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從會計發展的歷史看,記賬方法經歷了一個由 到 的過程
代會計階段
人類原始計量記錄行為的發生是以人類生產行為的發生,發展作為根本前提的,它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古代會計,從時間上說,就是從舊石器時代的中晚期至封建社會末期的這段漫長的時期。從會計所運用的主要技術方法方面看,主要涉及原始計量記錄法,單式賬簿法和初創時期的復式記賬法等。這個期間的會計所進行的計量,記錄,分析等工作一開始是同其他計算工作混合在一起,經過漫長的發展過程後,才逐步形成一套具有自己特徵的方法體系,成為一種獨立的管理工作。
中國
在我國,關於會計事項記載的文字最早出現於商朝的甲骨文。早在西周時代就設有專門核算官方財賦收支的官職——司會,並對財物收支採取了「月計歲會」(零星算之為計,總合算之為會)的方法。在西漢還出現了名為「計簿」或「簿書」的賬冊,用以登記會計事項。以後各朝代都設有官吏管理錢糧、賦稅和財物的收支。宋代官廳中,辦理錢糧報銷或移交,要編造「四柱清冊」,通過「舊管(期初結存)+新收(本期收入)=開除(本期支出)+見在(期末結存)」的平衡公式進行結賬,結算本期財產物資增減變化及其結果。這是中國會計學科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大成就。明末清初,隨著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出現了以四柱為基礎的「龍門帳」,它把全部賬目劃分為「進」(各項收入)、「繳」(各項支出)、「存」(各項資產)、「該」(各項負債)四大類,運用「進-繳=存-該」的平衡公式進行 核算,設總賬進行「分類記錄」,並編制「進繳表」(即利潤表)和「存該表」(即資產負債表),實行雙軌計算盈虧,在兩表上計算得出的盈虧數應當相等,稱為「合龍門」,以此核對全部賬目的正誤。之後,又產生了「四腳賬」(也稱「天地合賬」),這種方法是:對每一筆賬項既登記「來賬」,又登記「去賬」,以反映同一賬項的來龍去脈。「四柱清冊」、「龍門賬」和」四腳賬」顯示了中國不同歷史時期核算收支方式的發展,體現了傳統嚴謹的中式特色。
外國
文明古國如巴比倫、埃及、印度等都留下了對會計活動的記載。早在公元前3600年就已經有了反映經濟情況的記錄,在希臘和羅馬已經出現某些會計概念。在公元初期,巴比倫人民精於組織管理,設置「專門記錄官」。埃及首先出現了「內部控制思想」。印度和希臘出現了鑄幣,並記錄在賬簿上。[1]
近代會計階段
一般認為,從單式記賬法過渡到復式記賬法,是近代會計形成的標志。[1]
近代會計的時間跨度標志一般認為應從1494年義大利數學家,會計學家盧卡*帕喬利所著《算術,幾何,比及比例概要》一書公開出版開始,直至20世紀40年代末。此間在會計的方法技術與內容上有兩點重大發展,其一是復式記賬法的不斷完善和推廣,其二是成本會計的產生和迅速發展,繼而成為會計學中管理會計分支的重要基礎。
近代會計的核心理論貢獻主要有:
(1)折舊的思想。
(2)劃分資本與收益。
(3)重視成本會計。
(4)財務報表審計制度。[1]
現代會計階段
現代會計是商品經濟的產物。14、15世紀,由於歐洲資本主義商品貨幣經濟的迅速發展,促進了會計的發展。其主要標志:一是利用貨幣計量進行價值核算;二是廣泛採用復式記賬法,從而形成現代會計的基本特徵和發展基石。20世紀以來,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資本主義的生產社會化程度得到了空前的發展,現代科學技術與經濟管理科學的發展突飛猛進,受社會政治、經濟和技術環境的影響,傳統的財務會計不斷充實和完善,財務會計核算工作更加標准化、通用化和規范化。
與此同時,會計學科在20世紀30年代成本會計的基礎上,緊密配合現代管理理論和實踐的需要,逐步形成了為企業內部經營管理提供信息的管理會計體系,從而使會計工作從傳統的事後記賬、算賬、報賬,轉為事前的預測與決策、事中的監督與控制、事後的核算與分析。管理會計的產生與發展,是會計發展史上的一次偉大變革,從此,現代會計形成了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兩大分支。隨著現代化生產的迅速發展,經濟管理水平的提高,電子計算機技術廣泛應用於會計核算,使會計信息的搜集、分類、處理、反饋等操作程序擺脫了傳統的手工操作,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實現了會計科學的根本變革.
現代會計的時間跨度是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的。此間會計方法技術和內容的發展有兩個重要標志,一是會計核算手段方面質的飛躍,即現代電子技術與會計融合導致的「會計電算化」,二是會計伴隨著生產和管理科學的發展而分化為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兩個分支。1946年在美國誕生了第一台電子計算機,1953年便在會計中得到初步應用,其後迅速發展,至20世紀70年代,發達國家就已經出現了電子計算機軟體方面資料庫的應用,並建立了電子計算機的全面管理系統。從系統的財務會計中分離出來的「管理會計」這一術語在1952年的世界會計學會上獲得正式通過。
⑵ 內部審計
概念
1,年6月,內部審計師學會董事會通過了內部審計的如下定義:「內部審計是一項獨立、客觀的咨詢活動,用於 內部審計
改善機構的運作並增加其價值。通過引入一種系統的、有條理的方法去評價和改善風險管理、控制和公司治理流程的有效性,內部審計可以幫助一個機構實現其目標。」 2,在我國內部審計,是指由被審計單位內部機構或人員,對其內部控制的有效性、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以及經營活動的效率和效果等開展的一種評價活動。內部審計是和政府審計、注冊會計師審計並列的三種審計類型之一。
與注冊會計師的區別與聯系
(一)聯系:注冊會計師審計相比共同點是他們都以財務審計為起點,但關注的重點不同,由財務審計為基礎的拓展的業務領域也不同。 (二)區別: 1,獨立性不同。 內部審計強調內部審計機構和審計人員與被審計部門之間的獨立性,不強調審計機構和審計人員與領導人之間的獨立性。因此內部審計本質上是單向獨立的。 內部審計是「外部審計」的對應稱法,即:由部門、單位內部設置的專職機構及人員,獨立地對本部門、本單 內部審計業務綱要
位的財政財務收支及有關經濟活動進行審查,用以健全內部控制,維護財經紀律,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綜合經濟監督活動。內部審計在中國審計組織體系中,起著以國家審計為主導,以內部審計為基礎的重要作用,支撐著企業的審計工作。內部審計的本質在於,作為企業指揮者管理機能的一部分,對企業管理手段妥善與否、有無弊漏和是否經濟有效,進行經常性的檢查、分析和評價。內部審計的主要缺陷和特點是,由於在本單位領導下進行內部審計活動,其獨立性表現稍弱;但具有及時性、連續性、針對性、預防性等特點。 2,兩者的審計目標不同。 注冊會計師審計目標是財報的合法性、公允性作出評價,而內審的目的是評價和改善風險管理、控制和公司治理流程的有效性,幫助企業實現其目標。 3,由於審計目標不同,故兩者關注的重點領域也不同。 即便是兩者最大的相同點財報,注會與內審的關注的重點也不同。注冊會計師審計主要側重點是會計信息的質量和合規性,也就是對財報的合法性、公允性作出評價。而內部審計主要側重點是有效性、經濟性、合規性。 4,業務范圍不同。 注冊 金融機構內部審計
會計師審計主要是財報審計,以財報審計拓展到代編財務信息,執行商定程序、財務咨詢等活動。而內部審計是以企業財務活動為基礎,拓展到以管理領域為主的一種審計活動。 現在市面上的一些內部審計的書主要講的不是財務審計方面的內容,主要是避免與注冊會計師審計重復和有的內部審計專家的錯誤觀念導致,但是索耶在其著作中明確告誡「在熱衷於這些審計所產生的有利影響時,絕不能走得太遠,絕不能忽視基本的財務審計和經濟業務審計」。 5,審計標准不同。 內部審計的標準是公認的方針和程序,注冊會計師的標準是會計准則和相關法律法規。 6,專業勝任能力要求不同。 內部審計要求具備一定的管理知識水平,由於內部審計的目標是幫助企業實現其目的,改善機構運作並增加價值,故要求內部審計人員具備一定的管理知識與水平。
編輯本段內部審計工作主要涵蓋的內容
內部審計針對不同的行業和領域表現出特定的審計內容: 對醫療衛生行業 醫療收費監控 在系統中預設醫療收費物價考核指標標准,對醫療收費系統進行實時跟蹤、監督。如果醫療收費系統的處理出現背離相應標准指標的情況,這些數據就會在監控程序中向監督人員發出信號或消息。 醫療設備監控 系統 企業內部審計項目管理規范操作
可以對大型醫療設備的使用情況進行監督, 再結合醫療收費監控,可以對大型醫療設備的收費進行控制,防止醫療設備漏費、私收費現象的發生;同時,方便醫院領導對大型醫療設備的使用及收入情況進行了解。 葯品物價監控 系統中葯品物價實時監控,是通過相關監控程序對庫存系統中日常核算數據進行實時跟蹤、監督來實現的。如果庫存核算系統的處理出現背離監控界限或參數的情況,這些數據就會在監控程序中向監督人員發出信號或消息。 對行政事業單位 預算執行監控 系統具自動讀取預算系統的功能,根據設定的預算項目和財務數據的對應關系,實現財務數據與預算數據、財務指標與預算數據、預算指標的對比分析和穿透式查詢,找出差異的原因,並對預算執行情況進行預警定義,實現多種等級的預警提示。 專項經費監控 通過設定專項經費來源總額和分項金額以及支出總額和分項金額來檢查專項經費的來源和支出的執行情況;檢查收支執行情況是否存在超支現象,檢查專項經費支出是否存在串戶和不規范核算情況。 對製造行業 存貨庫齡監控 通過對原材料、半成品、庫存商品等存貨的庫存業務進行監控,及時反映企業的庫存結構、資金佔用、積壓數量、積壓時間,使企業庫存管理人員能及時掌握、調整庫存周轉頻率,盤活積壓資金,既保障庫存物資及時供應生產的需求,又防止過度積壓,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銷售業務的監控 通過對銷售業務的監控,使銷售數據在系統中實時更新,這樣可以及時對銷售的收入、單位成本、單位利潤等銷售數據進行分析,使企業管理人員能及時掌握市場狀況,尤其是同一產品在不同市場的銷售價格等情況,以便做進一步的市場戰略調整。 財務監控 系統中財務系統的時監控,是通過相關監控程序對財務核算系統中日常核算數據進行實時跟蹤、監督來實現的,如果財務核算系統的處理出現背離審計界限或參數的情況,監控程序會自動向審計人員發出預警信號或消息。 財務規范性控制 現金坐支監控:可以根據定義的現金坐支檢查公式進行監控。 異常憑證監控:審計人員可以根據會計制度和內部財務制度的規定自行定義異常憑證中的科目對應關系,憑證發生時系統可以及時提示並記錄這些異常對應關系憑證,並提示這些異常憑證所涉及的內控制度缺陷。 財務分析監控 可以允許設置以及組合財務分析工具提供的方法,定義分析的標准,以及違反標準的結論,形成具體的分析方案,並且每一條分析,可以預先設置其分析結果,通過分析的結果可以發現管理過程中發生的問題。 經濟指標監控 可以通過系統定義好的經濟指標,設置指標數值范圍、指標數值趨勢、指標同比數、指標預算數的控制. 大額收支監控 通過對現金、銀行存款賬戶大額收支監控限額的設定,對收支的金額過大或數量過多時,監控程序會自動向審計人員發出預警信號。 審計作業監控 幫助審計工作人員依照法律規定和企業授權開展審計監督作業,實時監控,及時預警和查處違法違規問題。 重大疑點監控 通過設置疑點分類監控的方法,將在審計作業過程中發現的審計疑點根據重要性原則進行監控提示,幫助審計主管明確審計詳查的方向。 重大違規金額監控 通過設置違規金額分類標準的方法,監控在審計作業過程中查清的違規金額,幫助審計主管根據重要性原則進行監控提示,提示審計主管審計項目在違規金額方面的重大程度。例如:違規金額超過10萬元以上時系統向審計人員發出監控預警信息。 違規問題監控 通過對違規問題設置重要性標準的方法,監控在審計作業過程中違規問題的屬性和重要性,幫助審計主管判別問題嚴重性程度,提示審計主管審計項目在違規問題方面的嚴重程度。例如:違規問題屬於貪污或小金庫等嚴重違法違規時,系統向審計人員發出監控預警信息。 審計作業進度監控 通過對審計作業實際進度和計劃進度進行比較的方法,並設置計劃進度,完成差異監控指標,對審計作業進度進行監控,當出現較大差異時,及時進行監控提示,幫助審計主管及時了解在審計作業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及嚴重程度。例如:實際進度明顯落後於計劃進度30%時,系統向審計人員發出監控預警信息。
編輯本段內部審計方法
順查法。按照經濟活動發生的先後順序和會計核算程序,依次審核和分析會計憑證、會計帳簿和會計報表。博科資訊審計管理軟體提供資產負債表、科目明細賬、科目余額表和記賬憑證等查詢頁面,審計人員可以通過聯網實時監控系統實時查證工具中科目余額表查到科目明細賬,再通過科目明細賬查到憑證,最後檢查根據以上數據所生成的資產負債表。 逆查法。按照經濟活動進行的相反順序,先審查會計報表,從中發現錯弊和問題,然後有針對性地依次審查和分析報表、帳簿和憑證。博科資訊審計管理軟體提供資產負債表、科目明細賬、科目余額表和記賬憑證等查詢頁面,如同順查法一樣,審計人員可以通過這些頁面實現逆查法。 抽查法。通過博科資訊審計管理軟體憑證檢查功能中的憑證抽樣功能,可以抽查多個科目的憑證。目前提供三種抽樣方法,包括等距抽樣、隨機抽樣、PPS抽樣,從被審單位被審計對象中抽取其中一部分進行審查,根據審查結果,藉以推斷審計對象總體有無錯誤和弊端。 審閱法。博科資訊審計管理軟體可以對取得的有關會計資料進行審查,以判斷其合規性,檢查記賬憑證。 分析法。博科資訊審計管理軟體利用實時查證工具中的趨勢分析功能,通過該功能的趨勢分析表可以對會計資料進行綜合比較,分析各種數據的內在聯系,以找出存在的問題,確定審計重點。 抽樣審計與詳細審計結合法。在審計實踐中,審計人員確定審計樣本是在內控制度與重要性水平評估的基礎上進行的,當對某一樣本產生懷疑時,審計人員可能會擴大樣本的數量或對某一樣本的業務流程進行詳細審計。在博科資訊審計管理軟體的憑證抽樣中,通過設置樣本條件,可自定義樣本的數量並根據該科目的憑證張數自動計算出抽樣憑證的間隔。 效益評價審計法。博科資訊審計管理軟體通過審計客體所從事的經濟活動行為,利用數學計量或數理統計原理,在內部控制制度相對完善的狀態下,有針對性地制定出量化的評價標准或體系,科學、合理、細致的計算出經濟評價的各項指標,反映經濟的節約與效率效益和對社會的貢獻程度。[1]
編輯本段中國內部審計准則
一、中國內部審計准則的制定依據與目標
(一)中國內部審計准則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審計署關於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及相關法律法規制定。 (二)制定中國內部審計准則的目標: l.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審計署關於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以及相關法律法規,加強內部審計工作,實現內部審計的制度化、規范化和職業化。 2.促使內部審計機構和人員按照統一的內部審計准則開展內部審計工作,保障內部審計機構和人員依法行使職權,保證內部審計質量,提高內部審計效率,防範審計風險,促進組織的自我完善與發展。 3.明確內部審計機構和人員的責任,發揮內部審計在強化內部控制、改善風險管理、完善組織治理結構、促進組織目標實現的作用。 4.建立與國際內部審計准則相銜接的中國內部審計准則。
二、中國內部審計准則的體系
中國內部審計准則是中國內部審計工作規范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由內部審計基本准則、內部審計具體准則、內部審計實務指南三個層次組成。 (一)內部審計基本准則。內部審計基本准則是內部審計准則的總綱,是內部審計機構和人員進行內部審計時應當遵循的基本規范,是制定內部審計具體准則、內部審計實務指南的基本依據。 (二)內部審計具體准則。內部審計具體准則是依據內部審計基本准則制定的,是內部審計機構和人員在進行內部審計時應當遵循的具體規范。 (三)內部審計實務指南。內部審計實務指南是依據內部審計基本准則、內部審計具體准則制定的,為內部審計機構和人員進行內部審計提供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導意見。
三、中國內部審計准則的約束力
(一)內部審計基本准則、內部審計具體准則是內部審計機構和人員進行內部審計的執業規范,內部審計機構和人員在進行內部審計時應當遵照執行。 (二)內部審計實務指南是對內部審計機構和人員實施內部審計的具體指導,內部審計機構和人員在進行內部審計時應當參照執行。
四、中國內部審計准則的適用范圍
(一)中國內部審計准則適用於內部審計機構和人員進行內部審計的全過程。 (二)中國內部審計准則適用於各類組織。無論組織是否以盈利為目的,也無論組織規模大小和組織形式如何,內部審計機構和人員在進行內部審計時,都應遵循內部審計准則。
五、中國內部審計准則的制定程序
(一)內部審計准則由中國內部審計協會制定。協會下設准則委員會負責內部審計准則的起草、修改和論證工作。 (二)中國內部審計准則的制定程序: l.選定項目。中國內部審計協會准則委員會提出內部審計准則備選項目,經專家咨詢論證,徵求有關方面意見後,由中國內部審計協會審批立項。 2.擬定初稿。中國內部審計協會准則委員會根據確定的項目,進行調查研究,起草初稿。中國內部審計協會征詢專家和有關方面意見,由中國內部審計協會准則委員會修訂後提交徵求意見稿。 3.徵求意見。中國內部審計協會發布徵求意見稿,廣泛徵求各有關方面的意見。 4.修改定稿。中國內部審計協會准則委員會根據各方面意見修改徵求意見稿,中國內部審計協會征詢專家及有關方面意見後定稿。
六、中國內部審計准則的發布、修訂與解釋
中國內部審計准則由中國內部審計協會負責發布、修訂與解釋。 內部審計基本准則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規范內部審計工作,明確內部審計機構和人員的責任,提高內部審計工作的質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內部審計條例》及相關法律法規制定本准則。 第二條 本准則所稱內部審計,是在組織內部的一種獨立客觀的監督和評價活動,它通過審查和評價經營活動及內部控制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有效性來促進組織目標的實現。 第三條 本准則適用於各類組織的內部審計機構與人員,及其從事的全部審計活動。 第二章 一般准則 第四條 一般准則是指內部審計機構的設立及其職權、內部審計人員應當具備的基本資格條件和職業的要求。 第五條 內部審計機構設置應考慮組織性質、規模、內部治理結構以及相關法令的規定,並配備一定數量的內部審計人員。 第六條 內部審計機構應在其內部建立嚴格的質量控制制度,並積極了解、參與組織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 第七條 內部審計人員應具備專門學識及業務能力,熟悉本組織的經營活動和內部控制,並不斷通過後續教育來保持這種專業勝任能力。 第八條 內部審計人員應當遵循職業道德規范,並以應有的職業謹慎態度執行審計業務。 第九條 內部審計機構和人員應保持其獨立性和客觀性,不得參與被審計單位的任何實際經營管理活動。 第十條 內部審計人員應具有人際交往的基本技能,能以恰當的方式與他人進行有效的溝通。 第三章 作業准則 第十一條 作業准則是內部審計機構和人員在審計計劃、審計准備和審計實施階段應遵循的行為規范。 第十二條 內部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應充分考慮重要性與審計風險。 第十三條 內部審計人員應考慮組織的風險及管理的需要,制定審計計劃,對審計工作做出合理安排,並報經主管領導批准後實施。 第十四條 內部審計人員在實施審計前,應向被審計單位送達審計通知書,並做好必要的審計准備工作。 第十五條 內部審計人員應深入調查了解被審單位的情況,對其經營活動及內部控制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有效性進行測試。 第十六條 內部審計人員可以運用座談、檢查、抽樣和分析性程序等審計方法,獲取充分、相關、可靠的審計證據,以支持審計結論和審計建議。 第十七條 內部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應積極利用計算機進行輔助審計。在計算機信息系統下進行審計,不應改變審計計劃確定的目標和范圍。 第十八條 內部審計人員應將收集和評價的審計證據及形成的審計結論和審計建議,記錄於審計工作底稿。 第四章 報告准則 第十九條 報告准則是內部審計人員反映審計結果,出具審計報告,以及內部審計負責人批准和報送審計報告時應遵循的行為規范。 第二十條 內部審計人員應於審計實施結束後,出具審計報告。內部審計報告的編制必須以審計結果為依據,做到客觀、准確、清晰、完整且富有建設性。 第二十一條 內部審計報告應說明審計目的、范圍、結論和建議,並可以包括被審計單位負責人對審計結論和建議的意見。 第二十二條 內部審計報告應聲明系按照中國內部審計准則的規定辦理,若有未遵循該准則的情形,審計報告應對其做出解釋和說明。 第二十三條 內部審計機構應建立內部審計報告的審核制度。內部審計負責人應審查審計證據是否充分、相關、可靠,審計報告表述是否清晰,審計結論是否合理,審計建議是否可行。 第二十四條 內部審計機構在內部審計報告經主管領導批准後,應向被審單位下達審計意見書或審計決定書。 第二十五條 內部審計機構的審計報告是對被審計單位經營活動及內部控制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的相對保證。 第二十六條 內部審計人員應進行後續審計,以確保審計報告所提出的審計結論和建議得到有效實施。 第五章 內部管理准則 第二十七條 內部管理准則是內部審計機構負責人管理內部審計工作,充分利用審計資源,履行內部審計職責,實現審計工作目標的規范。 第二十八條 內部審計機構負責人應確定年度審計工作目標,制定年度審計工作計劃,編制人力資源計劃和財務預算。 第二十九條 內部審計機構負責人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內部審計條例》和中國內部審計准則,結合本組織的實際情況,制定審計工作手冊,以指導內部審計人員的工作,並作為監督、檢查的依據。 第三十條 內部審計機構負責人應建立內部激勵制度,對內部審計人員的工作進行監督、考核,評價其工作業績。 第三十一條 內部審計機構負責人應保持與國家審計機關的聯系,依法接受國家審計機關的監督和指導;應保持與民間審計組織的協調,並評價其工作效率。 第六章 附則 第三十二條 本准則由中國內部審計師協會負責解釋,審計署頒布。 第三十三條 本准則自****年*月*日起施行。 內部審計職業道德規范 第一條 內部審計人員在履行其職責時,必須嚴格遵守中國內部審計准則及內部審計師協會制定的其他規定。 第二條 內部審計人員在履行其職責時,必須做到正直、獨立、客觀和勤勉。 第三條 內部審計人員在履行其職責時,必須保持廉潔,不能收受任何有損自己職業判斷的有價值的物品。 第四條 內部審計人員必須保持應有的職業謹慎,只能開展那些在其專業勝任能力范圍之內預期能合理完成的工作。 第五條 內部審計人員應誠實地為組織服務,不做任何有違忠誠性原則的事情。 第六條 內部審計人員必須遵循保密性原則,慎重地使用他們在履行職責時所獲取的資料。 第七條 內部審計人員不得有意從事損害國家利益、本組織利益和內部審計職業榮譽的活動。 第八條 內部審計人員在審計報告中應真實地披露他們所了解的全部重要事項。 第九條 內部審計人員應不斷接受後續教育,努力提高創新素質和創新能力,提高服務質量。 第一批內部審計准則公告 第1號 內部審計報告及其傳遞 第2號 內部審計工作底稿 第3號 內部審計證據 第4號 後續審計報告 第5號 內部審計計劃 第6號 內部審計通知書 第7號 內部審計質量控制 第8號 對舞弊的預防、檢查和報告 第9號 報告內部控制 第10號 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的協調
編輯本段國際內部審計准則理念的發展及啟示
一、現代內部審計發展的三個轉折點
內部審計的產生和發展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至今已經歷了古代內部審計、近代內部審計和現代內部審計三個發展階段。現代內部審計始於美國。1941年被認為是現代內部審計的開始。1940年之前在美國,內部審計只是外部會計公司的一個助手。1941年,Victor.Z.Brink完成了他在紐約大學的博士學位的論文,該論文闡述了包括內部審計性質和范圍在內的內部審計突破性的研究成果。Brink指出內部審計應該作為公司管理層的服務者,而不是作為外部審計(外部會計公司審計)的助手。Brink憑借這篇論文成為美國「內部審計」這個學科的「開山祖鼻」。同年,北美公司的內部審計部門主任JohnBThurston寫了一本名為《內部審計的原理和技術》的內部審計專著。Brink還於1942年出版了美國第一本全面的、系統的論述「內部審計」方面的書《內部審計原理和實務》。此書一直不斷更新,並於2001年發行第五版。以上事件標志著內部審計的系統理論已開始形成,是內部審計的第一個轉折點。 1978年,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IIA)正式頒布了《內部審計實務准則》。這是「內部審計准則」的雛形。所以1978年是美國內部審計發展的關鍵時期,同時也是內部審計歷史發展過程中第二個轉折點。《內部審計實務准則》的首頁就是全面綜合地對「內部審計」的概念進行了嚴謹的定義,在當時的經濟和審計領域這個定義已經是相當完美。此准則頒布後十年來被世界各國的審計領域普遍認可,並被翻譯成9種語言。 1999年6月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及其屬下的研究基金在反復進行討論、研究、向各方徵求意見後,正式頒布了《內部審計實務框架》。正如財務會計准則框架一樣,《內部審計實務框架》是內部審計准則的核心,所以1999年6月是美國內部審計歷史發展過程中第三個「歷史性轉折點」。相關文件陸續頒布。
二、內部審計實務框架
當前各國內部審計遵循的《內部審計實務框架》由三個層次組成: (一)第一個層次是強制性的,其核心內容有《內部審計定義》、《道德准則》、《內部審計實務准則》。 1.《內部審計定義》 內部審計師協會在最新的《內部審計定義》中將內部審計定義為:「內部審計是一項獨立、客觀的鑒證和咨詢服務,其目標在於增加價值並改進組織的經營。它通過一套系統、規范的方法評價和改進風險管理、控制和治理過程的效果,以幫助組織達到目標。」 2.《道德准則》 制定道德准則的目的是在內部審計職業內促進道德文化。道德准則對於內部審計職業來說是必要和適當的,這是由於內部審計是建立在一種信任的基礎上的,這種基礎對風險管理、控制和治理提供了客觀保證。道德准則在內部審計定義上加以擴展。 3.《內部審計實務准則》 《內部審計實務准則》由《屬性准則》、《績效准則》、《執行准則》組成。《屬性准則》論述從事內部審計活動的組織和個人的特性。《績效准則》則論述內部審計活動的本質,並提供衡量內部審計績效的質量標准。《屬性准則》和《績效准則》適用於全部內部審計活動。《執行准則》將《屬性准則》和《績效准則》運用於特定業務(如遵循性審計、舞弊調查、對控制的自我評估項目)。《屬性准則》和《績效准則》只有一套,而《執行准則》可能有多套,每套對應內部審計活動的一種主要類型。 (二)第二個層次是《實務建議》(即以前的指南),不是強制性的,但是也經過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批准並強烈推薦使用。它能夠幫助解釋內部審計實務准則,或將准則運用於特定的內部審計環境。雖然有一些實務建議可能適用於所有內部審計師,但其他的主要用於特定的行業、特定的審計領域,或者特定的地域。 (三)第三個層次是《發展和實務指南》,包括了各類由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開發或者批準的材料,不具有強制性。其中包括研究報告、書籍、討論會以及其他還沒有資格成為強制性准則的與內部審計實務有關的產品和服務,是審計實務框架中內容最多、最廣泛的部分。《發展和實務指南》用以幫助實施《道德准則》、《實務准則》和《實務建議》,提供了最佳實務提示和技巧。
⑶ 過程咨詢的起源,發展歷程,例子
答案一:
過程咨詢(Process Consultation)是指組織成員藉助於掌握專業技術的咨詢顧問的力量,通過一系列的咨詢活動來提高他們的自行了解、認識、分析和處理,包括溝通、角色扮演、群體功能、群體規范、領導、群體間關系等問題的能力,更好的完成組織的任務。
有一本書:
《麻省理工斯隆商學院過程咨詢課Ⅰ》
前言
序
第一部分簡介及綜述
第一章管理者與咨詢顧問的「協助者」身份
高效管理者應該是好的協助者
有效協助的關鍵
【案例分析】艾倫金融服務公司
第二章高效管理的工具——過程咨詢
什麼是過程咨詢
專家還是顧問
三類咨詢模型
管理者何時該扮演顧問的角色
【案例分析】再訪艾倫金融服務公司
第三章咨詢和管理的核心概念——「過程」
聚焦過程
干預的基礎——確定首要任務
【案例分析】比林斯製造公司
第二部分人際過程的簡化模型
第四章剖析內在心理過程——ORJI模型
觀察
反應
判斷
干預
實用性更強的ORJI循環
如何避免錯誤判斷的陷阱
【案例分析】採用ORJI模型分析
第五章人際溝通的利器——文化規則
溝通過程中的平等原則
協助的藝術
保全面子和臉面工作的重要性
第六章啟動並管理變革
變革步驟一:解凍
【案例分析】奇爾頓高科技公司
【案例分析】艾倫公司的解凍
變革步驟二:重構認知實施變革
【案例分析】達美航空航天公司
變革步驟三:重新凍結
第三部分過程咨詢策略與戰術
第七章應對不同類型的客戶
聯系客戶
中間客戶
初級客戶
終極客戶
【案例分析】Multi公司
第八章有效干預策略
初步干預措施
【案例分析】國際石油公司
第九章干預戰術和風格
制定戰術目標
【案例分析】在Multi公司實施對抗性干預手段
干預語言風格的選擇
第十章創新思維方式——干預類型學
一對一干預
群體干預手段
【案例分析】威爾遜食品公司
引導性干預理念
第十一章過程咨詢面臨的新課題
組織的「催化劑」
顧問的職業道德問題
答案2:
管理咨詢在西方國家已經是一個成熟的產業。大大小小的西方企業,在企業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以及運作的各個層面都會邀請管理咨詢公司幫助。通常那些企業知道自己哪方面需要外來幫助。他們也知道咨詢行業有哪些知名公司,每家公司又是怎麼回事。這樣,知己知彼,請咨詢公司就有的放矢,成功率比較大。剛回到中國,在做一些項目以及同朋友聊天時發現,許多人對咨詢還是不甚了 解。有的人問:「哦,管理咨詢?是不是就是做市場調查的?」有些抱懷疑態度的人甚至上下打量你一番,用無聲的眼神說:「哦,又是那些皮包公司!」許多咨詢公司也好像鐵幕叢叢,深不可測,造成中國市場對管理咨詢的一知半解。這種情況既影響企業領導人有針對性地選擇咨詢服務,也妨礙企業對咨詢服務的有效利用。所以,本文對西方管理咨詢行業的起源與發展作個簡短介紹,希望讀者對這個行業增加一點感性認識。
管理咨詢起源於十九世紀末的西方經濟市場,是現代管理科學和企業實踐相結合的產物。
早在1886年,麻省理工學院的教授約瑟(Arthur Dehon Little)就創建了第一個現代意義的管理咨詢公司Arthur D. Little。他們當時的重點在於科學、工程和創新。此後,在泰勒(Fredrick W. Taylor)等人的推動下,科學管理(Scientific Management)迅猛發展。泰勒本人也攜自創的科學管理理論,運用時間研究(Time Study)等方法為許多企業提供咨詢服務,其咨詢重點在於如何運用科學管理提高企業生產效率。
二十世紀初,管理科學在大學里開始自成一家,會計和審計行業開始職業化,今天世界上大名鼎鼎的管理咨詢公司們也陸續登場。紐約大學於1900年開設了商務、會計和金融學院。哈佛大學在1908年建立了哈佛商學院,對職業管理教育進行「精心」的嘗試。著名的會計師事務所像安達信、永道、畢馬威等先後成立。
在1926年,西北大學的會計教授麥肯錫(James O. Mckinsey)創建了今天的麥肯錫咨詢公司。「湯姆」科爾尼隨即加入該公司。不過,因科爾尼和後來加入麥肯錫的波爾(Marvin Bower)在如何運作上意見不一,於是在1937年將芝加哥辦公室變為科爾尼公司(AT Kearney)。早期的麥肯錫自稱為咨詢員和工程師.不過大多做的是一些審計的業務。在三十年代,美國的大衰退為咨詢業提供了舞台。在麥肯錫去世、科爾尼離開後,波爾根據律師行的慣例制訂了麥肯錫經營原則:1.將客戶利益置於公司利益之上;2.講實話,不要害怕對客戶觀點提出質疑;3.只接受客戶需要,並且麥肯錫能做好的業務。公司將招聘重點轉移到那些有潛力培養為能解決問題的畢業生那裡。與此同時,另一家傳統的咨詢公司Booz Allan & Hamilton 也在1929年有了自己的核心成員。
二戰以後,隨著技術的發展和企業組織的日益擴大,企業管理變得日趨復雜,同時也增加了對咨詢服務的要求。著名會計師事務所普華在1946年成立了獨立的咨詢業務部門。十多年後,原GE公司的戰略計劃師,後來又為Arthur D. little工作的布魯期(Bruce Handersen)在1963年成立了第一家純粹的戰略咨詢公司:波士頓咨詢(The Boston Consulting Group)。布魯斯在咨詢中主要運用了經驗曲線,成長與份額矩陣等分析方式。
七十年代,美國經濟放緩,但全球化和企業電腦化為咨詢業帶來新的生機。許多咨詢公司在海外開設辦事處。為提高競爭力,許多企業對信息系統要求劇增,帶來了對軟硬體和信息系統咨詢的巨大要求。1973年,貝恩(William W.Bain)離開波士頓咨詢,自己創立了貝恩咨詢。貝恩的咨詢模式和波士頓有所不同:波士頓看重戰略計劃和基於理論的報告,而貝恩的咨詢員們則在客戶那裡一待數月。貝恩以客戶為重點,著重與客戶關系的模式使他們一度得以高速發展
資料來源網路。
很抱歉,我找不到相關的東西,這本書的電子版沒有找到,你可以去學校圖書館找一找。裡面應該有這道問題的答案。
⑷ 中國和西方國家的注冊會計師審計的產生和發展歷程有什麼異同點
一、西方注冊會計師審計的起源與發展
注冊會計師審計起源於企業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是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從注冊會計師審計發展的歷程看,注冊會計師審計最早起源於義大利合夥企業,在英國股份公司出現後得以形成,伴隨著美國資本市場的發展而逐步完善起來。
(一)注冊會計師審計的起源
注冊會計師審計起源於16世紀的義大利。當時地中海沿岸的商業城市已經比較繁榮,而威尼斯是地中海沿岸國家航海貿易最為發達的地區,是東西方貿易的樞紐,商業經營規模不斷擴大。由於單個的業主難以向企業投入巨額資金,為適應籌集資金的需要,合夥制企業便應運而生。合夥經營方式不僅提出了會計主體的概念,促進了復式簿記在義大利的產生和發展,也催生了對注冊會計師審計的最初需求。盡管當時合夥制企業的合夥人都是出資者,但是有的合夥人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有的合夥人則不參與,所有權與經營權開始分離。那些參與經營管理的合夥人有責任向不參與經營管理的合夥人證明合夥契約得到了認真履行,利潤的計算與分配是正確的,以保障全體合夥人的權益。在這種情況下,客觀上需要獨立的熟悉會計專業的第三方對合夥企業的經濟活動進行鑒證,人們開始聘請會計專家來擔任查賬和公證工作。這樣,在16世紀義大利的商業城市中出現了一批具有良好的會計知識、專門從事查賬和公證工作的專業人員,他們從事的工作,可以說是注冊會計師審計的起源。隨著會計專業人員人數的增多,他們於1581年在威尼斯創立了威尼斯會計協會。其後,米蘭等城市的職業會計師也成立了類似的組織。
(二)注冊會計師審計的形成
注冊會計師審計雖然起源於義大利,但對後來注冊會計師職業的發展影響不大,英國在注冊會計師職業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的。
18世紀,英國的資本主義經濟得到了迅速發展,生產的社會化程度大大提髙,企業的所有權與經營權進一步分離。企業主希望有外部的會計師檢查企業管理人員是否存在貪污、盜竊和其他舞弊行為,於是英國出現了第一批以查賬為職業的獨立會計師。他們受企業主委託,對企業會計賬目進行逐筆檢查,重點在查錯防弊,檢查結果向企業主報告。因為是否聘請獨立會計師進行查賬由企業主自行決定,所以此時的獨立審計尚為任意審計。
股份有限公司的興起,使公司的所有權與經營權進一步分離,絕大多數股東不再直接參與經營管理,但出於自身的利益,非常關心公司的經營成果。證券市場上潛在的投資人同樣十分關心公司的經營情況,以便進行投資決策。同時,由於金融資本對產業資本的逐步滲透,增加了債權人的風險,債權人也非常重視公司的生產經營情況,以便決定是否繼續貸款或者是否索償債務的決定。公司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只能通過公司捉供的財務報表來反映,因此,在客觀上產生了出獨立會計師對公詞財務報奉進行審計,以保證財務報表真實可靠的需求。值得一提的是,注冊會計師審計產生的「催產劑」是1721年英國的「南海公司事件(the South-Sea company event)」。當時的「南海公司」以虛假的會計信息誘騙投資者上當,其股票價格一時抉搖直上。但好景不長,「南海公罰」最終未能逃脫破產倒閉的厄運,使「股東」或「投資者」和債權人損失慘重。英國議會聘請會計師査爾斯·斯耐爾(Charles Snell)對「南海公司」進行審計。斯耐爾以「會計師」名義出具了「查賬報告書」從而宣告了獨立會計師——注冊會計師的誕生。
為了監督公司管理層的經營管理活動、保護投資者、債權人利益,避免「南海公司事件」重演,英國政府於1844年頒布了《公同法》,規定股份公司必須設監察人,負責審查公司的賬目。1845年,又對《公司法》進行了修訂,規定股份公司的賬目必須經董事以外的人員審計。於是,獨立會計師業務得到迅速發展、獨立會計師人數越來越多。此後,英國政府對一批精通會計收務、熟悉查賬知識的獨立會計師進行了資格確認。1853年蘇格蘭愛丁堡創立了第一個注冊會計師的專業團體——愛丁堡會計師協會。該協會的成立,標志著注冊會計師職業的誕生。1862年,英國《公司法》確定注冊會計師為法定的破產清算人,奠定了注冊會計師審計的法律地位;
從1844年到20世紀初,是注冊師審計的形成時期。在這一時期內,由於英國的法律規定股份公司和銀行必須聘請注冊會計師審計,使得英國注冊會計師審計得到了迅速發展,並對當時歐洲、美國及日本等產生了重要影響。這一時期英國注冊會計師審計的主要特點是:注冊會計師審計的法律地位得到了法律確認;審計的目的是查錯防弊,保護企業資產的安全和完整;審計的方法是對會計賬目進行詳細審計;審計報告報告使用人主要為企業股東等。
二、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的起源與發展
(一)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的起源
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的歷史比西方國家要短得多。舊中國的注冊會計師審計始於辛亥革命之後,當時一批愛國會計學者鑒於外國注冊會計師包攬我國注冊會計師業務的現實,為了維護民族利益與尊嚴,積極倡導創建中國的注冊會計師職業。1918年9月,北洋政府農商部頒布了我國第一部注冊會計師法規——《會計師暫行章程》,並於同年批准著名會計學家謝霖先生為中國的第一位注冊會計師,謝霖先生創辦的中國第一家會計師事務所一一正則會計師事務所也獲准成立。此後,又逐步批准了一批註冊會計師,建立了一批會計師事務所,包括潘序倫先生創辦的「潘序倫會計師事務所」(後改稱「立信會計師事務所」)等。1930年,國民政府頒布了《會計師條例》,確立了會計師的法律地位,之後,上海、天津、廣州等地也相繼成立了多家會計師事務所。1925年在上海成立了「全國會計師公會」。1933年,成立了「全國會計師協會」。至1947年,全國已擁有注冊會計師2619人,並建立了一批會計師事務所。但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注冊會計師職業未能得到很大的發展,注冊會計師審計也未能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會計師事務所主要集中在上海、天津、廣州等沿海城市,注冊會計師業務主要是為企業設計會計制度、代理申報納稅、培訓會計人才和提供其他會計咨詢服務。
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注冊會計師審計在經濟恢復工作中發揮了積極作用。當時,由於不法資本家囤積居奇、投機倒把、偷稅漏稅造成了極為險惡的財政狀況,負責財經工作的陳雲同志大膽僱用注冊會計師,依法對工商企業查賬,這對平抑物價、保證國家稅收、爭取國家財政經濟狀況好轉做出了突出貢獻。但後來由於我國推行蘇聯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模式,注冊會計師便悄然退出了經濟舞台。
(二)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的發展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國實行改革開放的方針,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商品經濟得到迅速發展,為注冊會計師制度的恢復重建創造了客觀條件。隨著外商來華投資日益增多,1980年12月14日財政部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所得稅法實施細則》,規定外資企業財務報表要由注冊會計師進行審計,這為恢復我國注冊會計師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據。1980年12月23日,財政部發布《關於成立會計顧問處的暫行規定》,標志著我國注冊會計師職業開始復甦。1981年1月1日,「上海會計師事務所」宣告成立,成為新中國第一家由財政部批准獨立承辦注冊會計師業務的會計師事務所。我國注冊會計師制度恢復後,注冊會計師的服務對象主要是三資企業。這一時期的涉外經濟法規對注冊會計師業務做了明確規定。1984年9月25日,財政部印發《關於成立會計咨詢機構問題的通知》,明確了注冊會計師應當辦理的業務。1985年1月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規定:「經國務院財政部門枇准組成會計師事務所,可以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承辦查賬業務。」1986年7月3日,國務院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條例》,同年10月1日起實施。隨著會計師事務所數量的增加、業務范圍的拓寬,如何對注冊會計師和會計師事務所實施必要的管理,有效組織開展職業道德和專業技能教育,加強行業管理,保證注冊會計師獨立、客觀、公正執業,成為行業恢復重建面臨的重大問題。1988年11月15日,財政部借鑒國際慣例成立了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隨後各地方相繼組建省級注冊會計師協會。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以下簡稱《注冊會計師法》),自1994年1月1日起實施。
在國家法律、法規的規范下,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得到了快速發展。一是不斷拓展服務領域。注冊會計師行業從最初主要為「三資」企業提供查賬、資本驗證等服務,發展到為所有企業提供財務報表審計業務,執業范闈得到進一步擴展和延伸。二是不斷加強人才培養。自1991年設立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以來,迄今已經成功舉辦了20次考試,已有近15.8萬人獲得全科合格證書。同時,行業建立了繼續教育制度,制定發布行業人才培養「三十條」,明確提出了加強行業人才培養的指導思想和總體思路,大力推行行業人才培養戰略。三是不斷深化執業標准建設。根據國際審計准則的發展趨勢和審計環境的巨大變化,大力推行審計准則國際趨同戰略。2006年初實現與國際審計准則的趨同,建立起了一套既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要求又與國際准則相接軌的審計准則體系。2010年11月,又對38項審計准則進行了修訂,保持了與國際准則持續全面的國際趨同。四是不斷完善監管制度建設。2004年創立了事務所執業質量檢查制度,從以往的以專案、專項檢查為主要方式向五年一個周期的制度性、全面性檢查轉變,並開展了全同性的事務所執業質量檢查工作。五是不斷推動事務所健康發展。在中介行業中率先開展了事務所脫鉤改制工作,推動有條件的事務所做大做強,推動中小事務所做精做專做優,事務所整體競爭力大大增強。六是不斷密切同際合作。先後加入亞太會計師聯合會(CAPA)和國際會計師聯合會(IFAC),並多年擔任其理事;向國際審計與鑒證准則理事會(IAASB)等有關國際組織選派代表,與30多個同家和地區的50多個會計師職業組織建立了交往和合作關系,國際影響力和國際地位日益提高。
⑸ 中國企業在美國上市,國內需進行財務審計嗎
不需要,因為國內審計結論美國不認可。
為了成功在美國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必須符合美國或國際財務會計標准並且是可以進行審計的。公司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的注冊申請及定期報告中的財務報表必須經過美國會計監督管理委員會(PCAOB)下的注冊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或核查。因此,中國企業應當選擇一家經PCAOB注冊的會計師事務所或其附屬事務所。
除了要在PCAOB注冊外,選擇會計師事務所的另一個標准便是其工作質量,以及服務質量。企業希望聘請反應積極並能按時在預算內完成工作的事務所。但關鍵還是審計工作要准確。審計不當可能會拖延上市注冊的進程,增加上市成本。會計方面的錯誤也可能嚴重影響一家企業的凈收入,以及該企業是否能夠符合特定證券交易所的上市規定。企業上市後發現或出現的報表與實際數據的差異可能會迫使該企業對過往的財務數據進行重新申報以更正錯誤。股價通常會因此嚴重下跌,投資人也會狀告企業證券欺詐。
企業的會計報表審核應當在項目早期便開展起來。如果其財務數據尚不足以進行審計,則公司便無法滿足SEC的上市申請要求。另外,還需要對歷史財務報表進行詳細審查以確定會計處理是否達到了財務會計標准。通常,企業會在審計過程中發現,通用會計標准要求其改變一貫的收入定義方式或支出計算方式,結果可能會與原先的結論大相徑庭—。即一家現金流充裕的公司,其損益表上反映出來的可能是凈虧損。這種改變可以決定公司是否滿足上市交易的標准。
⑹ 政府審計模式在全球范圍內有哪幾種
1、立法體制。在立法體制下,國家審計機關隸屬於國家立法部門,依照國家法律賦予的許可權,對各級政府機關的財政經濟活動,以及國有企業、事業單位的財務收支及有關經濟活動進行審計監督。例如,英國國家審計現代化進程初期,審計監督主要由財政部執行,議會的監督是間接的,無法真正體現立法監督思想,審計效率不高。19世紀60年代,隨著英國海外殖民地擴張,需要審查的賬目激增,迫切需要立法性質的經濟監督普及到包括海軍部和陸軍部在內的一切行政機構。在這種情況下,1866年的《國庫和審計部法案》規定政府的支出應由議會給予信用,政府的決算應受議會審核。決算審查委員會的成員均由議會推選,其構成反映議會的構成,這樣審計監督完全處於議會的掌控之下,充分體現了立法監督精神。
與英國國家審計署相同體制的還有美國審計總署,加拿大審計公署等,它們獨立行使審計監督職權,對國會或議會負責,不受行政當局的控制和干涉,其地位較高,獨立性較強。
2、司法體制。在司法體制下,國家審計機關一般都獨立於國家立法部門和國家行政部門,擁有有限的司法權。例如,法國的審計法院,在中世紀,法國王宮內就已設有從事財政工作的官員。由於財政是國家的命脈,並且國王對下屬缺乏信任,所以設有專門發布財政命令的撥款人和從事記賬及出納等業務活動的會計人員,兩者分工明確,相互制約和監督。國王菲力浦五世於1320年發布諭旨,成立了法國歷史上第一個審計機構——審計法庭。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財政管理的需要以及現代國家各個職能和司法機構的逐步完善,拿破崙於1807年9月,通過法律的形式,成立了審計法院,這就是法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審計法院。
與法國相同的還有義大利、西班牙的審計法院等,它們具有審計和經濟審判的職能,權威性較高。與立法型國家審計相比,司法型國家審計更加強調審計機關的權威性,並以法律形式來強化這種權威性,審計人享有某些司法職權。
3、獨立體制。在獨立體制下,國家審計機關一般都獨立於國家立法部門、司法部門和行政部門。例如,日本會計檢查院既不隸屬於國會和內閣,也不隸屬於法院,它是獨立於內閣且與內閣相平行的機構,其使命是檢查監督國家財政的執行情況,並定期向國會報告工作,具有較高的獨立性。
4、行政體制。在行政體制下,國家審計機關一般隸屬於國家行政部門,根據法律賦予的許可權,對政府各部門、各單位的財政財務收支活動進行審計監督,並對國家行政部門負責,以便保證國家財經政策、法規、計劃、預算的正常執行。例如,巴基斯坦審計長公署,沙烏地阿拉伯王國審計總局,瑞典審計局和中國國家審計署等。綜觀以上幾種的審計模式,那麼我國應選擇哪種更適合自己的國情呢?這就要對各種審計模式進行比較分析,從而選擇合適的模式。
⑺ 我國審計制度經歷了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大體可分為哪幾個階段
大體可分為六個階段:西周初期初步形成階段;秦漢時期最終確立階段;隋唐至宋日臻健全階段;元明清停滯不前階段;中華民國不斷演進階段;新中國振興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