京城的基礎上又進行了一些修繕和擴建。至清末北京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北京有著3000餘年的建城史和857餘年的建都史。自秦漢以來北京地區一直是中國北方的軍事和商業重鎮,名稱先後稱為薊城、燕都、燕京、涿郡、幽州、南京、中都、大都、京師、順天府、北平、北京等。
古代
早在西周初年,周武王即封召公於北京及附近地區,稱燕,都城在今北京房山區的琉璃河鎮,遺址尚存。又封堯之後人(一說黃帝後人)於薊,在今北京西南。後燕國滅薊國,遷都於薊,統稱為燕都或燕京。 秦代設北京為薊縣,為廣陽郡郡治。 漢高祖五年,本市被劃入燕國轄地。元鳳元年復為廣陽郡薊縣,屬幽州。本始元年因有帝親分封於此,故更為廣陽國首府。 東漢光武改制時,置幽州刺史部於薊縣。永元八年復為廣陽郡駐所。 西晉時,朝廷改廣陽郡為燕國,而幽州遷至范陽。十六國後趙時,幽州駐所遷回薊縣,燕國改設為燕郡,歷經前燕、前秦、前燕、後燕和北魏的統治而不變。 隋開皇三年廢除燕郡。但很快在大業三年,隋朝改幽州為涿郡。 唐初武德年間,涿郡復稱為幽州。貞觀元年,幽州劃歸河北道管轄。後北京成為范陽節度使的駐地。安史之亂期間,安祿山在北京稱帝,建國號為「大燕」。唐朝平亂後,復置幽州,歸盧龍節度使節制。 五代初期,軍閥劉仁恭在這里建立地方政權,稱燕王,後被後唐消滅。北宋初年宋太宗在高梁河(今北京市海淀區)與遼戰斗,北宋大敗,對燕雲十六州從此望眼欲穿;遼於會同元年(938年)起在北京地區建立了陪都(以此為起點計算北京建都史,至2009年,則為1071年),號南京幽都府,開泰元年改號析津府。 貞元元年(1153年),金朝皇帝海陵王完顏亮正式建都於北京(以此為起點計算北京建都史,至2010年,則為857年),稱為中都,在今北京市西南。 元朝統一了全中國。蒙古大汗國改名中國元朝。自元朝起,開始成為全中國的首都[6][7][8]。元朝時的北京稱為元大都。元大都成為全中國的交往中心,北到嶺北行省,東到奴兒干都司(治所黑龍江下游),西到西藏地方,南到海南,都在此交流。此後明朝在大部分時間內和清朝的都城均建立於此,明朝從永樂年間,明成祖朱棣為了便於加強北方邊防,保衛北方安全,將都城遷至北京。從那之後,北京成為了明朝的新都城。成吉思汗麾下大將木華黎於1215年攻下北京,遂設置燕京路大興府。元世祖至元元年改稱中都路大興府。至元九年,中都大興府正式改名為大都路(突厥語:Khanbalik,意為「汗城」,音譯為汗八里、甘巴力克)。據馬可波羅游記敘述:元人篤信佛,象為佛教祥獸,當時大都常有象只漫步。 明朝初年,以應天府(今南京)為京師,大都路於洪武元年八月改稱為北平府,同年十月應軍事需要劃歸山東行省。洪武二年三月,改為北平承宣布政使司駐地。燕王朱棣經靖難之變後奪得皇位後,於永樂元年改北平為北京,是為「行在」(天子行鑾駐蹕的所在,就稱「行在」)且常駐於此,現在的北京也從此得名。北京城秩序井然,繁榮安樂。永樂十九年正月,明朝中央政府正式遷都北京,以順天府北京為京師,應天府則作為留都稱南京,明仁宗、英宗的部分時期,北京還曾一度降為行在,京師復為南京應天府。 清兵入關後即進駐北京,亦稱北京為京師順天府,屬直隸省。
近代
晚清時期(1860年-1912年) 1860年北京條約簽訂以後,外國使節和傳教士得到特許進北京,借傳教的名義促使和參與了不平等條約的簽定,搜集中國情報,進行文化侵略,傳教士常常訴諸該國領事,以政治勢力維護「傳教」活動,在城內各處興建教堂,使館則集中在東交民巷。1860年,英法聯軍打進北京;1900年,八國聯軍再次打進北京,美麗的北京城受到了非常嚴重的破壞和洗劫,大量文物被侵略軍和壞民劫掠。 中華民國前期(1912年-1928年) 1911年辛亥革命後,民國元年1月1日,中華民國定都南京,同年3月遷都北京,直至民國十七年中國國民黨北伐軍攻佔北京,張作霖敗回東北,北洋政府下台。 民國伊始,北京的地方體制仍依清制,稱順天府。直至民國三年,改順天府為京兆地方,直轄於中央政府北洋政府。這一時期,北京新建了有軌電車系統,和一批現代的文化教育機構,如清華大學、燕京大學、北京大學、輔仁大學、協和醫學院等。 國軍北伐至人民解放軍進駐北平(1928年-1949年) 1928年北伐戰爭後,由於蔣介石不重視北方邊防,把首都遷到南京,撤銷原京兆地方,北京改名為北平特別市。1930年6月,北平降格為河北省省轄市,同年12月復升為院轄市。這一時期,北京盡管不具首都的地位,但在教育方面仍有關鍵的優勢,被國際人士稱為「中國的波士頓」。1937年七·七事變後,北平被日本佔領。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此成立,且將北平改名為北京。1945年8月21日,入侵北京的日本軍隊宣布投降,第十一戰區孫連仲部接收北京,並重新更名為北平。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1949年-) 1949年1月31日,傅作義將軍與中國共產黨達成和平協議,率領25萬國民黨軍隊投向正義,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入北平市,實現對北京的解放。同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紀年、國歌、國旗的決議》,北平更名為北京。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宣告成立。
旅遊景點
北京是全球擁有世界遺產(6處)最多的城市,是全球首個擁有世界地質公園的首都城市。北京旅遊資源豐富,對外開放的旅遊景點達200多處,有世界上最大的皇宮紫禁城、祭天神廟天壇、皇家花園北海、皇家園林頤和園和圓明園,還有八達嶺長城、慕田峪長城以及世界上最大的四合院恭王府等名勝古跡。全市共有文物古跡7309項,99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含長城和京杭大運河的北京段)、326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國家地質公園、15處國家森林公園。 世界文化遺產 八達嶺長城:全國十大風景名勝之首
故宮、長城、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天壇、頤和園、明十三陵 世界地質公園 北京房山世界地質公園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八達嶺―十三陵、石花洞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北京 中國歷史文化名街 國子監街、煙袋斜街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密雲縣古北口鎮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門頭溝區: 齋堂鎮爨底下村、齋堂鎮靈水村、龍泉鎮琉璃渠村 中國世界遺產預備名單 大運河; 北京雲居寺塔、藏經洞及石經; 北京古觀象台; 北海公園; 盧溝橋
2. 北京歷史文化景點
北京的歷史文化景點有:
故宮、長城、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天壇、頤和園、明十三陵、什剎海、圓明園、蘆溝橋、慕田峪長城、司馬台長城、金山嶺長城、居庸關長城、箭扣長城、恭王府花園、醇親王府、北海公園、北京大學、胡同、北京動物園、北京植物園、潘家園古董市場、古觀象台、德勝門、正陽門、景山、香山、鍾樓、鼓樓等。
較著名的有:
景山、雍和宮、圓明園、孔廟、國子監、恭王府、西什庫教堂、先農壇、地壇、月壇、日壇、社稷壇(中山公園)、太廟(勞動人民文化宮)、白塔寺、法源寺、天寧寺塔、白雲觀、慕田峪長城、卧虎山長城、黃花城長城、東岳廟、魯迅故居、法海寺、八大處、香山、卧佛寺、碧雲寺、德勝門箭樓、東南角樓等等。
1.頤和園也許算得上"老佛爺"為後人做的一點貢獻,但當時卻付出了慘痛的代價。頤和園歷史上曾兩次遭到嚴重破壞。1860年被英法聯軍燒毀,後重新修建,並改名為頤和園。1900年再次遭到八國聯軍的破壞,1902年重修,即成現在規模。
2.如果你只喜歡繁華美景,就別來圓明園,因為這里是一個遺址公園,只有頹廢的風景。圓明園很大,"健在"之時有"萬園之園"的美稱,陸上建築面積和故宮一樣大。水域面積又等於一個頤和園,其園林是中西結合的完美典範。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北京,大肆搜掠園內的文物珍寶,最後竟放火將這座萬園之園徹底焚毀,只剩下廢墟上的殘垣斷壁。
3.位於北京城中心地帶,呈帶狀盤踞。皇城根遺址公園南起長安街,北至平安大街,西鄰北河沿大街,東到東皇城根北街、南街。猶如一道歷史的長廊把皇城根遺址、中法大學、歐美同學會、四合院、北大紅樓等眾多人文景觀貫穿一線。
3. 北京有哪些名勝古跡和著名景點
北京是我國的首都,也是六朝古都,在北京存在著很多歷史名勝古跡,他們依舊一直保存著原來的面孔,成為我國建築文化中的瑰寶。下面是整理的北京十大名勝古跡景點介紹,希望大家能喜歡!
北京十大名勝古跡景點介紹:萬里長城
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在不同時期為抵禦塞北游牧民族侵略而修建的,是古代重要的軍事系統工程。現存的長城遺跡主要始建於14世紀的明長城。萬里長城的主要景觀有:八達嶺長城、慕田峪長城、司馬台長城、山海關、嘉峪關、虎山長城、九門口長城等。
北京十大名勝古跡景點介紹:故宮
故宮又名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位於北京的市中心,面積高達72萬平方米,故宮的整個建築群,造型別致,玲瓏剔透,是中國古代建築的傑作。故宮的主要景觀有: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儲秀宮、養心殿、御花園。
北京十大名勝古跡景點介紹:天壇
天壇是明清兩代皇家祭天、祈五穀豐登的場所,天壇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清乾隆、光緒時曾重修改建。天壇主要景觀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門。
北京十大名勝古跡景點介紹:頤和園
頤和園是中國明清時期皇家園林,位於北京市的西郊,距離主城區有15公里的距離。乾隆十五年,乾隆帝為了孝順其母孝聖皇後改建了清漪園,形成了清華園至香山一帶長達20公里的皇家園林區。咸豐十年,清漪園被英法聯軍燒毀,光緒十四年重建作為皇家的消夏避暑之地,並改稱「頤和園」。頤和園主要景觀有:仁壽殿、樂壽堂、玉瀾堂、萬壽山、昆明湖、東宮門、佛香閣、智慧海、文昌閣等。
北京十大名勝古跡景點介紹:北海公園
北海公園位於北京市中心,景山的西側,北海與中海、南海合稱三海。北海公園是中國現存最古老、最完整、最具綜合性的皇家園林之一,1925年正式對外開放。北海公園主要景觀有:小西天、九龍壁、靜心齋、永安橋、永安寺、團城、承光殿、玉瓮等。
北京十大名勝古跡景點介紹: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坐落於昌平區的天壽山麓,總面積約有120多平方公里,自永樂七年至崇禎入葬,期間230多年,先後共修建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監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後、二位太子、三十餘名妃嬪、兩位太監。明十三陵主要景觀:長陵、定陵、昭陵、神路。
北京十大名勝古跡景點介紹:香山
香山公園始建於金代,位於北京西北郊區,香山主峰為香爐峰(又稱鬼見愁),園內文
4. 北京的近代史歷史景點都有什麼
世界文化遺產
故宮、長城、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天壇、頤和園、明十三陵
世界地質公園
北京房山世界地質公園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八達嶺長城:全國十大風景名勝之首]
八達嶺長城:全國十大風景名勝之首
八達嶺―十三陵、石花洞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北京
中國歷史文化名街
國子監街、煙袋斜街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密雲縣古北口鎮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門頭溝區: 齋堂鎮爨底下村、齋堂鎮靈水村、龍泉鎮琉璃渠村
中國世界遺產預備名單
大運河; 北京雲居寺塔、藏經洞及石經; 北京古觀象台; 北海公園; 盧溝橋
風俗特產
北京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有很多地方特色的民風習俗:北京小吃、京劇、京韻大鼓、相聲、舞台劇、鐵板快書、景泰藍、牙雕、毛猴、漆雕、賽蟈蟈和蟈蟈籠、吹糖人、捏麵人等等。
博物館
北京是「博物館之都」,注冊博物館多達151座,列世界第二(僅次於倫敦)。國家博物館為世界最大博物館。故宮博物院是世界五大博物館之一。
首都博物館、中華世紀壇、北京天文館、中國科技館、自然博物館、中國美術館、抗日戰爭紀念館、軍事博物館、航空博物館等。
現代文化
798藝術區、北京國際音樂節、糖果俱樂部(TANGO)、Cargo、Babyface、Banana舞會俱樂部、唐會、三里屯酒吧街、後海酒吧街、南鑼鼓巷、Lost In Beijing、地鐵客、北京時尚地圖、SOHO等。
人文景點
故宮、長城、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天壇、頤和園、明十三陵、什剎海、圓明園、蘆溝橋、慕田峪長城、司馬台長城、金山嶺長城、居庸關長城、箭扣長城、恭王府花園、醇親王府、北海公園、北京大學、胡同、北京動物園、北京植物園、潘家園古董市場、古觀象台、德勝門、正陽門、景山、香山、鍾樓、鼓樓等。
宗教文化
中國是一個宗教信仰自由的國家,而且充分地尊重每一種宗教。北京地區的宗教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基督教。北京的寺、廟、觀、堂是宗教界和信教群眾的宗教活動場所。其中最著名的有:天主教東堂、天主教南堂、缸瓦市基督教堂、崇文門基督教堂、牛街清真寺、東四清真寺、廣濟寺、廣化寺、白雲觀和雍和宮等。
佛教:主要為潭柘寺(北京最古老寺廟,在北京建成800年前就已經建立)、雲居寺、戒台寺、法源寺、報國寺等。
道教:白雲觀 (全真道)、東岳廟(正一道)
藏傳佛教(喇嘛教):雍和宮
伊斯蘭教:主要為牛街禮拜寺、東直門外清真寺、東四清真寺。
天主教:西什庫天主堂、宣武門天主堂、王府井天主堂、西直門天主堂、東交民巷天主堂。
基督教:崇文門堂、缸瓦市堂、珠市口堂、寬街堂、海淀堂等。
東正教:聖尼古拉教堂(遺跡)
購物街區
北京是唯一入選世界15大購物之都的內地城市,擁有百餘家大中型購物商場。王府井大街、前門大柵欄、西單商業街是北京的傳統商業區;國貿商城、東方新天地、中關村廣場是近年來新崛起的商業巨擘。
如果您對古玩感興趣,就到琉璃廠或潘家園的古玩城逛逛吧。如果您對外貿服裝情有獨鍾,那可一定別錯過秀水街和雅秀服裝批發市場。景泰藍、玉器、絲綢刺綉等歷史悠久;民間手工藝品,如泥人、京劇臉譜、風箏、剪紙等物美價廉,都是饋贈親友的上佳禮品
5. 北京有那些名勝古跡
北京簡稱「京」,位於華北大平原的最北端。境內的主要河流有:永定河、潮白河、北運河,形勢雄偉,有「天府」、「神京」之稱。屬典型的大陸性季風氣候,春季乾旱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清涼濕潤,冬季寒冷乾燥。最佳旅遊季節為4-11月。
距今50萬年前居住在周口店龍骨山的北京猿人,是形成中國古代中原民族的最早族源。元代時忽必烈在此興建宮殿,修築城池,開鑿運河,正式建都,號稱「大都」。13世紀的大都在當時的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譽。明代建立之始,改北平為北京。成為今天北京的基本格局。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揭開了北京歷史文化的新篇章。從此,北京古老的長城、金碧輝煌的殿宇、風光秀麗的園林等,不再是皇家禁苑,而成為人民大眾的游覽勝地。北京古跡之多、園林之秀、山水之勝飲譽中外。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3個,現存古寺廟2666座,古文化遺址51處。市區主要游覽點有:天安門廣場、故宮博物院、頤和園、天壇、北海公園、景山公園、圓明園遺址、香山公園、龍潭湖公園、陶然亭公園、大觀園、北京動物園、雍和宮、大鍾寺、古觀象台等等,以及一批博物館、展覽館、中小公園等。
郊區風景游覽區根據資源的自然狀況、功能性質可分在6類4系列,即以名勝古跡為主的歷史文化游覽區,包括雲居寺、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潭柘寺、八達嶺、十三陵等;以自然景觀為主的風景旅遊區,包括十渡、龍門澗、妙峰山、龍慶峽、黑龍潭等;以水上活動為主的的風景游覽區,包括密雲水庫、珍珠湖、十三陵水庫等;以現代游樂設施為主的游覽娛樂區場;以民俗風情為主的民俗游覽區,包括燃燈塔民俗活動等。4系列是:以八達嶺、慕田峪、司馬台為代表的古長城系列;以明十三陵、房山金陵、大葆台漢墓為代表的封建帝王陵墓系列;以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董家林商周遺址為代表的古文化遺址系列;以盧溝橋、宛平為代表的革命遺址系列。被譽為「燕京八景」的盧溝曉月、瓊島春陰、金台夕照、太液秋風、玉泉趵突、薊門煙樹、居庸疊翠和西山晴雪,早已聞名天下。1986年,又評選為包括天安門廣場、故宮、八達嶺長城、北海、頤和園等在內的16個最佳新景點。
6. 北京都有哪些名勝古跡
長城、故宮、頤和園等等,太多了,數不勝數。
長城
7. 北京市的名勝古跡有哪些
故宮、頤和園、八達嶺長城、十三陵、天安門、北海、天壇 、雍和宮、八大處、法源寺(佛教)、天寧寺塔、八里庄塔、銀山塔林、東岳廟、歷代帝王廟、白塔寺、
牛街禮拜寺、花市清真寺、五塔寺、崇效寺藏經閣、香山碧雲寺、法海寺、廣濟寺、白雲觀、 佛教的法源寺、潭柘寺、戒台寺、雲居寺、報國寺、八大處、道教的白雲觀、東岳廟等。
伊斯蘭教的北京牛街禮拜寺、東直門外清真寺、東四清真寺等。
藏傳佛教(喇嘛教)的雍和宮等,
天主教西什庫天主堂、王府井天主堂、宣武門天主堂、西直門天主堂等。
基督教的缸瓦市教堂、崇文門教堂、珠市口教堂、海淀教堂等。
東正教:聖尼古拉教堂(遺跡)
先農壇、地壇、日壇、月壇、社稷壇、太廟、孔廟、國子監、圓明園遺址、香山、景泰陵、景山
正陽門城門及箭樓、德勝門箭樓、東南角樓、崇文門明城牆遺址、西便門八瞪眼箭樓
魯迅故居、譚嗣同故居、李大釗故居、齊白石故居、張恨水故居、李鴻章故居、老舍故居、梅蘭芳故居、
宋慶齡故居、郭沫若故居
恭王府、禮王府、鄭王府、醇王府、孚王府
西什庫教堂、王府井八面槽教堂、西直門教堂、宣武門教堂
磚塔胡同、三廟街、老牆根街(這是三條最老的胡同,有近1000年的歷史)
湖廣會館、全浙會館、番禺會館、中山會館
司馬台長城、金山嶺長城、黃花城長城、大榛峪長城、白嶺關長城、黃松峪長城、居庸關長城、慕田峪長城、
箭扣長城、三峪長城
指北京舊時的八個景觀,包括薊門煙樹(西土城)、盧溝曉月(盧溝橋)、
金台夕照(金台路)、瓊島春蔭(北海公園)、居庸疊翠(八達嶺)、太液秋風(中南海)、
玉泉趵突(玉泉山)和西山晴雪(香山、八大處)。
中國國家大劇院、長安大戲院、湖廣會館、老舍茶館、中國京劇院、梅蘭芳大劇院、保利劇院等
後海、三里屯、南鑼鼓巷酒吧街
國子監街、煙袋斜街
密雲縣古北口鎮
門頭溝區: 齋堂鎮爨底下村、齋堂鎮靈水村、龍泉鎮琉璃渠村
8. 北京歷史景點有哪些
市中心 - -天安門廣場,毛主席紀念堂,人民大會堂,國家博物館天安門專城樓,故宮,太廟,中山公園屬
東城區 - -雍和宮,國子監,孔廟,古觀象台,王府井,鍾樓鼓樓,地壇
西城區 - -北海,景山,恭王府,動物園,天文館
崇文區 - -天壇,自然博物館,北京游樂園
宣武區 - -大觀園,大柵欄
朝陽區 - -朝陽公園,日壇,中華民族園,奧體中心
豐台區 - -世界公園,盧溝橋,抗日戰爭紀念館
石景山區- -石景山游樂園,八大處
海淀區- -香山,頤和園,圓明園,植物園,卧佛寺,軍事博物館,中華世紀壇,中央電視塔
9. 北京哪個名勝古跡是有歷史傳說的。
1、紫禁城」這個名字就和中國古代哲學和天文學有關。中國人認為「天人感應」和「天人合一」。因此故宮的結構是模仿傳說中的「天宮」構造的。古代天文學把恆星分為三垣,周圍環繞著28宿,其中紫微垣(北極星)正處中天,是所有星宿的中心。紫禁城之紫,就是「紫微正中」之紫,意為皇宮也是人間的 「正中」。「禁」則指皇室所居,尊嚴無比,嚴禁侵擾。
北京是中國首都,是中國的政治、文化和國際交往的中心。北京的名勝古跡旅遊吸引世界各國遊客的廣泛關注
【日本公使館舊址】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北京城內東城區東交民巷21號。建於1886年,由日本建築師片山東熊設計。建築為單層磚牆木屋架結構,分為本館和宿舍兩部分。本館為四合布局,前面7間,面積582平方米,大門兩邊為連續拱券外廊,大門上作三角山花,並雕精美圖案,後面系用民房改建而成。本館後有宿舍一排,面積117平方米。
【日本使館舊址】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北京城內東城區正義路2號。建成於1909年,由日本建築師真水英夫主持設計與建造。現存主樓與大門,主樓地上兩層,立面為歐洲古典式,大門兩層,立面3間,中間為磚券大門,兩邊裝飾粗大壁柱,並建有券廊和柱廊。
【義大利使館舊址主樓】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北京城內東城區台基廠大街1號。建於1910年前後,現存門房和主樓,大門作三間拱形門廊,主樓地上兩層,內部裝修富麗。
【比利時使館舊址】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北京城內東城區崇文門西大街9號。建於1910年前後,現存5棟建築,主樓3層,為英國都鐸式風格,立面用磚做出三個城堡和雉碟組成的山花。4棟配樓對稱分布,為鄉村別墅式。
【法國使館舊址】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北京城內東城區東交民巷15號。建於1910年前後,現存中央噴水池大門和4棟配樓。大門用磚作出壁柱和拱券,配樓對稱排列,為法國鄉村別墅式,木構兩層,有木外廊,也有磚作連續券廊。
【奧地利使館舊址】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北京城內東城區台基廠頭條6號。建於1910年前後,建築為西洋古典式,立面大門作兩層外廊,檐上用三角山花,兩邊有圍
【美國使館舊址】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北京城內東城區前門東大街23號。建於1903年,現存主樓1棟,配樓4棟。主樓為雙層木結構建築,外牆用石作牆角和窗罩,大門用壁柱和山花作門罩,檐上作女兒牆。
【荷蘭使館舊址】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北京城內東城區前門東大街11號。建於1909年,現存大門和兩棟樓房。大門用磚作柱和拱券外廊,東樓兩層,木結構,西樓為木結構,外牆用石作牆角和窗罩。
【法國農業銀行舊址】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北京城內西城區西交民巷50號。建於1922年,兩層西洋式建築。立面用花崗石裝飾,大門入口作柱廊,內部裝修豪華,保存完好。
【正金銀行舊址】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北京城內東城區正義路4號。建於1910年,為兩層西洋古典式建築,磚石立面,木結構,花崗岩的台基和壁柱,轉角中心設三層鐵皮穹頂樓,比例嚴謹,做工精細。
【花旗銀行舊址】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北京城內東城區東交民巷36號。建於1914年,三層西洋古典式建築。大門為兩層愛奧尼式柱廊,立面全部用花崗岩砌築,外觀堅固厚重,保存完好。
【法國郵政局舊址】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北京城內東城區東交民巷19號。建於1910年,磚木結構建築。以壁柱突出大門,連續券作窗,頂部用三角山花和矮牆作女兒牆,並有中國式磚雕、清水磚牆。
【東方匯理銀行舊址】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北京城內東城區東交民巷34號。建於1917年,三層西洋式建築。下層用花崗岩拱券窗作基礎,上層用愛奧尼式壁柱,並用花崗石套和女兒牆加強立面。
【大陸銀行舊址】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北京城內西城區西交民巷17號。建於1924年,為五層西洋古典風格建築。立面三段劃分,基座用大塊花崗石砌造,上層檐口挑出,入口大門作三層拱門,內嵌券柱,兩側作科林斯壁柱。鍾樓上為穹頂,造型優美。是中國建築師設計西洋古典式建築中技術高超的一座。
【中央銀行舊址】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北京城內西城區西交民巷17號。建於19世紀30年代,為兩層樓房,入口作半圓外廊,檐外作女兒牆。
【保商銀行舊址】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北京城內西城區西交民巷17號。建於19世紀30年代,為三層西洋式建築。立面用花崗石作希臘柱廊,檐口突出,堅固感強。
【鹽業銀行舊址】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北京城內宣武區前門外西河沿7號。建於1931年,三層西洋式建築。立面兩層,愛奧尼柱式,紅磚牆面,做工精細,保存完好。
【交通銀行舊址】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北京城內宣武區前門外西河沿9號。建於1937年,中國著名建築師楊廷寶設計。地上4層,立面裝飾帶有中國傳統建築中牌坊的特徵,水刷石飾面花崗石貼面基座,頂部作半拱琉璃檐,門窗加琉璃門罩和雀替。
【京師大學堂建築遺存】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北京城內東城區沙灘後街55號、59號。京師大學堂創辦於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是戊戌維新的產物。民國成立後改為北京大學。其校址原為清乾隆帝四女和嘉公主府空閑府第,現建築保留有原府第的正殿、公主院等清式建築,以及民國年間建成的數學系樓和稱為西齋的14排中式平房。1952年後改由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文化部等單位使用。
【京師大學堂分科大學舊址】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北京城內東城區安德里北街21號。京師大學堂分科大學於1910年開始興建,由日本建築師真水英夫設計。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發,工程中斷,僅建成經科、文科及部分宿舍。現存5棟兩層樓房,其中經科和文科大樓平面呈一字形,為仿歐洲古典式磚木結構建築,外設拱廊,牆面飾卷草磚雕和壁柱,現保存完好。
【北京大學紅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北京城內東城區沙灘五四大街。佔地約1萬平方米。建於1916年,磚木結構,五層,平面呈工字形,因牆體大部分由紅磚砌成,故名紅樓。紅樓是原北京大學的一部分,初為學生宿舍,後改為校部、圖書館和文科教室,1920年後為北京大學一院。1952年北京大學遷至西北郊與燕京大學合並,紅樓成為國家文物局辦公用房。紅樓在中國現代史上影響深遠,是五四運動策源地,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長後,即在此辦公。此時的北大匯集了大批名流學者,如陳獨秀、李大釗、魯迅、胡適等,以紅樓為陣地,開展轟轟烈烈的新文化運動。1919年5月4日爆發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愛國運動,就是從紅樓北邊的民主廣場集合出發的。1919年李大釗、鄧中夏等在紅樓成立馬克思主義研究會,後成立共產主義小組。中國共產黨成立後,中共北方局和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辦公地點曾一度設在紅樓。毛澤東1918年8月至次年3月任北大圖書館助理員,也在紅樓上班。
【北京大學地質館舊址】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北京市區內東城區沙灘北街15號。建於1931年,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林徽音設計。平面、立面均為不對稱式,體形隨功能要求變化,總體造型明快簡潔,是我國最早引進西方現代建築的優秀作品之一,在中國近代建築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清華大學早期建築】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北京市區西北部海淀區清華大學校園內。原為清康熙時熙春園舊址,道光二年(1822)熙春園被一分為二,分賜皇親。東部園區於咸豐時改名清華園,就是今天工字廳一帶。1908年8月,清政府建清華學堂(初名"游美學務處")。原有建築主要有工字廳和古月堂,為傳統四合院式建築。1909年9月開始興建校舍,建有校門(今二校門)、一院(即清華學堂)、二院、三院、北院、同方部等。1919~1925年建成大禮堂、科學館、圖書館(擴建部分)、氣象台、校門、機械館、電機館,以及明、善、靜、平、新"五齋"學生宿舍。這批早期建築反映了西方近代學校建築在中國的演變過程,集中了中國第一代建築師比較優秀的建築作品。
【原燕京大學未名湖區】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北京市區西北部海淀區北京大學校園內未名湖周圍一帶。1952年前為燕京大學校園,建於清乾隆寵臣和的淑春園遺址上。淑春園幾經輾轉,民國初年歸陝西督軍陳樹藩所有,1919年為燕京大學校長司徒雷登購得。1921年開始建新校舍,1926年基本建成。湖區主要建築有校門(坐東朝西)、科學實驗樓、辦公樓(樓前有高大精美的華表)、外文樓、圖書館、體育館、臨湖軒(原燕京大學校長司徒雷登住宅)、南閣、北閣、學生宿舍、水塔(名博雅塔)及附屬園林小品等。整組建築採用中國傳統建築布局手法,結合原有山形水系,注重空間圍合及軸線對應關系,格局完整,區劃分明,建築造型比例嚴謹,尺度合宜,工藝精緻,是中國近代建築中傳統形式與現代功能相結合的一項重要創作,具有很高的環境藝術價值。沿湖還有斯諾墓、慈濟寺廟門、鍾亭等景觀以及很多石刻藝術珍品,如梅石碑、石舫、石屏風、乾隆植樹碑、石魚等。
【原協和醫學院】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北京城內東城區東單三條北側。原址為清太祖第十五子豫親王多鐸府第。1916年,美國煤油大王洛克菲勒購得此地,拆除原建築,改建協和醫學院,以中國傳統建築形式結合西式裝修,建成精美的建築群。分南北兩部分,南部是原協和醫學院校址,坐北朝南,有高大雄偉的主樓和翼樓。街南建有禮堂,是學校集會和宗教活動場所。主樓以北為學校的附屬醫院。協和醫學院及其附屬醫院當時堪稱世界一流,培養了大批醫師,為中國醫學事業的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原中法大學】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北京城內東城區東皇城根北街甲20號。坐東朝西,大門5間,主樓為民國初年興建的中西結合式三層樓房,禮堂及其它中式建築亦保存完整。中法大學始建於1920年,前身為蔡元培發起組織的留法儉學會和法文預備學校及孔德學校。法文預備學校擴充為文理兩種,稱中法大學西山學院,孔德學校後改為社會科學院。1925年文科移至今址,1934年社會科學院又並入文學院。今院中尚存一碑,上刻"中法大學文理哲三院一九三一年畢業紀念"。
【原國立北平大學女子師范學院】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北京城內西城區新文化街45號。建築面積4500平方米。由4座樓組成,為近代建築中的優秀作品。原為清末斗公府舊址,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建京師女子師范學堂。1913年改稱北京女子師范學校,1924年改為北京女子師范大學,1928年7月設立北平大學,學校改為北平大學女子師范學院。魯迅1923年7月至1926年8月兼任女師大國文系講師,1925年8月任女師大校務維持會委員。三一八慘案中犧牲的劉和珍、楊德群即為該校學生。今院內仍有1931年所立的烈士紀念碑,並在西院辟有三一八紀念室。
【天主教聖母法文學校舊址】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北京城內西城區前門西大街137號。建築面積5000平方米。1908年南堂天主教聖母會創辦,原為法文專科學校,由法國工部局管轄,重點培養法文人才,由聖母會修士任教。1921年後改為南堂小學,1943年改為南堂中學,均屬天主教聖母會。是一組前出軒式二層樓建築,中西結合,具有典型的近代建築風格,現為北京第三十二中學校舍。
【原輔仁大學】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北京城內西城區定阜街1號。佔地約4.3公頃。原為清末濤貝勒府,1925年美國天主教會在此創辦輔仁大學,1930年建中西合璧式教學主樓,建築面積4600平方米,有可容千人的禮堂,為近代建築中的優秀作品。主樓北側為清濤貝勒府花園部分,南、東、西面有游廊、敞廳、假山,西部有戲樓、亭子,格局基本完整。
【盛新中學與佑貞女中舊址】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北京城內西城區教場胡同2號、4號。建於1928年,原為法國天主教仁愛遣使會所屬兩所中學。現存教室樓兩棟,禮堂一座,磚木結構,歐洲折衷主義建築風格。立面三段劃分,紅瓦坡屋頂,紅磚清水牆嵌以石料裝飾。比例嚴謹,工藝精緻,是二三十年代北京城內典型的教會學校建築。現由北京四十中學及北海中學使用。
【潞河中學原教學樓】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北京城東通州區新城南門外潞河中學。始建於清同治六年(1867),光緒四年(1878)牧師姜戴德等加以擴建,名潞河學校。1917年與匯文大學合並為燕京大學後,更名為私立潞河中學,是聞名華北地區的著名中等學校。潞河中學校園佔地寬闊,建築布局疏朗,現存重要建築有衛氏樓(今人民樓)、謝氏樓(今紅樓)、文氏樓(今解放樓)、潞友樓、學生宿舍、食堂等,屬近代美國折衷主義風格,一部分建築具有中國傳統手法,整體環境藝術價值較高。
【長辛店留法勤工儉學舊址】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北京城西南豐台區長辛店鐵路中學校園內。是一座方形兩層法式小樓,原是京漢鐵路局為火車房總管郭長泰建的住宅。1918年建成後,為高等法文專修館長辛店分館工業科所屬,經華法教育會交涉,改為留法勤工儉學預備班教室。預備班由華法教育會蔡元培、李石曾等創辦,設鑄造、機械、鉗工三個班,有100多名學員,皆半工半讀,以學法文為主,1919年冬赴法,其中有何長工。
10. 北京的歷史文物古跡都有哪
1、故宮
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長、工程最大的古代運河,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與長城、坎兒井並稱為中國古代的三項偉大工程,並且使用至今,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是中國文化地位的象徵之一。
春秋吳國為伐齊國而開鑿,隋朝大幅度擴修並貫通至都城洛陽且連涿郡,元朝翻修時棄洛陽而取直至北京。開鑿到現在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2002年,大運河被納入了「南水北調」東線工程。2014年6月22日,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宣布,中國大運河項目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46個世界遺產項目。
北京,簡稱「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國際大都市,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所在地,也是中部戰區司令部駐地。
北京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世界上擁有世界文化遺產數最多的城市,三千多年的歷史孕育了故宮、天壇、八達嶺長城、頤和園等眾多名勝古跡。早在七十萬年前,北京周口店地區就出現了原始人群部落「北京人」。公元前1045年,北京成為薊、燕等諸侯國的都城。公元938年以來,北京先後成為遼陪都、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國都、中華民國北洋政府首都,1949年10月1日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