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你還知道中國歷史上有哪些名醫嗎

你還知道中國歷史上有哪些名醫嗎

發布時間:2021-03-02 15:23:18

Ⅰ 中國古代四大名醫

個人愚見,三人中當以「醫聖」張仲景之醫術為最高!

為便於對其進行總結介紹,現分別將三人之生平簡介如下:


扁鵲之術據傳可起死回生,活死人而肉白骨,醫技如神;華佗可開顱破腦,刮骨療毒,又創出麻沸散,實足以為外科之祖、萬代醫宗,而當之無愧。但可惜的是,二人之術法及其醫法醫技之屬,史書所載均語焉不詳,不太清晰;加之二人均無醫案及醫、葯學典藉傳世以為佐證,故此致二位醫技如神的大家,似乎只是更多地流於傳說而已,無法確知其端的備細!

且現據有限的歷史記述而言,二人生平多遊走於權貴豪門之室、帝王將相之家,可查證的濟世救民案例不多!故此可以認為其醫治對象范圍受到一定的限制,實踐經驗當然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張仲景則不然,醫聖之生平重大事跡在史書中記述清楚,准確而且詳實,一言一行有史可查,有據可證。且張仲景長期遊走於基層民間,深諳民生之苦,數十年間一直奔波於瘟疫大流行區域內治病救人,活人無數,屬於歷史上極為罕見的平民醫生,只以治病救人為宗旨,淡看名利,不計得失!故此,三人中應以醫聖平生診治之病例為最多,當然其綜合診療救治經驗也應該最為豐富!

據載:張仲景(約公元150~154年——約公元215~219年),名機,字仲景,東漢南陽涅陽縣(今河南省鄧州市穰東鎮張寨村)人。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被後人尊稱為醫聖,是我國歷史上最最傑出的醫學家之一。 其所著的傳世巨著《傷寒雜病論》、確立的六經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臨床的基本原則,是中醫的靈魂所在,也是後學者研習中醫必備的經典著作。

故據現存史料而言,當以張醫聖之醫法、醫技、醫案等更為清晰准確詳實,並再據此而論其醫術為三人中最高!

Ⅱ 中國歷代名醫有哪些

中國歷代名醫有:扁鵲、倉公、華佗、張仲景、皇甫謐、孫思邈、鑒真、王惟一、錢乙、宋慈、李時珍、陳實功、吳有可、傅青主、葉天士、徐大椿、王清任等。
中國古代十大名醫分別是針灸之祖———黃帝;脈學倡導者———扁鵲;外科之祖———華佗;醫聖———張仲景;預防醫學的倡導者———葛洪;葯王———孫思邈;兒科之祖———錢乙;法醫之祖———宋慈;葯聖———李時珍;《醫宗金鑒》總修官———吳謙等。
參考資料:http://wenku..com/link?url=oTM2QN-_TZAfQ6U6zyDAPzjQgV8-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名醫神醫

導讀:現在的西醫,因為見效快頗受當代人的推崇,然而,中國五千年流傳下來的中醫,是否真那麼不值一提?我倒覺得,中醫文化博大精深,沒有研究過就沒有發言權,本人雖沒有研究過,但一直認為中醫是值得發揚光大的,不說中醫,我們來說說中國古代的名醫們,他們是指扁鵲、華佗、孫思邈、張仲景、皇甫謐、葛洪、朱震亨、李時珍、錢乙、葉天士十位著名的醫學家。
扁鵲
扁鵲(公元前407—前310),名秦越人,勃海莫人(今河北內邱縣),

戰國時代名醫。又家於盧國(今山東長清一帶),因名之曰盧醫。《史記》等載其事跡涉及數百年。扁鵲精於內、外、婦、兒、五官等科,應用砭刺、針灸、按摩、湯液、熱熨等法治療疾病,被尊為醫祖。相傳扁鵲曾醫救虢太子,扁鵲死後,虢太子感其再造之恩,收其骨骸而葬之,墓位於今永濟市清華鎮東。

扁鵲年輕時虛心好學,刻苦鑽研醫術。他把積累的醫療經驗,用於平民百姓,周遊列國,到各地行醫,為民解除痛苦。由於扁鵲醫道高明,為百姓治好了許多疾病,趙國勞動人民送他「扁鵲」稱號。
張仲景
張仲景名機,被人稱為醫聖。南陽郡涅陽(今河南省鄧州市穰東鎮張寨村,另說河南南陽市)人。生於東漢桓帝元嘉、永興年間,(約公元150~154年),死於建安末年(約公元215~219年)活了七十歲左右。相傳曾舉孝廉,做過長沙太守,所以有張長沙之稱。
張仲景從小嗜好醫學,「博通群書,潛樂道術。」當他十歲時,就已讀了許多書,特別是有關醫學的書。他的同鄉何顒賞識他的才智和特長,曾經對他說:「君用思精而韻不高,後將為良醫」(《何顒別傳》)。後來,張仲景果真成了良醫,被人稱為「醫中之聖,方中之祖。」這固然和他「用思精」有關,但主要是他熱愛醫葯專業,善於「勤求古訓,博採眾方」的結果。年輕時曾跟同郡張伯祖學醫。經過多年的刻苦鑽研和臨床實踐,醫名大振,成為中國醫學史上一位傑出的醫學家。
華佗
華佗(約145-208)

東漢末醫學家,漢族。字元化,沛國譙(今安徽亳州市譙城區)人。《後漢書?華佗傳》說他「兼通數經,曉養性之術」,尤其「精於方葯」。人們稱他為「神醫」。他曾把自己豐富的醫療經驗整理成一部醫學著作,名曰《青囊經》,可惜沒能流傳下來。華佗醫術十分精湛,他首創用全身麻醉法施行外科手術,被後世尊之為「外科鼻祖」。他不但精通方葯,而且在針術和灸法上的造詣也十分令人欽佩。他每次在使用灸法的時候,不過取一兩個穴位,灸上七八壯,病就好了。
皇甫謐
皇甫謐,幼名靜,字士安,自號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甘肅靈台縣朝那鎮)人。生於東漢建安二十年(公元二一五年),卒於西晉太康三年(公元二八二年),他一生以著述為業,在醫學史和文學史上都負有盛名,著有《針灸甲乙經》、《歷代帝王世紀》、《高士傳》、《逸士傳》、《列女傳》、《元晏先生集》等書。在醫學史和文學史上都負有盛名。

葛洪
葛洪(284~364)為東晉道教學者、著名煉丹家、醫葯學家。字稚川,自號抱朴子,晉丹陽郡句容(今江蘇句容縣)人。三國方士葛玄之侄孫,世稱小仙翁。他曾受封為關內侯,後隱居羅浮山煉丹。著有《抱朴子》、《肘後備急方》、《西京雜記》等。其中丹書《抱朴子·內篇》具體地描寫了煉制金銀丹葯等多方面有關化學的知識,也介紹了許多物質性質和物質變化。葛洪精曉醫學和葯物學,主張道士兼修醫術。
孫思邈
孫思邈(541或581~682)為唐代著名道士,醫葯學家。被人稱為「葯王」。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人。幼聰穎好學。自謂「幼遭風冷,屢造醫門,湯葯之資,罄盡家產」。及長,通老、庄及百家之說,兼好佛典。年十八立志究醫,「頗覺有悟,是以親鄰中外有疾厄者,多所濟益」。北周大成元年(579),以王室多故,乃隱居太白山(在今陝西郿縣)學道,煉氣、養形,究養生長壽之術。及周靜帝即位,楊堅輔政時,征為國子博士,稱疾不就。隋大業(605~618)中,游蜀中峨眉。隋亡,隱於終南山,與高僧道宣相友善。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召至京師,以其「有道」,授予爵位,固辭不受,再入峨眉煉「太一神精丹」。顯慶三年(658),唐高宗又徵召至京,居於鄱陽公主廢府。翌年,高宗召見,拜諫議大夫,仍固辭不受。咸亨四年(673),高宗患疾,令其隨御。上元元年(674),辭疾還山,高宗賜良馬,假鄱陽公主邑司以屬之。永淳元年卒,遺令薄葬,不藏明器,祭去牲牢。宋徽宗崇寧二年(1103)追封為妙應真人。
錢乙
錢乙,字仲陽。祖籍浙江錢塘,後祖父北遷,遂為東平鄆州(今山東鄆城縣)人。約生於宋明道元年(公元一O三二年),卒於政和三年(公元一一一三年)。錢乙的一生,在治學上最突出的地方,就是「專一為業,垂四十年」。我國醫學史上第一個著名兒科專家錢乙撰寫的《小兒葯證直訣》,是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兒科專著。它第一次系統地總結了對小兒的辨證施治法,使兒科自此發展成為獨立的一門學科。後人視之為兒科的經典著作,把錢乙尊稱為「兒科之聖」,「幼科之鼻祖」。
朱震亨
朱震亨,字彥修,生活於公元1231~1351年。元代金華(今浙江義烏縣)人,家居於丹溪,故後人尊稱為丹溪翁,亦稱為朱丹溪。自幼好學,師事朱熹的再傳弟子許謙學習理學,精通文哲,至四十歲才開始習醫,首先自學《素問》,而後又受業於劉完素的再傳弟子羅知悌門下。羅知悌雖為河間弟子,但旁通張從正、李東垣之學,故將劉河間、張從正、李東垣、王海藏諸家之書授予丹溪,使朱丹溪旁通當時名家之說,開拓了知識范圍。通過多年臨床實踐,朱氏自創新說,自成一家之言,創立了有名的「陽常有餘,陰常不足」及「相火論」學說,並於雜病提出了以氣、血、痰、郁的辨證治療方法,於醫學理論的發揮及雜病的治療作出了貢獻,被譽為金元四大家之一。著有《格致余論》、《局方發揮》、《金匱鉤玄》、《本草衍義補遺》等。此外,流傳有關丹溪之書亦很多,其中以《丹溪心法》、《丹溪心法附余》最有代表性,但均非丹溪本人所著,系後人將朱氏臨床經驗整理而成。

李時珍
李時珍(1518年-1593年)字東璧,號瀕湖,身高約合現今1.63米,湖北蘄州(今湖北省蘄春縣蘄州鎮)人,漢族,生於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於神宗萬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其父李言聞是當地名醫。李時珍繼承家學,尤其重視本草,並富有實踐精神,肯於向勞動人民群眾學習。李時珍三十八歲時,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醫所事務。三年後,又被推薦上京任太醫院判。太醫院是專為宮廷服務的醫療機構,當時被一些庸醫弄得烏煙瘴氣。李時珍再此只任職了一年,便辭職回鄉。李時珍曾參考歷代有關醫葯及其學術書籍八百餘種,結合自身經驗和調查研究,歷時二十七年編成《本草綱目》一書,是我國明以前葯物學的總結性巨著。在國內外均有很高的評價,已有幾種文字的譯本或節譯本。另著有《瀕湖脈學》、《奇經八脈考》等書。
李家世代業醫,祖父是「鈴醫」。父親李言聞,號月池,是當地名醫。那時,民間醫生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紳的欺侮。因此,父親決定讓二兒子李時珍讀書應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頭地。李時珍自小體弱多病,然而性格剛直純真,對空洞乏味的八股文不屑於學。自十四歲中了秀才後的九年中,其三次到武昌考舉人均名落孫山。於是,他放棄了科舉做官的打算,專心學醫,於是向父親求說並表明決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鐵石堅。望父全兒志,至死不怕難。」李月池在冷酷的事實面前終於醒悟了,同意兒子的要求,並精心地教他。不幾年,李時珍果然成了一名很有名望的醫生。
葉天士
葉天士,名桂,號香岩,又號上律老人。江蘇吳縣人,約生於清代康熙五年(公元一六六六年),卒於乾隆十年(公元一七四五年)。葉天士少承家學。他的祖父叫紫帆,名時,父親叫陽生,名朝采,都精於醫術。白天,他從師讀經書;晚上,他父親就教他「岐黃學」。因此,他從小時就自《素問》、《難經》及漢唐宋諸名家所著書,無不旁搜博覽。

Ⅳ 中國古代歷史上有哪些名醫

扁鵲:秦越抄人(公元前407年-前310年),即扁鵲,姬姓,秦氏,名越人,又號盧醫,一說為勃海郡鄭(今河北任丘)人,再一說為齊國盧邑(今山東長清)人。春秋戰國時期名醫,與華佗、張仲景、李時珍並稱中國古代四大名醫,被稱為華夏醫祖。 扁鵲少時學醫於長桑君,善於運用四診:望聞問切,尤其是脈診和望診來診斷疾病,精於內、外、婦、兒、五官等科,名聞天下。後在咸陽因遭秦太醫李醯妒忌而被殺害。
華佗:華佗(約145年-約208年),字元化,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著名的醫學家,與董奉和張仲景被並稱為「建安三神醫」。 他精通內、外、婦、兒、針灸各科,對外科尤為擅長,發明了「麻沸散」來輔助外科手術,被後人稱為「外科聖手」「外科鼻祖」。約208年,華佗因遭曹操懷疑,下獄被拷問致死。

Ⅳ 在中國歷史上有那些著名的醫生

1、蘇頌

蘇頌(1020年12月10日-1101年6月18日),字子容,漢族,原籍福建泉州府同安縣(今屬廈門市同安區),後徙居潤州丹陽。北宋中期宰相,傑出的天文學家、天文機械製造家、葯物學家,集賢殿修撰蘇紳之子。

蘇頌出身閩南望族,於宋仁宗慶歷二年(1042年)登進士第。官至刑部尚書、吏部尚書。宋哲宗時拜相。他執政時,務使百官守法遵職,量能授任。宋徽宗時進太子太保,累封趙郡公。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卒,年八十二,追贈司空。後追封魏國公。宋理宗時追謚「正簡」。

蘇頌好學,於經史九流、百家之說,至於演算法、地誌、山經、本草、訓詁、律呂等學無所不通。作為歷史上的傑出人物,其主要貢獻是對科學技術方面,特別是醫葯學和天文學方面的突出貢獻。

他領導製造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鍾「水運儀象台」,開啟近代鍾表擒縱器的先河。李約瑟稱其為「中國古代和中世紀最偉大的博物學家和科學家之一」。著有《圖經本草》、《新儀象法要》、《蘇魏公文集》等。

2、林道飛

林道飛(生不詳),字宏中,晚年號含雲逸叟,將樂縣人,明朝名醫。他以醫術高超、多行善事而享譽閩中,曾任福建太醫。耆年(老年,約60多歲)賑飢濟貧,病者投劑立效。

尤好施不倦。年八十三。子孫世其業。病人服用他開的方劑,葯到病除。他晚年熱心公益,經常拿出錢糧賑飢濟貧,還捐田120畝給含雲寺。林享年83歲,著有醫書《濟世良友》傳世。

3、熊宗立

熊宗立(1409--1482年),字道宗,號道軒,別號勿聽子。明代著名醫家。福建建陽崇化里熊屯人。其先祖熊秘在鄉建鰲峰書院,為子孫肄業之所,故熊宗立自稱「鰲峰後人」。熊宗立出生於醫學世家,其祖熊鑒(彥明)精醫。

熊宗立自幼多病,喜讀醫書,從熊鑒學醫,長大又隨劉郯學習校書、刻書、陰陽、醫卜之術,深得奧旨。熊宗立得家傳師承,學術底蘊頗為厚實。壯年後,結合自己的祖傳醫術,從事醫療和醫書的撰著、校注、刻印工作,從而成為一位整理出版醫學書籍的刻書家和醫學家。

4、扁鵲

扁鵲(公元前407—前310年)姬姓,秦氏,名緩,字越人,又號盧醫,春秋戰國時期名醫。春秋戰國時期渤海郡鄭(今河北滄州市任丘市)人。由於他的醫術高超,被認為是神醫,所以當時的人們借用了上古神話的黃帝時神醫「扁鵲」的名號來稱呼他。

少時學醫於長桑君,盡傳其醫術禁方,擅長各科。在趙為婦科,在周為五官科,在秦為兒科,名聞天下。秦太醫李醯術不如而嫉之,乃使人刺殺之。扁鵲奠定了中醫學的切脈診斷方法,開啟了中醫學的先河。相傳有名的中醫典籍《難經》為扁鵲所著。

5、李辰生

1916年,李辰生於日據時期的台灣嘉義,1945年台灣光復,他獲得了台北帝國大學醫學博士學位,一名漢族人成為社會地位極高的醫學博士,這在當時的台灣極為罕見,

1949年4月,他毅然投身革命,並經朝鮮輾轉東北;解放後他參加台灣民主自治同盟,醉心於祖國的醫學教育和醫學事業,並在文革中紮根遵義十年;63歲時,趕上改革開放春潮初涌,他又南下「創業」,擔任暨南大學副校長、醫學院眼科主任。

Ⅵ 中國古代四大名醫都有哪些

1、中華「醫祖」扁鵲(公元前五-四世紀)

戰國時醫學家。姓秦、名越人,誕生於山東長清縣。通曉內、外、婦、兒、針灸各科。精於切脈、望色、聽聲、問診,尤擅長於推究病源。對導引,吐納和氣功等各種健身祛病之法各有建樹,著述多以失傳現存《難經》等都後人託名之作。

2、後漢神醫華佗(約公元145-208)

東漢末醫學家。義名 字元化,誕生於安徽毫縣。精通內、外、婦、兒各科。熟練的掌握養生方葯、針炙和手術等治療。首創葯物全麻術,被尊奉為外科之鼻祖。創立的《五禽戲》養生功,流傳至今。著書已佚。現存《中藏經》等是後人託名之作。

3、唐代「葯王」孫思邈(公元541—682)

孫思邈十分重視民間的醫療經驗,不斷積累走訪,及時記錄下來,終於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要方》。唐朝建立後,孫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請,與政府合作開展醫學活動。唐高宗顯慶四年(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國家葯典《唐新本草》。

4、明代「醫聖」李時珍(公元1518-1593)

明醫學家,字東壁號瀕湖。湖北蘄春人。著重葯物研究,重視臨床實踐。所著《本草綱目》是我國葯學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被稱作「東方醫學的巨典」他還著有《瀕湖脈學》、《奇經八脈考》、《脈訣考證》等流傳於世。

(6)你還知道中國歷史上有哪些名醫嗎擴展閱讀

其他中華名醫:

1、張仲景(約公元150~154年——約公元215~219年)

名機,字仲景,東漢南陽涅陽縣(今河南省鄧州市穰東鎮張寨村)人。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被後人尊稱為醫聖。張仲景廣泛收集醫方,寫出了傳世巨著《傷寒雜病論》。它確立的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臨床的基本原則,是中醫的靈魂所在。

2、董奉,東漢建安時期名醫。

又名董平,字君異(一說字君平,《大越史記全書》說字「昌」),號拔墘,侯官縣董墘(一說董厝)村(今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區古槐鎮龍田村)人。少年學醫,信奉道教。年青時,曾任侯官縣小吏,不久歸隱,在其家村後山中,一面練功,一面行醫。

董奉醫術高明,治病不取錢物,只要重病癒者在山中栽杏5株,輕病癒者栽杏1株。數年之後,有杏萬株,郁然成林。春天杏子熟時,董奉便在樹下建一草倉儲杏。需要杏子的人,可用穀子自行交換。再將所得之谷賑濟貧民,供給行旅。後世稱頌醫家「杏林春暖」之語,蓋源於此。

Ⅶ 中國古代名醫有哪幾位

扁鵲
戰國時醫學家,其真實姓名是秦越人,又號盧醫。據人考證,約生於周威烈王十九年(公元前四O七年),卒於赧王五年(公元前三一O年)。善用「針石」、「服湯」、「熨」等治病,所著《扁鵲內經》、《外經》早佚。他為什麼被稱為「扁鵲」呢?這是他的綽號。扁鵲[1] 善於運用四診,尤其是脈診和望診來診斷疾病。《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中記述了與他有關的兩個醫案:一個是用脈診的方法診斷趙子簡的病,一個是用望診的方法診斷齊桓侯的病。因此被稱為「脈學之宗」。
華佗
字元化,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醫學家,精內、婦、兒、針炙各科,外科尤為擅長,「麻沸散」的使用為世界醫學史上最早之全身麻醉,還發明了「五禽戲」。 據人考證,他約生於漢永嘉元年(公元一四五年),卒於建安十三年(公元二0八年)。這考證很可疑。因為《後漢書·華佗傳》有華佗「年且百歲,而猶有壯容,時人以為仙」的記載。據此,華佗可能不止活了六十四歲。華佗被害至今已一千七百多年了,但人民還永遠懷念他。江蘇徐州有華佗紀念墓;沛縣有華祖廟,廟里的一副對聯,抒發了作者的感情,總結了華佗的一生:「醫者刳腹,實別開岐聖門庭,誰知獄吏庸才,致使遺書歸一炬;士貴潔身,豈屑侍奸雄左右,獨憾史臣曲筆,反將厭事謗千秋。
張仲景
名機,東漢南陽郡涅陽(今河南省南陽縣人),約生於東漢和平一年(150年),卒於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東漢醫學家,辭官業醫,博採眾方,著《傷寒雜病論》。《傷寒雜病論》確立了祖國醫學「辨證論治」的規律,它奠定了中醫治療學的基礎,是我國最早的一部理法方葯具備的經典著作,開創了祖國醫學辨證論治的先河;同時在制劑學方面也有獨到之處,對後世也有深遠的影響。因此,歷代醫家無不尊張仲景為「醫聖」,故有「醫聖者,即醫中之堯舜也,榮膺此譽者,唯仲景先師。」與張仲景同時代的華佗讀了《傷寒論》後喜曰:「此真活人也」。南北朝時陶弘景說:「惟仲景一方,最為眾方之祖」。唐代醫家孫思邈說:「江南諸師秘仲景方不傳」。可見張仲景醫方的寶貴。《傷寒論》至今仍指導著臨床實踐,也是醫家必讀。
皇甫謐
字士安,小時名靜,晚年自稱玄晏先生。魏晉醫學家。西晉安定朝那(今甘肅靈台人縣朝那鎮)人。著名醫家,其著作《針灸甲乙經》是我國第一部針灸學的專著,總結了晉以前的針灸學成就,在針灸學史上,佔有很高的學術地位。 另著有《帝王世紀》等。
葉桂
葉桂,字天士,號秀岩,清醫學家。江蘇吳縣人(1667-1746),祖父葉時和父親葉朝采都是當地的名醫。葉桂幼時便隨父親學醫,14歲時,父親去世,便又隨父親的一位姓朱的門人繼續學習。他勤奮好學,聰穎過人,沒幾年,就超過了教他的朱先生,聲名遠播。他是中醫學史上溫病學派的創始人,其聲望地位,並不在「金元四大家」之下,也是名貫大江南北的人物。其著作《溫熱論》至今仍被臨床醫家推崇備至。對治奇經、脾胃、兒科等病尤為擅長,尚有《葉案存真》、《末刻本醫案》。
孫思邈
是京兆東原人(今陝西省耀縣孫家塬)人,出生於隋開皇元年,卒於唐永淳元年。活了102歲(也有說他活了141歲),他是我國乃至世界歷史上著名的醫學家和葯物學家。歷史上,被人們尊為「葯王」。一生致力於醫葯研究工作,著有《千金方》,創立臟病、腑病分類系統,在醫學上有較大貢獻。
錢乙
字仲陽。北宋醫學家,始以兒科著名,後擢太醫丞,為公卿宗戚看病,名聲大著,祖籍浙江錢塘,後祖父北遷,遂為東平鄆州(今山東鄆城縣)人。約生於宋明道元年(公元一O三二年),卒於政和三年(公元一一一三年)。 其所著《小兒葯證直訣》,是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兒科專著。它第一次系統地總結了對小兒的辨證施治法,使兒科自此發展成為獨立的一門學科。後人視之為兒科的經典著作,把錢乙尊稱為「兒科之聖」,「幼科之鼻祖」。 另有《傷寒指徵》、《嬰孩論》等。
宋慈
宋朝福建人。1247年總結宋代前法醫方面的經驗及他本人四任法官的心得,寫成《洗冤集錄》,是世界上最早的法醫文著。
宋慈(1186-1249),字惠父,漢族,建陽(今屬福建南平地區)人,中國古代傑出的法醫學家,被稱為「法醫學之父」,著有《洗冤集錄》。西方普遍認為正是宋慈於公元1235年開創了「法醫鑒定學」。
李時珍
字東璧,又名李東璧,號瀕湖,明朝醫學家,湖北蘄(今湖北省蘄春縣)人,生於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於神宗萬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其父李言聞世當地名醫。李時珍繼承家學,尤其重視本草,並富有實踐精神,肯於向勞動人民群眾學習。李時珍三十八歲時,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醫所事務。三年後,又被推薦上京任太醫院判。太醫院是專為宮廷服務的醫療機構,當時被一些庸醫弄得烏煙瘴氣。李時珍再此只任職了一年,便辭職回鄉。李時珍曾參考歷代有關醫葯及其學術書籍八百餘種,結合自身經驗和調查研究,窮搜博採,歷三十年,三次易稿而成《本草綱目》,為我國醫學史上一大巨著。是我國明以前葯物學的總結性巨著。在國內外均有很高的評價,已有幾種文字的譯本或節譯本。另著有《瀕湖脈學》、《奇經八脈考》等書
葛洪
字稚川,號抱朴子,人稱「葛仙翁」,東晉思想家、醫葯學家。丹陽句容縣(今江蘇省句容縣)人。約生於晉太康四年(公元二八三年),卒於東晉興寧元年(公元三六三年)。晚年,他隱居在廣東羅浮山中,既煉丹、采葯,又從事著述,直至去世。他還是
古代一位鼎鼎有名科學家,在醫學和制葯化學上有許多重要的發現和創造,在文學上也有許多卓越的見解。他的著作,約有五百三十卷。不過,大多已經散佚,流傳至今的,主要有《抱朴子》和《肘後救卒方》葛洪的醫學著作,據史籍記載,尚有《金匱葯方》一百卷,《神仙服食方》十卷,《服食方》四卷,《玉函煎方》五卷。

閱讀全文

與你還知道中國歷史上有哪些名醫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