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在中國歷史上孔子曾有邊緣化

在中國歷史上孔子曾有邊緣化

發布時間:2021-03-02 12:06:58

㈠ 如果中國的歷史上沒有出現「孔子」這個人,請問這將會對中國的歷史有何影響

當然孔子或許確實讓我們的民族更注重於禮教而缺乏於剽悍的尚武的精神,但是一個民族強大與否我想與這個民族是否尚武或許沒有因果上的關系。縱觀我國歷史,但凡盛世明主的時代,我們的民族從來不缺乏強大的軍事力量,從來都是「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傑怕熊羆」。呵呵,晚清政府的腐敗直接導致了我們中華民族的災難,中華民族最屈辱的歷史也是由此誕生。要怪孔聖人的禮教嗎,是孔夫子的思想讓我們變成愚民了嗎?我想不是這樣的,從歷史上看孔丘,其實不難發現這個人還有點民主思想,但是那時畢竟是春秋時候,孔子站出來說民主,估計會被周圍人當成精神病。當然這不是討論的重點,我只是想說孔子的思想其實是很大一部分是精華的。只是後來的統治階級與其文人一看孔子的思想很符合他們的統治邏輯,所以不惜筆墨的改改刪刪,於是就有了我們看到的樣子了。再有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總是被人欺負和孔子的關系有多大的問題,這一點我想還是有的,但根本原因我認為是這樣的。我們知道生產力決定社會的意識形態,而生產關系則或多或少的制約著生產力……(*^__^*) 嘻嘻…… 這已經很明顯了 追問: 很高興能夠看見這種觀點,頂一個!!!呵呵…… 追問: 小樣兒,見解不錯嘛!

㈡ 如果歷史上孔子沒有出現,中國的文明發展會有什麼不同

凡是對中國歷史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我國的傳統文化,無論是佛家、道家、儒家都對中國的思想有著深遠的影響。而對中國人影響最深遠的莫過於孔子了,孔子的儒家思想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

但是也並不意味著儒學當中全部是好的,其中也會存在一些文化的糟粕,我們應該吸取其中的精華而去掉糟粕,才能夠讓中國社會更好的發展下去。

㈢ 中國歷史上孔子為什麼有那麼高的地位

帝王政治的需要,因為只有孔孟學說最適合帝王統治的需要,試想,如果有比孔孟還高明的學說,中國的知識分子為什麼不去拿來用呢?並不是孔孟去找中國的知識分子,而是中國的知識分子尋到孔孟學說如獲至寶。
我為什麼反對儒家一切主張?難道仁義禮智信不好嗎?每每遇上這個問題,我都要一次一次的解釋證明,很是疲憊。也是難怪,我們的老師們正不斷的用儒家思想的思維教育我們的孩子,只要我們的教育不變以後這些還會有人問?我們的孩子就是用好詞好句的漂亮話培養出來的。美名曰「美言教育」這個美言就是孔子為尊者諱思想的繼承。然而老子說得好「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美言下我們的政治誠信和企業誠信能會有多好?實事求是怎麼能做到?美言教育下是不會考慮美言後面的深度的。
漂亮話誰都會說,儒家落個滿口仁義道德背後男盜女娼的名聲,不是一天兩天的。我們不能光看「仁義禮智信」的美詞還要看這些詞後面的內容,如何「仁」?如何「義」?如何「禮」?如何「智」?如何「信」?我們今天很多的知識分子,你們知道孔子是如何仁義禮智信的嗎?孔子自己說,他的思想是連續的,儒生們不要忘了這話,今天儒生們解釋儒家、孔子,顧前不顧後,顧左露右,蓋住上身蓋不住下身,總是說不圓,總想把孔子說漂亮點。這個漂亮就是謊言的開始。我們叫儒教為禮教,已經很說明問題了。這是孔子一切主張的根源,「仁義」和「智信」都是圍繞「禮」來發展的。
孔子時期,禮崩樂壞是大家都知道的,但為什麼會禮崩樂壞卻很少有儒生解釋、思考。我們的儒家同情者更沒有這種思考深度。周朝到孔子時期已經500年了,500年的世襲會是什麼結果?這點還用我深講嗎?以下犯上你能怪誰呢?孔子是個私生子,難道一個18歲的姑娘會自願和一個60歲的老頭野合嗎?孔子母親到死都沒有告訴孔子他爹是誰,是鄰居說的,不能說明這種恨嗎?貴族們的腐朽沒落已是必然。下對上的不服,賤對貴的仇恨,這個社會能會穩定嗎?於是乎春秋戰國開始了,於是乎為君王開治國葯方的百家爭鳴的時代開始了。
說這么許多,我都覺得羅嗦了,但對那些美言教育出來的知識分子們,這個時代的背景還是要說的。如此簡單的深度他們是很少細想的。
孔子的治國葯方就是周禮,而孔子繼承的這個周禮,是沒有精神的周禮形式。我問過儒生周禮的精神是什麼?沒有人給我答案。我都覺得可笑,一群叫嚷繼承中國文化的愛國者們,竟然不知道中國禮文化的精神!在我看來我們華夏文明精神到孔子這里已經被篡改了。黃帝《陰符經》說「天之至私,用之至公」,這句話告訴了我們人的天性是自私的,把他用在為公上就是了。中國的禮文化就是這種思想的衍生品,對有功者的物質獎勵外加精神獎勵,就是你見了爵位高的要行禮,不想跪拜低人一頭可以,拿出你的本事來獲取爵位。可以說禮是對人私慾的刺激。黃老的無為,不就是這個嗎?下面的積極性刺激出來了領導者還有什麼事?這才是無為而無不為。周朝的800年至少500年的穩定,不就是這個思想下成就的嗎?當你沒有什麼可以封賞的時候,這個穩定的基礎也就不存在了。周天子沒有什麼可賞的了,諸侯們有,諸侯們沒有了,大夫們有,實在沒有就搶別人的,春秋戰國為的就是一個利字?孔子說「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孔子極端的反對「利」也不是沒有時代原因的。然而我們就因此而否定「利」嗎?孔子也說過取利要符合「義」,然而孔子的「義」又是什麼?
孔子失去了周禮的精神的禮就叫我們尊重那些500年世襲的公子哥們。所以孔子的「仁義」是要做到「惡不仁者,其為仁」的,「父父子子君君臣臣」是要把君王看成君父的,「父子相隱」是叫你維護親情的。如果你厭惡不仁者,如果你主張告父偷羊,那麼會是什麼一個社會風氣?連父親偷羊都要告,都不能容忍,你能容忍公子哥們的胡作非為嗎?犯上的都是這種人。這種人就是孔子討厭的小人。儒生說儒家是寬容的,這就是我們要寬容的嗎?這就是孔子禮的思想的本質,也是孔子的「義」,也許在他看來這樣社會才能打安定。
孔子之所以要弟子們寬容這些,我認為還是實事求是的做法,因為叫500年世襲的公子哥們改變是不可能的。為保證上智下愚,也只有叫遵守孔子自以為的好人標准,並賦予君子的稱謂了。為什麼孔子說「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為什麼孔子要求「君子固窮」?為什麼孔子要說君子要「仁者愛人」?為什麼孔子要講「孝順」「孝敬」?可以說這些主張都是在為了培養一種仁孝的性格。《論語》第二句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這句話說出了孔儒門要培養的人才和君子性格。這就是孔子「仁義」的「忠孝」。孔子對弟子們的這些教育可以說在根本上混亂了華夏文明禮文化的根基,使中國知識分子從展示自己的能力到展示自己的順從、奴性,讓中國的知識分子成對順從權勢的依附者。當然這個虛名不是勞動者給的,勞動者給與孔子的只是「四肢不勤五穀不分」的罵名。
</SPAN>

㈣ 如何評價孔子在中國歷史上的貢獻和地位有啥作用

孔子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聖人,為我國歷史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孔子,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儒家學派創始人,他是世界上最博學的學者之一,被後世敬仰。

一、地位

孔子,是我國非常著名的聖人之一,他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教育家、政治家、哲學家,是儒家學派創始人,在我國歷史上具有非常崇高的地位。他被後世尊稱為聖賢、萬世師表、孔聖人,也是世界十大名人之首。他一生的貢獻很多,影響力深遠,名滿天下,被世人所愛戴和尊敬。

很多人在初中的語文課本中就曾學到過很多關於孔子的名言,如《論語》中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等,讀者朋友們,你們如何看待孔子的呢?歡迎在評論區說一說吧。

㈤ 孔子到底在中國歷史上有怎樣的影響

中國歷史上,每逢變亂的時候,撥亂反正,都屬道家思想之功;天下太平了,則有孔孟儒家的版思想。這權是我們中國歷史非常重要的...墨子在孔子之後,他的思想對當時的影響非常大。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固然受了孔、孟思想很大的薰陶

㈥ 孔子到底在中國歷史上有怎樣的影響

建議你這樣試試看: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百家」中,對中國社會產生重專大影屬響的學派是儒家,儒家的創始人就是孔子。

孔子的政治主張和哲學思想,有利於維護封建社會的統治秩序,因而倍受歷代統治者的尊崇,被譽為至聖,聖人。今天人們仍然尊敬孔子。是因為他是我國古代文化的傑出代表,中國兩千多年來文明的延續與孔子是分不開的

這樣做的好處:

注意事項:

㈦ 孔子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

孔子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之一。他是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

㈧ 孔子在中國歷史上有什麼地位

聖人,超前思想
平常人想不到的他想到了

㈨ 在中國歷史中.孔子曾經以哪些形象出現過在你的印象中.孔子是什麼樣的人

在人們的印象中,孔子是一位濃眉長髯的的老者,就像相傳為唐代吳道子所繪《先師孔子行教像》上的孔子一樣。然而,事實很可能正好相反。
20年前,《齊魯學刊》發表過一篇文章,題目是《孔子體態、相貌考》。這篇文章有兩點使人印象深刻:一是孔子身高超過1.90米,二是孔子可能沒有胡須。
說孔子身材高大沒有問題,史書中眾口一詞地說他「長九尺有六寸」,應當可信~。這些典籍所記尺度為周制,周制一尺合今19.91厘米,照此計算,九尺六寸約等於今191厘米。即使在今天,他也稱得上「山東大漢」了。
除了身材高大,孔子上身長下身短、微微駝背、胳膊稍長、天庭飽滿。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孔子可能胖瘦不同,但總體上略瘦。他一生坎坷而操勞,《韓詩外傳》說他「自東自西,自南自北,匍匐救之」,以挽救「百姓靡安,莫之紀綱,禮義廢壞,人倫不理」的危局。周遊列國時,有個說他「累累若喪家之狗」。「累累」就是勞累、操勞的樣子。孔穎達疏說:「喪容瘦瘠,累累然」。孔子人生的絕大多數時期,其身材可能都相對較瘦。
沒有須眉更是他的奇特之處。有一本署名孔鮒所著的《孔叢子》,這是一部相當於「孔氏誇記」的書。在該書的《居衛》篇中,記有子思與齊君的對話,論述人之賢聖在德不在貌。子思說:「「吾先君 ① ,而天下王侯不以此損其敬」。子思所謂「先君」就是孔子,子思明確說孔「 ② 」。所以,孔子天生沒有濃密的眉毛,更不會有修長的胡須。
據記載,當時在場的有齊君的寵臣,那人的特點正是「 ③ 」,所以齊君對子思說:「假如相貌可以交換,我可以將他的須眉送給你。」子思則說只是擔心不能繼承前人的美德,並不擔心「毛須之不茂」。可見,不僅孔子「—堡L」,他的孫子子思也「 ⑤ 」。
以前,人們往往以《孔叢子》為偽書而:睜這些材料置之不理,現在看來事情並不這么簡單。該書雖然不可都當作「真正的史實」,但像孔子祖孫有無須眉這樣的重要事項,恐怕不會沒有依據。
人們通常看到的「孔子行教像」,最早出於唐朝著名的宮廷畫家吳道子之手,但他似乎並沒有認真查考資料。另一方面,受《孔叢子》偽書說的影響,以後的~L-T-畫像便以訛傳訛,孔子畫像、雕像都濃眉長髯。實際上,前人也指出孔子沒有須眉,如明陳繼儒《群碎錄》、清杭世駿《訂訛類編》就說:孔子無須,今像多須,誤。

㈩ 如何認識孔子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

1.孔子是中復國著名制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2.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國夏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 ,生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省曲阜市)。
3.孔子曾受業於老子,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相傳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賢人。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

與在中國歷史上孔子曾有邊緣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