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寫給中國的歷史

寫給中國的歷史

發布時間:2021-03-02 04:20:43

㈠ 寫中國歷史的文章

《史記》——太史來公司馬源遷嘔心AND畢生之作,記載了上自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間,縱橫華夏三千年文明。
《前漢書》AND《後漢書》,前為班固所著,後乃是范曄、司馬彪二人合力而作,《前漢書》全書記述了上起西漢的漢高祖元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共230年的史事,而後者則是記載了從王莽起至漢獻帝的195年歷史。
哦,還有《三國志》。
其上四部是二十四史中的前四史,皆是經典中的精粹。
哦,如果對白話歷史感興趣,推薦一本《明朝那些事兒》——石悅所著。

㈡ 中國的所有歷史

中國歷史排序:
秦(秦始皇)
西漢(劉邦)
東漢(劉秀)
西晉(司馬炎)
東晉
南北朝版:北朝有北魏、北齊、北周權,南朝有宋、齊、梁、陳
隋(楊堅)
唐(李淵)
宋(趙匡胤)
元(忽必烈)
明(朱元璋)
清(愛新覺羅 福林)
中華人民共和國(毛澤東)

㈢ 有關中國的歷史

中國古代的印刷術發明現在受到了外國的叫板挑戰。作為中國人,筆者會盡自己的努力為自己的國家為自己的民族去實事求是地論爭。而且筆者覺得這類論爭很可能不是三年兩載就能畫上句號,不可能一勞永逸;會是一種較為持久的論爭,特別是當各方都出現了新的論據資料時。為此,筆者呼籲有心關注這方面情況的中國人,今後多關心中華文化與鄰邦文化、世界文化的交往,更多更全面地了解別的國家別的民族,以及世界范圍內的文明進步。再一方面,筆者認為,也要借外國叫板的這種強烈刺激因素,全面地反思我們自己的某些欠缺,這是為了努力使我們克服欠缺,走向強盛的未來。本文,通過對於我們兩種古代印刷術的技術工藝比較分析,探討技術發明和推廣的各種相關因素,擴展技術史的探討范圍。 本文還介紹其他學者的研究心血、研究結果。之所以在文里介紹其他學者的研究結果,基於三方面的考慮。其一,徐蘇發表在專業雜志《印刷技術》1989年的文章,當年的讀者面相對很窄,其作者的研究成果不為廣大國民了解;其二,筆者實踐自己一篇哲學論文里的主張,讓某些學者的學術觀點,通過本文及網路媒體的宣傳,為更多的人了解,俾使從個體性認識變成為群體性認識;其三,反思中國活字印刷術的歷程,在為祖先的偉大發明自豪的同時,更要努力今天的現代化建設,和正常的、開放的國際學術關注。 一、兩種中國古代印刷術的方式比較 中國在隋唐時期就發明了雕版印刷術的四百多年後,宋朝畢升又發明活字印刷術。應該說,是社會對印刷有了某種形式的需求,才會促動畢升的偉大發明;也是社會對印刷術有種種形式的需求,也才會使後世的人不斷選擇兩種印刷方式里具體採用哪一種。 筆者手裡保存著一本當代的民間木刻版歷書《公元1989年,廣東羅氏工農日歷》(繁簡體字皆照原書),水性黑墨印刷(圖一)。這本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的小歷書雖然印刷簡陋,但是版式結構比較復雜,有線條畫「春牛圖」,有雙層圓圈內半徑多方向放射的「年神方點陣圖」,在歷書的每一頁,都有白地黑字的陽文和黑地白字的陰文兩種文字體式。這種比較復雜的版式結構,在古代用活字排版方式不容易實現。目前存世的幾件古代圖文並有的佛經願文,都是木刻版印刷品。同樣,在元明清時期在民間流行的話本、劇本、小說一類商品圖書,基於商業利益,有好些是有插圖的「綉像本」,採用雕刻版的機會自然比活字版多。 木刻版,特別適用於同品種、多批次,每次少批量的商業性(書坊)印刷。比如小說,刻制好一套印版,印書出售,售完再印,無疑比活字版無法保存印版,有較大的優越性。書坊,固然是商業化的書籍生產企業,但是古代中國的商品經濟總體上微弱,而商品圖書的市場又只是面向知識分子文化人,這個人群在社會總人口裡的比例很小,對商品圖書的需求量雖然不絕於時,然而每個時間斷面上對某種圖書的需求量仍然不是大量,雕刻版便於保存,便於多次少量印刷,適應了古代中國的印刷商品經濟狀況。現在,江蘇揚州的廣陵古藉刻印社集中保存了我國古代遺存的印刷雕版,其中明清版片有20多萬片。但是,至今為止,還沒有發現到古代活字印書版的遺存。揚州還建立了中國雕版印刷博物館。古代印刷除了書坊印刷外(其產品在圖書版本學里叫做「坊刻本」),還有政府部門(特別是學政機關)主持印書(稱為「官刻本」,清代的最高級別版本是武英殿的「殿刻本」)、郡王自刻印刷(藩刻本,明代)、貴族富紳自刻圖書(家刻本)。這些游離於商品圖書市場之外的書本,往往對圖書的外在形式和文字內容都有嚴格的要求,雕版術因其歷史悠久技術成熟,比活字術更能得到精品書籍,得到了在非商品圖書方面的優先而廣泛的應用,為後世留下了大量精美的版刻圖書。 二、兩種中國古代印刷術的工藝比較 2.1 兩種印刷術的印前准備比較 按照現代印刷意識對印刷工藝的劃分,有印前工藝——包括製作印版和拼合印版;印刷工藝;印後工藝——印刷品的裝訂和外觀裝飾。用印前工藝的觀點來分別看待古代的雕版和活字,那麼寫版稿、刻版,是雕版印刷的印前工藝;而制備活字、再用活字排版,則是活字印刷的印前工藝。 (木刻1989年歷)插圖一 在古代中國,使用活字印書的書坊和個體印刷者,都要從制備單個活字這道工序做起。 而要制備齊一套能用來印書的活字,需要極大的人力、物力、財力。僅從筆者見到的文獻里活字制備情況來看:1. 畢升死後,他的泥活字由沈括的家族成員得到並收藏。2. 元初的王禎在任宣州旌德縣尹時(1295),令木匠制木活字,「二年(1297)而工畢,」王禎用這批木活字在縣尹任上試印了《旌德縣志》,「約計六萬余字,不一月而百部齊成,一如刊板。始知其可用。」後二年(1299)王禎調任信州永豐縣,把這批木活字帶到了新任所(「挈而之官」),准備用來印刷自己剛撰成的《農書》。而得知「江西見行命工刊板,故且收貯,以待別用。」王禎利用了地方政府的財政力量,製成一批木活字,印出了書,又寫出了《造活字印書法》。事先雕造一套活字,用了兩年的時間;而印一百部縣志,不到一個月。3. 清代翟金生為了復活泥活字技術,竭盡全家資財,費時三十年(當然,這漫長的時間里有對泥活字制備技術的重新摸索),才完成了印前工序准備。4. 當代的孫壽齡先生和尹鐵虎先生,為了再現泥活字的制備技術,也分別花費了三年和兩年的時間。即使不把工藝摸索所花費的時間算入活字制備的「正式」時間,印刷作坊或者個體印刷者要制備出一副印刷活字,也要很大的工作量、很多時間。至於清·雍正的武英殿銅活字、乾隆的武英殿聚珍版木活字,那是皇室動用了國家的財政力量並征調全國的能工巧匠,普通的民間作坊不可能與之相提並論。 對比雕版印刷,雖然雕刻印版也費時費力,但是,一塊印版的印前技術工作絕不會去花數以年計的時間才能出印刷品。就像本文前面介紹的那本筆者手裡保存著的木刻1989年歷小冊子,竟管羅氏作坊在1989年歷之前也可能會印賣過先期年份的年歷;但是,在改革開放後才興業的羅氏個體作坊,不會首先花費大量的財力物力人力去先備活字。印製這份小歷書的個體羅氏作坊,選擇了「即雕即印」的版刻技術路線,而不是先備字,再排版印刷的活字方式。並且,羅氏作坊也不可能打算只印年歷一種產品,當其興業起步時,雕版印刷畢竟比活字印刷所所需的啟動資金少。 只有在實現了鉛活字的商品化專業化生產,近代中國、日本和朝鮮半島才真正實現了活字印刷技術對雕版印刷術的取代。

㈣ 對中國歷史的簡要回顧 新中國成立至今 十八大以後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和鞏固時期:1949—1953年
1. 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支海軍——華東軍區海軍建立。
2. 1949年9月: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北平召開。
3. 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標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中國結束了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會。
4. 1950年10月—1953年7月: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
5.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規定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
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
6. 1950—1952年底: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廢除了我國存在兩千多年的封建
土地制度,地主階級被消滅,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權更加鞏固,農村生產力大大解放,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准備了條件。
7.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標志著祖國大陸獲得了統一,各族人民實現了大團結。
二、向社會主義過渡時期:1953—1956年
1. 1953—1957年:第一個五年計劃。一五計劃的完成使我國開始改變了工業落後的面貌,
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
2. 1953年底:周恩來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
關系的基本准則。
3. 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這是我國第一
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
4. 1955年:周恩來出席萬隆會議(亞非國際會議),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了會
議的圓滿成功,也促進了中國同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
5. 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任務,
標志著我國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三、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時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1956—1966年
1. 1956年:中共提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使文學藝術創作出現了嶄新的局
面。
2. 1956年:中共八大召開。這是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良好開端。
3. 1958年:「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開始。這是黨在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中的一次
嚴重失誤。
4. 20世紀60年代初:西藏地區完成民主改革,廢除了封建農奴制度,百萬農奴翻身當家
做了主人,進入社會主義階段。
5. 1961年春:黨和政府全面調整國民經濟 ,恢復發展生產。
6. 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打破了帝國主義的核壟斷。
四、「文化大革命」時期:1966—1976年
1. 1966年:中國戰略導彈部隊組建成功,主要擔任核反擊任務。
2. 1970年:我國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
3. 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訪華。
4. 1971年9月13日:九一三事件,林彪反革命集團被粉碎。
5.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屆聯合國大會恢復了我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6. 1972年2月:尼克松訪華,中美雙方在上海簽署了《中美聯合公報》,中美關系開始走
向正常化。
7.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中日建交。
8. 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秈型雜交水稻。
1/2頁

9. 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四人幫」),標志「文化大革命」結束。
五、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改革開放時期):1978年至今
1. 1978年:關於真理標准問題的討論展開。這是一場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為十一屆三
中全會的召開奠定了思想基礎。
2. 1978年底: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這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轉折,
是改革開放的開端,從此,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
3. 1979年:中美建交。
4. 1980年:我國在廣東的深圳,珠海,汕頭和福建的廈門建立經濟特區,開始對外開放。
5. 1982年:全國人大頒布了第四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6. 1982年:中共十二大,鄧小平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7. 1986年: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8. 1987年:中共十三大,鄧小平闡明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提出了黨在社會主義初
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即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
9. 1987年:台灣當局調整「三不」政策,使海峽兩岸同胞近三十八年的隔絕狀態被打破,
兩岸關系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
10. 1990年:中國首次成功舉辦亞洲運動會。
11. 1990年:台灣成立了海峽交流基金會。
12. 1991年:大陸成立了海峽兩岸關系協會。
13. 1992年:海基會與海協會達成「九二共識」,即「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14. 1992年初:鄧小平南巡講話,強調發展才是硬道理。南巡講話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
想,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產生

㈤ 給我中國歷史朝代的演變過程

1、夏朝(前2070-前1600年)。

夏禹死後,其子啟擔任王,從而由「禪讓」轉變而「家天下」。

夏桀,雖智勇兼備,但生性殘暴,沉溺聲色。武力征服不從部落,且好大喜功,剛愎自用,盡搜刮民脂民膏,加劇社會矛盾和階級矛盾。最終商湯伐夏成功,夏滅亡。

2、商朝(前1600-前1046年)。

不務朝政,攻打黃土高原和東夷地區。這些加劇了諸侯的背叛,削弱了商的力量。

岐山地區的周部落,休養生息,悶聲發財,最後商紂無奈自焚,商滅亡。

3、周朝(前1046年-前770年)。

周分為東西二周。

西周。這次要追溯到周宣王時期。周宣王時,土地改革中央加強了對土地的控制,觸動了既得利益集團,遭到大貴族的反撲。然後千畝之戰大敗,宣王的南國之師被摧毀。

到了周幽王,違背嫡長子繼承製,廢太子另立,引起諸侯不滿。加上褒姒,上演烽火戲諸侯,諸侯憤怒。而後,被廢太子聯合外公申侯,犬戎入侵鎬京,諸侯不救,西周滅亡。

東周。東周東遷後,大量土地分封與諸侯,控制諸侯的力量徹底消失,諸周天子成為傀儡,出現了春秋戰國局面。

4、秦朝(前221年-前206年)。

秦末年,皇子胡亥與宦官和丞相勾結奪位,逼迫太子扶蘇自殺。登基後重用趙高,朝廷內部矛盾激化。外憂。開疆擴土(嶺南地區)使得關中人力不足;北匈奴南侵,大部精銳北上阻擊;地方起義(陳勝吳廣)爆發。巨鹿之戰,章邯率殘部被項羽擊敗,劉邦趁勢入關中,秦滅。

5、漢朝(前202年-220年)

分為東西漢,中間有外戚王莽篡位,這不做說明。

西漢。漢武帝志在疆域,對外連年征戰,國力消耗殆盡。
霍光死後,外戚王莽逐漸掌權,6年,殺平帝廢孺子自立稱帝,西漢滅。主要是外戚奪權政變。

東漢。劉秀起兵,大敗王莽,稱帝,國號仍為漢。末年,後宮干政。竇太後垂簾聽政,竇氏家族將國庫掠奪一空。而後,鄧太後鏟除竇太後,重用宦官和外戚,這些都孤立了皇權,使之成為傀儡。220年曹丕稱帝,漢滅。

6、三國時代(220年-280年)

司馬懿奪權,接管曹魏,此後司馬家族代魏立晉打下基礎,司馬炎篡位,魏國滅。

蜀國阿斗寵信宦官黃皓,不勤政,不納諫。因荊州孫吳殺關羽,蜀吳聯盟開始破碎。諸葛亮和姜維常年北伐中原(六齣祁山,九伐中原)耗盡國庫,軍力下降。鄧艾,鍾會伐蜀。鄧艾繞過蜀國前軍,奇襲益州(成都),此時國內空虛無軍可戰,阿斗降,蜀滅。

吳國政局動盪,國主孫皓荒淫殘暴,軍心渙散;而此時司馬炎隔江相對,招撫渡民,輕徭薄役,並在江邊安營紮寨,訓練水師。279年,攻破建業(南京),吳滅。

7、晉朝(265年-316年)

司馬懿奪權,接管曹魏,此後司馬家族代魏立晉打下基礎,司馬炎篡位,魏國滅。

西晉時期,出現了五胡亂華(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相結合,五胡主要指:匈奴,鮮卑,羌,契丹,氐)。大量土地荒蕪,百姓戰死,加上天災大旱,國力極為虛弱。之後,匈奴首領大舉南侵,攻入洛陽,西晉滅。

東晉時期,主要是軍閥奪權。劉裕經過一系列戰爭,不斷膨脹軍事實力,領土面積,徹底控制了東晉朝政。最後逼迫司馬德文禪讓,東晉滅。

8、南北朝(420年-581年)

這是一個混亂時期,很復雜,參與的國家太多了(宋,梁,齊,陳,北魏,北周,北齊)。

南朝:宋,齊,梁,陳。

北朝:魏,齊,周。

楊堅輔政,逼迫靜帝禪位。

9、隋朝(581年-618年)

前期大興土木,建大興城、開鑿運河;後期又修建洛陽城、隋煬帝肆意揮霍國庫;軍事上,三次遠征高句麗,隋朝國力銳減,士兵消耗殆盡,階級矛盾加劇。

群雄割據,李密,王世充,竇建德,李淵等起兵。最後李淵攻入長安。618年,稱帝,隋滅。

10、唐朝(618年-907年)

期間有武則天政變,雖為周,納入唐。

安史之亂:府兵制遭到破壞,士兵無地可耕,逃亡。府兵制改募兵制,喪失了對軍隊的控制,將權力交給節度使。安祿山與宰相楊國忠不和,聯合契丹,突厥等民族攻入長安,奪取洛陽,玄宗出逃,軍事力量完全喪失。

地方割據。中央薄弱,地方割據,全國混戰。為了削藩,中央力量耗損一空。窮兵竇武,加劇階級矛盾,激化黃巢起義。朱溫在鎮壓起義時崛起,控制政權。907年,篡國,唐滅。

11、五代十國(907年-960年)

923年,後梁北太原晉王李存勖滅,建立後唐,地方起義。

936年後唐被契丹滅(石敬瑭勾結),建立後晉,外族入侵。

947年後晉被契丹滅,建立遼,外族入侵。

947劉知遠建立後漢。

951年郭威篡權,建立後周,政變奪權。

960年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北宋,

12、宋朝(960年-1279年)

北宋。石敬瑭將燕雲十六州割讓契丹,宋失去屏障,金人長驅直入。1125年金完顏家族南侵,宋軍失敗,割地議和。宋朝軍事力量大大下降,主戰大臣遭擠壓。1126年,徽欽宗被擄。1127年,北宋滅。

南宋。蒙古鐵木真在北方完成大一統,積累了雄厚的軍事實力。宋朝軍事將領岳飛被殺,岳家軍戰鬥力瓦解。由寧宗理宗開始,丞相都缺少治世之才,有的更是奸佞。1279年,崖山戰敗,陸秀夫背著八歲的趙昺投海,南宋滅。

13、元朝(1206年-1368年)

民族矛盾。瘋狂擴張實行搶掠屠城;多民族的不平等(蒙古人最高等,由北往南逐漸降低,黃河長江流域的漢族最低等),引起其他民族不滿,矛盾尖銳。統治上,因對中原(封建社會)認識不足,政治基礎薄弱,失去漢族擁護。

地方割據。張士誠,陳友諒,朱元璋等紛紛起兵,天下大亂。後期,因蒙古南移,北方草原部落乘機發展,脫離蒙古。1368年,朱元璋北伐,常遇春徐達等能征善戰,攻陷大都改為北平,元順弟北逃,朱元璋南京稱帝。

14、明朝(1368年-1644年)

經濟上因為社會進步,資本主義等萌芽,經濟發展明顯,需要更多貨幣政策以防止通貨膨脹或緊縮,當時沒有這個能力,因此農商業手工業等波動較大,阻礙了生產力進步;連年東征(出兵朝鮮抗倭,鳴梁海戰就在這時候),消耗了諸多軍事力量;

政治上,張居正改革失敗,階級矛盾嚴重;三大奇案引起政局不穩,百官變動,人才流失。魏忠賢時期,政治極為黑暗腐敗,捕殺東林黨,黨羽斗爭加劇,朝政動盪,國庫日漸空虛。軍事上,袁崇煥回京被殺,失去關寧防線;加上中原地區旱災嚴重,無糧可食。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煤山自縊,明滅。

15、清朝(1644年-1911年)

閉關鎖國,禁錮思想,科技進步緩慢;社會制度上,落後列強的資本主義制度,生產關系生產力得不到解放。

外敵太過強大(八國聯軍),列強帝國的不斷入侵一方面消耗的清軍事力量,另一方面不平等條約中割地賠款國庫空虛,喪失民族氣節,民眾大失所望,得不到群眾基礎擁護。農民階級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地主階級洋務運動,階級矛盾爆發。

西方思想與傳統思想沖擊,資本主義救國熱情空前高漲,為階級矛盾。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孫中山成立中華民國,1912年,溥儀退位,清滅。

(5)寫給中國的歷史擴展閱讀:

中國自秦以來,一共出過九個大一統王朝,它們是:秦、漢、晉、隋、唐、宋、元、明、清。

另外,在分裂割據時期還出過五十幾個小王朝,它們是:

1、三國鼎立時的魏、蜀、吳,共三個;

2、東晉時期五胡十六國:前趙(漢趙)、北涼、夏、後趙、前燕、後燕、西燕、南燕、西秦、南涼、遼西、代、成漢、前秦、後涼、仇池、後秦、前涼、冉魏、西涼、北燕、後蜀,共二十二個,不止十六個,東晉後滅於桓楚;

3、南朝的劉宋、蕭齊、梁、後梁、南陳,共五個;

4、北朝的北魏(含東魏、西魏)、北齊、北周,共三個;

5、五代時的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共五個;

6、十國的吳、南唐、吳越、楚、閩、南漢、前蜀、後蜀、荊南、北漢,共十個;

7、西夏、遼、金、西遼、北遼、吐蕃、大理,蒙古,共八個。

當然還有很多短暫的地方政權,農民起義政權不被正史承認。

㈥ 關於中國的歷史

中國歷史朝代順序如 下:三皇五帝、夏、商、周(西周、東周(春秋、戰專國))、秦、漢屬(西漢、東漢)、三國時期(魏、蜀、吳)、晉(西晉、東晉)、南北朝((南朝[宋、齊、梁、陳])、(北朝[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隋、唐、五代(五代(後梁、後唐、後晉、後漢與後周)十國(前蜀、後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宋(北宋、南宋)、遼、西夏、元、明、清、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

㈦ 誰能幫我寫出: 談談你對中國歷史的認識

豐富多彩
博大精深

㈧ 談談你對中國五千年悠久歷史的認識

五千年來中國的改革與變遷,這條東方巨龍輝煌的事跡.中華人民以其悠久的歷史,獨特的文化,屹立於東方,我國的成就曾不只一次讓其他國家大吃一驚.
中華民族的歷史,源遠流長,文明燦爛.從盤古開天闢地到三皇五帝,再到中華民國,世事蒼桑,歷盡了數不盡的悲涼與歡喜.

下五千年,英雄萬萬千.中華民族自來以勤勞.勇敢.智慧著稱於世.我們的祖先們,創造了燦爛的民族文化.我們民族的優秀代表——許多傑出的思想家.政治
家.軍事家.文學家.科學家.藝術家.不少民族英雄.起義領袖,都以他們的業績和成就,為民族的歷史畫卷增添了光彩.重溫五千年歷史,的確使我們每個炎黃
子孫感到自豪.
《中華上下五千年》匯集了人間的喜怒哀樂,淋漓盡致的描寫,引人入勝.當寫到夏朝國君壓迫百姓,荒淫奢侈時我的心中不禁生起團團怒火,為這些平民百姓打抱不平;當寫到秋瑾為
國犧牲時我又為他們滿腔的愛國熱血所振奮.當我讀到誇父逐日,感覺到誇父那種恆心,那種毅力,那種胸懷深深地打動了我;當我讀到蘇武牧時,雙又想到他真偉
大,有著無比的愛國心,足以讓每一位炎黃子孫感到無比驕傲和自豪;當我讀到後來喪權辱條約的簽訂時,更不由覺得心寒,中國如此任欺凌,心中不由感慨萬萬
千……
心中的潮起潮落完全根據朝代的變遷而變化,讓人有著身臨其境的閱讀快感.同時《中華上下五千年》又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書籍.在圖文並茂的故事中我又理解了「牧童畫家」「紅巾軍起義」「反間計」「忽必烈建元」等典故,讓我在娛樂休息中受益非淺.
曾幾何時,古埃及、古羅馬等國家都有著和中國同樣燦爛的歷史,但今天它們已失去了昔日的光澤,唯獨這東方的巨龍還閃耀著雄姿.中華漫漫五千年創造了無數世界之最和令人嘆為觀之的奇跡.在外太空僅能見的兩大工程之一萬里長城,世界上最早最全的醫葯書《本草綱目》,還有最大的廣場——天安門廣場……這樣的事例數不勝數,那都是凝聚中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與智慧的結晶啊!古人雲: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讓我們一起來看中國的歷史,看那源遠流長的文化.歷史是面鏡子,上面映的是成功和失敗,榮譽與恥辱.
學習歷史,不僅僅是懷戀過去,重要的是創造未來,發揚我們源遠流長的愛國主義傳統.當今,中國已經走向世界,世界也在擁抱中國.在我們祖國日趨強大的今天,燦爛的古文明也給祖國增色生輝.
作為新時期的少年,在學習現代科技的同時,也要扎扎實實的學好我國淵源的歷史文化,把上下五千年的燦爛文明代代相傳,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心潮澎湃:「今天我以祖國為榮,明天祖國會這我而自豪,我今後一定要努力學習……」!

摘自網路網友,謝謝。

㈨ 中國悠久的歷史

中國商朝算起約復有3600年,自夏朝算制起約有4000年,自黃帝時代算起則約有4700年。有歷史學者認為,在人類
中,「歷史時代」的定義是指從有文字發明時起算,在那之前則稱為「
」;歷史中傳說
做八卦,黃帝時代
造文字;近代考古發現了3350多年前(前1350年)商朝的
、約3000年前至4000年前的陶文、約4000年前至5000年前具有文字性質的龜骨契刻符號。從政治和
區分中國歷史,據考古資料顯示,約在早於距今6000年前的
晚期或者
早期時代,中原地區從
過渡到了父系氏族社會。而據歷史記載,夏朝已經開始君王世襲,周朝建立完備的封建社會制度至東周逐漸解構,秦朝統一各國政治和許多民間分歧的文字和丈量制度,並建立中央集權政治。自漢朝起則以文官主治國家直至清朝。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200多年的統治,同時也結束了延續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建立了中華民國,這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偉大的事件之一。

㈩ 中國的歷史

愛國是高於一切的傳統美德,正是如此,我們中華民族涌現了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愛國英雄,他們的英雄事跡為中華美德的最高音。屈原因國破而投江明志,張騫出使匈奴、蘇武牧羊北海邊、文天祥為保國格而心甘受辱,岳母刺字「精忠報國」、戚繼光率兵抗倭、鄭成功揮師收復台灣,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為國義無反顧,李大釗、陳潭秋視死如歸,楊靖宇,趙尚志,趙一曼周保中,為還我河山而爬冰卧雪,甘灑一腔熱血、董存瑞捨身炸碉堡、黃繼光獻身堵槍眼、邱少雲烈火焚身穩如泰山……他們哪一個不是具有著民族精神?
--------------------------------------------------------------------------------
成吉思汗,我相信每一個中國人都知道是誰吧!不僅知道,翻開咱們中國的歷史教科書,他還被喻為中國的一位英雄、偉人!特別在中國最受人欺負的上世紀初,成吉思汗更被一些國人奉為神明,他征服半個歐洲的事跡也成為了這些國人聊以自慰的精神良方!
但我在這里想問一句成吉思汗怎麼就成了中國的英雄?!中國的偉人?!這是八桿子也打不著的事情!人家成吉思汗是蒙古王國的大汗,是蒙古人,沒有中國血統,也不是中國人;算英雄的話也應該算在人家蒙古人民頭上,和咱們中國有什麼干係?!當時的蒙古人有自己的國家蒙古王國,中國人也有自己的國家——宋!這兩個國家在地理上也不接壤,中間隔著西夏和金,相距「10萬8千里」!因此彼此來往甚少。相信當時的蒙古人還有中國(宋)人——特別是宋人除了部分上層統治者,普通百姓恐怕連對方的國家的名字都沒聽說過!
這樣兩個原本完全沒有任何瓜葛的國家唯一的聯系紐帶就是後來蒙古王國的一分支佔領了宋全境建立了元,在兩個國家間建立起了征服與被征服的關系。說白一點,我們當時的中國——宋亡國了!宋人都做了亡國奴!這樣的一段歷史有什麼值得我們國人驕傲的?可是我們很多人不以為恥反以為榮!連我們的教科書都公然把成吉思汗捧為民族英雄,對蒙古人對歐洲的征服津津樂道,把元的版圖放在顯眼的位置炫耀,稱元是中國歷史上版圖最大的國家!
元的版圖確實很大,但那不是中國人的!中國當時也是被征服者,是元版圖中的一塊兒而已(請牢記這一點)!把元的版圖說成是咱們中國的,就好比印度被馬其頓人亞歷山大征服後印度人說自己印度的疆域到達埃及(當時的埃及被並入馬其頓帝國)或如在二戰時期日本佔領大半個亞太地區的時候中國人說自己的疆域橫跨了太平洋一樣,這樣的說本末倒置,可笑荒謬;這樣的說法自欺欺人,無恥厚顏!
而且就這樣牽強附會,成吉思汗他老人家還是和中國一點關系也扯不上,因為後來征服當時中國(宋)的是成吉思汗的子孫,和成吉思汗老人家一點瓜葛也沒有。人家成吉思汗從小生活在大漠草原,那地方在清朝(清朝的問題,本文最後有專門注釋)以前中國人就從來沒有統治過,對當時宋人來說是猶如現在南極一樣遙遠荒涼的地方。之後成吉思汗統一蒙古,隨後開始反抗金的壓迫,而後隨著戰爭的勝利由民族解放戰爭演變為侵略擴張,轉而向西夏、向阿拉伯國家、向歐洲國家發動侵略戰爭,佔領了包擴現在東歐在類的大片領土。成吉思汗在與西夏的一次戰斗中受傷,不久身亡。從上面的史實中我們不難發現其實成吉思汗本人及其一生和中國(就是當時的宋)就沒有發生哪怕一點點的聯系,連侵略時都沒有想到中國(宋),他的一生中恐怕連一個中國人宋人也沒有見過(不包括金統治下的漢人)!如果硬要他和中國扯得上關系的恐怕就只有成吉思汗身前曾尊崇根源於中國的道教,見了幾個有漢人血統的道教高僧,聽從他們不要濫殺無辜的勸告以及為了徹底消滅當時仍然有很大實力的金,希望與中國(宋)結盟抗金!
這樣的人顯然不可能是中國人的英雄,中國的驕傲!當然這不是說成吉思汗就不是英雄,成吉思汗當然是英雄,但他的確不是我們中國人的英雄,我們不應該往自己臉上貼金。成吉思汗還征服過俄羅斯,俄羅斯也承認成吉思汗了不起,但你什麼時候聽俄國人說過成吉思汗是俄羅斯民族的英雄?!這壓根兒就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
只所以造成這樣的「誤會」,始作俑者是明的第一個皇帝朱元璋!朱元璋解放了當時的中國人,趕走了蒙古人,讓中國重獲獨立,這是朱元璋的巨大歷史貢獻。但朱元璋畢竟書讀得少,身上小農意識太強烈,經常幹些目光短淺的蠢事!
元是中國人歷史上第一次被外族完全被征服,被外族少數人統治時期,之前的中國再糟糕也從沒有淪落到這個地步,遭受過如此的屈辱;可能這樣的感覺太強烈了,朱元璋決定為中國人撫平這處心靈的創傷,他採取的辦法就是把成吉思汗硬說成中國人!!既然成吉思汗都是中國人了,那中國被外族征服,被外族統治的事情自然也就不存在了!!朱元璋就是通過這種阿Q勝利法來解決問題的。正是拜他所賜今天我們才會把征服者成吉思汗看成自己的英雄,「認賊作父」,編造了咱們中國歷史上這個最大的謊言,這個最大的笑話!現在已經是該我們認真糾正這個錯誤的時候了!

PS:清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二次少數民族統治時期,但清和元有本質的不同!清奠基人努爾哈赤生活的地方是遼東,而遼東當時本來就是明的國土,努爾哈赤本身也在明地方政府有登記戶口,所以努爾哈赤應該是明人無疑,是明朝統治下的少數民族。而努爾哈赤的反抗最初也是為了反抗當地明政府的壓迫,對明戰爭不是什麼侵略戰爭,只不過到後來因為歷史機遇(明已經被李自成滅亡)得以入主中原,把整個明都推翻了!所以說清朝和元是不同的,清可以說是中國的一個朝代,滿人被看作中國人也是有根據的,至少不是無中生有!而元則不同,前面我們已經介紹過,蒙古人不是中國人,當時蒙古人也並沒有生活在中國的土地上,人家有自己的國家蒙古王國(多個王國組成,我在這里簡稱為蒙古王國),中國人也有自己的國家宋,當時的蒙古人和中國人就是兩個完全獨立的民族和國家。象大和民族和中華民族,日本與中國一樣,兩者之間關系就是國於國的關系,就只是外交關系!因此蒙古人當然不能被說成是中國人宋人,蒙古對宋的戰爭當然是一國對另一國的侵略!

林則除虎門銷煙
不過我們也是今天才學的這篇課文呢

薛仁貴,唐朝名將,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名禮,字仁貴,以字行世,生於隋大業九年(613年),卒於唐永淳二年(683年),主要事跡在唐太宗、高宗時期。

薛仁貴自幼貧寒,習文練武,有臂力,長成務農,娶妻柳氏。

唐貞觀後期,唐太宗想親征高句麗,從貞觀十八年( 644年)秋開始,即調集軍資糧草和招募軍士,積極進行戰爭准備。薛仁貴就到將軍張士貴處應募,被收為部屬。不久,唐太宗親征高句麗,張士貴軍行至安地時,郎將劉君印為當地武裝所圍,薛仁貴聞訊後,單騎前往營救,擊斬敵將,系其頭於馬鞍,降伏余眾,救君印回營。從此,薛仁貴名聞三軍。

閱讀全文

與寫給中國的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