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歷史時間怎麼分

中國歷史時間怎麼分

發布時間:2021-03-02 18:38:08

Ⅰ 中國古代時間的劃分

一年十二個月,一天十二個時辰,60年一個循環,成為一個甲子
一天的十二個時辰是回:
【子時】夜半答,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23點到1點,以下的時間兩個小時為一個時辰
【丑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
【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
【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
【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
【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
【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
【未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
【申時】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
【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
【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
【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

中國歷史分為幾個階段,每個時期如何劃分

3個階段,分為中國古代史、近代史、現代史。

1、中國古代史

中國古代史經歷了以下階段:原始社會(170萬年前-公元前年)、奴隸社會(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046年)和封建社會。

其中封建社會可分為五個階段:戰國、秦、漢是封建社會形成和初步發展階段。三國、兩晉、南北朝,是封建國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的階段。隋唐五代時期是封建社會的繁榮階段。遼、宋、夏、金、元,是民族融合進一步加強和封建經濟繼續發展的階段。明、清,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鞏固和封建制度漸趨衰落階段。

2、中國近代史

中國近代史是從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年到1949年南京國民黨政權遷至台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歷經清王朝晚期、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時期、北洋軍閥時期和國民政府時期,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到瓦解的歷史。

3、中國現代史

中國現代史是指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歷史,分為新民主主義社會與社會主義社會兩大歷史階段。這一時期也是中國人民建立政權、鞏固政權、探索與發展中國,使中國走向富強、民主、自立的一段發展史。

(2)中國歷史時間怎麼分擴展閱讀:

中國歷史的發展歷程:

中國歷史是指中國從中華文明產生到現在的歷史。中國歷史悠久,自黃帝部落的姬軒轅(也稱公孫軒轅)時期算起約有5000年;從三皇五帝算起約有4600年;自夏朝算起約有近4100年;從中國第一次大統一的中央集權制的秦朝算起約有2240年。

中國歷經多次政權演變和朝代更迭,也曾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經濟、文化、科技世界矚目。

中國史前時期炎黃二帝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約公元前2070年,中國最早的國家夏朝出現。東周推進了生產力發展和社會變革,思想上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帝國—秦朝,西漢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了大一統的局面。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中國陷入分裂割據局面,五胡亂華期間,異族融於中國趨勢加強,諸多民族在分立政權的沖突中逐漸匯聚。

隋唐時期,中央與邊疆少數民族聯系更為密切,經濟繁榮、科技文化高度發展。宋元時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經濟、科技發展到新的高度。明朝鼎盛時期,社會經濟高度發展,明末在江南地區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19世紀中期,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確立了共和政體。袁世凱死後,中國進入軍閥割據混亂時期。

後經國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以及解放戰爭,終於在1949年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又經1966年到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1978年後中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中國經濟快速發展,2011年中國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Ⅲ 中國歷史時間怎麼劃分

現行的公元紀年法是從所謂的耶穌出生之年算起,這一年以前的年份內叫公元前某年,以後的年容份叫公元某年。但應該注意:沒有公元零年這一年。

民國紀元是中華民國建立開始紀年的方式,稱作中華民國XX年,簡稱民國XX年、民XX。

這種紀年方式以公元1912年壬子年中華民國成立為第1年,即中華民國元年.

Ⅳ 中國歷史各個朝代的時間段

中國的歷史上的封建時代歷經了漫長的2000多年,其中壽命最短的王朝是第一個封建王朝秦帝國。秦始皇用了10年時間滅掉了東方六國,第一次將中國建立成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奠定了我國版圖的基礎。西漢的開國之君劉邦認為秦始皇犯了一個最大的歷史錯誤,就是沒有把自己的子嗣封到全國各地去當王,也就是沒有採用分封制,只是用郡縣制來完善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到了文帝景帝時期,皇帝帶頭做表率,勤儉治國,堅持杜絕奢侈,堅持休養生息政策,使大漢得到了很多的一個喘息機會,也為漢武帝南征北戰積累了豐富的財富。漢武帝雄才大略,北擊匈奴,迫使匈奴分裂,部分匈奴西遷,徹底解除其對中國北方的邊境威脅。又從思想、文化、經濟、交通各方面大大加強了中央的集權。漢武帝之後,昭帝宣帝時期進入了西漢鼎盛時期,出現了昭宣之治。東漢開國皇帝劉秀建立了光武中興,但東漢王朝中後期受到了宦官外戚交替專政的影響,政治日趨黑暗。

Ⅳ 中國歷史分為那四個階段,分別於什麼時候起止

1、原始社會

距今15000~10 000年至8000年,原始社會亦稱「原始公社」、「原始共產主義社會」。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社會形態。人類產生的過程也就是原始社會形成的過程。它存在了二三百萬年,是截至目前人類歷史上最長的一個社會發展階段。生產力極其低下是原始社會發展緩慢的根本原因。

社會生產力的主要標志是使用石器工具。勞動的結合方式主要是簡單協作,人們之間的分工主要是按性別、年齡實行的自然分工。人們單身無力同自然界進行斗爭,為謀取生活資源必須共同勞動,從而決定了生產資料的共同佔有。

2、奴隸社會

中國歷史的」奴隸社會「階段以公元前16世紀商高祖上甲為起點,以公元前221年戰國時期秦王嬴政統一六國結束。

社會產品除維持人們的生活必需以外,開始有了剩餘。剩餘產品的出現,一方面為一部分人擺脫繁重的體力勞動,專門從事社會管理和文化科學活動提供了可能,從而促進了生產的發展;另一方面也為私有制的產生准備了條件。

隨著私有制的產生,社會上出現了剝削階級和被剝削階級,原始社會開始解體,奴隸社會產生。奴隸被視為奴隸主的財產,可以自由買賣;奴隸主可強迫奴隸工作,勞力活動須以奴隸為主,無報酬和人身自由。一個人類社會中如果大部分物質生產領域勞動者是奴隸,社會形態即為奴隸社會。

3、封建社會

從秦朝開始到1840年鴉片戰爭。

地主階級成為統治階級的社會是封建社會,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之間的矛盾是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封建社會形成的自然經濟是以土地為基礎,農業與手工業結合,以家庭為生產單位,具有自我封閉性、獨立性,以滿足自身需要為主的經濟結構組織。

4、近代社會的探索

從清朝末期到共產主義的誕生。

經濟領域上的工業化、商品化。近代相對於傳統而言,近代化的過程就是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變遷過程,它將引起社會生產力、經濟制度、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乃至人們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和心理態度的多元化等各個方面的變革,其核心是經濟的工業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5)中國歷史時間怎麼分擴展閱讀:

近代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誕生: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隨著中國資本主義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資產階級強烈要求在中國實行資產階級的民主政治,反對封建軍閥的統治,新文化運動應運而生了。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新青年》,成為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志。

「民主」和「科學」是新文化運動提出的口號。新文化運動在社會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勝利後,李大釗宣傳十月革命,在中國第一次舉起了社會主義的大旗,從而使新文化運動有了新的發展。

Ⅵ 中國歷史階段如何劃分

1、古代:170萬年前-1840年

中國古代史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原始社會(170萬年前-公元前2070年)、奴隸社會(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和封建社會。

其中封建社會可分為五個階段:戰國、秦、漢是封建社會形成和初步發展階段。三國、兩晉、南北朝,是封建國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的階段。隋唐五代時期是封建社會的繁榮階段。

遼、宋、夏、金、元,是民族融合進一步加強和封建經濟繼續發展的階段。明、清,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鞏固和封建制度漸趨衰落階段。

2、近代:1840年-1949年

中國近代史是從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年到1949年南京國民黨政權覆亡為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歷經清王朝晚期、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時期、北洋軍閥時期和國民政府時期,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到瓦解的歷史。

中國近代史,是一部充滿災難、落後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國人民探索救國之路,實現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華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國主義以實現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義以實現人民富強的斗爭史。

中國近代史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是舊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第二個階段是從1919年五四運動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

3、現代:1949至今

中國現代史是指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今的歷史,分為新民主主義社會與社會主義社會兩大歷史階段。這一時期也是中國人民建立政權、鞏固政權、探索與發展中國,使中國走向富強、民主、自立的一段發展史。

(6)中國歷史時間怎麼分擴展閱讀

中國各歷史階段的劃分依據以生產力發展水平為主,包括政治制度,文化水平,以及某個重大歷史事件為輔。1840年鴉片戰爭結束了我國幾千年來的封建社會制度,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遭受列強的侵略;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民族獨立和解放,是劃分近代和現代的依據。

Ⅶ 中國歷史各年代怎樣劃分的

中國歷史個年代主要是按照朝代劃分的,但是有些情況是按照重大歷史事件劃分的。各個朝內代劃分比比說了容,按照歷史事件劃分舉一個例子: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我國從此開始了半封建半殖民地時代,我們也把1840年至今劃分為近代史,而1840年屬於滿 清中後期,就因為此一歷史事件,我們歷史就有了清 朝歷史時期和近代史時期,這樣的例子在我國歷史上還有很多,就不一一說了。

Ⅷ 中國歷史朝代按時間順序怎麼排列

夏、商、周[西周、東周(春秋、戰國)]、秦、漢(西漢、東漢)、三國時期(魏、蜀、吳)、晉(西晉、東晉)、五胡十六國、南北朝[南朝(宋、齊、梁、陳)、北朝(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

隋、唐、五代(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十國[前蜀、後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宋(北宋、南宋)、遼、西夏、金、元、明、清。

一、順序列表

1、夏朝:約公元前2029年-約公元前1559年,共計:471年

2、商朝:約公元前1559年-約公元前1046年,共計:438年

3、周朝:約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為西周、東周,東周又分為春秋、戰國,共計:867年

4、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首稱皇帝,共計:16年

5、西楚: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項羽,共計:5年

6、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漢高祖劉邦,共計:210年

7、新朝:公元8年臘月-公元23年10月6日,新太祖建興帝王莽,共計:16年

8、玄漢:公元23-25年,漢更始帝劉玄,共計:3年

9、東漢:公元25-220年,漢光武帝劉秀,共計:196年

10、三國:公元220-280年,魏、蜀、吳三足鼎立,共計:61年

11、晉朝:公元265-420年,分為西晉(265-316年)、東晉(317-420年) ,共計:156年

12、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計:170年

13、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楊堅,共計:38年

14、唐朝:公元618-907年,唐高祖李淵,共計:290年

15、五代:公元907-960年,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共計:54年

16、十國:公元891-979年,共計:89年

17、宋朝:公元960-1279年,分為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計:320年

18、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元太祖孛兒只斤·鐵木真,共計:98年

19、明朝:公元1368-1644年,明太祖朱元璋,共計:277年

20、清朝:公元1644-1912年,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共計:268年

二、朝代資料

1、西周

西周(前1046—前771),周是關中一個古老的部族,始祖名棄,善種植,堯舜時被封為「後稷」,封於邰(今陝西武功縣及楊陵區一帶)。

公劉時由邰遷到邠(今彬縣、旬邑縣之間),到古公亶父時遷到岐山之陽的「周原」(今扶風縣與岐山縣交界處)。

周人在這里興建城邑、疆理田地、設置官吏、建立軍隊,商代晚期已為渭水中游的強盛諸侯國。姬昌(文王)遷都豐(今西安市長安區馬王村一帶)。

姬昌死,其子姬發(武王)即位,在灃河的東岸營建鎬京(今灃東新區斗門鎮一帶)並修文王緒業,公元前1046年,經牧野之戰,滅商建立周朝,史稱西周。

西周後期社會矛盾包括統治集團內部矛盾日趨激化,對土地以及政權的爭奪,加速了西周的滅亡。國人暴動動搖了西周統治的基礎,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犬戎殺死,西周滅亡了。

公元前770年,申侯和其它一些諸侯立周平王(宜臼)為國王,平王將京都從宗周遷至洛邑(洛陽),歷史上稱東遷以後的周王朝為東周。

2、東周

東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中國歷史上的朝代,西周覆滅後,諸侯擁立原先被廢的太子宜臼為王,史稱周平王,定都洛邑(今河南洛陽),史稱東周。

東周的前半期,諸侯爭相稱霸,稱為春秋時代。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聯手滅智氏家族後,三家分晉,各諸侯相互征伐,稱為戰國時代。

周平王東遷以後,管轄范圍大減,形同一個小國,春秋時共有140多諸侯國。面對諸侯之間互相攻伐和兼並,天子不能擔負共主的責任,經常要向一些強大的諸侯求助。在這情況下,強大的諸侯便自居霸主,中原諸侯對四夷侵擾則「尊王攘夷口號團結自衛。

周襄王十七年(前635年),發生子帶之亂,周襄王不能平,求救於晉文公,文公誅叔帶,遂為伯而得河內地 。周襄王二十年(前632年),襄王為晉文公所迫,於河陽踐土會盟。

周赧王時,國勢益弱,分為東周國和西周國。周赧王八年(前307年),秦國借道東周攻打韓國,周人兩邊都不敢得罪,左右為難。

東周王城位於諸強國之間,不能同心協力,反而彼此攻殺。至周赧王五十九年(前256年),西周被秦國所滅,同年周赧王病死,東周覆亡。七年後,東周國亦被秦所滅。東周共傳25王,歷時515年。

3、西漢

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12月)是中國歷史上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共歷十二帝,享國二百一十年,又稱為前漢。

秦末天下揭竿而起,經過楚漢之爭,劉邦擊敗項羽,公元前202年劉邦於山東定陶稱帝,國號漢,定都洛陽。同年遷都長安(今陝西西安)。

西漢在諸多制度上承襲了秦制,漢初實行輕徭薄賦、休養生息的國策,社會經濟迅速恢復,農業、手工業及商業空前繁榮,史稱文景之治。

漢武帝繼位後,推行推恩令、中朝、刺史、鹽鐵官營等制度加強中央集權,並獨尊儒術統一思想。

對外則開拓了東並朝鮮、南據越南、西逾蔥嶺、北達陰山的遼闊疆域,奠定漢地基本范圍;又派張騫出使西域開辟溝通歐亞大陸的絲綢之路,拓展對外交往,並開創了漢武盛世的局面。

漢昭帝繼位後,霍光輔政,沿襲武帝晚年息兵養民的國策,恢復漢朝的國力。至漢宣帝時期,對外降服匈奴並設西域都護府正式將西域納入版圖,對內整頓吏治、輕徭薄賦,開創了國力極盛的孝宣之治。

公元前36年,陳湯斬殺郅支單於,標志西漢時期的漢匈戰爭結束。 公元8年,王莽廢西漢末帝,定都長安,史稱新朝,西漢覆滅。

西漢的政治制度多沿襲秦朝,中央實行三公九卿,地方實行郡國制,而此時的牛耕和鐵器普遍流行。西漢時期諸夏人民的文化交融使漢族正式成型。

西漢也是中國的黃金時代,文學、史學、藝術和科技等領域的成就輝煌燦爛,隨著絲綢之路,對外交往的日益頻繁,成為當時世界首屈一指的強國。西漢出土文物種類豐富,展現出多姿多彩的風貌。

4、東漢

東漢(25年—220年)是中國歷史上繼西漢之後又一個大一統的中原王朝,傳八世共十四帝,享國一百九十五年,與西漢統稱漢朝。

新朝末年爆發綠林赤眉起義,漢朝宗室劉秀趁勢而起。公元25年,劉秀稱帝,定都洛陽(今河南洛陽),建立東漢並開創了光武中興。

東漢時,三公權力被大幅削弱,尚書台權力得到提升。明帝、漢章帝在位期間,東漢王朝進入鼎盛時期,史稱明章之治。

漢章帝後期,外戚日益跋扈。漢和帝繼位以後,掃滅外戚,使東漢國力達到極盛,史稱之為永元之隆。

東漢中後期太後稱制、外戚干政,幼年繼位的幼君多藉助宦官才能親政,史稱戚宦之爭,朝政日益腐敗,豪強勢力大肆兼並土地。

漢桓帝、漢靈帝在位時期,昏庸無道、橫征暴斂、賣官鬻爵,農民在多重殘酷壓榨下不堪重負,公元184年爆發黃巾之亂,朝廷令各州郡自行募兵,方將民變基本平定,卻導致地方豪強擁兵自重。

初平元年(190年),董卓挾獻帝遷都長安,自此朝廷大權旁落,揭開了東漢末年軍閥混戰的序幕。董卓被殺死後,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漢獻帝遷都許昌。公元220年,曹丕篡漢,東漢覆滅,進入三國割據時期。

東漢在文化、科技、軍事、佛教等方面成就突出,文化上鄭玄將經學推向高峰並開創鄭學,科技上蔡倫改進造紙術,張衡發明地動儀和渾天儀,軍事上迫使北匈奴西遷,佛教在此期間經白馬寺傳入中國。

東漢豪強地主勢力擴張並形成門閥士族,匈奴、羌族、氐族等民族內遷,北匈奴西遷後鮮卑人占據漠北,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

5、北宋

北宋(960—1127年)是中國歷史上繼五代十國之後的朝代,傳九位皇帝,享國167年。與南宋合稱宋朝,又稱兩宋,因皇室姓趙,也稱趙宋。

顯德七年(960年),後周諸將發動陳橋兵變,擁立趙匡胤為帝,建立宋朝,定都東京開封府(河南開封),改元建隆。後通過杯酒釋兵權,將兵權與財政權集中於中央,避免了中晚唐藩鎮割據的亂象。

但也導致宋朝與遼國、西夏、金國的戰爭中失利。靖康元年(1126年)發生靖康之難,次年被金國滅亡。

北宋疆域東北以今海河、河北霸州、山西雁門關為界;西北以陝西橫山、甘肅東部、青海湟水為界;西南以岷山、大渡河為界。宋神宗時通過熙河開邊收復河湟,宋徽宗時期於青海北部置隴右都護府,並重金贖回幽雲七州。

宋朝政治體制大體沿襲唐朝,採用分化事權方式,宰相職位由多人擔任,還實行官銜與實際職務分離的官吏任用制度,這些對維護國家統一,起了重要的作用,也造成了「積貧積弱」的局面。

有人認為北宋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經濟文化最繁榮的時代,儒學得到復興,科技發展突飛猛進,政治也較開明,經濟文化繁榮。咸平三年(1000年)GDP為265.5億美元,占據世界比重的22.7%,人均GDP為450美元,超過當時西歐的400美元。

北宋時期,因推廣占城稻,人口從太平興國五年(980年)的3710萬迅速增至宣和六年(1124年)的12600萬。

北宋時期對外關系在唐朝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在東亞同朝鮮和日本關系交流密切,在東南亞同越南和印尼也加強了聯系,同時還影響到了西亞和非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歷史朝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西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東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西漢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東漢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北宋

閱讀全文

與中國歷史時間怎麼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