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朝鮮日本歷史淵源

中國朝鮮日本歷史淵源

發布時間:2021-03-02 16:14:32

⑴ 中國韓國日本朝鮮這幾個東亞國家的歷史淵源

中國不說了吧,黃帝和炎帝的部落為主體,後逐漸融合了其他部落,形成了中華民族,除了漢族以外,鮮卑,匈奴,突厥等民族據說也是黃帝,夏禹等人的後代。朝鮮和韓國原來是一體,最早居住在朝鮮半島,商朝滅亡後王族箕子率領族人到達朝鮮半島北部,建立了箕子朝鮮,漢初,諸國征戰,燕國人衛滿帶領族人前往朝鮮半島滅亡了箕子朝鮮,建立了衛滿朝鮮。此時朝鮮的南部處於辰國控制下,也就是朝鮮原住民的領土,被棒子們稱為檀君大王的後代。衛氏朝鮮帶來了中原先進知識,欺壓辰國,斷絕其向漢朝進貢的通路,因此漢武帝年間被漢朝大軍滅亡。漢武帝在朝鮮北部設立樂浪郡,將其劃歸中國領土。此後漢江以南的辰國也分裂成了馬韓,弁韓和辰韓,也就是俗稱的三韓,被棒子稱為「前三國時代」。差不多同時,在現在中國東北的地方,有一個叫扶余的國家,其中的一個王子朱蒙因為政治斗爭失敗,跑到現在的吉林建立了高句麗國,東漢末年和五胡亂華時代,高句麗國不斷與中原王朝發生沖突,領土逐漸擴展到了樂浪郡,佔領了現在的吉林省和北朝鮮的領地。朱蒙建立高句麗後,他的兩個兒子和他一樣,也因為斗爭失敗,逃亡了三韓部落,並逐漸吞並了馬韓,在現在的首爾一帶建立了百濟。百濟建立的差不多同時,辰韓部落的實權被朴氏家族奪取,建立了新羅國。此後,高句麗,新羅和百濟三足鼎立,被稱為「三國時代」,三國中高句麗實力最強。隋煬帝,唐太宗,唐高宗年間,與高句麗發生了數次戰爭,最後高宗時滅亡了高句麗,新羅也得到了富庶的漢江流域。不久後,百濟與新羅也爆發了戰爭,唐朝支持新羅,日本支持百濟,唐朝和日本水軍在白江口激戰,最後劉仁軌指揮的唐朝水師大獲全勝,值得一提的是,此時的日本天皇正是實行了大化革新的天智天皇,即著名的中大兄皇子。日軍潰敗後,百濟自然被滅亡,新羅盡佔百濟故地以及高句麗的一部分,開始了新羅獨霸朝鮮的時代。在唐朝衰敗的同時,新羅也走了下坡路,9世紀末10世紀初,新羅叛亂此起彼伏,後高句麗,後百濟也獨立了出來,形成了短暫的「後三國時代」,這段時間只有30年左右。公元918年,後高句麗將領王建奪取權力,建立了高麗國,並在935年和936年相繼滅亡後百濟和新羅,統一了朝鮮南部。此時中原是五代十國,軍閥混戰時期,被唐朝佔領的朝鮮北部,此時在遼國的控制中,經過多年沖突,到了遼國被金國滅亡時,也就是1125年,高麗基本奪取了朝鮮北部的地區,也構成了現在兩朝鮮的版圖基礎。1275年,高麗向元朝稱臣,成為元朝的忠實走狗,南下滅宋,日本徵伐的幾次戰役中,都有高麗的身影。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收復了中原故土,元朝皇室逃回草原,仍然用元朝的國號和明朝對抗,被稱為北元,直到1402年內亂滅亡。此時高麗仍然以北元為宗主國,拒絕承認明朝,並且屢次進犯東北。1388年,大將李成桂在進攻遼東時發動兵變,拒絕繼續攻打明朝,回師開城,奪取了政權,並在1392年接受朱元璋冊封,成為朝鮮國王,高麗滅亡。朝鮮國名,來源於箕子朝鮮,有朝日鮮明之意。朝鮮建立後,以明朝為宗主國,從各方面引入中原制度,京城與中原風俗無二,以致明朝滅亡後,中原士子有很多來到朝鮮尋求慰藉。1592年,日本戰國時代結束,太閣豐臣秀吉發動了瘋狂的「文祿慶長之役」,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萬曆抗倭援朝戰爭」和棒子說的「壬辰倭亂」,20萬大軍分路攻入朝鮮,朝鮮國軍逃亡明朝邊界,請求明朝協助。次年,李如松率軍援朝(李如松之父李成梁,乃努爾哈赤義父,為明朝後期頂樑柱,萬曆之後遼東明軍全部出於他的門下,諷刺的是,李成梁先祖是朝鮮人),擊潰小西行長的第一軍團,奪回平壤,然而在漢城郊外的碧蹄館被日軍名將小早川隆景擊敗,此後戰局陷入膠著,雙方談談打打,直到1597年,日軍再次大舉進攻,此時李如松已死,新任指揮麻貴不如李如松,在蔚山被加藤清正,立花宗茂擊敗。幸賴此時豐臣秀吉病故(1598),五大老德川家康,前田利家等人也命令在朝日軍回國,打了七年的戰爭才算結束。此後明朝國庫空虛,無法抵擋後金(清朝)在遼東的崛起,為滅亡埋下了禍根。而朝鮮更是元氣大傷,不久後,1636年,後金貝勒阿敏擊敗朝鮮,朝鮮被迫奉後金也就是不久後的清國為宗主國,但是內心一直傾向明朝,崇禎年號直到1897年朝鮮改國號大韓帝國後才廢止。而日本在此戰不久後就爆發了關原合戰,此戰之後德川家康得到天下,從此閉關鎖國,直到1853年。朝鮮成為清朝屬國後,政治癒發腐敗,勢道政治使得國內門閥林立,黨爭不斷。到了高宗年間的1876年,明治維新中的日本軍艦進入漢江口,強迫朝鮮簽訂不平等條約《江華條約》,此時朝鮮國內分為兩派,一方是以高宗生父大院君李罡應為首的保守派,傾向清朝;一方是以閔妃(也就是明成皇後)為首的開化派,傾向日本,日本簽訂《江華條約》後,大院君失勢。然而在1882年,閔妃兄弟閔謙鎬剋扣軍餉引起「壬午兵變」,亂軍在大院君的支持下殺入日本公使館,日本為了報復派軍平亂,此時清軍提督吳長慶奉命引軍入朝,平定叛亂,組織了日本勢力的進一步滲透,而親華的大院君則悲劇的成為了替罪羊,被帶回中國軟禁,閔妃重新掌權,朝鮮成為了中日共同駐軍國。1884年,開化派金玉均發動政變,妄圖趕走清朝勢力,史稱「甲申政變」,幸得當時在朝鮮的袁世凱當機立斷,迅速帶軍平叛,保住了中國的利益,從此在政界中嶄露頭角。金玉均流亡外國,最後在上海被暗殺。然而此後不久,日本通過談判獲得了和清朝一樣的在朝利益。1894年朝鮮東學黨起義爆發,日本清朝都派軍平叛,然而在起義平定後日本突然對清國不宣而戰,甲午戰爭爆發,在朝北洋軍猝不及防,再加上疏於訓練,最終被氣勢如虹的日軍擊敗。1895年,在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大連,威海衛等要塞淪陷的情況下,清廷和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從此,朝鮮斷絕了與清朝的宗藩關系。此時閔妃發現了日本真面目,於是想要擺脫日本控制,被日本人殺害;大院君也被日本人迎回朝鮮執政,然而大院君仍然心向清朝,向清朝寫信求助,被日本人發現,於是也被廢黜。但是此時俄國不願看到日本獨霸朝鮮,開始對朝鮮王室提供幫助,日本的侵略勢頭暫時放緩。於是在1897年,高宗響應民眾要求獨立的呼聲,宣布登基稱帝,改國號大韓帝國,成為獨立國家。並且在此後發動了一系列改革,不過在日本阻撓下大多都以失敗告終,但對於社會進步和工業發展還是具有一定積極意義。然而好景不長,1904年日本和俄國為了爭奪朝鮮和東北的利益,爆發了日俄戰爭,最後以日本勝利而告終,此後朝鮮完全被日本控制,1910年,大韓帝國被迫並入日本,成為日本的一部分,被稱為「日韓合並」。直到二戰結束後,朝鮮才從日本人手中解放出來,以三八線為界,北部由蘇聯人控制,南部由美國人控制。南北雙方多次磋商建國事項,然而美國人支持的李承晚和蘇聯人支持的金日成水火不容,1948年8月李承晚首先在漢城建立了大韓民國,但是金日成表示朝鮮人民不接受這一決定,於1949年在平壤建立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1950年,韓朝發生沖突,剛開始韓國軍隊一潰千里,漢城失守,而在韓國的美軍由於輕敵,也被裝備了大量蘇制武器的朝鮮人民軍打得節節敗退,被壓縮到了釜山一帶。然而麥克阿瑟突出奇兵,派軍在北部的仁川登陸,進逼平壤,這一招圍魏救趙使得情況頓時逆轉,美韓聯軍趁機反撲,一直打到中朝邊境,此時中國為了保證朝鮮獨立,派出志願軍入朝作戰,又將美韓軍隊趕回了三八線,此後戰爭一直膠著在三八線一線,直到1953年中美軍隊在板門店簽訂停戰條約,這場捲入了數十個國家,差點演變為世界大戰的戰爭才告結束,死了數百萬人,最後又回到了和戰前一樣的情況。此後兩國發展,因為怕和諧就不說了。等下說日本

⑵ 朝鮮怎麼與日本不和啊有什麼歷史淵源嗎

1895年-1945年朝鮮半島一直為日軍控制,受盡壓迫。而現在的地緣環境決定日本朝鮮不會好。現在日本和大韓民國關系都不好,何況社會主義的北朝鮮。

⑶ 朝鮮和日本的歷史,他們與中國有什麼關系

朝鮮曾是我們的附屬國,500年前還用的是漢字,連文字都沒有,現在的文字也是在漢字的基礎上發明的.至於文化,當然有著非常大的關系,可以這樣說,他們幾乎沒有什麼文化完全是自己創造的.

⑷ 中國與日本的歷史淵源

中國與日本的歷史淵源有:

文化方面、政治思想方面、軍事方面。

⑸ 日本和朝鮮半島的歷史關系

1,不少於40%的日本人從血緣上可以追溯到朝鮮半島,可以認定朝鮮半島的版居民是歷史上進入日本列島的權移民的一個重要來源。
2,半島的部分地區曾經長期處於日本的控制之下,到底是日本人早期在半島開辟並據有的領地,還是反過來,有可能是這些地區原本就是向日本輸入移民的地方,目前還在爭論。
3,現任日本天皇明仁親口承認日本皇室有百濟的血統。而日本曾經三次打開了5座古皇陵,從現有的公布的很少的信息,特別是陪葬品來看,帶有明顯的朝鮮半島的文化特徵。但是由於歷史上百濟公主曾經不吃一次地和日本聯姻出嫁,所以明仁的說法到底如何解讀?日韓史學界有激烈爭論:日本堅持是因為日本和百濟的通婚聯姻才使日本皇室有百濟血統,而韓國認定日本皇室本來就是百濟人。
4,從中日韓三國古代典籍和考古發現可以確定朝鮮半島是中國大陸文明和器物穿往日本的主要通道。

⑹ 日本和朝鮮起源於中國嗎

日本不是 朝鮮是 周武王滅商以後 就把紂王的親戚箕子封在現在的朝鮮 箕子的氏族應該在回現在的河南

日本民族是答由當地的原著民衍生來的 秦始皇時期讓人出海找神仙 可是沒說是不是去了日本 再說以當時航海技術 不可能到日本

⑺ 中國和日本歷史淵源,分階段嗎

樓上幾位說的還是有些出入。

  1. 日本最早的原住民是居住在今北海道上的阿依努人,也叫做蝦夷人。而後阿依努人與從各地遷居過來的種族結合,在本州島上誕生了日本人。那些外來民族具體有哪些,直到今天,都沒有一種說法被證實。————參考《日本書紀》《古事記》《日本史》

  2. 日本第一次和中國來往的人是在古代前期統一了各部落的卑彌呼女王;第二次是在奈良時代,天皇給隋朝皇帝送去書信,不過那時日本的「天皇」還沒有被稱作天皇,日本也還不叫日本,叫做大和,書信中日本的自稱是」來自日出之處的國家「,且當時日本的地位是中國的朝貢國;第三次是平安京時代,大約在790年左右,而此時的日本勢力日盛,書信的態度也改變了,大意是「日出之處皇帝向日落之處皇帝問好」,已經把中國和日本當做同一檔次。(我這里說的一二三次是指比較有代表性的幾次,並不是說就在這段時期真的就只有三次。)——參考《古事記》

  3. 大約790年左右日本的新都城,京都(平安京)完全是仿造中國的洛陽、長安所建,連比例都是一模一樣。因為當時的中國正值盛世唐朝,文化異常鼎盛,而日本那時的文化是相當落後的,所以非常敬仰崇拜唐朝文化,與唐朝協議後,派遣了許多人去唐朝學習唐朝的文化、體制、宗教、政,治等。

  4. 500-700年之間,日本軍隊與隋朝有過戰斗。當時的朝鮮分裂成百濟、新羅等國。而百濟被新羅所滅,百濟要求日本幫他們復國,而新羅和隋朝是盟友,所以日本初次與中國發生戰爭就是這時候;1279年,日本鐮倉幕府時期,兵強馬壯的元朝向日本侵略,鐮倉幕府那時完全沒有能力對抗元朝軍隊,整個日本驚恐不已,不過元朝分兩次共派遣了20萬左右的軍隊進攻日本都沒有成功——兩次都被台風襲擊,大敗而回;1660年左右,日本桃山時代,關白豐臣秀吉向朝鮮侵略,那時的朝鮮是明朝的附庸國,明朝遂與日本交戰,戰爭持續了7年,隨著豐臣秀吉的病逝,日本的侵略也宣告失敗,退回日本。這幾次戰爭就是在日本明治維新前與中國的主要幾次戰爭,而明治維新之後的事,大家都知道,不必講了。——參考《日本史概論》《新訂日本史概論》《太閣傳》

  5. 總的來說,分幾個階段。古代前期卑彌呼女王初次與中國交流——古代中期天皇送去書信——在朝鮮半島上與中國交戰——古代末期送去書信,開展貿易——平安京派遣遣唐使——鐮倉幕府時期被元朝侵略——豐臣秀吉時期侵略朝鮮,與明朝交戰。

⑻ 中國與朝鮮的歷史淵源

早在周朝開國時,商朝的遺民不願被周朝統治,而遷徙到朝鮮半島一帶居住,版是最早朝鮮地權區的居民。之後周朝 燕國 秦朝都在哪裡統治過,漢朝時更建立了樂浪郡。漢朝末年,朝鮮半島一帶居住了大量的各種少數民族,如鮮卑 匈奴 東胡等。建立了不少小國,隋朝時,高麗強大起來,對隋朝產生威脅,楊廣起兵討伐,之後唐朝時經過多次戰爭,滅掉了高麗 百濟等小國,因新羅國一直對唐朝表面恭敬,唐朝默認了當地領土被新羅吞並,新羅人,就是現在的朝鮮族 。之後朝鮮一直是中國的屬國。中國也多次出兵保護朝鮮不被外國入侵。清末,朝鮮被日本滅國,二戰結束後,朝鮮被分為南北兩國分別獨立

⑼ 日本、韓國、和朝鮮在歷史上和中國有什麼關系啊

可以說,從文化形態上說朝鮮和日本都深受我們影響,屬於中華文化的支系,現在的很多日本人和韓國人都會寫漢字,在日語中,正式場合明知都是用漢字書寫的,叫做平甲名,很多日韓的老人都會寫漢字,頌我們傳統的七律詩,可以說日韓文化是中國文化的變種,受著很大的影響。但是簡單地說,西藏新疆和我們的文化卻不太一樣但是卻是我們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方面是地域的聯系,日本離我們要遠些而朝鮮要越過高大的山脈,在古代這是比較難的,為什麼說山海關重要,因為那裡實在太險要了,古代是很難穿越的,就是和朝鮮聯系都要穿越渤海灣去;另一方面是統治者的問題,比如西藏在松贊干布的時代就一心歸屬中央,所以聯繫上就更緊密,而朝鮮和日本是屬於從屬國,這個地位關系對中國和他們的關系也有一定的影響;最後應該是利益問題,試想如果一片貧瘠的土地歸屬我們統治,那對中央財政是一個考驗,知道韓國人為什麼愛吃泡菜么,因為那裡地域狹小,在古代生產力低下的情況下沒法滿足民眾生存的要求,冬天老百姓只能胭脂便宜的泡菜食用以便過冬,可以看出那種自然情況下,每一位皇帝都不會想統一的,就比如在古代的越南緬甸,其實也是中國的屬國,但是現在仍然是獨立的主權國家,我想原因應該是一樣的吧。 7 回答者: Nasdaq23

閱讀全文

與中國朝鮮日本歷史淵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