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漁文化歷史

中國漁文化歷史

發布時間:2021-03-02 21:04:13

1. 象山石浦有什麼景點

中國漁村

  1. 影視城的前期建築是依據金庸小說《神鵰俠侶》的故事內容來修建設的,城中氣勢恢宏的襄陽城、神秘莫測的活死人墓、秀麗幽雅的歸雲山莊、迷離奇幻的絕情谷、蓊蓊鬱郁的榕樹林等主要景點風格獨特、創意新穎。

  2. 城內有湖光山色,也有亭台樓榭;有溝谷洞天,也有宋時古街,讓人情不自禁地融入武俠意境。

  3. 《神鵰俠侶》便是在象山影視城拍攝的第一部影視劇。隨後相繼拍攝了《碧血劍》、《鹿鼎記》、《大唐游俠傳》等經典武俠劇,也是《趙氏孤兒》、《新版西遊記》等熱播劇的主要取景地,還拍了一些如《井崗山》等戰爭片。

2. 開漁節的歷屆精彩回顧

時間:2005年12月24日
地點:縣城五岔路口主會場隆重開幕
由市委常委、縣委書記范汝坤致開幕辭,副市長李洪雲致辭 ,省政協副主席、工商聯會長蘇正國宣布開幕。
12月20日至23日,首屆中國雲南高原湖泊淡水魚烹飪邀請賽在江川隆重舉行。此次比賽有來自昆明、玉溪、曲靖、楚雄、文山、紅河、大理、麗江及縣內等二十二家餐飲服務單位參加,並特邀五位國家高級烹飪技師、雲南烹飪大師擔任評委。經過品鑒、點評,與會專家一致認定銅鍋蘸水魚、鹽水魚、瀆魚(紅燒魚)、干焙小干魚等四個傳統魚餚菜品為江川特色魚,認定三道菜飯店的豆腐魚、大頭魚酒店的荔枝魚丸、家鄉園酒店的魚躍歡歌、花苑酒樓的鴻運當頭、名師飯店的地方味魚、江川賓館的清蒸魚等二十二道菜為金牌菜並頒發證書。同時,明星魚洞、家鄉園飯店獲得此次比賽的最佳組織獎。頒獎儀式後,各參賽單位還向安化彝族中學的貧困學生踴躍捐贈了二萬元獎學金。
江川縣成功舉辦了首屆開漁節,40多萬外地客商紛至沓來,接待遊客30.25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3509萬元;全年魚交易量達1萬余噸,開漁節頭三天就實現交易2450噸,佔全年交易量的33%。名貴魚競賣活動中,價格最高的一條魚賣到了8000元,推動了江川漁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打響了雲南江川高原湖泊水產品交易中心的品牌。今年,江川縣第二屆開漁節暨高原湖泊水產品交易會由江川縣委、縣政府主辦,雲南玉泉融資擔保有限公司承辦,採取「政府引導、企業運作、群眾參與」的方式,旨在挖掘漁文化內涵,不斷繁榮高原湖泊水產品交易,推動江川水產品加工、營銷及旅遊文化產業的發展。 2006年25日清早,江川星雲湖上千舟競發,萬人捕魚,拉開了中國雲南江川第二屆「開漁節」暨高原湖泊水產品交易會的序幕。市委書記孔祥庚、縣委書記李宏、縣長張延明等領導親臨現場,觀看了入湖捕魚儀式的壯觀場面。
12月25日晚,中國雲南江川第二屆開漁節開幕式暨大型文藝晚會在高原湖泊水產品交易中心徐徐拉開帷幕。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張田欣代表省委宣傳部並以個人名義發來賀信。省政協黨組副書記、常務副主席孟繼堯宣布開幕。縣委書記李宏在開幕式上致歡迎辭,縣委副書記、縣長張延明主持開幕。晚會邀請了眾多當紅明星參與演出,如祖海等,氣氛極其活躍,並有極富古滇國色彩的文藝表演節目,由市委書記孔祥庚作詞的《撫仙湖戀歌》在晚會上首次演唱,動人的歌聲傳遍了江川縣城,全縣人民沉浸在載歌載舞的歡樂中。新華社、中央電視台一頻道和七頻道、《經濟日報》、香港《文匯報》、新浪網、《玉溪日報》等44家媒體集中對江川第二屆開漁節暨高原湖泊水產品交易會進行了報道。 2007年12月25日凌晨,全縣1295艘漁船紛紛起航駛往星雲湖中實施捕魚作業,形成了千舟競發的壯觀畫面,標志著江川縣第三屆「開漁節」暨高原湖泊水產品交易會正式拉開帷幕。
12月25日下午,江川縣第三屆開漁節暨高原湖泊水產品交易會開幕式在怡心園文化廣場隆重舉行。
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李東林在開幕式講話中指出,舉辦開漁節是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是發揮江川文化資源優勢,實施旅遊活縣、文化興縣戰略的具體體現;是推進江川生態縣建設,塑造江川新形象的具體行動。李東林希望「開漁節」的舉辦讓更多人走進江川、了解江川、熱愛江川、投資江川,讓更多的信息、文化在活動中得以傳播、交流,真正把「開漁節」辦成展示江川風貌的窗口,對外交流的平台,為全縣文化旅遊產業的興起壯大注入生機和活力,帶動全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2008年12月25日,中國.雲南.江川第四屆「開漁節」暨高原湖泊水產品交易會隆重舉行。敬邀四海賓朋,觀千舟競發、萬人捕魚之壯景,賞滇國故里、高原水鄉之漁文化;看民間文藝表演,品星雲湖鮮香美味,謀高原湖泊淡水魚保護與開發之大計。
12月24日下午,中國雲南江川第四屆「開漁節」暨高原湖泊水產品交易會開幕式和江川縣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暨第四屆「開漁節」文藝演出在高原湖泊水產品交易中心隆重舉行。
某集團軍副軍長張兆垠,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謝興榮,市委常委夏立洪,市人大副主任孔繁喜,市政協副主席錢開楨,省農業廳、省計生委、市文化局、市計生委等部門領導以及江川縣縣級領導出席了開幕式並觀看了演出。
開幕式上,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謝興榮宣布中國雲南江川第四屆「開漁節」暨高原湖泊水產品交易會開幕。
縣委副書記、縣長張延明致開幕詞,並代表江川縣委、縣政府和全縣27萬人民,向出席開幕式的領導、來賓表示熱烈的歡迎,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江川改革開放事業的各級領導、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張縣長指出,江川歷史源遠流長,文化璀璨,是青銅文化源頭、古滇王國中心,是鑲嵌在彩雲之南的一顆高原明珠,是一塊文化底蘊深厚、旅遊資源豐富、投資潛力巨大的熱土。江川自古以來因湖而聞名,美麗的星雲湖和神秘的撫仙湖養育了世代江川人民,也孕育出古樸、深厚的漁文化,「開漁節」已成為遠近聞名的重要節慶活動。舉辦開漁節,是江川縣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響應市委、市政府建設生態市的號召,發揮江川漁文化優勢,推進旅遊活縣、文化興縣戰略的重大舉措,是藉助江川獨特的自然資源優勢,推進生態縣建設,塑造江川新形象的具體行動。通過舉辦開漁節,讓更多人認識江川、走進江川、熱愛江川、宣傳江川、建設江川,讓更多的信息在節日中得以傳播和交流。今後,江川縣將不斷提高「開漁節」的水平,豐富文化內涵,把「開漁節」辦成展示江川風貌的窗口,對外交流的平台,經濟文化的載體,生態建設的品牌,提升江川文化旅遊業,促進全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真正把江川建設成為環境優美、特色突出、社會和諧、適宜人居住的高原湖泊生態縣。
江川縣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暨第四屆「開漁節」文藝演出在優美的《水鄉歡歌》歌聲中拉開序幕,整場演出內容豐富,精彩紛呈,高潮迭起,漁文化特點突出,充分展示了改革開放30年以來江川縣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突出成就,展示了生態江川、和諧江川的新風貌,鼓舞全縣人民以更加堅定的信心、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昂揚的鬥志,全面開創江川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新局面。
駐江某部隊部分官兵以及部分學生、群眾等參加了開幕式並觀看了演出。 第五屆中國雲南江川開漁節於2009年12月25日正式拉開了帷幕。與以往開漁節不同的是,今年的江川被21國的駐華外交官們授予了「最值得駐華大使館向世界推薦的中國高原水產第一縣」牌匾,更讓熱鬧的開漁節增添了喜慶色彩。
12月25日是江川漁民歡慶的日子,一年一度的開湖已經形成了地方特色較為濃厚的地方性傳統節日,自2005年舉辦首屆開漁節暨高原湖泊水產品交易會以來,至今已成功舉辦了四屆。年平均交易量達1萬余噸,交易額上億元。去年開漁節期間,鮮魚交易量達6000多噸,遊客50多萬,帶動收入2億元。江川開漁節被評為「全國十佳縣域節慶」活動,成了江川對外開放的平台。
未來幾天將有大型焰火晚會、鮮魚展銷、商品展銷及民間文藝演出等活動,各國外交官在開漁節期間拍攝的影視圖片將被製作成《駐華使節眼中的「中國高原湖泊生態縣」—江川》「國際攝影集」,面向世界宣傳,推薦江川的生態、文化和旅遊資源。 中國·雲南·江川第六屆「開漁節」於2010年12月24日開幕,包涵豐富多彩的文藝演出和隆重的焰火晚會。
12月24日晚上7點整,開幕式暨《古滇夢·星撫情》大型文藝演出在漁文化廣場舉行,文藝演出內容包括古滇青銅文化,民間、民俗、民族文化,高原水鄉漁文化,同時兼備生態建設元素、流行元素、江川人文元素等,韓磊、何紓、王紅星、土土等將登台獻藝。文藝演出後舉行了熱鬧非凡的焰火晚會,飛珠濺玉、瑞氣萬千,空中禮花將在這里爭奇斗艷。12月25日早上8點30分在前衛鎮三家村龔河頭舉行開漁儀式,遊人觀看「千舟競發、萬人捕魚」壯觀場面;從12月25日開始在仁和街舉辦鮮魚展銷活動。
江川素有「滇國故里」、「高原水鄉」、「魚米之鄉」的美譽,文化底蘊深厚、自然風光秀麗,薈萃了豐富奇特的漁文化和青銅文化。江川開漁節是一個建立在漁民、漁村、魚米之鄉豐收喜悅之上的盛大節日,從25日起,無數觀漁、買魚、品魚的食客遊人雲集古滇國故里,歡度這個以「魚」為主題的傳統節日。
中國·雲南·江川第六屆「開漁節」由江川縣委、江川縣人民政府主辦,旨在依託江川縣特有的水資源、自然風光和高原水鄉文化、古滇青銅文化、漁文化,突出民間性、民族性、民俗性和特色性,加快推進高原湖泊生態縣、現代宜居高原湖泊生態城、國際高原湖泊生態休閑旅遊度假目的地和中國生態美食名縣建設,提升江川旅遊特色產業影響力,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高原水鄉,人歡魚躍;星雲湖畔,賓朋滿座。2011年12月24日,「中國雲南江川第七屆開漁節」大型文藝演出在江川縣漁文化廣場開幕。
本屆「開漁節」暨高原湖泊水產品交易會,從12月24日至27日,其間將有傳統的千舟競發萬人捕魚儀式、開漁節大型文藝演出、大型焰火晚會、鮮魚展銷和民間文藝演出等活動,以展現江川高原水鄉文化、古滇青銅文化和具有特色性、民俗性的漁文化。 2012年12月24日下午,中國雲南江川第八屆開漁節大型文藝演出《漁村歡歌》在漁文化廣場上演。
為突出生態美麗江川特色,本屆開漁節文藝演出主要由縣內文藝團體、協會和江川籍在外藝人參演,演出節目具有鮮明的江川地方特色,得到了江川群眾的好評。
演出在《魚躍中天》歡快歌舞聲中正式拉開帷幕,文藝演出分為魚歡躍、浪廣風、水鄉情、好風光四個篇章。舞蹈《魚趣》、花燈《漁家的日子唱著過》、滇劇《浪廣謠》、獨唱《大頭魚》、非物節目《賽撒弦》等節目,生動表現了江川縣高原水鄉特色,展現了江川群眾勤勞善良、熱情大氣的精神風貌。據悉,25日中午,江川縣還組織各鄉鎮(街道)、村組文藝團體開展自娛自樂的文藝匯演。
江川「開漁節」是江川人民生產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江川對外宣傳、樹立形象、打造品牌的重要窗口,是江川綜合展示經濟社會文化建設發展的重要載體。自2005年舉辦第一屆「開漁節」以來,江川連續舉辦了七屆,從不同的角度展示了江川的古滇青銅文化、高原水鄉文化、漁文化和飲食文化,大大提升了江川形象。2009年10月,「江川開漁節」還被評為了「全國十佳縣域節慶活動」,為江川「高原湖泊生態縣」建設營造了氛圍,創造了條件,打下了基礎。 即將舉辦

3. 中國那裡的魚最多

說起魚,並不希奇,但是,你知道中國淡水魚最多的地方在哪裡嗎?在湖州,這里集中了中國1/10的淡水魚,有「中國魚都」之譽;說起養魚,也不希奇,中國哪裡都養魚,但是,你知道中國的四大家魚是由哪裡人最早家養的嗎?是湖州人;另外,你知道北京的中南海、頤和園、北海的魚是誰在幫助養的嗎?也是湖州人,說起吃魚,更不希奇,但是,你吃過由500多道菜組成的「百魚宴」嗎?它也出自湖州名廚之手。於不希奇處見希奇,這就是湖州人的本事。 據考證,中國的淡水養魚,已經有3000多年歷史了。在這部歷史中,湖州占據了十分重要的篇幅。 有專門研究漁文化的人說,中國養魚的祖師節有兩個,一個是范蠡,一個是楊俊成。他們都不是湖州人,范蠡是河南人,楊俊成是江蘇南京人,但他們都在湖州長期生活並養魚,成就了「祖師爺」的地位。越滅吳後,范蠡偕西施泛舟太湖,曾在現在的蠡山漾養魚,後又在南潯范庄掘池塘養魚,創造了外河攔籪的養魚法,並寫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淡水養魚專著《養魚經》。這部《養魚經》已經失傳,但曾被北魏賈思勰錄入《齊民要術》之中。楊俊成是三國時人,據湖州民間傳說,就是他最早人工養殖了「青、草、鰱、鱅」四大家魚。據可靠史 料,唐代初,湖州已經開始大量養殖四大家魚。這些史證與傳說統統集中於湖州,絕不會是一個偶然的現象。 湖州對中國淡水魚養殖史的貢獻,集中體現在菱湖一鎮。這個南潯區所轄的小鎮,養魚歷史已有2000多年,以其「桑基魚塘」的養魚方式,創造了我國傳統的養魚法,構成了我國淡水養魚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桑基魚塘」,指的是種桑養魚共榮、生態良性循環的一種生產方式蠶糞和蠶蛹喂魚,塘泥為桑地農田提供肥料。這種傳統的養魚法的希奇之處在於,幾千年過去了,仍然不過時,對中國北方養魚和世界養魚產生了巨大影響。聯合國糧農組織和國際地球物理基金會認定,菱湖桑基魚塘是中國惟一保留完整的生態復合型農業模式,值得發展中國家推廣;同時,菱湖還被選定為聯合國糧農組織亞太地區養魚培訓中心桑基魚塘教學基地。據筆者了解,1982年,中國水產養殖總公司撥款2萬元組成浙江湖州市菱湖漁業技術服務公司,負責培訓、選派技工支持北方淡水商品魚養殖;1983年首次派出菱湖養魚技工532名,分赴北京、上海、天津、黑龍江、新疆、內蒙古、寧夏等省。據反映,菱湖養魚技工走到哪裡,哪裡的低產魚塘就實現高產。據統計,上世紀末,除西藏、台灣外,菱湖有1萬養魚戶在全國各地承包12.32萬畝水面養魚。此外,還有20人次先後到l0多個國家和地區指導淡水魚養殖。美國環境質量委員會在一份給總統的研究報告中曾說:當前的淡水養殖,「產量中的大部分歸功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亞洲的池塘養殖」。今天的菱湖,擁有10萬畝魚塘,6萬畝桑地,是我國惟一的面積最大的「桑基魚塘」。近年來,菱湖淡水養殖已走出四大家魚模式,發展了河蟹、青蝦、沼蝦、甲魚、鱸魚、黃鱔、河鰻等30餘種名優特新水產品,其中許多已創出了品牌。傳統與現代的完美結合,菱湖的養魚是一個典型例子。 菱湖養魚的另一個希奇事情是:漁民被國家派進了北京,在中南海等一些重要的水面為中央機關養魚。進京的漁民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沈菊生。這位已經77歲的養魚能手1955年就進了北京,在頤和園、中南海、北海等水面養魚。1980年老沈退休後,兒子沈利成接了班,在中南海、紫竹院、龍潭湖等地繼續養魚。據說,中南海每次拉網捕魚,都少不了沈利成。 吃魚之精細,更讓人對湖州刮目相看:湖州人吃魚很「刁」,自古就已分清了淡水魚美味檔次,形成「白魚為上,鱸其次,鱖再次」的民諺。就拿鮮活來說,一般人只要魚是活的就滿足了,但湖州人要求高,他們還講究魚被捉的時間:被捉時間長了,魚受到了驚嚇,這叫「失魂魚」,盡管活著,但不新鮮。因此,湖州人吃魚,都是將鮮魚養在河港中,現撈現殺。南宋奸臣賈似道喜食湖州活魚,地方官就命漁民發明了「活水船」,確保魚運到臨安後仍新鮮如常。藉流動的活水運魚,這是古代湖州人的一大創造。湖州人不僅講究新鮮,而且還選季節挑品種,把簡單的吃魚弄得極其復雜。不過,因為講究,所以鮮美。鮮美到什麼程度?把許多大文人都迷住了。唐代詩人張志和寫了一首《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宋朝蘇東坡也寫過「蓬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看起來好像是寫景,其實,字里行間都已露出饞相;在蘇東坡的另一首詩里,乾脆把斯文全部丟開:「吳兒膾縷薄欲飛,未去先說饞涎流」。湖州的「魚美食」很多,1979年,他們又製作了「百魚宴」,用二三十種淡水魚加上各種蝦和大閘蟹,做出了五百多道菜,讓人隨吃隨新。1993年,「百魚宴」在全國第三屆烹飪技術大賽上獲得了團體金獎;1995年,「百魚宴」又在台灣中華美食展上獲得特別金獎,在加拿大中華飲食工業國際博覽會上獲得金獎,被稱為中華「烹飪一絕」。 在外人看來極普通的魚,還被湖州人做成了藝術,做成了文化。目前。菱湖鎮已打出「中國魚都」名片。開始籌建全國性的垂釣園區、魚類文化館、魚牌樓、魚雕塑、詩碑廣場等,並與美食街相結合。在700多米長的魚文化一條街上,觀魚類、猜魚謎、品百魚宴。魚文化,正被湖州人越做越精。 湖州人的漁業技能不僅沿著歷史長河千年傳承,而且一直在發揚光大。近日筆者又了解到,湖州目前還成為全國最大的白魚養殖基地和苗種集散中心,2004年產值近億元,又戴上了「中國白魚之鄉」的桂冠。人文歷幾千年傳承不斷裂並持續豐富,這是湖州人文甲天下最根本的原因。

4. 威海漁文化的介紹

威海市漁業開發歷史悠久,沿海居民世代以捕漁為生.這里介於北緯36°版41'~37°45'、東經121°11'~122°42'之間,沿海一線屬典權型的北溫帶季風型海洋性氣候.所屬海區處黃、渤海的接合部,四季水溫波動范圍1-25℃之間,海洋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擁有山東省三大漁場中的煙威、石島兩大漁場.

5. 中國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有哪些

6. 中國漁村在哪裡

象山「中國漁村」是綜合性海洋文化休閑度假區,它位於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石浦鎮。

中國漁村的一期工程稱為「陽光海岸景區」,是中國東海岸最大的原生態海濱休閑旅遊度假區,是一個以「漁文化民俗游」及「海濱海洋休閑度假」為主題的大型休閑濱海旅遊勝地,是一個集旅遊、休閑、度假、人居為一體的海上新天地,是宋城集團全力打造的「山、海、城」三大旅遊休閑基地之一。自開業以來已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浙江省十大避暑休閑勝地」、「寧波市十大魅力景區」、「浙江省五十大優秀景區」、「寧波市十佳誠信旅遊景區」、「長三角最具人氣旅遊景區」、「長三角汽車自駕游休閑旅遊目的地」等榮譽稱號。

作為綜合性海洋文化休閑度假勝地,中國漁村具備了一流的軟硬體設施,有地中海式的別墅建築、加勒比海風格的娛樂區、優質的海濱沙灘、地道美味的漁村海鮮小吃、青翠的島嶼和森林資源,度假區內具備了國際最流行的海濱休閑度假五大要素——海洋、沙灘、空氣、陽光、綠色。與此同時,中國漁村緊緊圍繞豐富的海洋資源和深厚的漁文化內涵,無論是漁村主題別墅、三桅式古船、漁家排檔、帳篷村,還是高掛的漁村風向標、漁家小船、桅燈等,都全方位展示了漁區的生活氛圍。中國漁村,以其濃郁的漁區風情和豐富的海洋文化,成為象山、寧波休閑度假的一大品牌。

象山「中國漁村」具體地理位置如下圖所示:

7. 開漁節的江川開漁節

雲南省玉溪市江川縣舉辦的開漁節。玉溪市被稱為「高原明珠」,江川是雲南文化的源頭、古滇國的中心,素有「高原水鄉」、「雲煙之鄉」、「魚米之鄉」的美譽,文化底蘊深厚、自然風光秀麗、旅遊資源豐富,是古滇國文明的發祥地,薈萃了豐富奇特的漁文化和青銅文化。在雲南,江川開漁節歷史悠久,規模和影響最大。每年12月25日這天,人歡魚躍,商賈雲集,八方賓客慕名而來,體驗江川獨特的漁文化,感受隆重的節日氛圍。而江川縣素有「魚米之鄉」、「高原水鄉」之稱,江川縣境內有星雲湖,撫仙湖等幾大著名的淡水湖,「開漁」這項活動則是在星雲湖舉辦。
「開漁」則表示可以捕魚,由於地處高原,先民們遠離海域,從未見過海,因此將淡水湖稱為海,「開漁」在當地俗稱「開海」,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遠古時期,古滇國民們早就意識到了魚類有產卵期,只避開產卵期捕捉魚,才能給魚類充分的繁殖空間,合理的保護資源,才有利於長久的發展。於是先民們規定了某一段時期可以捕魚,其他時間均為禁漁期,經過長久的琢磨,先民發現開漁期在冬天更為有利,而且冬天捕捉到的魚兒肥美香甜,因此流傳下來的開漁日則一直為冬季。而今很長的一段時期,開漁日都為12月15日,持續半個月,漁民們都可以下海捕魚。
2004年,這項民俗首次定名為「開漁節」,2004年12月24日下午,中國雲南江川首屆「開漁節」暨高原湖泊水產品交易會在縣城五岔路口主會場隆重開幕,之後成功舉辦了8屆「開漁節」暨高原湖泊水產品交易會,即將迎來第九屆。

8. 中國開漁節的簡介

中國開漁節創辦於1998年,每年一屆,至今已舉辦了十四屆。中國開漁節是以感恩海洋、保護海洋為主題,漁文化為主線的海洋民俗文化類節慶,它以濃厚的漁文化為底蘊,在承襲傳統習俗的基礎上,通過節慶活動推進當地社會經濟的發展,引導廣大漁民熱愛海洋、感恩海洋、合理開發利用海洋。開漁節已經成為寧波市三大主要節慶之一,並躋身國家旅遊局十大民俗節慶活動行列。中國開漁節已經成為一個在國內有較大影響力的具有濃厚漁文化地蘊的一個海洋文化和海洋旅遊節慶活動,也是象山縣對外宣傳和展示形象的一個平台。這個定位主要是基於下面幾個方面; 經過十四年的「精雕細琢」,中國開漁節形成了相對固定的規模和格局,內容主要包括儀式、論壇、文體、經貿和旅遊五大板塊,以不同的形式予以生動的演繹和展示。
1、儀式
主要有祭海儀式、開船儀式、藍色海洋保護志願者行動、媽祖巡安儀式。
2、論壇
論壇主要是以中國海洋論壇(象山成為中國海洋論壇的永久性地址)為主。經過七年的打造,中國海洋論壇已經成為我國海洋界討論海洋經濟和海洋事業發展的一個專業性論壇。
3、文體
是以傳統文化、民俗特色和時尚元素綜合演繹。
一是充分挖掘、整理傳統的漁文化和富有民俗特色的文藝精品
二是廣泛開展群眾文化活動
三是大膽引進舉辦時尚活動。
4、經貿
經貿類主要是藉助開漁節這個平台進行招商引資,每年的經貿招商工作都令人振奮,第十屆開漁節上共有8個項目簽約,8個項目開工,12家企業注冊,總投資外資3800萬美元,內資9.5億元。同時,海鮮餐飲在開漁節期間也得到了極大地推動,依助海鮮旅遊節,以「美食、美景、美女」為主題積極對外宣傳和推廣象山海鮮餐飲,打出了「十六碗」等海鮮餐飲品牌。在上海等地舉行了海鮮節,著重推廣象山海鮮特色產品和海鮮餐飲業。象山海鮮名揚滬杭甬。
5、旅遊
開漁節期間,旅遊是一個重要方面和內容。每年都設置「開漁之旅」、「海鮮之旅」等相關旅遊活動,也專門設置了如百名女記者看象山、百名海外遊客看象山等活動,同時,與各旅行社合作,組織遊客參加開漁節活動,結合象山港大橋的建造,第十三屆開漁節活動期間,在上海世博園內舉辦了「開漁之旅」啟動儀式,影響面很廣。活動期間共接待遊客總人數達10餘萬人次。
東海漁民自古以來就有開捕祭海的民俗。當地政府和有識之士將漁民的自發儀式上升為一個海洋文化的盛大典禮,集文化、旅遊、經貿活動於一體,賦予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和鮮明的漁鄉特色。傳統的祭海儀式表達了漁民出海平安的祝願;「藍色保護志願者」行動體現了人們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的意識;而鑼鼓齊鳴、千帆競發的開漁盛況吸引了來自全國的數十萬遊客。

9. 「城在港上,山在城中」,石浦古城都有哪些神奇的漁文化和漁風情

石浦古城,是一個很獨特的存在,這里的人世世代代都是以捕魚為生,所以也孕育出了很多生氣的漁文化和漁風情。比如說漁賈文化、居高控港等等。

最值得一提的是,居高控港是這里最主要的建築特徵,有著四條完整的街巷組成了這樣古樸的石浦老街。其中這四條老街的特色也是不盡相同,比如說碗街,它因賣碗鋪而得來了名字;還有福建街,它由福建人創建的,因為當時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第一部在國際上得獎的電影《漁光曲》而出名;然後是中街,它被創建於明朝,當時十分的繁華,上百家店鋪在這里謀生,還有防火防盜牆;最後就是後街,後街上全是老宅,風風雨雨都是他們一路見證過來的。

石浦因漁而興港,也因港而興漁,這里有著舒適的自然環境,有著很多的港灣,是歷史悠久的安逸之地,也是大家飯後娛樂的休閑之地,而海洋文化和漁文化也總是大家津津樂道的話題。

閱讀全文

與中國漁文化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