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歷史上通脹通縮

中國歷史上通脹通縮

發布時間:2021-03-02 12:50:52

『壹』 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這兩個概念我一直分不清,問問各位怎麼分清,並且能夠記住的,謝謝

關於通脹,關於房價,關於經濟,關於民生,關於....請你去這里,全有了:http://blog.sina.com.cn/huoyahui
筆者在((五)「金銀」價值在哪裡?)一文中已簡要闡述了關於貨幣的性質和通貨膨脹的一般性原理,

如:一國貨幣的總發行量要以該國實際保有的社會物質資料價值總量為基礎,與其同等比例發行。以使「貨幣」這種「價值符號」能更合理的執行其「社會商品交換中介」的職能。如果貨幣發行量嚴重超出或不足其應有適當發行量,就可能導致「通脹」或「通縮」

需強調的是,筆者講的只是「可能」可能導致通脹或通縮,就是說這種結果並不是必然的!下面我們就單獨拿通脹來進行分析。

假如某社會有物質資料「糧食」十斤,那麼該社會貨幣發行量就應以十元為比較合理(一元對一斤方便計算)。但是政府卻實際發行了一百元貨幣量,那麼實際上「一百元貨幣」所代表的「實體價值」依然只有「十斤糧食」,那麼實際上就造成了,貨幣單位值(元)相對於物質資料糧食單位值(斤)的數字量的虛脹,由原本十元貨幣對十斤糧食,變為了一百元貨幣對十斤糧食,就是所謂「通貨膨脹」。

但是,接下來筆者卻要告訴大家,這里所說通脹並不是我們通常所面對的通脹。實際上,通脹是存在兩個類型的。為了清楚表達,我們且稱剛講過的通脹為「數據型通脹」亦或「潛伏型通脹」。

大體分析了「數據型通脹」的基本特徵後,接下來再講另一種通脹,才是真正闖入我們生活的「生活型通脹」亦暫稱「暴發型通脹」

那麼「生活型通脹」又是怎樣一種特徵呢?

其實所謂生活型通脹,才是真實具體的通脹。我們一般老百姓,對其是有最切身體會的,既然是「生活型」通脹,就基本上可以推斷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了。因為所謂生活型通脹具體就表現為我們日常所需的物質資料商品價格「普遍暴漲」(是普遍而不是個別,是暴漲而不是一般價格上揚),!相對而言,我們普通百姓手中有限的貨幣資本就會嚴重縮水貶值,導致我們入不敷出;導致我們生活陷入困境;導致我們對社會對政府出現不滿情緒...可是當我們冷靜下來後,是否考慮過這種現象是如何引起的呢?

事實上,我們很多所謂的經濟學家就是將通脹誘因簡單歸之於政府過多發行紙質貨幣,並信奉「以金銀做為流通貨幣」就不會導致通脹,這種觀點很普遍;很正統;很官方;似乎還很真理...可偏偏它卻是一種十足謬論和極度荒誕的邏輯!若不加以糾正,表面上是經濟學家們愚誤,實則是,普通人民百受其害!

有關「金銀價值」認定,筆者已有闡述,這里無需重贅,但又需強調:金.銀與紙,亦或其它某種物相互間無論存在何種物質形態上的差別,一旦作為「商品中介物」存在,便都只不過是貨幣材質的一種而已!只不過金銀作為一種天然造物,其存在歷史已經和必將貫穿人類社會始終,其作為商品交換之物早已深深植根於普遍人類的頭腦意識里。故,其在人類意識當中具有了某中不可抹殺的意像價值。同時,它也不會象紙幣價值一樣會隨政府信用價值的消失而消失。但無論怎樣,也無法說明,金銀貨幣會比紙質貨幣多出什麼「價值維護」甚至「再造」功能...

其實,所謂通脹,真實的通脹只是一種社會物質資料價格普遍暴漲現象(是普遍而不是個別,是暴漲而不是一般價格上揚),這種現象根本上講其實只是由於「供求關系」變化影響所形成的,亦或說它只是自由市場經濟的一種必然基本規律...

在這里有必要先專門闡述一下關於「供求關系」的概念!

所謂供求---供給與需求,一般性觀點會認為:這是一對分割對立的概念,實則不然!嚴格地講,所謂「供求關系」只是一種建立在雙方「無特權差異」基礎上的「平等價值互換」關系。供給與需求只是同一個內容的兩種基本形式而已,它們表現為既相互統一又相互對立...同一個市場主體既充當「供給方」角色同時也是「需求方」角色。因為他供給了某實際商品,而需求了對方同等價值的貨幣。反過來講,作為一般性「需求方」,既充當了「需求方」角色同時也是「供給方」角色。因為他需求了某實際商品而供給了同等價值的貨幣。

所謂「供求關系」其實就是「商品」與「貨幣」的互換關系,實際只是某兩種或多種同等價值商品在時間與空間上錯位後的互換。(所謂通脹就是這種互換關系的失衡)

作為真實的通脹,是一種社會物質資料價格普遍暴漲現象,這種現象根本上講,其實只是由於「供求關系」變化影響所形成的。政府多發貨幣也不過意圖人為影響供求關系格局(通脹亦所謂貨幣政策之一種)。那麼所謂的政府超經濟總量多發貨幣行為真的會導致真實通脹嗎?絕對不一定,雖然這絕對造成了意想空間上的數據型潛伏通脹,但卻不一定導致現實生活中的通脹、暴發真通脹。

因為潛伏型通脹暴發為真通脹需要至少兩個以上基本條件:

首先,社會物質商品總供給要處於實際萎縮與短缺狀態。事實上,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國家不具備這項條件!任何國家所謂的生產過剩都是相對的。廣大基層勞動人民的真實需求幾乎從未真的滿足過!

那麼接下來第二個基本條件也很關鍵,那就是政府所多發的貨幣是否真的進入廣大勞動人民的口袋,也就是說政府增發貨幣是否真正有效致力於提升廣大有「需求」但沒「需求能力」的普通人民的需求能力...如果僅僅是增發貨幣,而不論其去向,最種使其盡數流入原本需求就充分滿足的富人手中,那麼富人要麼會把它儲存起來,要麼繼續「投機倒把」,用這筆意外之財以財套財...盡管他們也可能增加某些消費,但其必定只是消費所謂高檔行業(更多是嫖賭包等淫迷享受)。這少數富人的局部高消費,又對廣泛商品領域有多大刺激呢?當增發貨幣仍然只是流入少數富人口袋,政府疲於增發行為,卻難解消費不火之困惑...所積累下的更多是總貨幣流量與總商物質價值量對比而言的潛伏通脹,數據通脹,而不是即時現實的生活型通脹...盡管這埋下經濟危機的種子...

­說到這里我們是否會突然發現?所謂「數據型通脹」,原來只是中國人的「高儲蓄率」問題!

盡管,社會總貨幣量遠高於實際總物質價值量,處於數據型通脹狀態之下,但那些多餘的傢伙卻大多躲在富人的保險箱里,並沒出來搗亂(影響消費品價格)!

由此斷定,多發貨幣並不是真通脹的誘因!

真通脹只是社會總物質消費品相對短缺時期的物以稀為貴...

再來看,如果果真以金銀做流通貨幣就不會通脹,我們豈不是可以忽略甚至放棄物質資料的生產,而一門心思去尋找挖掘金銀嗎?這很明顯只是一種笑談!實際上,貨幣終究是因其所代表的實體價值而有價值的,當人類生活消費品匱乏到極點時,任何材質的貨幣都難以阻止通脹的出現。

來做個假設:

一個富人和一個窮人在洪災中被同時困到一個孤島上,他們需要耐心等待洪水退去,才可能繼續生存下去。也許幾天;也許十幾天;也許更久...而此時,富人只帶了大批金子;窮人只帶了僅有的干糧。若干時刻後,兩人都餓了,窮人掏出干糧開始咀嚼。而富人摸摸自己的金子,又望望周邊的環境,才發現自己逃生時的攜帶選擇是多麼的愚蠢!但他還在打算用金子去買窮人的干糧...朋友們,請想一想,從人的本能出發,窮人會賣干糧給他嗎?我想富人唯寄希望於窮人的慈善之心了!因為此時.此刻.此境.富人的金子已不具有任何價值。而只有盡可能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或許,窮人心性善良,會分一些干糧給富人,與其共渡難關,但這絕不會是因為富人的金子,如果窮人真的自私,且具備起碼算計之心,他不會分一粒干糧給富人,哪怕自己的干糧足夠兩個人維持到洪水退去...因為他可以不去管富人,由他餓死後,可以將他所有金子據為己有...當然這種假設我們可以設計多種結果,但每一種結果都不能否定金子在那種情況下已毫無價值的道理。

下面,再反過來假設:

有一天我們的社會到了絕對生產過剩地步...也就是當所有人的消費需求都充分滿足以後還有剩餘產品,(當然在一個廣闊的社會空間這種情況是不可能現實出現的)屆時政府發行更多貨幣,並公平派發到每個人手裡,那麼消費會增加嗎?消費品價格會受刺激嗎?

最終,正反兩種假設後得出結論:當社會消費品極度缺乏時任何材質貨幣都會通脹;當社會消費品絕對過剩時,任何材質貨幣,無論發行多少,如何分配都不會形成通脹。

還如前面所述,形成通脹要有兩個基本條件:

­一.社會物質商品總供給要處於實際萎縮與短缺狀態。

二.政府所多發的貨幣真的進入廣大勞動人民的口袋。

這是政府主觀增發貨幣製造潛伏型通脹,可以暴發為現實生活型通脹的必備條件。只有真的有需求卻困於收入過低未曾真的滿足的人們才會在收入增加的情況下增加消費!但這種增加並非是無限的...

再做假設一:我原本每天吃一棵白菜就能滿足正常需求,突然一天我的資本收入大增,可我會因此每天吃兩棵白菜嗎?當然不會!因為我的食量是一定的,充其量我會在白菜質量上有所挑剔...

假設二:我雖然每天吃一顆白菜,但實際上並不能滿足正常需求,我是由於收入不多,所以省吃儉用,原本兩棵白菜才能吃飽,可為節省開支,我就只吃一顆白菜,混半飽完事!假如我的收入突然大增,消費資本不再緊缺,我當然會考慮每天買兩棵白菜把肚皮填飽。可是即便我收入繼續增加,我也不會每天買三棵白菜的...因為那毫無意義!

前者,我是個消費充分滿足狀態下的富人!

後者,我是個消費一直未曾真正滿足的窮人!

至此,將不難看出富人手中貨幣再增加也不太會增加消費。窮人手裡貨幣增加,也僅限於補足原本不足的消費。由此進一步可以看出單純增發貨幣並不能促使經濟無限增長(所謂的消費增長)但相對而言,讓窮人手中貨幣量增加對所謂經濟增長有「一定」作用(窮轉富會選擇補足原本空缺的需求)而僅僅是富人更富(貨幣增加),對所謂經濟增長卻無明顯作用!只會增加貨幣擠壓.淤滯(拉高儲蓄率)或者能投機市場更加活躍...

那麼真正的經濟增量來自哪裡呢?請參見(一)社會生產的內延與外延性規律

補充:

其實我想表達的意思很簡單,通貨膨脹只是一般經濟現象,真正影響普通人生活的是失衡,分配失衡,收入失衡,只因為政府增發的貨幣只流入部分人口袋,而他們會比原來增加消費.從而帶動物價有所上漲,但這並不影響那些收到政府增發的貨幣的人的生活.據此道理,如果政府所增發貨幣能夠公平派發到每個人手裡.雖然會引發通貨膨脹.但所有人的可支出貨幣也多了.兩相抵消.除了政府多費些幣紙外.還能消化相對過剩的產品,除此外與經濟運行並無大的關系,當然這只是理論上講,現實政府不可能把貨幣按人頭發的... 但我們只須知道,無論政府的貨幣政策是擴張型的還是收縮型的.最終收傷害的只是那些收入沒保障的底層人民!收入沒增長,消費沒增加,只因別人增加消費拉高物價.自己卻要被迫增加支出...這就是所謂通脹對社會的不利影響.多發貨幣就是對社會勞動成果的掠奪行徑。那些收入增長遠高於通脹的人.也高喊通脹影響自己生活,實在是無病呻吟...更讓政府難以體察普通人們的艱難生活

『貳』 中國歷史上有哪四次通貨膨脹

一、1987~1988年是一個經濟擴張的階段,物價指數在前一期經濟擴張的拉動下,持續走高,上升到了改革開放以來的第一個歷史高點。以1985年的物價指數為基點,1986年的物價指數上漲6.0%,1987年的物價指數上漲13.7%,1988年的物價指數上漲34.8%。

此次通貨膨脹的主要原因依然是政府為了滿足社會固定資產的投資增長要求和解決企業的資金短缺問題,從1986年開始加大政府財政支出,不斷擴大政府財政赤字,特別是1988年實行財政的「包干」體制以後,社會的需求進一步猛增。

二、到1993年上半年,通貨膨脹壓力又開始上升,金融業陷入無序狀態。國內金融市場,大量資金集中於沿海地區的房地產市場,銀行、金融機構和地方政府為了實現各自不同的利益,逃避央行的規定和監管,為房地產業大量融資,使得貨幣量超量投放,信貸規模一再突破計劃。

由於這次調控吸取了以前貨幣緊縮過度造成經濟過冷的教訓,這個貨幣政策的實施中一直遵循著「適度從緊」的原則,最終於1996年成功地實現了經濟的「軟著陸」。

但是實際上還是帶來了一定的負面效應:信貸狀況的收緊一定程度上損害了綜合信貸的平衡;限制地區間的信貸大大降低了貨幣的流通速度。

三、2003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1.2%。城市上漲0.9%,農村上漲1.6%。居民消費價格中,食品價格上漲3.4%,服務價格上漲2.2%。商品零售價格下降0.1%。工業品出廠價格上漲2.3%。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4.8%。

固定資產投資價格上漲2.2%。農產品生產價格上漲4.4%,其中,穀物上漲2.3%,棉花上漲35.3%,油料上漲19.4%,畜產品上漲1.8%。當年中國的通貨膨脹壓力主要來自對投入工廠,道路及其他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的原材料和其他商品的龐大需求。

與此同時,隨著經濟的高速增長,中國對原材料的需求量急劇增加。2003年中國的原油進口比2002年增加31.2%,達到創紀錄的9110萬噸。我國主要採取了穩健的貨幣政策。

四、2005年開始,由於經濟增長過快和長期的國際順差導致的通貨膨脹。一直到現在出現國際金融危機。

(2)中國歷史上通脹通縮擴展閱讀:

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的區別:

1、含義和本質不同:通貨膨脹是指紙幣的發行量超過流通中所需要的數量,從而引起紙幣貶值、物價上漲的經濟現象,其實質是社會總需求大於社會總供給。

通貨緊縮是與通貨膨脹相反的一種經濟現象,是指在經濟相對萎縮時期,物價總水平較長時間內持續下降,貨幣不斷升值的經濟現象,其實質是社會總需求持續小於社會總供給。

2、表現不同:通貨膨脹最直接的表現是紙幣貶值,物價上漲,購買力降低。通貨緊縮往往伴隨著生產下降,市場萎縮,企業利潤率降低,生產投資減少,以及失業增加、收入下降,經濟增長乏力等現象。主要表現為物價低迷,大多數商品和勞務價格下跌。

3、成因不同:通貨膨脹的成因主要是社會總需求大於社會總供給,貨幣的發行量超過了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通貨緊縮的成因主要是社會總需求小於社會總供給,長期的產業結構不合理,形成買方市場及出口困難。

4、危害性不同:通貨膨脹直接使紙幣貶值,如果居民的收入沒有變化,生活水平就會下降,造成社會經濟生活秩序混亂,不利於經濟的發展。不過在一定時期內,適度的通貨膨脹又可以刺激消費,擴大內需,推動經濟發展。

通貨緊縮導致物價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對居民生活有好處,但從長遠看會嚴重影響投資者的信心和居民的消費心理,導致惡性的價格競爭,對經濟的長遠發展和人民的長遠利益不利。

5、治理措施不同:治理通貨膨脹最根本的措施是發展生產,增加有效供給,同時要採取控制貨幣供應量,實行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和量入為出的財政政策等措施。

治理通貨緊縮要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綜合運用投資、消費、出口等措施拉動經濟增長,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正確的消費政策,堅持擴大內需的方針。

『叄』 中國未來3~5年是會通貨膨脹還是通貨緊縮

去年的通貨膨脹率為4.8%(官方數字),今年有所回落,主要是受奧運結束、世專界性金融海嘯和國內屬房市的影響,所以很多人也在推測明年就有可能出現通貨緊縮的現象。
但我的觀點不同,我認為雖然金融海嘯在影響中國的經濟走勢,但它並不必然引起通貨緊縮,相反,在這種大背景下,政府將存貸款准備金率下調,並免除利息稅,有可能加劇通貨膨脹的趨勢,通貨膨脹往往會引起經濟過熱,但由於人民的投資預期和信心指數下降,可能使國內經濟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所以,我的觀點是未來兩三年內,如果國家不能想出更好的解決辦法的話,將會出現滯脹現象,即停滯性通貨膨脹(Stagflation),在經濟學,特別是宏觀經濟學中,特指經濟停滯(Stagnation)與高通貨膨脹(Inflation),失業以及不景氣同時存在的經濟現象。通俗的說就是指物價上升,但經濟停滯不前。它是通貨膨脹長期發展的結果。
在國內表現為,物價上漲,房市崩毀,經濟秩序混亂……啊,不敢再說了。
是否會如此,我們拭目以待吧。

『肆』 我國歷史上幾次通貨膨脹的形成原因

1949-1950年,這是解放前惡性通脹的尾聲;
1959-1961年,三年困難時期,大量的男勞力非正常死亡,引起供應不足,物價上漲;
1985年,物價改革大規模展開,被壓抑多年的物價像火山一樣引爆了;1994-1996年,進入市場經濟後,出現新一輪投資熱引發通脹。
1997-2002年中國出現了五年通縮
07至今的通脹

目前的物價上漲 通脹壓力加大是多方面原因導致的
1、供需失衡 比如食品行業 這是需求拉動型的通脹
2、成本拉動 比如原油鐵礦等國際價格上升 國內這些行業的價格上漲
3、國內投資過熱 大量流動性流向樓市股市 流動性過剩導致通脹壓力加大
4、國際貿易失衡 巨額順差的長期存在 外匯占款嚴重 RMB投放過多
5、RMB升值預期使得大量國際資本流入國內

所以物價上漲的治理要多策並舉
1、加快產業結構調整。
大力發展農業 尤其是集約型農業 提高農產品產量
堅決執行節能減排 限制「兩高」行業的發展 鼓勵新能源新技術的發展 以減少對國外能源資源的依賴
推動樓市股市的健康穩定發展 防止經濟泡沫
2、加強信貸管理 控制流動性。
緊縮性的貨幣政策正在執行 上調存款准備金率 利息 發行央票等等 回收流動性
優化信貸結構 多向中小企業 新興行業企業傾斜 以消化掉相對過剩的流動性
3、 通過稅收等財政手段以及匯率手段來改善國際貿易失衡局面 如降低出口退稅率 升值人民幣等 改變巨額順差的局面 減少外匯占款 改善流動性過剩局面
希望採納

『伍』 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

建國以來我國經歷的通脹
1980年的通貨膨脹發生在我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黨的工作重心剛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這段時期,宏觀上經濟增長速度迅猛、投資規模猛增、財政支出加大導致出現較嚴重財政赤字、盲目擴大進口導致外貿赤字,外匯儲備迅速接近於零。1979年、1980年物價出現了明顯上漲,其中1980年通脹達到6%。後來我國經過壓縮基本建設投資、收縮銀根、控制物價等一系列措施,通貨膨脹得到抑制,表現為國務院在1980年12月發出了《關於嚴格控制物價、整頓議價的通知》,對通貨膨脹進行治理。

1984-1985年的通貨膨脹體現為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過大引起社會總需求過旺,工資性收入增長超過勞動生產率提高引起成本上升導致成本推動,伴隨著基建規模、社會消費需求、貨幣信貸投放急劇擴張,經濟出現過熱現象,通貨膨脹加劇。為了抑制高通脹,當時採取了控制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加強物價管理和監督檢查,全面進行信貸檢查等一系列措施。表現為從1984年11月到1985年10月國務院發布的一系列宏觀調控措施。

1987-1989年的通貨膨脹是由於1984-1985年中央採取的緊縮政策在尚未完全見到成效的情況下,1986年又開始全面松動,導致需求量的嚴重膨脹。此期間,1988年的零售物價指數,創造了建國40年以來上漲的最高紀錄。物價的上漲和搶購風潮引發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在突如其來的沖擊面前,中央迅即做出反應,召開會議整頓經濟秩序。於是1989年11月黨的十三屆五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治理整頓和深化改革的決定》,提出用3年或更長一些時間基本完成治理整頓任務,使用大力度的調整措施。

1993-1995年的通貨膨脹表現為鄧小平南巡講話後,中國經濟進入高速增長的快車道,起因主要是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擴張過猛與金融持續的混亂。有人形象地總結為 「四熱」(房地產熱、開發區熱、集資熱、股票熱)、「四高」(高投資膨脹、高工業增長、高貨幣發行和信貸投放、高物價上漲)、「四緊」(交通運輸緊張、能源緊張、重要原材料緊張、資金緊張)和「一亂」(經濟秩序特別是金融秩序混亂)。此次通脹的治理以1993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當前經濟情況和加強宏觀調控的意見》提出16條措施為起點,經過3年的治理,到1996年我國實現經濟的「軟著陸」。

2007年至08年中的物價上漲 通脹壓力加大是多方面原因導致的 是一種非典型性的通脹 具體原因有
1、供需失衡 比如食品行業 這是需求拉動型的通脹
2、成本拉動 比如原油鐵礦等國際價格上升 新勞動法的執行 國內某些行業的價格上漲
3、國內投資過熱 大量流動性流向樓市股市 流動性過剩導致通脹壓力加大
4、國內突發事故災難 如雪災 地震等造成短期物價反彈壓力
5、國際貿易失衡 巨額順差的長期存在 外匯占款嚴重 RMB投放過多
6、RMB升值預期使得大量國際資本流入國內

至於通脹的治理措施 雖然各個時期通脹原因不同 措施具體內容也不同
但是總歸是那些貨幣和財政工具
稅率 利率 准備金率 窗口指導啊 貼現率等等 自己找找看吧

另外,你在看看這個吧http://..com/question/41628982.html?si=9

『陸』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時期

定義:
(膨脹)基本概念通貨膨脹(Inflation)一般指:在紙幣流通條件下,因貨幣版供給大於貨幣實際需權求,導致貨幣貶值,而引起的一段時間內物價持續而普遍地上漲現象。其實質是社會總需求大於社會總供給
(緊縮)當市場上流通的貨幣減少,人民的貨幣所得減少,購買力下降,影響物價之下跌,造成通貨緊縮。長期的貨幣緊縮會抑制投資與生產,導致失業率升高及經濟衰退。

不同學派對通貨膨脹的起因有不同的學說。
事件:
通貨問題是經濟發展中常見的,幾乎常常發生,典型的是美國60、70年代的滯漲問題。我們國家08-09年利率的不斷變化就是通貨問題的反應。

『柒』 我國或資本主義國家歷史上所發展的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對經濟(世界經濟)的影響。

一個是過剩,一個是過度,總之過於的經濟對於發展就造成嚴重的不穩定因數,這對於發展中的國家來說是很不好的因數,屬於極度不利,最終遭殃的還是老百姓。

『捌』 歷史上發生過多少次大規模通貨緊縮,有什麼影響

歷史上發生過四次大規模通貨緊縮,具體如下:

1、1837-1843: 由於資本的自由流動,英國央行的儲備不斷減少,為了抵禦資本外流的窘境,英國宣布加息(與現在何其相似乃爾), 間接造成全球融資成本的抬升。美國出現了通縮,據Thorp (1926)統計達到了-6%的峰值。

影響:伴隨著棉花價格的暴跌,美國南方經濟遭受重創。而美國政治也出現了內部斗爭,總統安德魯·傑克遜拒絕美國第二銀行(央行)的再授權,央行的最後貸款人作用喪失,各個地方銀行開始惜貸並自行其事。這一現象逐漸演變為流動性危機和兌付危機,部分銀行的倒閉和公司債務違約。

2、1873-1896 (Long Depression 長期通縮):隨著標桿性企業傑·庫克公司(Jay Cooke Co.) 未能成功舉債,市場出現恐慌,紐約證券交易所被迫關閉10天之久。隨後,美國出現有史以來(至今仍是)最長時間的通縮,達65個月之久。

影響:導致美國本土貨幣供應量大幅減少,融資成本開始上升,投資者開始追求流動性,減少對長期債券和股票的投資。1870年間美國名義工資下降了四分之一,甚至在賓夕法尼亞州出現了腰斬的情況。

3、1920-1921 —— 一次大戰後,世界經濟出現蕭條,美國出現了史上最尖銳的通縮之一,達到-18%(根據美國商務部數據)。

影響:部分批發貨物價格的下調幅度達到近40%,即便是後來的大蕭條也是難以匹敵。原因也相對直接——戰時經濟的瓦解使得大量產能變得閑置;參與一戰的戰斗人員返還,也間接助長了失業率的增加。

4、1929-1937——美國 1929 年經濟危機,起因是華爾街大崩盤。在致命一天到來前的18個月里,華爾街股票市場的牛市似乎是不可動搖,一段時間每天的成交量多達50O萬股。

影響:沉重的打擊了資本主義世界,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下降40%以上,對外貿易萎縮60%以上。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普遍倒退30年以上。

使本以脆弱的戰後世界體系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更加脆弱,德、日帝國主義國家受到慘重的打擊,資產階級政府走上法西斯道路,逐漸形成歐亞戰爭策源地,走上擴軍備戰侵略擴張之路。

與此同時,美法和其他歐洲資本主義國家法西斯運動猖獗,各國人民和民主進步力量與法西斯主義斗爭。大危機加速了新的世界大戰的到來。

(8)中國歷史上通脹通縮擴展閱讀:

通貨緊縮產生原因

盡管不同國家在不同時期發生通貨緊縮的具體原因各不相同,但從國內外經濟學家對通貨緊縮的理論分析中,仍可概括出引起通貨緊縮的一般原因:

1、緊縮性的貨幣財政政策

如果一國採取緊縮性的貨幣財政政策,降低貨幣供應量,

削減公共開支,減少轉移支付,就會使商品市場和貨幣市場出現失衡,出現「過多的商品追求過少的貨幣」,從而引起政策緊縮性的通貨緊縮。

2、經濟周期的變化

當經濟到達繁榮的高峰階段,會由於生產能力大量過剩,商品供過於求,出現物價的持續下降,引發周期性的通貨緊縮。

3、體制和制度因素

體制變化(企業體制,保障體制等)一般會打亂人們的穩定預期,如果人們預期將來收入會減少,支出將增加,那麼人們就會「少花錢,多儲蓄」,引起有效需求不足,物價下降,從而出現體制變化性的通貨緊縮。

4、新技術的採用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

由於技術進步以及新技術在生產上的廣泛應用,會大幅度地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生產成本,導致商品價格的下降,從而出現成本壓低性的通貨緊縮。

5、金融體系效率的降低

如果在經濟過熱時,銀行信貸盲目擴張,造成大量壞賬,形成大量不良資產,金融機構自然會「惜貸」和「慎貸」,加上企業和居民不良預期形成的不想貸、不願貸行為,必然導致信貸萎縮,同樣減少社會總需求,導致通貨緊縮。

6、投資和消費的有效需求不足

當人們預期實際利率進一步下降,經濟形勢繼續不佳時,投資和消費需求都會減少,而總需求的減少會使物價下跌,形成需求拉下性的通貨緊縮。

7、匯率制度的缺陷

如果一國實行釘住強幣的聯系匯率制度,本國貨幣又被高估,那麼,會導致出口下降,國內商品過剩,企業經營困難,社會需求減少,則物價就會持續下跌,從而形成外部沖擊性的通貨緊縮。

我國存在著嚴重的通貨緊縮,其形成原因是復雜的,既有深遠的全球經濟形勢背景,又受到我國內部因素的多重影響,既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原因。對形成我國通貨緊縮局面的主要原因,存在著不同看法。

『玖』 古代中國是否出現過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問題

但凡出現過戰亂的時期是最容易出現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的時候。最主要的是在西漢後期、五胡亂華時期、安史之亂、鴉片戰爭的時期。

『拾』 歷史上發生過多少次大規模通貨緊縮,他們分別有什麼影響

歷史上發生過四次大規模通貨緊縮,具體如下:

1.1837-1843: 由於資本的自由流動,英國央行的儲備不斷減少,為了抵禦資本外流的窘境,英國宣布加息(與現在何其相似乃爾), 間接造成全球融資成本的抬升。美國出現了通縮,據Thorp (1926)統計達到了-6%的峰值。
影響:伴隨著棉花價格的暴跌,美國南方經濟遭受重創。而美國政治也出現了內部斗爭,總統安德魯·傑克遜拒絕美國第二銀行(央行)的再授權,央行的最後貸款人作用喪失,各個地方銀行開始惜貸並自行其事。這一現象逐漸演變為流動性危機和兌付危機,部分銀行的倒閉和公司債務違約。

2. 1873-1896 (Long Depression 長期通縮):隨著標桿性企業傑·庫克公司(Jay Cooke Co.) 未能成功舉債,市場出現恐慌,紐約證券交易所被迫關閉10天之久。隨後,美國出現有史以來(至今仍是)最長時間的通縮,達65個月之久。
影響:導致美國本土貨幣供應量大幅減少,融資成本開始上升,投資者開始追求流動性,減少對長期債券和股票的投資。1870年間美國名義工資下降了四分之一,甚至在賓夕法尼亞州出現了腰斬的情況。

3.1920-1921 —— 一次大戰後,世界經濟出現蕭條,美國出現了史上最尖銳的通縮之一,達到-18%(根據美國商務部數據)。
影響:部分批發貨物價格的下調幅度達到近40%,即便是後來的大蕭條也是難以匹敵。原因也相對直接——戰時經濟的瓦解使得大量產能變得閑置;參與一戰的戰斗人員返還,也間接助長了失業率的增加。

4.1929-1937——美國 1929 年經濟危機,起因是華爾街大崩盤。在致命一天到來前的18個月里,華爾街股票市場的牛市似乎是不可動搖,一段時間每天的成交量多達50O萬股。
影響:
沉重的打擊了資本主義世界,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下降40%以上,對外貿易萎縮60%以上。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普遍倒退30年以上。晉中之窗使本以脆弱的戰後世界體系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更加脆弱,德、日帝國主義國家受到慘重的打擊,資產階級政府走上法西斯道路,逐漸形成歐亞戰爭策源地,走上擴軍備戰侵略擴張之路。與此同時,美法和其他歐洲資本主義國家法西斯運動猖獗,各國人民和民主進步力量與法西斯主義斗爭。大危機加速了新的世界大戰的到來。

閱讀全文

與中國歷史上通脹通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