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世界歷史上的悲劇

世界歷史上的悲劇

發布時間:2021-03-02 10:12:42

① 世界文學史上的著名悲劇有什麼

莎士比亞四大悲劇:《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
其他:《俄狄浦斯王》、《被縛的普羅米修斯》、《羅密歐與朱麗葉》、《安娜·克里斯蒂》、《浮士德》等等,這些是比較著名的哦。

② 世界上歷史上最悲慘最不幸的人是誰

人不可能一輩子倒霉,也不可能一輩子走運,但波蘭和克羅埃西亞就有這么兩位充滿傳奇色彩的老人,他們似乎一輩子都有惹不盡的麻煩,經歷了無數次生死攸關的災難,可謂是倒霉透頂,但令人不可思議的是,他們每次都能化險為夷、轉危為安,奇跡般地與死神擦肩而過。
據俄羅斯《真理報》報道,這位既倒霉又幸運的老嫗叫芭芭拉·羅婭,1927年5月6日出生於波蘭,現在已經是年逾古稀的白發老人。從孩提時代起,芭芭拉就彷彿與災難結下不解之緣,各種稀奇古怪的不幸事件就像噩夢一樣接踵而來,讓她自己回想起來都有些後怕,但慶幸的是,她每次都無一例外地化險為夷,「守衛天使」似乎永遠陪伴在她的左右。
年僅兩歲時,芭芭拉有一回獨自一人站在自家五樓房間的窗子旁,伸長了脖子朝樓下看熱鬧,可是一不留神,她竟然從窗檯上翻了出去像秤砣一樣飛速砸向地面。
然而幾分鍾之後,一位白發蒼蒼的老漢抱著活蹦亂跳的芭芭拉爬上樓來,敲開了她家的大門。這時,芭芭拉的父母才發現女兒竟然從樓上摔了下去,嚇得魂飛魄散。但仔細檢查之後,他們驚訝地發現寶貝女兒竟然毫發未傷。原來,一樓的人家開了一間小百貨商店,店主在門外放了一堆紙板,而芭芭拉恰好落在這堆紙板上。
10歲時,芭芭拉已經長成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姑娘,在離家不遠的小學里讀書。芭芭拉有個身強體壯的伯父,大約100千克重,儼然一位彪形大漢。
一天清晨,芭芭拉又蹦又跳地背著書包上學去。可是剛走出大門不遠,她那位身軀龐大的伯父竟然騎著自行車向她沖過來,連人帶車撞到芭芭拉身上,頓時人仰馬翻。
芭芭拉的伯父重重地摔在地上,一隻胳膊骨折,痛得哇哇直叫,自行車上的大杠也斷成了兩截,可是,芭芭拉卻連皮也沒有蹭破!最後她繼續挎著書包到學校上學去了。
在12歲時,芭芭拉有一次在路邊行走。突然,一輛疾馳的大卡車像沒頭的蒼蠅一樣向她迎面沖來。眼看小姑娘就要命喪車輪底下,路上的行人都發出了刺耳的尖叫聲。然而卡車的輪子竟然莫名其妙的脫落,車身一歪滑出了路面,連車帶人翻了幾個跟頭,滾下了山坡。駕駛員嚴重受傷被送進了醫院搶救,而芭芭拉則站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
這位「不幸」的芭芭拉一生中經歷了4次驚心動魄的飛機失事、7次車毀人亡的嚴重車禍,12次從大樓和樓梯上莫名其妙地摔下來,但令人嘖嘖稱奇的是,她竟然每次都能奇跡生還。
除此之外,芭芭拉還經歷了許多稀奇古怪的意外事故,如煤氣爆炸、罪犯襲擊、摩托艇沉入水底、華沙大劇院屋頂大吊燈的墜落以及兩次疾馳中的火車發生相撞等。
為了證實她曾經歷這些危險的事故,芭芭拉保留了幾乎所有關於她傳奇故事的新聞報道,以及目擊者的書面證詞。根據這些有據可查的資料記載,她一生中竟然有127次與死神擦肩而過,堪稱是一個人間奇跡。
盡管經歷了如此之多的危險事件,芭芭拉從來沒有受過任何重傷,而最嚴重的一次是她磕掉了一顆牙齒。當時,芭芭拉遭遇了人生第二次嚴重的墜機事件,只有3名乘客奇跡生還。

③ 世界四大悲劇都有什麼

西方的"四大悲劇"是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奧塞羅》、《麥克白》與《李爾王》
中國古代傳說四大悲劇是牛郎織女,孟姜女,白蛇傳,梁山伯和祝英台

④ 中國古典十大悲劇和世界十大悲劇分別是什麼及其簡要內容

中國古典十大悲劇:

1.《竇娥冤》——關漢卿

《竇娥冤》是元代戲曲家關漢卿創作的雜劇,刊行於明萬曆十年(1582年)。

該劇講述弱小寡婦竇娥,在無賴陷害、昏官毒打下,屈打成招,成為殺人兇手,被判斬首示眾。臨刑前,滿腔悲憤的竇娥許下三樁誓願:血濺白練,六月飛雪,大旱三年。

果然,竇娥冤屈感天動地,三樁誓願一一實現。

2.《漢宮秋》——馬致遠

《漢宮秋》是元代文學家馬致遠創作的雜劇。

該劇講述漢元帝派毛延壽去民間挑選宮女,毛延壽借機收受賄賂,中飽私囊。王昭君因不肯向毛延壽行賄,被毛延壽畫丑,因而被打入冷宮。

後漢元帝巡視後宮偶然得見王昭君,遂加以寵愛,並封為明妃。毛延壽自知罪責難逃,投奔匈奴,並獻昭君美圖於呼韓邪單於,致使呼韓邪單於向元帝索要昭君為妻,不從則兵戎相見。

漢朝文武百官畏懼匈奴,勸元帝忍痛割愛,以美人換取和平。元帝無奈,只得讓昭君出塞,並親自到灞橋送別。漢元帝回宮後,心情無比悲痛。而昭君不舍故國,在漢蕃交界的黑龍江投水而死。

3.《趙氏孤兒》——紀君祥

《趙氏孤兒》)是元代紀君祥創作的雜劇,全劇五折一楔子。

該劇講述春秋時晉國上卿趙盾遭到大將軍屠岸賈的誣陷,全家三百餘口被殺。為斬草除根,屠岸賈下令在全國范圍內搜捕趙氏孤兒趙武。趙家門客程嬰與老臣公孫杵臼定計,救出趙武。為救護趙武,先後有晉公主、韓厥、公孫杵臼獻出生命。

二十年後,趙武由程嬰撫養長大,盡知冤情,稟明國君,親自拿住屠岸賈並處以極刑,終於為全家報仇。

4.《琵琶記》——高則誠

《琵琶記》是元末戲曲作家高明創作的一部南戲,是中國古代戲曲中的一部經典名著,被譽為「傳奇之祖」。

講述了一位書生蔡伯喈在與趙五娘婚後想過幸福生活,其父蔡公不從。伯喈被逼趕考狀元後又被要求與丞相女兒結婚,雖不允,但牛丞相不從而依之。當官後家裡遇到飢荒,其父母雙亡,他並不知曉。他想念父母,欲辭官回家,朝廷卻不允。趙五娘一路行乞進京尋夫,最後終於找到,並團圓收場。

5.《精忠旗》——馮夢龍

《精忠旗》寫南宋民族英雄岳飛被賣國賊秦檜謀害的故事,是我國古典戲曲中比較優秀的悲劇作品。

講述了南宋民族英雄岳飛被賣國賊秦檜謀害,岳珂為岳飛之後,忠心愛國,並立志替先祖翻案雪恥,後取得證據可替岳飛翻案,但為顧全先皇顏面,終以鮮血毀證物。此舉感動在任皇帝下旨恢復岳家名聲,岳珂繼祖志顯孝,名留青史。

6.《嬌紅記》——孟稱舜

《嬌紅記》是明代孟稱舜創作傳奇(戲劇)。

該劇講述書生申純訪母舅王文瑞,與文瑞之女嬌娘一見鍾情,詩札酬和,密約成歡。申父遣媒向王家提親,為文瑞拒絕。

後申生科考連報佳音,文瑞乃許申生與嬌娘婚事。巨宦帥節鎮之子欲娶嬌娘,文瑞竟將嬌娘改許帥公子。申生與嬌娘痛訣。嬌娘不久病亡。申生自縊,被救,又絕食而死。申、王二家遂將二人合葬,二人之魂化鴛鴦雙飛冢上。

7.《清忠譜》——李玉

《清忠譜》是清代李玉創作的傳奇(戲劇),刊行於清順治十七年(1660)。

該劇寫明朝末年東林黨反對魏忠賢等閹黨殘暴統治的斗爭,魏忠賢把持朝政,橫行獨斷。一方面拉攏官僚政客認作義子,使他們到處建立「生祠」和神像,樹立自己的威信;一方面放縱黨徒迫害人民,造成整個社會的恐怖。

東林黨人魏廓團、周順昌憤慨不平,指責時政,結果被捕下獄。蘇州市民顏佩韋等五人,基於義憤,聚眾請願,搗毀西察院,最後都被處死。周順昌等東林黨人也被刑而死。至崇禎當朝,重新起用東林黨人,才擊敗魏黨,使正氣得以伸張。

8.《長生殿》——洪升

《長生殿》是清初劇作家洪升創作的傳奇(戲劇),共二卷。該劇定稿於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

前半部分寫唐明皇、楊貴妃,長生殿盟誓,安史亂起,馬嵬之變,楊貴妃命殞黃沙的經過。

後半部分大都采自野史傳聞,寫安史亂後玄宗思念貴妃,派人上天入地,到處尋覓她的靈魂;楊貴妃也深深想念唐明皇,並為自己生前的罪愆懺悔。他們的精誠感動了上天。在織女星等的幫助下,終於在月宮中團圓。

9.《桃花扇》——孔尚任

《桃花扇》是清代文學家孔尚任創作的傳奇劇本,於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六月完稿,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刊成初版。

《桃花扇》所寫的是明代末年發生在南京的故事。全劇以侯方域、李香君的悲歡離合為主線,展現了明末南京的社會現實。同時也揭露了弘光政權衰亡的原因,歌頌了對國家忠貞不渝的民族英雄和底層百姓,展現了明朝遺民的亡國之痛。

10.《雷峰塔》——方成培

《雷峰塔》是清代方成培創作的傳奇(戲劇),於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刻板刊行。

《雷峰塔》共三十四齣,寫一個修煉千年的白蛇精因留戀塵世生活而化作美女,來到杭州與男子許宣結成夫妻。她一心追求愛情和幸福,並無半點害人之心,但卻遭到一些社會力量和神權力量的迫害,最後終於被法海禪師鎮壓在雷峰塔下。

5.萬尼亞舅舅(俄國·契訶夫)

《萬尼亞舅舅》是俄國劇作家契訶夫創作的四幕鄉村生活即景戲劇作品。

故事發生在俄羅斯的一個農庄。

農莊主人、退休教授謝列勃里雅科夫帶著年輕貌美的第二任妻子葉蓮娜回到鄉下居住,葉蓮娜的到來也激起了農庄管理者萬尼亞舅舅和鄉村醫生阿斯特洛夫內心的漣漪。

視教授為偶像的萬尼亞舅舅二十五年來勤勤懇懇經營農庄,供養著教授妹夫,也將自己的青春與理想 都寄託於教授身上,不料到頭來他發現教授不過是自私自利的一介庸才,怒火中燒的萬尼亞舅舅險些開槍殺死教授。

6.大雷雨(俄國·奧斯特洛夫斯基)

《大雷雨》(The Thunderstorm),是俄國劇作家A.N.奧斯特洛夫斯基的代表作。5幕悲劇。寫於1859年,正值俄國反農奴制斗爭處於高潮時期。

故事的女主人公卡傑林娜天真善良,但自從嫁給卡巴諾夫之後臉上便失去了笑容,因為婆婆整天對她進行辱罵,還在兒子面前數落她。卡巴諾夫對凶神惡煞般的母親唯命是從,滿足於在酒杯中尋找慰藉。孤苦無援的卡傑林娜常常獨自跑到伏爾加河畔痛哭。

在河邊,她遇到了同樣常受到長輩無理謾罵的青年鮑里斯,兩人同病相憐,從互相安慰發展到相親相愛。由於畏懼上帝的懲罰,卡傑林娜主動向婆婆與丈夫坦白,換來的是一頓毒打。當鮑里斯也拒絕幫助她時,卡傑林娜剩下的只有投河一條出路。

7.陰謀和愛情(德國·席勒)

《陰謀與愛情》是德國十八世紀傑出戲劇家席勒的著名劇作。

故事講述平民琴師的女兒露伊絲和宰相的兒子深深相愛,然而,這段愛情在等級森嚴的社會和勾心鬥角的宮廷陰謀下,最終以二人死去的悲劇告終。

8.哀格蒙特(德國·歌德)

《哀格蒙特》取材於16世紀尼德蘭人民反抗西班牙的斗爭歷史。

該劇的主人公哀格蒙特伯爵是十六世紀荷蘭民族革命的統帥,他是奮起反抗西班牙異族統治和壓迫、為爭取民族獨立而斗爭的民族英雄和領袖之一。由於西班牙派駐荷蘭的總督背信棄義,他被捕人獄並被處以死刑,全劇以悲劇結尾。

9.安德洛瑪刻(法國·拉辛)

《安德洛瑪刻》是古典主義悲劇的代表讓·拉辛創作的作品。

該劇講述了安德洛瑪的感情和理性是統一的。她懷念赫克托耳,要為亡夫守節。她愛她的兒子,要為赫克托耳保全遺孤。她的感情是強烈的,無可非議的。同時,她有高度的理性。

在她苦苦哀求感動不了皮洛斯的鐵石心腸,眼看自己的兒子將要死在希臘人刀下時,她決心犧牲自己的貞操,保全兒子的生命。她答應和皮洛斯結婚,要求他宣誓後把她的兒子作為自己的兒子,幫助他重建特洛伊城。她決心在皮洛斯宣誓後自殺,從而保全兒子,也保全自己的貞操。

10.熙德(法國·高乃依)

《熙德》,是法國第一部古典主義名劇,取材於西班牙史。

故事中唐羅狄克與施曼娜相愛,這對情人的父親,卻因國王選太子師傅一事而爭吵起來,話不投機時,施曼娜父親乾脆打了對方一記耳光。

唐羅狄克的父親跑回家中,向兒子說明了經過。兒子心中頓時矛盾起來,父仇不可不報,但對方又是愛人的父親,要父親還是要愛人?終於他找到了施曼娜的父親,並在決斗中殺死了愛人的父親。

自己的父親竟被愛人所殺,施曼娜心中也萬分矛盾。她下決心要向國王請求處死唐羅狄克,正當她打定主意時,唐羅狄克手裡拿著劍請求施曼娜殺死他。

最後,唐羅狄克在阻擊摩爾人的戰斗中立了功,施曼娜也因深愛唐羅狄克而原諒了他。

⑤ 世界名著十大悲劇

書名:《 戰爭與和平》
作者: (俄)列夫 · 托爾斯泰
[世界十大名著之一]

內容簡介: 該書問世至今,一直被人稱為 「 世界上最偉大的小說 」 。這部卷帙浩繁的巨著以史詩般廣闊與雄渾的氣勢,生動地描寫了 1805 至 1820 年俄國社會的重大歷史事件和各個生活領域,具有極大的思想和藝術容量... * * * * * 全文下載>>
書名: 《巴黎聖母院》
作者: (法)雨果
[世界十大名著之二]

內容簡介: 該書描述的是一個美麗 , 浪漫但又悲慘的愛情故事 . 被父母遺棄的駝背卡西莫多 , 在一個偶然的場合被副主教克洛德 · 孚羅洛收養為義子 , 長大後又讓其當了巴黎聖母院的敲鍾人 . 伽西莫多雖然長相十分醜陋而且有多種殘疾 , 卻始終保持著一顆高尚 , 純潔的心。其精神十分值得現代人學習。 * * * * * 全文下載>>
書名: 《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
作者: (俄) 馬克西姆·高爾基
[世界十大名著之三]
內容簡介:高爾基的自傳體三部曲,描寫了作家從生活的底層攀上文化頂峰、走向革命的艱難道路,同時也反映了 19 世紀 70 、 80 年代俄國勞動者追求真理的曲折歷程。是一部既有深刻的教育意義,又有巨大的藝術魅力的優秀作品。
書名:《呼嘯山莊》
作者: (英)艾米莉 · 勃朗特
[世界十大名著之四] 內容簡介: 文章充滿強烈的反壓迫、爭幸福的斗爭精神,又始終籠罩著離奇、緊張的浪漫氣氛。它開始曾被人看做是年青女作家脫離現實的天真幻想,但結合其所描寫地區激 烈的階級斗爭和英國的社會現象,它不久便被評論界高度肯定,並受到讀者的熱烈歡迎。
書名:《大衛 · 科波菲爾》
作者: (英) 查爾斯·狄更斯
[世界十大名著之五] 內容簡介: 作品廣泛而深刻地描寫工業資本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鮮明而生動地刻畫了各階層的代表人物形象,並從人道主義出發對各種丑惡的社會現象及其代表人物進行揭露批判,對勞動人民的苦難及其反抗斗爭給以同情和支持...
書名: 《紅與黑》
作者: (法)司湯達
[世界十大名著之六] 內容簡介: 這本書不但為我們展示了一個病態愛情的悲劇,也為我們展示了在紅道勢力和黑道勢力統治下的法國社會的黑暗和丑惡。
書名: 《飄》
作者: (美)瑪格麗特 · 米切爾
[世界十大名著之七]
內容簡介: 美國女作家瑪格麗特 · 米切爾僅僅寫了一部作品就名揚天下並在文壇上佔有一席之地的作家 , 可見她惟一的作品《飄》的影響力。
書名: 《悲慘世界》
作者: (法)雨果
[世界十大名著之八] 內容簡介:該書 一出版,就獲得巨大成功,人們如飢似渴地閱讀,都被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所征服了。時間和歷史和作出了判斷,《悲慘世界》作為人類思想產生的一部偉大作品,已為全世界所接受,作為文學巨著的一個豐碑,也在世界文學寶庫中佔有無可爭議的不朽地位...

⑥ 世界十大悲劇是什麼

1902年4月:在蘇格蘭對英格蘭的比賽中,格拉斯哥流浪者主場Ibrox球場的木製看台專坍塌,25人死亡。

1946年3月:屬足總杯博爾頓對斯托克城的比賽中,33人在擁擠踐踏中死亡。

1964年5月:秘魯在國家體育場對阿根廷的比賽中,主隊一個進球被裁判判定無效,隨後的騷亂導致318人死亡。

1968年6月:布宜諾斯埃利斯一場比賽結束後,74人在因為出口被鎖住而引發的擁擠踐踏中遇難。

1981年1月:又是格拉斯哥Ibrox,66人在沖下13號階梯時因擁擠被踐踏而死。

1982年10月:在莫斯科國家球場舉行的一場比賽中,因為最後時刻的進球,已經離場的球迷又試圖重新入場,引起的混亂造成340人死亡。

1985年5月:布拉德福德慘案。

1985年5月:海瑟爾慘案中39名球迷喪生。

1989年4月:96名球迷死於希爾斯堡慘案。

2001年5月:警察朝發生騷擾的迦納球迷發射催淚瓦斯,137名球迷死於踐踏

世界歷史上的悲劇愛情有那些

西方的"四大悲劇"是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奧塞羅》、《麥克白》與《李爾王》
中國古代傳說四大悲劇:牛郎織女,孟姜女,白蛇傳,梁山伯和祝英台

中國歷史上和世界歷史上各列舉三個悲劇英雄。並闡述觀點,理由充分清晰。高懸賞!歡迎高手賜教!

貞德,約1485年畫成。由於她唯一的一幅畫像並沒有留傳下來,日後有關她的描繪都是後人憑空想像的。
(法國國家中央歷史檔案庫,巴黎,AE II 2490)
聖人
出生 1412年1月6日
法蘭西王國棟雷米[1]
逝世 1431年5月30日(19歲)➿劫ues d'Arc and Isabelle de Vouthon
法蘭西王國魯昂(英佔)
敬奉於 羅馬天主教
普世聖公宗[2]
列福 1909年4月18日,巴黎聖母院 由庇護十世
列聖 1920年5月16日,羅馬聖伯多祿大殿 由本篤十五世
主保 法國人民;殉道者;俘虜;士兵;
虔誠信仰而遭嘲笑的人;囚犯;強奸未遂受害者;女軍人;
參與緊急服役的自願婦女
聖女貞德(法語:Jeanne d'Arc或Jeanne la Pucelle,1412年1月6日-1431年5月30日)是法國的軍事家,天主教聖人,被法國人視為民族英雄。在英法百年戰爭(1337年-1453年)中她帶領法國軍隊對抗英軍的入侵,最後被捕並被處決。

貞德原本是一位法國農村少女,她聲稱在十六歲時的一日,在村後的大樹下遇見天使聖彌額爾、聖瑪加利大和聖加大肋納,從而得到「上帝的啟示」,要求她帶兵收復當時由英格蘭人佔領的法國失地。後來她幾番轉折,得到兵權,於1429年解奧爾良之圍,成為了聞名法國的女英雄,後帶兵多次打敗英格蘭的侵略者,更促使擁有王位承繼權的查理七世於同年7月16日得以加冕。然而聖女貞德於1430年在貢比涅一次小沖突中為勃艮第公國所俘,不久為英格蘭人以重金購去,由英格蘭當局控制下的宗教裁判所以異端和女巫罪判處她火刑,於1431年5月30日在法國魯昂當眾處死。20年後英格蘭軍隊被徹底逐出法國時,貞德年老的母親說服教宗卡利克斯特三世重新審判貞德的案子,最終於1456年為她平反。500年後被梵蒂岡封聖。

貞德死後成為了西方文化的一個重要角色。從拿破崙到現在,法國的政治人物都曾以她的偉大形象進行宣傳。主要的作家和作曲家,包括莎士比亞、伏爾泰、席勒、威爾第、柴科夫斯基、吐溫、蕭伯納、布萊希特都創作過有關她的作品,而大量以她為題材的電影、戲劇、和音樂也一直持續發展直到今天。
海軍上校詹姆斯·庫克,FRS,RN(Captain James Cook,1728年11月7日-1779年2月14日[1]),人稱庫克船長(Captain Cook),是英國皇家海軍軍官、航海家、探險家和制圖師,他曾經三度奉命出海前往太平洋,帶領船員成為首批登陸澳洲東岸和夏威夷群島的歐洲人,也創下首次有歐洲船隻環繞紐西蘭航行的紀錄。

庫克年少時曾於英國商船隊服役,在1755年加入皇家海軍後,他參與過七年戰爭,後來又在魁北克圍城戰役期間協助繪制聖勞倫斯河河口大部份地區的地圖,戰後在1760年代為紐芬蘭島製作多張精細的地圖。庫克繪制地圖的才能獲得海軍部和皇家學會的青睞,促成他在1766年獲委任為HMS奮進號司令,首度出海往太平洋探索。

庫克曾經三度出海前往太平洋地區,在數千公里的航程途中深入不少地球上未為西方所知的地帶。透過運用測經儀,他為紐西蘭與夏威夷之間的太平洋島嶼繪制大量地圖,地圖的精確度和規模皆為前人所不能及的。在探索旅途中,庫克也為不少新發現的島嶼和事物命名,大部份經他繪制的島嶼和海岸線地圖,都是首次出現於西方的地圖集和航海圖集內。在歷次的航海旅程中,他展現出集合航海技術、測量和繪圖技術、逆境自強能力和危機領導能力等各方面的才華。

在1779年,庫克和他的船員在第三次探索太平洋期間,與夏威夷島上的島民發生打鬥,他在事件中遇害身亡。庫克對航海科學和地理學方面的知識作出貢獻,他對後繼者的影響一直持續至20世紀,不少地方均建有紀念碑和雕像以表揚庫克的成就。不過,他的探索成就同時啟引了西方國家後來對太平洋地區的殖民化,使當地原居民的生活面貌和方式產生鉅大轉變,這方面的影響長久以來都是政界和學術界的爭論焦點。
海軍中將第一代納爾遜子爵霍雷肖·納爾遜,KB(Vice Admiral Horatio Nelson, 1st Viscount Nelson,1758年9月29日-1805年10月21日),英國18世紀末及19世紀初的著名海軍將領及軍事家,在1798年尼羅河戰役及1801年哥本哈根戰役等重大戰役中帶領皇家海軍勝出,他在1805年的特拉法加戰役擊潰法國及西班牙組成的聯合艦隊,但自己在戰事進行期間中彈陣亡。

納爾遜生於諾福克郡一個小康之家,1771年倚靠舅父的關系加入海軍,很快在軍中備受賞識,屢獲擢升,1779年首次擔任軍艦艦長。不過他在美國獨立戰爭完結後一度在西印度群島惹上官非,返國後又賦閑在家,至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後,英、法日益交惡,他才在1793年獲重新重用,被派往地中海一帶服役。納爾遜在土倫附近一帶參與過幾場小型戰事,有份協助英方攻下科西嘉島,但期間失去右眼。後來在1797年的聖文生戰役中,他率兵先後登上兩艘敵方戰艦展開惡斗,因而聲名大噪。

聖文生戰役後不久,納爾遜在加那利群島的聖克魯斯-德特內里費進行另一次軍事行動時,失去右臂,被迫返回英國休養。他在翌年1798年復出,帶領英軍在尼羅河戰役重挫法國海軍,此後繼續留守地中海,協助那不勒斯對抗法國入侵,但後於1800年被召回國。在1801年,納爾遜再獲起用,前往波羅的海,在哥本哈根戰役中擊敗丹麥海軍。此後,他再被派往地中海阻止土倫的法國艦隊駛離地中海,但不成功,雙方於大西洋及加勒比海展開追截,最終法國艦隊成功逃逸。納爾遜返國稍作休息後,在1805年9月再度出擊堵截位於加的斯的法、西聯合艦隊,並在10月21日爆發特拉法加戰役,納爾遜在戰事中取得英國海軍史上其中一次最重大的勝利,但他自己卻中彈陣亡,身後遺體運返英國,落葬於聖保羅大教堂。

雖然納爾遜與漢彌爾頓爵士夫人艾瑪的風流生活在他生前一度招來不少閑言蜚語,成為輿論的焦點。不過自去世以後,納爾遜被國人普遍視為偉大的軍事人物,他的英雄色彩在19世紀中葉開始得到加以宣揚,令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成為大英帝國與英帝國海上霸權的象徵之一。即使到現代,納爾遜在不少英國人心目中仍享有崇高地位,現今位於倫敦西敏的特拉法加廣場,即為紀念納爾遜而在1843年建成的。
中國英雄:林則徐,鄭成功,鄧世昌

⑨ 歷史上主要的悲劇理論有哪些

一.古希臘時期:
希臘悲劇起源於酒神祭祀,題材大都取自神話。⑴古希臘最有名的悲劇詩人有三位:埃斯庫羅斯、索福克勒斯和歐里庇得斯。⑵希臘悲劇的主題常涉及命運,「詩人們往往以命運來解釋他們無法理解和解決的矛盾和困難」.
1)柏拉圖從政治家的角度出發,貶低「模仿的詩」。他認為它們褻瀆神明、貶低英雄、敗壞人心,培養人們的『感傷癖』和『哀憐癖』。」這種癖好一旦養成,在現實生活中遇到類似情況時就不能用理性去克服,因此他把詩人逐出了理想國。
2)第一個為悲劇下定義的人是亞里士多德。在《詩學》中亞里士多德寫道,「悲劇是對於一個嚴肅、完整、有一定長度的行動的模仿;他的媒介是語言,具有各種悅耳之音,分別在劇的各部分使用;模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動作來表達,而不是採用敘述法;借引起憐憫與恐懼來使這種情感得到陶冶。」
a. 他認為每一悲劇必含有六種要素:情節、性格、思想、言詞、形象、歌曲。
b. 情節最重要,性格次之。在一出悲劇中,表演的目的不是為了刻畫性格,而是為了表現行動才附帶表現性格。這就是亞里士多德的「情節中心說」.
c. 亞里士多德認為好的情節應具備四個特徵:第一,完整性; 第二,有一定長度:以太陽的一周為限。後來的法國古典主義者在此基礎上,提出了 「三一律」中的「時間整一律」,並把它當作一條普遍的、永恆的創作準則嚴格地遵守。第三,一致性(部分與整體);第四,普遍性:亞里士多德認為詩偏重於寫一般(普遍性),而歷史則偏重於寫個別(特殊事件)。
d. 好的情節還應包括三大成分:突轉、發現和苦難。
「突轉」是指要安排一些行動,使主人公突然由順境急轉為逆境;
「發現」是指讓行動揭示主人公由順境轉為逆境的潛在的秘密的原因;
「苦難」是毀滅或痛苦的行為,如死亡、受傷等。
e. 悲劇沖突的本質是好人犯了錯誤,這就是「過失說」。沖突是構成情節的基礎,展示人物性格的關鍵。悲劇人物應如常人一樣或高於常人,他因犯錯而由順境轉入逆境。
f. 在悲劇的效果上,亞里士多德提出了「凈化說」,即悲劇使人產生憐憫和恐懼的心情並讓壓抑的心情得到疏通。通過情緒的放縱和宣洩最終使人心情恢復平靜,達到心靈的凈化。
二. 古羅馬時期
古羅馬時期戰爭頻繁,政治混亂,集體主義精神消逝,文學主要反映個人情懷和日常生活。這一時期成就較高的文藝理論家當屬賀拉斯。他的《詩藝》是繼亞里士多德的《詩學》後古代歐洲出現的一部重要的文藝理論著作。
a. 他推崇「合適」原則, 即敘述要切合題材,各種詩體要有其恰當的用途,不能混用;語言要符合人物身份;性格要適合年齡;形象的整體上要統一、一致。
b. 「寓教於樂」。這是柏拉圖教化思想和亞里士多德凈化思想的綜合。
三. 文藝復興時期:
十四世紀中葉的文藝復興運動起源於義大利,繼爾席捲全歐洲。這時的人文主義者們提倡「人道」、反對「神道」;提倡 「人權」、反對「神權」;提倡「個性解放」、反對「禁慾主義」。
1)義大利:卡斯特爾維屈羅。
a. 他最系統、最全面地闡釋了「三一律」。即「事件中的地點必須不變」,「表演的時間和所表演的事件的時間,必須嚴格地一致」,「事件的時間不超過十二小時」,在有限的時間和地點內「完成主人公的巨大幸運轉變」。這一思想不僅在文藝復興時期非常盛行,在之後的古典主義時期,甚至更長的時期內都有著深刻的影響。
b.針對亞里士多德的「情節中心說」,提出了「性格中心說」。把通過行為表現性格看成是悲劇成功與否的關鍵。
c. 在悲劇的作用上,認為悲劇的功能應是娛樂大眾,即沒有文化教養的人民大眾。
2) 英國: 莎士比亞。他的悲劇宣揚人文主義的「自由」、「博愛」的思想,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畫,反映當時英國的現實生活。莎士比亞的悲劇突破了「三一律」 原則,對歐洲乃至整個世界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四.新古典主義時期:
十七世紀初,新古典主義思潮首先在法國興起,這一時期的悲劇理論特徵是:
一、崇尚理性,主張理性戰勝情感。法國古典主義悲劇創始人和代表作家高乃依在他的理論中強調:悲劇英雄的性格在於公民的義務戰勝個人情感;悲劇情節可以虛構,但必須具有可能性;悲劇的唯一目的是給觀眾以快感,而教化則寓於快感之中;觀眾欣賞完作品後應是清醒的,而不是迷狂的。
二、藝術上崇尚和諧、典雅。高乃依認為悲劇的題材需要崇高的、不平凡的、嚴肅的事件。他還認為悲劇主人公不一定都是帝王將相。
三、悲劇創作嚴格遵守「三一律」。古典主義時期,大多數悲劇理論家把「三一律」當作永恆的真理,嚴格地遵守。布瓦洛將其寫入《詩的藝術》,使它更具有了權威性。英國古典主義後期代表作家約翰遜沒有簡單地接受「三一律」,而是仔細分析, 對其中的時間整一、地點整一給予了無情的批判。
近代文論
五.啟蒙運動時期:
處於上升時期的資產階級建立了一種理性哲學,強調個人的權利與義務。這時的悲劇重點放在對資產階級生活的現實主義描寫上。
德國:萊辛是其中對古典主義批判較深刻的理論家。他反對「三一律」;主張悲劇描寫自然人,即當時的資產階級和市民階層的人,提出了創造市民悲劇的要求;他反對誇大其詞的虛構,主張悲劇反映真實和自然。
六. 德國古典主義文論
德國古典主義文論被視為成就最為輝煌的文藝理論體系,出現了像康德、黑格爾、歌德、席勒等一批著名的哲學大師,其中悲劇理論成就最高的應是黑格爾,被公認為是繼亞里士多德之後「唯一以既獨創又深入的方式探討悲劇的哲學家」。
黑格爾的悲劇理論主要體現在:
一、提出悲劇本質的「沖突說」。黑格爾第一個將辯證法應用於悲劇批評,把悲劇看成是一種對立統一的辯證過程。他認為矛盾沖突是悲劇的基礎。黑格爾重視由於精神差異而產生的沖突,認為理想的悲劇是以由於精神差異而產生的沖突為基礎的悲劇。在他的影響下,悲劇必須表現沖突成了西方許多悲劇作家的創作原則。
二、黑格爾提出了悲劇沖突的類型:一種是由客觀條件產生的沖突,如自然原因、階級地位等外在因素產生的沖突;另一種是心靈的沖突,黑格爾認為這是最理想的沖突。
三、悲劇的結局是「永恆的正義」或「永恆的公理」取得勝利。他認為悲劇沖突的雙方都存在合理性和片面性,悲劇的結局有兩種:一是沖突雙方同歸於盡;二是一方自動退讓,放棄片面性,雙方和解,因而「永恆的正義取得勝利」。
現代文論
七. 直覺主義
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知識分子對殘酷的現實感到失望,對傳統的理性價值觀產生了懷疑,因而興起反理性主義思潮(唯意志論)。代表人物是叔本華和尼采。
1)叔本華:認為悲劇是專門表現人的不幸的,人的痛苦生來就有,不可避免。
a. 在悲劇的結局上,叔本華提出了「悲劇放棄說」,認為最後的結局是悲劇人物在「漫長的斗爭和痛苦之後,最後永遠地放棄了他們前此熱烈追求的目的,永遠放棄了人生一切享樂。」
b. 叔本華將悲劇分為三種:一、某一劇中人本身就是悲劇的肇禍人;二、悲劇的不幸由盲目的命運、或偶然的錯誤造成;三、悲劇的不幸由劇中人地位不同、相互間關系造成。叔本華的悲劇觀強調人類的悲劇命運。因為人類生存的世界只有痛苦和不幸,在這個環境里,悲劇隨時都會發生。悲劇人物的不幸,不是由於自身缺陷,而是由於人類的局限。
2) 尼采:悲劇理論主要集中在他的《悲劇的誕生》一書中,其中首次引入了「日神」 和「酒神」的概念。
日神代表造型藝術,酒神代表音樂藝術。日神精神使人沉醉在事物的外觀美中,沉浸在夢幻之中,而忘掉現實的痛苦,獲得心靈的寧靜。酒神精神則體現為一種「驚駭」或「狂喜」的醉態,在醉態中,人飄然欲仙,主觀消失在自我忘卻中。總之,「尼采認為酒神迷醉現實,消解個體;日神夢幻現實,創造個體, ……日神和酒神是悲劇藝術生成的原動力和根源。」尼采認為,古希臘悲劇衰落的原因是理性取代了酒神精神。 「尼采悲劇理論的核心是推崇以酒神精神為根基的悲劇文化,並以此反對理性主義文化。」
後現代文論
八. 西方馬克思主義文論:
十九世紀中葉,馬克思和恩格斯將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應用於悲劇理論,在黑格爾悲劇沖突理論的基礎上,進一步創新,把兩個不同人物間的矛盾沖突發展為同一人物內心的矛盾的兩個方面,提出了人物內心的矛盾是導致悲劇的根源的學說。
在人物性格方面,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理想的悲劇性格應是矛盾復雜的性格。具有這種性格的人,被內心兩種激情所煎熬,產生巨大的痛苦。內心的矛盾將悲劇人物引向悲劇結局。其悲劇理論從根本上說屬於性格悲劇理論,即悲劇根源產生於主人公的性格缺陷。並指出構成悲劇性格產生的外在條件,這樣悲劇人物的毀滅就與社會發展緊密聯系了起來。
到了二十世紀,戲劇(舞台劇)這一表現形式漸漸退出了主導地位。西方現代悲劇表現的主題主要是資本主義社會中人的生存困境和生存價值。西方現代社會是一個產生悲劇的時代,而這時悲劇的理論卻近乎為零。當人類日益面臨生存和信仰的危機,當整個人類陷入悲劇的境地而迫切地需要悲劇去表現的時候,而偉大的悲劇理論和悲劇創作卻缺失了,這不能不說是一個悲劇的反諷。

閱讀全文

與世界歷史上的悲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