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歷史上世界性的金融危機有那些
美國自1783年取得了對英國獨立戰爭勝利後,先後分別於1825年、年、1847年、1857年、1866年、1873年、1882年、1890年、1900年、1907年、1920-21年、1929-33年、1937-38年、1948-49年、1957-58年、1969-70年、1974-75年、1980-82年、1990-91年多次發生過經濟危機。通過對上述歷次美國經濟周期以及世界經濟周期進行研究,我們發現,1857年和1929-33年美國也是世界性的經濟危機,是世界上歷次經濟危機中最重要的,它們對分析和預測未來的經濟周期和經濟危機幫助很大。
1、1857年經濟危機
1857年經濟危機在資本主義歷史上是第一次具有世界性特點的普遍生產過剩危機。這次危機也是第一次在美國、而不是在英國開始的危機。由於英國對美國鐵路建設進行了大量的投資,故美國鐵路投機的破產對英國也造成了很大的震動。1847年經濟危機結束後,從1850年開始的周期性高漲的最重要的特點是世界貿易急劇的擴大,19世紀50年代世界貿易的年平均增長額比前20年提高了2倍。機器工業的發展,運輸業的革命,新興國家和新興部門捲入國際商品流通,以及加利福尼亞和澳大利亞金礦的發現都促進了世界市場的迅速擴大。
1848年至1858年,美國建成的鐵路約達33,000公里,超過了其他國家所建鐵路的總和。而英國在40年代的建設熱潮中,所鋪設的鐵路卻只有8,000公里。美國鐵路事業的蓬勃發展,按道理應會帶動其冶金業的大發展,然而,實際情況卻不是這樣。而且,這一時期,美國生鐵產量長期停滯不前,棉紡織業的增長速度也不快。與此同時,鐵軌、生鐵、機車、棉布和其他英國製成品的進口卻增長得十分迅速,英國產品充斥美國市場阻礙了美國冶金業和棉紡織業等當時的重要工業部門發展。
隨著危機的爆發,美國的銀行、金融公司和工業企業大量倒閉。僅1857年一年,就有近5000家企業破產。糧食生產過剩,糧價和糧食出口下降,加上英國工業品的劇烈競爭,促使了美國經濟危機的加深。反過來,英國的經濟發展也受到美國危機的打擊。由英國向之提供資金的美國銀行、鐵路、商業公司紛紛破產,也使英國的投資者持有的有價證券急劇貶值。
1857年秋季,美國還爆發了貨幣危機,整個銀行系統癱瘓了,美國的貨幣危機在10月中旬達到了頂點,當時紐約63家銀行中有62家停止了支付,貼現率竟然超過了60%,股票市場行市則下跌了20-50%,許多鐵路公司的股票跌幅達到80%以上。美國的經濟危機迅速蔓延到英國和歐洲大陸,引發了一陣又一陣的破產浪潮。
1857年經濟危機波及面很廣,之後,爆發了美國的『南北戰爭』。其後,奴隸制的消滅、宅地法的實施、重工業的發展,為美國資本主義的加速發展創造了十分有利的條件。
2、1929-1933年經濟危機
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的一次浩劫。歐洲是這次戰爭的主戰場,英、德、法、俄等帝國主義國家為爭奪霸權互相拚死廝殺,元氣大傷,唯獨美國在戰爭中增強了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就連當時頭號投資大國英國也欠美國41億美元的債款。美國已由戰前的債務國變成資本主義世界的主要債權國和國際金融中心,同時,美國也從戰前的工業大國之一躍為資本主義世界名列首位的經濟大國。
1920-1921年的經濟危機以後,資本主義國家進入了一個相對穩定的發展時期,其中尤以美國的經濟發展速度最引人矚目。美國的經濟高漲雖然在1924年和1927年被局部的中間性危機中斷過,但到了1929年,美國的工業生產總值已比1920年提高了53%,工人的勞動生產率平均每年提高了3.8%,工人的實際工資也有所增長。這一時期,共和黨政府執行的經濟政策對壟斷資本家十分有利,工商企業的稅負很輕,對壟斷組織的發展不加限制,反托拉斯法實際上已不執行。這些政策,刺激了技術發明和新興工業的發展。20年代是美國汽車工業大發展的時期,1919年美國的汽車產量已達150多萬輛,到1929年猛增到將近540萬輛,平均每六人就有一輛汽車,汽車製造業已成為美國最大的工業部門,它的發展也推動了鋼鐵、橡膠、石油和玻璃等行業的發展,當時的鋼和生鐵的產量分別達到5700萬噸和4300萬噸,創造了歷史最高水平。其他如電氣業、建築業、化學工業和公用事業等部門也發展得十分迅速。家用電氣產品總值在1921年還只有1060萬美元,到1929年已增至4.16億美元。在戰爭期間,民用建築幾乎停止,住房十分緊張,房租高昂;戰後大興土木,每年建築費用均超過70億美元,1926年的建築費用甚至高達110億美元。從1919至1929年,汽油產量也從8600萬桶激增至4.39億桶。美國工業的迅猛發展,使其在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生產總值中的比重由1913年的38%提高到1929年的48.5%,其國民收入也由1921年的594億美元增為1929年的878億美元。1929年,美國擁有50億美元的黃金儲備,占當時世界黃金儲備總額90億美元的一半以上。
生產的高漲刺激了其信用的膨脹。從1923-1929年,美國有價證券的發行額達490億美元,僅在1928和1929年間,就發行有價證券180億美元。證券交易所瘋狂的、規模空前的投資使證券價格不斷上漲。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證券平均價格1923年初不過98美元,1929年初漲到306美元,1929年9月達到了最高峰,漲到365美元。
道·瓊斯30種工業股票指數1900-1934年的市場表現
當時購買證券只需要支付10%的保證金,參與證券投機的人都靠借款來購買大量的證券,2∕3的證券交易是靠銀行貸款進行的。證券市場投機猶如一股潮流,成為人們的熱門話題和報紙上的議論資料。證券的投機狂熱助長了繁榮的幻景。
在投機活動上,堪與證券市場等量齊觀的還有狂熱的房地產投機活動。在這種活動的刺激下,房屋的建造量不斷增加,這對於鋼鐵、木材、采礦等基本建設有關的工業部門也起到了刺激作用。
在這狂熱的年代裡,輿論大肆宣揚『永久繁榮』和『美國例外論』,似乎美國已超越資本主義經濟周期的運行規律之外,再也不會發生以生產過剩為特徵的經濟危機了。就連美國總統胡佛在其1929年4月的就職演說中,也高唱要消滅貧困。
工業的『合理化』運動和汽車、奢侈品等新工業的擴張,還使得整個『繁榮』時期中資本積聚和集中的趨勢加強,中小企業和獨立的小生產者、小商人普遍遭到被淘汰和被兼並的命運。在1927年,美國全國公司中的千分之二的公司佔有全國公司總收益的近70%,其餘99.8%的公司只分得剩下的一部分利潤。
由此可見,美國以至於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猶如被吹得過大的氣球,隨時有一觸即爆的危險。1929年10月,資本主義世界一場規模空前的大危機終於爆發了。
危機首先在資本主義最發達的國家——美國爆發。美國工業生產在1929年6月達到最高峰,10月間工業生產指數開始迅速下降,市面也逐漸衰落下去。10月20日紐約證券交易所破產,特別是23日、28日和29日連續發生大破產,有價證券的行市狂跌不已。在驚恐不定的幾天內,第一流有價證券的行市竟下跌了40-60%。不少證券持有人迅即破產,茅盾在其小說《子夜》中所描述的資本家跳樓自殺的事情在美國頻頻發生。
證券交易所破產的浪濤波及到一切資本主義國家,英國、德國、法國等國的交易所也相繼破產。1929年秋季證券交易所的破產是其生產過剩危機加深的信號。此後,資本主義國家的生產都持續下降,商業繼續萎縮,失業不斷增加。直到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才開始從危機轉為蕭條。
1929-1933年危機是資本主義歷史上最深刻的一次危機。工業生產下降的幅度是之前歷次危機所從未有過的,國際貿易額的實際貿易量也出現歷史上第一次的下降。不僅生產下降的幅度驚人,而且,其延續時間也異常持久。在以前的危機中,生產下降的延續時間不過幾個月,而這次卻是幾十個月。以美國為例,由危機時的最低點恢復到危機前水平所需的時間,煤、生鐵、鋼等都長達四十多個月。因此,1929-1933年危機成為資本主義歷史上時間最長的世界經濟危機。
1929-1933年危機的極度深刻性和其空前持久性結合在一起,使這一次危機具有極大的破壞力,它使資本主義工商業大幅倒退,使整整幾十年生產力的發展成就付之東流。『一戰』前的各次危機通常使生產水平倒退一二年,倒退四年或四年以上的情況極少。而1929-1933年的危機卻使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工業生產水平大約後退到1908-1909年。其中美國退到1905-1906年,德國退到1896年,英國退到1897年。
這次危機不僅限於生產和商業范圍,而且也擴展到銀行信用系統,以及外匯和債務等領域。生產過剩危機中商品價格下跌,使工業資本家、手工業者、農民等債務人難以支持,從而使許多公司和企業主遭到破產。美國、德國和法國有幾萬個股份公司因此倒閉。不僅資本家破產,而且實際上某些資產階級國家也破產了。
1931年9月,英國被迫放棄金本位制,宣布英鎊貶值,震動了世界各國。英聯邦以及許多同英鎊聯系的歐洲國家的金本位制都跟著垮台了。1933年3月間,資本主義世界信用、貨幣制度崩潰的浪潮襲擊了美國。美國銀行倒閉之風更加劇烈。到1933年,美國銀行共倒閉11730家,企業倒閉252000家。1933年3月4日美國總統羅斯福在其就職之日,不得不宣布銀行『休假』,隨即關閉紐約金融中心,並放棄了金本位制。
1929-1933年空前深刻和空前劇烈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宣告了主張『放任主義』的資本主義經濟理論的失靈。危機表明,資本主義單靠本身內在的力量已經不容易從危機中爬出來了。於是,鼓吹通過加強『國家乾預』來刺激經濟和保持『充分就業』的凱恩斯主義便應運而生。凱恩斯主義企圖利用加強『國家乾預』經濟的人為措施來克服危機,消除失業和防止革命
❷ 歷史上金融危機發生幾次
9次。
歷史上金融危機有:
1637年荷蘭鬱金香危機、1720年英國南海泡沫事件、1837年美國金融恐慌、1907年美國銀行業危機、1929年美國股市大崩盤、1987年席捲全球股市的黑色星期一、1995-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機、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2007-2009年美國次貸危機。
(2)世界歷史上歷次金融危機擴展閱讀:
引起金融危機的因素:
1、國際金融市場上游資的沖擊。在全球范圍內大約有7萬億美元的流動國際資本。國際炒家一旦發現在哪個國家或地區有利可圖,馬上會通過炒作沖擊該國或地區的貨幣,以在短期內獲取暴利。
2、亞洲一些國家的外匯政策不當。它們為了吸引外資,一方面保持固定匯率,一方面又擴大金融自由化,給國際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機。如泰國就在本國金融體系沒有理順之前,於1992年取消了對資本市場的管制,使短期資金的流動暢通無阻,為外國炒家炒作泰銖提供了條件。
3、為了維持固定匯率制,這些國家長期動用外匯儲備來彌補逆差,導致外債的增加。這些國家的外債結構不合理。在中期、短期債務較多的情況下,一旦外資流出超過外資流入,而本國的外匯儲備又不足以彌補其不足,這個國家的貨幣貶值便是不可避免的了。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經濟網-世界經濟歷史上最著名的九次金融危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金融危機 (金融學術語)
❸ 世界著名的金融危機有那幾次情況是怎樣的
經濟危機(Economic Crisis)指的是一個或多個國民經濟或整個世界經濟在一段比較長的時間內不斷收縮(負的經濟增長率)。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過程中周期爆發的生產相對過剩的危機,也是經濟周期中的決定性階段。
一、當代經濟危機
經濟危機是從資本主義基本矛盾中產生的,只要資本主義制度存在,危機就是不可避免的。從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看,自1825年英國開始出現第一次周期性普遍的生產過剩危機以來,每隔一定期間就要發生一次。除了上面談到的19世紀發生的幾次危機以外,進入20世紀,在1900年危機之後,又發生了1907年、1914年、1921年、1929~1933年和 1937~1938年的經濟危機。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又發生了次數不等的經濟危機。到目前為止,就幾個國家看,發生經濟危機的次數是:
美國7次(1948~1949、1953~1954、1957~1958、1960~1961、1969~1970、1973~1975、 1980~1982)
日本7次(1954、1957~1958、1962、1965、1970~1971、1973~1975、1981)
聯邦德國7次(1952、1958、1961、1966~1967、1971、1974~1975、1980~1982)
法國5次(1952~1953、1958~1959、1964~1965、1974~1975、1980~1982)
英國7次(1951~1952、 1957~1958、1961~1962、1966、1971~1972、1973~1975、1979~1982)
二、最嚴重的經濟危機
最嚴重的一次是戰前1929~1933年的大危機,這次危機震撼了整個世界,波及所有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被稱為「三十年代的大危機」。它 的影響非常大,甚至使德意日走上了法西斯道路,成為二戰策源地,是二戰爆發的原因。它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俄國十月革命後帝國主義時期世界體系各種矛盾激化的條件下發生的。危機長達4年之久,生產下降和失業增長都達到了空前猛烈的程度。世界工業生產幾乎下降了44%,比1913年的水平還低16%,倒退到1908年至1909年的水平,失業人數達到5000萬人左右,一些國家的失業率竟高達30~50%。世界對外貿易總額下降了66%,倒退到1913年的水平以下。就美國來說,工業生產下降了56.6%,其中生鐵產量減少了79.4%,鋼產量減少了75.8%,汽車產量減少了74.4%,整個加工工業工人人數減少42.7%,支付工資總額降低57.7%,全失業人數達1200多萬人。危機使資本主義世界的各種矛盾進一步激化,德、意、日三國法西斯乘機上台,它們相繼發動了侵略戰爭,直至 1939年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1929~1933年的危機過去以後,轉入了一個長時間的「特種蕭條」階段。以後在生產還沒有發展到明顯的新高漲的情況下,又爆發了1937~1938年的經濟危機,至1939年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所打斷。1929~1933年的大危機是在國家干預還不夠發展、市場的自動調節還佔主導地位的情況下發生的。它充分證明了市場的局限性,傳統「自由放任」在這種歷史條件下已不適用。於是以這次大危機為轉折點,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國家干預獲得了重大發展。由於20年代中期世界經濟的的發展包含著局限性和不穩固性,盲目擴大的生產同容量相對穩定的國際國內市場發生尖銳的矛盾,導致了1929年經濟危機的爆發。危機以美國紐約股票價格狂跌開始,很快波及全美國,並迅速席捲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危機發生後,各國統治者採取了以鄰為壑的短視政策,致命危機具有長期性、普遍性和空前的破壞性。危機對全世界影響巨大,並給世界經濟發展留下深刻的教訓。
❹ 美國歷史上有哪幾次金融危機
到2019年9月為止,美國已經歷了十二次金融危機,具體情況如下:
1、第一次金融危機:經歷一戰發大財之後的經濟調整,主要源於「外需」的減弱,從1920年開始至1921年底結束,大約2年時間(工業下降從1920年7月至1921年4月最低點)。
2、第二次金融危機(大蕭條):三十年代的大蕭條,核心時間在1929年10月至1933年,但是一直延續到二次大戰開始,貫徹整個30年代。
3、第三次金融危機,只在1948年產生,工業生產下降10%的小幅調整。
4、第四次金融危機,1954年,由於朝鮮戰爭的結束導致軍事需求下降,國民生產總值和工業產值分別下降1.3%和5.3%,僅僅持續了9個月,到1955年3月又重新進入高漲時期。然後是汽車與房地產對經濟的大力拉動。
5、第五次金融危機,從1957年3月開始,主要是由於汽車與房地產的需求下降造成的。
6、第六次金融危機,從1960年2月至1961年2月,工業生產下降6.2%。從1961年1月至1969年10月,經濟持續繁榮了106個月,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率一直在2.5至6之間。這次繁榮,越南戰爭起了很大的支撐作用。
7、第七次金融危機,從1969年10月開始至1972年3月,經濟沒有大幅下滑,但是處於徘徊狀態。整個70年代,從1973年12月爆發,一直到1982年復甦,總體表現為「滯脹」。
8、第八次金融危機,1973年12月至1975年5月,持續時間長達18個月。
9、第九次金融危機,1979年4月至1982年11月,危機再次光臨,持續時間長達44個月。80年代以後,美國經濟開始復甦,從1982年12月一直持續到1988年底,持續8個年頭,通貨膨脹率得到抑制,就業率增加,國民經濟持續增長。
美國的「自動化生產體系」使勞動生產率大幅提高。尤其是電子計算機的普及,在1984年底,飛機及航空製造業得到較大的發展。
10、第十次金融危機,從1989年至1993年,持續時間長達5年,經歷了為時三個季度的惡化階段,又經歷了約兩年半的危機後期階段,呈現W+W型。進入1993年,美國經濟開始復甦。這次危機中受傷害最大的是日本。
11、第十一次金融危機(互聯網泡沫),從2000年3月開始至2003年3月,持續了3年時間。從納斯達克的調整開始,中間經歷了9.11恐怖襲擊事件,還有安然事件。這個時期的繁榮,是以嚴重透支消費、寅吃卯糧為代價的。
12、第十二次金融危機,次貸危機+金融危機+金融危機。
❺ 歷史上發生過幾次金融危機
歷史上發生過的金融危機1.上世紀30年代的全球金融危機1922年至年是美國經濟繁榮的7年,空前的繁榮和巨額報酬極大地激發了華爾街投機商的野心,不少美國人捲入到華爾街狂熱的投機活動中。1920年至1929年,美國股市的平均股價升幅達5倍,股價呈拋物線式的上升,股票市場急劇升溫。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當紐約證券市場開市鍾聲響過之後,令大多數股民難以置信的事情發生了:交易場內顯示的幾乎全是賣盤,剎那間,股票呈價跌量增的背離之勢,各個技術支撐點均無力抵抗先後被逐一擊穿。至當天收盤時,紐約證券交易所成交股票近130萬股,是平時成交量的4至5倍。在第二個交易周,股價仍然毫無反彈之意,連創新低。至1930年,25種有代表性的工業股票價格由1929年平均每股最後成交價格的366. 29美元降為96. 63美元。這次股災引發了美國前所未有的金融、經濟危機。2.80年代美國金融信貸危機80年代的銀行危機是美國銀行業發展史上的重大事件,這場危機引起了美國立法當局對一些金融監管問題的深刻反思,加快了美國有關金融改革法案的出台和金融監管政策的改革與調整。1980年至1994年美國出現了嚴重的銀行危機,銀行和儲貸機構破產倒閉數量急劇上升,共有2912家銀行和儲貸機構被迫關閉或接受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的援助,其中銀行1617家,儲貸機構1295家,約占同期銀行和儲貸機構總數的14%,平均每兩天就有1家被迫關閉或接受援助。倒閉機構資產總額9236億美元,占銀行和儲貸機構資產的20.5%,銀行平均每天要處置資產1.68億美元。3.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1997年6月,一場金融危機在亞洲爆發,這場危機的發展過程十分復雜,到1998年年底危機接近尾聲,該過程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階段:1997年6月至12月;1998年1月至1998年7月;1998年7月到年底。1997年7月2日,泰國宣布放棄固定匯率制,實行浮動匯率制,從而引發了一場遍及東南亞的金融風暴。當天,泰銖兌換美元的匯率下降了17%,外匯及其他金融市場一片混亂。在泰銖波動的影響下,菲律賓比索、印尼盾、馬來西亞林吉特相繼成為國際炒家的攻擊對象。8月,馬來西亞放棄保衛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堅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沖擊。印尼雖是受「傳染」最晚的國家,但受到的沖擊最為嚴重。10月下旬,國際炒家移師國際金融中心香港,矛頭直指香港聯系匯率制。台灣當局突然棄守新台幣匯率,台幣一天貶值3.46%,加大了對港幣和香港股市的壓力。此後,香港恆生指數大跌,並於28日跌破9000點大關。面對國際金融炒家的猛烈進攻,香港特區政府重申不會改變現行匯率制度,恆生指數上揚,再上萬點大關。11月中旬,韓國也爆發了金融風暴,17日,韓元對美元的匯率跌至創紀錄的1008∶1。21日,韓國政府不得不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求援,暫時控制了危機。但到了12月13日,韓元對美元的匯率又降至1737.60∶1。韓元危機沖擊了在韓國有大量投資的日本金融業,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銀行和證券公司相繼破產。於是,東南亞金融風暴演變為亞洲金融危機。
❻ 世界上總共發生過多少次經濟危機具體時間是什麼時候
世界歷史上歷次金融危機
一、1637年鬱金香狂熱
在17世紀的荷蘭,鬱金香是一種十分危險的東西。1637年的早些時候,當鬱金香依舊在地里生長的時候,價格已經上漲了幾百甚至幾千倍。一棵鬱金香可能是二十個熟練工人一個月的收入總和。現在大家都承認,這是現代金融史上有史以來的第一次投機泡沫。而該事件也引起了人們的爭議——在一個市場已經明顯失靈的交換體系下,政府到底應該承擔起怎樣的角色?
二、1720年南海泡沫
1720年倒閉的南海公司給整個倫敦金融業都帶來了巨大的陰影。17世紀,英國經濟興盛。然而人們的資金閑置丶儲蓄膨脹,當時股票的發行量極少,擁有股票還是一種特權。為此南海公司覓得賺取暴利的商機,即與政府交易以換取經營特權,因為公眾對股價看好,促進當時債券向股票的轉換,進而反作用於股價的上升。
1720年,為了刺激股票發行,南海公司接受投資者分期付款購買新股的方式。投資十分踴躍,股票供不應求導致了價格狂飈到1000英鎊以上。公司的真實業績嚴重與人們預期背離。 後來因為國會通過了《反金融詐騙和投機法》,內幕人士與政府官員大舉拋售,南海公司股價一落千丈,南海泡沫破滅。
三、1837年恐慌
1837年,美國的經濟恐慌引起了銀行業的收縮,由於缺乏足夠的貴金屬,銀行無力兌付發行的貨幣,不得不一再推遲。這場恐慌帶來的經濟蕭條一直持續到1843年。恐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貴金屬由聯邦政府向州銀行的轉移,分散了儲備,妨礙了集中管理;英國銀行方面的壓力;儲備分散所導致的穩定美國經濟機制的缺失等等。
四、1907年銀行危機
1907年10月,美國銀行危機爆發,紐約一半左右的銀行貸款都被高利息回報的信託投資公司作為抵押投在高風險的股市和債券上,整個金融市場陷入極度投機狀態。首先是新聞輿論導向開始大量出現宣傳新金融理念的文章。當時有一篇保羅的文章,題目是「我們銀行系統的缺點和需要」,從此保羅成為美國倡導中央銀行制度的首席吹鼓手。此後不久,雅各布??希夫在紐約商會宣稱:「除非我們擁有一個足以控制信用資源的中央銀行,否則我們將經歷一場前所未有而且影響深遠的金融危機。」
五、1929年大崩潰
華爾街有史以來形勢最為嚴峻的時刻。1922—1929年,美國空前的繁榮和巨額報酬讓不少美國人捲入到華爾街狂熱的投機活動中,股票市場急劇升溫,最終導致股災,引發了美國乃至全球的金融危機。
六、1987年黑色星期一
1987年,因為不斷惡化的經濟預期和中東局勢的不斷緊張,造就了華爾街的大崩潰。這便是「黑色星期一」。標准普爾指數下跌了20%,無數的人陷入了痛苦。
七、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機
1994—1995年,墨西哥發生了一場比索匯率狂跌、股票價格暴瀉的金融危機。不僅導致拉美股市的暴跌,也讓歐洲股市指數、遠東指數及世界股市指數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跌。
八、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
1997年7月,泰國宣布放棄固定匯率制,實行浮動匯率制,從而引發了一場遍及東南亞的金融風暴。香港恆生指數大跌,韓國也爆發金融風暴,日本一系列銀行和證券公司相繼破產。東南亞金融風暴演變為亞洲金融危機。
九、2008年9月美國次貸風暴
雷曼兄弟破產、美林銀行賤賣、摩根斯坦利尋求合並,美國次貸風暴掀起的浪潮一波高過一波,美國金融體系搖搖欲墜,世界經濟面臨巨大壓力。
❼ 世界上一共出現過幾次金融危機
歷史上發生過的金融危機
1.上世紀30年代的全球金融危機
1922年至1929年是美國經濟繁榮的7年,空前的繁榮和巨額報酬極大地激發了華爾街投機商的野心,不少美國人捲入到華爾街狂熱的投機活動中。1920年至1929年,美國股市的平均股價升幅達5倍,股價呈拋物線式的上升,股票市場急劇升溫。
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當紐約證券市場開市鍾聲響過之後,令大多數股民難以置信的事情發生了:交易場內顯示的幾乎全是賣盤,剎那間,股票呈價跌量增的背離之勢,各個技術支撐點均無力抵抗先後被逐一擊穿。至當天收盤時,紐約證券交易所成交股票近130萬股,是平時成交量的4至5倍。在第二個交易周,股價仍然毫無反彈之意,連創新低。至1930年,25種有代表性的工業股票價格由1929年平均每股最後成交價格的366. 29美元降為96. 63美元。這次股災引發了美國前所未有的金融、經濟危機。
2.80年代美國金融信貸危機
80年代的銀行危機是美國銀行業發展史上的重大事件,這場危機引起了美國立法當局對一些金融監管問題的深刻反思,加快了美國有關金融改革法案的出台和金融監管政策的改革與調整。
1980年至1994年美國出現了嚴重的銀行危機,銀行和儲貸機構破產倒閉數量急劇上升,共有2912家銀行和儲貸機構被迫關閉或接受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的援助,其中銀行1617家,儲貸機構1295家,約占同期銀行和儲貸機構總數的14%,平均每兩天就有1家被迫關閉或接受援助。倒閉機構資產總額9236億美元,占銀行和儲貸機構資產的20.5%,銀行平均每天要處置資產1.68億美元。
3.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
1997年6月,一場金融危機在亞洲爆發,這場危機的發展過程十分復雜,到1998年年底危機接近尾聲,該過程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階段:1997年6月至12月;1998年1月至1998年7月;1998年7月到年底。
1997年7月2日,泰國宣布放棄固定匯率制,實行浮動匯率制,從而引發了一場遍及東南亞的金融風暴。當天,泰銖兌換美元的匯率下降了17%,外匯及其他金融市場一片混亂。在泰銖波動的影響下,菲律賓比索、印尼盾、馬來西亞林吉特相繼成為國際炒家的攻擊對象。8月,馬來西亞放棄保衛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堅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沖擊。印尼雖是受「傳染」最晚的國家,但受到的沖擊最為嚴重。
10月下旬,國際炒家移師國際金融中心香港,矛頭直指香港聯系匯率制。台灣當局突然棄守新台幣匯率,台幣一天貶值3.46%,加大了對港幣和香港股市的壓力。此後,香港恆生指數大跌,並於28日跌破9000點大關。面對國際金融炒家的猛烈進攻,香港特區政府重申不會改變現行匯率制度,恆生指數上揚,再上萬點大關。11月中旬,韓國也爆發了金融風暴,17日,韓元對美元的匯率跌至創紀錄的1008∶1。21日,韓國政府不得不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求援,暫時控制了危機。但到了12月13日,韓元對美元的匯率又降至1737.60∶1。韓元危機沖擊了在韓國有大量投資的日本金融業,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銀行和證券公司相繼破產。於是,東南亞金融風暴演變為亞洲金融危機。
以上金融危機帶給我們的啟示
❽ 世界歷史上有幾次大的金融危機
1788年英國第一次工業革命引發的經濟危機。之後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英國不斷發生經濟危機。1793年,1797年,1810年,1814年等年英國又爆發了大小將近16次,不同程度的經濟危機。隨之引發歐洲等強國發生經濟危機。
1890-1893年,德國經濟危機。
1899年夏天一場金融危機席捲俄羅斯,隨之工業生產陷入危機。
日本在1900年爆發了第一次經濟危機。
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 ,1929年10月,紐約華爾街股票市場形勢急轉直下,股價狂跌。人們瘋狂拋售股票,股市崩潰,引發了一場經濟危機。
1957年-1958年的世界經濟危機是在二戰結束至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的國際經濟良性循環階段發生的。歐洲和日本經濟全面增長之後就不再滿足於美元獨霸天下。於是有了「布雷頓森林會議」的匯率談判,乃至歐洲從追求統一市場到追求統一貨幣的努力。其間,美元在國際貨幣總量中的份額逐漸降低到 3/5 。
1973年12月,一場二戰後規模最大、程度最深的世界經濟危機爆發了。
1982和1983年兩年中,越南經濟危機。
1989年底起,日本股票和房地產價格一落千丈,企業和銀行紛紛倒閉。
2000年4月美國納斯達克指數崩盤為標志,大蕭條已經到來。
2008年,全球性經濟危機。
以上純手打,給分分好不好?(*^__^*) 嘻嘻
❾ 世界歷史上最大的一場金融危機及其概況
1929~1933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
從1929年10月,美國華爾街股票市場的崩潰為開端,爆發了近現代歷史上最嚴重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1929年10月24日,是美國近現代歷史上著名的「黑色星期四」。這一天上午10點,美國紐約華爾街的股票交易所開盤就出現拋售現象,股價狂跌,交易所內一片混亂。到收盤時,出售的股票達到1 600萬股,摺合1 280萬美元,創下股票交易額的最高紀錄。隨之而來的是更加洶涌的股票拋售狂潮。10月29日,紐約股票市場崩潰,各大小銀行出現了瘋狂擠兌的現象。隨之而來的是企業破產,農產品價格猛跌,失業人數激增,國民經濟陷入絕境,一場空前規模的經濟危機爆發,美國歷史上的「大蕭條」時代來臨。後人提到這段令人不堪回首的歷史時,稱之為「黑暗的十月」。
經濟危機爆發的前兆
事實上,這次經濟危機是美國經濟發展中多年以來種種弊端匯結成的惡疾。此前一年多來,由於受到來自歐洲的競爭者們的沖擊,美國財富創收的主要源頭──穀物出口價格開始呈現出下降的趨勢。在國內,由於工人們的工資一直呈上升趨勢。收入豐盈的工人們已經採用貸款方式購買了住房、汽車等所有不動產和耐用商品。盡管社會上已經呈現出供過於求的態勢,但美國的各大工廠仍在不斷地擴大再生產的規模。
經濟危機爆發前的股票市場
股票市場也被經濟的繁榮沖昏了頭腦,成千上萬的人都在玩著鑽營股市的游戲。他們大量舉債,瘋狂地購買股票,他們確信買進賣出之間豐厚的利潤差會使他們有足夠的能力償清貸款。隨著大量資金的源源湧入,整個股票交易市場空前繁榮起來。據可靠統計,在1929年,1 548 707人在美國29家股票交易所擁有賬戶。在1.2億人口中,接近0.3億戶家庭積極參與股市交易,有100萬投資者可以被稱為投機者。此外,在這些人中,接近2/3的人口(近60萬人)用客戶保證金(一筆並不屬於他們個人,也不能輕易用於生息的資金)炒股。於是,投資信託公司猛增,成為牛市(「牛市」是股票市場的專有詞彙,意為整體趨勢的上漲;反之,「熊市」即指股票狂跌,無法控制的局面。)後期的特徵。傳統上,股票價格一般大約是股票收益的10倍。在收益較高的保證金交易中,股票收益也只有1%或2%,而貸款購買這些股票所付的利率則達到8%~10%,遠遠超出保證金交易中的股票收益率。這樣,盡管美國無線電公司從來沒有分紅,但它的股票指數卻在1928年從85上升到410。到1929年,一些股票的價格是其收益的50倍。本來,股票市場的繁榮只能依靠於資本收益的提高,而現在它卻成了一種交易的形式。到1928年末,幾乎每天都有一家新的信託投資公司進入股市,而且幾乎所有這些公司都在進行倒金字塔式的操作。因此,盡管股市表面一直增長,但作為股市增長的基礎,真實的經濟增長卻相當小。有實例說明,一個只有500美元投資的聯合創辦人公司,到1929年其名義資產達到686 165 000 美元;另一個其股票市場總市值達到10億美元的信託投資公司,其實際的資產只有600萬美元。可想而知,這些投機家的行為能造成股市虛假的繁榮,卻不可能真正使國家經濟得到發展,相反,這種僅依靠一種狂燥情緒支持的股票市場,很快達到了它發展的極限,導致國家經濟的全面崩潰。
在1929年9月的第一周,這種盛極而衰的趨勢已經初露端倪,股票市場出現變幻莫測、搖擺不定的態勢,股票價格總是出人意外地時漲時落,令那些盲目投資的股民們感到煩躁不安。9月中旬後,整個股票市場的趨勢呈現出逐漸下降的跡象。10月21日以後,股票市場開始狂跌,如是,引起了10月24日的大恐慌。
大蕭條
1929~1933年,是美國歷史上著名的「大蕭條」時代。從1929年10月發生的紐約的股票市場崩潰開始,引發了美國全境的企業破產、農產品價格猛跌,失業人數激增。在此大蕭條期間,美國城市大約有1300萬工人失業,總失業率從1929年以前的3.2%上升到24.9%,1934年達到26.7%。3400萬男人、女人和兒童根本沒有任何收入,這里還不包括那些遭受巨大損失的農民,國民經濟陷入絕境。而大量失業的農業工人又紛紛地湧入城市,在城市裡,大批無家可歸的窮人沿街乞討、露宿街頭,美國人民墜入苦難深淵。胡佛的名字成了貧困的代名詞。人們把流浪者住的窩棚稱為「胡佛小屋」,戲稱他們自己席地而居的舊報紙為「胡佛毯」。
在大蕭條期間,美國人口進入一個逆增長時期,結婚率和生育率(生育率從20年代末的20‰降低到16.6‰)都十分低,許多家庭解體,人們的道德和信念水平也發生了強烈動搖;中小學教育也受到了嚴重破壞,拖欠教師工資和教師失業的事件數不勝數,中等收入水平的人群迅速淪落,不少著名文化人也被捲入赤貧的人群中。《憤怒的葡萄》一書的作者約翰·斯坦貝克連肥皂也買不起,使用豬油加草木灰和鹽做肥皂洗衣服,連寄稿件的錢也沒有。許多人沒有工作,被迫到處流浪。
大蕭條對資本主義世界的影響
美國的經濟大蕭條,很快地波及到美國以外的其他資本主義國家。長期以來,美國以外的各國都因為美國的經濟繁榮而受益不淺。歐洲的工業國家,另外還有日本,都已經在美國繁榮的社會經濟中開拓自己的市場,而此時此刻的美國,隨著國內需求量的銳減,必然會被迫採取提高關稅的保護措施。胡佛政府為了擺脫經濟危機而採取的高築關稅壁壘以保護國內市場的做法,使整個世界的經濟形勢變得更為糟糕,把全球都投入到失業、貧窮、飢餓的噩夢之中。美國的保護主義經濟政策,最終使它自食惡果,那些已經陷入極度貧困狀態的國家均已喪失了購買美國產品的能力。整個資本主義世界都被捲入這場危機中,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工業產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失業工人高達3 000萬以上;引發了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危機、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更強烈的反抗和世界局勢的動盪,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主要誘因。
直至1933年,這種經濟大蕭條的局面才有所緩解,而事實上,沒有哪個國家真正在短時期內擺脫這一蕭條的影響。例如,法國直到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前,經濟也沒有恢復到1929年以前的狀況;德國是第一個振興起來的國家,從1933年開始,納粹希特勒的統治開始主宰德國的命運,從振興軍事力量著手,在一年內,德國實現了充分就業;英國從1937年開始籌劃戰爭,重整武備,失業率才開始下降,但直到1939年9月3日戰爭爆發時,其失業率仍然處於歷史上最高水平;美國華爾街的大亨們也是從備戰和軍火交易開始,才使股票價格回到1929年的水平。
20世紀30年代全球經濟危機的特點
范圍廣、持續時間長、危害大。首先,這場危機襲擊了所有資本主義國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震動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而且波及了每個國家中的所有經濟部門;以往的危機只持續1~2年,這次危機則持續4年之久,而且各資本主義國家的國民經濟長期難以恢復到危機之前的水平。1933年,在短期復甦之後又進入一個新的蕭條期;在危機期間,資本主義各國的生產總值大幅度下降。在過去的經濟危機期間,生產縮減幅度在10%至15%之間,而這次經濟危機使全世界資本主義各國的生產下降了44%,平均工業生產總值下降到1908至1909年的水平。德國和英國兩個危機嚴重的國家,其工業生產總值倒退到1896年至1897年的水平.
❿ 史上歷次金融危機分別是
1、美國金融危機
從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華爾街風暴,已經演變為全球性的金融危機。這個過程發展之快,數量之大,影響之巨,可以說是人們始料不及的。
大體上說,可以劃成三個階段:一是債務危機,借了住房貸款人,不能按時還本付息引起的問題。第二個階段是流動性的危機。
這些金融機構由於債務危機導致的一些有關金融機構不能夠及時有一個足夠的流動性對付債權人變現的要求。第三個階段,信用危機。就是說,人們對建立在信用基礎上的金融活動產生懷疑,造成這樣的危機。
2、香港金融保衛戰
1997年香港回歸伊始,亞洲金融危機爆發。7月中旬至1998年8月,國際金融炒家三度狙擊港元,在匯市、股市和期指市場同時採取行動。他們利用金融期貨手段,用3個月或6個月的港元期貨合約買入港元,然後迅速拋空,致使港幣利率急升,恆生指數暴跌,從中獲取暴利。
3、國際金融危機
外部因素引起金融危機、金融危機國際傳染並非近年方才出現的現象。1873年,德國和奧地利經濟繁榮,吸引資本留在國內,對外信貸突然中止,導致美國傑·庫克公司經營困難。
1890年,倫敦巴林兄弟投資銀行對阿根廷債權發生支付危機,加之當年10月紐約發生金融危機,倫敦一系列企業倒閉,巴林銀行幾乎於當年11月份倒閉,只是在英格蘭銀行行長威廉·利德代爾牽頭組織的銀團擔保基金救助下方才得以倖免。
英國對南非、澳大利亞、美國和其他拉丁美洲國家的貸款因此事而銳減,致使上述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危機一直持續到1893年。
4、亞洲金融危機
1997年6月,一場金融危機在亞洲爆發,這場危機的發展過程十分復雜。到1998年年底,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階段:1997年6月至12月;1998年1月至1998年7月;1998年7月到年底。
1997年金融危機的爆發,有多方面的原因,我國學者一般認為可以分為直接觸發因素、內在基礎因素和世界經濟因素等幾個方面。
5、環球金融危機
2007-2008環球金融危機
又稱金融海嘯、信用危機及華爾街海嘯等,是一場在2007年8月9日開始浮現的金融危機。自次級房屋信貸危機爆發後,投資者開始對按揭證券的價值失去信心,引發流動性危機。
即使多國中央銀行多次向金融市場注入巨額資金,也無法阻止這場金融危機的爆發。直到2008年,這場金融危機開始失控,並導致多間相當大型的金融機構倒閉或被政府接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