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近代史書籍推薦
近代通史類:
1、徐中約《中國近代史》
本書是中國近代史研究的權威著作,對近代歷史能較公平公正、客觀冷靜地看待。不過此書現在賣的大多數是刪減版。如果有興趣可以買港版讀(港版是繁體字哦)。
2、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
本書講述了中國如何在內外交迫的情勢之下,經歷了百餘年的震盪、動亂及嬗變。通過對這一時期中外力量之角逐、中央和地方權力之消長,及權勢人物和社會精英在政治、外交等領域的種種圖存在之努力,為讀者提供了中國近現代社會的完整圖景。
3、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
本書是中國近代史研究領域的經典。書中考察了近代中國社會在經濟結構、政治結構、政治思想、哲學、文學、社會心態等多方面的變化。
4、蔣廷黻《中國近代史》
這本被蔣廷黻稱為"初步報告"的著作,篇幅雖小,學術含量卻很高。中國近代歷史雖僅百年,歷時不長但內容極為復雜豐富,全書從鴉片戰爭寫到抗日戰爭前夕,是他對中國近代史整體思考的集中體現。
5、史景遷《追尋現代中國》
本書通過對1600年以來中國歷史的考察,以作者信守的現代國家概念來探索當西方國家開始步入現代社會以後,中國何以長期徘徊在現代國家行列之外的原因。對歷史的追尋遠不是本書寫作意義的,作者更為關注的是對現代中國的解讀。
6、唐德剛《袁氏當國》
這本書是屬於唐德剛作品集裡面,他寫的這個通史的部分,民國通史部分,一方面是個講民國的通史,另一方面也是本相當通俗的歷史寫作。這裡面就提到,當年袁世凱稱帝的之前那個時代背景。
✅近代事件類:
1、茅海建:《天朝的崩潰──鴉片戰爭再研究》
本書對鴉片戰爭這段歷史作了回顧,試圖以全新的視角來解析這場顛覆清王朝的浩劫。書中詳盡考訂了與戰爭相關的一系列重要史實,力圖以當時的道德觀念、思維方式與行為規范去理解歷史,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史學論著。
2、端木賜香《那一次,我們挨打了》
全書詳細描述了19世紀中葉,中英雙方綜合實力的對比、戰前准備、戰爭經過、戰後的結果及影響等,使讀者對第一次鴉片戰爭有一個全方位、多層次的了解和認識。
3、端木賜香《大國之殤:第二次戰爭全景解讀》
本書講述了第二次鴉片戰爭的起因、經程和結果,其中對各方動態、心態寫得比較細膩生動,延續了其一貫的「拆歷史的牆角,探文化的陷阱,還原歷史,奉獻常識」的寫作風格。
4、日本華裔作家陳舜臣《鴉片戰爭》
歷史小說,作品全景式地再現了鴉片戰爭前後的歷史背景、社會風貌和繁復矛盾、悲壯斗爭,筆力雄健,匠心獨運;是全方位展現那段歷史風雲的首出之作。
5、唐德剛《從晚清到民國》
有些史書讀起來會非常艱澀,但這本書卻出奇地具有特別的吸引力。作者不是對歷史事件的平鋪直敘,而是以論辯的筆觸、口語化的語言、縝密的邏輯分析了晚清七十年間重大歷史事件的前因後果和發展脈絡,對一些歷史人物的評價也是較為客觀而立體的。可以認為是晚清七十年的縮減版。
6、張鳴《天國夢魘》
本書是張鳴重說中國近代史系列的第二冊,圖文並茂,解說生動,主題為太平天國運動,系統分析了太平天國運動的興起、發展和對清朝統治的沖擊,以及清政府的應對中暗含了哪些玄機,漢族官員勢力興起對之後的形式發展起到怎樣的作用等等,充分展示了這一時期的中國政治軍事斗爭的亂象和聯系。
7、日本華裔作家陳舜臣《太平天國興亡錄》
本書以太平天國運動的發展為主線,全景式展現了晚清中國和世界局勢。作者對登場人物做了精準刻畫,從太平天國的領導者洪秀全、石達開、楊秀清等,到清政府各級官員如林則徐、左宗棠、曾國藩等。
② 歷史的史加一筆畫是什麼字
吏
舊時代的大小官員:~治。官~。
舊指小公務員:~員。胥~(地方官府中辦理文書的人)。
③ 「史」加什麼偏旁能組新字要求寫5個。
史加人字旁能變成「使」;
史加馬字旁能變成「駛」;
史加一橫能變成「吏」;
史加金字旁能變成「鉂」;
史加犬字旁和一橫能變成「㹬」。
史,記事者也。——《說文》。按,周官有大史、小史、閃史、外史、御史、女史。其屬又各有府史、胥徒史,主造文書者亦稱史。凡府史,皆其官長所自辟除。
矧大史友內史友。——《書·酒誥》。鄭注:「大史內史。」
用史巫紛若。——《易·巽》
辭多則史。——《禮記·聘禮記》
史載筆。——《禮記·曲禮》
史狐書賊。——《穀梁傳·宣公二年》
動則左史書之,言則右史書之。——《禮記·玉藻》
殷代為駐守於外的武官。卜辭:「在北史其獲羌。」
在王左右的史官,擔任祭祀、星歷、卜筮、記事等職
遷有良史之才。——《漢書·司馬遷傳贊》
又如:史巫(祝史和巫覡);史氏(史家;史官);史臣(史官);史職(史官的職務);史家(史官或歷史學家);史胥(掌管文書的小吏)
太史令的簡稱
自去史職,五載復還。——《後漢書·張衡傳》
史冊,歷史
如史載田橫事,雖以史遷之善傳游俠,亦不能為五百人立傳,滋可痛已。——孫文《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幼而讀書,好《楚辭》;諸子經史多所涉獵。——明·顧炎武《復庵記》
又如:史鑒(歷史書);史文(歷史文獻);史績(歷史功績);史錄(歷史的文字紀錄)
古代官府的佐吏
或佐之史。——《詩·小雅·賓之初筵》中國古代圖書四大類別之一,包括各類歷史書籍
列經、史、子、集四庫。——《新唐書·藝文志》
④ 高二歷史是學什麼
北京地區到2007年秋季開學之前為止,高二歷史學世界近現代史。
但是2007年秋季的新高一就專要改教屬材了,貌似是把世界近現代史、中國近現代史和中國古代史揉在一起按時間順序分經濟、政治、思想文化、對外交往幾個板塊來學了
⑤ 我需要圓周率的歷史!
π 的 歷 史
圓的周長與直徑之比是一個常數,人們稱之為圓周率。通常用希臘字母π 來表示。1706年,英國人瓊斯首次創用π 代表圓周率。他的符號並未立刻被採用,以後,歐拉予以提倡,才漸漸推廣開來。現在π 已成為圓周率的專用符號, π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這個地區或時代的數學水平,它的歷史是饒有趣味的。
在古代,實際上長期使用 π=3這個數值,巴比倫、印度、中國都是如此。到公元前2世紀,中國的《周髀算經》里已有周三徑一的記載。東漢的數學家又將 π值改為 (約為3.16)。直正使圓周率計算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首先應歸功於阿基米德。他專門寫了一篇論文《圓的度量》,用幾何方法證明了圓周率與圓直徑之比小於22/7而大於223/71 。這是第一次在科學中創用上、下界來確定近似值。第一次用正確方法計算π 值的,是魏晉時期的劉徽,在公元263年,他首創了用圓的內接正多邊形的面積來逼近圓面積的方法,算得π 值為3.14。我國稱這種方法為割圓術。直到1200年後,西方人才找到了類似的方法。後人為紀念劉徽的貢獻,將3.14稱為徽率。
公元460年,南朝的祖沖之利用劉徽的割圓術,把π 值算到小點後第七位3.1415926,這個具有七位小數的圓周率在當時是世界首次。祖沖之還找到了兩個分數:22/7 和355/113 ,用分數來代替π ,極大地簡化了計算,這種思想比西方也早一千多年。
祖沖之的圓周率,保持了一千多年的世界記錄。終於在1596年,由荷蘭數學家盧道夫打破了。他把π 值推到小數點後第15位小數,最後推到第35位。為了紀念他這項成就,人們在他1610年去世後的墓碑上,刻上:3.這個數,從此也把它稱為盧道夫數。
之後,西方數學家計算 π的工作,有了飛速的進展。1948年1月,費格森與雷思奇合作,算出808位小數的π 值。電子計算機問世後, π的人工計算宣告結束。20世紀50年代,人們藉助計算機算得了10萬位小數的 π,70年代又突破這個記錄,算到了150萬位。到90年代初,用新的計算方法,算到的π 值已到4.8億位。π 的計算經歷了幾千年的歷史,它的每一次重大進步,都標志著技術和演算法的革新。
沒有比我全的了
⑥ 歷史的史加偏旁部首組幾個字
駛
鉂
使
吏
⑦ 中國近代史的書籍推薦
中國近代史大況的有李侃的《中國近代史》,中華書局有出,曾經作為高校教材內,比較權威,考研的不錯參考容資料;林增平的《中國近代史》,湖南人民出版社;範文瀾的《中國近代史》,人民出版社;蔣延黻的《中國近代史大綱》,出版社不少;陳旭麓的《近代中國八十年》和《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胡繩的《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這些都是名家之作,都不錯。
唐德剛的《晚清七十年》,當年嶽麓的一個刪節版造成了嶽麓的人事大變動。百花文藝的《中國近代史上的關鍵人物》不錯
⑧ 人民大學歷史系研究生收跨考學生嗎參考書籍是什麼
答:
我在第一年准備考試的時候,只復習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之前一直在准備出國的GRE,TOEFL考試,後來因為GPA很爛,語言考試成績也很不理想,加上自己又是跨專業,所以一直在出國與考研之間糾結。最終還是決定放棄出國這條路,專心考研。第一次考試時還是全國統考,最後專業課沒有及格,總分也只有300,。但令人意外的是我沒有進行任何復習的政治竟然考了71。直到今天我也不知道為什麼。這一次我29天時間以每天150頁左右的速度刷完了北師大版中國史加世界史的全套教材,總共約3500多頁。後來又買了山東大本等輔導書和考試大綱,好像也沒什麼用,反倒浪費了不少時間。唯獨起了點心理安慰作用。
第二年我意猶未盡,總覺得潛力沒有完全挖掘。300分的成績給了我很大安慰,因為A區國家線好像才295。這一年我在學校周邊租了間房,就地復習。基於去年的感受,我把重點放在了博覽群書上。因為當時目標是北大,所以花了大筆錢把北大歷史繫世界史方向所有教授職稱老師的代表作都搞到手,然後一本一本挨著讀。有些同學可能會問讀不懂怎麼辦。我的回答是如果這樣的問題阻礙了你去翻開一本書,那這個問題本身就是問題了。所以膽子一定要大,要多看這些老師的著作。當然這是對於自主命題的學校來說。統考的同學我覺得僅靠一套教材肯定是不夠的,只有「竭澤而漁」才能在考場上盡量少丟分。
這三年來我的復習重點一直放在專業課上,因為專業課總共佔300分,政治英語加一起才200分。而且政治提分很快很容易,英語的分數提升空間則不是很大,所以我覺得無論從准備考試還是從以後研究生生活來說,對專業課的重視如何強調都不為過。
在一年的復習中,我使用的教材是傳統的六卷本加比較新的高教版四卷本,一共十本書作為基礎讀物。六卷本前後看了有七八遍,四卷本看了三遍左右。我覺得這兩套教材互補性很強,六卷本知識點很細,但是許多觀點比較陳舊;四卷本的引用文獻和學術觀點都相對較新。所以把兩套教材結合起來使用效果會更好。除此之外,對專業課的復習還應該盡量拓展。我的拓展思路是從世界通史角度出發,圍繞「通史」主題閱讀一批書,比如何順果《世界史:以文明演進為線索》,
傑克遜·J.斯皮瓦格爾《西方文明簡史(上下)》,勒納《西方文明史(上下)》等等。
接下來按照國別史的線索再讀一批書,如錢乘旦《英國通史》,米蓋爾《法國史》,楊生茂《美國史簡編》,方納《給我自由:一部美國史》等,這一系列圍繞英、法、美、德、日等幾個主要大國的歷史線索為主進行主題閱讀,能夠進一步深入對整個歷史脈絡的把握和理解。然後可以換個角度去讀些以時間段為主題的作品,如科瓦略夫《古代羅馬史》,蒂爾尼《西歐中世紀史》等等。
當然這樣的復習方法整體閱讀量是非常之大的,筆者也僅僅做到原先計劃的很小一部分,但是確實對鞏固專業知識有很大幫助,基本脫離了對市面上所售各種總結性的輔導教材的依賴,個人認為此類輔導書編纂質量有很大問題。如果真有心去做學術,完全可以用更多高水平的學術著作來代替那些粗淺的梳理,並且自己總結的過程本身也是強化記憶,提高自己能力的過程。
至於很多人問到如何回答主觀題的問題,我的理解是,真正的高分答案應當是既包含了題目所指向的基礎知識,再加上對該領域若干學術觀點或代表作的評介組合而成的。其實每一道主觀題都可以當做一篇命題作文來寫,寫出來的答案理應是一篇文字優美,結構完整的文章。許多同學把主觀題當做純粹的回答問題,完全不在乎文法和修辭,造成寫出來的答案令人「不忍卒讀」,這也是影響主觀題分數的一大問題。在平時多練筆,提高寫作水平,這樣對提高主觀題分數會有明顯益處。
的老師們在針對如何在復習中把握重點,尤其是怎樣去搜索「長得像考題的樣子」的知識點上對我有很大的啟發。另外,老師們常年在學術領域耕耘,功底深厚,學會循著老師的思路去看書讓我感覺效率更高,效果更好。雖然課程只有短短的幾天時間,但是其中的知識量卻很大,需要很長時間去消化。老師的發下來的講義非常有價值,在復習中遇到磕磕絆絆的地方拿出來翻翻總會有啟發。
⑨ 為什麼教科書上講歷史的時候先講中國再講外國,講地理的時候先講外國再講中國
美國是不是一科世界史教到底,不教美國史?
不是。在美國你可以學到歐洲史,版美國史,世界史,甚至要學越南權史也可以學到。
日本是不是一科世界史教到底,不教日本史?
日本同時要修日本史和世界史,有些大學你甚至可以學到東洋史,和西洋史、日本史並列。這玩意好聽一點是東洋史實際上寫的就是中國史加一點點韓國史。
殖民地統治的香港是不是只修一科世界史就行了,不用修中國歷史?
錯。連在殖民地時期的香港也是需要同時修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的,反而是垃圾董建華上台後把中國歷史改成非必修,埋下一顆十年後才爆的炸彈。
那為甚麼中國歷史教科書把中國史和世界史分開寫?...因為就沒有一個國家會認為學習世界史就等於學習歷史。
⑩ 史稱:「得人者昌,失賢者則亡」。試結合唐代前期百餘年用人方面的史加以說明,並總結其經驗教訓實
大唐總體來說是善於用人 `重用賢臣, 對待那些有過戰功的武將還有開國時版候那些問臣五一不是錦權衣高官,懂得拉弄人心~比起漢高祖劉邦還有趙匡胤更是賢明 他的八字真言是偏信則暗兼信則明 為求一良將 可以下跪等等`
但是漢高祖劉邦還有趙匡胤他們奪的天下就殺忠臣 韓信等` 還有杯酒失兵權的歷史典故~更始成為鮮明的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