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圖版世界歷史2018

中圖版世界歷史2018

發布時間:2021-03-02 05:39:03

㈠ 求初一歷史中圖版的復習資料,上下冊都要 上冊第一單元為:一、中華文明的起源 1、周口店告訴我們的歷史

初一歷史復習資料
1,在從猿到人的演變過程中,勞動起了決定作用。
2,中國是人類發源地之一,是世界上發現早期人類化石和遺址最多的國家。
3,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是雲南的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
4,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距今70—20萬年之間,北京人能直立行走,上肢與現代人相似,但頭部還保留著猿類的一些特徵。他們已經開始使用天然火,還有簡單的語言。
5,山頂洞人也是生活在北京的周口店龍骨山頂,距今18000年,他們使用打制石器,開始掌握磨製和鑽孔的技術,掌握了人工取火的技術。
6,長江下游的河姆渡遺址,距今6000年,它也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地方之一。
7,河姆渡人使用磨製石器和骨器等生產工具,還燒制黑色陶器。他們飼養豬,狗水牛等家畜,過者定居的生活。
8,黃河中游的半坡遺址,距今5000年,這個遺址也是世界上最早種植粟和蔬菜的地方。
9,半坡人飼養的家畜主要有豬和狗,也有少量的牛,馬。羊,雞。他們能紡織麻布。縫制衣服。
半坡人的居住的房屋,主要是半穴式的。
10,在原始時代,按照血緣關系組成的比較固定的生 產和生活集體叫做氏族。
河姆渡和半坡人都是母系氏族社會的人,
11,4000多年以前,黃河中下游地區有三位傑出的部落首領,他們分別是炎帝,黃帝和蚩尤。
12,黃帝和炎帝結成部落聯盟,在逐鹿同蚩尤決戰,蚩尤戰敗,被黃帝擒殺。
13,黃帝和炎帝被後人尊奉為華夏族的祖先。黃帝被認為是中華文明的創始者,所以我們又稱他是「人文初祖「
14,黃帝之後,黃河流域著名的部落聯盟首領是堯舜禹。
15,在遠古時代,選舉部落聯盟首領用公共推舉,首領讓賢的辦法,歷史上叫做「禪讓制「
18.舜時,黃河流域發生特大的洪水,舜派禹去治理水患。禹用疏導的辦法 把河水引入大海,讓百姓過上了安定的生活。人們贊揚他治水的功績,稱他為「大禹」
19.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
20,禹死後,禹的兒子啟繼承父位,成為夏朝第二代最高統治者。從此,父子,兄弟相承的王位世襲製取代禪讓制,「公天下「變為」家天下「
21,夏的最後一個國王桀是歷史有名的暴君。
22.公元前1600年商的部落首領湯起兵攻夏。推翻夏的統治,建立了商朝,定都於毫。
23.公元前1300年商王盤庚將都城遷到殷,因此我們又稱商朝為殷朝。
24,商朝的統治區域比夏廣闊,東到海濱,西至陝西西部,
25,商朝的末代國王紂是個暴君。由於他的殘暴統治引起人們的不滿。約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親率大軍討伐商紂。周軍大獲全勝,商朝滅亡。
26,武王滅商後,建立商朝,定都鎬京,史稱西周。
27,西周建立後,為了加強對全國廣大地區的統治,實行以周王室為中心的分封制度,將王族,功臣以及舊貴族的後代分封到各地做諸侯,建立諸侯國。先後分封的有衛,齊,魯,晉,。宋,燕等十個諸侯國。
28.西周規定天子,諸侯,卿大夫等職位,只有正妻所生的長子才有資格繼承,這就是嫡長子繼 承製。它保證了王室 ,貴族統治權力的 順利繼承,有利於社會秩序的穩定。
29,西周的疆域,西到今甘肅的東部,東到今山東的北部,東北到今遼寧南部,南面跨過了長江。
30.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鎬京,殺死周幽王,西周結束。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邑,東周開始。
31,我們把在殷墟出土的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叫做甲骨文。
32.甲骨文記錄了商王的活動,反映了商朝的政治經濟情況,。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
33.殷墟出土的司母戊鼎是目前我國已發現的最大的青銅器,是商朝權力的象徵。
34,青銅工藝是商周文明的重要標志,人們稱夏商周時期為青銅時代。
35 .商周時期,一些青銅器上鑄刻有文字,由於不、古人稱銅為金,所以這種文字叫做金文。又叫做鍾鼎文。
36,春秋時期,大國之間為了爭奪土地,人口和支配別國的權力展開了爭霸戰爭,
37.春秋時期的五位霸主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賤。
38.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積極改革內政,發展生產。增強了國力,並以「尊王攘夷「為號召,通過征戰,提高了齊國的地位。公元前651年,齊桓公召集諸侯在葵丘會盟能夠,周天子也派代表參加。
39.公元前632年,晉文公採用「退避三舍「的策略,在城濮之戰中大敗楚軍,稱霸中原。
40,戰國時期的主要的諸侯國有齊,楚,秦,燕,趙,魏,的戰役有馬陵之戰,長平之戰。
41,鐵農具和牛耕在春秋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使用,在戰國的時候得到了推廣。
42.公元前356年,秦孝公起用了商鞅變法。
43,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有:承認土地私有,准許自由買賣,獎勵耕戰,推行縣制。
44,商鞅變法的作用有,廢除了舊制度,促進了農業生產,提高了軍隊戰鬥力,使秦國成為戰國時期最富強的諸侯國,為以後兼並六國,統一中國,打下了堅實基礎。;
45.戰國時期,各國修建了一些重要的水利工程,其中,以秦國修建的都江堰最著名。
它是由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這個工程使得四川平原成為富饒的「天府之國「
46.中國土木建築工匠是魯班。
47.戰國時期的神醫是扁鵲,採用「四診法「成為中醫的傳統診法。
48,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是《詩經》
49,戰國時期,屈原運用楚國方言和民歌形式,創造出新的詩歌體裁--------「楚辭「他的代表作是抒情長詩《離騷》
50.西周的時候,就已經形成了音樂制度,戰國時期鍾鼓之樂盛行。湖北隨縣出土的全套編鍾,是當時最珍貴的樂器。
51,春秋戰國時期的《婦女鳳鳥圖》》和《御龍圖》是我國最古老的帛畫。
52.孔子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儒家思想的中心是「仁」,「仁」是指的是個人的人格和人際關系。

53.相傳,孔子整理了《詩經》〕》,還根據魯國史籍編訂了《春秋》,孔子的弟子根據他的言行,編成了《論語》一書。

54.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秦朝,定都咸陽。

55,秦的統一,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長期的分裂割據,開創了中國歷史上首次大一統的局面。]

56,秦長城西起臨洮,東到遼東。

57,秦的疆域西到隴西,東到東海,南到南海,北到長城一帶。

58,秦始皇為鞏固統一採取了什麼措施?

1)、在政治上:規定最高的統治者稱皇帝

在中央設「三公」即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在地方推行郡制

2)、在經濟上:統一貨幣,度量衡。統一車弛。

3)、在文化上:統一文字。

4)、在思想上:焚書坑儒。

59,對於教材上的一些重要的圖片尤其是戰國七雄的形式圖。

60、

學派
人物
主要主張

儒家
孟子
民為貴,君為輕,人民的力量是不可輕視。

荀子
人定勝天

墨家
墨子
「兼愛」「非攻」倡節儉,反浪費。選舉賢能

道家
莊子
人是不能戰勝自然的,鄙夷權貴,樂天安命

法家
韓非
歷史是向前發展的,提倡法治改革,君主集權

兵家
孫臏
戰前要做好准備,論述了以少勝多的方法。贊同4| 評論

㈡ 世界現代史時間軸(每個時間段的具體史實)

一、世界大戰:

1918年,德國十一月革命爆發

1919年,共產國際建立

1919年,巴黎和會

1921年,華盛頓會議

1922年,蘇聯成立

1924-1927年,國民大革命

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

1931年,九一八事變、中國抗日戰爭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

1933年,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實行新政

1935年,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

1935-1936年,衣索比亞抗擊義大利侵略的民族解放運動

1936-1939年,西班牙反對法西斯的民族革命戰爭

1937年,中國全面抗日戰爭的開始

1938年慕尼黑會議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1940年,法國投降、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簽訂

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

1942年,《聯合國家宣言》形成反法西斯同盟、莫斯科保衛戰

1943年,中美英發表《開羅宣言》

1943年,蘇美英舉行德黑蘭會議

1944年,美英軍隊在諾曼底登陸,歐洲第二戰場開辟

1945年,蘇美英舉行雅爾塔會議

1945年,德國簽訂無條件投降書、蘇美英舉行波茨坦會議、日本簽訂無條件投降書

20世紀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開始

1945年,聯合國建立

三、冷戰後:

1993年,歐洲聯盟建立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

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2003年,伊拉克戰爭

2003年,中國首次載人航天

㈢ 推薦一部全面的世界歷史地圖集

您買的應該就是張之聯編的《世界歷史地圖集》吧?那在簡化版的地圖集中已經算是非常好的專了。再者就是《泰屬晤士世界歷史地圖集 》,英國出的書。主編Richard Overy是英國當代最重要的歷史學家之一,是現代史領域的主要權威,BBC歷史類節目的顧問。譯本由三聯書店出版,360頁,量大份兒足,但是在涉及中國的地圖上出現了一些錯誤(其實還是咱自個兒的那點兒破事兒)。

㈣ 歷史地圖的世界歷史地圖

各國編繪歷史地圖的起點和發展不同,至今已有很大進展。

① 普通歷史地專圖。有英屬國的 《繆爾歷史地圖集》(1956)和《泰晤士世界歷史地圖集》(1978)、法國的《拉露斯世界歷史地圖集》(1978)、蘇聯的《蘇聯歷史教學地圖集》(第1冊,1948;第2冊,1949;第3冊,1950)、美國的《世界歷史地圖集》(1976)、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的《世界歷史地圖集》(第1冊,1976;第2冊,1978)、義大利的《世界歷史地圖集》(1981),以及《非洲歷史地圖集》(1985)、《南亞歷史地圖集》(1978)、《日本歷史地圖》(1982)、《伊朗歷史地圖集》(1971)和《加拿大歷史地圖集》(第1卷,1987)等。其中以英國的《泰晤士世界歷史地圖集》影響較大,已譯有10多種文本,中文本於1982年出版(見圖)。它是一部自古至今的大型世界歷史地圖集,有論文、圖片、表格與地圖配合,論文不僅是對圖幅的說明,也是對歷史的高度概括。圖集的詳度不夠,中國部分有不少需修訂完善之處。
② 專門歷史地圖。有《世界考古地圖集》(1975)、《蘇共黨史地圖集》(1976)、《第一次世界大戰地圖集》(1970)等。

㈤ 中國古代和世界歷史時間軸

一、史前時期

500萬年前~公元前5000年

南方古猿、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舊石器時代與血緣家族的演變、舊石器時代早期血緣家族的出現、舊石器時代中期、舊石器時代晚期、母系氏族公社、母系氏族公社的產生、新石器時代近親結婚的禁止及對偶婚的產生。

原始農業的出現、原始畜牧業的出現、父系氏族公社金石並用時代的來臨、父系氏族公社的形成私有制的產生、軍事民主制國家產生、原始社會的文化、原始的宗教、原始繪畫、原始雕刻,原始音樂。

二、古代文明

1、公元前5000~前500年

亞洲 (公元前5000~前500年)

蘇美爾·阿卡德城邦的建立和統一、蘇美爾的政治結構神廟、大經濟阿卡德統治、南部兩河流域烏爾第三王朝、古巴比倫王國時期、古巴比倫王國的興起、漢謨拉比的統治、亞述帝國亞述國家的產生和演變、亞述帝國的建立、新巴比倫王國、新巴比倫王國滅亞述。

古代兩河流域的文化、楔形文字、吉爾伽美什史詩、古代兩河流域的科技、巴比倫的天文學、巴比倫的數學成就、腓尼基文明、腓尼基的興起、腓尼基發達的經濟、赫梯和古巴勒斯坦赫梯的興亡、古巴勒斯坦的統一猶太教的產生、古代印度文明、早期哈拉巴文化階級的產生和國家的出現。

四大吠陀婆羅門教的創立、列國時代的印度十六國的建立、摩竭陀國稱霸城市的再度興起、沙門新思潮佛教的產生與釋迦牟尼。

中國第一王朝——夏朝、大禹治水、階級社會的產生、夏啟建國、少康中興、夏桀亡國、商朝的興衰、成湯建商商朝的滅亡、商朝的農業生產技術、神奇的甲骨文、發達的青銅文化、禮樂統治下的西周等級森嚴的分封制、周公制禮作樂、西周的宗廟祭祀、國人暴動與宣王中興。

三星堆文化、紛亂的東周、平王東遷、春秋五霸與戰國七雄、「清凈無為」的道家、孔子創立儒學、《考工記》問世、波斯帝國的興衰、波斯帝國的建立、大流士一世改革、大流士的對外政策、波斯帝國的經濟、波斯帝國的衰亡。

非洲(公元前5000~前500年)

國家的產生和早期王朝時期前王朝文明、提尼斯王朝的建立、古王國時期的經濟社會、古王國的經濟、古王國的瓦解、法老和金字塔中王國時期、第一中間時期和人民起義、埃及的再度統一、中王國時期的對外戰爭、中王國時期的農業和手工業。

中王國的滅亡、新王國的盛衰強盛的第十八王朝、新王國的冶金業和紡織業、發達的商業和海外貿易、埃赫那吞宗教改革、拉美西斯二世與赫梯爭霸、新王國的衰亡、後期埃及塞易斯王朝、後期埃及前期的經濟、波斯征服埃及、波斯對埃及的統治、埃及人民反抗。

波斯的斗爭後期、埃及滅亡、古埃及的文化早期的象形文字、圖騰崇拜到自然崇拜、宏偉的雕塑建築和精湛的工藝、藝術、發達的天文歷法、非洲的其他文明、撒哈拉農耕社會、努比亞文化、凱爾邁文化、迦太基文明的興起、迦太基的政治制度、迦太基在北非的擴張,迦太基的貿易和探險。

歐洲(公元前5000~前500年)

愛琴文明、克里特文明、邁錫尼文明、邁錫尼的墓葬、特洛伊戰爭、古希臘城邦、國家的出現、城邦的形成、斯巴達城邦、國家的形成、雅典城邦國家形成、梭倫改革、希臘城邦的繁榮、希波戰爭戰後、希臘的城邦經濟、奴隸制度的發展

。城邦民主政治的發展、希臘諸城邦的沒落、雅典的海上霸權、伯羅奔尼撒戰爭、戰後諸城邦的危機、後期希臘城邦的爭霸和衰亡、古典時期及以前的希臘文化、希臘的宗教與神話、發達的戲劇、精美的建築和雕刻、史學的繁盛,哲學的興起。

美洲(公元前5000~前500年)

美洲的早期文明、亞洲人的遷入、奧爾梅克文明、特奧蒂爾坎查文文化、帕拉卡斯文化

2、公元前500~公元元年

歐洲(公元前500~公元元年)

馬其頓的興起、馬其頓王國的興盛、腓力二世統一希臘、亞歷山大東征、安提柯王朝的建立、斯巴達的社會改革、托勒密王朝和塞琉古王國、托勒密王朝的專制統治、托勒密王朝的衰敗、塞琉古王國的專制統治、發達的塞琉古商業。

塞琉古的手工業、塞琉古的衰亡、馬其頓時期的文化數學家和物理學家、阿基米德歐幾里得與幾何學天文學和地理學的發展、哲學的進一步發展、日趨成熟的雕塑藝術、伊索寓言、古羅馬的王政時代、伊特魯里亞人、羅馬的氏族制度民主軍事制度、圖里烏改革、王政時代的結束。

早期的羅馬共和國、設立平民保民官、李錫尼一塞克斯圖法平民斗爭和新貴族的產生、征服義大利、羅馬共和國早期的社會經濟、羅馬的對外擴張、第一次布匿戰爭、第二次布匿戰爭、第三次布匿戰爭、侵略西班牙羅馬的行省、統治羅馬

。共和國的沒落、西西里起義、斯巴達克起義、共和時代的文化、羅馬的宗教神話和祭司羅馬的建築藝術、朴實的歷史和哲學、強權獨裁時代的到來、米特里達梯戰爭、蘇拉獨裁龐培興起、前三頭同盟,愷撒獨裁後三頭同盟。

亞洲(公元前500~公元元年)

秦朝統一中國、第一個封建王朝的建立、秦始皇萬里長城的修築、秦朝的覆亡、「世界第八大奇跡、」 西漢劉邦建西漢、漢武帝時代、漢匈和戰、司馬遷著《史記》。

孔雀帝國被佔領的時代、旃陀羅笈多創立孔雀王朝、阿育王的征伐、孔雀王朝時期的政治與軍事、森嚴的種姓制度、孔雀王朝後的印度、帝國時代的文化、印度的史詩《佛本生經》、孔雀帝國時代的建築藝術。

三、封建時期

公元元年~400年

歐洲(公元元年~400年)

羅馬帝國的建立、奧古斯都建立元首政治、屋大維對內的政治制度、繁榮的「和平時代」、經濟的發展、城市的興盛、從黃金時代到三世紀危機、隸農制的盛行、皇權的進一步加強、羅馬的「黃金時代」、羅馬城市和商業的蕭條。

混亂的政治、統治後期的羅馬帝國、戴電里先統治、君士坦丁大帝獨裁、扶持基督教、繼續衰弱的帝國經濟、帝國的分裂、基督教的興起和傳播、基督教的演變、西羅馬帝國的滅亡、馬克西穆斯之亂、四大「蠻族」掌權。

帝國時代的羅馬文化、自然科學的發展、唯心主義哲學的盛行、發達的史學、帝國時代的法學、羅馬的文學、羅馬的建築和雕塑藝術

亞洲(公元元年~400年)

東漢劉秀建東漢、外戚宦官專權、班固著《漢書》、蔡倫改進造紙術、張仲景與《傷寒雜病論》、三國鼎立時期的中國、亂世梟雄——曹操、建安文學、蜀國的建立、諸葛亮治蜀、孫權建吳、西晉和東晉的建立、「五胡十六國」興起。

佛教和道教的盛、行兩晉的書畫藝術、陶淵明與田園詩、貴霜帝國的建立、開明的迦膩色伽、統治早期的薩珊、波斯帝國薩珊波斯的興起、薩珊和羅馬的戰爭、馬資達克起義、古代朝鮮箕氏、朝鮮新羅百濟建國、朝鮮半島的古代文化、古代日本繩文式和彌生式文化,邪馬台國大和國家的興起。

美洲、非洲(公元元年~400年) 正在發展的美洲和非洲、瑪雅文明的興起、摩羯文化、印加文明興起、阿克蘇姆國統治,東非迦納王國的繁榮。

四、中世紀

歐洲(公元400~1500年)

日耳曼王國的建立、古代日耳曼人的社會制度、西歐封建關系的萌芽、日耳曼諸王國的建立、倫巴德人入侵義大利、西歐封建制的產生、克洛維創建法蘭克王國、矮子丕平篡權、查理曼帝國形成、帝國的分裂、北歐海盜海盜時代的來臨、北歐海盜的擴張。

「無骨者」伊瓦爾和哈拉爾德、北歐海盜的覆滅、發達的航海造船技術、北歐的口頭文學、 9~11世紀時期的西歐、加洛林王朝時期的法國農業、羅伯特王朝與加洛林王朝的斗爭、加佩王朝的建立與王權的式微、亨利一世統治下的德國。

俗權和教權之爭、盎格魯一薩克遜人征服英格蘭、十字軍東侵、十字軍東征的起因、克勒芒城宗教會議、十字軍第一次東征、十字軍血洗耶路撒冷、薩拉T反擊十字軍、君士坦丁堡之災、法蘭西民族國家的形成、法國王權的加強、路易九世改革、腓力四世控制教權、巴黎市民起義。

路易十一統一法國、11—15世紀時期的英格蘭、諾曼底征服、亨利二世改革、《自由大憲章》的簽訂、獒國國會的出現、既特·泰勒起義、紅白玫瑰戰爭、英法百年戰爭、百年戰爭的爆發、竟雷西戰役、二十年的和平、聖女貞德、酉年戰爭的結束。

德國、義大利和西班牙、菲特烈一世侵略義大利、哈布斯堡王朝的開始、漢薩同盟的建立、媛尼斯和佛羅倫薩共和國、西班牙基督教王國的興起、暴死病黑死病的泛濫、黑死病的傳播路線、黑死病之後的歐洲經濟、黑死病的長期影響急劇下降的人口。

中世紀的基督教和西歐文化、羅馬教會教階制的演變、英諾森三世加強教權、異端運動的發展、大學的出現、哥特式建築的興起、拜占庭帝國查士丁尼一世的法典改革、查士丁尼對外擴張、拜占庭帝國的瓦解、拜占庭的史學、中世紀時期的東南歐。

第一保加利亞王國的建立、尼曼亞統治塞爾維亞、阿爾帕德王朝時期的匈牙利、瓦拉幾亞時期的羅馬尼亞、中世紀時期的捷克和波蘭、捷克國家的形成、德國勢力的滲入、蒙古帝國大一統時期、胡司宗教改革、胡司戰爭。

普亞斯特王朝時期的波蘭、金帳汗國統治時期、留里克王朝的建立、基輔羅斯公國、伊凡四世改革,立窩尼亞戰爭。

亞洲(公元400~1500年)

北朝北魏的建立、孝文帝改革、賈思勰著《齊民要術》、北周立國、北朝開鑿石窟、南朝劉宋的建、立齊梁陳的更替、祖沖之求圓周率、山水詩勃興、劉勰著《文心雕龍》、隋朝一統、隋朝的建立、隋朝改革官制和創設科舉、煬帝開修大運河。

李春建趙州橋隋朝的滅亡中前期的唐朝貞觀之治玄奘西遊與鑒真東渡武周革命開元盛世造紙術西傳僧一行實測子午線唐朝的衰敗安史之亂、宦官專權和朋黨之爭、黃巢大起義與唐朝滅亡、原始火葯的發明、詩歌藝術的頂峰、北宋的興衰、陳橋兵變、王安石變法、北宋和遼、西夏的關系。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宋詞的興盛、南宋南宋的建立、南宋抗金、繁榮的南宋商業、朱熹集理學之大成、宗教大融合和禪宗盛行、 元朝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國、忽必烈稱帝、元朝建立行省制度、郭守敬與《授時歷》、關漢卿與元曲、中前期的明朝。

明朝的建立、明初設內閣、朱元璋加強吏治、鄭和下西洋、大明與東南亞國家的關系、晚明景象、賦稅制度的重大改革、明朝與後金的戰爭、明末農民起義與明朝的滅亡、明朝的科技、長篇小說的繁榮。

中世紀時的伊朗、科斯洛埃斯改革、薩珊帝國、後期的對外擴、張薩珊帝國的滅、亡薩非王朝的建立、中世紀伊朗的史學和文學、發達的建築藝術、阿拉伯帝國、阿拉伯帝國的建立、阿拉伯帝國的對外擴張、阿拉伯帝國封建制度的發展。

帝國的分裂和衰敗、大一統的蒙古帝國時期、、拔都西征旭烈兀西征、伊兒汗國的衰敗、帖木兒帝國的曇花一現、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興起、政教合一的封建制度、奧斯曼滅亡、拜占庭帝國、蘇里曼一世的擴張、土耳其的藝術、從笈多帝國到德里。

蘇丹時期笈多、帝國的盛衰、戒日帝國的興起、德里蘇丹時期的印度、印度教的出現、先進的數學、天文學、莫卧兒帝國早期、巴布爾創建莫卧兒帝國、阿克巴改革、西方殖民者入侵、印度錫克教的興起、繪畫和建築藝術、新羅和高麗時期的朝鮮。

新羅滅百濟高句麗的滅亡、後期新羅的土地制度、新羅的衰亡高麗王朝的建立和擴張實行柴田科制度和公田制高麗滅亡李氏朝鮮前期封建專制集權的加強壬辰衛國戰爭中世紀時期朝鮮的文化教育、繁榮的佛教、李朝世宗創制朝鮮字母。

日本的封建化改革、聖德太子改革、大化改新、奈良時代的社會經濟、平安時代的日本武士的興起、幕府統治和日本的統一、鐮倉幕府的創建、內外貿易的發展、,日本的戰國時期及統一。

美洲(公元400-1500年)

中世紀時期的印第安文明、阿茲特克文明、印加帝國的建立、印加文化、瑪雅貿易,瑪雅人的社會結構。

非洲(公元400~1500年)

封建時期的埃及、埃及封建制度的形成、埃及國家的獨、立反抗十字軍的斗爭、阻止蒙古帝國西進、土耳其統治下的埃及、中世紀時期埃及的文化。

北非和東非馬格裡布的獨立、阿爾摩哈德朝的統一、東蘇丹諸國、衣索比亞王國 、「桑給帝國」時期、桑給帝國發達的對外貿易、西非和南非迦納王國的興衰、馬里王國的崛起、桑海王國的獨立、桑海王國的衰敗,大辛巴威。

五、資本主義

1300~1600年

歐洲(1300~1500年)

義大利早期文藝復興、但丁創作《神曲》、第一個人文主義者彼特拉克、薄伽丘與《十日談》、早期文藝復興的藝術、早期文藝復興的史學、義大利後期文藝復興、全才式人物達·芬奇、米開朗琪羅、喬爾喬涅和提香。

政治思想家馬基雅維里、空想社會主義者康帕內拉、西歐各國的文藝復興藝術家、丟勒空想社會主義家、莫爾拉伯雷與《巨人傳》、文壇巨匠莎士比亞、塞萬提斯與《堂·吉訶德》、發展中的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

哥白尼和天文學革命、科學巨人伽利略、數學的突破、物理學的重大發展、培根與哲學、宗教改革前的德國、發達的工商業、天主教會統治下的德國、處境不佳的騎士階層、城市的階層關系重重壓迫下的德國農民、德國宗教改革、馬丁一路德的早期宗教改革觀點。

「九十五條論綱」的提出、閔采爾的激進改革宣傳、萊茵騎士暴動、德國農民戰爭、路德派新教的創立、宗教改革的擴大、慈溫利改革、加爾文的宗教改革、瑞典和丹麥的宗教改革、新教的進一步傳播、天主教會的反宗教改革、阿卡德統治南部兩河流域、阿卡德城位於蘇美爾地區北部(今巴格達以南)。

(5)中圖版世界歷史2018擴展閱讀

中國與世界的近代歷史:

唐朝驅逐突厥使得部份突厥人輾轉遁入西亞與東南歐一帶,他們乃是後來所稱之的土耳其人,當時這一部份地區正屬東羅馬帝國所轄,土耳其人進入此區消滅東羅馬帝國後,許多東羅馬帝國的學者西遷,因而造成歐洲史上的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於十四世紀在歐洲開始。盡管一些現代學者對這一人文藝術思潮是否有益於科學仍尚存疑慮,但是這個時期的確極大地促進了阿拉伯地區與歐洲的融合。

這里最重要的成就是所謂的小帆船,這種小帆船結合了阿拉伯三角帆與歐洲方形索船的優點,成為能夠橫跨大西洋的第一種艦船。由於航海技術的發展,哥倫布於1492年橫跨大西洋,使歐亞非大陸與美洲的信息與物產聯繫到一起。明永樂三年起,鄭和七下西洋,西至今非洲索馬里一帶。

從此一些歐洲國家開始進行海上擴張及海外殖民。

哥倫布橫跨大西洋作為最著名的對歷史產生重大影響的外部關聯事件之一,給兩個大陸都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歐洲給美洲帶來了從來未曾遇過的疾病,有一個不是很精確的數字,據說或許有超過九成的美洲土著人死於一連串毀滅性的傳染病中。此外由於歐洲所擁有的技術優勢,諸如騎兵、鋼鐵和槍炮等,這使得他們征服了阿茲特克人、印加帝國以及其它的北美文明。

歐洲人獲得的美洲地理學知識,大部份都是由歐洲大陸的大西洋沿岸國家貢獻的,例如:葡萄牙、西班牙、英國、法蘭西及荷蘭。葡萄牙和西班牙是第一批主要的征服者,並且對西方世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但很快,更北邊一些的國家,如英國、法國和荷蘭開始取代其位置,統治了大西洋。

通過一系列的戰爭,先是十七世紀和十八世紀的戰爭,後是拿破崙戰爭,英國成為了世界第一強的大帝國,領土遍布全球的,在其顛峰時期幾乎控制了世界陸地的四分之一,並因此被稱為「日不落帝國」。

從美洲的土地上以及人民手中剝奪到的黃金和其它資源,皆被船運至歐洲。與此同時,大量的歐洲殖民者開始向這塊大陸移民。為了滿足新興殖民地對勞動力的大量需求,將非洲人做為奴隸的販賣活動開始了。

很快美洲許多地方都充滿了奴隸這一下等階層。在西非,一系列國家沿著奴隸海岸而興起。這些國家剝削離海岸線更遠的非洲內陸各處的人民,逐漸繁榮起來。

「拋錨中的聖瑪麗亞號」,於1628年由安利斯(Andries van Eertvelt)所繪,展示了哥倫布航行所用的卡瑞克帆船(carrack)的外貌。

與此同時,取代元朝而統治中國的明朝(1368年-1644年)的「資本主義萌芽」也因滿族入侵而中斷。女真人的後金政權滿族最終消滅明朝,建立清朝。這個王朝最初是平靜和繁榮的,但後來不斷遭到歐洲國家的侵犯。

相對於其他地域的人,歐洲人在槍炮製造等軍事技術上處於優勢。就在入侵美洲後不久,歐洲人又開始入侵亞洲。十九世紀初,不列顛已經控制了南亞次大陸,埃及和馬來半島;法國控制著印度支那;荷蘭則占據了荷屬東印度群島。

英國同時還控制著一些仍屬於新石器時代人類的地區,諸如澳大利亞、紐西蘭以及南非,並且英國在美洲殖民地的居民大量湧入這些地區。到十九世紀末期,連非洲最後一塊無主土地也被歐洲列強瓜分了。

歐洲的理性時期直接引發了科學革命,這場革命改變了人們對世界的認識,並為工業革命打下基礎。工業革命發源於英國,在這一過程中產生了新式生產組織及模式如工廠、大規模生產、機械化等。新的生產模式使歐洲能以更快的速度,更少的勞動力生產更多的產品。

理性時期的學術思潮引發了十八世紀晚期的美國和法國革命,催生了今天所知的民主。民主的發展對世事和生活質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工業革命時期,世界經濟建立在以煤為能源的基礎上,與之相應的是新的運輸方式如鐵路及蒸汽船的出現,這使世界變得更小了。與此同時,工業污染對自然環境所造成的破壞,以數十倍於原始社會的速度增長。

閱讀全文

與中圖版世界歷史2018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