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急!急!急!急!急!急!中國與西班牙有關的歷史事件
明朝政權是在異族統治後光復中國的政權,是中國歷史上正統性最強的朝代之一,與漢朝相匹敵,唐宋皆有所不及,而我們所說的王朝的正統性,實際上就是政權來源的合法性。這種立國基礎既給明朝打上了鮮明的漢族民族主義烙印,同時也使這個朝代更具有國家民族責任感。明朝建國之初的政治綱領就是 「驅除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是將漢族民族主義,重建中華傳統道德、民本主義結合在一起做為立國之本的,在明太祖時代,這些綱領基本得到了全面的實行。儒家思想,特別是提倡民族大義和民本思想的程朱理學,在明朝是做為憲法性意義的存在,是政權合法性的源泉。而儒家核心的「華夷之辨」和「仁」的思想,都要求是否維護漢族廣大人民的利益,是關乎這個政權是否屬於合法政權的重要標准。同時,科舉制度在當時最大限度的實現了公平化和廣泛化的社會階層流動,使政權中樞能向認同中華的各階層人士敞開,使基層民意最少阻礙的進入上層。而明朝政治的公開性,在中國也可能是空前絕後的,這加強了政權與民間輿論的互動性,明朝社會輿論對國家決策的影響同樣是以後很難達到的。同時也有很重要的一點,按照儒家思想,明朝最高統治者是不可以將國家的、漢族的利益與自身利益視為對立面,而且明朝內閣權力的增加和制度的完善,也使在大多數情況下,皇帝的能力不影響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轉,而且在重大決策上是很難做出明顯違背基本民族利益、道德和意願的行為。尤其不可能做出站在外族和外國立場上損害漢族和中國利益的決策。 對於萬曆年間西班牙人和菲律賓土著屠殺華人的事件,我要對背景進行一番介紹。最初對華人的屠殺發生在1603年,此時中國在同一時期內進行了三場大規模戰爭,即萬曆三大征。在西北的寧夏,西南的播州,特別是從萬曆二十年(1592)至萬曆二十六年(1598)長達七年,與日本在朝鮮進行的戰爭。雖然這三場大戰明朝都取得了全勝,體現了明朝政府和萬曆皇帝的傑出決策能力。但戰爭對國家軍事和財政能力的損耗也是極大的。建州通古斯酋長奴兒哈赤正是利用這時機擴展自己勢力的。因此,在明朝處於財政嚴重不足的情況下,為了增加財政收入,萬曆皇帝決定允許平民開礦,通過徵收礦稅來緩解財政危機。但由於工商業階層的抵制,以及代表工商業利益的官僚們的反對,同時也有執行方面的問題,使這一措施收效甚微。而此時,西班牙美洲殖民地白銀通過菲律賓的大量流入,使明朝誤以為菲律賓有銀山可采,再加上一些人的誘導,明朝派官員來呂宋調查,試圖在此開辟財源。這引起了西班牙人的恐懼,擔心這是明朝征服的前兆,他們將失去菲律賓。西班牙人通過詭計先高價收購華人的武器,然後夥同土著人幫凶對華人進入了大規模屠殺。 我必須說明:無論明朝當時有沒有進攻菲律賓的打算,西班牙人屠殺華人都是不可饒恕的的。國家和民族的正義就是維護本國和本民族的利益,這是一個最基本的民族尊嚴和立場問題。 這一次屠殺的消息傳到中國,萬曆皇帝的第一反應是「帝曰:『嶷等欺誑朝廷,生釁海外,致二萬商民盡膏鋒刃,損威辱國,死有餘辜,即梟首傳示海上。呂宋酋擅殺商民,撫按官議罪以聞。』」既懲罰了導致事態惡化的責任人,同時准備對西班牙人興師問罪。但是此時,中國剛剛結束與日本在朝鮮的戰爭,實在無力真正執行這一命令。所以明政府官員只能以發文的方式責問西班牙人。 下面是徐學聚《報取回呂宋囚商疏》的原文: 「議照呂宋通商一節,原因漳、泉濱海居民鮮有可耕之地,航海商、漁乃其生業;往往多至越販諸番,以窺厚利。一行嚴禁,輒便勾倭內訌;嘉靖季年,地方曾受蹂躪之慘。維時當事議以呂宋素不為中國患者,題奉欽依許販東、西二洋;華夷相安,亦有年矣。顧一旦屠戮逋商至萬計者,變出異常,法應討罪。但究其禍端,良由張嶷妄奏采榷,為之歷階;及奸商前年殺其酋長,積怨蓄憾,有以激之:情似可原。擬提師渡海遠征,勝負難料!國體攸關,何敢輕率啟釁,以廑皇上南顧之憂!(這一段是徐學聚說給萬曆皇帝聽的,緩解皇帝的情緒,說明出征的困難。) 臣隨會檄傳諭佛郎機國酋長呂宋部落知道:(下面的才是說給西班牙人的)『我高皇帝統一方夏,表則千古;禮樂威信,世守如一。迄我今上皇帝陛下,允奮天綱,該覽八紘;北極沙漠、南及爾等東南諸夷所有之海,日照月臨,共成正朔。如日本諸島犯我屬國,朝廷三遣吏兵屠釜山,恢復朝鮮,還直其王,以守宗廟;鬼方楊酋不畏王章,奪父、賊弟、棄妻,擅殺其民,南檄吏士驅兵進縛,千里之國夷宗翦土,鞠為茂草:非爾等所耳而目之者乎?(用三大征的勝利來顯示國威,恐嚇西班牙人) 去年海外奸民張嶷,妄稱爾呂宋機易山有礦金可采,有司覆聞;皇帝以為驚擾海邦、貽爾憂戚,遂付法曹斬之西市,傳首海上以告姦宄。乃聞張嶷去後,爾呂宋部落無故賊殺我漳、泉商賈者至萬餘人。有司各愛其民,憤怒上請,欲假沿海將士加兵盪滅如播州例;且謂「呂宋本一荒島、魑魅龍蛇之區,徒以我海邦小民行貨轉販,外通各洋、市易諸夷,十數年來致成大會;亦由我壓冬之民教其耕藝、治其城舍,遂為隩區,甲諸海國。此輩何負於爾!有何深仇,遂至戕殺萬人!蠻夷無行,負義如此,曷逭天誅」!堅乞再三。(說明事件的來由,顯示中國無征服之意,指西班牙人所為理屈。同時表達明朝政府對此事的憤怒,仍然是一種威脅。) 皇帝以呂宋久相商賈,不殊吾民;不忍加誅!又海外爭斗,未知禍首;又中國四民,商賈最賤,豈以賤民興動兵革;又商賈中棄家游海、壓冬不回,父兄親戚共所不齒,棄之無所可惜!兵之反以勞師。終不聽有司言。(為了不顯示此時明朝無力出兵的困境,給自己找了個台階,拿皇帝當借口,看來明朝皇帝素來被用來背黑鍋,當時也如此。) 爰降旨特行令所在遣使傳諭爾等酋長部落,令咸改悔,畏天守善;其海外戕殺,姑不窮治。爾等當思皇帝浩盪之恩、中國仁義之大!張嶷一誑口,輒不憚梟示,以謝爾等;爾等非木石,獨不思灑濯其心,以報中國乎?若前事訛傳,未有兵革,投款效順;商舶往來,交易如故。若果有嫌恨、已相讎殺,可將該島所有漳、泉遺民子孫追歛各夷。」(對中止通商的暗示,其實質也是對西班牙人的威脅,也是防止西班牙人進一步屠殺華人,最後則要求西班牙人將倖存者送回,也是帶有斷絕與西班牙關系的意味。) 雖然力有不逮,但明朝也算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有所表示,雖然做的並非完善,但至少是負責任,有擔當的。而1639年菲律賓西班牙人第二次屠殺華人距離崇禎皇帝殉國只有五年了,明朝政府已經內憂外患,無力聲討了。可見中國之強弱,與海外華人也關系菲淺。 而鄭成功在收復台灣後,屢受西班牙人屠殺和迫害的菲律賓華人請求鄭成功維護在菲華人的利益,也提出為鄭氏進攻菲律賓提供幫助。但鄭成功錯誤的在給西班牙人的警告中,不慎表露了自己的意圖,使的西班牙人提前警覺,第三次對菲律賓華人進行屠殺。此事讓鄭成功憤怒悔恨,一心欲發兵復仇,但因為連受內外部精神打擊造成其英年早逝而中止。但明鄭政權對此並未忘懷,直至滿清滅亡最後一個漢族政權前夕,很多明鄭人士仍然力主雖然台灣守不住,但可以用主力攻擊菲律賓,占據呂宋以為後圖,只是鄭克爽輩喪志,終未被採納。 還要說明的一點,在明朝,由於海關稅少,走私盛行,海商對明朝政府並無太多經濟上的貢獻,也就是說明朝這種反應更多是出於民族責任感。而鄭氏集團本身就是海商出身,與海外商人關系密切,彼此利益關系緊密。從這個角度來看,明朝中央政府更多的是從民族大義考慮,而鄭氏更多的具有商業利益考慮。但無論,無論哪一個漢族政權,對海外華人的態度都有血濃於水的感情 。
B. 西班牙和中國的關系為什麼那麼超然
西班牙跟中國關系原因如下:
中國與西班牙於1973年3月9日建交。建交後,雙邊關系發展平穩,雙方在政治、經貿、科技和文化等領域的交往與合作不斷擴大。兩國政治關系日益密切,雙方領導人保持著經常性的往來。
中國對西班牙主要出口商品是:服裝,紡織品,鞋類,機電,陶瓷,家電,文體,化工,皮革及糧油土產產品。
中國從西班牙主要進口商品是:機械設備,鋼材,化工及糧油畜產產品。
西班牙在中國投資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廣東,浙江一帶。投資行業主要有輕工,紡織等。
中國在西班牙投資項目主要集中在紡織品貿易,捕魚,勞務,旅遊,中醫,房地產等領域。同期,中國已在西班牙設立18家規模較大的合資或獨資企業。
同時文化、科技、教育與軍事交往與合作。1981年4月中西兩國政府簽訂了《文化、教育和科學合作協定》並據此先後簽訂了6個中西文化、教育和科學交流的執行計劃。1985年兩國簽訂了《科技合作基礎協定》。兩國在廣播、電影、電視、體育等方面的合作進展良好。2000年,中國向西公派留學生18名,西公派來華留學生15名。
80年代初,兩軍開始進行軍事交往。1989年後,兩軍交往中斷。1995年,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遲浩田正式訪西,西國防參謀長正式訪華。兩軍高層交往全面恢復。
C. 中國 西班牙 區別
西班牙概況
國名:西班牙 (Spain,Espana)
國慶日:10月12日(1492年西班牙-美洲日)
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旗面由三個平行的橫長方形組成,上下均為紅色,各占旗面的1/4;中間為黃色。黃色部分偏左側繪有西班牙國徽。紅、黃兩色是西班牙人民喜愛的傳統顏色,並分別代表組成西班牙的四個古老王國。
國徽:中心圖案為盾徽。盾面上有六組圖案:左上角是紅地上黃色城堡,右上角為白地上頭戴王冠的紅獅,城堡和獅子是古老西班牙的標志,分別象徵卡斯蒂利亞和萊昂;左下角為黃、紅相間的豎條,象徵東北部的阿拉貢;右下角為紅地上金色鏈網,象徵位於北部的納瓦拉;底部是白地上綠葉紅石榴,象徵南部的格拉納達;盾面中心的藍色橢圓形中有三朵百合花,象徵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民族團結。盾徽上端有一頂大王冠,這是國家權力的象徵。盾徽兩旁各有一根海格立斯柱子。亦稱大力神銀柱,左、右柱頂端分別是王冠和帝國冠冕,纏繞著立柱的飾帶上寫著「海外還有大陸」。
國歌:《皇家進行曲》 國歌無歌詞 球迷無法唱 西班牙奧委會宣布停止國歌歌詞評選活動
國花:石榴花
國石:綠寶石
貨幣:比塞塔>>>
國家政要: 國王胡安·卡洛斯一世 (Juan Carlos I) ,首相羅德里格斯·薩帕特羅(Rodriguez Zapatero),2004年3月當選,4月宣誓就職,2008年3月連任,4月宣誓就職;西班牙參議長 弗朗西斯科·哈維爾·羅霍·加西亞(Francisco Javier Rojo Garcia),2004年任職。
自然地理:面積為505925平方公里。位於歐洲西南部伊比利亞半島。北瀕比斯開灣,西鄰葡萄牙,南隔直布羅陀海峽與非洲的摩洛哥相望,東北與法國、安道爾接壤,東和東南臨地中海。海岸線長約7800公里。境內多山,是歐洲高山國家之一。全國35%的地區海拔1000米以上,平原僅佔11%。主要山脈有坎塔布連、比利牛斯等。南部的木拉散峰海拔3478米,為全國最高峰。中部高原屬大陸性氣候,北部和西北部沿海屬海洋性溫帶氣候,南部和東南部屬地中海型亞熱帶氣候。
人口:4606萬(截至2008年1月1日),其中外國移民522萬,超過人口總數的11%。主要是卡斯蒂利亞人(即西班牙人),少數民族有加泰羅尼亞人、巴斯克人和加里西亞人。官方語言和全國通用語言為卡斯蒂利亞語,即西班牙語。少數民族語言在本地區亦為官方語言。96%居民信奉天主教。 西班牙語2030年有望成使用人數第二多的語言 西班牙將鼓勵移民返回原屬國
「西班牙廣場」堂吉訶德和僕人塑像
首都:馬德里 (Madrid),人口301. 6萬人(2002年)。
行政區劃:全國劃分為17個自治區,50個省,8000多個市鎮。17個自治區為:安達盧西亞、阿拉貢、阿斯圖利亞斯、巴利阿里、巴斯克、加那利、坎塔布利亞、卡斯蒂利亞-萊昂、卡斯蒂利亞-拉曼恰、加泰羅尼亞、埃斯特雷馬杜拉、加利西亞、馬德里、穆爾西亞、納瓦拉、拉里奧哈和巴倫西亞。
簡史:公元前9世紀凱爾特人從中歐遷入。公元前8世紀起,伊比利亞半島先後遭外族入侵,長期受羅馬人、西哥特人和摩爾人的統治。西班牙人為反對外族侵略進行了長期斗爭,1492年取得「光復運動」的勝利,建立了歐洲最早的統一中央王權國家。
聖費爾明節著名奔牛狂歡
同年10月,哥倫布發現西印度群島。此後,西班牙逐漸成為海上強國,在歐、美、非、亞均有殖民地。1588年「無敵艦隊」被英國擊潰,開始衰落。1873年,爆發資產階級革命,建立第一共和國。1874年12月王朝復辟。在1898年的西美戰爭中,失去在美洲和亞太的最後幾塊殖民地——古巴、波多黎各、關島和菲律賓。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保持中立。1931年4月王朝被推翻,第二共和國建立。1936年2月成立有社會黨和共產黨參加的聯合政府。同年7月佛朗哥發動叛亂,經三年內戰,於1939年4月奪取政權,實行獨裁統治達36年之久。1943年2月與德國締結軍事同盟,參加侵蘇戰爭。1947年7月佛朗哥宣布西班牙為君主國,自任終身國家元首。1966年7月立末代國王阿方索十三世之孫胡安·卡洛斯為承繼人。 1975年11月佛朗哥病死,胡安·卡洛斯一世登基,恢復君主制。1976年7月,國王任命原國民運動秘書長阿·蘇亞雷斯為首相,開始向西方議會民主政治過渡。 西班牙奔牛節
西 班 牙 斗 牛 表 演
政治:憲法規定,西班牙是社會與民主的法制國家,實行議會君主制。王位由胡安·卡洛斯一世及其直系後代世襲。國王為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最高統帥,代表國家。議會由參、眾兩院組成,行使國家立法權,審批財政預算,監督政府工作。政府負責治理國家並向議會報告工作。 西班牙恐怖組織「埃塔」 直布羅陀問題
踏訪西、英爭議之島——直布羅陀 西班牙、英國和直布羅陀三方簽署歷史性合作協議
經濟:西班牙是中等發達的資本主義工業國。國內生產總值居經濟和發展組織第8位,世界第11位。主要礦產有煤88億噸,鐵19億噸,黃鐵礦5億噸,銅400萬噸,鋅190萬噸,汞70萬噸。森林總面積1179.2公頃。主要工業部門有造船、鋼鐵、汽車、水泥、采礦、建築、紡織、化工、皮革、電力等行業。服務業是西國民經濟的一個重要支柱,包括文教、衛生、商業、旅遊、科研、社會保險、運輸業、金融業等,其中尤以旅遊和金融業較為發達。旅遊業是西經濟的重要支柱和外匯的主要來源之一。著名旅遊勝地有馬德里、巴塞羅那、塞維利亞、太陽海岸、美麗海岸等。
在西班牙的維拉弗蘭卡,人們參加疊羅漢比賽。疊羅漢是西班牙加泰羅尼亞地區的一項傳統民俗活動,流傳至今已經數百年的歷史了。
在西班牙的雷東德拉舉行傳統慶祝活動,婦女們讓女兒站在自己肩膀上一起跳舞。這種風俗源自當地中世紀的一個傳說,即兩名婦女與站在自己肩膀上的女兒一起跳舞而逃過猛獸的襲擊。>>
新聞出版:全國共有報刊155種,全國性雜志170種。主要報紙有《國家報》、《阿貝塞報》、《世界報》、《加泰羅尼亞報》、《先鋒報》。主要通訊社是埃菲社,官方通訊社,1939年1月創辦。另外還有私營的歐洲通訊社、羅戈斯通訊社。廣播電視總局統管電台、電視台。全國共有200多家電台,主要有西班牙國家廣播電台和私營的西班牙廣播公司、洲際電台、西班牙人民廣播電台。西班牙電視台為國營、全國性電視台,有兩個頻道。此外還有安達盧西亞、加泰羅尼亞、加里西亞、巴斯克和馬德里等地方電視台。1989年政府批准建立了多頻道、天線-3和電視5台3家私營電視台。1997年兩家數碼電視台開始運營。
外交:對外主張「和平與安全」,奉行以「和平、裁軍、保護人權、國際合作與團結」為主導原則的「歐洲化、西方化和民主化」外交政策。
與中國關系:1973年3月9日,西班牙與中國建交。2005年4月西班牙參議長羅霍·加西亞訪華。 2005年7月,西班牙首相薩帕特羅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 。2004年雙邊貿易額達72.23億美元。2005年1至5月,為39.81億美元,同比增長48.3%。2005年11月,國家主席胡錦濤對西班牙進行國事訪問 。2006年7月,西班牙王儲費利佩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2007年6月,國王卡洛斯一世中國進行國事訪問 。 中國與西班牙兩國關系處於歷史最好時期
D. 西班牙和葡萄牙歷史關系怎麼樣
1、歷史上葡萄牙和西班牙曾經是一個國家。
2、公元861年,葡萄牙國王阿方索宣回布葡萄牙脫離答獨立,但西班牙卻不予承認,為此兩個國家經歷了三百多年的戰爭。直到公元1143年,西班牙才承認葡萄牙是一個獨立國家。
3、1494西班牙和葡萄牙簽訂《托爾德西里亞斯條約》。條約規定,在西經41°到45°之間劃一分界線,凡在分界線以東新發現的土地屬葡萄牙勢力范圍,而以西新發現的土地則屬西班牙勢力范圍。這一分界線由教皇亞歷山大六世作保,稱「教皇子午線」。
15和16世紀,雖然葡萄牙在海外擁有大量的殖民地,但他們卻於1580年再次被西班牙國王菲利浦二世率兵侵佔。葡萄牙直到1640年才擺脫了菲利普王朝的統治。因此,在葡萄牙人看來,他們的海上霸主地位之所以會墮落,也全是因為西班牙的緣故,是西班牙人將他們拖入戰爭,國家的財富也毀之殆盡。
E. 中國與西班牙的歷史淵源
和他們有點貿易關系好像是明朝,還有西班牙曾在明朝時密謀入侵中國,這是西班牙人記錄的政治:征服中國,成立全球帝國,為萬王之王。
軍事:征服中國,以中國為基地,向亞洲其他部分發展。繼而以中國人力及戰爭資源支援歐洲本土軍力攻略北歐敵人,控制世界島。
宗教:征服中國,由中國推進,進占巴力斯坦大主教聖地。
經濟:征服中國,開發中國富源,並移植中國人力發展殖民事業,挽救西班牙帝國經濟危機。
二、作戰方針:
——以帝國海軍艦隊控制日本、台灣、列古繳士(Lequios)及相對大陸各島嶼(登陸跳板)。
——以菲律賓呂宋北端之加各焉港戰略基地之海陸軍分向靖州和澳門兩處攻擊登陸。前者為攻擊主力。
——於中國和鄂多曼帝國(Qtomano)攜手前攻佔大陸,繼而進軍聖地。
三、兵力組織:
最高指揮官:西陸軍上將。陸軍:菲律賓總督:西加斯的加海軍指揮官。
——西班牙陸軍一軍一萬至一萬二干入(包括義大利及盟國土兵)。
——日本兵五千至六干。
——畢薩牙人(菲律賓土人)
——囚犯四船。
——奴隸五百人。
——共:二萬五幹人。
——葡軍任將軍一人,率其適當之兵力。
海軍:指揮官駐菲總督。
弗拉加達級戰船十至十二艘。運輸船若干。
四、聯合勤務:
四、聯合勤務:
——戰費:二十萬比索(Peso)。
——武器:除西軍攜帶武器裝備外五百個頭盔 相當的干銃。大炮若干(以能適用各種彈葯為上)
——彈葯補給:設立軍火廠於菲律賓。就地取材,製造攻擊登陸時所需火葯,向中國商人購取硝石及黃銅。
——食物補給:就非律賓囤積大米八萬斤及肉類魚類和酒,足夠維持海陸軍完成登陸行動。
——被服補給:購集中美洲的尼絨為士兵成制大衣,並為傷病淮備軍毯。
五、心理作戰:重點:以殖民政策和天主教義替天行道。
宣傳:
對內:以戰士封爵制度鼓勵西人參與征服事業。
對外:以西國天主教在大陸的傳教士使之為向導傳教。並向中國人廣宣天主教義及和平意旨,使中因人了解征服行動是解救中國人民於殘酷統治之桎梏,幫助中國人民謀求解放,使中國不戰而降。
——工具:西班牙徵集大批玻璃器皿、念珠、織綉、地球儀、葡萄酒等新奇事物,以賺取中國各級官吏及人民之好感及親善,緩沖中國人之敵意。
六、作戰指導:
——陸軍由海軍協助,以輕型船艦快速行動登陸。
——西班牙軍自靖州登陸。
——葡萄牙軍自澳門攻擊前進。
——日本兵分編於各攻擊部隊。
——西軍登陸部隊以短銃長矛為主要武器,在炮兵和海軍艦隊掩護支援下深入。
——葡軍同時在征服最高指揮官指揮之下攻擊前進,第一目標為廣州。
——征服部隊應密切協同宣傳人員以宣揚西班牙國王之德威,盡量避免犧牲,以解救中國人民桎梏。
——征服中國後沿馬可波羅舊路西進。
計劃中不僅有對征服中國的時機、兵力、武器、出擊基地和宣傳策略等詳盡方案,乃至佔領後須保留中國政府機構和法律的必要性均提出了明確的建議。此外,還特別強調了聯合葡萄牙人發動戰爭的必要性,認為「讓葡萄牙人參與這次征服有重要作用。因為他們對中國海岸、陸地和人民的經驗是大有幫助的」
當然,後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被英國人重創,從此失去了盛極一時的海上霸權,西班牙的殖民帝國地位被英國替代,這份龐大的征服計劃也就無從實施了。
提及這份很少為國人所知的資料,心裡多少還是有些荒誕感的,我是無法相信小小的西班牙有能力經中國而遠東,實現全球霸權。不過這份堂吉柯德式的計劃至少讓我們解讀了殖民時代西方勢力東漸的野心和目的,將廣袤的中國市場和資源納入西方的世界戰略的藍圖,始終是其魂牽夢縈的一個主題
F. 西班牙歷史(從古至今)
古代歷史 西班牙是一個文明古國,在伊比利亞半島發現了距今約20萬年的尼安德特人的化石。還發現有舊石器時代的洞窟壁畫。古代在伊比利亞半島上居住著伊比利亞人,公元前9~前8世紀克爾特人從中歐遷來,進入半島,逐漸與伊比利亞人融合,稱克爾特伊比利亞人。公元前6~前5世紀,半島的東部和南部形成伊比利亞文化,有了文字。後來,腓尼基人和希臘人也在西班牙建立僑居地。公元前 6世紀時,迦太基人在伊比利亞半島的南部定居。公元前 218年羅馬帝國興盛並開始進攻迦太基,發生羅馬-迦太基之戰,公元前206年羅馬人佔領加的斯,統治西班牙達兩個世紀。西班牙逐漸羅馬化。
中古歷史 公元 4世紀末 5世紀初羅馬帝國衰落後,居住在中歐的蘇維匯人、西哥特人相繼侵入西班牙。西哥特人瓦利亞( 415~419在位)於415年建立了以圖盧茲為都城的西哥特王國。西班牙逐步封建化。711年阿拉伯人瓜達萊特打敗西哥特人,西哥特王國滅亡。西班牙由倭馬亞王朝哈里發任命的總督治理, 756年,阿卜杜·拉赫曼一世(731~788)在西班牙科爾多瓦建立後倭馬亞王朝。在阿拉伯人統治西班牙時期,逃亡的西哥特貴族聯合山區人民在半島的北部逐漸形成阿斯圖里亞斯、萊昂、卡斯蒂利亞、阿拉貢、納瓦爾、加泰羅尼亞和葡萄牙等信奉天主教的王國。這些小王國逐漸合並,阿拉貢和加泰羅尼亞於1137年合並,卡斯蒂利亞和萊昂於1230年合並。1469年卡斯蒂利亞王國的伊莎貝拉一世與阿拉貢王國的斐迪南二世(1479~1516在位)結婚,1479年兩國合並。羅馬教皇 亞歷山大正式授與伊莎貝拉一世和斐迪南二世「天主教國王」的稱號。這些合並起來的王國進行了長達8個世紀的驅逐阿拉伯人收復失地運動。1492年,天主教國王的軍隊在格拉納達打敗阿拉伯人的最後一個王朝,統一了西班牙。
1492年在伊莎貝拉一世的支持下,C.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此後半個世紀內,西班牙向美洲擴張,建立殖民地,對美洲進行掠奪。國內工商業發展,出現了手工工場。
近代歷史 1516年查理一世繼西班牙王位,1519年又繼承神聖羅馬帝國的王位,稱查理五世。查理一世將王位傳給其子腓力二世。腓力二世在位時期,西班牙的殖民地和領地有美洲大部分土地、菲律賓、荷蘭、加那利、米蘭、西西里、撒丁、葡萄牙和尼德蘭等。1571年西班牙在希臘的勒班陀打敗了土耳其艦隊。1588年,腓力二世派出「無敵艦隊」遠征英國,結果在英吉利海峽遭到慘敗。1580年,腓力二世征服葡萄牙,整個伊比利亞半島都在西班牙統治之下。1581年,尼德蘭革命爆發。1609年西班牙承認荷蘭獨立。1668年葡萄牙重新獨立。西班牙日益衰落。1700年查理二世死後無嗣,1701年西班牙發生了爭奪王位繼承權的戰爭(見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1714年戰爭結束,法國路易十四之孫腓力五世被承認為西班牙國王(1700~1724,1724~1746在位),從此在西班牙建立起波旁王朝的統治。西班牙的經濟逐漸恢復。農業、畜牧業已很發達,工業中心在塞維利亞,擁有近代棉紡織工業,已能生產呢絨、絲綢、毛織品等,煉鐵工業也緩慢地近代化了。16~17世紀是西班牙文學藝術的「黃金世紀」,出現了《唐吉訶德》等世界著名的文學作品。
1807年,法國拿破崙一世佔領西班牙北部和中部的要塞,1808年任命其兄約瑟夫·波拿巴為西班牙國王。西班牙人民為捍衛民族獨立,於5月2日在馬德里爆發反對法國人的起義 (見彩圖)。起義很快遍及西班牙,各地先後建立新的地方政權「洪達」。1811年A.威靈頓公爵率領的英軍在西班牙游擊隊的配合下,將法軍趕出西班牙。1812年西班牙議會在加的斯通過憲法。1814年國王斐迪南七世(1808,1814~1833在位)復辟,廢除1812年憲法,導致了自由主義和保守主義之間的長期斗爭。1820年爆發激進主義者 R.del雷戈·伊·努涅斯領導的革命。1833年斐迪南七世去世後,王室發生內戰(見卡洛斯戰爭)。1868年9月爆發革命,女王伊莎貝拉二世逃往法國。1873年 2月11日爆發資產階級革命,阿馬德奧退位,同一天,王宮議會宣布成立共和國(史稱第一共和國)。1874年12月王朝復辟。阿方索十二世(1874~1885在位)執政。1886年阿方索十三世(1886~1931在位)繼位。西班牙此時已完全衰敗。
西班牙歷史 現代歷史 1898年美西戰爭中西班牙失去了最後的殖民地。古巴、菲律賓和波多黎各相繼獨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保持中立。1931年4月12日,王朝被推翻,阿方索十三世逃往國外,西班牙建立第二共和國(史稱第二共和國)。1936年7月18日F.佛朗哥發動武裝叛亂,得到德國A.希特勒和義大利B.A.A.墨索里尼的軍事援助。經歷3年內戰,1939年4月佛朗哥任國家元首,實行獨裁統治達36年之久。佛朗哥為擺脫在國內外孤立的窘境,在國內對民主勢力作出一些形式上的讓步,1947年通過《王位繼承法》。對外投靠美國,雙方簽訂軍事協定,向美國提供軍事基地。1975年11月20日佛朗哥去世。末代國王阿方索十三世之孫胡安·卡洛斯一世繼承王位。 西班牙歷史 1976年 7月,胡安·卡洛斯一世國王任命A.蘇亞雷斯·岡薩雷斯為首相,開始進行改革,制定新憲法,舉行議會普選,承認各政黨和工會的合法地位,實行各民族、地區自治體制,對軍隊進行改革和調整。1978年12月29日,西班牙宣布實行議會君主制。1982年10月28日,西班牙工人社會黨在大選中獲勝執政。政局基本穩定。1985年7月,政府進行改組,F.岡薩雷斯·馬克斯任首相。1986年 6月工人社會黨在大選中再次獲勝,蟬聯執政。西班牙於1973年3月9日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
G. 葡萄牙西班牙的關系歷史淵源是什麼
看分類應該是問足球的歷史淵源。
西班牙與葡萄牙同處於伊比利亞半島,葡萄牙語和西班牙語也是同種同根。另一方面,這兩個國家之間在各個層面的較量就沒有停歇過。不過,在這種對抗中,葡萄牙似乎總是處於弱者的位置。歷史上如此,經濟上也是如此,西班牙最近10年經濟飛速發展,葡萄牙卻進展緩慢。
當然,這種對抗會自然地延伸到足球上,但不幸的是,葡萄牙在這方面的較量也處於下風,盡管同時在十九世紀末從英國引入了現代足球,同樣於1890年代建立起自己的俱樂部球隊,兩個國家的足球卻劃過了不同的軌跡。
西班牙足球很早就在世界足壇占據了一席之地。他們的俱樂部皇家馬德里和巴塞羅那縱橫歐洲,罕逢敵手,至今仍是歐洲足球最重要的力量之一。他們的國家隊早在1950年就殺入世界盃四強,1964年就捧起歐洲冠軍的獎杯。現在,他們已經成為本屆世界盃的最大熱門之一。
葡萄牙足球卻長期處於「大哥」的陰影之中。當年,他們的國家隊首場國際比賽,就是面對西班牙隊,以1比3敗北。之後的十幾次對抗,平少負多,最多的時候,曾經輸了個0比9,比申花輸國安還要差。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之前,他們乏善可陳,鮮有亮點。但是,長期與西班牙的對抗,也在促進葡萄牙的成長。可以說,他們的每一次突破,都是踩在了「大哥」的肩膀之上。
H. 西班牙歷史上第一次和中國接觸
西班牙人是西方世界裡的中國人。」這是西班牙哲學家奧爾特加·加塞特的一句名言。很多人不知道,16世紀時,中國曾與西班牙共同引領了史上第一次全球化浪潮。後來,兩國皆從巔峰步入衰微,而今,兩國又都在重新崛起。西班牙外交家路易斯·蒙特斯在美國《全球主義者》在線雜志撰寫長篇文章,回顧中國與西班牙的歷史淵源,並展望兩國在新一輪全球化浪潮中的合作前景。以下為文章節選。中西交往由來已久中國和西班牙都經歷過歷史的衰榮,並同樣一次又一次地在興衰沉浮中挺起脊樑,創造輝煌。引領歷史上第一次全球化浪潮的先驅,正是這兩個古老的國家。「馬尼拉大帆船」的出現,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指16世紀下半葉至19世紀初,航行於菲律賓與墨西哥之間的貨運船隻,由於帆船上的貨物主要來自中國,以當時風靡全球的中國生絲與絲綢為主,因此墨西哥人直接把這種帆船叫做「中國船」)。「馬尼拉大帆船」是全球經濟中最大的兩個地緣政治實體——中國王朝和西班牙帝國——之間的紐帶,它建起歷史上首個全球經濟網路,這個網路包含了當今這一輪全球化浪潮中的三大支柱:北美、亞洲和歐洲。「全球化」不限於貨物和貨幣的交易,文化交流也是重要方面。早在14世紀,中國和西班牙的接觸就遠遠超越了純粹的經濟領域。一本由西班牙作者寫的有關中國的書,早在1585年就已風靡歐洲,成為暢銷書(註:指1585年羅馬出版的西班牙文著作《大中華帝國史》。作者是西班牙歷史學家岡察雷斯·門多薩)。第一本由中文翻譯成西班牙語的書在1592年已經面世。藝術和文化的交流,在兩國的交流史中一直發揮著重要作用,至今仍舊如此。西班牙在16世紀征服了印加帝國之後,把在殖民地找到的大量黃金和白銀投入市場流通,這給當時的全球經濟帶來一場革命。誰也沒想到,西班牙帝國的崛起以及其在新興金融系統內的重要角色,竟給當時明朝的中國帶來了「意外之財」。紙幣從宋朝開始就在中國流通,但在經歷多次財政危機之後,人們對紙幣的信任度日趨降低。到了明代,中國仍然維持著巨大的生產力,只有找到替代貨幣,才能避免經濟崩潰。美洲的白銀,正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從1500至1800年,西班牙統治下的墨西哥和秘魯生產了大約佔世界85%的白銀,其中超過40%流入中國。充足的貨幣流通,使中國經濟穩定。面對挑戰一度衰微「馬尼拉大帆船」在19世紀初完成了它的使命。此後,中國和西班牙同樣從巔峰步入衰微。19世紀,成功爭取獨立的拉丁美洲進入政治不穩定的循環期,經濟方面則向英美霸權靠攏。曾經一度輝煌的「世界中心」西班牙,從一個大帝國一下變成一個被邊緣化的國家。面對這種巨大落差,西班牙經歷了很長一段痛苦的時期,才重新找到自己的價值。在地球的另一端,中國也有著同樣的悲慘遭遇。中國被迫在最不利的條件下,對外國開放其領土和市場。面對嚴峻挑戰,中國和西班牙同樣無所適從。兩國正在重新崛起如今,中國和西班牙正在重新崛起。兩國都在經濟上取得了驕人的成就。這次時來運轉,不僅因為他們在經濟發展上選擇了正確道路,更因為他們都努力建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經濟聯系。在這個全球化的年代,中國與西班牙重溫昔日友誼,再續前緣。2007年是中國的「西班牙年」,與此同時,西班牙海外最大的塞萬提斯學院(類似中國的孔子學院)同年在北京成立。更引人注目的是,中國和西班牙都在向美洲進軍。打開任何西班牙著名智庫的網站,您都能找到很多關於中國在拉丁美洲投資的資料和文章。美國輿論常常渲染稱,美國如何把拉丁美洲「輸給了」中國。然而西班牙卻不這么認為,它把中國在拉丁美洲的蓬勃發展,視為一個機遇,認為可以趁此建立對各方皆有利的「三角合作關系」。「全球化」早在英美崛起之前就已經出現了,「馬尼拉大帆船」就是早期全球化的最佳象徵。雖然全球化乃大勢所趨、不可逆轉,但美國的霸權卻只是歷史中的一頁而已。也許,一個具有真正意義的全球化將會實現。在那個世界裡,沒有勝利者和受害者,沒有領導者和追隨者。世界各國將會百花齊放,一同譜寫輝煌
I. 誰有完整詳細的西班牙歷史
西班牙概況
www.XINHUANET.com 來源: 新華網
【字體:大 中 小】 【背景色 】
國名:西班牙 (Spain,Espana)
國慶日:10月12日(年西班牙-美洲日)
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旗面由三個平行的橫長方形組成,上下均為紅色,各占旗面的1/4;中間為黃色。黃色部分偏左側繪有西班牙國徽。紅、黃兩色是西班牙人民喜愛的傳統顏色,並分別代表組成西班牙的四個古老王國。
國徽:中心圖案為盾徽。盾面上有六組圖案:左上角是紅地上黃色城堡,右上角為白地上頭戴王冠的紅獅,城堡和獅子是古老西班牙的標志,分別象徵卡斯蒂利亞和萊昂;左下角為黃、紅相間的豎條,象徵東北部的阿拉貢;右下角為紅地上金色鏈網,象徵位於北部的納瓦拉;底部是白地上綠葉紅石榴,象徵南部的格拉納達;盾面中心的藍色橢圓形中有三朵百合花,象徵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民族團結。盾徽上端有一頂大王冠,這是國家權力的象徵。盾徽兩旁各有一根海格立斯柱子。亦稱大力神銀柱,左、右柱頂端分別是王冠和帝國冠冕,纏繞著立柱的飾帶上寫著「海外還有大陸」。
國歌:《皇家進行曲》
國花:石榴花
國石:綠寶石
貨幣:比塞塔>>>
國家政要: 國王胡安·卡洛斯一世 (Juan Carlos I) ,首相羅德里格斯·薩帕特羅(Rodriguez Zapatero),2004年3月當選,4月宣誓就職。西班牙參議長 弗朗西斯科·哈維爾·羅霍·加西亞(Francisco Javier Rojo Garcia),2004年任職。
自然地理:面積為505925平方公里。位於歐洲西南部伊比利亞半島。北瀕比斯開灣,西鄰葡萄牙,南隔直布羅陀海峽與非洲的摩洛哥相望,東北與法國、安道爾接壤,東和東南臨地中海。海岸線長約7800公里。境內多山,是歐洲高山國家之一。全國35%的地區海拔1000米以上,平原僅佔11%。主要山脈有坎塔布連、比利牛斯等。南部的木拉散峰海拔3478米,為全國最高峰。中部高原屬大陸性氣候,北部和西北部沿海屬海洋性溫帶氣候,南部和東南部屬地中海型亞熱帶氣候。
人口:4271.7萬(2003年)。主要是卡斯蒂利亞人(即西班牙人),少數民族有加泰羅尼亞人、巴斯克人和加里西亞人。官方語言和全國通用語言為卡斯蒂利亞語,即西班牙語。少數民族語言在本地區亦為官方語言。96%居民信奉天主教。
「西班牙廣場」堂吉訶德和其僕人塑像
首都:馬德里 (Madrid),人口301. 6萬人(2002年)。
行政區劃:全國劃分為17個自治區,50個省,8000多個市鎮。17個自治區為:安達盧西亞、阿拉貢、阿斯圖利亞斯、巴利阿里、巴斯克、加那利、坎塔布利亞、卡斯蒂利亞-萊昂、卡斯蒂利亞-拉曼恰、加泰羅尼亞、埃斯特雷馬杜拉、加利西亞、馬德里、穆爾西亞、納瓦拉、拉里奧哈和巴倫西亞。
簡史:公元前9世紀凱爾特人從中歐遷入。公元前8世紀起,伊比利亞半島先後遭外族入侵,長期受羅馬人、西哥特人和摩爾人的統治。西班牙人為反對外族侵略進行了長期斗爭,1492年取得「光復運動」的勝利,建立了歐洲最早的統一中央王權國家。
聖費爾明節以其獨特的奔牛狂歡而著名
同年10月,哥倫布發現西印度群島。此後,西班牙逐漸成為海上強國,在歐、美、非、亞均有殖民地。1588年「無敵艦隊」被英國擊潰,開始衰落。1873年,爆發資產階級革命,建立第一共和國。1874年12月王朝復辟。在1898年的西美戰爭中,失去在美洲和亞太的最後幾塊殖民地——古巴、波多黎各、關島和菲律賓。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保持中立。1931年4月王朝被推翻,第二共和國建立。1936年2月成立有社會黨和共產黨參加的聯合政府。同年7月佛朗哥發動叛亂,經三年內戰,於1939年4月奪取政權,實行獨裁統治達36年之久。1943年2月與德國締結軍事同盟,參加侵蘇戰爭。1947年7月佛朗哥宣布西班牙為君主國,自任終身國家元首。1966年7月立末代國王阿方索十三世之孫胡安·卡洛斯為承繼人。 1975年11月佛朗哥病死,胡安·卡洛斯一世登基,恢復君主制。1976年7月,國王任命原國民運動秘書長阿·蘇亞雷斯為首相,開始向西方議會民主政治過渡。 西班牙奔牛節
政治:憲法規定,西班牙是社會與民主的法制國家,實行議會君主制。王位由胡安·卡洛斯一世及其直系後代世襲。國王為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最高統帥,代表國家。議會由參、眾兩院組成,行使國家立法權,審批財政預算,監督政府工作。政府負責治理國家並向議會報告工作。 西班牙恐怖組織「埃塔」 直布羅陀問題
踏訪西、英爭議之島——直布羅陀 西班牙、英國和直布羅陀三方簽署歷史性合作協議
西 班 牙 斗 牛 表 演
經濟:西班牙是中等發達的資本主義工業國。國內生產總值居經濟和發展組織第8位,世界第11位。主要礦產有煤88億噸,鐵19億噸,黃鐵礦5億噸,銅400萬噸,鋅190萬噸,汞70萬噸。森林總面積1179.2公頃。主要工業部門有造船、鋼鐵、汽車、水泥、采礦、建築、紡織、化工、皮革、電力等行業。服務業是西國民經濟的一個重要支柱,包括文教、衛生、商業、旅遊、科研、社會保險、運輸業、金融業等,其中尤以旅遊和金融業較為發達。旅遊業是西經濟的重要支柱和外匯的主要來源之一。著名旅遊勝地有馬德里、巴塞羅那、塞維利亞、太陽海岸、美麗海岸等。
新聞出版:全國共有報刊155種,全國性雜志170種。主要報紙有《國家報》、《阿貝塞報》、《世界報》、《加泰羅尼亞報》、《先鋒報》。主要通訊社是埃菲社,官方通訊社,1939年1月創辦。另外還有私營的歐洲通訊社、羅戈斯通訊社。廣播電視總局統管電台、電視台。全國共有200多家電台,主要有西班牙國家廣播電台和私營的西班牙廣播公司、洲際電台、西班牙人民廣播電台。西班牙電視台為國營、全國性電視台,有兩個頻道。此外還有安達盧西亞、加泰羅尼亞、加里西亞、巴斯克和馬德里等地方電視台。1989年政府批准建立了多頻道、天線-3和電視5台3家私營電視台。1997年兩家數碼電視台開始運營。
外交:對外主張「和平與安全」,奉行以「和平、裁軍、保護人權、國際合作與團結」為主導原則的「歐洲化、西方化和民主化」外交政策。
與中國關系:1973年3月9日,西班牙與中國建交。2005年4月西班牙參議長羅霍·加西亞訪華。 2005年7月,西班牙首相薩帕特羅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 。2004年雙邊貿易額達72.23億美元。2005年1至5月,為39.81億美元,同比增長48.3%。2005年11月,國家主席胡錦濤對西班牙進行國事訪問 。2006年7月,西班牙王儲費利佩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
J. 西班牙對中國做過什麼壞事么
西班牙也算歐洲一個比較有實力的國家,在歷史上似乎沒有直接侵略過中國(好象曾經佔領過台灣),一直在對華問題上顯得比較低調,這也使得它成了近代史上唯一一個與中國關系較好的歐洲強國.
至今兩國沒有出現過較大的摩擦,這個國家基本沒有比較突出的反華行為.
但西班牙可不是不想染指中國,當菲律賓在它手中的時侯,它就開始想著組織侵略軍對中華搞侵略,但是後來因為在與英國的1588年海戰中西班牙無敵艦隊覆滅,以及荷蘭對西班牙在遠東勢力的挑戰,從而使得侵略中國的計劃流產。
1580年,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以葡萄牙國王曼諾爾外甥的身份兼任葡萄牙國王,組建「無敵艦隊」,使西班牙成為歐洲第一海上強國。在亞洲,葡萄牙在印度建立了殖民據點,佔領了馬六甲,並征服了菲律賓群島。這時的西班牙殖民者打算利用菲律賓為基地來征服中國。1574年1月11日,殖民者雷克爾上書國王說:「如果陛下樂意調度,只要不到60名優良的西班牙士兵,就能夠征服和鎮壓他們(指中國人)。」1576年6月2日,西班牙駐菲總督桑德在給國王的信中說:「這項事業(指征服中國)容易實行,費用也少。」
中國地大物博、物產豐富是西班牙要侵略中國最重要的原因。16世紀末,西班牙人在征服了菲律賓之後,即開始積極考察、分析中國國情、民情,並對福建沿海進行偵察,熟悉航道並繪制地圖。1576年,桑德在給腓力二世的一份報告中詳細闡述了他的侵華計劃:「這項遠征需要4000到6000人,配備矛、槍、船、炮和所需要的彈葯」;「有2000到3000人,便足以佔領所要佔領的省份,用那裡的港口和艦隊,組成海上最大的強國,這是十分容易的,征服一省之後,便足以征服全國。」
計劃書內容詳盡,面面俱到
1586年4月,西班牙駐馬尼拉殖民政府首領、教會顯要、高級軍官及其他知名人士召開馬尼拉大會,專門討論征服中國的問題。與會者草擬了一份包含有十一款九十七條內容的備忘錄,由菲律賓總督和主教領銜,糾集51個顯貴聯名簽署上報西班牙國王。
計劃書首先強調作好戰爭動員。由菲律賓的西班牙殖民者派代表前往西班牙向國王詳細介紹中國的情況,力促腓力二世對侵略中國一事作出決定。
對國王游說成功後就准備好充足的兵力。侵華遠征軍計劃由1萬到1.2萬名西班牙士兵組成,另加5000名日本人。遠征軍總司令由菲律賓群島的總督擔任。軍隊由槍手、甲胄兵和毛瑟槍手等組成。派遣4艘大帆船的船員,以及三四名鑄炮者,還有12名武器和拋火器的工匠、一些能制瀝青的手工藝匠以及能造高舷側大帆船的船匠。此外,腓力二世命令印度總督送來500名奴隸,並派1名軍官到日本,通過日本的神甫招募軍隊。遠征中國最好有葡萄牙人參加,因為葡萄牙人在這一地區有經驗。對葡萄牙軍官委以重任,雙方協同作戰,互相配合。
進攻中國以菲律賓群島為軍事基地,西班牙遠征軍尋找了四條進攻中國的路線,並認為最佳航線應取道麥哲倫海峽。
計劃書還提到戰爭中應注意的問題。西、葡兩軍的數量不能太少,否則會被包圍。同時謹慎地選擇遠征的人選,改變以往的侵略方式———不能使中國人口減少,人口消失意味著財富的消失。侵佔中國後,保留中國政府,以保持它的繁榮和富裕。讓參加遠征的人知道這次遠征並不是去對付敵人,而是為了能在中國自由傳教。侵入中國應採取謹慎和溫和的方式,不能對中國人民犯下太多罪行。
計劃書強調侵略成功後,西班牙可利用在中國獲得的物資打擊自己的敵人。中國還可向西班牙帆船提供船員,西班牙可獲得金、生絲、綢緞、精美的手工藝品。西班牙國王可以從中國獲得大量租稅和利潤。征服中國後,西班牙官兵可得到升遷,許多西班牙人可定居中國並得到封爵。
計劃書最核心的部分是戰後西班牙如何統治中國。計劃書首先強調建立大量學校,對中國人灌輸西班牙文化;建立大量教堂和寺院,傳播天主教,並引入西班牙人的生活方式;要安撫農民,使他們皈依基督教,阻止回教在中國的傳播。在中國建立58個大主教、主教和一個總主教;建立一個新的有關稅賦的軍事制度;建立一系列爵位,如公爵、伯爵和侯爵,在中國委任4到6名總督,如同十五省的巡撫,擁有與其他殖民地總督一樣的權力;與北方蒙古族和解,打擊土耳其。在陸上建立自中國到西班牙的郵傳路線。腓力二世成為中國的主人後,他將成為柬埔寨、暹羅等中國屬國的君主。征服中國後,可保障印度從來自中國的商品獲得利潤,這對印度的殖民統治很重要。在中國的附屬國中建立統治權,以建立聯盟和通商,傳播基督教。中國人屆時可航行至秘魯及西班牙等殖民地,中國人和西班牙人的關系將進一步鞏固。西班牙可利用中國人作為他們的殖民勞力進入菲律賓,開發菲島。佔領中國還可防止法國、英國及不同宗教和北方國家前來中國。
計劃書還建議西班牙公民與中國婦女結婚,培養混血後代,執掌中國的統治權。西班牙人和中國婦女結合,便會有適宜作神甫和傳教士的人以及擔任政府官員和擔任軍事職位的人。這些人組成的親屬集團和利益集團將會鞏固西班牙在中國的統治。
侵華計劃流產
1587年,殖民主義者讓桑切斯到西班牙向國王面呈計劃書。腓力二世對該計劃大加贊賞,並積極准備採取行動。
16世紀中葉,英國通過圈地運動、血腥立法和海外掠奪,獲得迅速發展,同時強烈希望向外擴張。這種擴張與西班牙的利益發生激烈沖突,導致雙方兵戎相見。
1588年5月末,西班牙「無敵艦隊」從里斯本揚帆出航,遠征英國。這時「無敵艦隊」共有艦船134艘,船員和水手8000多人,搖槳奴隸2000多人,船上滿載2.1萬名步兵。8月8日,兩軍在法國加萊東北海上進行了激戰。由於西軍組織不力,「無敵艦隊」被打得七零八落。到10月,「無敵艦隊」僅剩43艘殘破船隻返回西班牙,以近乎全軍覆沒的結局慘敗。
「無敵艦隊」的慘敗是西班牙國力衰敗的轉折點。更為嚴重的是,荷蘭從西班牙統治下獲得獨立後,國力不斷上升,與西班牙在各領域進行較量。它來到亞洲後,成為西班牙的第二大競爭對手,從而牽制了西班牙的力量。荷蘭殖民者斯佩伊貝格在描繪荷蘭在亞洲的戰略輪廓時談到:「依我的看法,建立我們在東印度的事業和成為摩鹿加群島(今印尼)主人的最好和惟一方法,就是派遣一支艦隊和武裝力量,直接到菲律賓,進攻在那裡的西班牙人。」與英荷的戰爭使西班牙自顧不暇,腓力二世不願意再在亞洲陷入與中國的長期戰爭中。在這種情況下,西班牙侵華計劃只得一擱再擱,直至最後流產。