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福建古代歷史上最偉大的水利工程之一什麼
木蘭抄陂是福建古代歷史上最偉大的水利工程之一。木蘭陂位於福建省莆田市區西南5公里的木蘭山下,木蘭溪與興化灣海潮匯流處,是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木蘭陂始建於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是著名的古代大型水利工程,全國五大古陂之一,至今仍保存完整並發揮其水利效用。
㈡ 有人知道中國古代著名的四大水利工程是哪幾個
都江堰
鄭國渠
京杭運河
靈渠?白渠?六輔渠?
㈢ 中國古代著名水利工程有哪些
1 溝通江淮的邗溝 2 中原水運樞紐鴻溝 3 連接湘漓的靈渠 4 長安、洛陽的漕河 5 連綴河北諸內水的五渠容 二 隋、唐、宋大運河 1 東連黃河的廣通渠 2 溝通河淮的通濟渠 3 山陽瀆和江南河 4 北通涿郡的永濟渠 5 唐朝的運河工程 6 宋朝運河新體系 三 元、明、清京杭大運河 1 鑿濟州河和會通河 2 浚壩河、通惠河 3 會通河的治理 4 穿淮北新河 5 南河的改造 6 其他運道的浚治 四 四川都江堰 五 太湖流域農田水利史 六 歷代關中農田水利 七 寧夏古灌區 八 新疆農田水利史 九 古代治「河」工程 十 蘇、滬、浙海塘史
㈣ 中國古代著名水利工程有哪些
歷代興修的水抄利工程 (1)戰國:秦國的都江堰、鄭國渠. (2)秦:開通了秦渠、靈渠和江南運河. (3)兩漢:農田水利地區特色明顯. ①黃河流域以營建灌溉渠系為主,著名工程有六輔渠、白渠、龍首渠等. ②江淮、江漢之間以修治天然陂池為主,著名工程有六門陂. ③東南以排水築堤、變濕淤之地為良田為主,著名工程有鑒湖等. ④西北主要利用雪水或地下水,修築特殊的水利工程—坎兒井. (4)三國兩晉南北朝:曹魏興復了芍陂、茹陂等許多渠堰堤塘.北魏孝文帝下令有水田之處,都要通渠灌溉. (5)隋唐:開通大運河有利於農田灌溉.唐朝設專官管理水利事業,各地修建了不少水利工程,僅江南興建和修復的水利工程,就大大超過了六朝的總和. (6)五代十國:興修水利工程,如安豐塘(南唐)、捍海塘(吳越).
㈤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著名水利工程
京杭運河復 芍陂 刊溝 引漳制十二渠 龍首渠 都江堰 鄭白渠 靈渠 金堤 會通河
汴渠 鴻溝 瓠子堵口 鴻隙陂 浮山堰 赤山湖 破岡瀆 松花壩 通惠河 練湖
鑒湖 寧夏古灌渠 永濟渠 相思埭 它山堰 戾陵堰 上海港
㈥ 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水利工程
京杭大運河是當時乃至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
㈦ 春秋戰國時期,最有名的水利工程是
都江堰
都江堰(Dujiang yàn),位於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是中國古代建設並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譽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四川著名的旅遊勝地。通常認為,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眾於前256年左右修建的,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都江堰的創建,又有其特定的歷史根源。戰國時期,刀兵峰起,戰亂紛呈,飽受戰亂之苦的人民,渴望中國盡快統一。適巧,經過商鞅變法改革的秦國一時名君賢相輩出,國勢日盛。他們正確認識到巴、蜀在統一中國中特殊的戰略地位,「得蜀則得楚,楚亡則天下並矣」(秦相司馬錯語)。在這一歷史大背景下,戰國末期秦昭王委任知天文、識地理、隱居岷峨的李冰為蜀國郡守。李冰上任後,首先下決心根治岷江水患,發展川西農業,造福成都平原,為秦國統一中國創造經濟基礎。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兒子,吸取前人的治水經驗,率領當地人民,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的整體規劃是將岷江水流分成兩條,其中一條水流引入成都平原,這樣既可以分洪減災,又可以引水灌田、變害為利。主體工程包括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溢洪道和寶瓶口進水口。 、
靈渠
靈渠在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安縣境內,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有著「世界古代水利建築明珠」的美譽。靈渠古稱秦鑿渠、零渠、陡河、興安運河,於公元前214年鑿成通航,距今已2217年,仍然發揮著功用。靈渠開鑿於公元前214年(秦代)。橫亘湘、桂邊境的南嶺山勢散亂,湘江、灕江上源在此相距很近。興安城附近分水嶺為一列靈渠地處桂林興安縣境內,是中國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它溝通了湘江(長江水系)與灕江(珠江水系),為開發嶺南起了重要作用
邗<hán>溝
邗<hán>溝是聯系長江和淮河的古運河,是中國最早見於明確記載的運河。是春秋時期,由吳國的揚州附近開鑿了一條溝通長江和淮河的「邗溝」。又名渠水、韓江、中瀆水、山陽瀆、淮揚運河、里運河。邗溝南起揚州以南的長江,北至淮安以北的淮河。邗溝開挖之初是用於軍事,末口扼邗溝入淮之口,為江、淮、河、濟四大水系的樞紐,不但是交通運輸的要沖,且江淮地區發生戰爭,必爭淮安。長期以來,淮安一直是「南必得而後進取有資,北必得而後餉運無阻」的軍事重鎮
㈧ 我古代有哪些著名水利工程
1、鄭國渠
鄭國渠,是古代勞動人民修建的一項偉大工程,屬於最早在關中建設的大型水利工程,位於今天的陝西省涇陽縣西北25公里的涇河北岸。它西引涇水東注洛水,長達 300 余里(灌溉面積號稱4萬頃)。鄭國渠在戰國末年由秦國穿鑿。公元前246年由韓國水工鄭國主持興建,約十年後完工。
2016年11月8日,在泰國清邁召開的第二屆世界灌溉論壇暨67屆國際執行理事會傳來喜訊,鄭國渠申遺成功,成為陝西省第一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2、都江堰
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遺產、世界自然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都江堰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於秦昭王末年,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鱉靈開鑿的基礎上組織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由分水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等部分組成,兩千多年來一直發揮著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至今灌區已達30餘縣市、面積近千萬畝,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
3、靈渠
靈渠,古稱秦鑿渠、零渠、陡河、興安運河、湘桂運河,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安縣境內,於公元前214年鑿成通航。靈渠流向由東向西,將興安縣東面的海洋河和興安縣西面的大溶江相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有著「世界古代水利建築明珠」的美譽。
4、白渠
白渠建於漢武帝太始二年,因為是趙中大夫白公的建議,因人而名,故名白渠。這是繼鄭國渠之後又一條引涇水的重要工程。它首起谷口,尾入櫟陽,注入渭河, 中袤二百里,溉田四千五百餘頃 。該渠在鄭國渠之南,兩渠走向大體相同,白渠經涇陽、三原、高陵等縣至下邽注入渭水,而鄭國渠的下游注入洛水。
5、隋唐大運河
從先秦時期到南北朝,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開鑿了大量運河,其分布地區幾乎遍及大半個中國。西到關中,南達廣東,北到華北大平原,都有人工運河。這些人工運河與天然河流連接起來可以由河道通達中國的大部分地區。
例如從現在的北京不遠的通縣起,即可乘船順潞水由泉州渠到溝河口入海,經過一段短短的海程,再進入泒河,經過平虜渠,入漳水,經過利漕渠和白溝而入黃河,進入汴渠上游,沿蒗盪渠而下,由潁水入汝水。
再由汝水的支流舞水入泚水,入淯水,入漢水,入楊口渠,入長江,入洞庭湖,入湘水,入灕水,入西江,沿西江可達番禺城;或由江陵溯長江達巴蜀,以通西南。這四通八達的水道為後世開隋唐大運河奠定了基礎。大業元年至六年,隋煬帝動用百餘萬百姓,疏浚之前眾多王朝開鑿留下的河道,修隋唐大運河。
㈨ 我國歷史上第1個大型水利工程是。
楚人重視水利建設,位於今河南省固始縣境內的"期思陂'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回個大開水利答工程。
春秋戰國時期楚國邑,《左傳》:「楚期思公復遂為右司馬,」漢侯國,後為縣,南朝梁廢,隋置唐廢,宋改光山曰期思,尋復為光山,即今河南光山縣治。《漢書·地理志》稱:「汝南期思縣蔣鄉,古蔣國,楚滅為期思。」《讀史方輿紀要》卷五十光州固始縣雲:「期思城,縣西北七十里,古蔣國。」不同朝代,期思所轄范圍不同。所轄范圍為今河南省固始縣、商城縣、光山縣、淮濱縣等地,今光山縣有期思鎮,淮濱有期思集。
孫叔敖,生卒年不詳,楚國期思縣潘鄉人(今河南固始縣),楚國令尹,以賢能聞名於世。《淮南子·人間訓》:孫叔敖在出任令尹前,「決期思之水(今河南固始縣境的史河),而灌雲雩之野」,即帶領當地人民興建水利工程,灌溉農作物,這項水利工程,就是我國古代歷史上著名的「期思陂」(《大平御覽·地部》:「楚相作期思陂,灌雲雩之野。」)。
㈩ 中國歷史著名水利工程有哪些
1、鄭國渠
鄭國渠,是古代勞動人民修建的一項偉大工程,屬於最早在關中建設的大型水利工程,位於今天的陝西省涇陽縣西北25公里的涇河北岸。鄭國渠的作用不僅僅在於它發揮灌溉效益的100餘年,而且還在於首開了引涇灌溉之先河,對後世引涇灌溉發生著深遠的影響。
秦以後,歷代繼續在這里完善其水利設施:先後歷經漢代的白公渠、唐代的三白渠、宋代的豐利渠、元代的王御史渠、明代的廣惠渠和通濟渠、清代的龍洞渠等歷代渠道。
2、龍首渠
龍首渠位於陝西省,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條地下水渠,是一引洛渠道,在開發洛河水利的歷史上是首創工程,它是今洛惠渠的前身。
龍首渠大約是在漢武帝元狩到元鼎年間根據庄熊羆的建議而修建的。這是開發洛河水利的首次工程,征調了1萬多民工,挖通起自征縣(今澄城縣)終到臨晉(今大荔縣)的渠道。據說渠成後,重泉(今蒲城縣東南)以東的1萬多頃鹽鹼地得到灌溉,每畝能收10石糧。
3、大運河
大運河,是中國東部平原上的偉大水利工程,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的水利建築,為世界上最長的運河,也是世界上開鑿最早、規模最大的運河。
在大運河成為漕運的主體水道之後,漕運藉助大運河溝通南北的便捷條件,將漕糧轉運到全國大部分地區,成為王朝調劑物資、制衡社會的有力手段。尤其是在明清兩代,漕運的社會歷史作用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4、靈渠
靈渠,古稱秦鑿渠、零渠、陡河、興安運河、湘桂運河,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的水利工程。靈渠主體工程由鏵嘴、大天平、小天平、南渠、北渠、泄水天平、水涵、陡門、堰壩、秦堤、橋梁等部分組成,盡管興建時間先後不同,但它們互相關聯,成為靈渠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靈渠的鑿通,溝通了湘江、灕江,打通了南北水上通道,為秦王朝統一嶺南提供了重要的保證,大批糧草經水路運往嶺南,有了充足的物資供應。公元前214年,即靈渠鑿成通航的當年,秦兵就攻克嶺南,隨即設立桂林、象郡、南海3郡,將嶺南正式納入秦王朝的版圖。
5、都江堰水利工程
公元前256年,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率眾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位於四川成都平原西部都江堰市西側的岷江上,距成都56公里。該大型水利工程現存至今依舊在灌溉田疇,是造福人民的偉大水利工程。
都江堰不僅是中國古代水利工程技術的偉大奇跡,也是世界水利工程的璀璨明珠。最偉大之處是建堰2250多年來經久不衰,而且發揮著愈來愈大的效益。都江堰的創建,以不破壞自然資源,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為人類服務為前提,變害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協合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