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歷史各個朝代疆域圖,要詳細的
北宋時期的疆域已經縮小,但是還能夠保持住中國最發達的中原以及江南地區,當時北宋的經濟以及文化已經超越唐朝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但是在歷史上北宋並不是十分的強大
南宋時期是里憂外患 失去了發達的中原地區,保住了江南的半壁江山.蒙古已經興起與大草原,南宋對金稱臣,西南大理段氏王朝和西北的土藩興起,都對南宋虎視耽耽.但是南宋統治者卻安心於半壁江山,不思奪回失去的江山,可悲.南宋是中國歷史上最弱的王朝,但是經濟和文化卻是十分的發達,著的確是一種悲哀!
元朝時期的疆域,這也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國家,地跨歐亞大陸,除了在本土以外,還有周圍的四大漢國,他們雖然是聽命於中央王朝但是卻是各自為政,世紀上當時蒙古最西已經達到了萊茵河,也就是今天德國.嚴格意義上來說著並不是漢族創造的,在哪個時代蒙古和中華大家族並不是一家,學過歷史的人都知道蒙古人把人分成四等.所以在那個時代的抗蒙英雄還是民族的英雄.如果中華民族有這樣的侵略性的話,決不會在近代史上被日本和野蠻的歐洲人踩,在清以前的各個朝代都可以踩扁歐洲人,但是歷史去跟中國人開了個大玩笑!
清朝前期的地圖 這是中國本土疆域最大的時期清朝中後期的地圖,庫葉島在內的東北北劃分給俄國,這是台灣已割給日本,朝鮮已是日本的殖民地,不久之後西北大部分被割給俄國,建國後外蒙古在蘇聯的支持下脫離中國.到這個時期,中國損失了將近三分之一地國土,這就奠定了中國現代的疆域的基本形狀.在這個時期,俄國暗中支持下XJ宣布獨立,西南越南已是法國殖民地,對中國西南三省虎視耽耽,ZJ和寧夏青海地區在英國的支持下也在暗中准備獨立,湖南人左宗棠率兵征剿西北,西南,若不是這個湖南人,中國西南和西北就要全部獨立,四川陝西就是中國的國界.可能對越反擊戰在廣西打,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四川狙擊印度軍隊.歷史不會忘記為了國家領土完整而戰的民族英雄-----左宗棠
B. 中國歷代疆域圖
中國歷代疆域圖:
http://wbj.yeah.net
http://book.pans.cn/%E5%85%B6%E4%BB%96%E5%8E%86%E5%8F%B2%E4%B9%A6%E7%B1%8D/%E5%8E%86%E5%8F%B2%E5%B7%A5%E5%85%B7%E7%B1%BB/%E4%B8%AD%E5%9B%BD%E5%8E%86%E4%BB%A3%E7%96%86%E5%9F%9F%E5%9B%BE/zgdldtj.htm
http://www.xinjunshi.com/ziliao/junshiditu/ldjy/Index.html
中國歷代疆域的變化,也可以從中得到一些啟迪:一個國家和民族落後得到的就是被列強欺辱和分食,國土不斷變得窄小,由此,得到的教訓就是我輩要奮發圖強,自我振興,才能使中國在這個世界上有一席之地,受人尊敬
秦軍是在中國歷史上最血腥和最高軍事水平競爭中的勝利者。
秦統一中國前,各大小諸侯國的兵力總和曾一度達到550萬!在消滅敵人的數量和質量上都是無可質疑的冠軍。
漢軍掃滅7國,一舉擊敗霸王這樣的無敵敵手,建立大漢。漢軍擊滅鼎盛時期的強大匈奴,威鎮西域,南平越南。軍事實力在人數和比較戰績上都全面優於古羅馬帝國,可為亞軍。
朝有百年的驚人繁榮,掃滅突厥的戰績也還可以,可為季軍。
宋軍強敵環視,在皇帝昏庸無能的情況下,有如此抗拒外敵的成績已經不易,其實宋朝的經濟還是比較發達的,也不要過於貶低,排第4。
明軍能力一般,還被閹宦牢固束縛,幾乎沒有很像樣的戰績。唯一的亮點是明朝的海軍,鄭和下西洋,廈門、福建水師先後擊敗荷蘭,葡萄牙等歐洲列強。排第5。
清軍靠李自成、吳三桂和中國內亂揀了個大便宜,鼎盛時期的清軍甚至被袁崇煥打得抱頭鼠竄,其主被擊斃,是歷史所僅見的唯一一位王朝創立者在戰爭中敗亡。中後期八旗兵養尊處優,戰鬥力減弱。後期在近代帶給中國5000年歷史從來沒有過的屈辱,是最後一名。
中國軍隊實力從秦的巔峰一直在下滑,一代不如一代
秦朝時期全圖
秦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極為重要的朝代,
它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制國家。
秦北伐匈奴第一次明確地劃定了中國的版圖。
西漢時期全圖
西漢是一個銳意進取開疆擴土的王朝。
尤其是設置了西域都護,將西域納入了中國版圖,
同時西漢勢力進入朝鮮半島,將其半數領土劃歸中國。
在北方強大的匈奴汗國與西漢爭戰不息,最終被西漢所擊敗
三國時期全圖
三國面積加起來基本上就是東漢的面積。
曹操繼承了東漢在西域的統治,
設置了西域長史府,朝鮮半島的一半歸屬於曹魏,
越南大部歸屬東吳等國,一部分歸屬蜀漢。
在北方鮮卑崛起對後來的中國產生了重大影響
西晉時期全圖
西晉結束了三國鼎立的局面重新統一了中國,
但其統一時間僅僅五十一年。
西晉的版圖實際上就是三國合一的面積,
沒有開疆擴土也沒有版圖收縮。
不過西晉腐朽的制度導致了八王之亂,
加之對鮮卑等游牧民族沒有加以防範
使其深入其境內更是加速了西晉的滅亡
東晉時期全圖
此期間漢族的東晉政.權全線南遷,
而在黃河流域各少數民族政.權互相混戰而使北方
長期陷入分.裂狀態。
前秦一度統.一北方與東晉形成南北對峙之勢,
後因淝水之戰中敗於東晉而統.治土崩瓦解,
使北方再度分.裂。
而西域和青藏高原及匈奴故地此時並無實權
南北朝時期全圖(一)
此圖是南北朝的第二個時期北巍和南齊對.峙時期圖。
南北朝是東晉十六國後的又一分.裂時期。
此間敕勒臣.服北巍後柔然逐漸占.領漠北
建.立了強.大的游牧國.家而西.藏高原吐谷渾部日益興..起。
南北朝時期全圖(二)
此圖是南北朝末期的形.勢圖。
此間東魏和西魏分別被北齊和北周所取.代。
而取.代南梁的南陳則是南北朝中面積最小的一個王.朝。
此時在北方突厥滅.掉了柔然降.服高昌等部
建.立起強.大的突厥汗國,對中原王.朝構成了嚴重的威脅。
隋朝時期全圖
隋朝結束了南北朝的分.裂重新統.一了中.國。
但沒有使西域各部重歸天.朝。
在北方強.大的突厥分.裂成東西兩部。
東突厥與隋時有戰.爭,最終被隋所擊.敗。
在東北和西南雖然有一些鬆散的游牧民.族部落如契丹等,
但對中.國構不成威.脅
唐朝時期全圖
唐朝疆.域共有三次顯著變化,此圖是唐前期的形.勢圖。
唐朝的強.大尤其是其西部和北部疆域的開.擴
已經超.越了以往的任何一個朝.代。
在青.藏高原吐番王.朝崛.起
而東北尚無強.大政.權不久之後吐番便納入大唐版圖
北宋時期全圖
北宋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
卻沒能收.復幽雲十六國而與遼形成南北對.峙的局.面。
此外還有西夏和大理政.權與之並存。
在中.國的主要王.朝中宋的面積是最小的一個,
不僅比唐大為收縮而且還不及遼的面積,
在疆域開.闊中毫無作為
元朝時期全圖
元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版.圖最為廣闊的時期,
此圖是元朝前朝形.式圖。
除元朝本土以外
還有四大汗國,即欽察汗國、窩伺台汗國、
察含台汗國、伊利汗國。
四大汗國名義上
聽命於元朝皇.帝,實際上各自為政
明朝時期全圖
這是明前期的形.式圖與元相比明的疆.域大為收縮,
不過明繼.承了元在東北和青藏高原的版圖。
元朝殘余勢.力退居蒙古草原
分.裂為瓦刺和韃靼兩部對明形成了巨大的威脅.
清朝時期全圖
此圖為清末版圖和清前期相比較大為收.縮,
東北庫頁島外興安嶺等地及新疆伊梨以西盡歸俄羅斯所有,帕米爾高原成為中俄待議地區,
而東海沿海的***省地區此時歸屬小***。
此圖奠定了今日中.國的疆.域。
C. 求中國各個歷史時期地圖
《中國歷史地圖集》以中國歷代疆域政區為主的地圖集。譚其驤主編。自原始社會至清末,按歷史時期分為8冊、20個圖組,共304幅地圖(插圖未計在內)。最專業的地圖。
D. 中國從古至今疆域版圖的變遷
你找一下古代各朝疆域圖對比一看大概就知道了。以上數字是以當今疆域為基礎對比得出的。樓上說的基本差不多,但不準確。只講一下統一王朝的疆域,古代沒有現在國家領土主權觀念,各朝各代疆域變化比較大。秦朝時期,除六國領土外,秦還擊百越、征嶺南地區,在這些地區設置基本的行政機構,對疆域內領土實際控制還是有效的。
漢承秦制也繼承了秦的領土,但西漢前期實際控制地區沒秦大,現在的東南地區以及兩廣地區西漢早期實際是國中國,直到漢武帝時期才重新控制這些地區。如今的西北地區也是武帝時期拓展而來,從此各朝各代只要是一統王朝除宋和明之外,西北地區都沒跑出中央控制。
東漢相比西漢疆土略有變化,但不大。
西晉統一三國,疆土實際開始比東漢要大些,但很短暫,只維持了不到四十年。
直到隋滅南陳再統一華夏,疆土再次恢復到西晉時期。
唐朝是開疆拓土厲害的一朝,唐初直到盛唐一直在擴張,這時期東北地區開始納入中央管轄,雖然實際控制力不強,北部各民族被唐經過先打後撫,控制地區到今天貝加爾地區。西北那時遠比現在要大,曾經一度到達鹹海地區,高仙芝751年率唐軍跟阿拉伯人戰於怛羅斯,惜敗,唐終止向西擴張的腳步,實在是可惜。
宋確實是個令人糾結的時代,經濟、科技、文化都是巔峰時期,疆域確實最小的,還不如秦大。
你就知道現在有少數民族生活的地區在北宋都不在宋的領土范圍之內。個中原因比較多,詳細研究可以做課題了。
元是很多中國人在領土方面最津津樂道的時期,確實元大的很誇張,四大汗國至少早期名義上是受元控制的。中央控制地區北至西伯利亞,東到日本海,西至今天帕米爾地區(實際控制)南到今天的越南,還有西藏地區就是在元正式納入中國版圖的。
明朝,除了今天的新疆、內外蒙古地區外,控制了今天中國領土的所有地區,還略大些。東北地區明設有奴兒干都司,知道後期才慢慢失去控制力。
清在明的基礎上有所擴大,比明多了西域個地區以及內外蒙地區,也奠定了今天的疆域版圖。也算是清的一大貢獻吧。
E. 奇怪的一幅中國歷史疆域地圖
應該是六朝時的 那時的西藏 蒙古都不在中原的范圍之中
F. 中國歷史地圖
譚其驤編的《中國歷史地圖集》
《中國歷史地圖集》(以下簡稱《圖集》)按歷史時期分為8冊:內
第一冊:原始容社會·夏·商·西周·春秋·戰國時期;
第二冊:秦·西漢·東漢時期;
第三冊:三國·西晉時期;
第四冊:東晉十六國·南北朝時期;
第五冊:隋·唐·五代十國時期;
第六冊:宋·遼·金時期;
第七冊:元·明時期;第八冊:清時期。
按年代分為20個圖組,共有304幅地圖(不另占篇幅的插圖不計在內),549頁。地圖上的內容包括:已知原始社會遺址和其他時期重要遺址的分布,中國歷史上各民族建立的政權的疆域政區或活動范圍、民族分布,秦以前見於記載的全部可考地名,自秦代開始全部縣以上地名、一二級政區的界線,可考的長城、關津、堡寨、穀道、陵墓、庭帳等,主要的河流、湖泊、山嶺、海岸線、島嶼等,共收地名7萬多個。各冊均有中、英文的編例和地名索引。
本書出版後在國內外均受到關注和好評
G. 求一張歷史上中國版圖最大的時候的地圖
都說是元朝 實際上是誤導
元朝從未向蒙古高原以北的地區發展,原因很簡單,就是現在那專里也是人煙稀少。屬因而元朝的疆域北端到貝加爾湖一帶,而不是直達北冰洋。另外,剛開始元朝對其他三大汗國還保留名義上的宗主國,到後來連這個名分也沒有了。元朝的疆域也就不能包括其他三大汗國的疆域
對比一下,其實清朝前期才是中國歷史上真正意義上疆域最大的時期
清朝前期的疆域圖 網上很普遍 就不貼了
H. 求中國朝代對照表和每個朝代的疆域地圖!
中國歷史朝代公元對照簡表
朝 代 起 訖 都 城 今 地
夏 約前22世紀末—約前16世紀初 安邑 山西夏縣
陽翟 河南禹縣
商① 約前16世紀—約前11世紀 亳 河南商丘
殷 河南安陽
周 西周 約前11世紀—前771② 鎬京 陝西西安
東周 前770—前256 洛邑 河南洛陽
秦 前221—前206 咸陽 陝西咸陽
漢 西漢③ 前206—公元25 長安 陝西西安
東漢 25—220 洛陽 河南洛陽
三國 魏 220-265 洛陽 河南洛陽
蜀 221-263 成都 四川成都
吳 222-280 建業 江蘇南京
西晉 265-317 洛陽 河南洛陽
東晉
十六國 東晉 317-420 建康 江蘇南京
十六國④ 304-439 — —
南朝 宋 420-479 建康 江蘇南京
齊 479-502 建康 江蘇南京
梁 502-557 建康 江蘇南京
陳 557-589 建康 江蘇南京
北朝 北魏 386-534 平城 山西大同
洛陽 河南洛陽
東魏 534-550 鄴 河北臨漳
北齊 550-577 鄴 河北臨漳
西魏 535-557 長安 陝西西安
北周 557-581 長安 陝西西安
隋 581-618 大興 陝西西安
唐 618-907 長安 陝西西安
五代
十國 後梁 907-923 汴 河南開封
後唐 923-936 洛陽 河南洛陽
後晉 936-946 汴 河南開封
後漢 947-950 汴 河南開封
後周 951-960 汴 河南開封
十國⑤ 902-979 — —
宋 北宋 960-1127 開封 河南開封
南宋 1127-1279 臨安 浙江杭州
遼 907-1125 皇都
(上京) 遼寧
巴林右旗
西夏 1038-1227 興慶府 寧夏銀川
金 1115-1234 會寧 阿城(黑龍江)
中都 北京
開封 河南開封
元 1206-1368 大都 北京
明 1368-1644 北京 北京
清 1616-1911 北京 北京
中華民國 1912-1949 南京 江蘇南京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10月1日成立,首都北京。
附註:
① 約公元前14世紀盤庚遷都於殷,此後商也成為殷。
② 公元前841年(西周共和元年)為中國歷史確切紀年的開始。
③ 包括王莽建立的「新」王朝(公元8年—23年)。王莽時期,爆發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建立了農民政權。公元23年,新王莽政權滅亡。公元25年,東漢王朝建立。
④ 這時期,在我國北方,先後存在過一些封建政權,其中有:漢(前趙)、成(成漢)、前涼、後趙(魏)、前燕、前秦、後燕、後秦、西秦、後涼、南涼、北涼、南燕、西涼、北燕、夏等國,歷史上叫做「十六國」。
⑤ 這時期,除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外,還先後存在過一些封建政權,其中有:吳、前蜀、吳越、楚、閩、南漢、荊南(南平)、後蜀、南唐、北漢等國,歷史上叫做「十國」。
I. 古代中國地圖最大版圖
古代中國地圖最大版圖是元朝時候的版圖。元朝疆域東起日本海、南抵南海、西至天山、北包貝加爾湖,元史稱「東盡遼左西極流沙,北逾陰山南越海表,漢唐極盛之時不及也」。
元朝疆域范圍:
元朝的前身為大蒙古國,1206年成吉思汗鐵木真建國時領有大漠南北與林木中地區(即尼布楚地區),經由歷代蒙古諸汗的經營及三次西征後,疆域東起日本海、東海,西抵黑海、地中海地區,北跨西伯利亞,南臨波斯灣,建立起橫跨亞歐大陸的超級大國。
成吉思汗時期分封東道諸王與西道諸王,東道諸王是鐵木真之弟,大多分封於塞北東部與東北地區,從屬性較強;西道諸王則是鐵木真之子,其中分封長子術赤於鹹海、裏海、巴爾喀什湖以北的欽察草原,後由拔都建立欽察汗國;封次子察合台於錫爾河以北的西遼舊地,史稱察合台汗國;三子窩闊台分封於乃蠻舊地,後由海都建立窩闊台汗國;塞北、漢地、東北、青藏及新疆東部則由幼子拖雷獲得,後由元朝直轄。
1279年,元世祖攻滅南宋一統中國,根據《中國歷史地圖集》的記載,漢地、漠南、漠北、東北(包括外東北和庫頁島)、新疆東部(元初據有塔里木盆地西抵蔥嶺)、青藏高原、澎湖群島、濟州島及南海諸島皆在元朝統治范圍內。
自滅南宋後雖然多次對日本、緬甸、安南、爪哇等國有所沖突,然而疆域大體趨於穩定。1310年元武宗時期,元朝與察合台汗國瓜分窩闊台汗國,元朝取得窩闊台汗國的漠西領土,國土面積達1372萬平方公里(北疆以北緯55°為界),若北疆延伸至北冰洋則有2267萬平方公里。
(9)歷史中國疆域地圖擴展閱讀
元朝全國劃分為由中書省所直轄的京畿地區(即河北、山東、山西及漠南部分地區),由宣政院(初名總制院)所管轄的吐蕃地區,以及十個行中書省,分別為嶺北行省、遼陽行省、甘肅行省、陝西行省、河南江北行省、湖廣行省、四川行省、雲南行省、江浙行省、江西行省。
元朝的藩屬國有高麗、緬甸、安南、占城及四大汗國。其中有兩個直屬的藩屬國,即高麗王朝與緬甸蒲甘王朝,分置特別行政區征東行省與緬中行省。西北方面,1268年窩闊台汗國的海都意圖奪回汗位而聯合欽察汗國與察合台汗國反元,史稱海都之亂。
直到1304年元成宗時期,元廷與這三大汗國達成和議,並與伊利汗國一同承認元朝的宗主地位,成為元朝的藩屬國,而且元成宗並賜伊利汗國君主刻有「真命皇帝和順萬夷之寶」等漢文印璽,實質上也承認其獨立性。
到1310年元武宗時期,元朝和察合台汗國聯合攻滅窩闊台汗國。元文宗年間編纂《經世大典》時,將欽察汗國、察合台汗國、伊利汗國列為元朝的藩屬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