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淺議中國女性歷史地位的變遷

淺議中國女性歷史地位的變遷

發布時間:2021-03-02 19:05:54

Ⅰ 中國女性的地位變化

中國古代女性地位一直不高(母系社會時期除外)。「三從四德」一直壓在女性身上,從出生時就被教育要有女德。要為夫生兒育女,為夫家傳宗接代。女性一直被束縛在一個低下的確地位。但是有覺醒。

男性和女性是歷史文明的共同締造者,在社會地位上應是平等的。可事實上卻不是如此。從猿人變為人直到封建社會的確沒落,女性地位有礙兩個時期:一是母系社會時期以女性為主導,二是從父系社會時期開始女性一直處於附庸狀態。

母系社會是一個早期的農業種植時期,環境惡劣,人類生存能力差,經濟生產能力掌握在女性手中。但是隨著生產工具的發展,經濟生產能力逐漸開始掌握在男性手中,並且隨著歷史的進一步向前發展,男性逐漸在生產中占據了主導地位,女性的地位在總體上一落千丈,雖然女性也有過不屈的抗爭,但在總體上來說在往後的幾千里都未曾改變。

封建父權家長制度和封建道德規范使男女關系成為主從與尊卑關系。而「三從四德」①就是最好的體現。它們是為了維持父權制家庭穩定,根據「內外有別,男尊女卑」的原則,儒家禮教規范要求婦女的道德、行為與修養的准則。其中「四德」是為「三從」而存在,日後更成為中國婦女的道德、行為、能力和修養的標准。何謂「三從四德」。「三從」既是「在家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四德」是『婦德、婦言、婦容、婦功「。這是歷史束縛婦女的思想根源,使得大多婦女不為自己的地位而反抗。

而第二個原因是中國古代婦女在社會生產中的從屬地位及政治經濟權利被剝奪的社會根源。慶華在《封建私有制與中國古代婦女從屬地位及社會成人身份喪失——以中國古代婦女的經濟活動為例》中提到:隨朝以前,婦女廣泛活躍在國家經濟領域中,而婦女以紡織為主的「婦功」是封建國家及家庭的重要經濟來源,但仍是以男性為主導,「婦功」只不過是個體農業的輔助與補充。封建私有制中規定規定家庭財產的所有權歸男性,所以婦女即使在其中做出了貢獻,也只能隱匿與男性背後,使她們喪失了自己的獨立地位。②隨煬帝是規定:婦女不再納課。也就意味著婦女從此不再受田,也不再為國家承擔賦役,也就是占人口半數的婦女從此退出了國家經濟領域。雖然此後的租庸調制依然是按照男耕女織的模式制定出來,但是婦女的勞動已經不再得到國家、社會的承認……也使婦女進一步喪失了家庭經濟地位。③

而犧牲小我,成全大我的犧牲精神是內在原因。古代婦女的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納妾制又是一個很好的體現。「三妻四妾」使得中國古代婦女的婚姻毫無保障。失去丈夫的寵愛,在家中毫無依靠成為了每個婦女最為擔心的事。因此對於丈夫的納妾不會反駁(當然家裡有地位的不會接受),以期丈夫不會厭惡自己並對自己保留一份心意。

老子要求道教尊重女性,提升女性意識,這是起了理論上的先導作用。女性對於其地位並非不反抗。《孔雀東南飛》中的劉蘭芝就是一例:在焦母逐其出門時的不卑不亢,對於兄長決定的婚姻以死抵抗。甚至從《西廂記》、《牡丹亭》、《紅樓夢》中可能看出元明清時,女性意識也初步覺醒。④雖然其結果並未是想像中的好。隨朝皇後獨孤迦羅是出名的女權活動家,旗幟鮮明的提倡一夫一妻制,反對男人納妾。可知古代女性並非全是「無我」的。

Ⅱ 中國女性地位變遷

38婦女節,一個屬於女人的世界性節日,它在世界各地得到了政府及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38節是女人為了爭取自由、平等和權利進行長期艱苦卓絕斗爭而得到的結果。38節是女人地位得到提升的有力佐證。為了得到這個節日,為了得到今天的地位,世世代代的女人們前赴後繼,英勇奮戰,流傳下來一個個催人淚下的故事,譜寫了一曲曲動人的華麗樂章,產生了一個又一個巾幗英雄。,

讓我們沒翻開歷史的扉頁,回到5000年的歷史長河裡去搜尋那些女英雄們的足跡,讓我們懷著悲憤、敬仰的心情去追憶那些巾幗們的奮斗歷程。

在三皇五帝之前的氏族社會里,母系氏族是第一個氏族社會,那時候女人是社會的主宰,不管是生兒育女還是狩獵,農活都是女人們的工作,男人們除了傳種接代這個重要任務外,就是打架斗毆,弄槍舞棒,幹些無用,無聊,無奈的瑣事,女人擁有很高的權威,她們的話就象聖旨,男人不得違抗。這是有史以來,女人們地位最高的一次,也是女人們最得意的時刻,但好日子不長,之後不知道什麼原因就到了父系社會,女人們的地位一落千仗,從此開始了長達幾千年被壓迫,被奴役的悲慘命運。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向男權發起挑戰的是花木蘭,她女扮男裝,頂替父親去打仗,在漆黑冰冷的夜裡,在滾滾的黃河邊,在屍橫遍野的戰場上,她以過人的計謀、高超的武功、出眾的領導能力,把敵人打的望風而逃,落花流水。當花木蘭功成名就,榮歸故里時,就註定她會成為一段佳話而流傳千古,花木蘭讓男人們第一次開始重新審視身邊的女人,讓所有的男人知道女人不比男人差。即使是到男人們才能上的戰場,女人同樣可以做地很出色。

第二個讓我欽佩的是秦始皇時期的孟姜女,作為一個民間女子,她千里迢迢,來到長城腳下,在人山人海的工地邊,在夫君范喜郎杳無蹤影的巨大悲痛中,一哭就是七天七夜,直哭得天混地暗,日月無光,直哭到萬里長城轟然坍塌,然後縱身跳進了茫茫大海。我們在悲傷,同情、感動之餘,沒有必要更多的去探究故事的真實性,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愛情悲劇,但更大的意義在於,孟姜女向秦始皇,向這個中國最偉大的男人發起了挑戰,向秦王朝發起了挑戰,向那個黑暗殘暴的社會發起了挑戰,在孟姜女哭倒長城不久,強大的秦王朝就被項羽和劉邦推翻了,孟姜女不僅告訴我們怎樣去愛一個男人,更告訴我們怎樣去恨一個人,恨一個社會,恨一個國家。孟姜女是一個敢愛敢恨的女人,值得人們尤其是女人門永遠學習和尊敬。

Ⅲ 中國女性地位的變遷

傳統意義上,是男尊女卑

但是新中國後,男女平等了

在新中國第一屆中內央人民政府容機構中,1名女性國家副主席(宋慶齡),3名女部長(司法部部長史良、衛生部部長李德全和華僑事務委員會主任何香凝),副部長以上的女性領導幹部有20名,從而開啟了新中國女性高層政權參與的先河。

Ⅳ 中國女性地位的演變歷史

傳統意義上,是男尊女卑,但是新中國後,男女平等了,現在也總體上地位平等了,雖然個別地區可能仍然有些守舊的傳統觀念。

Ⅳ 中國歷代女性地位是怎樣發展變化的

遠古社會經歷過母來系氏族社會,女性源是社會的主要勞動者,所以是社會的領導者,佔主導地位.社會進入父系氏族社會之後,女性成為男性的附屬,主要是勞動者的生產者,地位低下.中國古代進入奴隸社會以後,女性地位仍處於較低地位,但仍可上陣殺敵等.進入封建社會後,地位雖不如男子但是具有一定的權利,對其的限制也不是很多,特別是魏晉南北朝以及隋唐時期,女子的地位有了明顯的提高,社會允許女子改嫁,服飾上寬衣窄袖,坦胸豐滿溢出,到了武則天是尤甚,女子可擁有官職.,甚者是武將的官銜.大宋朝程朱理學的時候才提出三從四德的觀點,人們有了理學的束縛,使女子的地位以及生活得到很大的限制,出現「七出」等法律的明文限制,到明朝理學被極為推崇,出現貞潔牌坊等一些列慘無人道的手段來限制女子的自由,一直沿用到中華民國的成立,民國成立後頒布了中華民國憲法中有允許婚姻自由,女子獲得學習權利,效果雖不是很明顯,但是出現了許多女性學者,以及為解放婦女而進行的運動.新中國成立以後陸續頒布了許多使女性與男性平等的法律法規,現如今女子的地位與男子基本平等

閱讀全文

與淺議中國女性歷史地位的變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