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古代關於父愛和母愛的典故
無父何怙,無母何恃?《詩經》
父之美德,兒之遺產。字嚴
父母德高;子回女良教。《格言對聯答》
有子且勿喜,無子固勿嘆。〖唐〗韓愈
人見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王建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世間最難得者兄弟。《格言聯璧》
為人父母天下至善;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聯璧》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
顧我,復我。《詩經》
父不慈則子不孝;兄不友則弟不恭;夫不義則
婦不順也。
〖南北朝〗顏之推
人生內無賢父兄,外無嚴師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呂公著
父母所欲為者,我繼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親厚之。
《格言聯璧
『貳』 歷史上有哪些讓人痛恨的母親
古話說「最毒婦人心」,歷史上令人痛恨的母親大多數都是那些利慾熏心的女人。首先,第一個,歷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武則天。
另一部分人說是武則天親手所殺,當然也有的說,是武則天女兒夭折,正好嫁禍給皇後,無論哪種原因,武則天在失去女兒的時候,想的依然的自己的地位,想的只有怎麼變成最有權力的人,這一點她最後的確做到了,但她作為母親,一定是令人痛恨的。
『叄』 關於中國古代偉大母親的故事都有哪些
孟母!
孟母三遷,即孟軻的母親為選擇良好的環境教育孩子,多次遷居。《三字經》里說:"昔孟母,擇鄰處。"孟母三遷便出自於此。詞語解釋信息為孟子的母親為了使孩子擁有一個真正好的教育環境,煞費苦心,曾兩遷三地,現在有時用來指父母用心良苦 。
岳母!
岳飛的母親,岳母刺字始見於元人所編的《宋史本傳》.書雲:「初命何鑄鞠之,飛裂裳,以背示鑄,有『精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
賈維斯夫人!
賈維斯夫人是一個有著10個子女的母親,是當時美國格拉夫頓城教會主日學校的總監。在美國以解放黑奴為目的的南北戰爭結束後,她在學校里負責講述美國國殤紀念日的課程。賈維斯是一位心地善良,極富同情心的女人。她講述著戰爭中那一個個為正義捐軀的英雄的故事,望著台下那一張張充滿稚氣的孩子們的臉,一個想法猛然湧上心頭:為祖國貢獻了這么多英勇戰士,保證了戰爭勝利的,不就是那一個個含辛茹苦地撫育著子女的母親們嗎?她們的兒子血染疆場,承受了最大的痛苦和犧牲的,不也是這些默默無聞的母親嗎?因此,她提出應該設立一個紀念日或母親節,給這些平凡的女人一些慰藉,表達兒女們對母親的孝思。可惜的是,這個良好的願望還沒有實現,賈維斯夫人便與世長辭了。她的女兒安娜·賈維斯目睹母親撫養自己和兄弟姐妹成人的辛勞,深感母親的提議是適合天理人心的。因此,她寫出了幾十封信,發給美國國會。地方州長和婦女組織等,提議創立母親節。在她的一再呼籲下,這一提議得到了社會上的廣泛響應和支持。
1914年,美國總統威爾遜鄭重宣布,把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天,也就是賈維斯夫人的忌日,定為母親節。美國政府還規定,母親節這天,家家戶戶都要懸掛國旗,以表示對母親的尊敬。由於賈維斯夫人生前喜愛康乃馨花,這種花也就成了母親節的象徵。
還有太多太多了,說不過來,其實母親都是偉大的。因為是她們承受了分娩之痛,我們才會來到這個世界。願天下的母親都幸福。
『肆』 中國古代優秀母親有哪些
最早應是周朝三位傑出的母親:太姜、太任、太姒,稱周室三母。
太王姬亶的妻子太姜,(君子謂大姜廣於德教)生下三個兒子:泰伯、仲雍、王季。前二個兒子把王位讓給了第三個兒子王季;王季的妻子太任生下周文王,(大任之性,端一誠庄,惟德之行。及其有娠,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出敖言,能以胎教。)太任可謂是古代胎教的先驅。周文王的妻子太姒,太姒仰慕長輩之德,效法太姜(周太王正妃)、太任(周王季正妃),旦夕勤勞,以進婦道。其兒子武王與孫子周成王,開創了周朝八百年基業。這三位母親的兒子,無論是否做君王,都非常賢德。
2.戰國時期「孟母教子」的典故,應是的母親文化雛形。
她為了讓孟子有一個好的學習環境,三遷其家,孟母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來啟發教育孟子。如果說孟母是用「言傳」和「身教」的方法影響了孟子的一生,教子成聖
3.北宋時期「寇母遺詩」的故事,則告訴我們母親的思想及訓導也能影響人一生,教子成賢
寇準是北宋時期政治家,自幼喪父家境清貧,全靠母親為人織布度日,但在寇準做官後,寇母就病逝了,臨終前親手繪制了一幅《寒窗課子圖》並在上面題詩一首:「孤燈課讀苦含辛,望兒修身為萬民,勤儉家風慈母訓,他年富貴莫忘貧。」讓僕人劉媽在適當的時候交給寇準,寇準仕途順利,一直做到了宰相。有一次,他為了慶賀自己的生日,請來了兩台戲班子,准備大宴群僚,劉媽見時機已到,就將這幅圖交給了寇準,寇準邊看圖邊讀詩,不覺淚如泉涌,於是立即撤去了壽宴,辭掉壽禮,從此清正廉潔,勤於正事,終成一代名相。
曾經看過《列女傳》裡面有很多分類記載關於女性的,可以自己買本書看看。
『伍』 關於母愛的中國歷史故事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代詩人孟郊,歷經坎坷,窮困愁苦,而母親的笑容卻時刻令他夢縈魂牽。在他得知母親將來的時候,掩不住臉上的笑容,按不住心中的喜悅,抖落衣冠上層累的風霜,拂去心頭積淀的風塵,攜妻將雛,到溧陽城外迎接母親。芳草萋萋,花香陣陣,白雲舒捲,碧野晴川,處處洋溢著兒子不盡的思念。母子相依,熱淚盈眶,握著媽媽溫暖的雙手,望著母親蒼老的容顏,不禁愴然飲泣,感慨萬千,提筆賦詩,情思涌動,在孟郊筆下,就熔鑄了這首飽含母愛的《遊子吟》,誠摯深切,傳誦千年。
唐代詩人杜甫,一生顛沛流離,棲止不定。他在安史之亂後回到家鄉時,已田園寥落,物是人非。凄苦憂愁,睹物傷懷,他將憂國憂民之心與思母之情相融合,互相生發,寫成感人肺腑的《無家別》。「永痛長病母,五年委溝溪。生我不得力,終身兩酸嘶。人生無家別,何以為蒸黎!」言詞悲切,凄苦哀絕,足以令人慷慨動容,下千秋之淚。
東漢末年,蔡文姬被亂兵擄至匈奴,作別家國,萬里投荒。在被漢使贖回時,母子訣別,含悲引淚,親朋相送,凄涼感傷。她在所作《悲憤詩》中寫道:「已得自解免,當復棄兒子。天屬綴人心,念別無會期……號泣手撫摩,當發復回疑」。凄怨哀傷,聲節悲涼,讀之使人落淚。唐人曾以此為題,作胡笳之曲,如泣如訴,欲歌欲哭,一種醇烈的母子之情充溢於曲調之間。
『陸』 有誰有歷史上關於母親的感人故事。
孟母(?~前317年),孟子的母親仉(zhǎng)氏,戰國時鄒國人。她克勤克儉,含辛茹苦,堅守志節,撫育兒子,從慎始、勵志、敦品、勉學以至於約禮、成金,數十年如一日,絲絲入扣,毫不放鬆,既成就了孟子,更為後世的母親留下一套完整的教子方案,她本人也成為名垂千秋萬世的模範母親,在中國歷史上受到普遍尊崇。黎民百姓傳頌著她的故事,文人學士為其立傳作贊,達官顯貴、孟氏後裔為其樹碑修祠,後人把她與北宋文學家歐陽修的母親歐母,「精忠報國」岳飛的母親岳母、晉代名將陶侃的母親陶母列為母親的典範,號稱中國「四大賢母」,而且位居「賢母」之首。最早記載孟母教子故事的是西漢韓嬰的《韓詩外傳》,以及劉向的《列女傳》。據記載:孟子3歲喪父,*母親教養長大成人。孟母不只是小心翼翼地注意兒子起居冷暖,更不厭其煩地以「言傳」和「身教」來完善兒子的人格。大體上一個人的人格是在六歲以前基本形成的,從此根深蒂固。六歲以後,活動范圍逐漸擴大,自然而然就會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使原本已經塑造完成的脆弱人格模式,遭逢強烈的考驗,這時是「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環境十分重要。起初,孟子居住在鄒城以北馬鞍山下,附近是一片墓地,山麓墳瑩處處,不時看到喪葬的情形。村中兒童追逐嬉戲,也三五成群地模仿大人們的禮儀,扮演喪葬的過程,孟子也參與其中,有時還搶人家的供果吃。孟母突然發現,一向伶俐聽話的兒子,已受到了不良環境的影響,為了給兒子尋找一個好的生活、學習環境,孟母開始了漫長的遷居活動。經過一番周折,孟家母子從鳧村遷到了城西廟戶營村。這里是一個「日中為市」的交易集市,新居與市場為鄰,遠遠近近的百姓們,手拎肩挑一些自己的土產來到集市交易,討價還價,市場上行商坐賈,拍賣喧鬧,這場面對孩子來說是頗有吸引力的。而且他家的鄰居是一個殺豬的屠夫,孟子就用泥巴捏成小豬,模仿他鄰居的樣子用竹片殺掉,沿街叫賣,學會了錙銖必較的模樣。孟母忐忑不安,再次遷居。孟母既不願兒子成為一個默默無聞的人,也不屑於兒子沾染唯利是圖的市儈氣,她一定要選擇一個適合兒子成長的環境,她第三次把家搬到了到縣城南關的學宮旁。學宮附近常常有讀書人來往,高雅的氣韻,從容的風范,優雅的舉止與循規蹈矩的禮儀行為,都給附近居民不少潛移默化的影響,尤其是初解人事的孩子們,常群集在大樹底下,演練學宮中揖讓進退的禮儀,有模有樣,一片庄嚴肅穆的景象,遠遠察看的孟母內心深處大為高興,她由衷地發出感嘆:「這才是孩子們最佳的居住環境!」並把孟子送入學宮讀書,留下了「三遷擇鄰」的美談。孟子具有天生的靈性與慧根,但也有一般幼童共有的貪玩心理。最初孟子對學習很有興趣,時間一長就厭煩了,經常逃學。孟母知道後問孟子:「你學到什麼程度了?」孟子答道:「尚未博學。」孟母非常生氣,拿起刀來,當著孟子的面把織布機上的經線割斷。就在孟子驚愕不解時,孟母說道:「你的廢學,就像我割斷織布機上的線,這布是一絲一線織起來的,現在割斷了線,布就無法織成。君子求學是為了成就功名,博學多問才能增加智慧。你經常逃學怎麼能成為有用之材呢?你今天不刻苦讀書,而是惰於修身養德,今後就不可以遠離禍患,只做一些蠅營狗苟的事,將來不做強盜,也會淪為廝役!」孟母用「斷織」來警喻「輟學」,指出做事必須要有恆心,一旦認准目標,就不為外界所干擾。半途而廢,後果是十分嚴重的。「斷織喻學」的一幕在孟子小小的心靈中,留下了既驚且懼的鮮明印象,孟子從此旦夕勤學,終於成為我國歷史上的儒學大師。孟母深知做人要誠實,尤其注意在日常小事上培養孟子守信的品格,所謂「言必信,行必果」,而且她深深知道身教重於言傳。當孟家還在廟戶營村市集旁居住時,東鄰有人殺豬,孟子不解地問母親:「鄰家殺豬干什麼?」孟母當時正忙,便隨口應到:「給你吃!」孟子十分高興,等待食肉。為了不失信於兒子,盡管家中十分困難,孟母還是拿錢到東邊鄰居家買了一塊豬肉,讓兒子吃了個痛快。「殺豚不欺子」造就了孟子「仁、義、禮、智、信」中「信」的品格。更能反映孟母教子智慧的則是「孟子出妻」的故事。一個夏日的中午,天氣異常炎熱,孟子的妻子田氏自己在屋裡織布,因酷熱難耐,就脫掉了上衣。這時,孟子推門而入,見妻子衣衫不整,十分生氣,認為妻子有失禮儀,便要休妻。孟母知道後呵斥孟子說:「禮制規定,進門時,要先問誰在屋裡;上堂時,要發出聲音;進到屋裡,目光要向下。這樣是為了尊重別人的隱私。而你沒有按照禮制的規定去做,自己沒先敲門,沒出聲音,就登堂而入。你要求別人守禮,首先要對別人尊重,是你失禮在先,怎麼反而責怪別人呢?」孟母的一番話使孟子心服口服,深感慚愧,打消了休妻的念頭,並向妻子賠禮道歉。這就是「孟子出妻」的故事。這個故事很好地表達了《論語》中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的思想。無論發生了什麼事情,我們首先要從自身找原因,檢點自己。孟母的這一次言傳身教形成了孟子嚴於律己的品質。在「五十步笑百步」、「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等言論中都體現出他的這一品質。孟母一生操勞,身體十分硬朗,對於孟子的照顧及督教也毫不放鬆,孟子除了周遊列國那一段時日以外,絕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奉養老母,不忍遠離故國謀求更大的發展。齊宣王雖然以很高的俸祿來酬謝孟子,卻不肯施行他的仁政主張,孟子不貪榮祿,只希望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孟子理想的去處是宋國,但為了奉養老母而一再遷延。光陰荏苒,很快三十年歲月過去了,孟母已經年逾古稀,而孟子也已近知命之年,整日長吁短嘆,悶悶不樂。孟母問明原因,又對兒子說出了一段千古名言:「禮對於婦人的要求,只不過是做好飯,暖好酒漿,贍養公婆,縫制衣服罷了,因而她們只能料理閨內的事務,不能過問閨外的事情。婦女不應獨擅專制,而應尊三從之道,因此,婦女年少時聽命於父母,出嫁後聽命於丈夫,丈夫死後聽命於兒子。現在你已成人,而我已經老了,你行你的義,我行我的禮。」三言兩語就把孟子心中的積慮一掃而空,於是孟子再次周遊列國,受到了空前的尊敬與歡迎。可惜就在兒子揚眉吐氣的時候,孟母卻一瞑不視。在歸葬故鄉——馬鞍山時,過去的鄉鄰爭相在路旁祭奠,極盡哀思。作為一位女性,孟母的偉大之處豈止「精五味,置酒漿,養舅姑,縫衣裳」及「三從之道」,她更重要是能在兒子的成長過程中,按階段給予不同方式的教育。孟母教子的影響頗為深遠,早在西漢時期韓嬰的《韓詩外傳》中,就用有關孟母的故事來解釋詩義,劉向的《列女傳》中,首次出現了「孟母」這個專用名詞。東漢女史學家班昭曾作《孟母頌》,西晉女文學家左芬也作《孟母贊》。南宋時的啟蒙課本《三字經》引證的第一個典故就是「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這一普及於封建社會後期的啟蒙讀物,雖經明、清學者陸續修訂補充,而孟母三遷、斷機教子的故事始終冠於篇首。山東監察御使鍾化民《祭孟母文》贊揚道:「子之聖即母之聖」、「人生教子,志在青紫。夫人教子,志在孔子。古今以來,一人而已。」隨著孟母故事的廣泛流傳,封建統治者也竭力將其塑造成符合其需要的偶像,封建皇帝對其屢加封謚,直到乾隆二年(1737年)加封孟母為「邾國端范宣獻夫人」。孟母去世後,與孟子的父親合葬於鄒城北25里的馬鞍山麓,後人認為孟子成名,是孟母三遷教子之功,故林地稱「孟母林」。孟母林東向與孟子林遙遙相望,佔地578畝,山上山下遍植檜柏,古木蔥郁、濃蔭蔽地,墓冢累累,已被公布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孟子故里鄒城市,至今仍保留著馬鞍山孟母墓、鳧村孟子故居(建國後劃歸曲阜)、孟廟內孟母殿、廟戶營三遷祠等祭祀孟母的地方
『柒』 古代關於母親的著名故事
1、陶母剪發退魚
陶母是東晉時期名將陶侃之母,他年少時就有大志。有一次同郡人范逵到陶侃家作客,而當時冰雪滿地已經多日了,陶侃家一無所有,可是范逵的車馬仆從確很多。陶侃的母親湛氏把自己拖地的長發剪下來做成兩條假發,到集市上換來了幾擔米。
隨後,她又把房屋的每根柱子都削下一半來做柴燒,把草墊子都剁了做草料喂馬。到傍晚,家裡便擺上了精美的飲食,連隨從的人也都一一照顧到了。陶侃在青年時期還做過鑒察魚梁事物的小官,他曾派人送一陶罐腌魚給母親。他母親把原罐封好交給送來的人退還,同時附了一封信責備陶侃。
2、歐母畫荻教子
歐母是北宋歐陽修之母,她丈夫在兒子四歲那年便去逝了,留下她孤身一人辛苦拉扯兒子。歐陽修父親在世時,家中經濟比較寬裕,可自從他去世後,家境便一落千丈,日漸貧寒。
但歐母是一個意志堅強的女人,她家窮志不窮,靠自己的辛勤勞動,將兒子養大,並用最原始的方式教歐陽修識字。當時家裡窮,家裡沒錢買筆墨紙硯,歐母只好用蘆葦桿代替,然後在地上鋪一些沙,把地當紙,一筆一畫地教歐陽修寫字。
3、徐母大義
徐母是三國時代的徐庶之母。徐庶早年與諸葛亮、龐統同為好友,曾經投靠劉表,後來成為劉備的軍師。赤壁之戰前,曹操聽謀士程昱說徐庶在為劉備出謀劃策,就想將他納為己用。程昱教曹操把徐庶的老母騙至許昌,請徐母寫信召喚徐庶。
沒想到徐母是忠奸分明、深曉大義的老人,她識破曹操的奸計,堅決不從。程昱就進一步獻計,偽造了一封徐母的信,召徐庶來到許昌。徐庶是個孝子,收到這封假信後,他只得辭別劉備,投降曹操。
4、孟母三遷
孟子年少時,家住在墳墓的附近,孟子經常喜歡在墳墓之間嬉遊玩耍,孟母見此情景說認為這個地方不適合自己兒子居住。於是就帶著孟子搬遷到市場附近居住下來,可孟子又玩鬧著學商人買賣的事情,孟母又認為此處也不適合自己兒子居住。
於是又搬遷到書院旁邊住下來,此時孟子便模仿儒生學作禮儀之事,孟母覺得這才是自己兒子所適宜居住的地方,於是就定居下來了。
5、岳母刺字
岳飛十五六歲時,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當權者腐敗無能,節節敗退,國家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頭。
岳母作為母教典範和婦女楷模,在國家危亡的時候,勵子從戎,把「精忠報國」四個字刺在兒子的背上,讓他永遠銘記在心。
『捌』 歷史上母愛子,子敬母的事例有哪些
【孟母三遷】
周閔損生母早死,父親娶了後妻,又生了兩個兒子。繼母經常虐待他,冬天,兩個弟弟穿著用棉花做的冬衣,卻給他穿用蘆花做的「棉衣」。一天,父親出門,閔損牽車時因寒冷打顫,將繩子掉落地上,遭到父親的斥責和鞭打,蘆花隨著打破的衣縫飛了出來,父親方知閔損受到虐待。
父親返回家,要休逐後妻。閔損跪求父親饒恕繼母,說:「留下母親只是我一個人受冷,休了母親三個孩子都要挨凍。」父親十分感動,就依了他。繼母聽說,悔恨知錯,從此對待他如親子。
(8)中國歷史上的母愛擴展閱讀:
1、孟母(公元前392~公元前317年),孟子的母親仉(zhǎng)氏,戰國時鄒國人。
她克勤克儉,含辛茹苦,堅守志節,撫育兒子,從慎始、勵志、敦品、勉學以至於約禮、成金,數十年如一日,絲絲入扣,毫不放鬆,既成就了孟子,更為後世的母親留下一套完整的教子方案,她本人也成為名垂千秋萬世的模範母親,在中國歷史上受到普遍尊崇。
黎民百姓傳頌著她的故事,文人學士為其立傳作贊,達官顯貴、孟氏後裔為其樹碑修祠,後人把她與北宋文學家歐陽修的母親歐母,「盡忠報國」岳飛的母親岳母、晉代名將陶侃的母親陶母列為母親的典範,號稱中國「四大賢母」,而且位居「賢母」之首。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軻,字子輿(待考,一說字子車或子居)。戰國時期魯國人,魯國慶父後裔。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書。孟子繼承並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聖」之稱,與孔子合稱為「孔孟」。
2、蕭縣歷史悠久,孕育了眾多飽學之士,像我們平時所熟知的廣陵散絕的嵇康,五代後梁的開國皇帝朱溫,被唐明皇封為辟邪將軍的鍾馗,唐代詩論大家司空圖,孔子高足、二十四孝子之一的閔子騫,等等。
閔子騫生於公元前536年,在孔門中以德行與顏回並稱,為七十二賢人之一。他為人所稱道,主要是他的孝。在千年之後的《二十四孝圖》中,閔子騫排在第三。
這個故事的發生地,就是在蕭縣的「鞭打蘆花車牛返村」,在那裡還豎一塊石碑,上寫「鞭打蘆花」處。
值得一提的是,「鞭打蘆花車牛返村」是全國最長的一個村名。這個村春秋時期是叫「杜村」,後來為了紀念閔子騫的孝行,就改為了「鞭打蘆花車牛返村」,還把每年的正月二十四日(閔子騫的生日)定為古會,在「鞭打蘆花車牛返」處逢會三天,引來方圓幾十里的群眾,人山人海,熱鬧非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孟母三遷 (漢語成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蘆衣順母 (《論語·先進》中的典故)
『玖』 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三位母親 都有誰
三、歐陽修的母親——最堅強的母親
歐母是個苦命女人,丈夫在歐陽修四歲那年去世了,從此孤身一人,拉扯著歐陽修。那家境也一落千丈,竟然很快就「房無一間,地無一壟」。在這種艱苦環境下,歐母的壓力是可想而知的。
但「梅花香自苦寒來」,歐母挺起脊樑,為小歐陽修撐起一片天。一面辛勞,一面抓緊歐陽修的教育,用最原始的辦法教歐陽修識字,這就是著名的「畫荻教子」。
但除了這個故事外,恐怕知道,孟母還有「子不學、斷機杼」的故事吧。
用織布教育調皮的小孟子,說:「你要是不好好學習,致使學業若半途而廢,就跟媽媽只織出一半的布匹一樣,是沒有用的。」這種用看得見,摸得著,孩子熟悉的教育方式,可比給孩子樹立那些「高大上」,管用的多。從此孟子發奮讀書,終成為一代曠世學儒,歷史地位僅次於孔子!
一、岳飛的母親——最大義的母親
著名的岳母刺字!
岳飛十五六歲時,北方的金人南侵,南宋節節敗退,國家風雨飄搖,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頭。自然身為母親誰也不希望兒子,去上前線,更可況在當時,金人幾乎被視為天神無敵的情況下了。
但岳母卻深明大義,主動鼓勵岳飛從戎。並為了她為了讓兒子永遠銘記一個大丈夫的職責,用綉花針在岳飛的背上,刺了四個字——精忠報國。
從此岳飛背負母親的囑托,抗擊金兵,一路凱歌,成為了南宋的頂樑柱!但這根頂樑柱上,誰敢無視,岳母所刺的那四個字?
岳母,一位奇女子,一個偉大母親!
『拾』 古今中國有名的母親
古今中國有名的母親:孟子的母親,岳飛的母親,愛迪生的母親,楊延昭的母親,柯林頓之母,蘇軾之母——程氏。
1、孟子的母親
孟母三遷:當年孟母為了教育小時候的孟子搬過三次家,還剪斷過織布機上的布。兒子不用心讀書,是與附近的環境影響有關。在孟母的教導下,孟子終於成了儒家學說的主要代表人物。
2、岳飛的母親
岳母刺字:岳飛拒絕了楊么使者王佐之聘,岳母怕日後還有不肖之徒前來引誘岳飛犯錯,一時失足,做出不忠判國之事,英名就會毀於旦夕。於是禱告上蒼神靈和祖宗,在岳飛背上刺了「精忠報國」四個字,時刻警惕孩子要為國為民,批肝瀝膽。
3、愛迪生的母親
童年時代的愛迪生學習成績"很差",被老師說成"笨蛋",被醫生說成是"腦子壞了"。愛迪生因此離開了學校。愛迪生的母親作過教師,非常了解自己的孩子。她讓孩子回到家中,首先表示自己相信他不笨,並用從平常人成長為科學偉人的故事,鼓勵愛迪生樹立求學的信心和志氣。
4、楊延昭的母親
外族入侵,宋皇驚恐萬狀,楊令公戰死,楊家七子死的死,傷的傷。已近百歲的佘老太君不得不親自掛帥,率領楊家孤兒寡婦奔赴沙場,最終打敗了西夏。這就是著名的《佘太君西征》。
5、柯林頓之母
柯林頓評價母親對他的一生的重大影響時說道,「她在三個方面給我樹立了好榜樣。首先,她總是不停地在外面辛勤工作。第二,在我成長中,我們家庭經歷了許多逆境,但她都應付得很好,表現得很堅強。
第三,我認為,她給我一個十分痛苦的開頭,這對於我參加公眾生活是非常重要的。你必須能夠處理大量的緊急情況——遭受失敗,安排明天,重新奮斗!」1992年11月3日,可林頓當選美國第49屆總統。
6、蘇軾之母——程氏
蘇母教蘇軾讀《後漢書》時,讀到了《范滂傳》,蘇母為范滂母子不畏暴,為了正義而視死如歸的崇高精神深深地感動,不禁放下書來,喟然嘆息。年幼的蘇軾也深深被感動,他問母親:「如果我長大後,跟范滂一樣,不惜捨身就義,母親會允許嗎?」
蘇母肅然答道:「如果你能學范滂的樣,難道我就不能做到像范滂的母親一樣嗎?」 蘇軾從小在母親的教育下成長,一身正氣,不攀附權貴,正直堅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