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歷史上的英雄人物事跡200字左右
1、楊靖宇
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東北抗日聯軍創建人和領導人楊靖宇犧牲後,當殘忍的日軍割頭剖腹,發現他的胃裡盡是枯草、樹皮和棉絮,竟無一粒糧食,也無不為之震驚。1939年在東南滿地區秋冬季反「討伐」作戰中,他與魏拯民等指揮部隊化整為零、分散游擊。
自己率警衛旅轉戰於蒙江一帶,最後隻身與敵周旋5晝夜。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蒙江三道崴子壯烈犧牲,時年35歲。為紀念他,1946年東北民主聯軍通化支隊改名為楊靖宇支隊,蒙江縣改名為靖宇縣。
㈡ 找中國歷史上英雄人物的事跡
董存瑞:
旱河上,巨大的橋型暗堡中向外噴吐著罪惡的火舌;橋型暗堡下,一個全副武裝的年輕戰士巍然挺立,單手托舉著炸葯包,導火索燃燒著,冒著青煙哧哧作響,戰士高聲呼喊著:「為了新中國,沖啊!」這喊聲,震撼山河;這喊聲,穿透硝煙,成了千萬人的呼喊;這喊聲,至今還回盪在我們的耳邊。 董存瑞永遠活在人民心中。
劉胡蘭
1946年秋天,國軍隊大舉進攻陝甘寧邊區,住文水一帶的八路軍調往晉西作戰,閻錫山趁機掃盪晉中平川,形勢惡化。為了保存革命力量,減少不必要的犧牲,中共文水縣委根據上級指示,決定留少數幹部組織「武工隊」,堅持敵後斗爭,大批幹部轉移上山,劉胡蘭也接到上山的通知。但經過鍛煉逐漸成熟起來的劉胡蘭,想到自己年齡小易於隱蔽,敵後工作更需要她,請求留下來堅持斗爭,上級批准了她的請求。在艱苦的環境里,她深入敵區;收集情報,發動群眾,開展斗爭。經常出入「青紗帳」,隱匿「古墓穴」;配合「武工隊」打擊敵人,協助「武工隊」鎮壓了雲周西村罪大惡極的反動村長石佩懷。
黃繼光:
攻打上甘嶺的戰斗是1952年10月14日開始的。主力部隊是我們45師的134團和135團。黃繼光當時是135團二營六連的通信員。
上甘嶺戰役打響後, 他被抽到營部當通信員。六連的戰斗任務是依次收復六號、五號、四號和零號陣地。拿下了前面的三個陣地後,六連的90多人只剩下十來個人了。19日凌晨,連長萬福來把剩餘的戰士編成三個爆破小組,對零號陣地的幾個地堡實施爆破。結果,三個爆破組輪番上陣,全部傷亡殆盡。
正在這時,黃繼光、吳三羊和肖登良沖了上去。他們三個人交替掩護爆破,很快炸掉了三個小地堡,只剩下最後一個大地堡了。這時,吳三羊犧牲了,肖登良也重傷後奄奄一息。指導員在敵照明彈的光亮上看見只剩黃繼光一個人帶著傷在運動時,連忙爬過來用機槍掩護黃繼光。黃繼光拖著受傷的腿,慢慢爬到地堡前,然後奮力投出一顆手雷。不料這個大地堡很堅固,手雷爆炸後只炸塌了地堡的小小一角。敵人的機槍依然瘋狂噴吐著火舌。這時,黃繼光的身體向機槍射孔果斷移動,用身體堵住了那條熾烈的火舌……
王二小:
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於河北省淶源縣上庄村。抗日戰爭時期,王二小的家鄉是八路軍抗日根據地,經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掃盪」,王二小是兒童團員,他常常一邊在山坡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放哨。1942年10月25日(農歷9月16日),日本鬼子又來「掃盪」,走到山口時迷了路。敵人看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帶路。王二小裝著聽話的樣子走在前面,為了保衛轉移躲藏的鄉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敵人知道上了當,就氣急敗壞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正在這時候,八路軍從山上沖下來,消滅了全部敵人。
1938年夏天,日本關東軍糾集偽蒙、偽滿軍在松花江下游展開了「三江大討伐」,東北抗聯第4、5軍為擺脫困境決定向西轉移,遭到日軍多次圍追堵截,犧牲了很多抗聯戰士。10月,東北抗日聯軍第5軍第1師的一支百餘人的隊伍被烏斯渾河擋住了去路,隊伍中有第5軍婦女團的八名女戰士,她們是:冷雲(原名鄭志民)、胡秀蘭、楊貴珍、郭桂琴、黃貴清、李鳳善、王惠民、安順福。抗聯隊伍經過幾日的奔襲,戰士們又餓又累,師長決定在岸邊休息一夜明天早晨過河。10月的北方天氣已經非常寒冷,部隊在河畔露營後,燃起了幾堆篝火取暖。日偽特務葛海祿發現了江邊有篝火閃動,向日本守備隊報告有抗聯戰士在江邊休息。後半夜,日軍熊本大佐集合了一千多日軍與偽軍將抗聯戰士包圍。拂曉時,抗聯戰士們發現了日軍,急忙向外沖。冷雲比較冷靜,命令七名女戰士卧倒,敵人沒有發現她們,向大部隊逼近。此時情況十分危急,在此生死關頭冷雲果斷地組織女戰士殿後,從背後襲擊敵人,吸引日軍火力,掩護大部隊突圍。敵人一下子慌了神,以為中了埋伏,慌忙抽出一部分兵力向她們還擊,大部隊乘機突出了日軍的包圍圈。沖出去的同志最後聽到她們齊聲喊――「快往外沖啊!保住手中槍,抗戰到底!」日軍在得知她們只有八名女兵時,變的更加猖狂邊打邊叫:「乖乖投降吧!皇軍不會虧待婦女!」當大部隊發現還有八名女戰士沒有沖出日軍的包圍後,多次組織抗聯戰士回來營救,因日軍火力強大未能成功。被包圍的八名女戰士投出了最後一顆手榴彈,趁敵人卧倒的機會,毀掉槍支,挽臂涉入了冰冷的烏斯渾河中……寫下「八女投江」的壯麗篇章。 8名女戰士為中華民族的解放獻出了她們年輕的生命,她們中最大的25歲,最小隻有13歲。
趙一曼
趙一曼的原名叫李坤秦,她1905年出生在四川省的一個封建地主家庭里。她勤奮好學,從小就向封建習俗示威。她逃脫了裹小腳的惡習,她還帶頭把長辮子剪了,從此走上了追求革命真理的道路。1926年趙一曼光榮的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31年「九.一八」事件後,日本侵略者佔領了東山省。在這緊急的關頭,中國共產黨派出大批優秀幹部到東北發動人民抗日戰爭。趙一曼就是其中的一員。在復雜的對敵斗爭中趙一曼經受了種種挑戰。為了便於工作,她毅然把自己的孩子送到鄉下,一直到犧牲,她一直沒見過自己的孩子。
1935年趙一曼在白雪茫茫的山林中被捕了。敵人用用盡了殘酷的手段,也無法使趙一曼開口。1936年8月2日,敵人用子彈取了趙一曼年輕的生命。
「八女投江」是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8名女官兵,英勇抗擊日本侵略軍,與日軍血戰到底而決不屈服,最後集體投江殉國的英勇事跡。
㈢ 中國近代英雄人物事跡
1、安業民
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戰斗英雄。滿族。1937年生,遼寧開原人。1956年加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1957年3月應征入伍,分配到旅順口海軍一個海岸炮兵連當戰士。
他堅決執行命令,愉快服從組織安排,先後任電話兵、運葯手和瞄準手。他認真學習,刻苦訓練,努力提高軍事技術,常常帶病進行操練。
1958年夏,由於戰備需要,所在海岸炮連調防到福建前線。在緊張的戰前訓練之餘,他在日記中寫道:「我要永遠戰斗在海岸上,它是我生死不可分離的土地。革命先烈的震動人心的英雄事跡,是我軍寶貴的財產。我一定要向他們學習,立場堅定,像海邊的青松。
讓黨考驗我,不管暴風雨多大,也吹不壞、浸不倒共產主義戰士的信心。」「革命戰士所以活著,只應該有一個目的,就是對人民有用……在戰斗中如果遇到緊急關頭,我一定勇往直前,毫不畏縮。」
8月23日,在福建前線與占據金門島的國民黨軍炮戰中,一顆炮彈在他們炮位上空爆炸,彈片擊中火炮後面堆放的彈葯包,燃起熊熊烈火,火舌撲向炮位左側的數百顆彈頭,嚴重威脅著火炮和整個陣地的安全。
危急時刻,他不顧個人安危,堅守戰位,機敏地把炮身向隱蔽壕轉動。熾烈的火舌燒著了他的衣服,傷及脊背和胳臂,他全然不顧,以堅強的意志,忍受著烈火的燎燒,奮力轉動方向盤,直到炮身轉回隱蔽壕中,才跳下炮盤,滾滅身上的火焰。
由於全身燒傷達百分之七十,陷入昏迷。蘇醒後,他堅持不下火線,再次登上炮位,准確地完成指揮員下達的每一個戰鬥口令,連續向國民黨軍陣地發射炮彈,頑強戰斗40分鍾,直至炮戰結束。後因傷勢過重,搶救無效,於9月9日壯烈犧牲,年僅21歲。
2、桂干生
桂干生(1911—1945),河南省羅山縣人,1929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參加桂店農民暴動,任赤衛隊中隊長。
1934年8月任紅31軍93師274團政治委員時,在川陝蘇區反「六路圍攻」中指揮夜襲青龍觀戰斗,擊潰敵人兩個旅。1935年任紅31軍91師政治委員,參加長征,所部擔任全軍後衛。1937年2月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
1938年2月後任第129師游擊支隊支隊長、晉冀豫軍區第2分區司令員、獨立支隊支隊長,參加開辟晉冀豫邊區抗日根據地的斗爭。1944年入中共中央黨校學習。
1945年6月根據黨中央的戰略部署,任新四軍第5師幹部隊副隊長,從延安出發,重返大別山區。7月7日過同蒲路時遭山西平遙縣城之敵炮擊負重傷,9日凌晨犧牲,年僅34歲。
3、李家鈺
李家鈺(1892年4月25日—1944年5月21日)字其相,綽號李矮子,四川省蒲江縣大興鄉人。早年隸屬川軍鄧錫侯部,為四川軍閥中最小一個派系——軍官系的首領。
曾任四川邊防軍總司令,國民革命軍第四十七軍中將軍長。抗日戰爭時期,先後出任第四集團軍副總司令、第三十六集團軍總司令等職。抗戰爆發後率兩個師隨第二十二集團軍出川抗日,轉戰山西、河南抗日前線。
1944年在擔任第36集團軍司令的時候,在豫中會戰失敗後的撤退途中,遭到日本便衣隊的襲擊,於河南陝縣秦家坡壯烈殉國,這是八年抗戰中繼張自忠在第一線督戰,死戰不退後第二個戰死的集團軍司令官,戰死後被國民黨政府追贈為二級陸軍上將,准入祀忠烈祠,舉行國葬。
1984年5月,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追認為抗日陣亡革命烈士。
4、謝翰文
謝翰文(1904~1942),號漢文,字鴻錫,衡永郴桂道衡州府耒陽縣城關槐樹下村(衡陽市耒陽城關槐樹下村)。
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政治家,中國人民解放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締造者和領導人之一,八路軍高級將領、抗日名將、卓越的政治工作領導人,中國首批著名抗日英烈。
歷任紅五軍秘書長、紅三軍團秘書長、八路軍總後勤部政治部主任、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總後勤部政治部主任。犧牲時任八路軍總部後勤部政治部主任。
5、鍾毅
鍾毅(1901—1940),字天任,廣西扶南(今扶綏縣)長沙村人。1918年,鍾毅赴廣州報考韶關講武堂。1924年鍾毅在韶關分校同學李明瑞的邀請下,到南寧任李明瑞團的上尉連長。在反對陸榮廷的戰斗中,作戰勇敢。不久,以戰功晉升為少校營長。
1926年,參加北伐戰爭,鍾毅升任國民革命軍第七軍第二旅第三團上校團長。1929年後,歷任廣西省特派員公署總務處長、省政府警務處長諸職。後被派到日本留學,學習軍事。1931年,鍾毅在第四集團軍總部任上校參議。1934年,考入陸軍大學特二期深造。
陸軍大學畢業後,被任命為第三十一軍第一三八師第四一四旅少將旅長,率軍北上抗日。1937年7月,全面抗戰爆發,鍾毅任少將旅長,率軍積極參加抗戰。
1938年,鍾毅晉升為一七三師師長,參加武漢會戰。1939年,日軍進攻鄂北,一七三師奉命固守該地區並設陣地,與日軍發生激戰,在唐縣鎮、尚書店往返沖殺,日軍死傷慘重。鍾毅指揮有方、身先士卒,戰役結束獲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頒發陸、海、空軍甲等獎狀。
全師開回樊城東面之張家灣地區整頓補充。同年12月,鍾毅指揮第一七三師英勇作戰,接連掃除日軍在安陸、鍾祥的據點。
1940年4月,鍾毅所轄一七三師固守隨縣、棗陽正面,參加棗宜會戰。5月8日,鍾毅率部到達河南省邊境之蒼台附近時,遭日軍追襲,身負重傷。5月9日,為不受日軍俘虜,鍾毅舉槍自殺,壯烈犧牲。
㈣ 中國歷史英雄人物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