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選拔人才的歷史

中國選拔人才的歷史

發布時間:2021-03-02 03:47:58

1. 歷史上選拔人才用哪些制度

察 舉 制
察舉也就是選舉,是一種由下向上推選人才為官的制度。漢代察舉的標准,大致不出四條,史稱「四科取士」,《後漢書

2. 科舉制是中國歷史上重要的選拔人才的制度在中國延續了1300多年正式誕生於

科舉制是中國歷史選拔的重要人選,1300多年正式誕生於情仇吧,性格說還是可以,具體了情況

3. 中國古代各朝代人才選拔制度的演變過程

上古先秦時代:子承父位,或者由官員尋訪賢人任命。
秦代:實行郡縣制,由皇帝任命地方官員。
漢代:實行察舉制,由地方官每年推舉各地德高望重的人才做官。
三國曹丕時期:開始實行九品中正制,按照人的出身和等級身份選拔官吏。
隋代:開創科舉制,採用分科考試的辦法任用官員。
唐代:大大拓寬科舉考試范圍,選用賢能。
明清時期:延續了考試制度,但考試內容限於八股文

4. 中國歷史上各個朝代選拔人才制度叫什麼從低到高晉級稱謂都有什麼

隋唐以前主要是世襲 察舉(就是地方官員舉薦)由皇帝試能力或喜惡程度授職專 隋唐後科舉制度的建立屬 開始了考試選拔 學而優則仕 縣級考中合格是秀才 可以領取一定數額的相當於獎學金 上公堂可以不下跪 不剝奪功名不能打屁股 府試考中叫舉人 第一名叫解元 就有做官資格了 全國考試得中就是進士 第一名到第三名分別叫狀元 榜眼 探花 直接授予一定官職

5. 中國從古至今選拔人才的制度

世官制(周--秦)
察舉制(漢--南北朝)
科舉制(隋--清末)

6. 中國古代各時期如何選拔人才

在近代中西文化交流過程中,中國的科舉制度被介紹到了西方。科舉制用考試選拔人才的原則備受推崇,對歐洲文官制度的確立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中世紀歐洲各國政府實行賜官制,文職官員的錄用不進行任何考試。因此,像大哲學家培根這樣有才華的人,為了求得一管半職,只好去巴結宮廷權貴。賜官制必然導致吏治腐敗,「朝有南郭,野有遺賢」的現象相當普遍。
新航路開辟以後,來華的西方傳教士潛心研究中國的典章制度,不斷向歐洲傳遞東方的信息。16世紀中期來華的傳教士克魯茲,發現科舉制與西方人事制度迥然不同,實行「學而優則仕」的原則,他對此很感興趣,隨後在游記中把中國科舉制介紹到歐洲。這個世紀末,歐洲就有了關於中國科舉制度的詳細報道。18世紀介紹中國最有影響著作是阿爾德的《中國概況》,其中介紹了中國科舉制度。至1810年,《大清律例》被譯成英文,也有關於科舉的法律條文。
歐洲人了解到中國科舉制度以後,都異口同聲地稱贊。16世紀的門多薩認為,中國是世界各國中治理得最好的一個,他把原因歸於中國競爭性的科舉制度,說中國通過競爭開放一切官職,從而利用了所有中國人的聰明才智。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說,中國只有通過嚴格考試的人才能出任官職,「中國由那些及第的人治理著」,政治清明,經濟繁榮。牛津大學教授紐曼說,中國行政制度是迄今為止存在於東方的無與倫比的優秀制度。即使中國在鴉片戰爭中失敗,歐洲學者仍對科學制度稱道不已。廉士在《中國總論》中說:「中國通過卓越的考試制度錄用文官武將,這是他們制度惟一不同於古今任何一個偉大的君主國家的地方」。
歐洲人贊賞的是中國科舉制度選拔人才的原則:機會均等,公平競爭,擇優錄用。他們認為這是一種出類拔萃的制度,值得效法。
在中國科學制的影響下,歐洲開始廢棄腐朽的賜官制,確立從競爭性考試中選拔文職官員的制度。早在1776年,英國著名經濟家亞當·斯密就提議,每個人「被獲准在任何機構自由從事某一職業前,必須經過考試或試用」。他的主張是受法國網路全書派的影響,而後者又是受中國政治哲學的影響。斯密提出選拔人才的原則為歐洲各國普遍接受。法國首先師承中國,在1791年進行了文職人員的考試,德國大約是在1800年。英國有識之士早就呼籲政府效法中國科舉制度,面向全體國民,開科取士。1833年,英國確認了通過考試擇優錄用的原則,但直到1847年,英國某一駐外機構為聘任辦事員,才進行了最早的競爭性考試。此舉受到種種非難,但英國行政改革者最終獲得勝利,應為這是一種卓越的選拔人才的制度。1855年,英國成立了第一個文官委員會,主持普通文職人員競爭性考試。1870年,英國頒布法令,使文官的競爭性考試正常化,英國文官考試制度最終確立。
英國文官考試面向公眾,定期舉行,對應試者進行基礎知識的筆試,低級職務的考試在地方進行,高級職務的考試才在首都倫敦。強調入選者必須具備良好的品行和確定試用期,與中國科舉制度的形式非常相似。當時的英國報刊就指出:「生活中沒有什麼能比這與中國所實行的制度更相似的了。」《大英網路全書》對英國文官制與中國科舉制的淵源關系也有公允的結論:"在歷史上,最早的考試制度出現在中國,它用考試來選拔行政官員,並對已經進入仕途的官員實行定期考核。"
英國文官制度吸收了中國科舉制的精華,又影響了歐洲其他國家

7. 中國歷史上各個朝代選拔人才制度叫什麼

中國古代人才選拔制度,起源於先秦時期的選士、養士制,歷經兩漢時期的察舉制和魏晉南北朝時的九品中正制,定型為隋唐及後期的科舉制。它直接影響了當時的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及考試方法。

8. 這在中國歷史上存在了1300年之久,人才選拔制度的真實面目是如何的

自人類社會出現以來,世界各國都在不斷地研究人才選拔制度。因為適合國情的人才選拔制度,對國家政治穩定、經濟發展、社會繁榮都起著至關重要的推進作用。今天小編就來講一下我國自商周到清朝末年以來人才選拔制度的發展。

一、科舉制度的產生

商周時代都是用分封制管理國家,形成了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隸的社會格局,此階段官吏基本上都是世襲制。東周末年,王室衰微、諸侯並起,經歷春秋戰國時代直至秦始皇統一六國,才一改分封制而確定中央集權制度。

貢院

宋朝時期對科舉考試進行了改革,第一,增加了錄取名額,分為進士及等、進士出身、同進士出身三等進士;第二,考試制度改為州試、省試和殿試三級考試制度,每三年考試一次,殿試以後,不須再經吏部考試,直接授官;第三,開始糊名和譽錄,以防徇私舞弊,這一點一直延續到今天

9. 中國古代選取人才的方法大體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1.世官制
又稱世卿世祿制,主要存在於夏、商、周時期.它通過家族血緣關系來確定政府各級官員的任命,將官職限定在貴族范圍內,由貴胄子弟世代繼承祖上的權位.但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它是歷史的進步,其產生的根源在於生產力的發展.
2.察舉制
漢武帝時建立和發展了一整套選官制度用來選拔人才,即察舉制,其內容包括地方察舉和皇帝徵召等,其中自下而上推選人才為官的制度是兩漢選官的最主要途徑之一.兩漢的察舉,主要是以「德、才」作為選拔人才的依據,以孝廉為重要考察科目,所以人們也常說「舉孝廉」.
東漢時期繼續實行察舉制,但隨著豪強地主勢力開始惡性膨脹,門第望族成為選舉的主要依據.在選官制度日趨腐朽的情況下,出現了一批世代為官、把持中央或地方政權的豪門大族,累世公卿的世家地主因此形成並發展起來.出現「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的腐朽局面.
3.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重要選官制度.三國時開始實行,隋朝時被廢除.九品中正制又稱「九品官人法」,地方行政部門設置「中正」,對當地人物的德才進行評定,區別高下列為九等.「中正」所評定的品級,成為授官的依據.曹魏後期,尤其到了晉朝,九品中正制發生了變化,由於中正官職為世家大族所壟斷,選官任人唯看門第家世,出現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等級森嚴的局面.
察舉制和九品中正制度雖然在當時看起來比較完善,但是無論從考選的對象和內容,還是從考試的方式和程序來看,都體現出封閉的特徵.其形式都是以官舉士,權操於上,百姓不得參與,民意無從體現.
4.科舉制
科舉制是我國封建社會最重要的選拔官吏制度.始創於隋朝;完善於唐朝;發展於北宋;衰落於明清.
(1) 隋朝:科舉制的創立
產生的原因:①經濟條件: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庶族地主的經濟勢力也得以增強,要求在政治上得到應有的地位.②政治條件:士族地主勢力漸趨衰落.③階級關系:隋唐時期隨著士族和庶族力量對比的變化,原先以門第高低為主要標準的選官制度已經不能適應新的社會狀況.隋唐統治者為擴大封建統治的階級基礎,採用科舉制給庶族參與政權提供途徑.
產生的過程:隋文帝即位以後,廢除九品中正制,開始用分科考試的方式選拔官員.隋煬帝始設進士科,科舉制正式形成.
(2) 唐朝:科舉制的完善
唐朝繼承和完善了隋朝的科舉制度.表現在:一是唐太宗時增加了考試科目,以進士、明經兩科為主;二是武則天時,大量增加科舉取士的人數;還首創了武舉和殿試;三是唐玄宗時開元年間,任用高官主持考試,提高了科舉考試的地位,以後成為定製;把詩賦作為進士科的主要考試內容,有利於唐詩的發展.
(3) 北宋:科舉制的發展與改革
北宋初年的科舉制比唐朝有了進一步發展,主要表現在:第一,嚴格了考試程序,考試分為鄉試、省試、殿試三級,並成為定製.第二,簡化考試科目,進士科成為最主要的科目.第三,在考試方法上實行「糊名法」,防止考官舞弊.第四,擴大錄取名額.例如宋太宗在位的二十多年間科舉取士近萬人.
北宋中期,王安石在進行變法時,對科舉考試的內容進行了改革.廢除了死記硬背的明經諸科,進士科不再考詩賦,專考經義和時務策.設明法科,專考律令、斷案等.後來隨著王安石變法的失敗,這些對科舉制改革的措施也被廢除.
(4) 明清:科舉制的僵化
明清科舉三年一次,分為鄉試、會試、殿試三級.明朝的科舉制與前代不同主要表現是實行八股取士制度.為了嚴厲控制士人的思想,明朝科舉制從內容到形式都發生了重大變化.科舉考試只從儒家的四書五經里出題.考生不能發揮自己的思想見解.答卷的文體有嚴格的規定,文章機械的分為八個部分,被稱做「八股文」.
明朝的科舉制,嚴重束縛了人們的思想,扼殺了知識分子的聰明才智和創造精神,僵化了思想,嚴重阻礙了我國科技文化的發展,是造成我國社會發展緩慢、近代科技文化落後的重要原因之一~

10. 中國古代的人才選拔制度是如何演變你的

秦:世襲制抄
漢:察舉徵辟 選拔官員襲的主要方式為察舉和徵辟。所謂察舉,是由朝廷根據需要設立孝廉、秀才、賢良、文學等科目,指定有關官員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薦道德高尚、才學出眾的人才,經測試後授予官職。所謂徵辟,是指皇帝特徵或官府劈召某人為官。
魏晉:九品中正制 將人才分為上下九等,並按照品第授予大小官職。此舉雖有地方輿論須經官方鑒別、確認的初衷,但門閥世族完全控制這一制度後便導致「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結果
隋至清:科舉制 科舉是一種通過分科考試形式選拔官員的制度,有隋朝開創經唐朝逐漸健全。唐朝科舉考試科目很多,常設的為名經、進士兩科,進士科尤其重視,考取難度也最大。
宋朝科舉考試分解試、省試、殿試三級,為防止考官考生徇私舞弊,又創設了「彌封」、「謄錄」等制度規則,以保證科舉考試的公平公正。
明清八股文

閱讀全文

與中國選拔人才的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