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徐國在歷史上存在多少年
1、徐國興亡來年代:前自2070年至前512年,存在時間在1558年。
2、徐國簡介
夏禹時,伯益因輔佐治水有功,其子若木被封於徐(今山東郯城以北一帶),建徐國。其後,歷夏、商、周三代,徐國都是諸侯國之一。在周穆王時期,才肯臣服於周朝。周初,安徽泗州(其都先在山東郯城,後遷都至安徽泗縣江蘇省泗洪縣)一帶為中心,建立徐國,在東夷中最為強大,春秋時為楚國所敗,前512年為吳國所消滅。
❷ 說出歷史上姓徐的名人,越多越好
1、徐悲鴻
徐悲鴻(1895-1953年),漢族,原名徐壽康,江蘇宜興市屺亭鎮人。中國現代畫家、美術教育家。曾留學法國學西畫,歸國後長期從事美術教育,先後任教於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北平大學藝術學院和北平藝專。
1949年後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擅長人物、走獸、花鳥,主張現實主義,於傳統尤推崇任伯年,強調國畫改革融入西畫技法,作畫主張光線、造型,講求對象的解剖結構、骨骼的准確把握,並強調作品的思想內涵,對當時中國畫壇影響甚大。
❸ 徐氏的起源
一、源於嬴姓,以國名為氏。遠祖可追溯到五帝時代金天氏少昊(嬴姓)。少昊重孫為伯益,佐大禹治水有功,夏王封伯益之子若木於徐,故地在今安徽省泗縣北。
二、源於嬴姓,以部落為氏。周朝初期,周公旦平定殷侯武庚和三監叛亂之後,裂分殷商遺民六個氏族與魯公,其中有徐氏族。
三、源於改姓而來。
1、北魏時,居住在今寧夏賀蘭山地區和甘肅慶陽地區的氐族中,有徐姓人。但這些徐姓人到底是出自嬴姓還是後來氐族人自行改姓,現在已經無法考證。
2、蒙古族改徐姓:蘇密爾氏,世居克什克騰、大黃山,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多冠漢姓為徐氏。兀蘇德氏,源自蒙古旭烈兀部,後多冠漢姓為徐氏。明初蒙古族人七十五,歸附明朝,被明成祖朱棣賜漢姓為徐晟,其子孫稱徐氏。
3、朝鮮族改徐姓:唐朝百濟國王子扶余隆,改漢姓為徐姓。清朝,居於今俄羅斯加斯西湖口的高麗族人,皆改漢姓為徐氏,為今朝鮮族徐氏來源之一。
4、滿族改徐姓:清朝滿洲八旗舒祿氏、徐吉氏、舒穆祿氏等氏族集體改姓徐,後成為東北地區的徐姓滿族。
(3)徐中國歷史百科瑁擴展閱讀
徐氏名人
1、徐伯(生卒年不詳),齊郡(今山東臨淄)人。西漢著名的治水專家、水利學家。當時,漢武帝採用了大臣鄭當時的建議,命工程水利專家徐伯測量地形,發兵卒數萬人開掘了漕渠,灌溉農田。徐伯作為一個水利工程專家,有著豐富的治水經驗。
他不負漢武帝所望,飽經風雨,任勞任怨,於漢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親自主持了漕運的開鑿工程。從測量、制圖到動工,他都躬身實踐,身體力行。為了工程早日竣工,他不分晝夜巡行於穿渠之處,躬身勞作,豎立表記,確立地點、踐線,選定了渠線和渠壩高程。
2、徐世勣
李勣(jì)(594年-669年),原名徐世勣、李世勣,字懋功,曹州離狐(今山東省菏澤市東明縣)人。唐朝初年名將,與衛國公李靖並稱。李勣出身高平北祖上房徐氏,他早年投身瓦崗軍,後隨李密降唐。一生歷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
他隨唐太宗李世民平定四方,兩擊薛延陀,平定磧北。後又大破東突厥、高句麗,成為唐朝開疆拓土的主要戰將之一。他出將入相,功勛卓著,被朝廷倚為干城,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歷任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司空、太子太師等職,累封英國公。
3、李敬業
李敬業(636年—684年),又名徐敬業,曹州離狐(今山東菏澤)人,唐朝官員、將領。司空李勣之孫,梓州刺史李震之子,因父早死,直接承襲祖父英國公爵位。李敬業是唐睿宗時反太後武則天臨朝稱制而起事的領導者。
❹ 姓徐的來歷!
徐姓主要源自嬴來姓及少數民族改姓自等,夏朝徐若木為徐姓始祖。
以國名為氏,五帝時代金天氏少昊(嬴姓),少昊重孫為伯益,佐大禹治水有功,夏王封伯益之子若木於徐,故地在今安徽省泗縣北。徐國歷夏、商、周三朝代,後經過多次戰亂,徐國的版圖歸入楚國,徐國的子孫遂以國名為氏。
以部落為氏,周朝初期,周公旦平定殷侯武庚和三監叛亂之後,裂分殷商遺民六個氏族與魯公,其中有徐氏族。
徐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一百五十位。
(4)徐中國歷史百科瑁擴展閱讀:
徐姓名人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了徐姓歷代名人685名,占總名人數的1.51%,排在名人姓氏的第十位。
主要有西漢時下邳太守徐光、哲學家徐斡、三國名士徐庶、南朝陳文學家徐陵、北魏經學家徐遵明、唐朝名相徐商、徐彥若父子、五代宋文學家徐鉉、畫家徐悲鴻、歷史學家徐中舒、古植物學家徐仁、當代作家徐嗣興等。
❺ 中國古代姓徐的名人有那些
有:徐浩、徐庶、徐壽輝、徐賁、徐霞客、徐乾等。
1、徐浩
徐浩(703~783), 字季海,越州(今浙江省紹興市)人。唐代書法家。
少舉明經,肅宗時,授中書舍人,四方詔令,多由徐浩所書。後進國子祭酒,歷任工部侍郎、吏部侍郎、集賢殿學士,封會稽郡公。著有《論書》(又稱《法書論》)1篇。徐浩擅長八分、行、草書,尤精於楷書。
2、徐庶
徐庶(生卒年不詳),字元直。潁川郡長社縣(今河南許昌長葛東)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謀士,後歸曹操,並仕於曹魏。
徐庶本名徐福,為寒門子弟。早年為人報仇,獲救後改名徐庶,拜師求道。後與同郡石廣元避難於荊州,與司馬徽、諸葛亮、崔州平等道友來往密切。劉備屯駐新野時,徐庶前往投奔,並向劉備推薦諸葛亮。
徐庶南下時因母親被曹操所擄獲,徐庶不得已辭別劉備,進入曹營。後來此事被藝術加工為「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等歇後語,被廣為流傳。而徐庶也成為孝子的典範被加以稱贊。魏文帝時,徐庶官至右中郎將、御史中丞。
3、徐壽輝
徐壽輝(1320年—1360年),一名真一,又作真逸,又名徐貞元,蘄州羅田縣(今湖北黃岡市羅田縣)人,紅巾軍天完政權領袖。
賣布出身。元順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八月,與鄒普勝等在蘄州(今湖北蘄春)利用白蓮教聚眾起義,也以紅巾軍為號。十月,攻佔蘄水(今浠水),他被擁立為帝,國號天完(一說大宋)。
第二年,所部以「摧富益貧」等口號發動群眾先後攻佔今湖北、江西、安徽、福建、浙江、江蘇、湖南等大片地區,眾至百萬。
但因兵力分散,次年被元軍打敗,蘄水失陷,退入黃海梅山中。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被部將陳友諒殺死於採石(今安徽馬鞍山西南)。後明玉珍追尊為應天啟運獻武皇帝,廟號世宗。
4、徐霞客
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之,號霞客,南直隸江陰(今江蘇江陰市)人。明代地理學家、旅行家和文學家,他經30年考察撰成的60萬字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記》,被稱為「千古奇人」。
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足跡遍及今21個省、市、自治區,「達人所之未達,探人所之未知」,所到之處,探幽尋秘,並記有游記,記錄觀察到的各種現象、人文、地理、動植物等狀況。
《徐霞客游記》開篇之日(5月19日)被定為中國旅遊日。
5、徐幹
徐幹(170年-217年),字偉長,山東壽光人,漢末文學家、詩人。「建安七子」之一。以詩、辭賦、政論著稱。代表作:《中論》《答劉楨》《玄猿賦》。
著作有《中論》,對歷代統治者和文學者影響深遠。
徐幹一生,以「清玄體道」著稱。在創作方面,則以詩、賦、散文見長。詩歌今存3篇,都是五言詩。今存徐幹作品,沒有《公宴》、《斗雞》之類酬應之作,這也是他有別於其他建安作家之處。徐幹詩歌成就不高,鍾嶸《詩品》把他列入下品。
雖鍾嶸貶抑過甚,而從干今存之詩看,較王粲、劉楨亦稍遜。干詩大部散佚,今存10首(見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上),而以《室思》6首和《答劉楨》較為出色。
《室思》設為思婦之詞,共六章,寫一位婦女對遠行不歸的丈夫的懷念:「端坐而無為,彷彿君容光」,「思君如流水,何有窮已時」,以至「展轉不能寐」,幻想乘鴻鸞之羽飛到丈夫身邊,與之相會。
有時又擔心丈夫「重新而忘故」,在外另有新歡。全詩情致繾綣,心理刻畫細膩,十分委婉動人。《答劉楨》則語言渾朴,感情真摯,亦為佳作。
❻ 徐氏的起源,發展,歷史名人
源於嬴姓,以國名為氏。遠祖可追溯到五帝時代金天氏少昊(嬴姓)。少昊重孫為伯益,佐大禹治水有功,夏王封伯益之子若木於徐,故地在今安徽省泗縣北。徐國歷夏、商、周三朝代,一直活躍在江淮之間,史稱徐戎,也稱徐夷或徐方。
春秋時,徐偃王反周,被周穆王聯合楚國所滅,後又復封徐偃王之子宗為徐子。戰國時,吳國滅徐,隨後越國滅吳,至楚國滅越,徐國的版圖歸入楚國。徐國的子孫遂以國名為氏,散居於江淮之間。
遠古時期,徐若木被封徐國(今安徽北部),徐國成為徐姓最早的發源地。在此地聚居的徐氏,在徐國滅亡後,紛紛向北方遷徙。大致經過兩漢直至隋唐,中國北方的山東、河南等地形成了多處郡望。
先秦時期,徐姓主要分布於安徽、江蘇、山東等地。秦漢時期,徐姓已經遷播於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同時,也開始南遷至江西南昌、浙江龍游等地,但聚集區仍以黃河下游地區為主。魏晉時期,徐姓開始大規模南遷,但主要繁衍地在淮河及長江下游大部分地區。
宋朝,徐姓由江西石城遷至福建上杭、連城等地。元朝,徐姓在廣東豐順縣、梅州市梅縣區、海豐縣等地繁衍。
徐姓名望主要有:西漢時下邳太守徐光,哲學家徐斡;三國名士徐庶;南朝陳文學家徐陵;北魏經學家徐遵明;唐朝名相徐商、徐彥若父子;五代宋文學家徐鉉;明朝名將徐達,地理學家徐霞客,科學家徐光啟,文學家兼書畫家徐渭;
清朝醫學家徐大椿;民國詩人徐志摩;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徐向前,中國文化部副部長徐平羽,教育家徐特立,大將徐海東,畫家徐悲鴻,歷史學家徐中舒,古植物學家徐仁,當代作家徐嗣興等。
(6)徐中國歷史百科瑁擴展閱讀:
徐姓的起源的另一說,來自《全國姓氏總譜》:伯益佐大禹治水有功,大禹年邁,想將王位禪讓給伯益,伯益不願接受(註:當時當頭頭,就是義務為大家服務),便逃到徐州以東隠居,在東海邊打漁為生。
八年後,大禹將王位傳給了兒子(從此開始了家天下),伯益才露面,禹叫兒子念伯益助其治水之功,將徐國封給了伯益,從此伯益以封地為姓,叫徐伯益,因此徐姓的第一人是徐伯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徐氏
❼ 歷史上有玳瑁這個人嗎
玳瑁,是2015年末由抄孫儷主演的電視劇襲《羋月傳》中角色,其是楚威後侍女,而後隨嫁羋姝入秦。玳瑁為楚威後的心腹,可以說對楚威後是忠心耿耿。
歷史上是否真有此人很難說,對於這種小人物是進不了史書的,所以難以查證,一般影視作品的都是為了劇情需要而杜撰的,不可以信以為真。
❽ 歷史上姓徐的皇帝
1、徐偃王
徐偃王,嬴姓徐氏,名誕,字子孺,是西周時期徐國第32代國君。徐國統轄今淮、泗一帶。建都下邳良城(今江蘇省邳州市)。
2、徐壽輝
徐壽輝(1320年—1360年),男,漢族,元末紅巾軍起義頭領,蘄州羅田縣(今湖北黃岡市羅田縣)人,紅巾軍天完政權領袖。
賣布出身。元順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八月,與鄒普勝等在蘄州(今湖北蘄春)利用白蓮教聚眾起義,也以紅巾軍為號。十月,攻佔蘄水(今浠水),他被擁立為帝,國號天完(一說大宋)。
(8)徐中國歷史百科瑁擴展閱讀
徐壽輝人物生平:徐壽輝是羅田多雲鄉上五堡(今天堂九資河)人,原是販賣土布的小商販,他身格魁偉,相貌非凡,為人正直,見義勇為,在群眾中享有很高威信。
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五月,北方白蓮教會的韓山童、劉福通等人在大別山北面發動幾萬黃河民工起義,直打到大別山腳下的光山縣。對元朝統治早就不滿的徐壽輝,見時機已到,便與麻城鐵匠鄒普勝、江西宜春縣和尚彭瑩玉等人到一起。
在鄂東一帶宣傳「天下大亂,彌勒佛就要降生」的思想,並於同年八月,在大別山主峰所在地的多雲山莊即天堂寨中發動起義,徐壽輝被擁戴為首領。起義軍頭裹紅巾,故稱為紅巾軍或紅軍,同時他們都信奉彌勒佛,燒香集眾,亦又稱「香軍」。
❾ 姓徐的歷史人物
1、徐世勣:原名徐世勣、李世勣,字懋功,曹州離狐(今山東省菏澤市東明縣)人。唐朝初年名將,與衛國公李靖並稱。李勣出身高平北祖上房徐氏,他早年投身瓦崗軍,後隨李密降唐。
一生歷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他隨唐太宗李世民平定四方,兩擊薛延陀,平定磧北。後又大破東突厥、高句麗,成為唐朝開疆拓土的主要戰將之一。
2、徐擀:漢魏間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字偉長。北海郡(今山東昌樂附近)人。少年勤學,潛心典籍。漢靈帝末,世族子弟結黨權門,競相追逐榮名,徐幹閉門自守,窮處陋巷,不隨流俗。
建安初,曹操召授司空軍師祭酒掾屬,又轉五官將文學。數年後,因病辭職,曹操特加旌命表彰。後又授以上艾長,也因病不就。建安二十二年(217)二月,瘟疫流行,亦染疾而亡。
3、徐晃:字公明,河東楊(今山西洪洞東南)人。三國時期曹魏名將。本為楊奉帳下騎都尉,楊奉被曹操擊敗後轉投曹操,在曹操手下多立功勛,參與官渡之戰、白狼山之戰、南郡之戰、關中征伐、夏侯淵平涼州之戰、漢中之戰等幾次重大戰役。
樊城之戰中徐晃作為曹仁的援軍擊敗關羽,因於此役中治軍嚴整而被曹操稱贊「有周亞夫之風」。曹丕稱帝後,徐晃被加封為右將軍。其後,徐晃跟隨夏侯尚擊敗蜀將劉封並奪取上庸。於公元227年病逝,謚曰壯侯。
4、徐熙:五代南唐傑出畫家,金陵(今南京)人,一說鍾陵(今江西進賢)人。出身於「江南名族」。生於唐僖宗光啟年間,後在開寶末年(公元975)隨李後主歸宋,不久病故。一生未官,郭若虛稱他為「江南處士」其性情豪爽曠達,志節高邁,善畫花竹林木,蟬蝶草蟲,其妙與自然無異。
5、徐達:字天德,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市)人,明朝開國軍事統帥,淮西二十四將之一。徐達出身農家,元朝末年,徐達參加了朱元璋領導的起義軍。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大敗陳友諒。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以為左相國。
❿ 姓氏「徐」的歷史和由來
姓氏:徐
祖宗:若木
分類:以國為姓
姓氏起源:
徐氏的姓氏來源比較純正,主要出自贏姓。是先帝玄孫伯益之子若木的後裔。相傳陷帝有一個孫女叫女修,因食燕子蛋而懷有大業。大業娶少典氏女子女華為妻,生下小兒子叫若木因為他的父親有功,所以封他於徐,建立徐國。徐國歷經了夏、商、周三個朝代,都是作為諸侯而存在的。周穆王的時候傳到了徐國的32世孫徐君偃,他很聰明,對百姓又很好,所以深得百姓的愛戴,國力不斷強大。當時周穆王喜歡雲游四方而經常不問國家大事,諸侯埋怨他的很多,徐君偃於是產生了想要取代周穆王的野心。他自稱為徐偃王,率領各國聯軍向周國進軍,周穆王知道這個消息後馬上返回京城,調兵前去鎮壓。徐偃王只好收兵而逃,他躲進了彭城一帶的山中。由於他得民心,跟著他到了山中的百姓很多。這座山後來就叫做徐山,徐州也因此而得名。周穆王也因此不得不封他的兒子宗於徐,稱為「徐子」,繼續管理徐國。春秋時期,徐國被楚國打敗,國力從此日漸消退,周敬王八年的時候,徐國被吳國所滅,徐國的後裔就稱為徐氏,以國為姓,代代相傳。
郡望:
1、東海郡:秦朝的時候置郡,治所在今天的山東境內。西漢時相當於今天的山東費縣、臨沂、江蘇贛榆以南,山東棗庄,江蘇灌南以北的地區;東魏及隋唐相當於今江蘇東海縣以東、淮水以北的地區。
2、高平郡:秦始元年改山陽郡置郡,治所在今天山東巨野南部。其後屢有遷居,其中北周時曾改高都郡置高平郡,治所在高都,相當於今天山西晉城、高平等地。
堂號:
「琴鶴堂」:宋朝時殿中侍御史上、趙忭是個清廉愛民的好官,人稱「鐵面御史」。他當成都知府的時候,一清如水。他看到人民安居樂業,就高興地彈琴取樂。他養了一隻鶴,時常用鶴毛的潔白勉勵自己不貪污;用鶴頭上的紅色勉勵自己赤心為國。他窮得什麼東西都沒有,只有一琴一鶴。
遷徙分布:
遠古時期若木被封徐國的地方在今天的安徽鳳陽縣北部,世祖分居於浙江、江西、江蘇等省的好多地方。二徐姓的大舉南遷是從魏晉開始的,隋唐時期在我國的南方又有了進一步的繁衍發展。宋末,徐姓人再由江西石城遷至福建的上杭、 連城等地。元朝的時候,徐姓主要繁衍於廣東的豐順、梅縣、海豐等 地。總之,徐姓在秦氫漢的時候 主要分布在我國黃河下游地區,尤為山東繁衍得最為旺盛。從魏晉至唐代,徐姓主要繁衍於淮河及長江下游大部分地區,宋朝以後,已經分布於廣大江南地區了。至於我國西南地區的徐氏的大量繁衍就是宋代以後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