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九年級下冊《世界歷史》的所有時間幫忙歸納一下,謝謝!!!
《世界歷史》九年級下冊表格
俄國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比較表(第1課)
名稱 時間和地點 性質 革命任務 結果 意義
二月革命 1917年3月
彼得格勒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推翻沙皇統治 兩個政權並存
十月革命 1917年11月7日
彼得格勒
領導人:列寧
起義總指揮部:斯莫爾尼宮 無產階級革命 推翻臨時政府 建立社會主義制度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工人士兵蘇維埃政府—人民委員會 十月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獲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由此誕生。十月革命的勝利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統治,推動了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爭。
「斯大林模式」(第2課)
形成標志時間 特點 形成背景 評價
1936年新憲法制定 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 在蘇聯外有帝國主義包圍,國內經濟、文化相對落後的情況下形成的。 它在一定歷史階段里發揮過積極作用。
但這一模式也具有嚴重的弊端:第一,優先發展重工業,使農業和輕工業長期處於落後狀態;第二,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片面強調產值和產量,造成了產品品種少、質量差。第三,國家從農民手裡拿走的東西太多,嚴重損害了農民的利益,農民沒有生產積極性,農業產量長期停滯不前。第四,經濟發展粗放,經濟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費了資源。
所以,從長遠看,嚴重阻礙了蘇聯的進一步發展。
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在時間、地點、操縱國、涉及的地域方面的不同點(第3課)
項目 時間 地點 操縱國 涉及的地域
巴黎和會 1919年 巴黎 法、英、美 歐洲、西亞、非洲
華盛頓會議 1921~1922年 華盛頓 美、英、日 東亞、太平洋地區
1929——1933年經濟危機(第4課)
時間 爆發國家 特點 影響 各國擺脫危機的辦法
1929—1933年 美國開始席捲整個資本主義世界 涉及范圍特別廣
持續時間比較長
破壞性特別大 人民深受其害。工人大量失業,造成生產力破壞,勞動人民生活惡化,社會矛盾加深;壟斷資本家大量銷毀商品,生產破壞;經濟危機,引起政治危機,資本主義各國社會矛盾尖銳,政局動盪。 德日建立法西斯專政
美國實行羅斯福新政
羅斯福新政(第4課)
時間 特點 目的 內容 成效和影響
1933年 在資本主義內部進行調整,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開創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先河 在資本主義內部進行調整,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以消除經濟危機。 中心措施:對工業的調整。(《國家工業復興法》)
整頓銀行、調整農業、興建公共工程 美國經濟緩慢的恢復過來,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資本主義制度得到調整、鞏固和發展;資本主義國家對經濟的宏觀控制與管理得到加強;美國聯邦政府的權力明顯增強。
新政在美國和世界資本主義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為以後美國參加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奠定了政治和經濟基礎。但它沒有改變資本主義制度,不可能從根本上消除經濟危機。
第二次世界大戰簡表(第6、7課)
時間 原因 交戰雙方 經過和結果 性質 影響
1939.9.1到
1945.9.2 帝國主義國家固有的矛盾和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的規律在起作用(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1929~1933年的經濟危機,加速了德日法西斯專政的建立和歐亞戰爭策源地的形成
綏靖政策,加速了大戰的爆發(慕尼黑陰謀——把綏靖政策推向頂點。時間:1938年9月。製造者:德(希特勒)、意(墨索里尼)、英(張伯倫)、法(達拉第)四國。內容:規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須在10天內把蘇台德區等地割讓給德國。實質:大國出於自身利益考慮,犧牲弱小國家利益。影響:把綏靖政策推向頂峰。刺激了法西斯國家的侵略野心,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反法西斯同盟國家:蘇、中、美、英等與法西斯國家:德、日、義大利 1、德國進攻波蘭:1939年9月1日,標志: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2、德國進攻蘇聯:1941年6月
3、日本偷襲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標志:第二次世界大戰戰規模進一步擴大
4、國際反法西斯聯盟的建立(1942年1月1日;主要國家:美、英、蘇、中等26個國家;標志:簽署《聯合國家宣言》;內容:保證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聯合起來,徹底打跨法西斯國家;意義:改變了力量的對比,成為戰勝法西斯國家的有力保證。)
5、雅爾塔會議(1945年2月;參加國首腦:美國(羅斯福)、英國(丘吉爾)、蘇聯(斯大林);地點:蘇聯的雅爾塔;內容:會議決定打敗德國以後,要對德國進行軍事佔領,徹底消滅德國的法西斯主義;同時,還決定成立聯合國;蘇聯承諾在德國投降後三個月內,參加對日本法西斯的作戰。)
6、斯大林格勒戰役:1942年7月—1943年2月,作戰雙方:蘇聯、德國,標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
7、諾曼底登陸:1944年6月6日,作戰雙方:美、英等反法西斯盟軍、德國,標志:開辟了歐洲第二戰場,加快了德國滅亡進程
8、攻克柏林戰役:1945年5月2日,5月8日德國正式簽署投降書,作戰雙方:蘇聯、德國,標志:二戰歐洲戰場結束,德國潰亡。
9、日本無條件投降:1945年8月15日;
日本正式簽署投降書——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結束 1945年9月2日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 1、是人類歷史上一場空前的浩劫;
2、徹底改變了世界面貌,影響了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
亞非拉獨立與振興歷史進程表(19世紀5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第12課)
地區時間 亞洲 非洲 拉丁美洲
1947年 「蒙巴頓方案」 印度獨立,領導人:尼赫魯
1960年 非洲獨立年
90年代 納米比亞獨立1990.3——標志著歐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長達五個世紀歷史的結束,帝國主義在非洲的殖民體系最終崩潰。 巴拿馬人民從美國手中收回巴拿馬運河主權 1999年底
二戰後美國經濟發展簡表(第8課)
時期 表現(特點) 原因
五六十年代 持續發展,西部和南部發展尤其迅速,呈現一片繁榮景象 美國是世界上最富強國家,占據了廣闊的國際市場;大力發展科技教育,利用高新技術成果,改進傳統工業的生產技術;發展新興工業和軍事工業;政府宏觀調控,改善人民生活,創造經濟發展環境。
七八十年代 1、70年代危機,經濟受到嚴重打擊,經濟地位下降;
2、70年代後到80年代初,經濟緩慢回升,但受到通貨膨脹的困擾;
3、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調整,經濟形勢逐步好轉,但債務負擔加重。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負債國。經濟發展受限。 1、經濟發展弊端顯露,中東產油國大幅度提高石油價格,引發1974—1975年世界性經濟危機。
2、通貨膨脹
3、債務沉重
九十年代 經濟持續穩定發展,這一時期美國的經濟政策和經濟結構都和以往有很大不同,進入了新經濟時代。新經濟的主要特徵是信息化和全球化。 改革社會經濟;加大發展教育科技事業的力度,促進以信息產業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的發展;完成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
冷戰政策(第14課)
概念 原因 冷戰開始標志 表現 兩極格局形成和結束的標志 影響
美國帶領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採取了除武裝進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敵對行為,以「遏制」共產主義。 國家利益的沖突;
意識形態的差異。 杜魯門主義的出台,標志著美蘇戰時同盟關系正式破裂、美蘇之間的冷戰開始。(時間:1947年3月,提出者:杜魯門,內容:「遏制共產主義」,干涉別國內政、加緊控制其他國家的綱領和政策。) 政治上:「杜魯門主義」
經濟上:「馬歇爾計劃」
軍事上: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形成:
美國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1949年),
蘇聯建立了華沙條約組織。(1955年)
結束:
1991年蘇聯解體 1、兩強相爭,造成世界動盪不安,地區沖突;
2、勢均力敵,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戰的爆發
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第16課)
表現 影響
1、國際投資和國際貿易迅速增長
2、跨國公司的影響增大
3、生產活動的全球化趨勢加快
4、世界貿易組織——是世界經濟全球化發展的一個重要表現
1995年1月1日 利:國家之間經濟往來障礙逐步減少,促進了世界經濟發展;各國經濟相互依存、相互競爭,有利於發展中國家參與經濟競爭。
弊:發展中國家由於科技水平和經濟實力相對較弱,在國際競爭中處於不利境地,拉大了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貧富差距;有些跨國公司的不公平行為;國際經濟風險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進一步加大。
經濟全球化與中國的關系——既是機遇也是挑戰(2001年中國成功舉辦第九屆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成員國領導人會議、20001年11月中國正式成為世界貿易組織成員)
第三次科技革命簡表(第17課)
時間 主要標志及核心 主要成就 特點 影響
20世紀四五十年代 人類在原子能、計算機、航天技術、生物工程等領域取得了巨大突破。核心:電子計算機的廣泛使用。
生物工程核心是基因工程。 核電站、電子計算機、互聯網、克隆技術等 首先,這次新技術革命不僅涌現了大量的科學成果,而且大大加快了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速度,縮短了知識變為物質財富的過程;
其次,科學技術的各個領域相互滲透,一種技術的發展引起好幾種技術革命;
第三,新技術成為社會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在促進經濟增長的各種因素中,科技進步所佔比重不斷上升。 1、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動了生產力空前發展,並進一步引起世界經濟結構和國際經濟格局變化;
2、世界各國都在大力發展科技,增強自己在國際格局中的地位,從而推動了世界經濟格局的多極化;
3、大大改變了人類生活方式。
三次科技革命簡表
名稱 時間及興起國家 主要標志 主要發明及成就 特點 影響
工業革命(產業革命) 18世紀60年代 英國 蒸汽機的廣泛運用 珍妮機的發明、瓦特改良蒸汽機、汽船、火車 1、人類進入「蒸汽時代」
2、發明機器的大都是具有實踐經驗技師和工人
3、開始於輕工業部門
4、首先發生在英國,緩慢向周邊地區擴展
5、紡織、機器製造、冶金、采礦、交通運輸等部門成為五大支柱 1、生產力提高
2、社會面貌發生翻天覆地變化
資本主義最終戰勝封建主義,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逐步確立對世界統治,世界形成西方先進、東方落後局面
3、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分化與對立
第二次科技革命(電力革命) 19世紀70年代——20世紀初 電力和內燃機的廣泛運用 發電機、有軌電車、有線電話、無線電報、電燈、內燃機、汽車、飛機 1、科學和技術開始緊密地結合起來;
2、幾乎同時發生在幾個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並迅速傳播;
3、有的國家,兩次工業革命是交叉進行的;
4、電力廣泛運用,人類進入「電氣時代」。 1、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改善了人們的生活,引起社會生活的深刻變化;
2、擴大了人們的活動范圍,加強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聯系,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廣泛途徑
第三次科技革命(新科技革命) 20世紀四五十年代 原子能、計算機、航天技術、生物工程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核電站、電子計算機、互聯網、克隆技術等
核心:電子計算機的廣泛使用。
生物工程核心是基因工程。 1、加快了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速度,縮短了知識變為物質財富的過程;
2、科技各個領域相互滲透;
3、新技術成為社會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在促進經濟增長的各種因素中,科技進步所佔比重不斷上升。 1、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動了生產力空前發展,並進一步引起世界經濟結構和國際經濟格局的變化;
2、世界各國都在大力發展科技,增強自己在國際格局中的地位,從而推動了世界經濟格局的多極化;
3、大大改變了人類生活方式。
❷ 2016廣東學導練歷史八年級下冊答案全部
歷史:漢語詞語,含義有三:
1.記載和解釋作為一系列人類進程歷史事回件的一門學答科。
2.沿革,來歷。
3.過去的事實。
歷史,簡稱史,一般指人類社會歷史,它是記載和解釋一系列人類活動進程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多數時候也是對當下時代的映射。如果僅僅只是總結和映射,那麼,歷史作為一個存在,就應該消失。歷史的問題在於不斷發現真的過去,在於用材料說話,讓人如何在現實中可能成為可以討論的問題。[1] 歷史是延伸的。歷史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展,是人類文明的軌跡。
❸ 急求!!!2019春季用部編版本九年級下冊世界歷史電子課本
網上應該能搜到的,好像是21世紀教育網就有下載。
❹ 誰有廣東學導練(九年級物理下冊)電子版下載地址
http://wuli.ht88.com/downinfo/373603.html
❺ 人教版廣東學導練九年級歷史全一冊的上冊,答案有的拍照發來!
沒帶回來
❻ 世界歷史九年級下冊全套導學案(人教版)
建議您去「中學歷史教學園地」的論壇上面找找看,很不錯的一個論壇!注冊後就能享受上面的免費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