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歷史上十大明君

中國歷史上十大明君

發布時間:2021-03-02 15:57:54

中國歷史十大明君

關於中國歷史明君,有很多說法,中國歷史上的明君很多,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說法,下面介紹兩種說法。

千古一帝---秦始皇
布衣皇上---劉 邦
開疆擴土---劉徹
盛世明君---李世民
風流女皇---武則天
士兵皇帝---趙匡胤
大明太祖---朱元璋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開創盛世---康 熙
風流倜儻---乾 隆

中國十大明君
所謂明君,是指賢明的君主。《左傳•成公二年》:"大夫為政,猶以眾克,況明君而善用其眾乎?按照時間順序,選擇了中國歷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十大明君,其主要標准不是按其名氣,而是指文治武功方面的作為,是否愛戴百姓,以及對歷史上影響。因此,很多名氣很大的人物則並未入選,而一些容易被忽視的重要人物則進入了該榜。歷史上對中國十大明君一說,眾說紛紜。可縱觀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一般認為是:大禹、秦始皇、劉邦、劉徹、楊堅、李世民、趙匡胤、忽必烈、朱元璋、康熙。
夏代--大禹
大禹,姒姓夏後氏,名文命,號禹,後世尊稱大禹,夏後氏首領,傳說為帝顓頊的曾孫,黃帝軒轅氏第六代玄孫。他的父親名鯀,母親為有莘氏女修己。相傳禹治黃河水患有功,受舜禪讓繼帝位。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因此後人也稱他為夏禹。他是我國傳說時代與堯、舜齊名的賢聖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績,就是歷來被傳頌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劃定中國國土為九州。後人稱他為大禹,也就是偉大的禹的意思。
秦始皇--贏政
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年),首位完成中國統一的秦王朝的始皇帝。後人稱之為"千古一帝"。姓嬴氏,名政,出生於邯鄲。秦始皇22歲時,在故都雍城舉行了成人加冕儀式,正式登基,"親理朝政",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後滅六國,完成了統一中國的大業,建立起第一個以早期漢族為主體的強大秦漢多民族統一的封建大帝國--秦朝。定都咸陽。秦王政自認為自己的功勞勝過之前的三皇五帝,將大臣議定的尊號改為"皇帝"。
漢高祖--劉邦
漢高祖劉邦(前256年-前195年6月1日),字季(一說原名季),沛郡豐邑中陽里(今江蘇豐縣)人,漢族。秦朝時曾擔任泗水亭長,起兵於沛(今江蘇沛縣)。後成為漢朝(西漢)開國皇帝,廟號為太祖(但自司馬遷時就稱其為高祖,後世多慣用之),謚號為高皇帝(謚法無"高",以為功最高而為漢之太祖,故特起名焉)所以史稱太祖高皇帝、漢高祖或漢高帝。出身平民階級。成為皇帝之前又稱沛公、漢中王。他對漢民族的統一、中國的統一強大,漢文化的保護發揚有決定性的貢獻。
漢武帝--劉徹
漢武帝-劉徹(前157--前87)一位有雄才大略又能善於用人的盛世君主。漢初,因連年爭戰人口減少,生產力不足,但經文景之治的休養生息之後,中國的國力已達巔峰.漢武帝繼位後,著手開始解決北方的匈奴的威脅.重用名將,霍去病,衛青,李廣等,加上張騫的外交,經三十年的經營.基本上解決了匈奴的威脅.而且已儼然成為東亞的霸主。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漢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他也因此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偉大的皇帝。
隋文帝--楊堅
隋文帝(公元541-604年)名:楊堅,漢族人士,鮮卑姓是普六茹,小字那羅延。隋朝開國皇帝,弘農華陰(今陝西省華陰縣)人,其父楊忠是西魏和北周的軍事貴族,北周武帝時官至柱國大將軍,封為隋國公,楊堅承襲父爵。初唐的李延壽在《北史》中贊美隋文帝,"皇考美須髯,身長七尺八寸,狀貌瑰偉,武藝絕倫;識量深重,有將率之略。"
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文學家、書法家、卓越的領袖、影響中華乃至世界進程的傑出人物,他為中華民族同人民做出了傑出貢獻,留下了輝耀千古的豐功偉業及精神財富,因此受到人們的崇敬。貞觀王朝是李世民建立起來的。李世民是唐帝國實際上的開國皇帝。他胸襟開闊,文武全才,知人善任,從諫如流,在當政期間創立了蓋世絕倫的文治武功,開創了"貞觀之治"的繁榮盛世。
宋太祖--趙匡胤
歷朝歷代的政變事件屢見不鮮。"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便是由後周禁軍最高統帥趙匡胤發起的一次成功的政變。趙匡胤兵不血刃登上帝位,不僅統一了大半個中國,而且治國有方。宋朝的經濟和文化之所以能夠達到我國歷史上的又一個高峰,與趙匡胤的治國之道有密切的關系。
歷史證明,趙匡胤是一位推動歷史發展的傑出人物。他對待權臣剛柔並濟,懷柔安撫,很好的解決了天下統一後的軍權問題,永不消逝的英雄--趙匡胤。
元世祖--忽必烈
忽必烈,中國元朝的創建者。
元世祖,蒙古語稱作薛禪(sechen,譯言賢明)合汗。拖雷正妻唆魯禾貼尼的第二子。忽必烈為藩王時,便熱心於學習漢文化。1251年,長兄蒙哥即大汗位,忽必烈以皇弟之親,受任總理漠南漢地軍國庶事,南駐爪忽都之地。他先後任漢人儒士整飭邢州吏治,立經略司於汴梁,整頓河南軍政,並屯田唐、鄧,收到積極效果。1253年,受京兆(今陝西西安)封地,忽必烈又在這里任諸儒臣興立屯田,興復吏治,恢復農業,建立學校,進一步取得北方漢族地主階級對他的擁護,為元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社會基礎。同年,忽必烈受命與大將兀良合台遠征雲南,滅大理國。1258年蒙哥興師伐南宋,授命忽必烈代總東路軍。1259年9月,忽必烈率師抵淮河,蒙哥在合州前線病逝的消息傳來,忽必烈仍揮軍自陽邏堡渡長江,圍鄂州(今湖北武漢),並以軍接應從雲南北上的兀良合台軍。這時,得悉留守漠北的幼弟阿里不哥擅自徵兵圖謀汗位,忽必烈立即採納漢人郝經的獻計,與宋約和,輕騎北返燕京。
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明王朝的開國皇帝。原名重八,後取名興宗。漢族,濠州(今安徽鳳陽縣東)鍾離太平鄉人,25歲時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反抗蒙元暴政,龍鳳七年(1361)受封吳國公,十年自稱吳王。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在基本擊破各路農民起義軍和掃平元的殘余勢力後,於南京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建立了全國統一的封建政權。朱元璋統治時期被稱為"洪武之治"。葬於明孝陵。
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
康熙(1661-1722)清朝入關後的第二代皇帝即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的年號,俗稱清聖祖為康熙帝。康熙執政期間,撤除吳三桂等三藩勢力(1673年),統一台灣(1684年),平定準噶爾汗噶爾丹叛亂(1688年-1697年),抵抗了沙俄對我國東北地區的侵略,簽定了《尼布楚條約》,維持了東北邊境一百五十多年的邊界和平。康熙在收復台灣後在開放了海禁但是不久沒有繼續。康熙是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政治家之

② 中國古代十大明君是哪些

排列得有點亂1,商太祖——商湯2, 商高宗——武丁3,秦始皇——贏政4,漢武帝——劉內徹5,北魏孝容文帝——拓跋宏6. 隋文帝——楊堅7,唐太宗——李世民8,宋太祖——趙匡胤9, 明成祖——朱棣10, 康熙帝——愛新覺羅·玄燁

③ 中國歷史上的十大明君

歷代皇帝,按照能力來說,分為明君和庸君
明君中按照能力和品德,又分為,英主,雄主,聖君,暴君。
庸君中普遍能力中等,如果品德很差,那就是昏君。
先秦之前的歷代君主,大禹,商湯,周文周武周公,此六人最賢
帝制時代開啟之後,細數歷代影響力非常大的君主(要麼在位時間長,要麼功績高,要麼做了很多事情)
以四人位最尊,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明太祖
秦始皇構建帝制,為華夏民族開創了一個政治上的框架,為華夏民族意識的完善和國家制度的確立奠定了基礎。秦始皇給華夏族立起了骨,披上了皮。直到現在為止,外國對中國的主要稱呼還是來自於秦。
漢武帝完善了帝制和中央集權,讓漢這個名字徹底融入了華夏族,漢人,漢子,漢語,漢字,漢文化,成了華夏族不可分割的名字,漢武帝讓華夏族有了自我意識。
唐太宗完善了隋代開創的天朝朝貢體系,讓華夏族開始真正的與其他民族進行融合交流。完善科舉制,貞觀之治,首次征服漠北草原,文治武功都成為了不可復制的範本。唐太宗給了華夏族對外開拓的眼睛和傲視寰宇的底氣。
明太祖驅逐胡虜,恢復中華,一掃宋代以來的頹勢,讓華夏族變得無法毀滅。雖有歷史局限性,有殘忍弒殺之名,然而收復幽雲,開疆萬里,民生為本,重建華夏軀骨,功績無可比擬。明太祖給了華夏族不滅的意志,恢復河山的勇氣和信心。
個人覺得歷代帝王,第一檔次,應該是「四雄七賢」,四雄即以上四人,所謂七賢:
漢高祖,漢文帝,漢宣帝,漢光武帝,唐高宗,隋文帝,明成祖。
其他比較優秀的君主(不論華夏夷狄):
漢景帝,漢明帝,漢章帝,漢昭烈帝,晉明帝,宋武帝,北魏孝文帝,陳太祖,北周武帝,唐憲宗,唐宣宗,後周世宗,宋太祖,宋孝宗,金世宗,明宣宗,明孝宗,清世宗。
晚節不保,毀譽參半的君主:
梁武帝,唐玄宗。

④ 中國歷史十大明君,大家來排排名次,原創

1、唐太宗 李世民:除了晚年的煉丹等奢侈荒唐,基本上是個全能完人,能打天下,治天下,科舉和三省六部的改進是影響最深遠的創舉,。
2、明太祖 朱元璋:創舉:所有皇帝中唯一的平民(其他基本是皇子、貴族出生),唯一從南而北統一(自古是北進南統一),且面對的是冷兵器時代最恐怖的蒙古兵(盡管已經大不如前),挽救主體民族——漢從少數民族政權手中(所謂回歸正統)。
3、秦始皇 嬴政:確定了中華的基本的統一形式和主體疆域,創舉一個民族兩千年的制度、方向 。
4、隋文帝 楊堅:結束五胡亂華(回歸正統),第一次結束分裂,創立的隋朝是盛唐的基礎。
5、漢高祖 劉邦:出身寒微,創立封建社會頂峰的漢唐盛世之一,用人有道,能讓手下都比他強的同時也甘心聽其命令,以弱漢勝強楚。
6、漢武帝 劉徹:中國武功的顛峰,通西域,事實上消滅北方自古最大的威脅匈奴(但是漢朝人口半耗)。
7、元世祖 孛兒只斤·忽必烈:版圖最大的帝國,對西方的交流最繁盛(依靠蒙古基礎)。
8、宋太祖 趙匡胤:結束分裂、唯一重商的朝代,創造了中國古代經濟最富裕、文化最繁榮的社會(武功最差)。
9、清聖祖 愛新覺羅·玄燁:維系和奠定了一個大帝國,攘外安內,但創舉不明顯(基本上前面很多皇帝都能做到)。
10、武周則天皇帝 武曌 :男人社會的女人君主(僅憑此點可見其能力),且建設國家昌盛。

⑤ 中國十大明君(不是名君)

千古一帝---秦始皇

布衣皇上---劉 邦

開疆擴土---劉徹版

盛世明君---李世民

風流女權皇---武則天

士兵皇帝---趙匡胤

大明太祖---朱元璋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開創盛世---康 熙

風流倜儻---乾 隆

⑥ 中國歷史上的四大明君是誰十大昏君又是誰

明君前十位:
答案:1、唐太宗 李世民:除了晚年的煉丹等奢侈荒唐,基本上是個全能完人,能打天下,治天下,科舉和三省六部的改進是影響最深遠的創舉,。
2、明太祖 朱元璋:創舉:所有皇帝中唯一的平民(其他基本是皇子、貴族出生),唯一從南而北統一(自古是北進南統一),且面對的是冷兵器時代最恐怖的蒙古兵(盡管已經大不如前),挽救主體民族——漢從少數民族政權手中(所謂回歸正統)。
3、秦始皇 嬴政:確定了中華的基本的統一形式和主體疆域,創舉一個民族兩千年的制度、方向 。
4、隋文帝 楊堅:結束五胡亂華(回歸正統),第一次結束分裂,創立的隋朝是盛唐的基礎。
5、漢高祖 劉邦:出身寒微,創立封建社會頂峰的漢唐盛世之一,用人有道,能讓手下都比他強的同時也甘心聽其命令,以弱漢勝強楚。
6、漢武帝 劉徹:中國武功的顛峰,通西域,事實上消滅北方自古最大的威脅匈奴(但是漢朝人口半耗)。
7、元世祖 孛兒只斤·忽必烈:版圖最大的帝國,對西方的交流最繁盛(依靠蒙古基礎)。
8、宋太祖 趙匡胤:結束分裂、唯一重商的朝代,創造了中國古代經濟最富裕、文化最繁榮的社會(武功最差)。
9、清聖祖 愛新覺羅·玄燁:維系和奠定了一個大帝國,攘外安內,但創舉不明顯(基本上前面很多皇帝都能做到)。
10、武周則天皇帝 武曌 :男人社會的女人君主(僅憑此點可見其能力),且建設國家昌盛。

十大昏君:
答案:一、夏桀王(生卒不詳)
夏王朝的亡國之君,第16代君主。寵妹喜、重勞役、殘殺戮、被商取代。典故《肉池酒林》。
二、商紂王(生卒不詳)
中國歷史上暴君的代表人物,窮兵黷武,寵信妲己,不理朝政,暴虐人民,亡國之君。典故《妲己害政》。
三、秦始皇(前259——前210)
名政、姓嬴。公元前239年親政,時年20歲,公元前221年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帝國。興土木,好封禪,求長生不老,租役繁重,刑法嚴峻,民不聊生。為其死後迅速爆發的秦末農民大起義埋下了伏筆。典故,讀書人刻骨銘心的《焚書坑儒》。
四、漢武帝(前156——前87)
劉徹,字通。16歲即帝位,雄才大略,「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加強君主集權,使西漢進入鼎盛時期。但後來大舉封禪,黷兵窮武,徭役日益繁重,為西漢王朝由盛轉衰拉下了序幕。
五、隋煬帝(569——618)
楊廣,隋文帝的二兒子,弒父殺兄,自立為帝。興土木,征徭役,對高麗發動三次戰爭,民生凋敝,兵變,民變此起彼伏,隋王朝最終滅亡。典故《剪綵為花》。
六、周幽王(?——前771)
西周的第12代君主姬宮涅,即位之初,恰逢三川地震,人民流離失所,卻無動於衷,娶褒姒寵之,為取得其笑,不惜烽火戲諸侯,終至亡國。典故《戲舉烽火》。
七、夏太康(生卒不詳)
啟的兒子,夏朝的第三代君主是一個荒唐的君王,即位之後,荒淫無恥,游幸打獵,終年不止不問國事,導致「五子爭立」事件,最後國被後羿篡奪,自己流亡於外。典故《游畋失位》。
八、漢成帝(前51——前7)
即孝成帝劉驁,即位後荒於酒色,廢皇後而立舞女趙飛燕為後,縱容母系外戚擅權,國本動搖,最終導致王莽改漢建「新」。典故《市裡微行》、《寵昵飛燕》。
九、漢靈帝(156——189)
劉宏,帶頭賣官鬻爵,如行商貿易一般,國家吏治昏亂透頂,大興「黨錮之獄」,宦官權力達到頂峰,終於導致東漢末年的黃巾大起義。典故《西邸鬻爵》。
十、齊王寶卷(483——501)
即南齊廢帝東昏侯蕭寶卷,登位後,凶狂荒唐,委任群小,誅殺賢良,奢侈無忌,大起樓宮,作惡多端,終至禁兵叛亂被廢。典故《金蓮布地》

⑦ 誰能評出中國古代十大明君和十大暴君

明君前十位:
答案:1、唐太宗 李世民:除了晚年的煉丹等奢侈荒唐,基本上是個全能完人,能打天下,治天下,科舉和三省六部的改進是影響最深遠的創舉,。
2、明太祖 朱元璋:創舉:所有皇帝中唯一的平民(其他基本是皇子、貴族出生),唯一從南而北統一(自古是北進南統一),且面對的是冷兵器時代最恐怖的蒙古兵(盡管已經大不如前),挽救主體民族——漢從少數民族政權手中(所謂回歸正統)。
3、秦始皇 嬴政:確定了中華的基本的統一形式和主體疆域,創舉一個民族兩千年的制度、方向 。
4、隋文帝 楊堅:結束五胡亂華(回歸正統),第一次結束分裂,創立的隋朝是盛唐的基礎。
5、漢高祖 劉邦:出身寒微,創立封建社會頂峰的漢唐盛世之一,用人有道,能讓手下都比他強的同時也甘心聽其命令,以弱漢勝強楚。
6、漢武帝 劉徹:中國武功的顛峰,通西域,事實上消滅北方自古最大的威脅匈奴(但是漢朝人口半耗)。
7、元世祖 孛兒只斤·忽必烈:版圖最大的帝國,對西方的交流最繁盛(依靠蒙古基礎)。
8、宋太祖 趙匡胤:結束分裂、唯一重商的朝代,創造了中國古代經濟最富裕、文化最繁榮的社會(武功最差)。
9、清聖祖 愛新覺羅·玄燁:維系和奠定了一個大帝國,攘外安內,但創舉不明顯(基本上前面很多皇帝都能做到)。
10、武周則天皇帝 武曌 :男人社會的女人君主(僅憑此點可見其能力),且建設國家昌盛。

十大昏君:
答案:一、夏桀王(生卒不詳)
夏王朝的亡國之君,第16代君主。寵妹喜、重勞役、殘殺戮、被商取代。典故《肉池酒林》。
二、商紂王(生卒不詳)
中國歷史上暴君的代表人物,窮兵黷武,寵信妲己,不理朝政,暴虐人民,亡國之君。典故《妲己害政》。
三、秦始皇(前259——前210)
名政、姓嬴。公元前239年親政,時年20歲,公元前221年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帝國。興土木,好封禪,求長生不老,租役繁重,刑法嚴峻,民不聊生。為其死後迅速爆發的秦末農民大起義埋下了伏筆。典故,讀書人刻骨銘心的《焚書坑儒》。
四、漢武帝(前156——前87)
劉徹,字通。16歲即帝位,雄才大略,「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加強君主集權,使西漢進入鼎盛時期。但後來大舉封禪,黷兵窮武,徭役日益繁重,為西漢王朝由盛轉衰拉下了序幕。
五、隋煬帝(569——618)
楊廣,隋文帝的二兒子,弒父殺兄,自立為帝。興土木,征徭役,對高麗發動三次戰爭,民生凋敝,兵變,民變此起彼伏,隋王朝最終滅亡。典故《剪綵為花》。
六、周幽王(?——前771)
西周的第12代君主姬宮涅,即位之初,恰逢三川地震,人民流離失所,卻無動於衷,娶褒姒寵之,為取得其笑,不惜烽火戲諸侯,終至亡國。典故《戲舉烽火》。
七、夏太康(生卒不詳)
啟的兒子,夏朝的第三代君主是一個荒唐的君王,即位之後,荒淫無恥,游幸打獵,終年不止不問國事,導致「五子爭立」事件,最後國被後羿篡奪,自己流亡於外。典故《游畋失位》。
八、漢成帝(前51——前7)
即孝成帝劉驁,即位後荒於酒色,廢皇後而立舞女趙飛燕為後,縱容母系外戚擅權,國本動搖,最終導致王莽改漢建「新」。典故《市裡微行》、《寵昵飛燕》。
九、漢靈帝(156——189)
劉宏,帶頭賣官鬻爵,如行商貿易一般,國家吏治昏亂透頂,大興「黨錮之獄」,宦官權力達到頂峰,終於導致東漢末年的黃巾大起義。典故《西邸鬻爵》。
十、齊王寶卷(483——501)
即南齊廢帝東昏侯蕭寶卷,登位後,凶狂荒唐,委任群小,誅殺賢良,奢侈無忌,大起樓宮,作惡多端,終至禁兵叛亂被廢。典故《金蓮布地》

⑧ 十大明君

炎、黃二帝:華夏民族的史祖
秦始皇:中國統一的秦王朝的開國皇帝。 開創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內先容河.
漢高祖劉邦:平民出身, 強化了"漢"民族.
漢武帝: 奠定了了漢民族在東方的主導地位..
唐太宗李世民:建造了一個當時世界最強盛的帝國。
宋太祖趙匡胤、宋太宗趙光義:建造了一個當時世界最強的經濟帝國。
成吉思汗、忽必烈:中國版圖強大時期.
明太祖朱元璋:加強中央集權,不設宰相。
康熙:開清朝「康乾盛世」維護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
雍正:勵精圖治,勤於政事.(清代皇帝康,雍,乾開創性的供獻在於沒有才取民族壓迫政策而是普及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萌芽,另外將東北和新疆納入中國,)

⑨ 歷史上十大明君是誰

1 漢文帝 劉恆 2 漢景帝 劉啟 3 隋文帝 楊堅 4 唐太宗 李世民 5 武周 武則天 6 唐玄宗 李隆基版 7 元世祖 忽必烈 8 明成權祖 朱棣 9 清聖祖 玄燁(康熙) 10 清高宗 弘歷(乾隆) 其實,中國古代的好皇帝很多,只是我個人覺得這十位最好,其他,像漢武帝,宋太祖,宋神宗,金世宗,明太祖,順治等,我認為,作為統治者,只要能夠促進生產力發展,有利民生,就可以算是個好皇帝,不必拘泥於幾大,幾大的噱頭

⑩ 中國古代十大明君哪十個

唐太宗李世民
(公元598~649年) 作為傑出封建政治家,在貞觀(627年~649年)年間,由於比較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訓,注意與民休息,留心治道。這個時期,政治較清明,經濟得到恢復發展,社會安定,國勢強盛,民族關系融洽,被贊譽為封建社會少有的治世,史稱「貞觀之治」。開創了繁華的唐朝盛世。

秦始皇嬴政
(前259~前210) 中國統一的秦王朝的開國皇帝。他統一了六國,統一了度量衡,修築了舉世聞名的長城,一生功績卓著。但另一方面,他也是一位暴君,實行暴政,秦僅二世而亡,他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漢武帝劉徹
(公元前156~前87年) 西漢王朝的第六代皇帝。他在位五十四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之一。漢武帝雄才大略,頗有建樹,他當政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時代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最燦爛的時代之一。人們往往把漢武帝的功業和秦始皇相比,史稱「秦皇漢武」。

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
(公元1654年-1722年)在位近62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康熙精明神武,用兵西藏,新疆、蒙古、沙俄,奠定和捍衛了中國的版圖。同時崇尚節儉。開創了康乾盛世。除敖拜,平三藩,攻台灣,親征葛爾丹康熙帝的膽識、遠見、氣魄,甚至不計「萬乘之尊」與將士同甘苦,以及勇於實踐的精神,堪稱是歷代帝王的典範和楷模。

武則天
(624~705) 唐高宗李治皇後,後為周則天皇帝,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在位期間舉行殿試,創武舉、自舉、試官等制,員外置官,破格用人。勸農桑、薄賦斂、息干戈、禁淫巧、省力役等進步的主張。順應了時代潮流,延續了唐朝盛世。

前秦世祖苻堅
公元338~385年) 抑制豪強,整飭軍政,強化王權,對於被征服的民族和地區的人採用懷柔政策。
370年苻堅攻滅前燕,次年滅仇池氐族楊氏,373年取東晉梁、益兩州,376年滅前涼和代,統一北方。382年派呂光進軍西域。前秦成為十六國中最強大的政權,其疆域東極滄海,西並龜茲,南包襄陽,北盡沙漠。他在位期間致力於修明政治,統一中國北方,政績顯著,是十六國時期許多封建帝王中最傑出君王。

元太祖孛兒只斤·鐵木真
(公元1162-1227年) 蒙古開國君主,著名軍事統帥。1206年,被蒙古貴族推舉為「成吉思汗」。之後進行大規模的侵略擴張。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在歷史上起了進步作用。攻金滅夏,為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礎。他軍事才能卓越,戰略上重視聯遠攻近,力避樹敵過多。用兵注重詳探敵情、分割包圍、遠程奇襲、佯退誘敵、運動中殲敵等戰法,史稱「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為後代開創了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最大的版圖國家而奠定了基礎。

宋太祖趙匡胤
(公元927—976年) 宋朝開國君主,公元960年。在「陳橋兵變」 中被擁立為帝,後採取「先南後北」的統一中國的策略,先後攻滅了南平、湖南、後蜀、南漢、南唐等割據政權,同時又加強了對北方契丹的防禦,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割據局面。

明太祖朱元璋
(公元1328—1398年) 明太祖是歷史上少有的由平民得天下的皇帝,朱元璋削平群雄,統一南北的同時,吸取歷史的經驗教訓,著手穩固新建王朝的統治,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元璋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和制度影響深遠,具有一定的進步作用,並奠定了明朝200多年的統治基礎 。但他將中集權君主專制發展到空前程度,以及由此對社會經濟產生的阻礙作用。

漢光武帝劉秀
(公元前6~公元57) 漢光武帝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封建皇帝之一。史稱其才兼文武,豁達有大度。他長於用兵,善於以少勝多,出奇制勝。他對待臣僚「開心見誠」,不念舊惡,但賞罰嚴明。他所開創的「光武中興」是中國封建史上著名的四大治世之一。

閱讀全文

與中國歷史上十大明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