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北朝是中國歷史嗎

北朝是中國歷史嗎

發布時間:2021-03-02 19:49:06

『壹』 中國歷史中的北朝有哪些國家

北魏(拓拔圭),北魏又分裂成了東魏(元# )和西魏(元寶琚),然後是北齊(高洋)取版代了東魏,北周(宇權文覺)取代了西魏,北周又滅掉了北齊。[隋文帝楊堅是北周最後一個皇帝的外公,受禪北周後又滅掉南陳統一中國]

『貳』 為什麼中國歷史上只有南北朝,沒有東西朝

按照地域概念抄分的。
隋唐以後政治中心就向東遷移了。東南半部就成為了中原王朝的核心。
往西就稱「戎」了。
所以就以長江為界,長江以北的就叫北朝,以南的就叫南朝。
其實就和美國有東西部是一樣的概念,它是因為政治中心(華盛頓)在東邊。
所以就以華盛頓為地點,搞了個東西部。
中國古代的勢力范圍由於往西投射不了太遠。
所以東南就正好是中心。如北京,南京,開封,杭州。
其實就是圍繞政治中心展開的,這個一邊,很多地域概念也就變了。

『叄』 中國歷史上的南北朝是指哪幾個朝代的總稱

南北朝(公元年-公元589年),南北朝時期是兩晉以後中國歷史上一個分裂時期,從公元420年開始,到589年結束,共169年.
東晉十六國之後,中國歷史進入南北分裂、南北對峙的階段.在南方,雖然先後有劉宋、南齊、蕭梁和陳四個政權的更迭,但這中間除梁元帝以江陵作都3年外,其餘的時間,南方各朝的京城始終建在建康(今江蘇南京).劉宋(420-479年)是其中疆域最大、最強、統治年代最長的一個政權,歷4代8帝.南齊(479-502年)國祚短暫,只有23年,但由於爭殺頻繁,竟歷3代7帝,平均3年一帝,是中國歷史上帝王更換極快的一朝.梁代(502-557年)歷3代4帝,其中武帝蕭衍個人享國時間最久,幾近半個世紀.陳(557-589年)首尾凡33年,歷3代5帝.陳承衰梁之弊,是版圖狹窄、人口孤弱、力量單薄的王朝,加之統治者又極度腐敗,最終喪亡於北方強敵之手.歷史上把宋、齊、梁、陳這南方四朝稱之為南朝.
南朝的歷史是門閥士族由盛而衰的歷史,南朝的皇權比較強大,門閥士族社會地位雖然高貴,卻已不能完全左右政局.隨著江南開發的不斷深入,土著寒人在政治上逐漸上升,步入官僚行列,為皇帝所倚重.從梁陳之際開始,南方內地的土豪,也成為割據的一方勢力.
十六國後期,一個極為落後的少數民族拓跋鮮卑逐漸強盛起來,打敗後燕入主中原,在建立北魏政權(386-534年)之後,又消滅各割據政權,從而結束了這一地區長期混戰的局面.按照史家的習慣,北魏統一北方的太延五年(439年)往往被視為北朝的起始之年.北魏前期以平城(今山西大同)為都,孝文帝大舉實行漢化,政治中心也遷徙到中原腹地洛陽.北魏立國一百多年,歷9代12帝,是對南北朝歷史影響較大的一個王朝.
北魏初期,實行宗主督護制,從5世紀下半期開始,其漢化趨勢加快,孝文帝實行三長制,頒布均田制,遷都洛陽,推行了一系列改革鮮卑舊俗的措施.這一改革促進了北方社會經濟的發展,卻引起了部分守舊貴族和鮮卑武人的反對.孝明帝正光四年(523)年,六鎮起兵,北魏陷入分裂和內戰.
北魏孝武帝末年,權臣高歡、宇文泰將北魏轄區切割成東、西兩塊.東魏(534-550年)以鄴城為都,歷1主16年,西魏(535-556年)都長安,經3帝,共享國22年.東、西魏先後被北齊(550-577年)和北周(557-581年)取代.北齊是鮮卑化漢人高氏所建的政權,立國28年,有3代6帝.公元577年,周滅齊,北方重新統一.北周是宇文鮮卑人統治的王朝,歷3代5帝,計24年.公元581年,北周外戚楊堅奪取了帝位,改國號為隋.歷史上把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這北方五朝稱之為北朝.南北政權對立的時期,歷史上叫做南北朝.

『肆』 為什麼都說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時期

我覺得隋抄唐才是,南襲北朝,好歹漢人保住大片江山,但是隋唐就是胡人的王朝了,隋朝更是滅掉的北朝
其實不難發現, 丞相啊,皇後啊,都是鮮卑族的,很多人說隋唐是純漢人的王朝,都是漢姓,鮮卑族都是好多字,我想這涉及到孝文帝漢化,新生兒擁有了漢姓,而且他們都出身於高貴的關隴貴族集團,此地專出皇帝,如果是純漢人,怎麼能混得進去關隴貴族集團呢,
隋末大亂,我覺得是門閥之爭,而這門閥就是關隴集團的爭斗,隋皇帝也壓制過,如果隋皇帝真是純漢人,而是利用關隴奪取天下,那麼事後一定會滅掉關隴,而不是打壓,就算是打壓,也沒有什麼效果,
實際上滅掉關隴的正是武則天,關隴的子弟都是世襲,推薦,黃金飯碗,皇帝無權取消他們的地位,就算真想,也受到口誅筆伐,大臣的反對,武則天的殿試,反而削弱了關隴在朝廷的基礎

『伍』 中國歷史南北朝時期,分為南朝和北朝 我想問一下南朝和北朝是一起進行的嗎,如果不是北朝什麼時候滅南朝的

中國歷史上的南北朝大致在一個時期,南朝從公元420劉裕建宋開始 先後更回迭了梁齊陳,答北朝從拓跋珪建立北魏開始,後北魏分裂為東魏西魏 在後東魏被北齊取代 西魏被北周取代,在後北周滅了北齊統一北方,在後楊堅建立隋朝取代北周,589年,楊堅沒掉南朝的陳,同一全國

『陸』 中國古代的南北朝是現在的南北朝鮮嗎

南北朝(中國歷史時期)
南北朝時期(公元420年~公元589年[1] )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上承東晉十六國下接隋朝,由公元420年劉裕代東晉建立劉宋開始,至公元589年隋滅陳為止。
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包含劉宋、南齊、南梁、南陳四朝;北朝(公元386年—公元581年)則包含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五朝。南北兩勢雖各有朝代更迭,但長期維持對峙形式,故稱為南北朝。
南北朝前期仍是世族政治,社會階層分為世族、齊民編戶、依附戶及奴婢,對外交流也很興旺,東到日本和朝鮮半島,西到西域、中亞、西亞,南到東南亞與南亞。
此時也出現民族大融合的趨勢,比如北魏孝文帝改革,民族融合也進一步加速少數民族封建化的步伐。

......

詳見網路:http://ke..com/link?url=FQ_DEfRhYDFesM6Dd_KxJZ-qORJ0SqD1GSjLEaCzl0e_5tzmB-Df2NNUvuDbqiP9vZH5rKx9_

『柒』 歷史上的北朝是指哪個王朝

南北朝時代 北朝時期自439年北魏滅北涼統一華北開始,至589年隋滅陳為止。經歷北魏、東魏西魏對峙、北齊北周對峙三個時期,並包括隋立國至滅陳時期。北魏、東魏、西魏及北周均由鮮卑族建立,北齊則由胡化漢人所建。
北魏興起與漢化運動
北魏於十六國時期由拓跋鮮卑所建,前身為代國。前秦於淝水之戰崩潰後,代王拓跋什翼犍之孫拓跋珪舉兵復國,都盛樂,改國號為「魏」,史稱北魏。 北魏在道武帝、明元帝及太武帝的經營下逐步壯大。拓跋珪與後燕交惡,發生多次戰爭,並在參合陂之戰擊潰燕軍。而後他率軍攻破後燕首都,遷都至平城。並在次年稱帝,即道武帝。道武帝性情殘忍,後為其子拓跋紹所殺。同年道武帝長子拓跋嗣平亂繼位,即明元帝。他攻下南朝宋的河南地,但不久去世。 其子拓跋燾繼位,即太武帝。他勵精圖治,國力大盛,並屢次攻掠南朝宋。在解除北方柔然的威脅後展開統一華北戰爭。在439年攻滅北涼精闢結束「五胡十六國時期」,與南朝宋對峙。北方至此正式進入「南北朝時期」。然而,還有後仇池,至443年方亡於北魏。 北魏雖國力鼎盛,但北有強敵柔然,以致不能全力南征。 信仰佛教的盧水胡人蓋吳率各族百姓起事,太武帝平定。打擊佛教,成為三武滅佛之一。 太武帝統一華北後又滅西域五大強國之一的鄯善,控制了西域。在450年又反攻南朝宋,直逼瓜步,並揚言渡江。之後掠奪五萬戶北返,至此北朝軍力壓倒南朝,但軍力也大損。 太武帝於後期刑罰殘酷,最後被宦官宗愛所殺,宗愛之亂至文成帝時方平定。 北魏前期以平城(今山西大同)為都,後來孝文帝大舉實行漢化,政治中心也遷徙到中原腹地洛陽。 北魏孝文帝元宏
獻文帝執政時,被其母馮太後毒殺。馮太後改立獻文帝之子拓跋宏(即孝文帝),並把持朝政。馮太後猜忌多智且濫刑,但使國政平穩。孝文帝可能因為馮太後的關系而傾慕漢文化,認為鮮卑人應該要深入漢化。他為人英明好學,在親政後擴建首都平城為漢城。基於洛陽較平城繁華,地理位置控制全國,易發兵於江南,可擺脫保守派勢力,於493年假借南征南朝齊名義,率眾南遷洛陽。 北魏初期,實行宗主督護制,從5世紀下半期開始,其漢化趨勢加快,開創了北魏黃金時代的正是北魏孝文帝元宏。 孝文帝實行三長制,頒布均田制,遷都洛陽,推行了一系列改革鮮卑舊俗的措施。遷都後在三年間展開漢化運動,例如全用漢官官制、禁胡服胡語、推廣教育、改姓氏(包括改拓跋氏為元氏)並同漢人世族通婚、禁止歸葬及度量衡采漢制,並頒詔宣布吸收漢族文化。孝文帝企圖通過限制自身文化,來達到與漢族融合的目的。 通過孝文帝的一系列改革,使得漢族的先進文化及先進的政治制度完全融入了北魏的統治中,中國的北方已經開始進入了其民族融合的階段。然而,雖然南遷的鮮卑人提升了文化素質,但使得暮氣重重的鮮卑貴族趨向奢侈及文弱。而後孝文帝在多次南征南朝齊後皆無功而返。至於留在北方六鎮的鮮卑貴族由於不願南遷,逐漸不受洛陽朝廷重視而失勢,這使得北魏內部分裂成鮮卑化與漢化兩大集團,成為日後六鎮民變的原因之一。 494年太子元恂意圖北返平城,孝文帝得知後廢太子並賜死。保守派穆泰、陸叡於平城擁王兵變,後被鎮壓,孝文帝還親自北巡安撫。孝文帝死後,北魏開始走入下坡。
六鎮民變與北魏分裂
499年孝文帝去世後由宣武帝繼任。他沉迷佛教,國政大亂,貴族競相奢侈。孝明帝繼任後,由胡太後執政。胡太後奢侈,私通清河王元懌並寵信元叉、劉騰。元劉二人因與清河王不合而叛變,並掌控朝政。劉騰去世後,到525年孝明帝與胡太後方平定亂黨。但胡太後依舊如故,並與孝明帝不合。而後北方發生六鎮民變,北魏走向滅亡之路。 南北朝作品
早在北魏初年,為了避免柔然入侵北都平城,於陰山黃河一帶設置沃野、懷朔、武川、撫冥、柔玄及懷荒等六鎮來拱衛首都。六鎮將領由鮮卑貴族擔任,將士多是鮮卑族或漢族的高門子弟。他們被視為「國之肺腑」,可隨時返京任職。但在遷都洛陽後,六鎮地位下降。由於仍保有鮮卑原始習性,被漢化的貴族歧視為「代北寒人」,將領升遷備受壓抑,心懷不滿。最後北方貴族與屯兵於523年發生六鎮民變,秦隴、關東等地各族人民也陸續起事。此事歷經三年方定,並形成許多軍閥。其中以鎮守晉陽的爾朱榮的勢力最大,他曾攻滅關東勢力最大的葛榮。 孝明帝意圖聯合爾朱榮對付胡太後,但被胡太後毒死。胡太後先後立孝明帝獨女敬哀公主及堂侄元釗為帝(即幼主)。同年爾朱榮以替孝明帝報仇為由,率軍攻佔洛陽,掌控朝政,史稱河陰事變。他在河陰將北魏幼主和胡太後沉入黃河溺斃,殺死大臣兩千餘人,改立孝庄帝,爾朱榮則於晉陽遙控朝政。孝庄帝憤為魁儡,於530年在爾朱榮晉見時親自殺掉。而後爾朱榮之子爾朱兆及從弟爾朱世隆擁長廣王元曄為帝,攻下洛陽後殺孝庄帝,改立節閔帝。同年軍閥高歡於信都擁元朗為帝,並在532年攻下洛陽後,改立孝武帝。 孝武帝為其所制,有意聯合關中鎮將賀拔岳對付高歡。高歡先發制人,於534年殺賀拔岳。孝武帝則任宇文泰代之,並與高歡決裂,投奔宇文泰。高歡追之不及,改立清河王世子善見為帝,即東魏孝靜帝,遷都鄴城。孝武帝西奔後不久被宇文泰所殺,改立南陽王寶炬為帝,即西魏文帝,定都長安。北魏於534年分裂成東魏及西魏後滅亡。 總括而言,孝文帝死後,由於部分守舊貴族和鮮卑武人的反對。北魏統治者逐漸廢棄了以前的民族和解政策,又恢復了鮮卑族的特權,於是新的矛盾產生了,北魏開始逐步走向衰落。孝明帝正光四年(523年),六鎮起兵,北魏陷入分裂和內戰。給中國歷史吹入融合新風的鮮卑族逐漸融入到中華民族的大家族中。不久,連鮮卑族姓氏也煙消雲散。但企盼民族大融合的孝文帝的美好意願卻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廊中鐫刻出不可磨滅的豐碑,昭示出中華民族大融合的歷史性進程。 北朝崇尚漢族文化,為後世的隋唐盛世奠定了基礎,在中國歷史上,也是有著很重要的地位。

『捌』 中國歷史上的南北朝是指哪幾個朝代的總稱

上面問題北朝比較難回答,我跟你說個大概吧。西晉滅亡之後五胡入華,北方相繼出現了五胡十六國,後來前秦天王符堅在王猛的輔佐之下,統一北方,前秦統一北方之後實力大增,天王符堅野心勃勃志在一統天下,率領90多萬大軍南征東晉,號稱投鞭斷流。可惜在與東晉淝水之戰中,落得個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笑話,前秦帝國也土崩瓦解。北方再次陷入混亂,再後來北魏才一統北方,北魏持續時間較長,北魏也是民族融合最關鍵的時期。北魏後期朝政混亂爆發了六鎮起義,瓦解了北魏的統治。宇文泰與高歡相繼擁立傀儡皇帝建立西魏和東魏,兩大佬死後,宇文護與高洋相繼廢掉西魏和東魏,並建立北周和北齊。在北周武帝時北周滅掉北齊,再一次統一北方,周武帝死後周宣帝即位,周宣帝的皇後叫楊麗華,隋高祖的長女,此人屬於典型的敗家皇帝,在位一年便傳位給周靜帝,自己當太上皇,當了一年太上皇便駕崩了。周宣帝駕崩後劉訪,鄭譯矯詔讓高祖輔政。這兩人其實也沒安好心,他倆准備讓高祖當大冢宰,鄭譯為大司馬,劉昉為小冢宰,共同執掌朝政,架空高祖。高祖手下謀士李德林力勸高祖放棄大冢宰,直接當大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不久爆發了三總管叛亂,很多人說高祖得國很容易,但當時那種情況是非常凶險的,三總管叛亂幾乎就是大半個北周叛亂了,平定叛亂絕對比想像中的要困難的多,幾次差一點就失敗了。高祖平定叛亂之後接受周靜帝禪讓,改周建隋,周靜帝不是高祖親外孫,周靜帝不是楊麗華所生。公元589年,隋朝廢後梁,平陳國一統天下,結束南北朝。
南朝情況就明朗許多,西晉滅亡之後,司馬睿在江南建立東晉,東晉享國104年,公元420年被劉宋取代。
劉宋公元420年建立公元479年滅亡,享國60年。劉宋是南朝持續時間最長,國土最大,人口最多的朝代。但劉宋開了一個很惡劣的陋習,對前朝皇室斬盡殺絕。
公元479年蕭道成建立南齊,南齊502年滅亡,享國23年,是南朝里持續時間最短的朝代,蕭道成尊重劉宋立下來的規矩,殺盡劉宋皇室。
公元502年蕭衍建立南梁,俗稱蕭梁。蕭梁於公元577年滅亡享國55年。蕭梁後人還建立了一個西梁,西梁於公元555年建立,至公元587年為隋朝滅亡,享國33年。隋煬帝蕭皇後就出自西梁。
公元557年陳霸先建立南陳,至公元589年滅亡,享國33年。隋朝開皇8年,高祖以晉王楊廣為行軍兵馬大元帥,秦王楊俊,楊素為副元帥,統領51萬大軍一戰滅陳,至此300年的大分裂終於天下一統,隋朝也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少數的大一統王朝

『玖』 中國歷史南北朝為什麼是中國最黑暗的時期

註:像清朝和元朝都是外族人統治中國而不是漢族人,所以漢族人受到的待遇都回是不平等的。像元朝,元朝分為答四個等級,而漢族人都排列在下兩個等級,而且遭受的待遇將至就是天差地別。清朝呢,由於是滿族人統治的,所以要求喊人剃發留辮,而漢人對於衣著等是很是重視的,一半成年了都不會剃發的,現在讓剃發肯定是不肯的,但是清政府卻把那些不願剃發留辮的都抓起來殺了。

閱讀全文

與北朝是中國歷史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