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古代各朝代各時期有多少人口呀
我國現存的最古人口統計數字是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紀夏王朝創建人夏禹時的人口記錄。
根據《帝王世紀》,當時的人口為13553923人。
這一數字以後為歷代史書所採用,成為世界各國最古人口數字之一。
公元前十一世紀,西周人口為13714923人。在奴隸社會時期,由於生產力水平低下,又加戰亂頻繁,全國人口始終停滯在一千萬左右。
進入封建社會時期,人口發展較快。
西漢平帝元始2年(公元2年)全國在籍人口為59594978人(《漢書》地理志)。
東漢桓帝永壽3年(公元157年)為56486856人(《晉書》地理志)。以後經歷三國分立、南北朝時期戰亂不已,人口頗有減少。
在公元六世紀末,隋朝建立以後,全國重歸統一,煬帝大業5年(公元609年)全國在籍人口恢復到46,019,956人(《隋書》卷29,《通考》戶口1)。
唐代統治達250年,政局安定。玄宗天寶14年(公元755年)人口數字最高達52,919,309人(《通典》食貨7),同西漢最高數字相比。僅少600多萬。
九世紀中期以後,進入五代十國時期,戰亂將引近百年。人口又一度減少。
公元976年宋朝統一全國。真宗景德3年(公元1006年)全國在籍人口恢復到16,280,254人(《宋會要輯稿》食貨12)。
徽宗大觀4年(公元111O年)達到46,734,784人(《宋史》地理志)。北宋全期,人口沒有超過唐代最高數字。
十一世紀初期,金人入侵統治黃河流域,南宋遷都臨安(今杭州),全國政局又陷於南北對峙。
在公元1193—1195年之間,宋金兩朝在籍人口合計曾達76,335,486人(《據《通考》戶口2所載南宋口數,《金史》食貸志所載金口數合計)。
元代統治中國近90年(公元1279—1368年)。
世祖至元28年(公元1291年)全國在籍人口為59,848,964人(《元史》卷16世祖本紀13)。
明朝統治全國近三百年,留有詳細的人口記錄。
太祖洪武14年(公元1381年)全國戶數為10,654,362戶,口數為59,873,305人,每戶平均口數5.62人(《明太祖實錄》卷140)。
成祖永樂元年(公元1403年),全國戶數為11,415,829戶,口數為66,598,337人(《明成祖實錄》卷26)。
整個明代歷年在籍人口數字介於5,000—6,700萬之間。
清朝時期人口增殖最快。順治、康熙、雍正三代只有人丁數,沒有人口數。一般所稱口數包括男女老小在內,指的是全部人口總數。丁數是把每戶所出壯丁人數,只指成年男子可任軍役和勞役的數字;每戶丁數平均只有一至二人,而人口總數每戶平均都在5人左右。
順治、康熙、雍正三代,人丁數歷年都在兩千萬左右,估計人口總數均在六千萬至一億人左右。到乾隆年間,丁賦(人頭稅)並入地稅,以後滋生人丁不再課稅,人口隱瞞少了,人口增加甚快。
乾隆6年(公元1741年)在籍人口總數為143,411,559人(《清實錄·高宗實錄》卷157),這在中國歷史上全國總人口數第一次達到一億以上。
到乾隆28年(公元1763年),人口總數為204,209,828人(《清實錄·高家實錄》卷701)。
乾隆59年(公元1794年)人口總數為313,281,795人(《清實錄·高宗實錄》卷1467)。從乾隆6年到乾隆59年,經歷53年,人口由1.43億增加到3.13億。乾隆是清朝極盛時期,五十年內人口翻一番是完全可能的。道光14年(公元1834年)人口總數為401,008,574人(《清實錄·宣宗實錄》卷261),全國人口第一次增加到4億以上
。清朝處於封建社會末期,資本主義開始萌芽,生產力在增長中,全國人口從1億迅速增長到4億。
❷ 中國各個朝代的人口。
約公元前 2205一前2198年(夏禹時代)傳說有1350萬人
約公元前1115-前1079(西周成王時代)傳說有1371萬人
公元前684年(東周在三十三年)傳說有1184萬人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估計2000萬人
公元2年(西漢元始二年〕 5959萬人
57年(東漢建武中元二年) 2100萬人
75年(東漢永平十八年) 3412萬人
88年(東漢章和二年) 4335萬人
105年(東漢元興元年) 5325萬人
122年(東漢延光四年) 4869萬人 140年(東漢永和五年) 4915萬人
136-141年(東漢永和中) 5386萬人
126-144年(東漢順帝時) 4915萬人
144年(東漢建康元年) 4973萬人
145年(東漢永嘉元年) 4952萬人
146年(東漢本初元年) 4756萬人
156年(東漢永壽二年) 5006萬人
157年(東漢永壽三年) 5648萬人
220-265年(三國時期) 767萬人(魏、蜀、吳人口相加)
280年(晉太康元年) 1616萬人
581--600年(隋開皇中)約4450萬人
607年(隋大業三年) 4601萬人
605--618年(隋大業中) 890萬戶,約合4450萬人
740年(唐開元二十八年) 4844萬人
755年(唐天寶十四年) 5291萬人
1080年(北宋元豐三年) 3330萬人
1110年(北宋大觀四年) 4673萬人
1195-1223年(金章宗明昌六年---南宋嘉定十六年) 7681萬人
1290年(元至元二十七年) 5883萬人
1393年(明洪武二十六年) 6054萬人
1403年(明永樂元年) 6659萬人
1491年(明弘治四年) 5328萬人
1578年(明萬曆六年) 6069萬人
1651年(清順治八年) 1063萬人
1656年(順治十三年) 1541萬人
1659年(順治十六年) 1900萬人
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 2034萬人
1699年(康熙三十八年) 2041萬人
1700年(康熙三十九年) 2041萬人
1711年(康熙五十年) 2462萬人
1719年(康熙五十八年) 2502萬人
1724年(雍正二年) 2611萬人
1726年(雍正四年) 2639萬人
1734年(雍正十二年) 2735萬人
1741年(乾隆六年) 14341萬人
1742年(乾隆七年) 15980萬人
1743年(乾隆八年) 16445萬人
1746年(乾隆十一年) 17189萬人
1751年(乾隆十六年) 18181萬人
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 19034萬人
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 20047萬人
1768年(乾隆三十三年) 21083萬人
1774年(乾隆三十九年) 22102萬人
1775年(乾隆四十年) 26456萬人
1777年(乾隆四十二年) 27086萬人
1782年(乾隆四十七年) 28182萬人
1786年(乾隆五十一年) 29110萬人
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 30148萬人
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 31049萬人
1805年(嘉慶十年) 33218萬人
1808年(嘉慶十三年) 35029萬人
1822年(道光二年) 37245萬人
1826年(道光六年) 38028萬人
1829年(道光九年) 39050萬人
1834年(道光十四年) 40100萬人
1839年(道光十九年) 41085萬人(湖南、福建、台灣未計在內)
1840年(道光二十年) 41281萬人(湖南、福建未計在內)
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 42134萬人
1851年(咸豐元年) 43216萬人(湖南、福建、台灣未計在內)
1910年(宣統二年)十八省人口,民政部統計是33118萬人,郵局調查是43842萬人
1911年(宣統三年〕 37767萬人(清朝最後一年)
1912年(民國元年) 35572萬人
1913年(民國二年) 43200萬人
1919年(民國八年) 42767萬人
1918-1919年(民國七至八年) 45265萬人
1920年(民國九年) 44715萬人
1921年(民國十年) 44338萬人
1922年(民國十一年) 44715萬人
1923年(民國十二年) 43609萬人
1924年(民國十三年) 40000萬人
1925年(民國十四年) 48550萬人
1926年(民國十五年) 48550萬人
1927年(民國十六年) 45778萬人
1928年(民國十七年) 45184萬人
1929年(民國十八年) 43893萬人
1933年(民國十九年) 44400萬人
1931年(民國二十年) 43893萬人
1932年(民國二十一年) 48830萬人
1933年(民國二十二年) 47353萬人
1934年(民國二十三年) 43586萬人
1935年(民國二十四年) 46215萬人
1936年(民國二十五年) 46136萬人
1937年(民國二十六年) 43840萬人
1944年(國國三十三年) 46492萬人
1947年(民國三十六年) 46100萬人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 54877萬人
1950年 54682萬入 1951年 55748萬人
1952年 56891萬人
1953年6月30日24時 601938035人
1954年 59484萬人 1955年 60818萬人
1956年 62123萬人
1957年 65663萬人
1977年 80000萬人
1978年底 97523萬人
1982年7月 1031882511人
據文獻記載和實際情況來看,中國成為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主要是下面兩個關鍵時代。一個是清代乾隆至道光的100年間(1736-1834年),全國人口由不到1億迅速超過4億;一個是解放以來的30多年間,全國人口由4.7億多迅速增長到10.3億多。
清代以前,各個朝代全國人口的最高數字是:夏代1000萬多;秦代2000萬;隋、宋兩代各4000萬多;兩漢、唐代、元代各有5000萬多;明代6000萬多。最多是金章明昌六年(1195年)至南宋嘉定十六年(1223年),南北合計7681萬,古代的人口統計或估計是不精確的,而且少數民族人口一般都沒有計入。
❸ 中國各朝代的人口及軍隊數量
北宋軍隊最多 清朝乾隆時期人口最多
❹ 中國各個朝代的人口 中國歷史上哪個朝代的人口最多
清以絕對人口過億,及數倍的人口增長,遙遙領先於其他各朝。二十世紀常說的「四萬萬五干萬同胞」,就是清朝創造的人口數字。
中國自先秦至清道光二十年(1840)的人口發展狀況。
中國是最早有人口記錄的國家,史料豐富。但多是歷代王朝征課賦役的戶、口或丁數。這些數字有的比較接近實際存在的人口,有的則需估算才能成可比數字。而邊疆民族人口多不列國家編戶,不易估算,但在總人口中所佔比重不大。
先秦兩漢時期 最早的人口數量可溯及公元前21世紀的夏禹時代,有1300餘萬人,但系後人追述,不足據。春秋戰國之際,進入封建社會,特別是秦統一中國後,社會經濟有較大發展,國土亦擴大,人口增長較快。至西漢元始二年(公元2)記錄在籍的人口有1223萬余戶,5959萬余口,可視為中國人口發展的第一個高峰。若以秦嶺、淮河一帶為界,當時北方約占人口總數的77.5%,南方佔22.5%;黃河中下游的豫、冀、兗、徐、青五州土地面積只佔全國的12.6%,人口則佔全國的一半以上。東漢時期,南方人口略增,北方稍降。
魏晉南北朝時期 漢末至南北朝,戰亂不已,社會生產力遭到破壞,人口急劇減少。但這一時期的記錄,多的也只有二三百萬戶,可能遺漏甚多;加以當時塢壁、田莊盛行,有所謂「百室合戶,千丁共籍」者,丁口隱匿,所錄戶口數字自不足據。若參酌隋統一後的記錄,則南北朝時在籍人口約有4000萬,比漢代高峰減1/3。戰亂中人口南遷,南方人口比重有增加之勢。
隋唐時期 隋統一中國,經濟恢復頗快,又曾大力檢括戶口,糾察隱匿。大業五年(609)記錄在籍人口4602萬。唐前期政治安定,生產發展,天寶十四年(755)記錄在籍人口5292萬,戶數則不過 900萬,每戶平均五六人,以後大體如是。唐代幅員大於漢,邊疆屬國遼闊,又僧尼、軍士、遊民等均未包括在內,實際人口當超過漢代。安史之亂及唐末戰爭迄五代十國,北方人口再度下降。但江南經濟有發展,並開始開發嶺南,故整個人口損失不會太大,重心繼續南移。
宋代 宋代政治上雖較弱,但經濟上有較大發展,南方生產繁盛,農業、手工業以及科學技術都居於當時世界先進水平。惟宋代記錄戶多口少,每戶平均只有二口多,顯系匿報。北宋元豐三年(1080)有在籍人口2383萬,大觀四年(1110)即增至 46735萬。北方遼國無人口記錄,至南宋紹熙四年(1193)有在籍人口2784萬,金國明昌六年(1195)記錄達4849萬口。中外學者研究宋遼金人口,大多認為達到歷史上第二個高峰,其估計自8000萬至1.2億不等,估算年增長率自0.5%至0.8%不等。總之,宋代中國人口已達一億以上,其增長速度,在世界中世紀史亦屬少見。按元豐三年之戶數,北方約佔37.3%,而南方佔62.7%,人口重心已移至長江中下游。南宋都臨安(今浙江杭州),續有北人南遷,但總數增長不大。
元、明、清時期 宋末戰爭,及元代蒙古族入主,中國人口又一次劇烈下降。至元二十八年(1291)記錄僅5985萬口,比宋之高峰減少40%以上。但至元記錄不實,不在編之戶口眾多,實際減少不會這樣多。
明初曾注意整理戶籍。洪武二十六年(1393)記錄為6055萬人,永樂元年(1403)增至6660萬人,恢復頗快。惟宣德以後之記錄逐漸減少,至萬曆時仍不過6000餘萬;大約是黃冊制度破壞後,隱漏較多之故。明代墾田增加,中葉以後商品經濟發達,並出現資本主義萌芽。學者估計萬曆時中國人口當遠超過一億,有謂達1.6億者。明末戰亂,戶口有所減少,但減少不會很多。人口分布,則與宋代大體相同。
清代初期行編審制,人口計丁(16~60歲男性),丁數亦有隱漏。順治十二年(1655)記錄僅1403萬丁。康熙五十一年(1712)宣布以後滋生人丁永不加賦,申報大增,康熙五十三年為2462萬丁,按丁數占人口20%計,約有1.23億人。乾隆以後人口記錄用保甲法,乾隆二十七年(1762)已達2億;五十五年超過3億;道光二十年達4.13億。乾嘉百年間人口年增長率在0.6%左右,形成中國人口發展的第三個歷史高峰。此後步入近代,人口趨於停滯。
清代農業和工商業有普遍發展,華中丘陵地帶和嶺南都大力開發,並因農民人身自由,人口流動性增大,向西南移民尤多。四川人口記錄,乾隆初不過數百萬,道光時已逾4000萬,實際恐不只此數。東北放墾較晚,但在光緒時已有一定移民。整個人口分布仍以長江流域為重心。按道光十至十九年之記錄平均,北方各省只佔總人口的30.3%,南方各省佔69.7%;全國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75.3人,北方各省為45.8人,南方各省達104.6人;江蘇、浙江密度尤大。
歷代人口發展的特點 中國歷代王朝大都採取獎勵人口增殖政策,民間亦以生育人丁為家族興旺的標志。在小農經濟和多子繼承製度下,每家都希望有較強勞動力,因而趨向早婚和多子女。古有男子30而娶之說,但漢制20歲授田,北朝、隋、唐均18歲授田,大體即成家之年;並有推早之勢,如清代16歲即成丁(古為21歲)。以此,形成封建社會的高出生率高死亡率的人口再生產類型。10世紀以後,中國食物問題解決得比較好,人口自然增長率提高,長期性的人口增殖早於歐洲。然而墾田面積終屬有限,到乾隆人口迅速增長時,人均耕地不過3畝余。
❺ 中國各個朝代有多少人口
春秋戰國期間,到前230年時中原各國總人口達到約3000萬。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最終完成統一六國大業,之後持續不斷的領土擴張,到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全國總人口約3000萬。三國時期民戶人口加上帶甲將士和吏估計總人口有820-830萬人。
唐朝鼎盛時期約7475萬到8050萬口。960年的五代十國人口總為三千萬人。到金章宗泰和七年(1207年)時,宋、金、西夏三國人口總數據估計達到一億三千六百萬人。1600年明朝人口峰值實際人口有大約160,000,000人。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上升到一億五千萬。
(5)歷史上中國各朝代人口數量擴展閱讀:
中國古代人口增減:
東漢末年分三國,紛爭不停,自然戰爭不斷,而打仗總是要死人的,此時人口跌至2300萬就一點也不奇怪,而後歷經東西晉、南北朝,不停的南北分裂,人口當然大幅下降。
之後的人口數量一直也保持這樣一個趨勢,和平時期人口增加,戰爭時期人口減少,隋朝人口大約恢復至6000萬,而唐初為2400萬,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的開創讓中國人口達到了第一個歷史高峰,安史之亂前,中國人口達到9000萬。
而後的五代十國的人口減少,到宋朝繁榮昌盛時人口增加,作為中國歷史上最繁榮富足的朝代,人口數量首次超過1個億。而後靖康之恥,北宋滅亡,南宋建立,北方的人口急劇減少,而元朝滅宋後實行殘酷的統治,人口增長很慢,直至明朝,人口最多時也不過6000萬。
可自清朝後,中國人口開始了井噴式增長,從順治年間破1億到民國時的4億,中國的人口開始了萬萬(億)時代。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清朝盛世太平、糧食產量大幅增長,特別是紅薯、土豆這些高產的糧食作物從南美引進,老百姓再也不會因為沒有糧食吃而餓死造成人口減少。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人口史
❻ 想知道,自古至今中國各朝代的人口數量。
因人口是一個動態的數字,所以只能提供個別年份的以資參考。且關於一些中國人口的基本狀況,最後另作說明。
凡例:
時間
公元
戶數(萬)
人口(萬)
每戶人數
增長率
備注
出處
戰國末年 -220
2,000.0000
漢平帝元始二年 2 1,223.3062
5,959.4978
4.87
田8.2705億畝 漢書-地理志下
漢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 57 427.9634
2,100.7820
4.91
-1.88%
續漢書-郡國志五
漢明帝永平十八年 75 586.0573
3,412.5021
5.82
2.73%
漢章帝章和二年 88 745.6784
4,335.6367
5.81
1.86%
漢和帝元興元年 105 923.7112
5,325.6029
5.77
1.22%
漢安帝延光四年 125 964.7838
4,869.0789
5.05
-0.45%
漢順帝永和5年 140
4,915.0000
0.06%
漢順帝建康元年 144 994.6915
4,973.0550
5.00
0.29%
漢沖帝永嘉元年 145 993.7680
4,952.4183
4.98
-0.41%
漢質帝本初元年 146 934.8227
4,756.6772
5.09
-3.95%
續漢書 -郡國志五
漢桓帝永壽二年 156 1,067.7960
5,647.6856
5.29
1.73%
續漢書 -郡國志五
[吳大帝赤烏五年] 242 53.2
240.0000
晉書-地理志
[蜀漢後主炎興元年] 263 28.0000
94.0000
3.36
通典-食貨七
[魏元帝景元四年] 263 66.3423
443.2881
6.68
-- 晉書-地理志
[魏主奐咸熙二年] 265 94.0000
537.0000
5.71
[ 吳主皓天紀四年] 280 52.3000
200.0000
3.82
晉武帝太康元年 280 245.9840
1,616.3863
6.57
-1.00%
晉書-地理志
[前燕幽帝建熙十一年] 370 245.8669
998.7935
4.06
十六國春秋-前秦錄
[宋孝武帝大明八年] 464 906870
4685501
5.17
通典-食貨七
[魏孝明帝正光年間] 525 500.0000
3,200.0000
6.40
[北齊幼主承光元年] 577 303.2528
2,000.6880
6.60
-- 通典-食貨七
[陳後主禎明三年] 589 50.0000
200.0000
4.00
通典-食貨七
隋文帝開皇年間 600
4,450.0000
0.32%
隋煬帝大業五年 609 890.7536
4,601.9956
5.17
0.37%
通典-食貨七
唐太宗貞觀年間 649 300.0000
通典-食貨七
唐高宗永徽三年 652 380.0000
唐中宗神龍元年 705 615.6141
3,714.0000
6.03
資治通鑒卷208
唐玄宗開元十四年 726 706.9565
4,141.9712
5.86
0.52%
新唐書-地理志
唐玄宗開元二十年 732 786.1236
4,543.1265
5.78
1.55%
唐玄宗開元二十八年 740 841.2871
4,814.3609
5.72
0.73%
唐玄宗天寶元年 742 852.5763
4,890.9800
5.74
0.79%
唐玄宗天寶十三載 754 906.9154
5,288.0488
5.83
0.65%
唐玄宗天寶十四載 755 891.4709
5,291.9309
5.94
0.07%
田14.3038億畝 通典-食貨七
唐肅宗乾元三年 760 293.3174
1,699.3806
5.79
-20.32%
唐代宗廣德二年 764 293.3125
1,690.0000
5.76
-0.14%
唐德宗建中元年 780 380.5076
一說310餘萬 唐會要卷84
唐憲宗元和二年 807 247.3963
不全
唐憲宗元和十五年 820 237.5400
1,576.0000
6.63
-- 舊唐書-穆宗紀
唐穆宗長慶間 824 394.4595
唐敬宗寶歷間 826 397.8982
唐文宗開成四年 839 499.6752
唐武宗會昌五年 845 495.5151
[淮南](周世宗顯德五年) 958 22.6574
南唐割江北地
[周世宗顯德六年] 959 230.9812
冊府元龜卷486
[荊南] 963 14.2300
[湖南] 963 9.7388
[後蜀] 965 53.4029
[南漢] 971 17.0263
[南唐] 975 65.5065
宋太祖 976 309.0504
[清源] 978 15.1918
[吳越] 978 55.0680
[北漢] 979 3.5250
北宋太宗至道二年 996 457.4257
田3.1252億畝 太宗實錄卷79
宋太宗至道三年 997 413.2576
宋真宗景德三年 1006 741.7570
1,628.0254
2.19
宋仁宗景佑元年 1034 1,029.0000
宋仁宗皇佑五年 1053 1,079.2705
2,229.2861
2.07
田2.28億畝 續資治通鑒長篇
宋英宗治平三年 1066 1,291.7221
2,909.2185
2.25
2.07%
宋神宗元豐六年 1083 1,722.1713
2,496.9300
1.45
-0.89%
北宋徽宗宣和 四年 1122 2,088.2258
4,673.4784
2.24
1.62%
宋史-地理志
[南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 1162 1,113.9850
3,311.2327
2.97
玉海卷20
[金世宗大定二十七年] 1187 678.9449
4,470.5086
6.58
口 金史-食貨志
[金章宗泰和七年] 1207 768.4438
4,581.6079
5.96
[南宋嘉定十六年] 1223
7,681.0000
[南宋理宗景定五年] 1264 569.6989
1,302.6532
2.29
續通考-戶口一
元世祖至元十八年 1281 1,320.0000
5,883.0000
4.46
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 1291 1,343.0332
5,984.8964
4.46
0.17%
元史-世祖本紀
元文宗至順元年(1330) 1330 1,340.0699
續通考-戶口二
明太祖洪武十四年 1381 1,065.4362
5,987.3305
5.62
3.6677億畝 明太祖實錄卷140
明太祖洪武二十六年 1393
6,054.0000
0.09%
明成祖永樂元年 1403 1,141.5829
6,659.8337
5.83
0.96%
明孝宗弘治十五年 1502 1,040.9788
5,090.8672
4.89
-0.27%
4.228億畝 明孝宗實錄194
明孝宗弘治十七年 1504 1,050.8935
6,010.5835
5.72
8.66%
明神宗萬曆六年 1578 1,063.1466
6,069.2856
5.71
0.01%
明光宗泰昌元年 1620 983.5426
5,165.5459
5.25
-0.38%
7.4393億畝 明熹宗實錄卷4
清世祖順治八年 1651
1,063.3326
-4.97%
2.9085億畝 清實錄世祖卷61
清世祖順治九年 1652
1,448.3858
36.21%
清聖祖康熙二十一年 1682
1,943.2753
0.98%
清聖祖康熙二十四年 1685
2,360.0000
6.69%
清聖祖康熙五十一年 1712
2,462.1324
0.16%
永不加賦制
清聖祖康熙五十二年 1713
2,358.7224
-4.20%
6.9308億畝 清實錄聖祖卷257
清世宗雍正二年 1724
12,611.0000
16.46%
清高宗乾隆六年 1741
14,341.1559
0.76%
高宗實錄卷157
清高宗乾隆十六年 1751
18,181.0000
2.40%
清高宗乾隆二十九年 1764
20,550.0000
0.95%
清高宗乾隆四十一年 1776
20,809.5795
0.10%
清高宗乾隆五十五年 1790
30,148.7115
2.68%
清宣宗道光十四年 1834
40,100.8574
0.65%
宣宗實錄卷261
清宣宗道光二十四年 1844
41,944.1360
0.45%
清德宗光緒十三年 1887
37,763.6000
-0.24%
9.1197億畝 光緒會典卷十七
清德宗光緒二十七年 1901
42,644.7325
0.87%
清遜帝宣統三年 1911 9,269.9185
34,142.3867
3.68
-2.20%
民國二年 1913
43,200.0000
12.49%
民國二年世界年鑒
民國十七年 1928
47,478.0000
0.63%
民國十七年戶口調查統計報告
民國二十年 1931
42,107.0000
2.35%
1935申報年鑒
民國二十四年 1935
46,215.0000
-0.38%
1935申報年鑒
民國三十六年 1947
46,100.0000
-0.02%
中華民國統計年鑒
當代 年份
人口(萬)
增長率
1949 54,100
8.33%
1954 60,266
2.18%
1964 70499
1.58%
1969 80671
2.73%
1974 90859
2.41%
1981 100072
1.39%
1988 111026
1.49%
1995 120000
1.12%
2000 130000
1.61%
注(2002-10-29):
官方統計數字並不完全准確, 如只是局部統計,豪強隱瞞戶口,只統計"丁"而非全部人口等。宋以後的中國人口實際已經超過一億,官方統計大大偏少
請注意歷代中國疆域的變化
有關中國人口史的經典著作:
梁方仲《中國歷代戶口、土地、田賦統計》
何炳棣《1368-1953中國人口研究》
葛劍雄主編,中國人口史,復旦大學出版社
一些文章:
中國近代人口發展史考察
曹樹基: 人口爆炸: 中國人口的歷史與現狀
❼ 歷史上個個時期的中國人口總數
以下是經查閱史書,得出的中國歷代大致人口數(2002年修訂版):
公元前220年 (秦王政二十六年) 約20,000,000
公元2年 (西漢平帝元始二年) 59,594,978
公元57年 (東漢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 21,007,820
公元75年 (東漢明帝永平十八年) 34,125,021
公元88年 (東漢章帝章和二年) 43,356,367
公元105年 (東漢和帝元興元年) 53,256,029
公元125年 (東漢安帝延光四年) 48,690,789
公元140年 (東漢順帝永和五年) 約49,150,000
公元144年 (東漢順帝建康元年) 49,730,550
公元145年 (東漢沖帝永嘉元年) 49,524,183
公元146年 (東漢質帝本初元年) 47,566,772
公元156年 (東漢桓帝永壽二年) 56,476,856
公元280年 (西晉武帝太康元年) 16,163,863
公元581-600年 (隋文帝開皇年間) 約44,500,000
公元609年 (隋煬帝大業五年) 46,019,956
公元705年 (唐中宗神龍元年) 約37,140,000
公元726年 (唐玄宗開元十四年) 41,419,712
公元732年 (唐玄宗開元二十年) 45,431,265
公元740年 (唐玄宗開元二十八年) 48,143,609
公元742年 (唐玄宗天寶元年) 48,909,800
公元754年 (唐玄宗天寶十三年) 52,880,488
公元755年 (唐玄宗天寶十四年) 52,919,309
公元760年 (唐肅宗乾元三年) 16,993,806
公元764年 (唐代宗廣德二年) 約16,900,000
公元820年 (唐憲宗元和十五年) 約15,760,000
公元1008年 (北宋真宗景德三年) 16,280,254
公元1053年 (北宋仁宗皇佑五年) 22,292,861
公元1066年 (北宋英宗治平三年) 29,092,185
公元1083年 (北宋神宗元豐六年) 24,969,300
公元1122年 (北宋徽宗宣和四年) 46,734,784
公元1281年 (元世祖至元十八年) 約58,830,000
公元1291年 (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 59,848,964
公元1381年 (明太祖洪武十四年) 59,873,305
公元1393年 (明太祖洪武二十六年) 約60,540,000
公元1403年 (明成祖永樂元年) 66,598,337
公元1502年 (明孝宗弘治十五年) 50,908,672
公元1504年 (明孝宗弘治十七年) 60,105,835
公元1578年 (明神宗萬曆六年) 60,692,856
公元1620年 (明光宗泰昌元年) 51,655,459
公元1651年 (清世祖順治八年) 10,633,326
公元1652年 (清世祖順治九年) 14,483,858
公元1682年 (清聖祖康熙二十一年) 19,432,753
公元1685年 (清聖祖康熙二十四年) 約23,600,000
公元1712年 (清聖祖康熙五十一年) 24,621,324
公元1713年 (清聖祖康熙五十二年) 23,587,224
公元1724年 (清世宗雍正二年) 約126,110,000
公元1741年 (清高宗乾隆六年) 143,411,559
公元1751年 (清高宗乾隆十六年) 約181,810,000
公元1764年 (清高宗乾隆二十九年) 約205,500,000
公元1776年 (清高宗乾隆四十一年) 208,095,795
公元1790年 (清高宗乾隆五十五年) 301,487,115
公元1795年 (清高宗乾隆六十年) 約297,000,000
公元1812年 (清仁宗嘉慶十七年) 約333,710,000
公元1834年 (清宣宗道光十四年) 401,008,574
公元1840年 (清宣宗道光二十年) 約412,810,000
公元1844年 (清宣宗道光二十四年) 419,441,360
公元1845年 (清宣宗道光二十五年) 約421,350,000
公元1887年 (清德宗光緒十三年) 377,636,000
公元1901年 (清德宗光緒二十七年) 426,447,325
公元1910年 (清宣統二年) 約368,150,000
公元1911年 (清宣統三年) 341,423,867
公元1913年 (民國二年) 約432,000,000
公元1928年 (民國十七年) 約474,780,000
公元1931年 (民國二十年) 約421,700,000
公元1935年 (民國二十四年) 約462,150,000
公元1937年 (民國二十六年) 約483,400,000
公元1947年 (民國三十六年) 約461,000,000
公元1949年 約541,670,000
公元1954年 602,660,000
公元1964年 704,990,000
公元1969年 806,710,000
公元1974年 908,590,000
公元1981年 1,000,720,000
公元1988年 1,110,260,000
公元1995年 1,200,000,000
公元2000年 1,300,000,000
註:以上數字基本出自史書的記載,不過即使是史書,也不是100%准確,只能參考。
我們可以從上表看出,戰爭對人口的數量影響極大,西漢末年有接近6000萬人口,經過西漢末的幾十年戰爭,銳減一半以上;東漢末好不容易恢復到5000萬以上,經過東漢末的混戰和三國時期,銳減到1600萬;安史之亂前唐朝有5300萬人口,不過短短幾年就下降到1700萬;明末的戰亂也使人口從5100萬驟降至1000萬左右。
另有一處,1713年只有2300萬,到1724年上升到1億多,乍一看似乎非常假,其實這是因為雍正實行了新的田畝制度和征稅制度,使得原先隱藏的大量人口、逃避稅收的做法行不通了,所以大量人口一下子爆炸性的涌現出來。其實歷朝歷代大家族都有藏匿人口的做法,統計經常不準確,所以我說之前的統計也不一定可信。
❽ 中國歷史各朝代人口是多少
戰國 4500萬
秦 4000萬
西漢初年 1500萬
西漢元始二年(2年) 6300萬
東漢初年 2700萬
東漢永壽三年(157年) 6500萬
魏黃初元年(220年) 2200萬
魏滅蜀前 3000萬
西晉太康元年(280年) 3500萬
東晉 1600萬
劉宋 2000萬
蕭梁 2100萬
北魏 3000萬
陳 1500萬
隋大業五年(609年) 5800萬
唐武德五年(622年) 2500萬
唐天寶十四年(755年) 8500萬
唐開成、會昌年間 6000萬
後周顯德五年(958年) 3000萬
北宋崇寧、大觀年間 12600萬
遼乾統年間 900萬
西夏貞觀年間 300萬
南宋初 5650萬
金初 2830萬
南宋嘉定年間 8060萬
金泰和年間 5600萬
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 7500萬
元至順元年(1330年) 8500萬
明洪武三年(1370年) 6000萬
明崇禎年間 20000萬
清康熙年間 16000萬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 31150萬
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 38310萬
清咸豐元年(1851年) 43610萬
清光緒六年(1880年) 36450萬
清宣統二年(1910年) 43600萬
❾ 請問誰知道中國古代各朝代的人口情況
戰國 4500萬
秦 4000萬
西漢初年 1500萬
西漢元始二年(2年) 6300萬
東漢初年 2700萬
東漢永壽三年(157年) 6500萬
魏黃初元年(220年) 2200萬
魏滅蜀前 3000萬
西晉太康元年(280年) 3500萬
東晉 1600萬
劉宋 2000萬
蕭梁 2100萬
北魏 3000萬
陳 1500萬
隋大業五年(609年) 5800萬
唐武德五年(622年) 2500萬
唐天寶十四年(755年) 8500萬
唐開成、會昌年間 6000萬
後周顯德五年(958年) 3000萬
北宋崇寧、大觀年間 12600萬
遼乾統年間 900萬
西夏貞觀年間 300萬
南宋初 5650萬
金初 2830萬
南宋嘉定年間 8060萬
金泰和年間 5600萬
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 7500萬
元至順元年(1330年) 8500萬
明洪武三年(1370年) 6000萬
明崇禎年間 20000萬
清康熙年間 16000萬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 31150萬
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 38310萬
清咸豐元年(1851年) 43610萬
清光緒六年(1880年) 36450萬
清宣統二年(1910年) 43600萬
注:
未標年號者為估計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