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樣看待歷史:蒙古帝國的擴張,技術的傳播,形式與現實
辯證的看
利:從來政治,經濟,源文化,軍事四個方面各答一條即可
弊:先答上 擴張屬於侵略行為,為人民帶來災難 這樣的話,然後再像 利 那樣,四個方面各答一條即可
最後,總結。答 我們要客觀,辯證的對待歷史,盡可能還原歷史的真相 諸如此類的話。
這就可以了,你先試著寫,不懂得繼續問我
2. 蒙古帝國是世界歷史上最大的帝國嗎歷史問題
蒙古帝國(1206~1634)確實是世界歷史上疆域最大的帝國。
蒙古帝國包括中國歷史上的蒙古汗國(1206~1271)、元朝(1271~1368)、北元(1368~1438)、後元朝時期(1438~1634)的蒙古諸部和所謂的「四大汗國」即窩闊台汗國(1225~1309)、欽察汗國(1219~1502,又稱「金帳汗國」)、伊爾汗國(1256~1335)、察合台汗國(1222~1348)以及從察合台汗國分出來的西察合台汗國(1347~1369)、東察合台汗國(1348~1514)、帖木兒帝國(1370~1507)、葉爾羌汗國(1514~1680)與從欽察汗國分出來的喀山汗國(1438~1552)、西伯利亞汗國(1460~1598)、阿斯特拉罕汗國(1466~1556)、克里米亞汗國(1430~1783),其主體部分直到公元1634年才滅亡於中國清朝(1636~1612)的前身後金汗國(1616~1636)。
蒙元帝國在極盛時期疆域東北到亞洲最東北端的白令海峽西岸傑日尼奧夫角,北到北冰洋,西北到歐洲中部的匈牙利草原多瑙河流域,東南到東南亞西南部的馬來半島,南到印度洋,西南到亞洲西南角阿拉伯半島西海岸的紅海和東非大裂谷,地跨歐、亞、非三大洲,幾乎囊括了除南亞外整個亞洲大陸和歐洲大部分地區以及非洲東北角的一部分地區,面積達4500~5000萬平方公里。
雖然從疆域面積來看,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國毫無疑問是世界歷史上連續版圖面積最大的帝國,創造了世界游牧民族歷史上無可爭議的巔峰。但是蒙元帝國事實上是一個鬆散的聯合體,完全是單純軍事擴張的產物,帝國內部各地區之間缺乏必要的聯系;加上帝國疆域內有數不清的名義上臣服的藩屬國[如高麗王氏王朝(918~1392)、安南陳朝(1225~1400)、緬甸阿瓦王朝(1364~1555)、滿者伯夷帝國(1290~1518)、高棉帝國吳哥王朝(827~1237)、奇里乞亞亞美尼亞王國(1198~1375)、羅姆蘇丹國(1077~1307)和俄羅斯各大公國],四大汗國名義上是元朝的宗藩國實際上也是獨立王國,帝國版圖內很多地方也是高度自治的地區和無人區。所以按實際控制面積來算,世界歷史上領土(「領土」是1648年《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簽訂後才在歐洲正式形成的概念)最大的國家是大英帝國(1560~1997),1921年面積達到3400萬平方公里;連續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是俄羅斯帝國羅曼諾夫王朝(1613~1917),鼎盛時期面積大約有3000萬平方公里。
3. 成吉思汗時的蒙古帝國是世界歷史上最大的帝國嗎
中國元帝國:大元帝國是世界歷史上版圖最大的帝國,是當時世界無專可爭議的唯一屬霸主,是當時世界的太陽,無人可以比肩的超級強國,帝國的前身曾掀起令歐洲為之發抖的「黃禍」,把俄羅斯徹底擊敗,並統治東歐長達兩百年之久,是俄羅斯歷史上唯一一次被打敗與征服
4. 為什麼說蒙古西征,帶來了世界古代歷史上一次較大規模的人口雙向流動與遷徙
蒙古西征,帶來了世界古代歷史上一次較大規模的人口雙向流動與遷徙。隨著蒙古大軍的西征,大批蒙古人、漢人、以及中國西北與中亞各族的人群,從東向西遷徙,進入中亞、西亞、東歐乃至西歐各地。以後隨著各汗國的建立,這些西遷者有許多就在當地定居下來,把東亞的文明傳到該地區。而隨著蒙古遠征軍的東歸,又有大批中亞人、西亞人、斡羅斯人、欽察人,或作為投順的王公、貴族,或作為被擄的工匠、奴隸,輾轉東來,也將他們的文明帶到東亞來。而在蒙古帝國的廣袤無垠的范圍內,一時更有眾多的商販、使臣、旅行家往來如織,也起了傳播文化、促進交往的作用。例如,道士丘處機(號長春真人),奉成吉思汗之詔,從山東出發去見他,結果一直走到阿姆河畔才見到這位海洋大汗。他的隨行弟子李志常,歸來以後就撰寫了《長春真人西遊記》,記述了中亞各地的情況。天主教士普蘭•迦爾賓等人,奉教皇之命,萬里迢迢,出使蒙古,歸去後也撰寫了《蒙古歷史》一書,對蒙古人的生活習俗、戰略戰術以及沿途見聞,作了記述。
由於蒙古西征掃平了西去歐洲的道路,同時欽察汗國和伊兒汗國等名義上仍要聽命於汗巴里(即元大都,今北京)的大汗(即元朝皇帝),所以元朝時中國與中亞、西亞乃至歐洲的聯系比以前方便多了。早在窩闊台時期,已設置了直通西征軍統帥拔都營帳的驛道。以後,由欽察草原和俄羅斯通往東方的交通日益發達。西方的商人和使節,常常經過欽察汗國的都城薩萊(今阿斯特拉罕附近),到達阿姆河下游的玉龍傑赤(今土庫曼庫尼亞烏爾根奇),過不花刺(今烏茲別克布哈拉)、撒馬爾罕等地,到達天山北路東西交通要沖阿力麻里(今新疆霍城縣)。從那裡可以北走阿爾泰山南驛道抵達和林(蒙古都城,全稱哈刺和林,故址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國杭愛省厄爾得尼召北),然後有驛道直通內地;也可以向東經過哈密力(今新疆哈密),直接沿絲綢舊道前往中原。
伊兒汗國和元朝的統治者同是成吉思汗幼子拖雷的後裔,雙方關系更為親密。伊兒汗國自建國後,就在全國各地實行驛傳制度,和蒙古大汗駐地直接交往。使者手持金牌,通行各地無阻。因此,穿行伊兒汗國境內的傳統絲綢之路,在這一時期大放光彩。元朝和伊兒汗國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規模空前。伊兒汗國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來到元朝做官、經商、從事手工業的人數眾多。元朝蒙、漢族官員、商人、工匠也有許多人前往伊兒汗國定居。伊兒汗國利用了自己在中西交通上的地利之便,曾徵集中國、阿拉伯、波斯、希伯來的天文歷算學者,並在大不里士附近的馬拉格建立了一座規模宏大的天文台,還建立了一座藏書達40萬卷的圖書館。1272年左右完成的《伊兒汗天文表》,介紹了中國、希臘、阿拉伯和波斯的歷法和天文學方面的著作。這部世界天文學史上的傑作,就是匯聚在伊兒汗國的各民族科學家合作的碩果。伊兒汗國對東西方文化交流,起了重要的媒介作用。
5. 歷史上蒙古帝國征服了大半個世界,他們強大的武力源頭是什麼
談起蒙古帝國,很多的人都非常害怕,因為他們戰爭的手段是非常殘忍的,甚至有的時候都沒有進行對抗,對手就已經投降了。蒙古帝國在歷史上是非常強的,可以說大半個世界都被他們侵佔了,那麼蒙古帝國,強大的武力來源來自於哪裡?
一般來說,當侵略一個城市的時候,政府最看重的就是應該怎樣做好戰後修復,並且能夠收復人心,而蒙古人不一樣,他們不喜歡被附屬在城市裡,他們喜歡騎在馬上。所以說,蒙古人就憑借著這一點能夠不斷的侵略其他的城市。
6. 蒙古帝國是世界歷史上最強大的國家嗎
從戰爭和地域來講是這樣的。
窩闊台汗國(1225年~1309年)
主要是西遼故土(今新疆、中亞地區一帶)。忽必烈遷都大都後,支持阿裡布哥的窩闊台汗國拒絕歸附忽必烈而獨立。窩闊台的封地,領有額爾齊斯河上游和巴爾喀什湖以東地區,都城葉密里(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額敏)。1229年,窩闊台即大汗之位,將封地賜給其長子貴由。1246年,貴由汗繼位,但兩年後便病故。大汗之位由窩闊台系轉至拖雷系。1251年,新任大汗蒙哥對窩闊台系諸王進行鎮壓,除處死、謫遷一部分王公外,又將窩闊台汗國國土分授諸王子孫,以弱其勢。忽必烈汗繼位之後,奉行漢化政策,引起以窩闊台嫡孫海都為首的蒙古帝國諸王公不滿。海都先後數度起兵作亂,屢勝元軍,為元朝一大威脅。1301年,海都率40餘位反叛王公聯兵進犯元朝,欲取而代之,但在哈拉和林為元軍所敗,不久海都病亡。1310年,其子察八兒為察合台汗國所敗,窩闊台汗國亡。
察合台汗國(1227年~1369年)
位於今新疆、中亞一帶。被忽必烈、阿裡布哥等勢力多次爭奪。此系成吉思汗(1162~1227)次子察合台的封地,初領有西遼舊地,包括天山南北及阿姆河、錫爾河之間的土地,都城阿力麻里(今新疆霍城縣)。1310年,又合並了窩闊台汗國的大部封土,國勢達於極盛,其疆域東起吐魯番,西及阿姆河,北到塔爾巴哈台山,南達興都庫什山。蒙古軍事貴族與當地突厥游牧貴族共同構成統治階級,竭力維護游牧封建制的宗法關系。蒙古人的突厥化現像比較普遍。1365年,汗國分為東、西兩部。東察合台汗國領有窩闊台汗國舊地,以西遼的疏附為都,後進一步分裂,1570年東察合台汗國被葉爾羌汗國消滅。西察合台汗國領有中亞的河中之地,以撒馬爾罕為都城,1369年西察合台汗國成為帖木兒帝國附庸,1370年被帖木兒帝國所滅,1402年西察合台汗國正式消失。
欽察汗國(1219年~1502年)
位於今匈牙利、波蘭、烏克蘭、俄羅斯歐洲部分、北高加索、花剌子模的一部分,羅斯諸公國為其附庸國,為拔都所創。成吉思汗(1162~1227)生前曾將所征服的鹹海、裏海以北的廣袤的欽察草原賜給長子術赤為封地。1235年,術赤長子拔都西征羅斯和東歐,轄地廣大,東起葉尼塞河,西至多瑙河下游,南迄高加索山脈,北接俄羅斯平原地區。1243年西征結束,拔都以伏爾加河下游的薩萊為都,建欽察汗國。因大汗帳色金黃,歐洲人又稱其為金帳汗國。拔都後來又將鹹海東北之地分封給斡魯朵,稱白帳汗國,將鹹海以北、西至烏拉爾河之地封給昔班,稱藍帳汗國,二者皆以金帳汗為宗主。金帳汗國疆土大體由兩部分組成,一為欽察草原等游牧地區,一為俄羅斯等農耕地區。蒙古人因地制宜進行統治,游牧地區由蒙古人進行直接控制,為汗國的重心所在。而羅斯地區則保留其原有諸王公的封建政權,然後加以控制,諸王公須向汗稱臣納貢,接受冊封。自13世紀末始,欽察人又從羅斯諸王公中,擇選最馴服者,封為「弗拉基米爾及全俄羅斯大公」,受封者憑金帳汗的寵信,有權負責征繳全歐各地貢賦,統一上交金帳汗。羅斯諸王公們為爭奪大公稱號,相互角逐,殘酷斗爭,或告密於金帳汗以消滅對手,或直接兵戎相見。蒙古人則利用此策,坐享其成,實現對羅斯的有效統治。自1219年建國到14世紀中葉的100年間,是金帳汗國國勢極盛時代。蒙古貴族逐漸與欽察草原各游牧部族的貴族合流,改操突厥語,轉皈依伊斯蘭教,不斷與相鄰的伊利汗國爭奪亞塞拜然等地,經常以大軍征討不馴服的俄羅斯王公。1341年,烏茲別克汗死後,國內矛盾激化,內訌不已。先後在新興於西察合台汗國(今中亞)為核心的帖木兒帝國和崛起於羅斯諸公國獲得納貢代理權後開始持續對外侵略擴張的莫斯科公國等的打擊或反擊下,國勢日趨衰落。1395年脫脫迷失被也迪古打敗後改稱大帳汗國。15世紀時,分裂出喀山汗國、克里米亞汗國、阿斯特拉罕汗國、西伯利亞汗國等國。1480年莫斯科公國吸收合並雅羅斯拉夫爾、羅斯托夫等俄羅斯諸公國統一俄羅斯後反抗大帳汗國統治,使大帳汗國失去俄羅斯的領土,1502年大帳汗國被克里米亞汗國消滅。
伊利汗國(1256年~1388年)
位於高加索、伊朗、伊拉克等地,為旭烈兀所創。為拖雷三子旭烈兀遠征西亞所建的汗國。1264年,忽必烈大汗正式冊封旭烈兀為伊兒汗。其國東起阿姆爾河,西至地中海,北抵高加索,南達印度洋,首都為大不里士。1295年,台贊汗繼位後,為挽救危局。緩和社會矛盾,放棄傳統政策,全面實行伊斯蘭化改革,以爭取眾多穆斯林貴族的支持,鞏固封建統治秩序。他率軍隊放棄了原有的宗教信仰,改皈伊斯蘭教,並將其定為國教;大力推行阿拉伯傳統的軍事封土製,將農民嚴格固著在土地上,向領有封土者服役納租;廢除征稅制度,規定稅率,嚴懲濫征者;統一幣制和度量衡,制定工商稅則;鼓勵墾荒,興修公路,裁減驛傳,核定兵額,禁止貪污;獎掖文化,倡導學術。因此到14世紀初時,伊利汗國的社會經濟得到較大恢復,封建統治一度加強,伊斯蘭文化也有相當發展。在合贊汗的宮廷中,聚集著不少文人學者。他的寵臣宰相拉施特哀丁所編著的歷史名著《史集》留傳至今。1304年,合贊汗去世。此後不久,伊利汗國內外局勢日趨嚴重。內有諸王爭立,權臣爭勢,內訌迭起;外有埃及馬木路克王朝和欽察汗國不斷侵掠,國運日蹙,陷於分裂。1353年分裂成卡爾提德王朝、莫扎法爾王朝、札剌亦兒王朝和丘拜尼王朝。1388年,終被中亞新興的帖木兒帝國所滅。
其它汗國
葉爾羌汗國:1514年葉爾羌汗國從東察合台汗國中獨立,1570年滅東察合台汗國,葉爾羌汗國1680年被准噶爾汗國並吞(由白山派阿帕克和卓代管)。
丘拜尼王朝:1357年,金帳汗國攻擊亞塞拜然丘拜尼王朝,馬立克·阿希拉夫被殺,丘拜尼王朝滅亡。
卡爾提德王朝:1381年卡爾提德王朝被帖木兒帝國並吞。
莫扎法爾王朝:1393年帖木兒帝國消滅莫扎法爾王朝。
札剌亦兒王朝:1430年札剌亦兒王朝被黑羊王朝消滅。
諾蓋汗國:1395年也迪古打敗脫脫迷失建立諾蓋汗國,十七世紀亡於哈薩克汗國(被並入小玉茲)。
克里米亞汗國:1430年克里米亞汗國從金帳汗國獨立,1475年被被奧斯曼帝國攻佔,1783年因俄土戰爭獨立,1789年被地處歐洲東部和亞洲北部的沙皇俄國並吞。
喀山汗國:1438年喀山汗國獨立建國,1552年滅亡於興起於東歐平原最東端的莫斯科公國的入侵。
阿斯特拉罕汗國:1460年阿斯特拉罕汗國獨立,1556年被俄羅斯消滅。
西伯利亞汗國:1490年西伯利亞汗國從金帳汗國分裂出,在1598年最後一位可汗庫楚兵敗俄羅斯後被諾蓋人暗殺滅亡。
7. 解讀世界歷史上版圖最大的蒙古帝國
成吉思汗是個傳奇人物,是蒙古族的英雄。從小歷盡磨難,飽經滄桑。那是個動亂的年代,戰亂和沖突不斷。他統一蒙古、征伐世界(幾乎征服整個亞洲大陸),在無數人鮮血和生命的喪失中建立蒙古帝國。蒙古帝國史充滿動亂、陰謀、背叛、殺戮、掠奪、權力爭奪,和其他的帝國史比血腥味更濃。成吉思汗不僅僅是個武夫,還是個雄才大略的政治家。有時從他的寬容里可以看出他的權變。追擊敵人、掠人妻女(自己的母親和妻子也曾被別的部落劫掠)、劫人財富、讓被征服者痛苦畏服是他的快事。從蒙古帝國史里可以看到蒙古族(漢族也是一樣)並不是一個很團結的民族,背叛和失信的事時常發生。成吉思汗能夠把他們團結起來真是花了不少氣力,這個氣力更多的是征服。作者把幾個史源進行對比來進行敘述,讓讀者更易判斷。成吉思汗的成功是游牧民族對農耕民族的成功,幾乎可以說是半野蠻對文明的成功。他的征伐破壞了文明但也為文明的傳播和交融創造了條件。他的帝國是輝煌的,但也是短暫的。他的軍隊之少,但戰功之卓著讓人咋舌。宮廷史就是血腥史。他的子孫因為權力爭斗最後使這個龐大的帝國崩析。元朝在中國歷史上也成了一個短命王朝。其實,一個王朝最脆弱最危險的地方就在中央、就在龍椅的周圍。所以宮廷斗爭的血腥可以超過任何一個人的想像。 書中我最喜歡這幾段:你相信成吉思汗九歲時怕狗嗎?但這個膽小的孩子在幾年之後只為了一條小銀魚便殺死了他弟弟。只因面臨生存的威脅時,弱者必須成為強者,從而掌握分配生死的權力。 蒙古人從金國和西夏的漢族軍隊那裡學會了攻城戰術,從西亞和歐州人那裡吸收了重裝甲的優勢。 蒙古帝國的輝煌深深的記錄在歷史的一頁。 所周知亞歐大陸上曾經有過一個橫跨東西,縱貫南北的蒙古大帝國。蒙古帝國疆域之大,就連曾經叱吒一時的蘇聯也望塵莫及;蒙古帝國影響之大,恐怕世界再沒有第二個足以媲美的國家。然而,蒙古大帝國只經歷了短短幾十年的輝煌就迅速分-裂衰落,最後被各地的本地政權推翻。 與其說這是因為蒙古人不會統治不如說他們在錯誤的時間里做了個錯誤的夢。蒙古帝國是一個封建性質的領主制大帝國。從一開始它就做錯了。蒙古大汗把國家分為四塊,分封給兒子和功臣,並且他們的後代可以世襲汗位,這就為分-裂打下了基矗然而導致衰敗的根本原因卻不在這里,而在於他們的通知工具太落後馬。蒙古馬在當時確實是最快的交通工具,就像現在的飛機,蒙古騎兵也憑這些馬才得以施展戰術,成為當時最有實力的部隊,然而蒙古大帝國不是蒙古草原,再快的馬要在整塊大陸間馳騁終也顯得力不從心,於是構建在這一統治基礎上的蒙古大帝國的中央朝廷便顯現出了鞭長莫及的尷尬。正因這樣,成吉思汗才迫不得已把難得統一起來的蒙古又割開;正因這樣,在後來的分-裂、起義、奪權等各種各樣軍事行動中蒙古中央軍都挽回不了敗局。
8. 蒙古帝國在世界歷史上有何作用
蒙古人在中、西亞的擴張戰爭迫使奧斯曼突厥人西遷至小亞細亞半島,並在該地建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1453年,奧斯曼蘇丹攻佔君士坦丁堡。之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佔領了歐洲東南部和北非。這是現在在一些如阿爾巴尼亞、波黑等歐洲國家有大量穆斯林人口的原因。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解體,其中一部分形成現在的土耳其。
蒙古帝國的疆域橫跨東、中、北、西亞、東南亞及南亞部分和東、中歐。在朝鮮半島,高麗王朝被蒙古帝國征服之後隸屬蒙古帝國。
統一蒙古高原、統一全中國、統一歐亞大陸大部分地區,是成吉思汗(1162~1227)及其繼承者們創立的震撼古今、彪炳史冊的豐功偉績。成吉思汗(1162~1227)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空前絕後的非凡奇跡,打破了洲際界限,沖破了國家之間、民族之間的壁壘,打開了通向世界的通衢大道,開創了各種文化、文明並存的時代,為新世界、新時代劃定了新秩序。成吉思汗(1162~1227)在走向大一統、走向開放、走向文明的過程中,有血腥、殘忍的野蠻行徑,應該批判、譴責,但不要誇大,那是歷史和階級的局限。成吉思汗(1162~1227)在走向大一統的進程中,並不是單純採取軍事斗爭方式,而是綜合運用了政治、軍事、外交、思想斗爭等各種手段,因此他是具有非凡智慧的政治家、軍事家,而不是窮兵黷武的暴君、無情無義的劊子手。
巴勒克拉夫主編的《泰晤士世界歷史地圖集》,為蒙古帝國圖(1206~1405)寫了如下說明:「來自亞洲腹地的原始游牧民族蒙古人,對世界史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他們征服的規模無與倫比。……這是文明社會所經受的最後一次,也是最激烈的游牧民族的野蠻攻擊,其後果十分嚴重。亞洲全部、歐洲大部分和非洲北部的政治組織都變換了。許多地區的人民被滅絕或四散,永遠改變了其種族特性。世界主要宗教的分布和力量也發生了改變。橫越歐亞大陸的道路由一個政權所控制,旅行變得安全了。在中斷了一千年之後,歐洲人又能進入中東和東亞了。」
英國軍事戰略學家哈特說:在中世紀,戰略的最好例證來自東方。公元13世紀,對於西方戰略發展來說,是一個卓有成效的時代,其所以燦爛奪目是因為蒙古人給歐洲的騎士們充當了教師,使他們在戰略方面得到了有益的教訓。
成吉思汗(1162~1227)影響在世界各地綜合中外學者們的意見,成吉思汗(1162~1227)在世界各地的影響主要反映在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對蒙古民族的影響。1206年,成吉思汗(1162~1227)完成了統一蒙古高原各部的大業,建立了蒙古汗國。從此,形成了蒙古民族共同體,名揚四海,在歷史舞台上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新中國史學泰斗韓儒林說:偉大的蒙古民族在世界歷史舞台上起重要作用,是從成吉思汗(1162~1227)開始的。
一位美國學者說得好:在過去的千年,成吉思汗(1162~1227)在為近代生活打下基礎方面超過了任何一個人。西方學者稱成吉思汗(1162~1227)為「全人類的帝王」;日本軍事家說,蒙古遠征歐洲後,促進了東西文化交流,《馬可·波羅游記》促進了哥倫布探險,美洲大陸被大開發。而成吉思汗(1162~1227)的誕生改變了世界的方向。「成吉思汗(1162~1227)的誕生可以看作是今日世界的誕生。」
尤其成吉思汗(1162~1227)的軍事思想對世界各國產生了極大影響,他的戰略戰術為後世的許多國家所效仿,僅日本、前蘇聯、德國人所著的有關成吉思汗(1162~1227)純戰略戰術研究的著作就有數百部,德國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把研究成吉思汗(1162~1227)戰略戰術的專著發給每個軍官人手一冊。雖然有些著作和論文,由於民族的成見,對成吉思汗(1162~1227)罵得很兇,但學得也很認真。俄國將軍們也承認他們蒙古軍兵制沿用到彼得大帝。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哥薩克騎兵,運用「拉瓦戰術」,打了許多勝仗。義大利旅行家柏郎嘉賓在東行見聞錄《蒙古史》中研究了用以抵抗蒙古人的手法,他認為唯有採納蒙古人的作戰方法和武器方能得救。美國五星上將麥克阿瑟號召軍人向成吉思汗(1162~1227)學習。2003年美國的伊拉克戰爭,採用了斬首行動和震懾戰略,使世人皆驚。其實21世紀的斬首行動與13世紀的成吉思汗(1162~1227)的「擒賊先擒王」戰略如出一轍,震懾戰略與「直擒中軍」無異,它們都是以速戰速決為核心的鑿穿之戰。
任何事業都要由人去完成,都離不開人的主觀努力。成吉思汗(1162~1227)之所以能「以弱制強,以小勝大」並取得震撼古今、彪炳史冊的偉大勝利,他「個人政治、軍事、經濟方面的卓越天才,百折不撓的堅定意志,寬宏容忍的偉大人格」,以及其「股肱重臣的勇敢和智慧」起了關鍵的作用。
9. 解讀世界歷史上版圖最大的蒙古帝國的介紹
《解讀世界歷史上版圖最大的蒙古帝國》由中國社會出版社於2008年2月1日出版,隸屬《 國是論衡叢書》。
10. 蒙古帝國對世界有什麼影響
蒙古帝國是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孫們一手締造起來的,橫跨亞歐大陸,最大時3500多平方公版里,佔世界面積五分權之一。他的蒙古帝國促進了世界東西方文化的融合,讓世人知道了恐怖的蒙古鐵騎。促進了多民族文化,技術交流,是最後一個全部掌握絲綢之路的國家,使得東西方貿易更加暢通無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